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看着,突然想起了陈可辛的亲爱的。
虽然题材是拐卖,但最后也同样留下了对“养母”这个母性角色的思考。
当然,贩、偷妇女儿童肯定是违法,也应受到严惩的。
就某部分“养母”,对非亲生的孩子,视如己出,让“孩子”有了该有的童年,可能其中有艰辛和躲藏,但相对另一部分同样遭遇的儿童来说,是99%完整的童年成长。
当孩子最终被还以血缘父母时,亲生父母与“孩子”的难以道清的疏远,还有“孩子内心深处的阴影”,八日挖的比亲要多的多。
毕竟是以成年后的视角在回忆。
两者比起来,八日的角度,更让我难受。
“从现在开始我们去各种地方,跟妈妈一起看各种各样的东西,所有漂亮的东西。
”“比如海?
”“嗯!
大海呀天空呀花儿呀星星,还要看秋天冬天春天,妈妈要上班哦,用工作赚的钱给你买漂亮的书和巧克力。
”“巧克力?!
”“嗯,什么都给你,什么都让薰看。
”在看完这段对话后眼泪还是流了下来。
以前虽有人为我讲过《第八日的蝉》的大致情节,但在我看到她们的新生活,她们的依偎,我还是满心希望她们就能这样在小岛上度过明天,后天,大后天,一日日,直至老去。
我是相信命运的。
当野野宫希和子第一眼看到薰,那个哭喊的婴孩向她绽放一瞬的微笑时,她觉得她罪孽得以赦免。
我仿佛与她融为一体,与她一起突破理智的茧,将情人的孩子抱入怀中,跌撞的冲入大雨之中,就像是抱着生命中最后的依靠。
一路的辗转流离与艰辛劳累,天使之家的剥削与封闭,薰在这样的环境里咿呀学语,走路,不曾受到伤害,宫希和子把人性中最暖人心的母性毫无保留地交给了这个孩子。
哪怕在离开天使之家,在逃亡的路上,她为她的女儿哼起了歌谣,在漆黑的夜里为她点亮了一盏不灭的明灯。
是的,我们不能否认她是绑匪,绑架了她的情人的孩子。
但同时,她把她自己也完完全全地交给了这个孩子。
薰的四年,亦是幸运而快乐的,当她一本正经地对妈妈说想和妈妈结婚,永远都不要分开时,宫希和子也是无法言喻的幸福与感动。
但命运早已铺设好轨道,节日的庆祝,暖人心的微笑被定格在了相机里,一经发行,故事被迫拽入深渊。
宫希和子入狱,啼哭着的薰被警方抱起,哄着没事了没事了。
我不禁觉得可笑,他们的任务的确结束,但新的悲剧不过是刚刚开始而已。
秋山惠里莱,薰被赋予了新的名字。
虽还幼小,但与父母的的隔阂难以抚平。
冷漠,自卑,独来独往成了她成长的标签。
夏日里是蝉的烦躁的喘息,她喝着啤酒,喃喃道:“要是所有的蝉都在七天后死去,那也不觉得寂寞了,因为大家都一样。
但是,如果有一只活到了第八天,伙伴们都死了,只剩下自己,这样才悲惨。
”因而当有人对她好时,她不可避免地走上了与她“妈妈”相同的道路,爱上了一个有家室的男人。
在一定程度上,毫不夸张地说,在灵魂的某一处我与她是相通的,我成长的历程让我懂得她对生父母的情感,与对情人的依恋。
幸而她比她母亲来得勇敢,当她怀了他的孩子,明白自己所有的不过是几句温柔的谎言,她选择了感谢,然后转身离开。
我同样懂得她赌气对她母亲说她为了不让自己去绑架别人的孩子,不愿做一个空壳子要生下这个孩子。
纵然外表坚强与坚定,内心却满是犹豫与挣扎。
正如她哭着说“我不会养孩子,因为我不知道,不知道该怎么疼爱孩子,怎么骂孩子,也不知道该怎么和孩子好好相处,我当不了母亲。
”她的歇斯底里恰恰是她成长的真实写照。
当她怀着孩子重新踏上这座岛时,儿时的记忆慢慢地浮现。
在岛上的快乐时光,她与妈妈许下的愿望,看过的戏剧,拍过的照片,一一浮现。
泪水冲破了她坚毅的外表,她哭喊着:“我一直都想回这个岛,其实,是想回来的,可是一直想着不能这么想。
”她瘫坐在地上,对生活,对亲人,对接下来的路,对肚中的孩子又有了新的认识与理解。
“我要工作,然后带他看好多东西,给他穿可爱的衣服,带他吃好吃的东西,告诉他什么都不用担心哦……告诉他没事了,告诉他这个世界上我最喜欢你,要说好多次。
”是的,我们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
“第八天的蝉,能看见其他蝉看不见的事物,或许,那是,或许是些非常美好的事物”。
文 / 五煜《第八日的蝉》是日本作家角田光代创作的一部融合犯罪、悬疑与写实题材的深情催泪之书。
后来此书被改编成电影,于 2011 年上映,并获得第 36 届报知电影奖最佳影片奖。
电影改编自书本,故事主线相同,呈现方式却有所不同,但是毫无疑问,两者都做到了极致的成功。
《第八日的蝉》讲述的是一段不伦之恋造成的两代人的悲剧。
故事分为两条线,第一条线讲述作为第三者的希和子怀上情夫的孩子后,被劝说打掉,最后导致终身不孕。
在一次偶然中,她将情夫的妻子所生的女儿掳走,而后展开了一系列故事。
第二条线讲述的是被掳走的孩子惠理菜长大成人后,所经历的种种,她的经历与自己曾经“养母”的经历高度重合。
惠理菜虽然表面上恨这个人,却宿命般的走上了追忆过往、剖析内心的道路。
值得一提的是,作品的名称定为第八日的蝉,看似与故事毫无关系,却隐隐约约通过蝉的生命,揭示人的命运。
蝉在土中七年,破土而出后只能活七天,但是若有一只活到了第八天,他感到的是孤独与悲哀,还是幸福与喜悦呢?
