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电影已经是深夜了,我抱着笔记本躺在床上,回想着电影里那些烂俗的桥段,却意外的觉得异常温馨。
看多了爱情电影,我们都希望得到一份自带主角光环的美好爱情,然而正如《长相思》所述,现实中我们遭遇的浪漫桥段很少,最多的仍是爱而不得,忘却不能。
电影当然比生活精彩。
“等一个人咖啡”是电影里一间咖啡店的名字,也是电影想要呈现的关于爱情“咖啡哲学”(即以如咖啡般的轻松形式展现观点)式的思考。
电影没有满足于诉说简单的相遇、恋爱、分手、复合的故事,而是另辟蹊径,创造了一种只属于九把刀的热血、简单,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温暖形成的一套组合拳。
男主角是大学里的传说,不过既不是男神,也不是学霸,而是光听别人的介绍就已经令人望而却步的阿拓学长。
阿拓学长不负众望,第一次亮相就给所有人留下深刻印象——脚踩轮滑鞋,手里拎着一捆大白菜,身上穿的是粉红色的条纹比基尼,脸上荡漾着天真的傻笑,笑出一口白牙。
可随着剧情的发展,我看阿拓却隐隐然有了一种英雄气概,他一直在用自己平凡的力量做着看起来很蠢却不太平凡的事。
比如和别人定下奇怪的约定而抱大白菜穿比基尼一年,比如为遵守一个承诺而延迟毕业七年,比如同时在分居16年夫妻的洗衣店和海产店打工并赚够了环游世界的旅费,比如喜欢上女主角后还一心一意的鼓励她告白男神…..这些都是最简单平常,却是普通人难以拥有的英雄气概。
九把刀好像无所不写,这使电影在剧情上充分展示了“我猜中了结局却猜不到过程”的走(gou)心(xue),如果你想象力正常,那么十分钟就不难猜到结局。
不过倘若你放下身段,走进故事,你会不断惊讶于电影充满想象力的细节!
这些细节不会暗藏玄机,而是让你重温一遍自己的青春幻想,自己的白日做梦,然后再告诉你这就是真的,让你看到屏幕上倒映出来的自己吃惊的眼睛。
如果你观影丰富,还可以看到电影里对几位“老牌配角演员及电影作品”的致敬,这些很容易让我们会心一笑。
看到故事本身热血的莫名其妙又温暖的刚好治愈的梗,以及几位演员选择上的惊艳,相信我,惊喜会一波接着一波。
电影的彩蛋也在意料之外,不满足于常规套路的主角们出镜逗比秀恩爱,而是富有诚意跟自黑精神的小段子,叫人喜欢!
看到这里,我已然可以毫不犹豫的交出五星好评了呢!
17号,抽中了电影院的见面会首映票,同事百度了是九把刀监制,虽全是新人但也许会成就又一个“那些年”呢,最终两人决定——去!
17:20等到18:00终于见了导演和4位主演。
看见真人,听了他们对角色的解说,反而只对赖雅妍演的阿不思感兴趣是怎么回事?
或许从这里开始就预示了我给这部的电影的分数。
电影正常的台式开场,大学社团,兼职打工,偶遇……剧情不温不火,小小搞笑,一点点爱昧,正常的进行,直到“爱心笔”出现,女主挺身而出,这样的八婆个性设定电影里或许是可爱,但摆现实中就是讨厌了。
然后后脑勺变出香肠(最终还会出现豆花)的设定让我们无法直视。
后面剧情拖拉了,直到天使红娘挽救了结局。
暴哥、金刀嫂配戏比主角有吸引力,但过度的搞笑也是减分原因,阿不思反而成了点睛之笔。
电影全长120分钟,再减掉点,剧情紧凑些会更好。
或许是过了做梦的年纪吧,太过理想的,只会是童话。
咖啡?
奶茶?
冰淇淋?
牛肉面?
甚至说臭豆腐?
……我觉得这些都可以,只有那个人,才是不能替换的!
