本片和李安的《制造伍德斯托克音乐节》有异曲同工之妙,后者看似混乱结果却有序,前者则从沉静、疯狂到无法收尾的大骚乱(房屋烧光),不同的结局体现了中西方人(导演)对COOL价值观的不同理解。
不管如何,这至少都是人生的一种历练,最后影片主角的父亲告知其要承担责任的同时,反复说了句“我根本不相信这一切是你造成的”,其实他也在暗自高兴自己儿子从一个窝囊废变成一个万人迷。
同时主角最后也从聚会中发现了真爱。
什么是Cool?
变Cool为什么如此重要?
现在就变Cool为什么如此重要?
在电影中,Cool就是被人关注被人讨论,要变Cool可以通过在校际橄榄球比赛中得分,举办一场盛大的Party,开一辆亮瞎别人眼睛的跑车,和全校最火的女生交往,Thomas三认为成本最低最容易实现的就是举办一个50+人参加有酒有大麻可以Fuck bitch的派对,当然了,从结果来看,这玩意儿成本一点儿也不低。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尊重需求、自我实现五级分划,变酷可以看做是某种程度实现尊重需求,当然了,那也得看被谁所尊重,对一个高中生来说,他的同学们就是世界的绝大部分,家长老师和警察则居住在另一个星球。
《少有人走的路》中提到实现自律第一原则:推迟快感,提倡我们将眼前的快乐移后,至于将未来的快乐提前变现则属于不折不扣的自杀行为。
其实,这是人生观的问题——为了未来可能的快乐而忍受现在的痛苦呢,还是为了眼前的快乐而忍受将来可能的痛苦呢?
在经济学中,金钱是有时间价值的,同样,快乐也是有时间价值的,一般来说,现在的快乐要比未来的快乐更有价值,而现在的快乐和未来的快乐之间进行对比的关键就是“贴现率”,只要不是“夸张贴现”那么,即时行乐未尝不是一种睿智,远见太远也是一种贪婪。
在本电影中,Thomas他们三个人就是在“夸张贴现”——可能要把后半辈子给倒贴进去。
但是这不全怪Thomas,Costa,J.B.这三个倒霉孩子,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尤其是几个意料之外的因素加入,这些催化剂太过暴烈,把燃烧变成了爆炸:首先,Costa宣传太广太大以至于无中生有——原本根本没有派对,但人人都以为有一个大派对,于是大家赶来而有了大派对,倒跟鲁迅先生说的“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差相仿佛。
其次,个人的趋众偏好,人群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而他们竟然雇佣了两个12岁孩子做保安来进行人群筛选,这种限制措施不仅没有减少人数,反而因为进入不易提高了派对的身价使人们趋之若鹜,夜店雇佣保安最重要也正是这个原因。
然后,偷自T-Rick雕像里的小药丸发威了,如果只是酒精大麻,这个Party最多不过是跳跳舞做做爱,大家吃了致幻剂情形就完全失控了,兴奋过度的青年男女们打砸警车对抗警察搞暴乱,最后,小药丸被偷的T-Rick背着火焰喷射器来寻仇,房子被烧了车子也被烧了,警棍换成了MP5,橡皮子弹换成了真子弹,催泪瓦斯和骑警开始登场,差点儿就成了谋杀到了这步田地,Thomas、Costa和J.B.三傻孩子就在冰火两重天,坏处是面临诉讼债务学业危机,还可能影响以后的人生,好处是他们成了传奇人物,如鹭泽萌所说“每个人都有闪光的瞬间,此后漫长的日子也只是为了追忆那闪光的瞬间而存在”,这个闪亮瞬间无疑将值得他们追忆一辈子,甚至可能再也不会有更闪光的瞬间。
这样的代价做值得不值得?
如果是少年,我觉得这就值得。
少年人有犯错误的权利,冒险然后被撞得头破血流,惨不惨?
惨!
痛不痛?
痛!