本文以电影《第八日的蝉》为例,从创作手法、主题呈现及细节刻画入手,解读这个故事于深情的背后,所隐藏的深刻内涵。
创作手法:双重叙事线,将现实与回忆穿插进行叙述,呈现人物内心独白在《第八日的蝉》的原著中,第三者希和子与被她掳走的女儿惠理菜视觉叙述各占一半,而在电影中,改成了惠理菜长大后的现实生活与她小时候的回忆。
生活与回忆本身同为一体,影片通过一个人,带动了两条线,不仅为我们呈现了惠理菜的内心,更从她的记忆中,看到了那名叫希和子的女人的心理百态。
更巧妙的是,这两条叙事线是在导演的特意安排下穿插进行的,最后又回归为一体。
那么这两条线是怎样呈现人物内心的呢?
在我看来,主要是通过以下两点来实现。
①惠理菜:成人后的自我选择,暗含了她的内心独白如果站在惠理菜的角度上看,她小时候虽然跟着妈妈辗转各地,但她有一个很爱自己的妈妈,两人最终在一座小岛上定居,过着幸福的生活。
但是最后却被自称解救她的人所打破,让她回归到一个陌生的家,与两个陌生的亲生父母生活在一起。
这样一个复杂的状态,对亲生父母来说,也许是惊喜,但是对于心中只有希和子那位“假妈妈”的孩子来说,可能是一场磨难。
因此,惠理菜与亲生父母的相处并没有久别重逢的那种愉悦,而这些心理状态,通过惠理菜成年后的诸多选择,悄然显现出来。
比如惠理菜上大学时便自己搬出来住,选择在假期的时候自己打工养活自己,不用父母的钱;比如她对带自己去玩过,关心过自己的有妇之夫岸田生出爱慕的情绪,最终还怀上了他的孩子;又比如那位想采访她的千草,几次见面她便开始吐露心声。
这些无不显示出她在家中的孤独境地,以及渴望爱,也渴望友情的心境。
但与之同时,她又是一个非常倔强的人,意外怀孕后,为了不成为“空壳子”,大学没有毕业的她选择与无意负责的岸田一刀两断,并决定生下腹中的孩子。
以上种种做法,导演都在用另一种语言为观众打开少女的心扉,观众就如那名撰稿人一样,慢慢地走进她的内心,同时打开那些尘封的记忆。
②希和子:小女孩记忆中的模样,显现最真实的女人心为什么要用小女孩回忆的视觉来描写希和子这个充满争议的人物呢?
原因大抵是孩子的眼睛是最为澄澈的,他们眼中的世界最单纯,没有外加的各种因素。
因而,在小女孩的记忆中的,是希和子最真实的一面。
通过惠理菜小时候的回忆,我们看到了一位最为传统的母亲,为了女儿剪掉长发,奔走各地,辛苦工作,想将全世界最美好的东西都给她。
但是我们也看到了她的恐惧,对失去女儿的恐惧,导致她就如惊弓之鸟一般,有任何风吹草动,便拉着女儿逃跑。
爱与恐惧将希和子的心填满,在这痛苦的逃亡中,她却仍不后悔,对能够抚育这样一个女儿心存感激。
我觉得这一对特殊的母女心理上所承担的,绝非三言两语能够道清,所以这两条穿插而来的线,就如同这复杂的关系与心思,纠缠在一起,看起来泾渭分明,实则却难分难舍。
这也许就是人物最本质的内心世界。
主题呈现:通过对日本女人的向阳面向阴面入骨入髓的刻画,道出矛盾之下的母性光辉日本文学有时候很喜欢将人性放在一个道德困境的位置去考量,这部电影也不例外。
主人公的身份尴尬,行为更是背离常理,但她对于那个掳来的女儿的爱,又是超越了爱的边界的。
看完这部电影后,许多人会陷入一种短暂的矛盾之中,这个叫希和子的人物,究竟是该恨还是该同情呢?