我们先来说说女主吧,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在无意中捡到一本离奇的书,于是潜意识里幻想出了一个本不该存在的人。
这里在言情里面加入了一点悬疑的成份,有些人就会觉得比较扯,然后弃看甚至差评,就像喝咖啡一样,一个每天喝纯咖啡的客人,你给他加奶加糖,他是不会感激你的。
比如我某天早晨去到一家牛肉面馆,要求来一碗素面,因为价格太低,老板娘的内心是拒绝的(摊手)……所以结果不外乎两种,要么我走要么她留。
好的。
抛开那些狗血的剧情,抛开阿拓、老板娘、阿不思、……等等的那些人,我看到的,只是一个灰姑娘和王子的故事。
从第一次的邂逅,泽于把手伸向思萤的那刻起,她就爱上了他。
而后跟踪他,为了他去咖啡店打工,看他喜欢的电影,下雨天把自己的伞给他,只会偷偷凝望他看到他却说不出话来……到最后终于鼓起勇气的表白。
我觉得这就是我们爱一个人的样子,无论最后只是一场梦也好,因为梦醒了我还记得你。
我觉得这就很好了。
就像我看了一部剧【半妖倾城】,男女主真心相爱,却情路坎坷,在经历无数考验之后,本以为可以在一起,最后男主却失忆了,与女主再次擦肩也形同陌路,让人心中顿感悲凉………相比之下,这里的女主就幸福多了。
其实我们的味蕾在心里,和喜欢的人在一起,无论是咖啡、奶茶、牛肉面、还是臭豆腐,都是幸福的味道!
我希望有那样一个人,让咖啡不苦,牛肉面也能吃出法式大餐的味道。
柴智屏、九把刀炮制的粉丝电影《等一个人咖啡》,于10月17号在内地悄悄地上映了。
宣传规模不大,也不敢太大。
档期选择得不很理想,但也不敢再拖了。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大获成功后,柴、九二人见利逐利,打算榨尽这个类型和自己品牌的经济价值,一口气拍了两个姊妹篇,合称九把刀的“爱情三部曲”。
三部曲中的第三部《我的情敌是超人》,已因柯震东吸毒案搞得上映无期,眼看这第二部《等一个人咖啡》似乎是能在大陆捞上点钱,不料柴智屏涉案被限制出境,九把刀政治立场饱受争议。
这不,就在电影公映的当日,《环球时报》挂出了邱毅的讨九檄文《九把刀新作在大陆火将是耻辱》,各影评网站里此片也被狂刷低分。
柯震东、柴智屏、九把刀三人的问题分别是“毒”、“赌”、“独”。
撇开这些不谈,只谈这部电影,这电影也是有够“毒”、“赌”、“独”的。
毒《等一个人咖啡》在台湾卖得不错,据说票房有2.6亿新台币。
但是,卖得好就是好电影么?
《等一个人咖啡》是很有些毒性的,在审美上它趋向三俗。
首先是庸俗。
九把刀作为一个作家,他的作品是没营养的。
过去大陆的知识分子曾嘲笑汪国真、周国平,觉得他们浅薄。
现在呢,看看现在流行的都是些什么作家,顿时感觉80年代的读者真是逼格顶天。
台湾曾流行过柏杨、李敖,流行过三毛、琼瑶,那时候大陆的老学者们都看不上这些“俗”人,到现在台湾“文豪”成了九把刀,不知当年的老先生们泉下作何想。
《等一个人咖啡》里的爱情,就和日本少女漫画、港台言情小说、网络自曝帖及陆琪的心灵春药处在同一个水平线上,甚至比《暮光之城》、《饥饿游戏》之流还低一些。
不过它倒是具有一些经验真实性,说明创作者是谈过恋爱的,这点比同天上映的崔健的《蓝色骨头》强。
什么巧遇、冤家、挡子弹、出车祸、等一个人……全是三流韩剧的桥段,虽然拼得倒是还算精巧,但再精致,也和片首那条马大便一样,不会变成人大便。
其次是低俗。
