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1月20号在柏林瓦西湖一幢美丽的别墅,15名德国人,他们有军官,有博士,有政府官员。
展开了一场2小时的如何快速清理犹太人的会议。
他们享受着精美的食物,享受着服务,冷酷的决定着2千万人的生死。
他们的冷酷,无情,残忍让人毛骨悚然。
惊叹演员们的表演,一场沉闷的会议,将众生相淋漓尽致的渲染开来。
流利的台词,细微的表情,他们或拍案,或不屑,或争吵,或沉默,将观众的心牢牢抓住,仿佛置身之中,目睹赤裸裸的残酷。
一小时毒气毒杀2500犹太人,如此累计用不了多久就可以将犹太人灭绝。
于是令人发指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出现了。
影片结尾杀人者得意洋洋的离去。
仆人们忙碌的收拾房间,舒伯特优美的音乐响起,如此反差极大的讽刺!
1942年希特勒麾下的15名军官就一千一百万犹太人的命运,召开万湖会议,开始了一场两小时的黑色博弈。
他们分别来自德国党卫军,盖世太保,司法部等不同政治体。
有人射杀过三万犹太人,有人潜心研究最便捷的屠杀途径,有人制定了针对犹太人的限制法律……他们争论人种的定义,争论犹太人到底是鬼魅还是智慧的群体,争论应该顾全法律的体面还是快速地推进灭绝……殊途同归的,他们都认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非我族类,必得杀之”。
这场会议,最终在权力对抗权力的压制下诞生了臭名昭著的犹太人清除计划。
看似是15个人决定了一千一百万的命,实际是仇视决定了一千一百万人的命。
片尾,真正拥有会议决定权的将军讲了一个故事,一个男人拥有一个恶劣的父亲和一个慈善的母亲,母亲逝去时他并没有流泪,父亲死掉时却悲恸欲绝。
因为他一生的动力都来自于憎恨父亲。
个体的故事折射到民族之间,群体之间。
此时的德意志民族又何曾不是因为憎恨犹太人而紧紧地团结为德意志战车,布下统治世界的宏图伟志。
但憎恨会让一个民族走多远呢,会不会走的太远而让人成为怪物。
历史已经给了答案——憎恨让二战中无数握着刀柄和枪炮的家伙变成残杀同类毫无知觉的生物。
这种生物又怎能是人。
而憎恨之下的,往往是最脆弱、最愚顽的心,在面对死亡时他们比自己屠戮的人更加恐惧。
今天,何处又不是这样的人呢。
就连正在播放的电影弹幕里都滚动着强烈的民族仇恨,性别对立的仇恨,人与人之间命运不同的仇恨。
仇恨永远不会从人类中消失。
必要的时候需要武力争斗,需要心机谋略,需要政治斡旋,才能成为不被他人支配的一方。
残酷的是——到时候,反而是谁惧怕争斗,谁被争斗谋害。
善良是无法保住命的,但残忍却可以。
在我的记忆被清除的这一天,我开始思考,是不是该停止悲伤,停止哭泣了。
是不是该与命运争斗,看看眼前的路了。
以近乎纪实的方式,以辩论话剧的表现形式,把万湖会议展现在人们眼前。
当这些人严肃地讨论着如何使屠杀犹太人合法化,如何以最经济的方式屠杀最多的犹太人,当这些人在豪华的别墅中,吃着精美的食物,对各种灭绝种族的方式方法开着玩笑,那数年的种族清洗的惨状便愈发鲜活。
从决策者的角度看待二战,反而更加冷酷。
各位大神互飙演技的群戏现场,抖森还只是个接线小兵。
内阁部长级会议主任克里琴格博士:兰格?
党卫军拉脱维亚特遣队副司令鲁道夫·兰格:什么事,长官?
克里琴格:你说你枪决的那20000人是什么人?
兰格:在拉脱维亚的里加,27800人的死我负有责任,还有一些被拉脱维亚人成群杀掉,我的人袖手旁观并默许了。
因为我直接收到了一份关于“疏散”犹太人的备忘录,目的是结果他们并被深埋……有些还活着的挣扎着想从尸堆里爬出来……这不太像是战争,是吗?
而且毒气室也快了……克里琴格:什么毒气室?
毒气室?