其实,越是矛盾的位置,越是能够让人看到最本真的东西。
这是一种电影传达主题的技巧,让人又爱又恨,欲罢不能。
①向阴面:一个女人所实施的“恶”影片中的主人公希和子是一个非常不幸的女人,但在正常人看来,她又是一位非常可恶的女人。
首先,她成为了一个有夫之妇的情人,接着又怀上孩子,在对方的劝说下打掉孩子后,不幸的发现,她以后再也不能生育了。
其次,希和子在痛苦之中,想去看看情人的妻子所生的孩子,却在婴儿的笑脸中沉迷,最终直接将别人的孩子掳走。
这种种行为,不管在思想还是行为上,都是一种犯罪。
但其实,导演更想通过这向阴面,去剖析人物的内心。
在我看来,希和子犯罪的原因不在于报复,而在于近乎天生的母性。
刚刚打完孩子,得知自己再也不能怀孕,还被人讽刺为“空壳子”,她内心的绝望可想而知。
但当她看到那个婴儿时,其纯真的笑脸和清澈的目光,都将她融化,为此,她的天性让她做出了这样一个选择,带走她,把她当做自己的孩子抚养长大。
②向阳面,毫无血缘关系的母爱希和子与那个掳来的孩子,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但是我们从中看到了跨越血缘关系的母爱。
影片中有一幕非常令人震撼,希和子刚刚抱走孩子时,孩子啼哭不止,她左哄右哄却毫无效果,绝望之下,希和子揭开上衣,想自己喂奶给孩子。
但她忘了,自己是被人称为“空壳子”的女人,是没有乳汁的,但这一幕,却让我们看到了希和子心底深处的母爱。
还有希和子与自己的女儿分离的那一幕,那时被她叫做“薰”的女儿已经四岁,希和子准备带着女儿逃离,却在上船之前,遇到了找来的警察。
希和子被警察带走时,只撕心裂肺地喊了一句:“这孩子还没吃晚饭!
”直到最后关头,她心心念念的,依然是自己的女儿。
犯罪,最终需要接受惩罚,但是在这之前,一位卑微执着的母亲形象,便在观众眼前展露无疑。
我认为《第八日的蝉》所展示的,是珍贵的母性精神,他想要表达的恰恰是,不管这个人是何种身份,做过什么,但是她都有资格拥有母性的光辉。
“这个孩子不属于我,与我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但是我可以给她我所有能够给予的东西。
”这也许就是一位母亲内心的独白。
细节刻画:第八日的蝉中隐含的“蝉意”,困境与新生蝉在土中七年,破土而出后却只能活七天。
但是若有一只蝉跟其他伙伴不一样,独活了下来,对它来说是喜是悲呢?
蝉的生命虽然短暂,但与人的命运却有着某种相似。
这部电影的主线分明是一个第三者偷走婴孩所引发的事故,但是名称却为第八日的蝉。
我认为,这第八日的蝉,既代表了一种困境,又代表了一种新生。
而影片处处以细节入手,将这一困境与新生之意表露无疑。
①蝉的困境与人的困境电影中有两个场景是提到蝉的,第一次时,惠理菜说了一句话:“要是所有的蝉都在 7 天后死去,那也就不觉得寂寞了,因为大家都一样,但是,如果有一只活到了第八天,小伙伴们都死了,只剩下自己,这样才更悲惨。
”这种孤独无助之感,就是蝉的困境。
相较于人,这种困难尤为明显,比如影片中只有十几秒的一个镜头,希和子情人的妻子挺着大肚子,来到希和子面前,强迫希和子去摸她的肚子,并对希和子说:“你亲手杀掉了自己的孩子,你就是一个空壳子,这是报应!
”希和子被打掉的孩子就是活到第七日的蝉,而她自己,则是第八日的蝉。
那时,她只有孤独无助,不知从何发泄,不知如何度过往后的时光,进退两难,找不到意义。
这种困境,实为人生的最艰难之处。
所以我认为将蝉与人联系起来,实在是再恰当不过。
当蝉的经历被赋予了思想,其中“蝉意”便不言自明。
②第八日的蝉之新生当希和子这位“空壳子”女人拥有了女儿惠理菜之后,她的世界便开始全然不同,在她与女儿相处的诸多细节中,照应到了很多人的真实世界。
比如,小惠理菜会跟妈妈说,以后要跟妈妈结婚,这样妈妈就不是单亲妈妈了;比如希和子总是对小惠理菜说,有妈妈在一起,去哪里都不怕,这诸多相处细节,令人感知到希和子这个人物的心境变化。
这个“第八日的蝉”经历过痛苦之后,正开始悄然蜕变,并最终获得新生。
正如影片中第二次提到蝉时,千草所说:“之前觉得活到第八天的蝉,比第七天就死掉的蝉更可怜,但自己也许错了。
第八日的蝉,能看见其他蝉看不见的事物,或许那是些非常美好的事物。
”所以,第八日的蝉,可能会遇到孤苦的困境,但是当它竭尽全力冲破困境时,亦会看到与众不同的风景。
希和子就是这样一只蝉,她顽强,极具毅力,最终充盈地活在了第八日。
而她的女儿在多年以后,跟着她的步伐,渐渐也明白了作为妈妈的快乐,想把自己看过的,没看过的,想把这世界最美好的东西,统统让自己的孩子去感受。
一个孩子的生命,寓意着新生,但不是一个生命的新生,而是希和子,惠理菜共同的新生。
我认为这部电影在向阴与向阳面的极端呈现中,表现的是极致的母性主题。
但更深之处在于,其中描述的是一位没有资格当妈妈的女子所展现的无私母爱。
当脱离血缘关系后,女子是否还有资格当一位妈妈?
