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以为我已经被懈怠磨灭了亢奋,但一看到棒子片的挥人相,立马出离愤怒,这力度打上来不偏不倚。
话说还是好几年前看的剧透,引发了对这个故事的些许猎奇兴趣,这冲动的感觉一直存档保留着,虽然标签是我一直不待见的金基德。
终于酝酿好情绪就看了。
不能忽略的是开片字幕:“朝鲜半岛是世界上惟一分裂的国家”!
立马让我愤怒外泄。
而后电影情节的憋屈和抓狂,让我再一次领教了【实尾岛】式的变态和扭曲。
韩国人的这种非庸常亦非正常的另类写实,让我一边被恶心,一边被冲击。
冷静地说,这么赤裸裸地表现人性的趋向兽性变异,金基德堪比芥川龙之介的深刻。
想起看朴赞郁的【老男孩】,虽然胃部极度抽搐,但影片拷问的力量,对内心的震撼,确实是无法违心地忽略或带过。
就这种自我剖析的狠辣做派而言,韩国人确实比我们有勇气。
张东健确实是个很到位的演员,豁得出去也投得进去:全片的情绪脉络由他主导,在一种压抑中张扬疯狂,几近崩溃之间,甚至让我有点替这个角色揪心。
而那个女人,在金基德的镜头前,一边无力地受害,一边以自毁复仇。
恕我愚昧,看不出导演到底是要女人做符号还是做标签?
但我对这个疯女人实在没法动情绪,同情都显羸弱。
即使是受害者,我也不能忍受这种自虐式的报复。
而金基德对军人的刻画,使他受其国民打压是必然。
在他的眼中,军人的饥渴和疯狂有现实的压迫,也有人性劣根的使然。
军人外壳的伪装,在一层层地撕下之后,我们这些局外人看着都惨不忍睹。
我承认,除了愤怒,我确实收获了其他。
不过,这种冲击的频率不能太高,我的胃还没缓过劲来。
3.25在资料馆看了金基德的《海岸线》,不得不说…每次金基德的电影都让我感觉抑郁和难受…但拍得真是好(当然有时有点用力过猛稍显做作但仍然觉得独出心裁)歌曲(插曲《沙子森林》)用天真烂漫的女声及曲调深刻地反映和贯穿了影片的阴暗与残忍,悠扬的音乐每每响起强烈的反差只让人遍体生寒。
金基德贯彻了他个人一直以来独树一帜的重口味美学,该说是猎奇还是追求反差呢。
总之一定得是触目惊心的,有时候还叫人觉得玩得太过火,某些画面真是不忍看。
和之前看的《漂流欲室》有异曲同工之妙。
故事发生在朝韩边境海岸线上,为了防止朝鲜间谍进入韩国,海军每晚都要在海岸线内守岗。
女主角米英是个单纯、疯癫、无辜、邪恶又惊悚的混合体。
和喝醉的男友英吉作大死进入封锁的海岸线,恰巧遇到求功心切的男主姜上士(张东健饰演,片内唯一的大牌了),二人媾和之时,男友被乱枪扫射奄奄一息,临末了还被男主一颗手雷炸成肉渣、尸块飞得到处都是,然后女主角就吓疯了。
当然这是故事的导火索,因为一次误杀平民,所有海岸线上人的命运都被改变了。
首先是女主角,在疯掉之后她整日游荡,同时“勾引”(这是最令我迷惑不解的地方,因为不清楚此时以她的精神状况是否带有目的性)海岸线上的士兵们。