《那些年》里面已经有一些完全没必要存在的低俗元素,但是网络作家么,天性就是要哗众取宠,要他不低俗就和要我不吐槽一样困难。
《那些年》里的撸管、颜射在大陆上映时倒是被剪掉了,《等一个人》里的“奶头有毒”、“还魂叫鸡”等却都保留了下来。
留不留,无伤大雅,因为它本就没有什么大雅小雅。
肌肉少男穿比基尼泳装,帅T咖啡师在饮品里加蟑螂……这些东西实在是太像中二生想像出来的“妙”梗,辍学后的韩寒都不会这么写的。
最后就是媚俗。
拍这么俗,不是因为艺术,而是因为钱。
的确他也靠这些赚到了钱。
柴智屏敢投这么多集“小时代”,可见她在艺术水准上是无下限的。
《等一个人咖啡》杂七杂八掺入一大堆包括鬼在内的鬼东西,不是因为它们应该出现,只是因为这些玩意儿有人喜欢看。
那些客串露脸的新人老人,那些网络搞笑短片似的“有才”的包袱,全是为了哄观众开心才被硬塞进来的,就好象过去为了哄军阀开心而让关公战秦琼一样。
赌北上的台湾电影人逐渐学会如何应对大陆的审查制度,也学会了投机。
虽然与他们的香港同行比起来,台湾人迟了点,但在巨额利润的诱惑面前,大家来赌这一把,博这一次,拼的主要是脑子,而不是先来后到。
《等一个人咖啡》最震撼我的地方,是它,作为一部鬼片,居然通过了大陆的审查。
之前文隽的《京城81号》装神弄鬼一整,到最后揭开谜底是并没有鬼,女主角吃了迷幻药。
《等一个人咖啡》把迷幻药喂给观众,小清新、重口味了半天,到最后揭开谜底,竟然是“人鬼情未了”……有鬼怎么行呢?
把鬼的名字改成“天使”就行了。
虽然本质上都是人死了以后的幽灵,但换一个称呼就能通过审查了……“天使”……高,实在是高。
又如,杜琪峰、王晶等曾抱怨大陆不让拍黑社会,搞得杜琪峰拍《毒战》、王晶拍《大上海》,委曲求全变了味。
《等一个人咖啡》就聪明多了,黑社会,拍了,行为、行动、行头都和黑社会一样,但是要自己注明:他不是真正的黑社会,这个暴哥,只是黑社会文化的爱好者,是山寨版coser。
和他起冲突的是另一群自以为是黑社会的小混混,大家互相砍人,但是没有人被砍死,所以只是治安冲突而不算黑帮火拼。
如此就可以拍了……还能公映。
还有一些细节,比如“出国”旅游。
如果是来大陆“出国”旅游,那就有“台独”嫌疑。
所以干脆去非洲,对两岸三地来说都算“出国”。
这做的和《痞子英雄2》里避开“总统”和“国旗”一样巧妙。
台湾人进入大陆电影市场比香港人晚,但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懂得变通的台湾人可能会后来居上哦,毕竟都是讲普通话的嘛,思路更接近。
可惜,就算手里的牌再好,赌运不佳也是无济于事啊。
你看,这不,柯、柴、九相继都出事了,这把骰子没掷好啊。
独平心而论,《等一个人咖啡》没有那么糟,它是我看过的最独特的混搭类型电影,和卢正雨的“嘻哈三部曲”、易小星的“万万没想到”一样“好看”。
就这一部电影里,粗略地遥望一下,至少就有超级英雄片、校园爱情片、美食宣传片、台式黑帮片和鬼片五种类型!
它们居然被创作者用强力胶黏在了一起!
尽就此壮举而言,我向编剧九把刀和导演江金霖表达我个人由衷的敬意。
你们是真的完成了“报告老板”的壮举啊!
作为超级英雄电影,男主角阿拓的人设堪称惊天泣鬼,比他扮演者的名字“布鲁斯”还屌。
造型是身穿比基尼,脚踏直排轮,手中用狗链拴着他的兵器——一棵大白菜,身怀绝世铁头功,有着太阳般的笑颜和超人的正义感。
只看外表的话,基本是《十万个冷笑话》里筋肉哪吒的真人版。
但看人不能只看外表!
他作为一个英雄,当然要有超能力!
