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王驾到庄园,楼上的贵族展开了紧张的筹备,即使他们关注的不过是几把椅子、晚宴那些沾了尘的银器;楼下的仆人与集市的平民则为能直接服侍王室而荣耀,斗智斗勇只为亲自给国王端盘子上菜…电影通过配乐与镜头语言传达了这些情绪,背后潜藏的是片方的价值衡量。
说到这里,自然避不开如今西方话语内流行的LGBT与女权。
管家托马斯去了GAY吧,基情欢愉后就遭到了警察执法。
二小姐怀了孕,无奈丈夫要陪英王子去殖民地。
即使贵为公主,也要面对丈夫的冷漠与繁文缛节,甚至无法随心所愿的膝下承欢…影片自然要站在政治正确的立场上解救他们的困境,只是所有的路径都回归到了君主王室。
GAY管家当晚就凭了主人的贵族身份而获释出狱,然后与保释他的王室男仆花前月下。
二小姐托了母亲的关系打点了王后,心爱的丈夫终于休到了陪产假。
至于那个公主通过自我思想工作摆脱了悲伤,丈夫一成不变又如何?
我心有王室即可。
影片里“违抗”君主贵族的只有两位,一位是图谋弑君的爱尔兰独立党,一位是顺走无数贵族财产的王后的女裁缝。
有意思的是,护佑国王免遭枪击的人,不是忠诚的皇家军人,而早年支持共和主义的三妹夫。
嘴上说着不适应贵族庄园,身体却早已服膺于君主制给他的所有贵族特权。
女裁缝那句“当你看到桌上摆着你一年积蓄都买不起的东西的时候,你难道不会气愤吗?
” 这是无法靠所谓劳动就能填补的阶层差距。
这样的差距被法律所固定成秩序,道德对此又加了一道意识之锢。
女仆安娜对裁缝的教训就完美体现了这一点:“这是别人的东西你怎么能拿!
” =仆人成为了产权制度的护道者“如果王后随行之处发生失窃,王后颜何以堪?
你工作还保得住吗”=开始道德评判,并且表明王室是道德典范=王室才是你的主,惩罚你的生计不在话下欢乐都是王族与忠仆的,而那些北方的罢工者、爱尔兰独立党人以及日不落的殖民地居民呢?
他们什么也没有。
老管家卡森说,即使过了几百年,唐顿庄园仍会兀自屹立。
如同君主,即使不再有实权,也能影响一国人的精神结构。
同样,君主因此而存在。
这一集应该叫:大观园归省开夜宴,老太君八卦补馀音。
每个人依然保持自己的特点,二小姐身材真好,三妹夫变身交际花,大小姐忙于展示各种好看帽子,老太太承包整集笑点,Daisy的眼睛更大了……一场上上下下忙活半天的接驾,一场盛大的舞会,最后在一点点心酸和温暖中结束了。
音乐和画面一如既往的精致和高水准。
及格之作,剧情及格,冲每个人都没有失水准,给五星。
PS 我看的新西兰上映版,里面有男男接吻镜头,评级PG. 是不是更想看了,哈哈哈
《唐顿庄园》我从第一季看到第六季,看了三遍,依旧没看过瘾,这次电影版期待了好久,画面和服饰都好美,故事情节丰富多彩,人物刻画形象生动。
结局有点悲,虽然我舍不得,但希望这是最后的结局了。
编剧不要再写了,导演也不要再拍了。
只想把《唐顿庄园》这份美好珍藏,留在心中。
如果你没看过《唐顿庄园》,看电影版或许看不懂,因为人物很多,人物性格也直接关联剧情。
电影版真的是满足了大波唐顿迷,感谢编剧和导演,感谢全体《唐顿庄园》演职人员。
《唐顿庄园》电影版背景是1927年,有一幕印象很深刻,男管家托马斯被人带到了一个地下gay吧,后面警察来了,把gay吧里的人都抓了。
我之前跟一个60多岁的英国大叔聊过同性恋话题,我问他同性恋在英国是不是很常见。
他说是的,同性恋在英国非常的常见,没有人会在乎你喜欢男的还是女的;但是在几十年前同性恋在英国会被处以绞刑,然而仅仅过了几十年,人们的观念彻底变了,同性结婚合法了,同性恋也跟异性恋一样了;英国在思想方面很先进,走在世界的前列。
遗憾的是电影中男男亲吻的画面被删了,所以国内看到的是删减版,不过也就是几秒钟。
《唐顿庄园》是一部历史剧,反映了英国当时的各个阶层的生活,人物性格刻画堪称完美。