这部电影,为我们做了最好的解答。
真正的母爱,不关乎血缘关系,只在于这位女性心中,是否有伟大的母性存在。
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母爱,是女人的赞歌,有时候也是一首悲歌。
在腾讯视频上又看了一遍,看到很多弹幕的内容真是让人无语,还在讨论世俗意义上的对错问题,比如做小三的下场就是惨,或责怪男人不负责什么的。
所以这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我国的女性主义者们在探讨女性问题时总是无法脱开菜市场大妈吵架的腔调。
当然这个电影(或直接说角田的原著)并没有架空现实制度和男权伦理结构对女性的倾轧,以至于“天使之家”这样一个激进的民间女性保护机构会以邪教的面目被描绘出来。
但作者显然注意到了让女性真正受到“伤害”的其实是母亲的天职,也就是说女性身上有一种“自反性”,以至于她无法像男性那样往前冲,为母的天职以一种先于她自觉的方式存在着,随时可能成为女性的枷锁,以及渴望。
然而吊诡的是,这天职与男性却没办法完全切割,男性女性共同创造生命,只不过女性是生命更直接的承担者,于是也就不可避免地构成了实现自我认同的某种基础。
所以这种困境应该怎么来面对?
这才是根源性的问题。
本片最让我感动的地方即在于并没有抹杀女性母性的本能力量,也没有去盲目指责男性,而是通过不断地寻找爱,肯定爱,付出爱,和确认爱而让以爱为基础的生活事实得以一再被强调,被延续。
我不想粗暴地指认这只是母爱,事实上母爱从来就不是孤立的,它必须基于对生命的全部的尊重,自然也包括对生命体之一的男性的尊重,也只有在这种尊重之下,女性才能保持不断创造的动力。
这种动力虽然在现行社会伦理秩序的框架内显得不够突出,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女性自我实现的途径和方式确实更隐晦也更暧昧,那是“另一条路”。
感谢角田,写出并肯定了这条路。
这小说和它翻拍的电影是真正属于女性的。
其实很久不曾看电影哭成这样的,我知道养母诱拐孩子是错的,她也因此而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不是吗?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她确实给了熏最美好的母爱,也正是这份母爱才会让我多次泪奔……因为这部电影我是在腾讯视频上看的,所以不免会看到许多的评论,各个都在骂养母是人贩子,有人感动了,还要诅咒别人将来丈夫找小三和丢孩子。
我只想说,思想就不能健康一点,养母是偷孩子了,可是也不算是人贩子吧,我映像中的人贩子是依靠拐卖儿童谋取利益的人,但是这个电影里的养母显然不是,再说小三的问题,她明明是被小三的,还因此而失去了自己的孩子。
所以一切因都源于那个没有担当的渣男父亲不是吗?
不过,孩子最后说了,她不恨所有人,这是宽恕其实也算是解脱了吧,只希望她和她的孩子可以不在重复之前的路。
其实我看到很多人在说生母十年都不能温暖孩子这个问题,其实仔细想想很容易就明白了。
孩子之前和养母在一起的时候,养母付出了所有的爱,所以一直和养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肯定更亲近养母,可是这恰恰是生母最不能接受的,因此就总是歇斯底里的面对孩子,导致孩子越发恐惧与其相处。
所以孩子更在乎养母不是挺正常的。
所谓“八日蝉”:七日宿命的蝉如果活到了第八日……这部电影里我们只看得到女性,只有一个个悲伤的女性背影。
在日本社会里,尽管一直强调着所谓的男女平等,但是长时间所造成的根深蒂固的观念还是使女性成为了弱势群体。
影片中的女性都遭遇了一次又一次的不幸,但是社会却没有伸出援手,而她们身边的男性则更不值得一提。
是的,在日本这个男权社会中存在着太多的女性悲剧,只是很多事情她们都忍了下来,所以表面上的矛盾冲突并不明显。
但是,这部电影却表达了许许多多女性的心声,而且电影也用她们的行动告诉观众,女性无论是作为一个女人还是母亲都是很伟大的。
希和子:母亲那场犯罪对于希和子而言无疑是一场人生悲剧。
即使作为旁观者的我们能够清晰的发现希和子的无奈,但是社会舆论却是残酷的。
影片开场那段法庭戏非常精彩,森口瑶子扮演的母亲代表着社会人的普遍看法对希和子进行了严厉的批判,但是希和子的眼神去告诉所有人她的立场。
这种主观舆论和客观事实之间的强烈对比一开始就把影片拉向了高潮。
那一声声“去死,去死”真的很刺耳,很令人痛心。
紧接着,影片回闪到了希和子诱拐孩童的一幕。
那场大雨虽然没能阻挡希和子的行动,但是大雨肯能不停的冲击着希和子不安的心灵。