血气方刚的年轻士兵抵挡不住诱惑,接连同她发生了关系,这里感觉男人就像散发原始兽性的牲畜般,居然真的能对一个心智已然崩溃的女人下手。
而讽刺的是姜上兵在误杀平民后居然得到了褒奖得到了休假的机会。
但是痛失爱子的妇女在他面前歇斯底里般的诘问、女主角呆滞幽深的双瞳对他产生了太大的影响,他的内心开始挣扎。
明知自己只是尽了该尽的义务,但给百姓带来的痛苦却是切实的,自己的勋章是建立在“无辜”之人的鲜血上的,所以他也无法原谅自己,女友的安慰起不到丝毫的作用,反而使他陷得更深。
尤其是看到疯癫后的女主角一个人在海边嬉戏露出天真无邪又悚人的笑容,他的内心也濒临崩溃了。
后来就算是被小混混们泄气痛扁也没有反抗…鉴于姜上士的精神状况军队强制他退伍了,这更进一步打击了他。
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当属米英被她的混混哥哥发现怀孕后的一系列剧情…本身就快要被妹妹崩坏的精神状况逼疯了(把头放在案板上用菜刀“剪”头发啊、在沙滩上“遛”鱼啊、每天都一副傻笑的样子四处游荡),又发现妹妹被军人“诱奸”。
前期米英的哥哥绝对是一个讨人厌的负面形象,可是此时此刻看着妹妹变成这样而他要担负起照顾她的全部责任,也是可怜…在绝望与盛怒之下,他拉着米英去铁网外叫嚣。
而那些与米英发生关系的士兵则慌张得无以复加…我不知道是否该将他们称之为懦弱。
因为几乎没有人自觉站出来,后来受到惩罚也是为了不让米英的哥哥把事情闹大传到上级耳朵里。
最令人发指的就是,众人一脸哀痛地决定为米英实施堕胎。
纵然他们看起来百般痛苦,每个人都在为可能是自己的孩子惋惜,但真正站出来反抗的只有金上兵,而他的呐喊声最终还是被大家的意志盖过。
怒号中向虚空打去的几枪使一切看上去都那么无力…他们最终还是剥夺了她的孩子。
而后就是影片的“高潮”了,金基德式触目惊心的镜头,被打胎后的米英落魄地回到家蹲到了鱼缸中,阴道流出的血把鱼缸里的水染得殷红,面若死灰地拾起在血水中浮游的鱼,咬了下去…米英的哥哥此时回到家看见这种景象露出了大脑短路完全无法理解的表情,这一切都超出了他的认知范围,我都不知道这对兄妹此刻的心中究竟是怀着怎样的感情了…而后他又去找那些畜生时那种欲哭无泪咬牙切齿的无奈倒是令人唏嘘…而军队中士兵们的种种冲突和人际关系在表达上的确不如米英塑造的抢镜,最后的战友阋墙其实稍显唐突了,但是紧张的气氛营造的不错。
金上兵因为私交一而再再而三地无条件信任姜上兵(哪怕他此刻明显精神已经不正常了),为此不惜与其他人闹翻。
他厚道的外表下也藏着嫉妒仇恨的心,甚至可以射杀战友。
加上姜上兵像是被牺牲掉的弃子般悲剧地身陷桎梏,他的矛盾在于对工作与义务的坚守(被赶走后仍三番两次来“执行任务”)和自己所做之事的对错以及无法割裂的人情上。
在影片临近结尾处他目光涣散地在大街上操练刺枪引得大量群众围观,直到他的枪刺入了群众的腹部,在一片尖叫声中落下帷幕(其实这里我挺想吐槽的都看见这样一个疯子了为什么四散逃开啊!
