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声

하모니,美丽的声音(台),巨声妈妈,合唱团,Harmony,Hamoni

主演:金允珍,罗文姬,郑秀英,张荣男,强艺元,池成媛

类型:电影地区:韩国语言:韩语年份:2010

《和声》剧照

和声 剧照 NO.1和声 剧照 NO.2和声 剧照 NO.3和声 剧照 NO.4和声 剧照 NO.5和声 剧照 NO.6和声 剧照 NO.13和声 剧照 NO.14和声 剧照 NO.15和声 剧照 NO.16和声 剧照 NO.17和声 剧照 NO.18和声 剧照 NO.19和声 剧照 NO.20

《和声》剧情介绍

和声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女犯人贞慧(金允珍 饰)在狱中生下儿子珉宇,小珉宇就像上帝派来的小天使,让这些和贞慧一样曾犯下罪过的女人在围墙之内品味久违的温情。一次慰问演出让贞慧萌生了在监狱里组建合唱团的想法,可是贞慧不仅五音不全,而且完全没有相关经验。 小珉宇满18个月后将被领养,为了得到在领养之前与儿子一起外出的机会,贞慧决定无论组建合唱团有多困难都要坚持下去。在众多善良狱友的帮助下,合唱团终于小聚规模,然而令贞慧没想到的是,一起与儿子外出的日子也是与儿子的离别之日。合唱团就像一个幸福的大家庭,它不仅带给那些失去自由的犯人们欢乐,而且也在逐渐弥合曾经的苦难记忆留在他们内心的殇痛……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午夜整容室一个人的江湖生殖细胞爱犬指令新蜀山剑侠孤独的人百味超市第一季人间烟火花小厨权欲第四章:武力第二季我在翁布里亚的房子戏里戏外第四季盗圣一枝梅超级细菌幕末高校生闹鬼领域欢喜哥的春天目的地汽车旅馆宝可梦旅途搭错车灵媒缉凶第六季丈夫的秘密英雄假面:崛起杨门女将之穆桂英挂帅失认症灰姑娘游戏黑帮教母误入君梦雪莉熊熊勇闯异世界入住请登记

《和声》长篇影评

 1 ) 爱在眉目间表达

人与人在用情至深时,传递感情最深的或许并非言语而是眉宇。

龙应台在《目送》中写道:“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敏宇离开贞慧的那一刻一定是特别痛的,意味着不知道何时再有机会相遇,妈妈很温暖的说:“该相遇的人还会再相遇。

”四年后,曾经一唱歌敏宇就哭的贞慧,站上了舞台,实现了在敏宇面前演唱的心愿。

而四岁的敏宇并没有认出母亲,贞慧温柔的看着敏宇,自称为阿姨,向敏宇讨了一个拥抱,敏宇离开时频频回头望向贞慧。

眉宇间是一位终于见到亲生儿子的贞慧克制的爱,以及敏宇灵魂上的爱。

妈妈扮演着一个大家长的角色,安慰离别孩子的贞慧,治愈错手杀了继夫的姑娘,带领着大家组建合唱团,她走了就像一直陪伴着自己的妈妈离开了一样,大家为她献唱与贞慧人生的最后一面是隔着监狱的栏杆的,是生死两隔。

而最后给观众们的回头,眉宇间的爱是释怀,是女儿的原谅,在晚年与女儿和好,与自己和解。

 2 ) 这是真正的韩国的法律吗

电影看得老婆泪眼婆娑,我本来要给五星,但对这个结局很不喜欢,于是给了四星已经判了终身监禁的犯人还可以恢复死刑吗?

民众要求恢复死刑是从09年韩国抓获连环杀人狂姜浩淳开始的,这人被抓后毫无反省,引起社会公愤。

但是即使立法改变,是不是也应该从新刑法条例颁发那一天才开始执行才对吧?

