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子从预告片出来我们就开始脐带了,因为看起来是在太tm奇怪了。
想着给真猫看看这片的预告,看真猫什么反应真猫直接走掉.gif我和四个朋友一起去看,大家都很好奇有多烂,结果大周二晚上影厅里几乎坐满了人,看样子都是跟我们一样来看笑话的从电影第一首歌张嘴台下就开始鼓掌尖叫,该笑的地方笑,不该笑的地方也笑,因为没有一个地方是该笑的,而这片子的CGI实在是太搞笑了我觉得这一场放映的观众reaction最好直接录下来和DVD一起发售,比standup comedy的罐头笑声还牛逼,这届观众是我见过最牛逼的一届CGI的话我们就先不是说人类这种动物鼻子老大两脚着地不仅有脖子还有眉毛了吧由于人类两脚着地,整个片子充满了诡异的人类大腿和人类小腿,经常有人类踢腿和跳芭蕾,毛发底下的bodysuit充满了性暗示人类的性征还被模糊了,公的没咚,母的没胸呕不,这居然让片子充满了更多的性暗示!?!?!
女主每次和别人蹭毛毛的时候(包括和Judi奶奶蹭毛毛的时候)我觉得她们都要亲了。
咋整吧你说最后剧组都弃疗了,Judi奶奶婚戒完全没P,金光闪闪地出现了两次。
两次!!!
据说上映十天后片方发了一个更新过的版本给影院,但很显然我所在的影院都懒得打开新拷贝惹这片子不应该标【此影评可能有剧透】,因为没有剧情可以透露,就是一场选秀节目,通过唱歌决出一个天选之猫(Judi:???女主全程懵逼脸跟嗑药了似的我全程一脸迷惑跟看别人嗑药似的至于那个天选之猫是怎么来的呢?
女主:你怎么了女主:你进来吧女主:你快唱歌啊!!
然后DJ drop the beat开始放memory,放完之后Judi Dench直接宣布你就是天选之猫了!!!?????
此片的一些其他迷惑行为包括泰勒斯威夫特坐着月亮从天而降居然喷猫薄荷(感觉她那场戏和她的任何一个近期MV和任何一个近期现场都无区别剧组到底给了Ian爷爷多少钱,让他在片子用舌头喝牛奶,喵喵叫,还舔爪子洗脸?!?!
还包括猫吃蟑螂(fake news,猫才不吃,蟑螂也没那么小!!
)猫仰头吃垃圾桶里捡来的虾(fake news,猫不仰头吃东西)猫(詹姆斯柯登)后背着地(fake news,猫变成永动机也不会后背着地的)反正烂就对了至于有多烂?
只有看了才知道。
19年超级灾难片今天出资源了。
想当初我好像在空间说过,悲惨世界成功只是因为他本身的剧情非常符合电影的剧情架构,像这种音乐剧啊,其实不是什么都适合拍成电影的,不信你拍个猫看看。
玛德,结果他们居然真的拍猫了。
喵喵喵?
猫这个剧,有剧情嘛……而且你这个人物真的比98年TV版丑多了,还看得贼渗人。
其实猫这个剧,主要的卖点从来都不是剧情,我相信很多人看完之后也不知道他主线说了个啥。
其实就是年底公司分红,各部门出来述一下职。
这个剧的主要魅力在于角色的塑造,5分钟一段歌舞,一个形象分明的角色直接就立住了,而且几乎每个主要角色在独唱段落之外,都在给其他人伴舞,营造出一种Jellicles Cats藏龙卧虎的感觉,然后电影里直接拍成了群魔乱舞。
更重要的是,舞台上大家可以接受人穿成猫的衣服,但是电影里面你用特效把人做成猫,emmmm就想说一下跟原版的对比吧。
猫的舞台剧版本很多,一段时间一个演法,所以主要对比一下最经典的98年TV版。
首先电影中的第一女主角,Victoria,这个角色再舞台剧版是舞蹈担当,第一女舞者,然而是个哑巴,一句台词都没有,然后她的伴侣(男朋友?