唉…一切为了效果)。
而最后的最后闪回到了曾经队里的小伙子们光着膀子踢着球,一切消融在一片灿烂的阳光中,影片至此得到了升华。
虽然演员大部分都是新人(当时)但演技却都非常过硬…角色心理刻画得入木三分。
电影里没有什么能让人喜欢的角色,同时也没有真正无比讨厌的角色。
张东健和女主的表演都相当到位,感觉都相当拼(金基德的演员都是如此吧我)甚至是米英的哥哥的表演都显得张弛有度。
然后特别想说一下金康宇(这是他的出道作好像)饰演的很嚣张的后来便当的小兵特别出色,虽然性格很臭但他的种种言行却让人很有共鸣,比如反抗性、狡猾、不厚道、挑衅,具备以上这些缺点却还不叫人讨厌也是种功力啊…最后让我再开个炮w这种扭曲的题材中国肯定拍不了,因为广电真的过不了啊…绝对得被封杀…但话又说回来了,这部电影当初也被韩国海军投诉了,丑化形象什么的。
所以转过头想想要是有人这么拍解放军,就是人们群众也会喷的吧…
一开始的配乐只有一段很唯美和一段很压抑的。
很唯美的是描写女孩的,从这个配乐,感觉是导演想表达出女孩男朋友被误杀了,而被逼成的一种纯爱的人,把每个人都想成了自己的男朋友,一直在傻傻的笑,感觉永远那么的天真。
很压抑的那段是描写姜上校的,从这个配乐,感觉是导演想表达出上校自从误杀之后,极度压抑(本身上校就是极度向往捉到间谍的,发现自己误杀之后反差太大),再加上一些舆论的压力,女朋友的某些事情(其实这里没看懂),导致了上校被逼的产生了一种要终日要在海岸线,从事捉间谍的工作。
而从46:55开始,第三段配乐开始了,是一段很悬疑,很阴深的音乐,这段音乐我觉得是导演想暗示,第三个被逼疯的出现了,那就是上校的下属,金下士,感觉他是因为被在海岸线上的总总超乎他想像的事情所逼疯的(命令他不服从一个曾经很佩服的上级的命令,看着其他人把可能是自己的孩子杀掉),他厌倦了这个海岸线,所以产生了人格分裂,要把这里他讨厌的人杀掉。
总而言之,这部电影,完美的阐述了一个逼字,海岸线如此,现实也如此!
第一次写影评,情各位大大提出宝贵的意见哈哈哈!!!
金基德和张东健的大名,在《太极旗飘扬》和《间谍》的背景下,叫人对《海岸线》充满期待。
金基德手下的张东健将是什么样子?
蔚蓝海岸线和军队的冷绿又如何调和金基德故有的阴冷绝望?
零星听说,《海岸线》是金基德为票房考虑比较多的电影。
后来,又知道金基德有5年的服役生涯。
想象中的《海岸线》应该是有蔚蓝海岸线的亮色,张东健穿上军装后的英俊阳刚,即便仍有金基德的阴郁的思考在,也会有少许温暖。
没想到的是看了之后的感受。
除了疯女孩吃生鱼叫人想到金基德之外,其他地方真是很难想象出自金基德之手。
朝韩背景下的海岸线中,因为误伤导致的一系列伤害乃至死亡,看起来并没有想象中的微言大义。
或者是因为不了解韩国民众对朝鲜战争及政府军队的态度而导致我对故事的隔膜,电影中包括张东健女友在内的人对误杀事件的过激态度难以理解。
细细想来,其中有不少地方仿佛是揭露军队的黑暗。
不过,中国军队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形象早就远远超过这些。
中国人只求按照明确的规则办事,即便这规则毫无道理。
问题是中国的规则不仅易变,而且在实际情况下会根据人和事随时做出调整,你根本不知道边界在哪里。
设若中国出现这种挑衅士兵的事件,民众大概死得再多,中国人也会觉得活该。
想来想起,这大概是作为军人的金基德自身的一部电影。
5年最美好的青春在部队里度过,金基德通过军队对人的异化以及对朝韩战争的反思乃至对军队黑暗的揭露表达了积郁在心头的郁闷,仿佛军人金基德对自己一段人生的了断。
军人金基德的总结报告如何出现在导演金基德的世界?