+++++++++++++++++++++++++++++搜来的关于韩国死刑的文章,2007年的:自从1997年12月,对23名死刑犯执行死刑之后,直到今天都没有执行过死刑。

目前,有63名死刑犯处于待执行死刑状态。

但是,对于他们来说,现在仍存有很大的希望。

因为,韩国很有可能将要成为实质意义上的废止死刑的国家之一。

自1998年金大中政府(还有一说是金泳三政府)开始,直到现在为止,没有一次执行死刑,并且这一情况已经持续了9年零5个月,如果在未来7个月内不执行死刑,韩国将连续10年没有执行死刑,并被国际社会认定为事实上废止死刑制度的国家。

++++++++++++++++++++++++++++++++++++就算是故意杀人,罗文熙处于待死刑状态,也应该因其有良好表现免除死刑吧?

我觉得即使在咱们这种有死刑的国家也编纂不出来这种没有人情味的法律吧!

为了剧情就这样安排,是不是有点牵强了?

可能导演是想呼吁政府不要恢复死刑吧。

我看的时候脑子里一直闪过《四面墙》的片段,感慨韩国监狱秩序真好,真人性化。

韩国电影不错不可否认,但这么故意的,为了最后煽一下情,太不好了后来我想通了,棒子嘛,就那么回事儿吧。

 3 ) 【爱,放在手心跟我来】

如果我问你我们生存靠的是什么,也许你会说——阳光、空气和水。

如果我问你是什么让生命绽放了光彩,也许你需要时间想一想,但我会说——是爱。

因为爱,所以,生命绽放了光彩……一直一直,都觉得生命的交织是一件奇妙的事情,就像藤蔓,如果没有牵扯便会孤独地默默枯萎,而纠葛的生命线使彼此缠绕在一起,愈发青葱愈发昂扬,缠缠绵绵一直伸向更高远的地方……我是在一个晴天里独自看完这部电影的,冬日里久违的阳光普照了我生活的城市,而电影释放的阳光,却驻进了我心里。

再一次,因为电影而对女性有了深深地敬畏。

是的,在我内心一直是认为女性的内心是比健硕的肌肉更具有力量的。

正因故事发生的地点——女子监狱,所以这注定是一部有着鲜明的女性元素的电影。

片中的文玉、贞惠、宥美、花子、研美,都是女子监狱的服刑人员,虽然都是因为杀人罪入狱,却都有一颗柔软善良的内心。

因丈夫偷情而失去理智的文玉,因为孕期时遭遇家暴为保孩子而错手杀死丈夫的贞惠,因为反抗企图强暴自己的继父的宥美,因为高利贷和教练贪污奖金而过失杀人的花子和研美,年轻善良的女狱警,当然还有许许多多因为一时冲动而犯错的女性,构成了这一段美妙的旋音。

是命运的玩笑或安排,她们相知相识并互相照顾。

影片一开头便是贞惠在众人的帮助和鼓励下艰难的产下儿子(敏宇),因韩国的律法——贞惠可以抚养敏宇直至18个月。

于是在倒计时中,可爱的小敏宇在监狱中大家的照顾下健康成长着。

正是这样特殊的环境,故事便显得更加生动感人,在这样缱绻的感情之下缓缓拉开了《和声》的序幕……贞惠为了得到一天的特赦,萌生了组成合唱团为监狱取得荣誉的念头,为了与敏宇没有束缚的生活一天这样一个愿望,她积极的组建着合唱团。

虽然其间有科长的阻扰和鄙夷,有找不到女高音、乐团指挥的种种困扰,贞惠依然毫不动摇的为了心中的那个愿望努力着,她的坚持和信念打动了周围的许多人,在原本就是音乐教师的文玉的帮助下,合唱团就这样初现雏形。

因为同样有着对明日的憧憬,狱友们在音乐的魔力下组成的合唱团不仅仅的改变着自己也深深的感染了其他狱友和警官们。

对家人的思念,对儿子的期望,对爱情的期待和执念,对明天的渴望和寄托,以及更多更多莫可名状的信念,合唱团一路斗志昂扬,伴随着美妙的和声,原本萎靡的生命渐渐开始蓬勃茁壮。

如果我爱你而羞于说出口,如果我爱你却因为语言不通该如何是好——我还有音乐,它可以为心声插上翅膀。

如果我爱你却不知如何表达,我会对你轻轻唱……我相信音乐有这样一种力量,可以冲破重重围墙敲击你的心房。

对他人炽热的爱恋,对生命深深的眷恋,对生活无限的美好展望,如果都觉得不知如何表达,就用音乐来倾诉衷肠。

压抑的牢狱生活,使这样一群女性渴望新生,如果你仔细看唱歌时她们脸上的表情还有眼神中流转的闪闪星光,你就不难察觉在她们深邃隐忍的内心,还有这样一种东西——无限的对新生的渴望。

无论身处何时何地,都要拥抱希望,我想这是我收到的感想。

这使我想起另一部反映监狱生活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最后男主人公重获新生和自由不也是因为希望不死信念不放么?