喜欢看英剧,喜欢《唐顿庄园》。
大学开始入坑的唐顿,一转眼也十多年了。
现在再看,感觉这样的生活的确虚浮遥远,甚至贵族们的抱怨都显得不近人情。
三女儿Edith抱怨身为贵族的自己被迫被选成某些社会角色,不够自由自在,贵族老公也许在生产时无法陪伴自己;而Lady Mary抱怨的“仆人要走”“投资风险”“屋顶翻修”都显得那么轻飘。
大小姐嘴里面对的“新旧挑战”,不仅是现代化为象征的新生活是否对于人们足够有诱惑力,而是她隐隐预感到了在社会进展这一过程中,其家族象征的传统地位开始摇晃,不能如过去几百年没有工业、资本与战争变迁时那般坚不可摧。
与其说抵抗新生活的诱惑,不如说是对于潜在失权的畏惧。
剩下的其他人,阶级早已成为根深蒂固的航标。
他们也并非想要平等对待,是想要跨越阶级与挑战传统的基础上被平等对待,甚至被厚待。
要说Queen的女裁缝还有点意思,她偷东西被Anna戳穿后说:“凭什么他们不费吹灰之力就拥有这么多好东西,一件顶上你我一年?!
我想拥有几样,而他们根本不会在意。
”最后和Anna说的都是:“Please,别教育我了,为上位者辩护的这些话,你自以为能自我安慰的这些词儿,你还是和爱听的人说去吧。
”劳动收益是远抵不过财产收益的,哪怕你是最好的裁缝。
这套玩法与逻辑,早在最初的强盗变为既得利益者时,就牢牢绑定了。
在这种价值观的贯穿下,所有“真爱”的戏码都显得如此不真实。
“乌姆里奇”(实在忘了戏骨老太太叫啥)和真爱的私生女最终依然继承了大房产,Edith在舞会悄悄说给姐姐Mary的话极其现实:“Don’t you want Tom to have proper establishment?
”看似不足为奇的轻飘,实际是格外真实的现实。
大家心里明镜儿一般,那套庄园才叫像样的资产,言下之意,不能继承的好东西,叫什么像样的property?
她们每个人心里都无比清晰自己是这套游戏的赢家,老太太Violet也是努力让这个赢面始终被新资产巩固着。
毕竟,Lady Mary一直担心的,投资农场能回本吗?
这就是和能力有关的问题了,而作为贵族继承资产,总是稳赚不赔。
所以看了这么多年下来,司机出身的Tom或成最大赢家。
唐顿电影版好像一直没时间看,最后是在再次赴英的飞机上看的。
这个时间点很有趣。
我们都觉得时代变了,也相信一定会变,可是deep down其实一切没太大变化,父权制、女性在权力结构居于下位、阶级划分、一切只是伪装的更好了而已。
公关agency、广告公司打工仔应该能和这部电影狠狠共情吧。
国王王后的到访be like集团大老板or顶流大明星搞偷袭,于是出现了定不下来的食谱和牵连的供应商订货问题,出现了偷鸡摸狗的混子和鸡飞狗跳的人事安排,出现了甲方爸爸在更大的甲方爷爷面前,要亲自出面和乙方一起亲手解决恶劣天气带来的event场地问题的卑微场面。
君主制日渐式微,这套系统下的贵族传统也在慢慢坍塌,但是维持表面风光的排场还是不能省,于是Downton·省亲别墅版上线了。
Mary•熙凤作为Downton大观园总管,果断砍了油瓶倒了不扶的Thomas,返聘老管家。
结果宫里的奴才都狐假虎威当主子,真不知道这种情况下是不是不如像Thomas那样睁只眼闭只眼比较好。
当然,Grandma•贾母和Grantham•贾政夫妇作为只搞战略的高层,是不会亲自体验民生疾苦的。
以前觉得英国贵族的衣食住行很好看很讲究,现在看来都是森严的等级、繁文缛节的礼仪堆起来的。
表面风光需要太多人小心翼翼地勉力维持,还是普通人的生活更轻松一点。
结局每个人都得偿所愿,是个皆大欢喜的故事。
不过,就像Grandma和Lady Mary在结尾的对谈中所说的,旧世界的光彩在不断褪色。
我对继承人们要如何迎接新世界的挑战更感兴趣w
晨曦只懂得普照 谁人会较谁重要?