虽然“养孩子”对于一个女人而言是再正常不过的愿望,但是这毕竟是犯罪,所谓的罪恶感不是想摆脱就能摆脱的。
随着矛盾越来越突出,雨也越下越大。
冲击的不只是希和子的心灵,观众们也会被导演所营造的氛围所感染,一同进入这个无法令人自拔的世界。
其实希和子原本可能会拥有一个不错的“小家庭”,即使她只是情人,但是出于女人的本性,她还是非常希望能够生下孩子,和她一同生活。
但是一切都被那个男人所毁了,此时男人自私自利的一面在影片中尽显无遗。
可以说本片中没有属于男性的任何空间,在导演看来,女性们的悲剧都是男同胞们一手造成的。
虽然,这类看法非常极端,但是社会上像这样的事情实在是太多太多。
不久,这个男人的妻子准备生孩子了。
这对于希和子而言无疑是晴天霹雳。
碰巧那天她们家里没人的时候,她看见了那个孩子,恶劣的天气并没有影响到孩子的心情。
希和子看到孩子第一眼时,孩子笑了。
对于没有母亲经验的希和子而言,这一笑彻底改变了她的一生,这一笑让她体内的母性激素瞬间涌出。
作为母亲的希和子开始和孩子踏上了一条逃亡之路。
为了不让人发现自己的行踪,她给孩子取了一个新名字“薰”。
至此,成岛出合二为一的电影拍摄手法正式开始,这点之后还会详细说明。
逃亡之路虽然艰辛,但是希和子却愈发幸福,在她和“小薰”生活的那几年里,她真的像一名母亲一样,幸福的抚养着自己的孩子,尽管生活条件非常糟糕,尽管为了掩人耳目到处逃亡,但是只要“小薰”在身旁,希和子的心里总能得到安慰。
在日本这样一个法制严禁的社会中,一名柔弱的女子像带着一个孩子身无分文的逃亡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影片中许多长镜头都说明了希和子的内心是何等的孤独和无助,入住酒店是的紧张,乘坐新干线是无措都会令观众产生怜悯,她究竟犯了什么错,这件事真的就那么不可原谅吗?
事实毕竟是残酷的,在这种情况下只能依靠自己来生存,说真的影片中的希和子真的很不容易,她付出的艰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她只希望孩子能够好好生活。
片子那段看着星空唱歌的场景非常令人感动,好似脱离了现实生活的希和子在夜空中找到了只属于她们“母女俩”的生活空间,这幸福的背后不仅隐藏着希和子孤立无援的窘境,同时也再次向社会发出疑问,这么温柔的母亲真的是一名十恶不赦的罪犯吗?
这之间强烈的反差再次使影片达到了高潮。
只可惜,社会就是那么不公平,幸福的生活随时都有可能终结,希和子最终没有逃脱命运的捉弄。
据说导演成岛出为了能够更好的理解希和子的最后时刻的心情,他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去小豆岛实地考察,影片中大量小豆岛的民风习俗为的就是能够更好的刻画出在这世外桃源的小豆岛上,希和子似乎真的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世界,美丽的田野,纯朴的农民,生活是多么安逸,所有一切都可以抛掷脑后。
但是,最终她还是被逮捕了。
或许作为一名情人,一名犯罪者希和子的确会被世人唾弃,但是就她最后那句“孩子还没吃饭,请快给她吃饭吧”,我相信没有人不会认为她是一个合格的母亲,就像她在法庭上所说的那样,她没有错!
惠理菜:填补心灵空白之路从小心灵受到严重创伤的惠理菜为了报复那个“世界第一的恶女人”希和子和自己的母亲。
和一名已婚男子发生了不伦关系。
她只想让她们看看这段看不见幸福的恋爱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这类事情也很符合那个年龄段的年轻人,但是事情却像惠理菜意想不到的方向发展。
惠理菜的怀孕使她突然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
从之后故事发展的轨迹可以看出,惠理菜的母亲对她的教育还是不错的,如果惠理菜真的一了百了想要气死她母亲的话,她完全可以像她母亲之前对希和子所作的那样,到她母亲面前去炫耀一番。
这点上也看得出,在失去自己的孩子之后,母亲内心深处进行了自我检讨,他肯定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再次走上自己原先的错误道路。
于是,惠理菜开始踏上寻找自我之路。
这段救赎之路导演处理的非常好,也就是我刚才提到的合二为一的手法。
电影的叙事模式与小说不同,小说完全把希和子的故事和惠理菜的故事分成两段分别叙述。
但是,成岛出的手段更加高明,通过惠理菜这个不成熟少女逐渐寻找到新的人生起点这之间的变化安排场景,从一开始惠理菜对希和子的嗤之以鼻,到最后的潸然泪下。