比起阳刚味十足的《肖申克的救赎》,《和声》以女性元素为载体显然来得更温柔含蓄,没有对自由的呐喊,没有口号似的台词,也没有不时将信念和心中希望挂在嘴上,而是融在生活中,隐忍的用细碎的表情和平实的语言昭示着“有希望是好的,也许是最好的”这样一个主题。

如果是个胆小鬼,那么动什么也别动感情,记得电影《LOVE》有这么一句话:如果不去拥有,就不会想念,想念是痛苦的。

如果你不小心动了真感情,那么你需要的承受的远比那一念之间的感动更为沉重。

相知相识相爱相互信任依赖,然后终有一天你会明白会者定离,尽管生命难以承受还是要忍受。

多么美好而痛苦的情感,犹记得外婆过世时,我手触尸体的冰冷,那种我幻想过千万次当我面对真实还是依然不住震颤的刺骨的温度。

如果没有深深地爱着,就不会有伤心,因为深沉的爱,失去时才如此不堪承受如此痛彻心扉,然而当我追忆生活的点点滴滴,却又有温热相伴,外婆的饭菜外婆的关怀,她不善言语却时不时就能感到的正在流动的爱,如影相随。

得到就是失去的开始,我们却依旧乐此不疲的奉献着彼此。

影片快结尾时,敏宇手捧蜡烛在圣诞节时牵着贞惠的手唱着“和你在一起或者不在一起对我来说都没什么关系,我的心无论什么时候还是永远和你在一起,我们再见面的话,你唱歌全世界都充满了你的香气,和你见面那天我会深深的记得……”或许就是对离别最好的致辞。

我不知道为什么文玉的死亡执行令会来的这么突然,在我毫无防备的时候,但文玉和女儿儿子相互拥抱并最终得到了女儿的宽恕的时候,当文玉踏着狱友们的歌声,踏着“白色栀子花”的悠远悠扬,身披圣母的光辉渐渐淡出的时候,还是令我来不及憎恨导演而感动得一塌糊涂。

在我们深藏的血管中总是流淌着温热的血液,我想那是灵魂的温度,我们心底的善良和美丽,我们温柔的羽翼和生命力。

我总觉得影片想说的东西很多,我总觉得我想说的很多,我获得的观后感也远比文字更多,可是当我用心感受时却五味杂陈不知从何下手。

生命中总会遇到很多人,从陌生变得熟悉甚至深入骨髓,原本冰冷的心融化成热血,我们倾注爱,我们收获爱,我们失去我们拾得,我们哭我们笑都是因为有爱,我们被牵绊着也牵绊着他人,因为动了情,所以成了玻璃心。

其实我们也可以选择不动情,但我们天性不够生硬,影片中原本硬邦邦的狱警方科长最后不也融化了心底的冰雪么?

我相信所谓的生硬都是因为心中对失去的恐惧,因为惧怕会红了眼眶动了情,惧怕心生羁绊而自我拉扯,于是有人穿上保护罩,而总有这么一些人会“傻傻的”用体温和生命去稀释周遭的冰冷。

让世界充满爱——尽管有人会觉得这是一件很傻的事情。

就像贞惠和文玉一样,绽放着圣母般的光彩,照亮黑夜的恐惧,照亮自己和他人更加明媚的未来……因为不善言辞所以请你听我用音乐来诉说,因为笨拙所以请你让我用拥抱来诉说,时光啊请你走慢一点,一遍一遍让我在脑海中复刻,把相爱的人们的轮廓记得更清晰,就算最后没有在一起也真的没关系,因为我还有回忆,这回忆里充满了你的香气。

我们相爱,所以希望一直都在……

 4 ) 《和声》:何日再相逢

《和声》很美好,因为它讲述的是妻子、母亲和女儿的故事,它能触发人心底的善良,展现人性之极美;《和声》又很悲凉,因为它的故事发生在女子监狱里,它展现了命运的悲苦,挖掘人间之极苦。

监狱是什么?