这仿佛那些恋爱过的人对往事的珍惜,谁都以为自己的故事是独一无二的,说的人津津有味,听的却早就兴味索然,因为我们显然听过更炫目的故事,而他们正在讲的又分明是已经被讲过无数遍的言情套路。
看起来,导演金基德和军人金基德之间有一条看不见的分界线。
《海岸线》作为军人金基德的作品是有意味的,但对导演金基德来说,这是些被重复无数遍已经俗烂的小情小调,对不起,我们实在不感兴趣。
我不认为作为一个士兵的张东健误杀平民做错了,明明是军事禁区,硬是要闯到里面去乱搞,难道这样会刺激些么,快感来得更强烈些么,高潮会更多一些么,正所谓不作不死,一作就死。
以致此后的精神问题,其实可以看作是误杀之后的一个愧疚和反省的表现,女朋友的离开恐怕也是给他最大的刺激,致使他一步一步走向深渊,导致悲剧发生重要的一笔。
如果能的到别人的理解,尤其是亲近的人,张东健最信赖的女朋友的理解。
此时有人帮助,开导的话,也许能够得到救赎。
赵士兵是刺激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嘴贱,活该。
围墙边放玻璃渣那段我就希望这种人去死,果然后面给别人阴死了。
不会站在别人的立场想一想,太自我的人总是没有好下场的。
女主也是受害者之一,无话。
我们没有权利去苛责别人,因为我们不在别人的立场,不在别人的处境,不知道别人当时的想法与难处。
任何人都有自己选择的权利,不管是好是坏,都是他自己的选择。
非影评。
以上14.05.22
有时候,我们对人性感到深深的失望和恐惧。
有时候,是与非的界限不是那么分明。
在冲动的那一刻,小小的恶意和贪嗔往往会主宰我们的大脑。
于是,我们都成了冲动的魔鬼,欲望的奴隶。
并不得不,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中为此付出不菲代价。
《海岸线》说的就是这样的故事。
一等兵康在一次站岗中不慎误杀了在军事禁区交欢的平民,他,以及死者的女友、家人,还有他所在营区官兵的生活从此改变,陷入了无止境的漩涡。
在这场没有结果的纠缠之中,人性的丑陋一面被充分暴露出来,敌我的概念也不再明晰。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魔鬼。
或是贪,或是嗔,或是色,或是恶。
我们穷极一生,都在与魔鬼交战,并且永远没有最终的赢家。
这是一部让人看了心酸的电影。
压抑的军营,无聊的士兵,一个终日幻想着捕获北朝鲜间谍的小军官,一个不幸的因误入军事禁区而被前者射杀的偷欢者,一个痛失爱人又被士兵们玩弄的疯女。
金基德把故事放在南北对峙的大背景下,用一个荒诞的故事悲伤的结局让我们看到人性的扭曲,人的崩溃。
海岸线上的士兵没有了英勇-只有任附近村民嘲弄的懦弱,没有了良知-把一个疯女子当作人尽可夫的泄欲工具,没有了战友情谊-只有落井下石的冷漠。
战争的威胁到底还在吗?
是人为的灌输和暗示还是战争离这些士兵真的不远了,总之战争没让士兵崩溃之前,士兵已经承受不了强大的假象敌带来的压力,崩溃从内部开始了,对峙改变了每个韩国人的生活,压抑成了挥之不去的阴影,张东健最后像堂诘柯德那样在汉城的闹市中旁若无人地杀敌难道不是可怕情绪的蔓延吗?
晚上看了金基德的《海岸线》,预料之中的心理准备,亘古不变的演绎方式,压抑却又令人宣泄的情感基调,号称“亚洲360度无死角”的张东健帅得一塌糊涂,演技也真不赖,主题曲结尾想起的时候让人泪眼朦胧!