但是扩展了他们的生命体验和界限,这种经验还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应该能学到不少东西吧。
如果他们还能承担自己的责任,那就是意外惊喜了,有赌就有输,输不起就别玩,输得起随他去。
I just want to say that's the true party,exactly fucking carzy and I love it!
先声明一点我是做派对的,在中国魔都上海,大大小小的派对组织不小百场,我现在非常的理解这种行为及文化哦,如果你不理解,那么你太老了,或者你现在还是一个屌丝;这话也许虚伪,但无论哪样,如果我来邀请你参加,我说真的,我可以邀请你参加,上海的别墅派对,整栋别墅供我们派对,这里还有其他各个年龄、阶层的美女帅哥,你会来吗?
无论你是20、30或者40?
你会来吗?
看这个电影是为了寻找我自己派对的游戏打造,偶尔看到了大家的评论今天晚上先不说了,后天晚上补充我见到的中国派对崛起和独有的模式,大家可以先关注一个微信号:ihomelike,友家别墅派对里面有我每个月免费举办的 别墅派对和酒吧派对sorry for party rock! sleep
其实很多人多说我酷,因为我从小到大都和“规矩”对着干,也召来了很对女生的仰慕,男生的嫉妒,但我从不会触碰底线,做的一切事情都是在考虑后果自己是否能够控制,而不像这帮人一样,只酷,然后酷完了,还得偿还,我呢,也是只酷,酷完就完了,所以我十分不赞同这个电影的观点,顺便说一句,我也在美国呆过很久,我只想说,文化差异是有的,但他妈像这样的玩...我一点都不觉得酷,倒是觉得很蠢...所以感觉这部片子完全是导演意淫当然,看电影是享受,我倒是蛮享受这帮年轻人,哈哈哈
美国女孩对男孩的第一要求也是要帅,长得帅,good looking.也要求个子高,也要求家里有钱.跟中国女孩貌似没区别.或者是体育好.或者是会唱歌,乐器什么的......能办party,拉来很多人也是说明其有组织领导能力.美国男孩也喜欢白瘦美,或者其他肤色瘦美.
2012.6.10我看过最疯狂的派对,其实出现在派对上的音乐舞蹈啤酒大麻帅哥美女,都是很正常的,但是最后烧房子神马的就不太对劲了……这个太疯狂了!
还应该是有一些底线的!
要不说XX效应什么的真不可忽视!
一传十十传百啊!
举办疯狂派对可以,但还是要在自己可以掌控的范围内最好!
这个看上去是很酷,可接下来要收拾的那些事情也很苦!
所有的一切始于三个普通高中生几近于零的存在感和对性的极度渴望。
所有的行为都是为了刷存在感和找到合适的交配对象。
史上最疯狂的派对、性、酒精、毒品、摇滚,这是中国的骚年永远都无法接触到的另一种生存状态。
看这部影片,讨论美国高中生的行为是否幼稚,生活是否糜烂,价值观是否扭曲,道德观是否涣散,这些都毫无意义——因为在看待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早已主观地以学校社会给我们灌输的价值观作为唯一的判断标准。
而在美国的高中生看来,这一切都很cool——当然,不包括聚会最后的完全失控。
问题本身其实就是东西方完全不同的两种文化。
美国人崇尚自由,推崇个人英雄主义,丝毫不掩饰对快乐的追求,快乐的载体可能是性、酒精、毒品、摇滚、疯狂的派对,而这些在中国人的眼里,往往成为混乱、堕落、低俗的代名词。
当美国高中生为了达到与异性做爱的目的而使尽浑身解数的时候,中国高中生则躲在被窝里看着岛国爱情动作片默默地撸。
我们本来就不是同类,你是风儿,我是沙;你是草儿,我是马。
你有你的生活态度,我有我的处事法则。
所以,你不掩饰你的云雨之欲,我愿意看着心中女神默默花痴;你更直接,更贴近人欲本性;我更含蓄,迟迟不踏步前去。
这些都是你我的选择,根本无须苛责。
看这部影片,我们只要知道还有另一群人在另一个地方有另一种生活,这就足够了。
即使只是为了证明他们的存在,为了宣泄他们旺盛的荷尔蒙——但对他们来说,这样就够了。