我们可以发现希和子和惠理菜两段故事之间的切换频率变得越来越快,“小薰”最终和惠理菜合二为一,惠理菜最终找到了自己的生存之道,她也终于原谅了那个“世界上最恶毒的女人”。
对于一名女性而言,立场的转变原本就比普通男性要复杂的多。
从少女到女友再到妻子,最后到母亲。
这些转变原本就很难处理,何况影片的主人公还有此等的遭遇,所以这段旅程看似漫长,但其中有着太多耐人寻味的地方,在惠理菜填补心灵空白的同时,相信许多观众也会找到些属于自己的东西吧。
惠津子:无法弥补的爱惠津子作为惠理菜的生母,她有着太多太多的过错。
但是,她却无疑是本片最大的受害者。
由于自己的不冷静,或者说不成熟,她激怒了希和子,从此她开始了她悲剧性的人生。
孩子刚出生就遭到了诱拐,但这还不是最为悲剧的。
当惠理菜回到她身边后她才意外发现了一切都为时已晚,直到4岁才回到母亲身边的惠理菜让惠津子错过了培养母女感情的最好时机,惠理菜好似他人一般的举动一直摧残着惠津子的心灵。
此外,由于丈夫外遇所在造成的严重后果,惠津子对于丈夫的态度也非常冷淡,家早已没有家的感觉。
再加上社会舆论的不停骚扰,惠津子真的觉得自己的人生已经结束了,她此时的心境究竟是怎么样的或许已经无法用言语来形容了。
换作普通日本男性的话,很可能早就结束自己的生命了,但是惠津子却没有。
她留下的只是其落寞的背影和无助的神情。
八日蝉:新生惠理菜在听到千草说起八日蝉的故事之后,第一反应就是:大家都死了,我活着岂不是很悲伤。
的确,在失去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之后,很多人都会无法自拔。
但是,这部电影却想通过“八日蝉”的故事来激励着那些处于人生低谷的朋友。
影片中,永远看不到明天的希和子一直为了自己的理想生活着;惠理菜最终也找到了自己的“第八日”。
此外,那个工作室的女人们其实都在努力的奋斗着,即使处处不公,受尽欺压,她们依然坚持着:久美为了自己的孩子不顾一切的工作,她的母亲也在背后默默的支持着她;千草更是如此,故事能从千草的口中说出八日蝉远比从主要人物口中提出来要好,同样深处困境的千草有着和惠理菜相似的过去,她也迷茫着自己的未来,但是她有着坚定的信念以及对未来生活的向往,或许生活并不会美好,但是作为活到第八日的小蝉,她可以看到其它小蝉们看不到的东西,光就这点就足够了。
虽然影片的拍摄在2010年就已经全部完成了,但是今年3月11日大地震发生后,影片所要表达的主题会被进一步提升。
正在复兴的日本国民非常需要这类电影的鼓励,使他们早点走出心灵深处的阴影,作为地震后存货下来的受灾者更是如此,他们其实也是活到第八日的小蝉,真心希望灾难过后,小蝉们能够得到新生。
PS:女优:永作博美用其演艺生涯最高的演出把希和子悲情的一生展现在了观众面前,年底包揽大奖不是问题;井上真央的表演有了长足的进步,相信她从电影中体会到了许多以前所不知道的点点滴滴。
小池荣子,森口瑶子,风吹纯,市川实和子等实力派女优亦发挥的非常出色。
整部电影的成功离不开这些女优们的精彩演绎。
歌手:最后不得不说一下中岛美嘉的这首主题曲。
无论是歌词还是旋律都和影片的主旨相当匹配。
这是中岛美嘉病后复出的第一首歌,感情非常投入,相信看完电影后的她肯定也从影片中得到了些什么。
初看《第八日的蝉》,会从题材上联想到2007年的《子宫的回忆》。
同样都是婴儿被拐事件,被拐儿童与“假妈妈”产生了远远胜过亲生母亲的情感,在成功获救回到原本的家庭之后未能在关爱中成长,长大后为了化解心结又追溯幼年记忆,终于找到了自己被爱的证明。
不同之处在于,当年被拐的小男孩长大后千里迢迢从东京跑到冲绳寻找当初的“假妈妈”,并且产生了一种朦胧暧昧的依恋;而被拐的小女孩长大后极具讽刺效果地走上“假妈妈”的老路,和已婚男人产生瓜葛意外怀孕却遭抛弃。
她带着不知该何去何从的迷茫,在童年玩伴的推动下回到幼年生活过的地方寻找回忆,但最终并没有和“假妈妈”相见。
身为人女,我认为母女情要比母子情复杂得多。
从小就认为如果我是男孩我妈会幸福得多。
所以被问到以后想要儿子还是女儿时,总是坚定地回答想要儿子。
人类内心深处或多或少都有俄狄浦斯情结,只要不越过一个正常范围,可以是很美好的。
比如小男孩在小时候经常会说将来想和妈妈结婚,小女孩也会说将来想和爸爸结婚,这种纯真的童言成了父母心中珍藏的回忆。
有人说女儿是父亲上辈子的恋人,但那毕竟只是上辈子,其实儿子才是母亲这辈子最理想的恋人。
因为儿子是母亲十月怀胎生下的,所以与生俱来和母亲的羁绊比父亲强。
每个女人在年轻时都对男人抱有很美好的幻想,这种幻想在为人妻时会不同程度地遭受破灭。