他小时候隔壁卖香肠的阿伯死后化作“天使”——记住,是“天使”,不是“鬼”——赋予了他一项超能力,就是如果他遇到自己真心喜欢的女孩,便可以从女孩的头后面拔出一根热腾腾的烤香肠!
这个能力是很强大的,只要他心中有爱,这辈子就饿不死。
不但如此,这个能力还有加强版,就是如果这个女孩也喜欢他,他便能从这个女孩的脑袋后面摸出来一碗刚出锅的加了姜的豆花!
干的、稀的、荤的、素的都能爱到擒来,这么强的英雄,当然得给他的人生稍添几分遗憾了,这不,虽然他能从女主角头发里抽出香肠,但老也端不出豆花……原来女主角心仪另外一个看似从《小时代》里穿越而来的男生——一个高大美颜版的郭敬明。
这男生看上去是真花心,每天都坐在不同的女孩对面喝咖啡,但这不妨碍我们女主角痴情。
女主角为了接近帅哥,就到这家“等一个人咖啡”咖啡店打工。
一个月后,听闻了老板娘周慧敏的故事:老板娘曾经爱过一个人,这个人像韩剧里一样为她挡过子弹,也像韩剧里一样过马路时被车撞死了……末了,女主角向帅哥告白时,真相大白了,原来帅哥就是这家咖啡店曾经的老板,他死后变作一个“天使”,一直守护在这里,只有女主和男主能看见他。
他托女主为他老婆调一杯传说中的“老板娘特调”咖啡,说完就像韩剧里的天使一样长出翅膀飞走了……女主搞清楚自己的单恋是撞到鬼,这才幡然醒悟,一边哭一边从她头上端下来一碗热气冲天的豆花……我服。
电影还差10分钟结束时,影院扫地的老大爷进来看了一会儿。
虽然他不认识我和另外两个仅有的观众,虽然他没看前面的剧情,也没听过九把刀的名字,但他还是自言自语地说出了自己的观后感:“这拍的啥么!
……个烂怂……”虽然大爷您很愤怒,但我还是不建议您说脏话,毕竟您没买票。
《等一个人咖啡》以下是我一千字的废话,不喜勿继续。
今天还是和基友去看了这部饱受争议的片子。
事先查了一下评分5.4。
好低。
再加上台独等等恶评。
感觉这片子烂得体无完肤了。
但实际上,整个观影过程感觉还相当愉快,爆笑不断。
喜欢这部片子的男女主角,都非常的率真可爱。
感觉这个世界有你们真是美好。
女主的中二:女主中二的“看见”白衣男,并且无法自拔的爱上他。
她的世界单纯而又美好。
元气少女,看见不公会挺身而出拔刀相助,看见别人的离异却想极力使别人破镜重圆。
片中的她是那么的纯真可爱,当以阿不思现实的视角看到女主对着空气自言自语时,那画面真是让人心伤。
男主的痴心:绝对暖心的大个子。
超级没有下限的比基尼大白菜登场。
还有那个神奇又白痴的魔术。
当你喜欢某人的时候会从她的头发变出香肠,当对方喜欢你的时候可以变出豆花。
他向女主告白,却被告知女主一直心系白衣男。
他一次又一次的想从女主头发摸出豆花,但是都失败了。
真的好执着。
这样的大男孩,才配当青春校园电影的主角嘛。
白衣“天使”:这个角色。
是女主虚幻的脑内。
在现实世界是不存在的。
单从影片来看,我个人认为是九把刀的脑洞。
他甚至神奇的编织出,女主幻想的这个人,实际上是老板娘昔日的因车祸去世的恋人。
老板娘终日怀念以泪洗面。
女主爱恋于他,并且纠结的无法自拔,最终向他告白。
但是从白衣男的行踪来看却又那么的“扑朔迷离”。
每日来咖啡店,带不同的漂亮女生。
可能只有女主这样单纯善良的孩子才会那么痴心绝对吧。
女主后来鼓起勇气向他告白。
他回答;“我等的那个女孩就是你。
”最后,白衣男背后伸展出翅膀的时候,这样的设定也是醉了。
老板娘:曾几何时那个任性的女孩拥有了一切。
美貌,她爱的人和爱她的人。
她的娇纵就像每个人心底的那一点点任性,真实的可爱。
那场意外的车祸夺走了她的一切。