监狱是一个让犯下过错的人,能真正面对自己曾经犯下罪行的地方,让加害者用自己宝贵的人生,来弥补受害者曾经受到的伤害。

不论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你犯下了逾越道德底线的过错,你就要为此付出相应的代价。

在中国的影视剧中,我们永远看到的是付出的代价这个部分,冰冷威严,我们很少关注他们是出于什么目的,能让他们跨越那一道雷池。

而《和声》让我们知道,很多时候,恶不是犯错的唯一原因,善良的人们也会犯错。

善良的人们因为自己的过错在监狱里,虔诚地赎罪。

监狱里的贞慧生下了儿子珉宇,她在精神病的丈夫施暴下失手将其杀死。

为了珉宇的未来,在法庭上一言不发,被判处十年监禁。

曾是大学音乐教授的文玉,年轻时目睹丈夫和学生的外遇,从而在绝望中驱车将其撞死。

紧锁心门不肯与外界沟通的由美因为不堪继父凌辱,将其杀死后多次在监狱自杀未遂。

这样的她们在监狱中相遇。

文玉向女儿赎罪了数十年,从未得到原谅;由美一心求死。

她们失去了自由,失去了家庭,她们只能在监狱里,慢慢将自己生命消耗殆尽。

但贞慧不一样,她和珉宇能相处的时间只有一年半,贞慧决定将他送往领养中心,她再也不想让珉宇见到自己这样的母亲,了解母亲所犯下的过错。

于是五音不全的她,决定在监狱里组建一个合唱团,在珉宇被领养的那天,能得到一天特赦。

于是她找到文玉,出事之后再也不碰钢琴的她,第一次碰起了钢琴;她找到了由美,让她知道,哪怕是在监狱里,每一天也是在活着。

由美坐在窗台上唱起歌,第一次不再害怕和绝望。

于是这样一个看似荒诞的想法变成了现实,她们在排练中开始敞开心扉,开始在本已黯淡的生活中,找到了亮色。

音乐给了她们饱受疮痍的心慰藉,她们坚强地怀揣着未来的憧憬,对亲情、理想的坚持,保留着当初的善良的纯真,她们为自己曾经犯下的过错赎罪着,但她们坚强、释然,从而给自己看似毫无意义人生以美好的希冀。

她们相信,总有一天,会和自己想见的人再次相逢。

于是,四年后,当她们作为特邀嘉宾参加全国合唱比赛,穿着洁白礼服。

曾经的狱友、想见的家人们坐在底下,四年前送到领养中心的珉宇再一次出现在贞慧面前,她对着早已认不出自己的珉宇说:“能抱抱阿姨吗?

阿姨非常非常爱你。

”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作为母亲的颤栗、心痛和感激。

当贞慧因为珉宇的离开而无比痛苦时,文玉告诉她: “心很累吧,我也累,但是既然已经这样了,为什么不在活着的时候,笑着活下去,总是因为思念一些人,很累;想到一些往事,很累。

大家在一起,在累的的时候,一起聊聊。

在思念的时候,一起哭泣。

即使想死想哭也要笑,只有笑了你的子女才会笑,该相见的人总会在某天相见的,为了那一天的到来,你也不能这样。

”文玉终其一生都在为自己的过错赎罪,乞求女儿的原谅,但她将同处一室的可怜女人们,都当成了自己的女儿们。

她指导她们,通过歌唱,来重拾对生活的信心,从而保存自己内心的那一丝温存,让她们对相逢的那一刻充满期待。

当文玉即将被死刑之际,她的女儿才终于原谅了她,之前从不回信,对母亲恶言相向的她,在母亲真真切切即将离开她的时候,深夜躲进洗手间无力地痛哭着。

当狱警带走文玉时,她优雅从容地将东西摆放好,微笑着安慰痛哭的贞慧她们,贞慧一遍一遍地叫着:“妈妈,妈妈。

“她们唱起了那首文玉哄着珉宇睡觉的摇篮曲:”妈妈每天走的路,长满白色栀子花,白色美丽栀子花,饿的时候摘来吃,叫着妈妈、妈妈。

”她回过头,温暖地笑着。

这部电影很不真实,因为它把监狱生活描绘得太美好,但它又很真实,因为它告诉我们,善良的人们也有可能会犯错。

柴静在《沉默在尖叫》里采访了很多女性囚犯,在中国,女性重犯中,杀死丈夫的比例高达七成。

李阳的前妻看完柴静的报道说:“我不知道中国有这么多的女人过着这样的生活,我离婚了可以回美国,那她们呢?