兰格:是的,我听到了传闻。
克里琴格:这不仅仅是一场战争了,一定要有什么别的词来形容。
兰格:试试“混乱”。
克里琴格:是啊,剩下的就是一场争论,对我的专长的诅咒。
兰格:我也学过法律。
克里琴格:那你如何将你所学的应用到你从事的工作中去呢?
兰格:它让我不再信任语言,枪杆子说话才算话。
《阴谋》中最令人窒息的,不是纳粹军官们的残暴,而是那场充斥着法律术语的万湖会议。
超过半数的与会者精通法律,他们用严谨的法理为种族屠杀背书,将人性的沦丧包装成冷冰冰的行政程序。
影片拉脱维亚党卫军少校蓝吉的自白令人毛骨悚然:"学习法律的结果让我不再相信语言,而相信枪杆子。
"这句话撕开了文明社会的虚伪面具,暴露出人性深处永恒的野蛮。
当法律沦为暴政的工具,当道德在权力的碾压下支离破碎,知识分子引以为傲的理性与智慧,反而成了助纣为虐的利器。
肯尼斯·布拉纳饰演的海德里希,用鹰隼般的眼神审视着每个与会者,那种压迫感令人不寒而栗。
而科林·费尔斯的表演更是精彩,他将一个坚持"程序正义"的法律起草博士刻画得入木三分,那种将暴行合法化的执着,正是知识分子堕落的完美写照。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对历史的再现,更是对当代的警示。
当法律失去对生命的敬畏,当理性沦为暴政的帮凶,知识分子的觉醒与反抗,或许才是文明最后的防线。
你注意到所有的纳粹党卫军,对合法一词毫无意识,而且对此毫无敬畏之心。
显然对这些人并不如此,对他们而言,法律就像冰淇淋,很容易被融化。
虽然他们已经拥有一切,但却总想要更多。
见过两头动物吗?
都活不久。
如果外交关系是有用的,就该保持,否则,就算了吧,我想大家都是这么想的吧。
我们不会让所有犹太人绝育,等他们死去,也不让所有犹太人绝育,然后灭绝该种族,太好笑了,男人死了不会做爱,女人死了不会怀孕,这样说吧,死是最彻底的绝育方式。
我丝毫不同情那些连犹太人都上的德国人。
幸亏你没有我那么多的文凭,恕我直言,从你的制服,我就能看出来你对犹太人只抱有肤浅、自大、天真的想法,你的政见,什么夸夸其谈,说他们是下等人,低级动物,我重申,这想法是非常错误的,他们非常聪明,也非常有智慧,我对这民族的控诉非常强烈且有力,因为我说的是真的,而不是你那没文化的观念,他们高傲、自恋、精明并讨厌上帝,我不允许他们污染德国血统,以现实的手法处理犹太人,全世界会为我们叫好,但当他们是假象中的鬼魅和邪恶的非人类,全世界会鄙视我们,随便把他们杀了,漠视法律对他们大屠杀,那他们就赢了,绝育证明他们是人类,但能让他们无法再制造下一代,他们很快就会消失,我们必须捍卫我们的民族,并且必须遵从法律地捍卫,这先生为了保护德国血统曾提及法律,法律是我撰写的,等你们有我的资质,再跟我讨论谁喜欢谁讨厌犹太人。
猪头哪知道什么是憎恨。
我也知道,论及混血人种,杀死他们等于放弃了他们中那一半德国血统。
我会记住你的。
那就对了,因为我很有名。
致力于建立一个没有犹太人的欧洲。
尼采说,享受生命的奥秘在于冒险的生活。
他太享受了,所以疯了。
看看这世界,告诉我头脑清醒又有何乐趣可言。
政治是个龌龊的游戏,我认为当士兵需要纪律,才能达到不可思议的境界,而政治却需要让别人为你做不可思议事情的手段,但我们需要政治,所以我们容忍这些,起码现在是这样。
是的。
希望明天更美好,有一个和平的世界,让德国文化响遍全球,这就是我们努力的动力。
感谢你激励的话,升官。
我们都是鞠躬尽瘁的士兵,对吧。
是的,我们就是这样的。
战争能发掘男人的高尚情操。
我不是想重新撰写你的律法,但我只是听从元首的命令,他所说的一言一语,高于任何律法。
布拉达的屠夫。
以下阐述完全基于电影所展示的内容:一、不是这么做行不行,而是必须这么做。
大目标已经确定了,才召集会议的。
二、会议不是讨论做不做,也不是讨论怎么做,而是把已经定下的方案布置下去。
三、与会人员15人中有10位是法学出身。
四、技术官僚的反抗仅仅是为了维护“专业”尊严。
五、争论的焦点不是这么做对不对,而是: 1.这么做了会对“我”的既得利益产生什么影响?