于是终日以泪洗面,她给咖啡厅取了个名字:等一个人的咖啡。
浪漫而又心酸。
她活在了过去的世界里不可自拔。
等待着熟悉的“老板娘特调”舔舐自己的伤口。
她在等待。。。。。
来自过去的救赎。
阿不思:其实我挺喜欢阿不思这个人的。
原因很简单。
她没有等,忠于自己,不自欺欺人。
片子中的人物仿佛都在等待。
或是虚空或是心酸。
她的存在就像一抹亮色。
穿透了所有的彷徨。
她执着得一心想调出老板娘特调,让那个等待的女人不再彷徨。
当别人在爱情的幻想中癫狂时,她却已经在行动。
她明白自己是喜欢老板娘的,却隐忍着默默的承受一次又一次的调制失败。
等待大概会让人沉溺于过去或是太寄望于将来你的等待是虚空的幻影,而我的等待就是你。
最终男主等来了“一碗还热腾腾的豆花”,终于可以一起你拿菜刀我拿白菜的纵横江湖了。
老板娘终于露出了笑脸,周游列国。
像阿不思这样情商。
也许自我中心的老板娘是一辈子无法理解她的。
她大概又会甩出那句话,“女生真的很难懂。
”我想,即便她最终没有赢得老板娘的芳心。
但无疑她已成长为青出于蓝胜于蓝的咖啡调制高手了。
蟑螂、小笼包、鸡蛋、啤酒。。。。。
PS:期待阿不思正传。
九把刀是我高中的青春回憶。
高中的時候班上總是九把刀的那幾本書大家傳來傳去,你看完了換我看,有時還要等個好幾天才能等到,上課的時候偷偷在課桌底下看。
那時九把刀蔚為風潮,看完『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後,人人都喜歡上綁馬尾的女孩。
我還記得那時候我們興沖沖地問了我們愛好張愛玲的國文老師,覺得九把刀的小說如何?
國文老師面帶嘲諷的表情,他說:「九把刀寫的不是小說,是故事,是腳本。
」我還記得那時候班上一陣沈默,彷彿大家都被澆了一盆冷水,覺得自己喜歡的文學作品蒙上了一層灰。
後來真的開始喜歡上文學,也開始對九把刀不那麼熱衷了,心裡也開始明白那時候國文老師話中的含義。
但是九把刀對於我高中的青春回憶還是占有一席之地。
然後過了幾年,九把刀真的把他的故事拍成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
而他證明了他的確是一個成功的故事寫手,一個賣座電影的導演。
而『等一個人咖啡』正是我那時偏愛的小說之一,還著迷過阿不思一陣子。
看過小說的我已經知道劇情,也知道九把刀的小說裡頭角色一向是平面化的。
但是不得不說我對於電影仍是非常失望。
角色的平面化以及劇情的膚淺,都一再讓我在觀影的時候忍不住按下暫停鍵。
而演員的演技在這劇情之下亦無法發揮到最好,而差勁的演技更無法說服觀眾。
意圖搞笑的場景在我看來都尷尬的要命。
看完了以後只覺得自己不要在毀壞自己的青春回憶比較好,回憶就只能在回憶中最美好。
九把刀写了不少小清新的书,很有一些人气。
九把刀拍了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台湾 大陆票房都不错,特别是在大陆,很给原本大陆对他很陌生的名字增长了许多的商业价值!
于是,为了商业利益,大陆有人就特别去投资,拍的等一个人的咖啡,希望也能够再捞一笔!
只是,九把刀自己认为,他需要强烈的展现自己的政治态度,去高涨自己在台湾年轻人,这个受众中的影响力。
于是 就有了服贸太阳花学运一直到现在,九把刀的各种言论!
无论是他自己脸书喊的:跟大陆做生意,台湾就没有民主了,还是他为了台独建国的公投盟泪流满面,包括跟邱毅打的官司,九把刀成功的在自己的台湾青年这个受众中名气威望高度提升!