”婚姻和家庭是一个个体最为隐私的角落,但很多时候,家庭可能展现的是人性的极恶,当一个男人,可以用拳脚、用啤酒瓶、用其他的物品作为施暴的工具,肆意伤害他的母亲、妻子、女儿时,家庭这个字眼变得多么讽刺?

当我们在看《印度的女儿》,看得义愤填膺时,我们不知道的是,在中国,很多妇女仍然饱受家庭暴力,阳光底下无鲜事,我们看不到,所以我们不知道,我们把她们绝望的呼喊视为是屋外那呼呼的风声,中国的司法对妇女儿童的保护实在是少之又少,我们听得见风声,但听不见那尖叫的沉默,柴静采访了无数杀死了丈夫的妇女,她们遭受了什么,才让她们拿起手里的刀?

当她们举起刀的时候,她们已经绝望了,对自己绝望,对整个世界也绝望了。

我们很喜欢倡导女权,但女权是什么?

女权是什么,女权是无关性别的尊重。

就像柴静说的:“他人经受的,我必经受。

”影评原创发表于个人公众号:不畏风雨随手写下各种影评,作为对生活的纪念吧。

 5 ) 生命,以一种特别的姿态去精彩

总有那么一种电影,你知道情节太过理想化,剧情严重与事实不符,演技也不是那么夺人眼球,可是你依然会满是敬意的看完,或者以后还会一遍一遍的看,只因为感动!

每个人总会有被感动的一面,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有脆弱的一面,那一刻,我们只是如同一个孩子,抛开一切,因为我们找回了自己。

生命中,我们总会遇到让自己无助的,甚至绝望的事情,我们总感觉我们撑不下去了,生命似乎就要这样画上终点,但老天总是不乐意我们这样不负责任的放弃。

会有那么一个人,一件事,也可能我们为某一个信念,这样坚强的走下去,等有一天回眸看看走过的路,才发现曾经那么的曲折自己也这样挺了过来,一切的一切,不过是自己为自己找寻的借口,真正的真正是自己要微笑着走下去。

生命中最难过的莫过于爱人的背叛,一切的理智都无法遮掩对于背叛的愤怒。

这些女人是可怜的,但他们为冲动付出的代价当然足够沉重。

一个人需要经历什么样的炼狱才能浴火重生,一个人需要有多么的坚强才可以背负最爱的人的误解与弃离,又需要花多大的努力才能换回曾经的美好,可,曾经已经是曾经。

生活或许不公,只是此时此刻,她们,也有我们,便以一种特别的姿态去面对,去精彩。

一个个女人被生活,被亲人,被爱人弃离,她们选择了一种开启另一种生活的方式——音乐。

也是我看这部最大的动力,我始终相信音乐拥有任何物事无法超越的魅力。

平淡的词语无法形容她的神奇,而这部影片用平实的手法完全凸显了,音乐对于人性的发掘。

每个人无论高低贵贱,其实都是一样,音乐面前亦是如此。

当然,我认为这部电影最大的主旨便是:生命最大的意义在于重生。

电影的第一个镜头便是女主角在监狱生下了她的儿子,预示着这个苦命女人的新生,之后组建合唱团和儿子的离去,又预示着另一次新生,她逐渐摆脱了噩梦的侵袭,心向美好,开始对生活有所期盼,生命的意义也以此彰显。