)也不是Mr. Mistoffelees,而是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路人角色。
电影中把她和舞台版的另一个女角色Jemima给合并了,所有与Grizabella的剧情都是Jemima的戏份,包括Memory里的那一句唱词也是Jemima的。
Jemima的角色设定为一只刚出生几个月的小猫,天性善良,差一点被Macavity抢走。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猫首演的时候,扮演Jemima的是18岁的莎拉布莱曼,现在原版CD还有她在Memory中的唱段,然后她就被韦伯相中去演了歌剧魅影,然后就被韦伯娶回家了。
98TV版Victoria
98TV版Jemima另外电影里还给Victoria在舞会后加了一段原创唱段,这一段的曲风也太现代了……Mr. Mistoffelees这个角色,剧版最早是奔着第一男主角的设定去的,一开始他要唱Jennyanydots,要唱Mungojerrie Rumpleteazer(小偷猫的演员原本不用唱的,就纯双人舞),还有大量的舞蹈戏份。
后来发现能完成的演员太少了,随后很多唱段就被分担了,Jennyanydots的介绍工作就交给族长Munkustrap了。
话说Munkustrap在剧中还有一个副手叫Alonzo,是只奶牛猫。
Mr. Mistoffelees被暗示跟Bustopher Jones有亲戚关系,十分羡慕肥猫的身材(-。
-)Mungojerrie Rumpleteazer两只小偷猫,剧版是Jellicles Cats的边缘成员,被大家当成熊孩子看待,不过也被当成集体的一份子。
一般这两个角色的演员要求用英格兰口音演唱。
提他俩一下就是因为98年的Rumpleteazer实在太美了。
98TV版小偷猫二人组Rum Tum Tugger在电影版被删掉了两个细节。
一个是Old Deuteronomy现身时,应该是他和Munkustrap的二重唱;另一个是Macavity劫走Old Deuteronomy,大家抓耳挠腮的时候,是他第一个提议用魔法。
删掉之后这个角色直接就成了一个煞笔。
他的独唱段落展现的是他张杨跋扈的一面,说难听点就是皮痒欠揍,然而那两个细节,第一个表现他知分寸懂得尊敬长辈,另一个表现他聪明伶俐,一下子这个角色就立体起来。
Old Deuteronomy剧版慈眉善目老大爷,电影版换成了朱迪女爵。
有意思的是原版歌词里面有一句他埋葬了99任妻子,在电影版被改成活了99次。
电影改动最大的是Gus这个角色。
Gus在剧版有年轻和年老两种形象,一般让年轻演员演。
98年TV版是邀请了时年90岁的John MIlls来客串,所以年轻的Gus以全名Asparagus出现。
老年Gus出场时身边会跟着一个叫Jellylorum的女角色。
98TV版删掉了Gus一段戏份,就是独唱结束后,Gus梦回少年,跟群猫一起再现了自己的经典剧目Firefrorefiddle。
原版CD有收录,这一段叫做Growltiger's Last Stand 。
电影版里面Macavity的两个同伙Growltiger和Grridlebone其实是这一出戏的男女主角,舞台上Grridlebone就由Jellylorum来演,还有个反派角色叫做Genghis(成吉思-被蒙古人支配的恐惧)。
电影中你霉的角色Bombalurina被设定成了Macavity的帮凶。
舞台剧版中是Jellicles Cats的一员,跟大伙关系挺不错的,但是对Macavity有着异乎寻常的了解。
介绍Macavity的那段原本是二重唱,另一个女角色Demete直接被无情删掉。
Demete的设定是小时候被Macavity抢走,后来被救了回来,所以后来每次Macavity出场第一时间发觉的都是她。
Skimbleshanks这个角色剧版的设定一直都是刻板、精细、稳重、一丝不苟的苏格兰大叔形象,演员演唱也一般要求有苏格兰口音,但是我不懂电影版怎么就变成个跳踢踏舞的了,而且这一段98版那个火车侠可帅了,电影里实在是乏善可陈。
舞台剧版火车侠(人好歹还弄了个火车出来)双胞胎姐弟Coricopat和Tantomile,设定是具有感知风暴到来的能力,在电影里舞会上表演了一段抽风。
一直觉得《猫》是部特别神棍的音乐剧,没什么剧情,也没什么逻辑,但是就是好看,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那种。
四大音乐剧中唯一非人主角的设定,加上不逊音乐的舞美,究竟该怎么实现电影改编呢?
讲真,其实真要选个导演,汤姆霍伯可能真的是最佳人选了,不评《悲惨世界》好坏,光其现场收音态度就足够让人敬畏的了。
所以当时听说霍伯导演,虽然质疑,但我还是抱着一丝希望的,我有多喜欢音乐剧《猫》呢?
当时伦敦西区英国巡演,我看完一场惊为天人(猫),立马又买了第二天的票,要不是学生党囊中羞涩,估计还能连看一周。
然后知道百老汇重启,特意跑去纽约看,接着美国巡演又看了一次,所以至今现场看过四次。
但是我心中的最佳还是1998年的DVD版,无论是卡司还是演唱,跟87版的原声都丝毫不输,而且也没有87版唱的那种“土“气。
所以不时就拿出98版重温一下,从来也没有看倦过。
所以说回电影,看到预告片之后就预感不妙,感觉霍伯要扑街, 也做好了心理准备,但是电影真是烂出翔啊,基本就是群魔乱舞了,不吐槽一下真是没法过圣诞了,顺便再安利一下98年版卡司有多经典(图片有空慢慢填)。
导演猛加鸡腿型Victoria音乐剧《猫》是打破第四面墙的,比如开场时候领头猫就唱到“There is a man over there, with a look of surprise",所以之后的Jelicle Cats各种介绍,都可以看作是唱给人听的。
但是作为电影,显然不可能像音乐剧那样真的跟台下观众实现互动,所以引入了一只带观众视角的猫-Victoria。
Victoria被设定成了一只外来的非Jelicle猫,所以开场曲“Can you XXXXX”全部变成了对她的发问,这也能接受。
但是到Naming of cats这首歌的时候,居然变成了其他猫先问她叫什么名字,然后开始告诉她Jelicle猫的命名。
这种改编可能对不熟悉音乐剧的观众更友好吧,但是对我来说反而太过于逻辑感,失去了《猫》的本有的那种“神棍”了。
Victoria原来在音乐剧中就是一只纯白的猫,混在猫群中打打酱油,偶尔独(双)舞一段芭蕾,that‘s all。
电影里摇身一变,变成了主要线索,甚至 Grizabella(老魅力猫)最后重生,都是通过Victoria来牵线搭桥的。
Munkustrap相似的是,Munkustrap(首领猫)本来只是一个小队长角色,偶尔负责报报幕,主持一下正义,在电影里变成了所有参选猫的介绍者。
虽然看起来长得挺帅,但是导演这鸡腿咱也不能这么加啊。
新版Victoria和Munkustrap两位还算养眼Mr.Mistoffelees最后就是Mr.Mistoffelees(魔术猫),音乐剧里也是打打酱油,最后负责把族长救回来,戏份中等,但是贡献出一首好听的《Mr.Mistoffelees》歌。
电影里也是被狂加鸡腿,甚至还发展了一条爱情线?!