有人说,他的政治态度是他的自由,当然,没人能硬逼九把刀支持统一,反对台独,也没人能改变九把刀对大陆的敌意和仇视!
只是,你既然选择了如此的政治信仰,如此的仇视和敌意大陆,为什么还要为了商业利益,跑到大陆来卖电影?
政治信仰是你的自由,但为了铜臭却又腆着脸跑到大陆赚钱,这是不是在思维模式上很不要脸呢?
于是,又有人说了,不能因为他的政治态度和信仰,去敌视他的电影和小说!
乍听一下,似乎很有道理唉,但问题是,既然对方把你当敌人,你还能热情的拥抱着敌人去送钱?
这就如同,有人被人砍了一刀,还高喊虽然他砍我不对,但我依然明天还买他的凤梨酥吃!
这是一种怎样的被虐情怀,我不明白,我想,或许绝大部分的大陆人都不明白!
等一个人的咖啡是不是一部好小说,好电影,众说纷纭,每个人或许都有自己的想法!
但要不要看九把刀的等一个人的咖啡,我想,许多大陆人已经有了定见,就如同杜汶泽一样,大陆人也是人,凭什么,你扇着我的巴掌,还要我给你低头送钱?
有人说,别人打你你送钱,这是大国国民的情操,我觉得,呵呵,这反而是傻逼中的傻逼!
周六的下午,“等一个咖啡”的影厅没几个人,九把刀怎么台独了我还真不知道,也不加评论,还是迫不及待滴想看看阿不思,我这四十几块就忽略了吧。
虽然没几个人,但大家笑得很开心,说实话这情节挺恶俗的,包括某些对话也忒幼稚,但是台式恶搞没心没肺的笑点还是很乐的,既然没心没肺了,就这样贯彻到底吧。
“等一个咖啡”这本书其实很平淡,但各种怪咖小人物和平凡人小女生的感情仿佛可以有咖啡那种要么不想闻不到,不然抓耳挠腮想来一杯的念想。
电影版把这些香气去掉了,加入和改编纯粹是为了搞笑,不要想太多,还是很逗的,但这些人物的性格塑造多数没点,我还是以书中的感官去定义,不知道没看过书的会怎么想。
接着我来八一八,各种幼齿到没法不笑的桥段。
脑袋后面出香肠:我喜欢你都喜欢到摸出香肠了。
二到一定程度我已经不想生气了,随便了,笑死算了。
思萤后来脑袋上顶着碗豆花骑摩托车我已经没办法了暴哥那句:海胆死在蛋蛋里还好我咖啡喝完了,不然非喷出来不可。
八一八阿不思,这的确是个可以星星眼的角色,从外形来说没有让大家失望。
片头一群歪瓜裂枣进咖啡店说:这就是那个抢了你女朋友的T啊,第一次在祖国电影院听到这样的台词,我好感动啊啊啊啊啊啊。
我想说照这个剧情的走势,阿不思难道不是喜欢老板娘了吗,为什么为什么最后给老板娘来一段如此狗血的情节,我说快成不老妖精的周慧敏老板娘和阿不思好配的啊。
用的仍然是《那些年》的套路,但并不是每个女主角都能像陈妍希那样魅力四射吸引眼球,更何况这一部的人物线索比较松散,轻重难分的主次角色如走马灯般登场,势力均等的电视剧手法令人觉得影片冗长累赘。
毕竟是新人导演,拍的也是别人的剧本,难以发挥自己特色也算情理之中。
魔幻元素的出现勉强是一个亮点,不过依然沾染着变调的性意味,毫无疑问,这就是九把刀的个人癖好。
周慧敏的客串演出惊喜欠奉,让很多奔着她去的影迷愿望落空。
真正的惊喜绝对要数赖雅妍,帅气俊朗的外形根本难以让人相信是个女子!