从当初宣布电影版启动开始,微博影视号上每一条关于唐顿电影版的消息下面,总能看到几个人,甩下一句「大表哥走了后就再没看了」,然后挥一挥衣袖,洒脱地走了。
没错,从豆瓣的数据看到,第三季mark了「看过」的人有7.2万,到第四季3.8万,再到最后两季的2万多……诚然,第三季是彻底改变庄园里面每一个人命运的一年。
第三季每一个角色离开的时候都感觉天崩地塌。
但现在坐在戏院,望着大荧幕一张张历尽世态的面孔,继续或笑或哭,或怒或忧地精彩生活着,顿时觉得,当初的一切,都不那么重要了。
其实整个故事本来就是由一个令人惊慌失措的离去展开的。
当初庄园由于铁达尼号的沉没失去了继承人,各人对房产和财产何去何从手足无措,后来证明新的继承人令故事更加精彩美满;土耳其公使死在闺房里,被丑闻压得走投无路的玛丽最后保住了名声,优雅地迎接着一位又一位追求者,虽然经历了剜心透骨的丧夫之痛,但最后仍然携着另一段美满的婚姻,作为唐顿的女主人,继续维持着庄园成为整条村子的中心;披上婚纱踏上教堂才被悔婚,珠胎暗结身怀六甲才发现情郎客死异乡,心早已碎成质子的伊迪丝最后得到了全剧最浓墨重彩刻画的一个婚礼,当上侯爵夫人,还将再迎接另一个小生命;思想激进,行事冲动,令到自己再也不能踏足故乡,妻子又在临盘之夜死于并发症的汤姆,从最初鄙视整个家庭,也被整个家庭鄙视,到最后对着英国王室的公主述说自己如何跟这家意见不合,又彼此相爱的一家人求同存异,在室外跟另一个平民与贵族夹缝中的女子深情起舞;从第一季一直被虐到最后一季的贝茲夫妇,曾多少次以为到了世界末日,最后抱着自己的孩子,耍着各种小聪明;得了柏金逊,觉得自己成了废人的卡森退休后,在王室到访的重要场合依然可以穿着一尘不染的制服,挺着笔直的腰板,为英王张罗了Granthem一族最高规格的招待;曾经到处应聘无果,绝望得割腕自杀的托马斯,最后成为唐顿的管家巴罗先生,哪怕在同性秘密聚会上被警察以有伤风化罪拘捕,以为人生到此为止,最后也被真爱救出,得到了一个真正同类的「朋友」……电影的最后以即将到来的另一个离开作结。
其实Maggie本人早已多次向媒体抱怨说自己的角色太老了,早该死了,这次大概是接电影前跟制作人非常强硬地提的要求吧。
其实也是,剧里老夫人也90高龄了,在最后以这样一个留白退场,也算能贯彻整部剧的优雅。
以后再到访唐顿,克劳利夫人会少了一个斗嘴的好伙伴,玛丽会少了一个人生导师,我们也会少了一个重要的搞笑担当。
然而,唐顿用了六季加一部电影告诉我们,任何人的离去都是一个非常可惜的事情,然而,太阳照常会升起,明天照样会到来,可能深秋会变成寒冬,但春天总会再来。
剩下的人,还有新来的人,都会继续着唐顿精彩的生活。
电影里,汤姆向露西说到「(西波走后七年了)心已经不痛了,但有些东西缺少了,永远填不回去」。
没错,但填不回去空洞的心,既然不痛了,总能展开另一段征程。
七年来楼上楼下人们来来去去,当初要塌下来的天,回过头来,发现原来一直好好地在头顶,俯视着这座庄园一直站下去。
下次若能再次到唐顿,尽管人物怎样变化,我们也能继续细味这里面的一个一个小情节吧。
人客要走不到你不送 再苦的歌听多也轻松 最初怎相信?