可以让这种幻想复苏的机会就来自于成为一个男孩的母亲,按照自己认为的最理想男人的标准来养育他。
并且,女人不会把对于男人的诸多要求强加到儿子身上,她们总是对儿子付出得无怨无悔。
而在很多男人的眼中,母亲也是一个神圣的完美女性典范,很多人找老婆都是按照妈妈的模子来找。
作为男人人生中第一个密切接触的女性,母亲的印记是难以磨灭的。
所以在《子宫的记忆》里,肆无忌惮地让女孩们伤透心的柄本佑在松雪泰子面前总是温柔乖巧得宛如天使。
回头来说《第八日的蝉》里的井上真央,在长大之后对“假妈妈”永作博美的感情则是爱恨交加,她口口声声称“假妈妈”为世界第一大女魔头,禁止自己再去回忆幼年和“假妈妈”在一起的生活。
在她的心里,“假妈妈”比亲生妈妈更像母亲。
可是自己对“假妈妈”的爱总是让她有背叛了亲生妈妈的负罪感。
人生中最美好的四年酿成了之后20年的不幸。
其实在看片的前半段,我几次有放弃的念头,因为难耐于身心受创的女人携女潜逃的苦逼气氛。
可是到了后半段,她们从天使之家逃出来,来到小岛上快乐生活之后,我又开始希望片子的进展能慢一些再慢一些,就这样在琐碎中停滞也无妨,因为我知道永作博美很快会被捕,她们的美好生活随时都会结束。
其实在看《第八日的蝉》的时候,自己的幼年回忆也在不断被勾起,有太多相似之处,快乐的和不快乐的,让我觉得这部电影的情节虽然离奇,但细节都真实得可怕。
比如永作博美带着薰走在漆黑的树林里,薰说害怕,永作就背起她来唱星星歌。
比如穿着小男孩衣服的薰对永作说,“那我要做男人,这样将来就可以和妈妈结婚,妈妈就不用做单亲妈妈了。
”比如母女俩躺在岸边的草地上互相挠痒痒。
比如永作常常对薰衣草说的,“没关系,有妈妈和你在一起,去哪里都不怕。
妈妈想努力赚钱,给你买好多好东西,带你见所有你想见的,把世上最好的东西统统都给你。
”看到这些桥段的时候,我的眼泪就会不由自主地流下来。
因为小时候爸爸经常出差,我的幼年记忆里基本上只有妈妈。
和她们在小岛上的生活一样,妈妈的单位离家很近,她总是抽空偷偷跑回家看我。
小时候我特别粘妈妈,总是拽着她的衣角一刻不离,就像薰。
因为有个年纪相仿的表哥,所以我小时候总是穿着男孩子的衣服。
妈妈也很喜欢在夜晚抱着我看星星给我唱歌,还喜欢挠我痒痒。
在那时的我眼中,妈妈是最稳定不变的依靠。
可是我也像薰一样敏感地体察到妈妈身上那种孤立无援的不安和辛酸,特别是当她向我倾诉爸爸对她缺少关爱的时候,我也说过薰对永作博美说过的要保护她那一类的话。
和长大后的薰一样,我也渐渐把幼年记忆封印起来,很少去回想。
因为这些记忆虽然美好,却也相当辛酸,想得越多越让人变得脆弱,像片子里那个古怪的女记者对男人抱有恐惧和不信任,以至于无法前行。
于是变成少女之后的我背叛了妈妈,开始跟她作对,故意忽视她的感受,站在爸爸那一方说话。
因为这于我,是一种轻松。
作为妈妈生命中的唯一,我压力过大,于是在八年前逃离了。
这片子让我从旁观者的角度重新目睹了妈妈和我的过去,于是乎心头的触动就像片中的井上真央。
在长大成人之后,了解了女人之苦,才能稍稍体会妈妈当时的心情。
和永作博美一样,妈妈也对我说要把世上最好的东西统统给我,她用二十多年的时间不断兑现着这份承诺。
只要我需要,她还会一辈子痴痴地兑现下去。
我一直觉得妈妈生我是不值的,如果生个男孩会幸福很多。
可是当我看到永作博美对着薰露出妈妈对我露出的一模一样的笑容时,我忽然相信了过去妈妈对我说的话,她说她一点也不后悔生下我,女儿比儿子更好,她有我很幸福。
不怎么爱看日剧,以为日剧总是在反面找切入点,也就是总是在主流价值观的反面,给人一个冲击,这个冲击,让你觉得,原来反面好温馨,反面也有苦衷,反面的世界也如此美丽,是的,可是我们要带一些脑子,电影是电影,现实是现实,当你把自己代入反面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如果有一天你不是反面的一方,而是被拐孩子的一方呢?
如同国内拍的几个电影“亲爱的”那样,如果你是那样的境遇呢?
我看很多评论的抨击她的亲母如何如何,可是造成她这样的是她自己吗?
不是孩子被拐这个事刺激的吗?
没错20年了,一个人应该接受现实,做一个正常人才能回归正常,可是当你这么想的时候,那是因为你不是她,对她来说失去的是什么?
失去的是一个母亲对孩子影响最重要的那几年,而母亲是感性的,男的是理性的,所以她亲爸可以做到理性,但母亲很难,所以当有人评论亲母不如假母,血缘不如感情的时候,这跟这个电影没有关系…不要拿个别情况做比较。
真的她是想念她假母嘛?
她是想要一个健康的童年,不是那个假妈,而恰巧这个童年是假妈开的头,但是亲妈失去了又没办法恢复正常,这个电影讲的是对比,讲的是对一个家庭的破坏。
你以为她亲爸为什么出轨?