演绎方式让我印象深刻,可惜戏份不多,有点无疾而终的惋惜感。
不是针对台湾电影,更加不是针对九把刀,我对他没什么特别感觉,就他自曝过曾经在柴智屏桌上大便这件事,觉得他这个人有点幼稚、恶俗,不懂分清场合说话,有性格有个性,但不要性格、个性到令人感到”不适“,我看电影也从来不带政治色彩,但一些台式“偶像剧”的恶心桥段真心引致“胃酸倒流”,以致我觉得一个人什么时候戒掉看偶像剧,就代表他(她)思想真正成熟了。
看过很多这类型的台湾电影,本想可以接受一定的无聊的所谓”笑料“女主宋芸桦有点像《宝米恰恰》的黄姵嘉,加上之前看了一些摄影角度很美的剧照,对这部电影还是有一定期待的,但这部的前半段真的让人受不了,再之说对原着的改编很大,幼稚的人设,俗套的情节,这难以欣赏这特么一群脑残的群体,低俗、无聊、幼稚,还想要自成一”派“,前半段拍出的是比小时代更呕心的···物体,实在欣赏不来这种难nao以can理解的世界···虽然后半段算是没那么难看,虽然摄影是一如的给力,但以后选台湾电影我都先看熟人的长影评再考虑才行...不过最后的转折还是有点戏剧效果的,这部电影如果按进程评分可以为【1-2-1-1-4】,我想我跟台湾年轻人做不成好朋友。
不过《破坏王》的断水流大师兄出来那一段还是挺搞的,让我自动脑补“大师兄不慌不忙,伸入外卖仔嘅怀里”···
不能更難看了。
三星半 没有那些年克制而恰到好处 但依然慰籍 就和最后的特调一样 有点噁心有点感动 天马行空的桥加分 片尾彩蛋加分 值得看看哭哭笑笑
真的好尬
就是来看看vivan
当年《那些年》在香港现象级的卖座,让这个打着九把刀爱情三部由之二的电影在香港院线的排片直逼好莱坞大片。看完之后,我也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到底,是用白烂,还是白痴,来形容这部电影更合适一点呢?苦恼。
不喜周慧敏
该感动的感动到,该快进的想快进。 禾浩辰,天菜
2014/8/11 19:40 THE ONE 想說的東西比那些年成熟, 不過還是跳不出台片的框框: 老套的劇情。而且還是永遠要將台味﹑冷笑話﹑校園純愛﹑咖啡廳等等元素加進去, 其實.....這種公式的台片也活了很久了吧? 還不膩嗎?
这真是一部充满彩蛋的彩蛋。开头结尾很好,中间都是什么鬼。
我想还是看一下(当然是网络盗版下载咯)~没办法~谁让九把刀这么拉风~
前半部三颗星,最后加一颗星,我一直以为咖啡店拉子是车祸后的老板,这是一部唯美拉拉电影,就等着结尾来个bingo,结果没想到啊。另外,陈妍希也是拼了
怎么和原著完!全!不!一!样!
烂俗梗也没关系#脑残迷妹上线
原本小清新的爱情故事一直被其他无厘头的情节破功。倒是彩蛋中,陈妍希的我要一杯小龙女,给了一笼的小笼包,戳中笑点。
港.BD
年轻就是美好,做什么蠢事都会被当做英雄。书我早就读过啦,可是又基本忘记了,所以电影看着就觉得很有新鲜感。并且刚刚意识到,可能看台湾电影从来看的不是演技,感动到就好,这么俗这么蠢这么做作,却被感动到快哭,也觉得很好。如果把半死不活木乃伊一样的周慧敏去掉,说不定我会给个五颗星。
每个人都在等一个人,等一个发现自己与众不同的人。还不错,有笑点也有泪点。
是爱情片,不过真的是低幼爱情片……周慧敏姐姐比较有feel。调咖啡的妹妹也不错呀。。
电影0星,1星给C请我看花掉的60块大洋。烂出超乎我想像力,烂到宇宙无极限。以及妈呀为毛它会是我在豆瓣标记的第800部电影!!(C说已经是魔幻片级别了,哇哈)又及,我身旁带着一只名为youki狗狗的两个弹幕比土豆网还给力,哈哈哈。再及,我容忍了身后接两次电话的女生,我很理解看这种烂片的痛苦
剧情真是在侮辱观众的智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