PS,整部电影最喜欢的场面,除了最后老太太和玛丽的谈心,就是汤姆和露西中Harewood大宅露台跳舞的一幕了。
一个是贵族的平民女婿,一个是当着贴身女仆的贵族私生女,两人都是平民和贵族之间夹缝里的人,救下了英王的汤姆完全可以继续呆在室内与那群达官贵人歌舞升平,但他选择了到宫外的露台—一个既不是平民,但严格来说又不是贵族世界的夹缝。
我觉得这个选址精妙死了。
最后,汤姆也并没有强迫自己融进室内富丽堂皇的世界里,但他懂得了在一步之遥的距离内,与他的亲人求同存异,这又怎会是当初咬牙切齿骂他软饭愤青的我们能想得到的呢?
一提起《唐顿庄园》,很多英剧迷们都说,这是必看的经典。
不像《神探夏洛克》那样短小精致,《唐顿庄园》更像是英国版的红楼梦。
在20世纪初,随着英国社会的变革,中产逐渐强盛,贵族逐渐没落,而还存在着的,大多勉强维持一个体面的气派。
唐顿所展现的,便是在这变革中的格蕾瑟姆伯爵一家的生活。
唐顿的故事从庄园里收到泰坦尼克号沉没的噩耗开始。
伯爵膝下无子,不巧的是,他认定的继承人及候补继承人都上了船,随着泰坦尼克一同沉没了。
眼看着唐顿就要后继无人了,结果,庄园的继承权传递到了远方亲戚托马斯的手中。
托马斯是位律师,拥有工作的他一开始并不被养尊处优的伯爵一家接受,因为只有中产才会工作,体面的贵族承担的是社会的责任。
为了不让唐顿的资产外流,伯爵的母亲,也就是老伯爵妇人,撮合起了伯爵的大女儿玛丽和马修,这样,唐顿的未来的继承人,最终还是克劳利家族(也就是伯爵一家)。
观众随着唐顿继承的问题,逐渐了解了伯爵一家的生活,能够领略到英国贵族那既古板又优雅的一面。
但这只是楼上的生活。
影片一开始就展示了楼下仆人们的忙碌与辛苦。
清扫灰尘、擦亮银器、生火、烧水、做饭、服侍更衣、用餐,走廊里都是来来去去的忙碌身影。
这一点,与《红楼梦》相比,更为细腻。
社会的变革有时候先从器物开始。
通电了,老伯爵夫人觉得刺眼。
电话接通了,总管家卡特还像个孩子似地练习怎么打电话。
烫发器,面包机,留声机,众多那个时代的发明,渐渐找到了自己在唐顿庄园的位置。
但像城堡一样的唐顿,百年来依然未曾变过。
那些传承下来的家具、银餐具、名画、书籍,才是体现出贵族身份的符号。
如果说,在楼上的主人们的身上能看到贵族的传承和危机,那在楼下,更能体会到社会变革带给人们的思想冲击。
现在还有人愿意成为仆人吗?