当一个理性的人,面对一个经常失常的感性人,你觉得会怎么样,最后亲妈都拿上了刀子了,明显的从始至终就没走出来,而且还成魔怔了。
充满伤痛,没有赢家。
每一个人都是受害者。
那么,你该恨谁呢?
影片的最后你说:我从来就没想恨过谁,谁都不想恨,妈妈也好,爸爸也好,你也好。。
宿命和轮回就在那里,逃不开,躲不掉。
该如何讨论对错?
不能逃避,也无法救赎。
所谓在孤单的不一样的第八日里,努力地去看也许美好的风景,不过是黑暗和泥淖之中心中些微的光亮寄托。
也只好这样了,努力地活着,是最好的选择了吧。
我不觉得这部影片是治愈系。
如果你是一只活到了第八日的蝉,努力地自我安慰,会看到更多更好的风景,只是因为别无选择。
所以不要做错事,错了就会付出代价。
影片中最深刻的,是安吉尔修女对希和子说的话:抛弃枷锁,只有放下一切,才能获得快乐。
世间寡淡凉薄,你唯有变得坚硬和强大,别无他法。
只有七天寿命的蝉,活到第八日的蝉,究竟谁更幸福些呢?
小薰不喜欢第八日的蝉,她说独自活下来,会很孤单; 妈妈京子却告诉她,活下来的蝉,虽然很孤单,却可以看到别的蝉看不到的美丽风景 这样想着或许八日蝉比较幸福; 只是在最后,“虽然无人关爱,像空气般存在”的妈妈,从此只能凭着记忆中的小薰独自过生活的时候,好想问:这多活的一天,幸福么?
当故事的旋律反复拷问着“爱为何物?
”的时候,无论如何都要在一起的双方,和打着为彼此幸福着想而放手的双方,究竟哪个更幸福呢?
其实,不管哪一种都不会永远幸福吧?
为什么有一种几乎根深蒂固的怨念:但凡触碰爱,都不会永远幸福?
这样想着的自己就慢慢失去了爱的能力,直到察觉无法孤身独活的时候,爱与不爱的强烈碰撞反复敲打的人苦不堪言;爱需要太多勇敢和足够强大的内心,或许就承认自己是个胆小鬼好了,放弃、退缩不是远比向前冲要省力气么?
那就不要不甘心啊,眼看着别人的幸福,不是你自己拒之门外的么?
生命中远去的人儿,就请忘了我吧,不值得为我伤心、更不要堕落。
是我不配拥有爱情,现在的我已经千百次责骂,捶打自己只希望我没有给够的幸福,你已收获更多
看了电影版,决定给电视剧版加多一颗星。
感动点在哪里在哪里在哪里??变态有没有 呆逼逻辑有没有?看到个脑残影评说“血缘能有多重要”我告诉你非常他妈的重要
本来就很离奇的故事,如何使人信服很重要,太刻意了。整个就死气沉沉的样子。
啊,很多年之前看过小说。青春期的我看了太多日本小说了🥹本片的无聊程度和永作博美&井上真央的演技一样乏善可陈。不笑的时候面瘫,一笑简直想给她两拳。又是那种令人窒息的日式美学,过了中二期再也欣赏不来。堕了胎的女人被骂空壳于是诱拐婴儿来报复,被诱拐的女婴斯德哥尔摩地爱上假妈妈,和真妈妈永远无法和解,并走上未婚先孕的不归路。这。。。我考虑的却是解救被拐儿童之后的心理疏导问题,四岁之前的记忆真的能那么重要吗。只对那些试过了可行的解决方法后仍然无解的困境可以共情。1000年前的背景搞这些会觉得很美,现代背景下的日式美学大多是无病呻吟和作茧自缚,其实他们挺享受病态的。
三星半。井上真央好看,永作博美好强。
告诉他这个世界上我最喜欢你,要说好多好多次。
其实一直期待长大后的熏和诱拐她的妈妈见面。小岛那段真是人间仙境啊。
对这类型题材的电影完全无感……三观不正什么的……井上真央也成演技派了啊
永作博美姐姐,你的笑你的泪都让我不能直视啊!永作博美的表演是亮点。
邪教片
故事不错,最后也感人,就是中间拍得有点拖沓,本给4星,剩下1星给了永作博美
5星,因为电影给了一个完美的结局。天知道那本《第八日的蝉》看得我多揪心多郁闷,主要一直接受不了女主为了能和薰在一起把全财产都捐出去的事实……那可是好多好多钱呐~不过在看到薰最后终于找到爱的方向那一刻统统释怀,钱神马的那都是浮云。
电影内容阴暗
第三者,婚外恋,偷走别人的孩子。第一次看到有把自私自利拍的这么大义凛然的。毁了孩子的一生,这就是爱?
以爱的名义做伤害他人的事,难道就可以被原谅吗?难道我就应该感动吗?从头到尾忍着恶心看完的。
典型日本女性悲剧,婚外情怀孕,偷小孩,家庭悲剧
不喜欢
电影超越了原本已经很成功的剧版。井上真央演技华丽丽升华~
谁能想到这么残酷的故事却是生命轮回的赞歌。
快厌倦这样的题材了。日本导演这么喜欢自己给自己道德迷宫钻吗难道这是正能量吗。亮点是Hiromi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