看在演员眼睛亮晶晶纯良无害方面,我其实没有太想吐槽。
但是真是毁了《Mr.Mistoffelees》歌啊,这歌猫迷应该都耳熟能详,甚至谢幕也经常放这首歌观众集体合唱(总不能唱惨兮兮的memory吧)。
但是电影里,为了表现魔术猫屡战屡败,哦不,屡败屡战,一首好好的歌被割成好几份,一直等魔术猫那一声“Presto!
”愣是没喊出来。
副歌唱几句歇两下,节奏严重打乱。
哎呀看得我急死了。
Mr.Mistoffelees新版也算楚楚可怜怎么说呢,把几十只猫戏份集中到几只,大大削弱了原来众猫百态的勃勃生机。
但也情有可原,考虑到观众和剧情呈现,电影却是不能那么角色分散。
然而话也说回来,既然这样,那就别改拍电影了嘛,隔壁《西贡小姐》说不定也缺人呢,放过《猫》好么?
真·辣眼睛系列 Rum Tum TuggerRum Tum Tugger(摇滚猫),是我在98版里最最最喜欢的角色,高大帅气,亦正亦邪,加上John Partridge的大长腿和超级性感嗓音,我每次看得都心神荡漾。
因为Partridge演绎太过完美,后来所有版本的摇滚猫我都不太喜欢,基本都表现的太过自恋而正经不足,每次都看得都挺生气——直到这次,我被气笑了。
找个黑人来演无所谓, 只要一样帅就行了,可是这带一大金链子是什么鬼?
请大家屏住呼吸感受一下新旧对比,Can you feel what i feel?
左上98版猫中男神John Partridge版 VS电影版宛若智障一个小插曲是当时我也围观了首映红毯,除了霉霉,摇滚猫的主演收获的尖叫声第二高,查了一下是个R&B歌手。
导演,你是不是对rock star有什么误解?
Grizabella然后是詹妮佛哈德森的Grizabella(老魅力猫),名曲《Memory》的贡献者。
魅力猫虽然凄惨,但是是一只有骄傲的猫,舞台版本里魅力猫,基本是衣着褴褛但是穿着高跟鞋,举手投足嘴角眉梢,是有股老娘以前比你们厉害多了的劲的。
电影里哈德森扮演的更像是一名驼背哈腰苦哈哈的劳动妇女形象。
当然我们也能看得出哈德森唱得特别走心,不仅眼泪流出来了,鼻涕也止不住往下挂。
刘姥姥 vs落魄贾母JennyAnyDots对了还有JennyAnyDots(波点猫)。
首先是被大家普遍吐槽的吃人脸蟑螂,对于剧情来说根本没必要吃蟑螂,音乐剧里没有,也完全不会影响剧情。
电影强行加入,还不止一次吃,让人怀疑汤姆霍伯的心理健康,或者野心——说不定真想拍一部猫版洛基恐怖秀呢。
还有就是喜剧演员Rebel Wilson的装傻扮丑,和英伦经典音乐剧风格完全不搭。
波点猫虽然体形有点胖,但是也算是很贤惠的,为什么因为胖就故意设置各种笨拙笑料。
我建议除了女权主义,也应该弘扬一下胖权主义。
这社会真的对胖子太不友好了。
Macavity再来是Macavity(反派猫),因为是Idris Elba大腕儿来演,所以也被加了不少戏份,感觉随便一弹指,就能把人化成灰疏解转移。
但是电影结局是,技能堪比灭霸的反派,最后居然是抓不住气球的绳子,从天上摔下来了。
唉,我是真不想多谈了,影响智商。
稍显不足Bombalurina这里不得不提霉霉演得Bombalurina(妖艳猫)了。
原设定是母猫中最性感,对应的就是摇滚猫。
不吹不黑,出场那段洒金粉这段算是创新得最有意境。
妖艳猫在这部电影里,虽然有胸但是性感不足,跟其他角色也没有任何互动,只是给反派猫开了个场。
跟摇滚猫调个情会死吗?