秘书、助理倒是一大堆。
但社会的变革,大多是一点点累积的。
唐顿的仆人们也有各自的梦想。
总是充满野心的托马斯,总是在觊觎更高的职位,最终,他接替卡特成为了唐顿的大管家。
一位女仆自学打字,虽然一开始遭到了楼下阶层的不解,但思想前卫的三小姐却帮助她找到了工作,最终还以老板娘的身份,回到唐顿做客。
有位男仆立志成为大厨,去法国学习,最终成功了。
失业后消沉的前管家莫斯利也凭借对教导他人的热情,成为了学校的老师。
原来只是司机的汤姆,最终冲破阶级的隔阂,娶了三小姐,即使政见不一,但还是渐渐融入了唐顿这个大家庭。
在众多角色里面,最喜欢的是老伯爵夫人。
她是最终珍视传统的,基本上就是传统的捍卫者,用她那机智、锋利的言辞鞭策着众人,但往往是刀子嘴、豆腐心。
本以为她只是守旧,后来发现她捍卫的是这个家族的完整,她再怎么瞧不上身为律师的马修,但也尽力撮合他和玛丽的婚姻。
再怎么不喜欢伯爵的三女儿和司机结婚,但还是偷偷寄给他们路费,让远在爱尔兰的夫妻二人回唐顿过圣诞节。
二小姐未婚先孕,老太太知道后,也是尽力帮她隐瞒。
儿子和夫人因为三女儿产后身亡,两人关系出现了裂痕,也是她想法设法来调和的。
这种对家庭的珍重,可谓是贵族生活的核心。
最终,我们看到,即使是非贵族出生的汤姆,也在前往美国后,主动回到了唐顿。
老夫人自己卫道士的衣钵,也在本电影中,正式传递给了玛丽。
玛丽因为庄园的经营压力一度想放弃,但女仆说是她维持了唐顿,这个小镇生活的中心,众多在这里工作的人们的中心。
老夫人对她说,生活方式一定会变,但唐顿永远会是生活的一部分,这一点,即使到了她们的后代也是不会变的。
电影中,因为国王和王后的到来,我们得以窥视英国最高级的贵族的生活。
即使是出行,管家、裁缝、贴身仆人、主厨,居然都有两班人马,无缝衔接。
而这样生活的花费,却是由纳税人来承担的。
女裁缝偷盗自认为正义,因为她不认为这些东西只有贵族才能拥有,而且是生来就能够拥有。
电影给了汤姆一个近乎完满的结局。
当真正的贵族们在室内和国王夫妇跳舞的时候,他和身为仆人的贵族私生女在室外偏偏起舞。
他们并不是贵族,但都要融入这贵族的生活。
他们并不完全认同贵族的生活,但都能求同存异。
作为跨阶级的闯入者,他们有着更多的共通感受。
麦格教授和乌姆里奇夫人再次对决了。
这次,老夫人输了,但她嘴上说的是理解了。
她身患绝症,命不久矣,一个时代就要远去了。
唐顿的主人们,会越来越多的接触社会问题,如医院、房地产开发、民主选举等,变革总是难免的。
就像伯爵一家将会怀念老夫人一样,我们也会缅怀那个贵族能够维持体面、高尚的时代,能够让家庭得到珍视的时代。
老夫人的画像会挂在庄园里,她的教导会回响在众人的心中,正如我们的过去塑造了我们的现在一样,没有传承也就没有进步。
我以前从来没发现唐顿有那么多生动的女性角色。
二小姐幸福地嫁了所爱之人, 却不得不因为结婚之后的社会地位而去和她觉得很无聊的人喝茶吃饭,她对工作和杂志社的热爱只能放到一边。
老夫人固执守旧,她最护短、所以最理解家人之间的感情,但依然精明地希望三女婿入赘把那份财产赢回来。
大小姐在剧烈变革的时代一个人义无反顾地扛着整个庄园,尽管她内心有太多的不安全感、太多的对未来的不确定,但是她依然坚持要把它维护下去。
夫人随遇而安,安娜聪明机灵,休斯严格庄重,黛西好学上进又天真热情(就怕未婚夫安迪对人生没理想没热情所以迟迟不敢成婚,真是太可爱了!
)。
群像真是太漂亮了。
卡森一如既往是旧时代的守护者,但看他打破常规跟着做“坏事”真的总是一种享受。
巴罗能有感情线真的太好了,他终于认识了他的同类,他终于能喘口气了。
莫斯利在国王和王后面前那番表演简直是全场经典!
说实话猜到了二小姐怀孕,老夫人生病将不久于人世也猜到了,但是她与大小姐那番对话、她坦然面对死亡、想要活得精神直到最后一日,尤其是……马修妈还不知道!
好难过。
一想到她们两再也不能斗嘴了,可能唐顿也就要结束了。
真的是结束了。
希望唐顿里的人永远这么生活下去。
虽然生活总会有挣扎,总会有矛盾,但是弥合吧珍惜吧,家总是后盾。
故事情节虽然乏善可陈,但是胜在人物刻画,各具特色,绝大多数都有槽点值得一吐,虽然因为没看过剧版导致个别小角色有点迷茫,但是不影响整体观感。
吐槽1:主要群体,庄园仆人。
这群人在面对身份远高于自己的人是极尽卑微,甚至以服务过国王为一生最大荣耀,可面对随行的顶级同行时又表现出了非常强烈的自尊,甚至不惜惹出大麻烦也得表现自己一次。
你说他们到底有没有自尊,还是有一种莫名其妙的虚荣??