电影通过很多细节的处理,揭示了每个人内心强烈的反应,同时也表现了每个人内心的逐渐升华。

很多似是不经意的表现,其实是编剧特意的描写,正是这些细节的串联,告诉了我们生命坚强的理由。

这样的电影足以让我们敬畏。

生活已然这样,让我们微笑着走下去。

是的,无论怎样,以一种特别的姿态让生命精彩。

 6 ) 走过长满白色栀子花的路

我记得有人说过,每个人总会遇到一类电影,你不是那么在乎演技,不是那么在乎情节,也不是那么在乎画面,你总是忍不住一遍遍地看,看的时候总是抹着眼泪擤着鼻涕。

只因为它的某些个细节触动了你最善良的一面。

如此大的一个世界,总会遇到一些让自己无能为力的事情,心碎绝望的事情,所以你要学会放弃。

如果你是一个善良的有梦想有尊严的女子,那么不幸的是,你需要放弃更多。

她们就是是那样一群人,微妙地被生活驱赶着的一群人。

曾经懈怠着,疲倦着,可是终有一天却不得不叛逆着,反抗着。

她们会失去了和男人相互爱慕的日子,虽然这些日子或许从未存在过或许全是谎言;她们失去了看着生活一天天变化的自由,虽然这些自由或许笼罩在兽欲中或许被金钱压榨枯干。

她们失去的是作为女人花朵一般地被宠着的恬静的内心。

就是这些失去让她们得到了一个小小的铁墙的保护,那是一个由男人主导悲剧的空间。

她们剩下的是纯粹的、明媚的的亲情、理想、欢快。

依旧保留对爱的憧憬、坚强的力量、释然的胸怀、对未来的渴望。

还有音乐。

音乐,和母性一样,是上苍给女人最大的恩典。

大学音乐教授的文玉、做过民歌歌手的花子、成日幻想罗曼蒂克故事的原职业摔跤手延实、紧锁心门不肯与外界沟通的由美都有音乐。

温柔的妈妈贞惠一唱歌,爱笑珉宇就开始委屈地哭。

由美坐在窗前唱的那一段,站在舞台上唱的那一段。

珉宇离开之前合唱团站在舞台上的那次载歌载舞的演出。

每次唱歌前老太太自己微笑,然后做手势让大家微笑。

女狱警,娜英,典型的韩剧女主角性格,迷迷糊糊,为合唱团弹钢琴,唱火热劲爆乐翻天。

最后的最后,她们见到自己想念的人的那段穿着纯白礼服的演出。

这都是她们最漂亮的一刻。

而影片里最美丽的女人,是那个原本是音乐教授的老太太。

“心很累吧,我也累,但是既然已经这样了,为什么不在活着的时候,笑着活下去,总是因为思念一些人,很累;想到一些往事,很累。

大家在一起,在累的的时候,一起聊聊。

在思念的时候,一起哭泣。

”“即使想死想哭也要笑,只有笑了你的子女才会笑,该相见的人总会在某天相见的,为了那一天的到来,你也不能这样。

”我一直对上了年纪的人的人有一种莫名的敬畏感,一种对生命的敬畏。

她清醒地看到生命无意义的真相之后,仍然不厌倦它,不否弃它,依然热爱它,祝福它。

时间慢慢过去,她依旧优美,淡然,乐观,坚强,热情。

音乐教授几十年来给女儿写了无数封信,犹豫地打了一遍又一遍电话,却始终无法得到一句话。

在大家都见到了自己该相见的人时,只有她又一次失落。

而那个该相见的某天到来的时候,生命也被迫走到了终点。

她回头一笑。

“妈妈每天走的路,长满白色栀子花,白色美丽栀子花,饿的时候摘来吃,叫着 妈妈 妈妈”我知道这个故事和现实相差有多远。

可是我总是忍不住感谢这样的影片,感谢这样的导演和这样的编剧。

让我一次又一次重新相信这个世界的每个人啊,心的某个角度都是闪闪发光的。

 7 ) 和声带我们接近理想

用微笑串起整部影片,淡化灰色的现实,无奈中的人们犯下不可饶恕的原罪。

但社会却不会因为同情而抹掉生命的污点。

冰冷的铁墙内,音符和旋律托起了人性的光芒,性格迥然的狱友们因动听的音乐而改变,音乐实现了他们简单的梦想。

他们从不多求,与儿子外出一天的愿望,换来的却是与儿子的离别;近距离的看看笔友恋人的脸,想说出真相,却欲盖弥彰的问那里有洗手间,然后歇斯底里的拥抱,大声地说出感谢,之后惊慌失措的逃走;期待女儿的理解,在生命的最后一个霎那才得以实现。

轻松的语调,讲述着迟来的幸福。

却留给观者不绝的眼泪。

要说无情的人也许又会眼眶有所湿润吧?