可能是霉霉太忙了,或者真是瞧不上那个傻逼吧。
脱开演员光环来说,妖艳猫是有惊艳感的,但是角色十分单薄。
Taylor洒金粉电影里唯一一首新歌,是霉霉和韦伯创作的《A beautiful ghost>,还算好听。
在电影里是由Victoria演唱的,片尾曲有放霉霉版本,喜欢的不要错过。
Old Deuteronomy再来Old Deuteronomy(族长猫),从老公猫改成了朱迪丹奇的母猫。
其实无功无过,就是少99个妻子的戏谑。
女权运动,从我做起,猫猫有责。
Gus / Mungojerrie&Rumpleteazer 最后是万磁王版Gus(剧场猫),也没啥存在感,可惜的是跟98版一样,把海盗的咏叹调给拿掉了。
Mungojerrie&Rumpleteazer (小偷猫),也算是原创音乐唯一改动,把他们的歌变调了。
本来的歌戏谑好玩,婉转动听,电影里的旋律感大减,真搞不懂怎么想的。
看完本片我的第一念头是哎呀原作曲韦伯会不会从气得诈尸,然后一想这丫肯定躺在沙发上数钱呢。
韦伯无疑是天才,四大音乐剧,他的就占了一半,而且都是年纪轻轻就创作的。
但是其实他的“雷剧”很多:比如《歌剧魅影》续集《真爱不死》,音乐平庸不说,居然能编出Christine和子爵孩子十几岁后发现孩子是魅影的(??
),导致我现在无法直视第一部剧情了。
还有《Starlight Express》,应该是在《猫》和《歌剧魅影》之间创作的,服化道是真真魔性。
98版摇滚猫的扮演者在里面饰演新型电车electra,请大家感受一下出场的音乐《AC/DC》歌词:Electra is cool, Electra is hot, rich hot powerful, rich hot cool,rich hot powerful, rich hot cool .......“是不是有雷又土?
心情不好的时候我就单曲循环,治愈功能有奇效!
Starlight Express造型电影里基本保留了90%的原有曲目,也算没有进一步往乐迷心中撒盐。
往回找补一下,《猫》改编电影的确是吃力不讨好的一件事。
撇开改编难度不谈,对于死忠音乐剧粉,心中标尺那么高,取悦他们何其困难。
对于吃瓜群众,不熟悉《猫》的舞台表演形式,经典的歌曲失去了加成光环,普通观众能喜欢才怪。
辛苦找图拼图,也算吐槽吐完了,舒坦很多。
想一想还是我的审美品味不够,说不定几十年后这部《猫》会成cult经典呢!
Disclaimer:鉴于部分“较真”的豆油评论,特意申明:标题提到美国版《妖猫传》主要在于“妖”和“猫"的梗,全文并无一字踩陈凯歌版《妖猫传》(当然我也绝对不会夸)。
如果不小心踩了一部佳作,那么护法之心我也能理解,但是何必为了一部《妖猫传》伤和气呢...当然我绝对尊重和捍卫你发言的权利。
玻璃心的我只能加个这个disclamer以表态度。
比起接受不了《妖猫传》梗,我突然开窍为啥还有人说昆汀辱华了。
我觉得这部电影是不错啊,不像上网讲的一样烂好吗。
只是人脸和特效做的有点不是很好但是其余的都非常好好吗。
如果认真讲1-这边电影其实是给我们这些进化的人类(兽控)看的而不是你们这些平凡人能接受的电影,所以’如果你是猫奴还是平凡人我劝你不要去看‘。
2-然后这电影已经讲明了是’歌舞奇幻电影‘所以请你不要抱着看zootopie的想法去看好吗,里面没有认真的故事剧情和对白好吗,就只是唱歌,跳舞。
3-如果你笑里面的歌不好听我只能讲你根本就是跟风仔,里面的歌都是从以前1981年的歌一模一样的好吗,所以'如果你在笑里面的歌(猫不是狗)那你就是在笑以前伟大非常出名的舞台剧'Cats''4-舞台剧表达能力不好?
你们几时变成了导演,如果你这么厉害请你去啊为什么你还在这里和我一样做废人。
我觉得表达非常不错啊。
5-为什么可以拿Oscar奖项?
人家是用艺术的眼光去看你是用色色的眼光去看当然不知道啦。
如果Oscar是以观众的眼光去评估一个好电影,那么你不用去看Oscar其他的电影排行榜了,回去睡觉6-里面的演员表现很尴尬?
拜托,他们是看过剧本的人,有问题他们一定会讲,如果他们没讲就说他们同样好吗,几时轮到你来讲他们演到不好还是尴尬我是不会说哪一个影评还是多少个影评都是垃圾,只能说‘影评只是给你参考,真正好的电影你需要亲自看才知道’
由于音乐剧《猫》十几年来在我心中的特殊位置,我去看了它据说差评如潮的电影版;看完之后始终觉得心中有梗,不吐不快。
为了拯救往日情怀,也出于一个音乐剧观众的自我修养,我又翻出了98经典舞台版看了大半,结合昨天的观影印象,且让我一一吐槽(以下内容含剧透,不过本剧剧情从来都不重要,透了就透了)。
老甘比猫(The Old Gumbie Cat) :一开头就出现了最辣眼睛的改编,电影版的gumbie cat举止笨拙且不雅(后排观众小姐姐直接:Eeuwww),睡的时候没有慵懒感,醒的时候也不可爱,音乐剧版身姿轻盈的踢踏舞不见了不说,那段吃人脸蟑螂老鼠的镜头只能说相当诡异惊悚少儿不宜了。
罗腾塔格(The Rum Tum Tugger): 原版是只“骚气”四射的肌肉公猫,电影中他的性感“猫设”被犯罪猫Macavity抢走大半,被母猫簇拥似乎只是受Milk bar吸引?