唐顿庄园 (2019)8.02019 / 英国 美国 / 剧情 / 迈克尔·恩格勒 / 米歇尔·道克瑞 休·博纳维尔吐槽2:次要群体,国王仆人。
这群人也很有意思,或者说他们很像人类的好朋友。
我可以理解因为主家身份很高,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不放心让别人插手自己的工作。
但是真的有必要这么傲慢吗,虽说宰相门前三品官,可你们是下人啊,伺候人的,有必要产生这种变态的荣誉感吗?
吐槽3:主要人物,庄园老太太。
作为伯爵他妈,这老太太压根就不知道啥叫缺钱花。
可那句话说的太对了,谁和钱有仇呢,为了夫家那从老太爷那辈儿就分家了的远房亲戚的财产,跟人家吵吵闹闹,毫无所谓的风度和修养。
想要霸占人家的财产,还说了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我儿子是你最近的血亲。
我去,那脸能不当屁股用吗,人家的财产需要你来指导安排??
得知详情之后又双手赞成孙女婿勾搭人家私生女,脸都不要了,说白了还是惦记人家兜里那点钱。
虽是贵族仍是财奴。
吐槽4:恶心人物,三孙女婿。
这货是真的让人讨厌,他很聪明,有能力,可他就是一门心思的硬吃软饭,外表呢又是一度自立自强的光辉形象。
一个司机,勾搭上了伯爵家的小女儿,老婆死了之后借着女儿的名头在伯爵家里蹭吃蹭喝,时不常的应该还有别的好处,美其名曰呢,为了女儿好。
事实归事实,但你心安理得且只字不提你的软饭问题就属实是有点太贱了。
大姨子也是完全不知人心为何物,就这货,他能去刺杀国王??
国王有的是继任者,国王死了AI尔兰也不可能独立,独立了他一个小瘪三能捞到什么好处?
而且如果逮到他了,他必死无疑,如果没逮到伯爵一家也得吃瓜落,他还有没有软饭吃有没有便宜占可就不一定了。
一笔左右都吃亏的买卖这个鸡贼能干??
之后又和公主搭话,他很清楚这个时候来庄园的陌生女性只要没穿制服(女仆)都是非富即贵。
随便说了几句莫名其妙的话让公主自己阅读理解之后,见公主冷淡也就适可而止没再纠缠。
最有意思的是当他从女儿身边经过时竟然连个招呼都没和孩子打。
你说他能是为了女儿留在伯爵府邸的吗??
再然后呢,又开始勾搭那位私生女,打的也是一样的算盘,当伯爵的三女婿(鳏夫),只能捞点小好处,傍上那位私生女可是能独掌一大笔不逊于唐顿的遗产,孰轻孰重,这贱人可是分的清的。
这个角色虽然非常让人看不起可又有点小羡慕。
这里面唯一值得刮目相看的就是那位御用女裁缝。
她很清楚自己是什么人、是干什么的,闲事不管,闲人不理。
有自己的想法还有胆子,唯一欠缺的就是手法糙了点。
这是唯一一位让我有认同感的角色。
其他角色也有点特色,比如无所事事的伯爵两口子,不食人间烟火的二小姐,迷之自信的老管家,私下是个死变态的小管家,毫无风度的侯爵,向往自由的公主。
总而言之角色塑造的都很有意思,可惜正反角色的比例配置有失偏颇,所以五星降为四星。
没想到唐顿也上了大屏幕,想起当年追剧的时光,一季等一季的期待感,这种期待感在大表哥车祸那集开始慢慢的在减少,但是还是很想知道唐顿每一个人的结局,他们过得好不好,不管是大小姐一家,还有一个个鲜活的仆人们,贝茨两夫妇,厨娘,管家等等等等。
这些大概不是剧粉是感受不到的,所以当我拉了个从没看过剧的朋友陪我去看的时候,我一开始还担心他会看不懂,这么复杂的人物关系这也不是我三言两语能解说清楚的啊,结果没想到三个老太太的斗嘴戏实在是太好玩了,像我这样看喜剧片都从来不笑的人,却跟朋友一起笑的不行,这种英式幽默真的是很富有感染力啊,哪怕不知前因后果的各种故事,照样可以看得津津有味,单从这一点来说,就已经算是成功了。
可惜这类型还是小众啊,票房居然这么低。
看这个电影的感觉就像一个很好的朋友叫你去她家玩,你没有任何期望,因为知道和她一起会有good time. 果然,你们渡过了一个平平无奇的夜晚,但这有什么关系呢?你们还是很好的朋友呀!