个人一直是对哈韩哈日反感的,对韩国电影却情有独钟,对金基德的作品更是尤加欣赏,大学以来即如此。
可能是大学期间现实主义和批判主义作品看是多了的缘故,对影视、文学、舆论和娱乐节目也是偏好写实和批判性质的。
个人认为金基德的电影,《野兽之都》《坏小子》《漂流欲室》《空房间》《春夏秋冬又一春》《收信人不明》《撒玛利亚女孩》 等 ,几乎 都算得上佳作。
掠夺、自残、杀戮、侮辱、歧视、挣扎、无奈、性宣泄、逃避和解脱,揭露现实黑暗和人性丑陋,批判战争的残酷性和灾难性,崇尚渴求返璞归真,便是金大叔电影里面的所有元素和倾向。
虽然会让观影者产生临时歇斯底里崩溃式呕吐式的视觉冲击和压抑沉溺的心理感应,但走出影院后又获得如潮好评,不断地赢得大量粉丝,足以证明金大叔的风格和魅力。
金基德评价自己的一句话一直让人印象深刻:“韩国人民并不喜欢我和我的电影,他们更偏好那些娱乐和商业片,在他们看来我只是欧洲人眼里有名的电影导演!
”是的,金基德年纪轻轻就在韩国影坛属于巨匠,今年的威尼斯电影节把金狮授予《圣殇》便是最好的褒奖,但他的风格太犀利,一次次狂风暴雨般地抽打和批判自己民族的劣根性和丑陋,除了那些死忠,广大民众不喜欢甚至厌恶,实属理所当然。
相对于中国,金大叔可谓幸运得多,中国电影真是被国情和现实制度压得抬不起头,只能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一位老师曾经引用过的一句有意思的话来表达吧:根源于悠久的封建社会文化,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是一个闷骚却又渴望张扬的民族,道德至上却又无时无刻不在违反和践踏道德。
流着口水美滋滋看着岛国片,嘴里却骂着日本人至贱则无敌;经济飞速发展,GDP、CPI几何攀升,国民却怨声载道;天天喊学习雷锋好榜样,老人的下场竟然到了摔倒都没人敢去扶起的境界;小时候最渴望成为的,最有威信力最可爱的人民警察,在网上看到的除了全国各地的扫黄打非就无所事事了,甚至用上了高深莫测的潜伏心计和无间道智慧;运动的最高追求,最不可亵渎的奥林匹克精神和国家荣誉,观众却是最卑微的被愚弄者,金牌至尊无上和运动员发家致富成了最抢眼的关键词;钓鱼岛民族危机时刻,国家以大局为重能够理解,民众却不干了,是可忍孰不可忍,冒死打砸,抵制日货,高喊”给我三千城管,誓死踏平东京,给我三千贪官,誓必吃垮岛国”;上海火烧大楼,国庆华山论刀,结果都是临时工和农民工惹的祸。。。。。。
陆天明、谢晋、张艺谋、田壮壮、贾璋柯、娄烨、王全安、姜文、张扬、张元、王小帅、《菊豆》《红高粱》《大鸿米店》《三峡好人》《图雅的婚事》《苏州河》《鬼子来了》《蓝宇》《巫山云雨》《盲井》《青红》《白鹿原》……多少的好导演,难得出一部不错的片子,却因为触痛了自己的伤疤和神经,被死要面子不肯承认自己缺陷和硬伤、挑剔而刻薄的民众的唾沫星子淹没,成了广电制度大门前的冤魂,国产电影也成了欧美市场的炮灰!
香港电影曾经百花齐放,吴宇森、徐克、王家卫、陈可辛、尔冬升、关锦鹏、许鞍华、杜琪峰,台湾也当仁不让,有我更偏爱的现实主义四大高手杨德昌、李安、蔡明亮、侯孝贤,现在都面临青黄不接。
中国电影发展的现状,显然已经跟不上国家曾经的文化主张,充其量只是繁花乱放。
归根结底,政治是经济的产物,文化又是政治的成分,无可厚非。
在如此现实快节奏、安逸幸福却又急功近利、莽撞和浮躁的环境中,每个人必须明白一个永久不变的生存法宝:强者自强,自助天助!
附:网友A:工作和生活压力这么大,中国就不该拍严肃变态的现实主义影视剧,看些轻松快乐幽默的就好了!