(吐槽:成年猫咪不能喝牛奶啊乳糖不耐受)电子迷幻风格的场景设计让人一度怀疑看的是cult片。
葛丽兹贝拉-魅力猫 (Grizabella - The Glamour Cat) :唉,电影版只剩惨了……导演对Memory这首歌的镜头处理就跟《悲惨世界》里芳汀的 I dreamed a dream完全雷同,过度写实的风格让观众全程关注在Jennifer Hudson一行清泪两条鼻涕再上没完没了的哽咽和哭腔上 —— 美感呢?
风韵犹存的魅力呢?
那一点点脆弱但微妙的自尊自傲呢?
巴斯托佛琼斯(Bustopher Jones) :原版是个有贵族气质的美食家大胖子猫,James Corden演绎的版本变成了粗鲁易怒的暴食肥胖症患者(我一直不太能理解这个英国主持人的走红,他是靠being rude and annoying搞笑?
Just because he can sing doesn’t make him a broadway actor...)以及,群猫翻垃圾桶场景真的有必要吗?
一群人脸猫狂吃垃圾的场面令人作呕。
盟哥杰利与罗普兰蒂瑟(Mungojerrie And Rumpelteazer) :原本,小偷作案显然该选月黑风高的背景,电影版却让人一度以为这俩是生养在富贵人家的淘气猫咪,邀请Victoria来家做客?
原版Rumpelteazer带着珍珠项链彰显身份,这一版却成了栽赃Victoria的捆绑工具...猫/人和场景比例的不断变换也让人困惑。
老戒律伯(Old Deuteronomy) :007里的Lady M都这么老了!
85岁的Judi Dench贡献原声实属不易,但嗓音条件明显受限(人家本来就不是声乐专业的),最终呈现言说多于歌唱的The Addressing of Cats塑造出一只慈祥亲切的祖母猫,但缺了一点伟岸高大的领袖气质——其实也没猫病啦,毕竟受人爱戴、充满智慧才是此猫的核心特征。
众猫迎接Old Deuteronomy的抒情唱段以及最后欢送被选猫咪走上重生之路的Journey to the Heaviside Layer有教堂赞美诗的神圣意味,一直是我全剧最爱的抒情旋律之二。
狮子狗与伯里克狗大战(The Awefull Battle of the Pekes and the Pollicles):直接被砍,大概是再CG一堆人脸狗预算不够?
就最终人脸猫的呈现效果来看,砍了也好。
高斯-剧院猫(Gus - The Theatre Cat):98官方版我最喜欢的段落之一,尤其喜欢母猫Jellylorum的intro,“he was in his youth quite the smartest of cats, but no longer a terror to mice or to rats” 娓娓道来剧院猫年华易老光彩不复的唱段非常动人。
电影版改为老艺术家全程独白,但80岁的Ian McKellen(他真没演过邓布利多?
)也是主要靠念白和表演功力撑起整首歌曲,大概也因为这个导演对于现场收录原声有着迷之执着。
此外,我的天,导演为啥非要拍他舔盘子和挠腋下的镜头?
革罗泰革的最后一战*(Growltiger's Last Stand):存在感很低的海盗猫,舞台版时常被砍,电影版也没留。
其实可以发挥一下的,电影版Macavity把一堆猫都绑架到一艘船上去了。
史金伯旋克斯-铁路猫(Skimbleshanks - The Railway Cat) :原版这一部分的音乐就很欢快,改编也不错!
忽略奇怪的比例问题,这是全电影画风最和谐、看得最舒服的一段。
麦卡维弟-神秘猫(Macavity - The Mystery Cat):原版双母猫的唱段更类似于Chicago的性感风格,电影里Taylor Swift的Bombalurina独唱略显单薄,就唱功来说其实挺合适的,然而戏剧张力不够猫薄荷凑,众猫上演嗑药戏码再次跑去了cult片场...... 至于猫界Moriaty的Macavity,我小时候超害怕那个黑袋子红眼睛出场的,电影版给演员的镜头很多,把犯罪猫的“个性魅力”主要演绎为“性魅力”,就没那么恐怖,倒有点搞笑了。
密斯托弗里先生(Mr. Mistoffelees) 这一版的魔术猫气场有点弱。
原版由性感公猫Rum Tum Tugger 演唱 ,“And we all say oh! well I never was there ever a cat so clever as magical mister Mistoffelees”就很让人信服,电影里主要靠这首歌帮魔术猫建立自信?
为了电影编故事导演也不容易...青年领袖猫 Munkustrap:电影版的选角很成功,挺拔、端正、帅气,就是原剧青年领袖猫应该有的样子。
好奇去搜了一下这个演员,感觉反而是有猫咪服化的时候更有颜值?
唱功四平八稳,舞蹈表演全能,很好地串起了全剧。
芭蕾小猫 Victoria:戏加了不少,猫咪服化也为颜值加分,唱功很符合傻白甜美的“猫设”。
新加的独唱旋律美而和谐,但歌词“the memories were lost long ago, but at least you have beautiful ghosts”是啥意思?
对于经典歌词”memory, all alone in the moonlight, I can dream of the old days, I was beautiful then”的无情嘲讽?
最后我想说,这部音乐剧只适合舞台演绎,观众看到的就是人演的猫,是人对于猫的模仿与致敬;流浪猫的生活也许的确是不堪的,但既然本是艺术化的音乐剧,就不应采用过度“写实”的手法表达这种不堪。
或许,导演根本不是爱猫之人?