红楼梦贾府接驾…🤣
古典到现代的转折、女性主义的兴起、阶级和阶层的缓慢糅合,什么都提到了但是什么都显得轻且淡。作为情怀的延续和终结,算是可以了。老太太和大小姐的最终对话,是最好的结束语。
端端正正,又端端庄庄,也一丝不苟。没看过剧没啥感情分,就单纯的觉得看过就忘。
看看我为了瞅一眼马修古迪,都干了些什么。真的是非常活该了。对不起走错片场了,从所有脑袋充血的唐顿粉身边灰溜溜的划走……
一直播的话,我能一直看下去。虽然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唐顿的魅力都在话语之间啊!
很水,就像个两小时剧集,only that 它本来就是个精美的剧集。小火车第一次进到 gay 吧打开新世界大门的表情又好笑又可爱 2333333
凌乱、琐碎。对于没看过这部剧的人来说,不是部好片子。
我连电视剧也搞不懂
童话故事的番外。可当做物质文明和礼仪文化某一种巅峰的幻灯片来看。安娜跟贝茨先生讨论谁接小孩,黛西要结婚了,汤姆有了意中人,最重要的是Barrow终于有对象了(流下老母亲的泪)!皆大欢喜重要,故事不重要。
为什么电影拍的这么烂?剧本也太套路浅薄不用心了吧!还好的剧为什么电影特别篇晚节不保?
看了两季就没看了,直接跳上这个,直接当单独的电影看吧。
明目张胆丑化爱尔兰共和党的令人作呕的电影,不仅要在剧集里把Tom这个原本的爱尔兰爱国者变为主动屈顺拥抱带英正统的良民,还要让他演这么一出忠君大戏,“感谢你们对我的改造”,“难道爱尔兰现在不自由吗?”怎么写得出如此恶心的台词。
看到有些评论真是好笑。不接受不平等的万恶社会就别看呗,非要看不说,看了还觉得自己受到侮辱了。
皆大欢喜版的英伦红楼梦,虽说皆大欢喜,但一想到再过几年,二战就要来了,还是挺为他们担心的(我真是咸吃萝卜淡操心啊)。
这个剧本最大的问题在于,为了给所有人物都不偏不倚地安排上足够的戏份,故事线显得太满太臃肿了。这般雨露均沾的群戏,其结果就是错失重心和节奏。到头来,针对英王的未遂刺杀,居然沦为了一条一闪而过、无足轻重的支线,这是对于观众的现实感的最鲁莽无礼的冒犯。
老粉抹泪,三小姐和大表哥真的不能复活了吗?
老年人经典怀旧剧场。编剧雨露均沾每个主要角色都有cue到,感恩给我大托马斯这么多戏份,时隔四年即使坐上了大总管的位置他还是那个委屈巴巴的小受气包,过于可爱了。好想三小姐啊,吔屎啦汤姆布兰森。
故事情节是:因为王室来省亲,林之孝能力不足,所以敏Mary快刀除宿弊,去请赖大重新出山。接着尴尬人难免尴尬事,勇Tom速破刺杀局,懦伊迪不问夫君事,老太太异兆发悲音……(我编不出来了)
連上帝也是保皇黨這種話都說的出來,個麼我也沒什麼好講了。對thomas從無感到厭惡,結局成功接受改造,成了安居上層食物鏈低端,任由貴族擺佈,為一點點垂青感激涕零,對貴族的善良永遠保持感恩的心的忠犬。其實這種硬拗出來毫不真實只讓人尷尬的人設正反映主創的虛偽,又要當bz又要立牌坊。抗爭從愛爾蘭黨變成了下人爭奪伺候國王的機會,這退步也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