高中时时常跟在国外做exchange的朋友联系,差不多就是交流一下那边的生活情况,印象最深就是他给我讲的关于高中生举办的party,目的是各种各样,除了过生日还有庆祝球队胜利,又或者是放假,用他的描述就是"play hard, drink high"不过我没出过国,也就很难想象那会是怎么样的场面。
今次看了这部project X 真的是让我大开眼界。
主角Thomas为了让自己的生日变得更加地high,让自己藉此变得更cool,同几个朋友策划组织了一场聚会,谁知当晚随着参加的人越来越多、越来越杂,整个场面变得不受控制,最后就演变成了一场骚乱,而Thomas的家也在混乱被burn off 了。
听我朋友讲美国年轻人很想让自己变得cool,只要有场合他们就会捉住机会去show off,所以这种party就是最适合他们的了。
想想就能明白,在那种灯光缭乱、音乐震耳欲聋、酒精弥漫的环境下,整个人都High到不行,完全唔知自己做嘅咩。
不过最后演变成骚乱就实在有点过分了,这应该也是导演的用意吧,凡是都有度,超过了就麻烦了。
至于性,美国人也相当“威猛”的——至少这部片里传递的就是这个样子。
但我也听到不少观点,开放也好,保守也罢(听说新英格兰十三州就这样),性在美国文化中真的是一个永久不变的big topic。
结尾还蛮有意思的,一切都fucked up了,但Thomas真的变得很cool,片尾的文字还写道同学们都认为他是“most likely to succeed”,你或许会质疑这样的价值取向,但这是文化差异啦,美国佬人人都像变得很cool,就像我们很小的时候人人都想当“三好学生”一样——这不是在贬低什么抬高什么,只是想说不同的文化价值体系下造就不同的人——我怎么在说这些??
Anyway,这部片很cool,想像我一样见识party文化的朋友肯定可以大开眼界。
换作中国,中国女人就没那么漂亮 ,也没那么性感 和 开放 ,跳舞也不会,派对肯定很无聊,真羡慕美国人
打4星5星的人你们是没去过Party还是在夜场搞多了,祝福你们孩子以后也这么搞~没能力就别办这种砸自己场子的事!
不错,派对high爆了!
伪纪录片,十八禁,性、毒品、暴乱等等,感觉有点宣扬这种party,所以觉得有点可笑。明明是很严重的事态。
This film is literally teaching and encouraging youth to burn their house down to become awsome-insanity in the school.although i think
A life to be
少年生日宿醉系,不过最终还是玩过火了。PS:这是多少中国男孩期待的生日趴啊。。。。
不成熟的美国派,变成了暴动的烂苹果!实在是看不下去了,真心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这么高的评价。。。
cool
好欢腾啊好欢腾~
《宿醉》彻夜狂欢是什么?弱爆了... 天朝高帅富爱去泡吧?弱爆了... 屌丝喜欢微信陌陌约炮?弱爆了... 看看这片里的趴这才叫趴.作为哥永远追求的趴.当然你得先有个大院子.而且不在天朝... OK.别做梦了.洗洗睡了.明天还得上班.....
自由过了头就变成了犯罪。你可以疯玩,可以自由的嗨,但是不能影响和破坏别人的生活!结尾传播的思想和鼓动的音乐真是让人反感!
young blood young bone old ghosts go home
that was awsome!
相比其他的青春喜剧,这部还算不错,但是~~~DV摄像机看得头晕啊~~~
太煞笔了青少年们 脑残才追求这种青春了 真够煞笔的
所以我知道为什么charliesheen爱这片了
Party的背后能否看到美国青少年与中国青少年追求的不同处
Party自古谁无敌?一片废墟照汗青!
X爆了
青春就该有那么疯狂的一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