我觉得至少7分,谈一下优点1珍妮弗版《回忆》,情感非常强,穿透力很棒,并且是带些真情实感的。
不像单纯的音乐剧那样一味炫技。
2泰勒斯威夫特的精彩演绎,并且在她和韦伯合作的Beautiful ghosts从我可以看到她的音乐才华3我觉得造型没什么问题,甚至比音乐剧版还清秀,女主小白猫短短的几段芭蕾还挺美。
粉丝自制中文海报“给猫取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可不像你假日里玩的一种游戏;一开始你兴许会认为我发了神经,我要告诉你,一只猫得有三个不同的名字。
——《给猫取名》”
從預告片到正片從配樂到歌曲劇情根本全部毀三觀。
無法忍受看到哪怕一分一秒。
也許原著並無劇情,但是也不容許電影亂翻成這樣吧?
這部音樂劇之所以是經典,不就是那些服化以及具有標誌性的垃圾場嗎?
拿掉了垃圾場,去掉了偽裝,音樂還不好聽,到底為什麼覺得別人會買帳呢???
要把音樂劇搬上大螢幕,貓早在幾年前就做到了完美還原了,那次不就是很好的一個記錄了嗎?
何需多此一舉?
不承認這部的存在。
永遠不會。
去看Cats电影版的人无非两种:看过和没看过Cats原版音乐剧的。
对于没看过的人来说,这部电影的故事就太单调——用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剧情。
但,凡是看过原版舞台音乐剧的人,去看的是一种情怀,而且这种情怀被很好地保持了。
原作者Webber毫无疑问是这部电影的音乐总监。
小白猫是舞台剧里没有的角色,她在电影里承担和代表的其实是观众的视角。
因为舞台剧第一句“Are you blind when you're born?
”是直指观众的灵魂发问,而在电影里是对着小白猫。
就从这一点上来看,电影就很有巧思。
纵览全片,我们可以感受到创作者们在音乐剧和电影表现手法之间拿捏的挣扎。
这挣扎有一个很好的结果,事实上我觉得这是最好的结果了。
片中集体舞的桥段音量略轻,但这是音响导演为了片尾升天环节提高音量而做的准备,也无可厚非。
猫咪们的化妆,舞美,动作,都非常好地再现了猫咪的角色。
只有爱Cats音乐剧,爱音乐并且爱猫的人才能真的欣赏好这部电影。
老Deuteronomy在新版里由Dame Judy Dench饰演,本来是公猫,现在变母猫,倒也没有任何违和感。
片尾她对着镜头唱完The Addressing of Cats,十分具有说服力。
这一段再次提醒观众,这不是一部由人类出演的电影。
片中所有的角色都是猫,所以你要以猫的性格标准来衡量这些角色,才能发现他们的可爱。
本来这个影评到这里就写完了,但我还要再啰嗦几句。
记得《悲惨世界》最近的一个电影版,和原版音乐剧里一个我认为很大的不同,就是芳婷在原版里是去堕落当妓女之前,仅仅是刚动了念头的时候,就心灰意冷唱出I dreamed a dream。
而在新版里,她是在卖淫成为事实之后,躺在浴缸里唱了这一首。
在原版的Cats里面,Elaine Page所塑造的猫咪Grizabella角色虽然被人抛弃,变老变丑,但依然是那只不低头的高傲的猫咪。
虽然边唱边流泪,但依然是傲气地完成了Memory的演绎,丝毫不煽情却依然令人动容。
这才是一只贵族猫咪呀!
在新版里,她成为了一只哭哭啼啼畏首畏尾的老蔫猫。
一首Memory唱得声泪俱下,跟要饭的似的,最后的look a new day has begun这句的rubato更是拖长到让人怀疑她后面的到底还唱不唱?
一个高贵的英国音乐剧,硬是搞成了美国社区高中水平。
还有,这部电影我觉得唯一的败笔在于,Grizabella在原版里可是靠一首Memory让身后那些不愿看她听她的猫咪们一一转身,从她的歌声里找到了自己的共同遭遇,于是从排斥到共鸣,最后到认同,一起送她上了天梯,一气呵成。
原剧里,从开唱Memory到Grizabella顺利登天,一共7分钟。
黄金的7分钟。
人的情绪线条只能保持7分钟。
而在电影版里,似乎猫咪们并没有从Grizabella身上看到自己的同样的遭遇,搞得好像他们都没有被抛弃过,没有在街上彻夜流浪到看见太阳升起时熄灭的街灯一样,而是仅仅被Grizabella可怜巴巴声泪俱下的歌声感动了而已。
一种居高临下的感动而已。
这一点非常不合逻辑。
然而还不止如此:接下来,老Deuteronomy非常直白地说:好,那就选你了!
这多此一举的台词打断了情绪上升的路径,令人感到遗憾。
电影是通俗的艺术,但是有时候感觉也太俗了。
这两个新旧的对比,不得不说反映了当代观众审美的“快消”化。
一个是芳婷,一个是Grizabella。
本来都是有骨气,傲气的落魄角色,原版里毫不煽情却让人铭记在心。
在新版里呢?
也许这种性格在今天的时代里,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不理解,所以要用一种非常直白,接近于愚蠢的方式来演绎才能被普罗大众理解?