网友B回复:那你看新闻联播就好了!
点评:鞭辟入里、一剑飚血!
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创作者都刻意营造一个自己的世界,借此表达其思想。
金基德营造的世界与别人相比,更加封闭,几乎不与外界接触,可能是导演认为如果不受外界的影响会将人的本性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影片描绘了剧中每个人的心魔:汉楚的心魔是杀死间谍立功,金上士的心魔是惩罚处处与自己做对并且胜一筹的楚上士,士兵们的心魔是如何排解无聊排解孤独得环境带来得无聊,而疯妹妹的心魔则是希望重温被误杀的男友给她带来的快乐。
每个人受心魔得驱使,然而心魔超出个人的控制,每个人得行为结果便与环境产生冲突,称之为违规或是违法,起码也是离经叛道。
其实我们的一生都在同自己的心魔抗争,无论是赢了还是输了,结局都很悲惨,就像电影的基调是灰色甚至于黑色的,剧中人除了疯妹妹都没有笑容。
是否是导演想告诉我们,因为欲望造就了心魔,就注定人们的悲惨命运。
可是如何让心能够超脱欲望之外,电影没有给出答案,现实生活中也没有好的解决方法,只能依靠每个人的悟性和修行了。
如果英吉没有借酒意拿爱的借口带着情人美英去往严戒防守的边界的海岸,如果美英没有玩过头的领英吉硬要跨过边界的那条铁线,如果他们不在不该出现的海岸边肆意的放纵着情欲,如果姜也没有急着立功和领取退役的奖励而不管不顾的对着不清不楚的海岸边的人影开枪,如果那时候朝鲜并未分裂两派,没有自相残杀,也并未设立边界防守,定下但凡夜里私闯边界的——无论是谁,格杀勿论。
如果没有这样的开头,如果没有设立开枪射杀一名间谍就领赏归家的条例。
如果在“英吉惨死、美英失心疯、误杀英吉而精神奔溃的姜”这一连续的悲剧已酿成的后来,那些士兵也未趁着美英失心疯的时候迷奸美英,在害怕承担罪责惩罚时也未擅自抓取美英私刑开刀做简陋又冒着感染和任命的危险为美英做人流。
或许他们就还是一年后该服役年满的该退役的退役,该结婚的结婚。
但,没有如果,这就是人性,一个借口一个理由就有了行差踏错的想法与做法,而一个想法或做法或许就摧毁一个人乃至整个家庭,一个群体。
癫狂的时代,共性总有些许类似。军人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最可怜的人。特别是某些时期,韩国恰巧全民皆兵。底层的破碎生活。绷紧的神经,无良的纪律。集体主义的火焰,在同为东亚的韩国人上更厉害,对自己也更狠。张东健退役了还喊着回来,不变的军人本能。堕胎的女主,当年这片土地上类似的人和事2013#204
6.3 就菜刀斩头发最有感觉
老金的败笔。这不是一个好故事。
现在想起咬鱼头的镜头还是不能忍,不喜欢这风格的片子,简单粗暴。
画面无比暗,前面还挺吸引人,后面都是啥
疯倒是疯了,可是疯了又怎么样呢
喜剧
军人的
金基德版《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同样是探讨历史问题 这一部独角戏远不如《收件人不详》的群像戏好看 紧急的个人风格也不是十分突出 剧本也很难找到戳心的点 唯有张东健的表演值得一个👍🏻
没退路的悲剧
军队哪能这么混乱?过了
21/7/22
发人深思
金基德好喜欢拿政治说事情,但是作为他的电影,一般。
都疯了~~
隐形的战争
【金第4部】还是人性,还是民族伤口,还是深入骨的绝望。同样的道理,不同的题材。看到后面都分不清楚男主谁了,整体中等。
就像片中最后的一句话:军队中的压力更容易迷失自我
人性
这要是个国产剧,稳稳的三分,好看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