2.是通过暴力解决,还是通过专业和程序来解决?
六、军政集团(即SS)与职业政客之间的对立,路径选择的背后是权力的争夺。
(讽刺的是SS逐渐强大的同时也愈来愈像他们鄙夷的职业政客)七、高明的是海德里希和艾希曼巧妙地策划了会议的议程和节奏,促使与会各方最终都接受了任务,并保证全力配合SS达成目标。
八、克里琴格告诉海德里希的那个故事,很有深意。
海德里希说这是一个警告。
我觉得不止,还有其它的涵义。
在政治家的眼里 善恶 对错 黑白都是为了让战争变得合理的手段 人们因此而卷入战争但那些领导者总会隐藏自己真实的想法 利弊人们因此而灰飞烟灭人类的历史其实是被战争和颠覆所推动的 而所谓的阴谋只是战败者要付出给历史的代价 所谓历史只是对于某种合理性的解释 为下一次战争而寻找理由
很喜欢看单场景的群戏,如果处理的好的话,向《十二怒汉》、《十二公民》都会很精彩。
本片拿着这么好的题材,仅仅是凸显纳粹的暴虐。
我觉得就太可惜了。
不管导演是否真的追求高还原里面的人物立不起来。
现在回忆只能想起肥头大耳的军官、和趾高气昂的主持人、以及唱反调的博士其他的都是脸谱化的反犹太、脸谱化的工具性人物。
即使是他们最终达成了屠杀协议、但是我相信他们都是有家庭的、有血性的、及时他们是希特勒赛选出来的人物、其中的挣扎我相信会与军令有冲突挣扎的。
1942.1.20 “万湖会议”与会人员名单 1 Reinhard Heydrich SS上将 中央保安局局长 1942年5月29日在布拉格遇刺,6月4日伤重死去。
2 Otto Hofmann SS中将 中央种族和移民局局长 1945年被捕,1951年被释放,死于1982年。
3 Heinrich Muller SS少将 中央保安局四处处长,盖世太保 战争结束后,不知所踪。
4 Karl Schongarth SS准将 中央保安局四处副处长,盖世太保 1945年被捕,1946年2月被枪决。
5 Adolf Eichmann SS中校 犹太人事务办公室,盖世太保 1960年在阿根廷被捕,1962年5月在耶路撒冷被处以绞刑。
6 Rudolf Lange SS少校 驻拉托维亚特遣队,盖世太保 1945年2月在波兰行动中阵亡。
7 Gerhard Klopfer 文职 纳粹党党代表 1945年被捕,后因证据不足被释放,死于1987年。
8 Wilhelm Kritzinger 文职 政府总理办公室 1945年被捕,死于1947年。
9 Georg Leibbrandt 文职 外交部政治办公室 1945年被捕,后因证据不足被释放,死于1982年。
10 Alfred Meyer 文职 政府国会秘书长 1945年春自杀。
11 Wilhelm Stuckart 文职 内政部行政办公室 1945年被捕,1949年被释放,死于1955年。
12 Martin Luther 文职 外交部行政秘书长 1944年被送入集中营,1945年死去。
13 Erich Neumann 文职 “四年计划”办公室 1945年被捕,后因证据不足被释放,死于1948年。
14 Joseph Buhrer 文职 德属波兰政府秘书长 1945年被捕,1948年8月被枪决。
15 Roland Freisler 文职 政府法律办公室 1945年在空袭中死亡
90分钟呈现由海德里希主导的万湖会议全过程,详细讨论了如何系统性屠杀犹太人。所有人讨论种族灭绝方案和手法时,就跟讨论项目管理没两样,完全看不出他们在讨论活生生的人。如何处置德犹混血儿,如何低本高效地成批「处理」犹太人,细节详细到让我一度反胃想吐。这是一部拍摄手法类似《十二怒汉》的电影。除了中间几次休息,全程就在会议室里。没有什么场景和道具转换,基本上全靠演员的演技和强大的台词功底来支撑这部电影。Kenneth Branagh 对海德里希的演绎绝赞,谈笑风生的同时也冷酷到让人不寒而栗。