哎不说了。
懂的人,自然懂。
不懂的人,我写多少也说不明白。
真的是像剧中的剧院猫Gus嗟叹的那样:"these modern productions are all very well, but there's nothing to equal, from what I hear tell"
A live action cinematic rendering of Andrew Lloyd Webber’s classic musical CATS finally becomes feasible in our CGI-advanced era, and taking the directorial chair is one Tom Hooper (whose renown has been continuously diminishing after fortuitously nabbing the top honor in the Oscar game with THE KING’S SPEECH, 2010), his second musical adaptation after LES MISERABLES (2012). Oscillating between a cat’s immanent quadruped gait and its human player’s biped posture, from the word go, CATS betrays the misalignment of its content’s anthropomorphism and its cast’s zoomorphism, which becomes perniciously distracting for audience to emphasize with the uncanny creatures on the screen, unlike in a live theater, where performers’ spontaneity and virtuosity can keep viewers riveting and suspending any disbelief, here, this fancifully concocted, pre-recorded commodity with every feline impersonator slinking, leaping and dancing in perfect synchrony, belting out in perfect pitch, has a much harder time to win its fans of a different medium. While the plot doesn’t aim high in plausibility (what is the grounds of the annual new life granted ceremony? and why it is actualized like a reality talent contest?), the whole process is constituted with a series of music numbers with varying moods, but between which there is no room left for us to breathe or savor the aftertaste, a viewer’s sensorium will soon be jaded and numbed to the utter saturation, which is not alleviated by the gnawing impression that, most of Webber’s tunes last longer than what is deemed necessary. Much has been memed and ridiculed for the furry CGI treatment that doesn’t do right by this particular genus (tant pis, even shoddier post-production effects are applied to mice and cockroaches), and Hooper’s inclination of heavily staged mise en scène again proves to be disastrous, its bisexual-lighting-infused chromatic design is too monotonous and dreary to endure after a couple of rollicking ditties. Being a cast member of this bête noire is truly unfortunate, new Razzie nominee Dame Judi Dench rules the roost majestically as the none-too-nimble Old Deuteronomy, but it is her singing part that takes yours truly aback, shattering the ageism glass ceiling in the musical sphere; ballet dancer Francesca Hayward, cherry-picked as Victoria the White Cat, an outsider who is thrown into the rabbit hole of non-stop amazement, must look for another project as an open sesame of her movie stardom; Idris Elba, time and again, is underutilized in the mainstream pictures, a throwaway villain who is allotted with a cringeworthy number to duet with Taylor Swift; finally, among other posers and hissers, Jennifer Hudson, whose post-DREAMGIRL career sadly never takes off, now has to sing MEMORY twice with full-bore, snotty-nosed piteousness, as an Oscar winner, please show us some semblance of range, and as it turns out, everyone needs a new life out of this abysmal, exorbitant catastrophe. referential entries: Hooper’s LES MISERABLES (2012, 6.2/10); THE KING’S SPEECH (2010, 7.3/10).
霉霉演Bombalurina,Demete却没了!
《Macavity》被改编得如此空洞像霉霉演唱会上的一支舞曲!
《Macavity》是一首集中展现百老汇爵士魅力的纯真爵士歌舞,果然,霉霉贡献了史上最糟糕的《Macavity》!
我的《Macavity》5555555!
Grizabella一会儿左鼻孔上挂一道清鼻涕,一会儿右鼻孔上挂一道大浓鼻涕的简直让人崩溃!
小白猫Victoria那么多泛滥成灾的镜头,穿插在所有角色切换镜头里。
导演你是没有了小白猫你就没办法让电影画面进行下去了是吧?
最后加的老猫Deuteronomy对Victoria说的那段话:“你会成为一只杰利克猫。
”简直莫名其妙、多此一举的败笔。
事实证明,四大音乐剧,只有《猫》是不适合电影版的!
或者说,所有百老汇的音乐剧,只有《cats》不适合拍成电影!
因为本身它从儿童诗歌改编过来,韦伯就没有好好的给每只猫的角色和故事的前因后果剖析清楚,弄成剧本,真的还要好好扩展打磨的,直接用音乐剧形式照搬荧幕,真的就是大型翻车!
它只适合舞台上的表演。
也不至于这么低分吧……猫的技术合成其实没有自媒体宣传的那么难以接受,只是一些复杂的表情会显的奇怪。歌还是很好听,剧情上没有根据载体“电影”做出很好的调整。3星半吧
作为一部正常发挥的歌剧电影,舞美画面以及表演都在线。作为一部家喻户晓的歌剧,人人花猫妆在原版歌剧里就是这个样子,居然电影版就遭到铺天盖地的批评,对这部电影的满满恶意真是难以理解。
给tay tay
之前有个评论很中肯“《猫》是有了狗以来对猫最大的威胁。”
看了有段时间,可以心平气和的说说。不可否认的是片子确实有很多闪光之处,剧本上的改编,让猫剧原本扁平的线性叙事产生了更好的戏剧效果,也让原本单一的舞台空间挤出了更多转场可能性,韦伯在原本绝妙的音乐之上,又独家创作了一首动人独唱曲来对Memory做呼应,实属惊喜,备受争议的“人兽杂交”CG效果绝非一无是处,猫儿们不但品种更加明显了,猫的动态与灵性也更加跃然纸上,而全片遗憾在于,更偏好古典叙事的霍伯,的确不太擅长天马行空的创意,浪费了新剧本里诸多可以发挥想象的场景,更甚至在角色场景比例问题上也出现太多瑕疵,让人难以直视,或许无论是交给巴兹鲁赫曼、还是罗伯马歇尔来拍,都会有更出彩的表现。至于争议,人类对创作出无数恶趣味B级Cult邪典变态文化的愧疚感,却要让这部猫来买单,人类真的不要过分虚伪!