 8 ) 情感的放肆与克制

这篇影评和电影没有什么关系。

东方人与西方人在情感表达上存在很大差异,东方人比较矜持,西方相对会更外放。

想想国人的家庭亲情关系就知道,平时生活上会羞于向父母亲人表达爱,但中国人家庭观念却又很强,只是不善于表达。

特别是长大后在外工作和父母打电话,讲几句后却不知道要说什么,一阵的沉默后只能关心下最近的身体和食欲。

有趣的是在影视剧方面这点却是反过来的。

人越长大,笑点变得很低,哭点却越来越高,越不喜欢怀旧,看到有趣的也就笑笑。

可能是现实见过太多的艰难和无力让人变得麻木。

偶尔在电视上看到国产家庭伦理剧,特别是过年在家有时和父母一起看的时候,奇怪里面的人总是动不动就哭天抢地,歇斯底里。

表演极具夸张和用力,狗血剧情加滥情说教,看的无比尴尬。

为了感人无所不用其极,有时候情绪还没到,配乐就先起来,好像提醒接下来要煽情了,大家准备好纸巾,像弹幕里的高能预警。

感觉就像导演躲在屏幕后面得意的说到,快看,要哭了,要哭了。

一部剧不把人弄哭几次说出去都觉得不好意思。

这种被牵着鼻子走的观影体验让人心生厌恶。

这点韩国和我们很像,日本可能相对好点,还有个是枝裕和。

韩国这种赚取眼泪的催泪电影很容易在豆瓣打高分,这部电影和之前看过《7号房的礼物》很像,同样是在监狱里面的温情,一直在努力撩动你的泪腺。

拍得确实很感人,让你感觉不哭就像你很冷血不太正常一样,但看过之后我不知道还剩下什么。

包括在豆瓣评分很高的《素媛》,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里面被侵犯的小女孩很可怜,坏人罪不可赦。

但看完之后总觉得很别扭,导演的重心放在把小女孩难以想象的伤痛再次呈现出来换取观众的眼泪。

看完只是感觉真的太残忍,好像拍电影都有共识,不会有小孩被杀害的直面镜头,成人怎么血肉横飞都行,那是成人的世界。

前段时间看别人评价豆瓣被高估的电影,现在想想豆瓣top250里面,很多有个好故事,感人且正能量电影往往能排在前面,自我感觉像,《泰坦尼克号》,《当幸福来敲门》,《忠犬八公的故事》,《素媛》,这些算是被高估的,不是说这些电影不好,只是还没有到这个位置。