一场关于“如何驱逐犹太人、净化全欧洲”的秘密主题会议。当“阴谋”前面的定语是“国家”,就会引发屠杀。不知道多少人看的时候联想到另一个不可言说的国家。这部电影拍得非常z治正确,但却缺失了一环逻辑,那就是为什么犹太民族会被一个国家举国愤恨?现在似乎没有人讨论这个问题了。
看多了就觉得又是一部犹太喊冤片。还是由一帮英美人演的德片。可惜了阿拉伯人,二战后死的也快追上犹太人了,也没见几部喊冤的电影。
特别精彩的电影,比2022年的《万湖会议》好看太多!一头金发的Kenneth Branagh是焦点人物,让人挪不开眼球。还有好几个眼熟的演员年轻的身影~不认识的演员们的表演也十分出色!内在和外表,可以是完全不相关的两件事……ps,看的是92min.版。
和今年新版的万湖会议不相上下,老版更加写实节奏快一些。理性秩序严谨的纳粹帝国被狂热的情绪所支配,不去理会法律问题,不去理会实际战争情况 ,不去考虑具体的劳工需求。派系之间的征权夺利在任何政府中都存在,只不过在如同宗教般的政党面前一切意识形态都必须让位。电影展现了这些军官的下属们打雪仗,还有一对情侣骑着自行车回家,这才是生命真正有意义的事情,某个伟大的使命什么的毫无意义,无非是一群自负者集体的幻想。
——这已经不仅仅是一场战争了。——用一个词来形容它?——或许是“混乱”。
欧洲对于犹太人的厌恶与驱逐古已有之,但纳粹以德国人的效率使用现代化的工业流程来实现大规模的消灭机器。结论是早已确定的,虽然Führer没有这样说。
重现二战时决定犹太人悲惨命运的万湖会议,一帮神智健全、思维敏捷、学识渊博的人聚集在一起,从法理到手段详细而又专业的讨论如何大批量的处决一个民族,真实的荒诞总是最令人不寒而栗的。
类似舞台剧,如此荒诞的事情竟是真实发生过的
非常delicate的一部电影,参会者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但均被元首赋予的强权给征服。如代表总理府的Kritzinger和内政部的Stuckart是主要的反对力量,但均被威胁被扳倒;而military和SS则是最顺从的。这是一场注定了结局的vain bargain,以及电影中Eichmann的表现一点都不像平庸之恶。
用超快语速啰哩八嗦念百度百科,穿插一些无聊透顶的对话,好一坨垃圾。
对观众的友好度高一些。给艾希曼多留了一些个人空间,似乎在邀请对其人的解读。就法律问题的争执比之德版稍显逊色。也许合适的问题是,我们为什么要拍这样的题材?暗戳戳黑了一笔大西洋彼岸的罗斯福。成片的年代特征体现在前后两次对苏联的影射和直指中。
20200321周六家中下午3:45腾讯视频,吃水果准备宥熙公会战
我说在这片子里认出了惊鸿一瞥的嫩抖森,你们信么?
太英国味太smart了一点也很不符合史实
虽然整体气氛把持很好,可单单根据演员进行历史人物配对比较时,关注剧情的注意力始终是被打断的。完美匹配演技、特型的演员与历史人物完美配合,这大概是拍摄历史题材电影的难题吧。
在想这样的会议难道可能少吗。确定封城的会议会是怎么样的,决定掩埋某一部分历史的会议又会是怎么样的,或许也就是这样。匆匆地准备与匆匆地收场,假使高效甚至能够得到赞扬。愚蠢或残忍其实也不过是人划定出来的形容词结果,在同样划定规则的过程里当然没人会想起,所以在满世界的划定里个体人活着有意义吗,有一点,就是要等着被悬顶之剑一点点地刺穿扎死。
为什么有些人就是那么的毫无人性呢
较早版万湖会议。现在看还是杀少了。咳咳
如果真是逐字逐句按照会议纪要的历史档案写就的台词,看了真是触目惊心!人会对另一群同类如此同仇敌忾,像对待物件一般讨论如何处置。。。但就影片本身,戏剧味道太显眼了。虽然会议中的几个段落都是浓缩,但各种唇枪舌剑的冲突“演”的感觉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