怎么感觉全程有一只金刚狼乱入……
一直认为《猫》就不太适合改编为电影,除非能有更合适的创作方式和导演,本身情节也是这部音乐剧的弱项,而且这部跟汤姆·霍珀上一部音乐剧改编的《悲惨世界》也有同样的一个毛病,无论是全片的置景、服装,包括在这部里舞蹈动作上的改编,也都不是针对电影化的再创作,几乎可以说只是去舞台化的影像视觉呈现,仅仅只是利用了影像将舞台场景进行延伸,调度、人物、叙事这些本质内核还是属于舞台上的东西,唱段主导情节,叙事节奏也是根据音乐剧的节奏来的。总觉得汤姆·霍珀更像是舞台导演有点资历半吊子转电影行业,而不像个电影导演,看来他的手法终于拍到这部崩盘了。唱段全片都尚可但Memory的表现力太差了,这样的氛围渲染能选中重生?最不违和的表演还属麦克莱恩那一段,全片要是改个讲述角度还可以挽救一下,最后搞个打破第四堵墙有点惊喜。
没这么糟糕吧,化妆舞美挺好的,不知道宣传说的“恐怖谷”在哪里?说不好的可能都是因为看过真实歌剧的
好好看!!谁说是精神污染的!我要怒打他们!哈哈哈!好好看呀!
这样经典作品的电影版一定要去影院支持。事实证明音乐剧改编的风险不亚于重拍经典!人脸猫身的违和感,再加上基本原样照搬的歌曲与剧情,定会让第一次看的人感觉到无聊之极。还好有白猫作为一个外来者的加入,还有一首同样出色歌曲的衬托,总算挽回了一些颜面。Memory选择的演绎方式更加戏剧化,所有人唱得都很不错!遗憾是没有新意!
吓到我了,赔钱
像cut片
冒着被友邻拉黑的风险打五星,影院音效一级棒,Francesca自带的芭蕾气质美翻了,对蟑螂那段早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所以没有太被恶心到,小时候看98版总觉得猫的造型很吓人,现在长大了反而能接受CGI版的人形猫了,Munkustrap和Mr. Mistoffelees两只猫还挺帅的,作为一部全靠歌舞撑场面的电影,豆瓣这个分数真的偏低了~
想起来补标一个绝世经典。
剧情稍微有点迷,本来讲述的是一只流浪猫如何在一个晚上融入一个猫群的故事,但走马观花的流程除了唱歌,并没有太多的戏剧冲突。至于吐槽最多的人物造型——猫妖和恐怖的蟑螂妖,我看着却毫无违和感,因为从小被《西游记》里到处都是这样的人形妖怪所影响,于是看着一群猫妖唱唱跳跳也就不觉得奇怪了。只是有些猫穿衣服,有些猫一丝不挂,这个设定稍微有点奇怪。
真的想不出更好的改编方式了,这应该算最好的方法了吧?打一星的要么是跟风要么是没看过原版舞台剧,难不成芭蕾舞歌剧让猫来跳嘛?
第40届金酸莓奖最差影片、最差导演(汤姆·霍伯)、最差男配角(詹姆斯·柯登)、最差女配角(蕾蓓尔·威尔森)、最差银幕组合(任意两位半猫半人的毛毛球 Any Two Half-Feline/Half-Human Hairballs)、最差剧本(李·哈尔 & 汤姆·霍伯)共6个奖项,另外还有最差女配角(朱迪·丹奇)、最差银幕组合(杰森·德鲁罗和他被用CGI抹掉的“激凸” Jason Derulo & His CGI-Neutered “Bulge”)两个提名。从此,汤姆·霍伯成了难得奥斯卡奖和金酸莓奖都拿过的导演了。→ 才注意到 IMDb 还有个 Bottom Rated MoviesTop 100 的排名榜,《猫》目前排名第27名,而第1名的《灾难大电影》我刚好也看过。
真人仿猫妆,效果满分,然而女主的表情实在无法入戏,豪华卡司让我想到了拜年龙套电影
4.3分真的不至于。那些在电影院哄堂大笑以及在影评里说瞎了眼的全都是没看过音乐剧的,这部剧本身就是人脸猫皮,演了几十年了上了电影屏幕算揭晓“谜底”了于是群众觉得接受无能了。电影有很多瑕疵我承认,但我始终觉得高于预期。要说剧本,韦伯这部剧本身就难听又繁琐,强行把所有的猫都介绍一遍,我去看音乐剧我都要吐槽歌难听,可是这部剧就是看舞蹈和表演的,电影里白猫跳得多好啊,这电影甚至把歌都改得好听了一些,不然你们去听听原版。我不喜欢泰勒但是她居然演了全剧我最喜欢的一首歌,虽然这首本来应该是双人舞变成了泰勒的独角戏,但还真的有几分意思。那些在电影院每隔三分钟就放声大笑一下的一群sb就算欣赏不了电影也请不要影响别人观影。实在没忍住对身边的人说了一句would you please be quite. 白眼上天
美版《逐梦演艺圈》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