感性点电影总是很容易激起人们的共鸣,普世价值观和道德总不会错,但我始终觉得真正好的电影是看完后能够冲击你固有的想法和价值观的,让你停下来思考的电影。

记得之前看圆桌派许子东讲到通俗文学和纯文学的区别,他说当你一眼能从小说中看出谁是坏人谁是好人的时候,这篇小说就是通俗文学,反之则是纯文学。

人性是复杂的,我们当然喜欢童话,但也能接受真实的世界。

相比起《泰坦尼克号》我更喜欢爱在三部曲这样的爱情片,比起《请回答1988》的青春怀旧我更喜欢《我的大叔》这样的丧中带暖。

韩寒说喜欢是放肆,但爱就是克制。

在电影表达上我不能说这样就更高级,但对我来说在看《窃听风暴》结尾,和看是枝裕和很多家庭伦理片一样,往往这种冷静克制的情感表达却更能打动人。

 9 ) 唱一首天上的歌

——如果说网络上的专制是平均值 那么军队 监狱这种地方就是一个国家专制指数的最大值——有些人在监狱胜似在人间 有些人在人间其实就是在监狱 ——没有进入有形的监狱 但天天在无形的监狱中受煎熬——“世界上就她一个人惨吗” 人人都想说这句话——如果我们相信犯人是毫无希望的 落在监狱的 不值得顾惜的 认为谁是无可救药的 那么请想象一下上帝的绝望——监狱里的人 替我们这个死不认罪的社会里的所有人 承担了罪——罪大恶极的人 只要还会愧疚 哪怕只对一个人有愧 那个人就是上帝对你的呼唤——只要还有一息存留 那一息就满含着上帝对你的等待——监狱 坟墓 是通往天国的中转站——犯人在监狱里都活得好好的 世人在监狱外却喋喋不休——有形的监狱和无形的监狱 ——有名分的罪犯和无名分的罪犯——建议把监狱开发成旅游景点 培训机构 没事进来坐坐 就没有那么飞扬跋扈了——我们在混吃等死 上帝在恒切等我们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进监狱 但是政府管理不了 就造了一个无形的监狱(世界) 上帝怜悯我们才会把我们带走——如果没有见过真光 死亡的来临就是恐怖故事 能撑一天是一天 但是 朝闻道夕死可矣

 10 ) 适合看的感人电影

我至今难以言说,看一部电影,是为了陶冶情操,丰富内涵,开阔眼界,还是纯粹是找寻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东西。。。。

呃呃呃,现在觉得,用充实最好吧。

看和声时,我确实是感动到哭了的,但看了别人的影评后,不甚赞同,人啊,并不是所有的内心都是善良的,换句话说,基因很强大,有的人天生就不是善茬。

可以说,人都是自私的,但是,倘若你故意无限放大这种天然的自私,那,就自作自受了。

总而言之,这是部适合看的,感人电影。

《和声》短评

看了半个小时看不下去了,好假,看的蛋疼

4分钟前
  • 嬉皮小姐
  • 还行

...

8分钟前
  • 月笼沙
  • 力荐

好想给两星啊

12分钟前
  • _Xander1011
  • 较差

韩国人用梦想煽情的手段真的是高。

16分钟前
  • 黄悦_
  • 还行

韩国人的表达方式好夸张,监狱犯的生活过得也太好了,煽情情节一锅炖,还有和放牛班的春天一样的情节。

21分钟前
  • momo
  • 较差

超现实主义吧~这么温馨的监狱很吸引人啊,棒子国的偶像风可不可以不要这么泛滥,彻底残了一个好剧本

23分钟前
  • 较差

和龙妹

27分钟前
  • 火焰山吃火锅
  • 还行

太TM虐心了!!!!!

31分钟前
  • vii07
  • 力荐

剧情吐槽点太多,监狱就像是是锁住了自由的女生宿舍,能敷面膜能看电视能做健身操有书架有蛋糕还有圣诞节的礼物。。。借了放牛班的题材,一群重犯女人在监狱里寻找春天。。女猪脚是照着闫妮整的吧。。。

33分钟前
  • 蜜尔
  • 较差

女主闫妮...小孩挺萌

35分钟前
  • 將 離
  • 还行

女主表演太做作 是挺煽情 不过没煽到我..

40分钟前
  • Pan.
  • 还行

整体借鉴于修女也疯狂,不过韩国人有自己的特色

43分钟前
  • 吃不饱的后槽牙
  • 推荐

韩国电影一个模式。。。

44分钟前
  • 大海
  • 推荐

故意的。故意的。

46分钟前
  • bamboo熊
  • 还行

哭死了~~~泪奔啊

50分钟前
  • 舒米
  • 力荐

可能是之前看过类似的《七号房的礼物》,所以对这种韩式煽情有点免疫了,本身内容也让人觉得有点夸张,看着很变扭。

52分钟前
  • 慎独
  • 还行

合唱演出时女囚们唱的索尔维格之歌……把我感动得浑身起鸡皮疙瘩!

55分钟前
  • 少说话多写字
  • 推荐

美化有余,现实不足

57分钟前
  • 开膛手贝塔
  • 还行

陪伴我六年出演过lost的sun、老戏骨罗文熙、戏里如此可爱的小男孩,还有那接连不断投过来的催泪弹,我想不出不给高分的理由。★★★★

1小时前
  • Q。
  • 推荐

音乐不错,但受不了如此煽情。

1小时前
  • 令狐补充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