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闻花名团队新作,这部电影感觉比未闻花名“外向”,但是还是看得到团队的风格,除了画风,名字依旧是有点绕口,“生灵”也还是超自然啊,哈哈哈。
感觉疫情期间看这个,更能体会了,这半年也是待在家里,比起北京,家乡虽然没有很大的舞台实现梦想,但是小城生活真的是有其妙不可言之处(舒服自在,亲人朋友相伴),所以即使选择“不走出去”,也是自己选择快乐和自由,并不可耻和可惜呀!
不过在天蓝里,姐姐除了为了“小城生活”也是为了自己的妹妹,希望扶养妹妹成人(可能这是主要的理由,让她在梦想爱情和责任亲情之间做出了选择。
昆布而不是金枪鱼)。
再看到慎之介(中年)和慎之(少年生灵),除了是人生不同阶段,也是代表了不同的选择(留下或者去大城市追逐梦想)。
现实是残酷的,慎之介存活下来,但是远远没有达到他最初的梦想,他也不再有少年时的意气风发,现实岁月无情消磨他变成了“中年大叔”,但是“留下来”的慎之,却被自己的迷茫(梦想和茜)困在了原地(生灵应该是被那把吉他封印的吧,封印的是对茜深深的不舍和爱?
)。
女主抱着对姐姐的愧疚,觉得是自己束缚了姐姐的自由和梦想,因此也开始讨厌这个被山围着的“小城”,也讨厌已经不如往昔变得和自己以前崇拜的慎之不一样的慎之介。
十三年后,当慎之介重新回来,慎之离开束缚,女主也已经长大了,茜也明白,她的束缚也消失了呀。
大家都在自己的选择中,都有自己的迷茫。
外面的世界和井底,一定有孰好孰坏吗,既然终其一世我们是在追求快乐,自由和爱,何不换一种标准?
我和彼此在乎的你,和头顶上的这片蓝色天空。
还是挺现实的剧,少年时期梦想无法实现是确定的大前提。
在内容上,大家也都已经接受了这个事实:大海不一定能达到,在途中可以知晓天空之蓝,所以回头看大家的选择也都是正确的选择,无可非议。
因此唯一要做的就是让时间(13年)继续下去,也就是最后自然而然的接受与和解让慎之的生灵(停滞)迈出佛堂并消失。
所以实际上稳得一批,唯一的风险只来自于外部的,复杂的ntr,但是所有的ntr都被扼杀在萌芽之中而没有确实发生,幸亏编剧不恶心人。
不过要是是做一季番剧的话,感觉这些ntr都得来一遍。。
因此在叙事上,“实现梦想”只是一个麦格芬(在这里的话则应该叫犍陀罗了哈哈),没有作为叙事重点。
讨论慎之介如何败于“人脉和运气”,那就是另一个剧了
说是期待了很久也并非长久保持着期待,已经忘记第一次看pv(预告)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了,各种各样的闲杂事让我忘却了“期待”,无端地抱怨身边发生的事情,因为不能默默忍受难免泄气也因此感到十分疲乏。
勇气这种东西,梦想这种东西,从他人身上获取真的是十分可笑的事情,但是看到那些具有勇气、追逐梦想的人,看到那些充满灵魂的故事自己也能稍微振奋一些。
感觉好久没有遇到那么这么喜欢的作品了,上一部感到震撼的时候已经是在电影院看《天气之子》的时间了,但是也没有特别感动,因为《天气之子》没有多少遗憾,大概是满载欢喜带着笑容走出电影院。
人生到了现在已经遇到了许许多多优秀的作品呢,从那些作品之中都感受到灵魂所在。
本作的剧本是熟悉的人——冈田磨里,看的第一部她作为剧本的作品是《未闻花名》,很优秀的一部作品,现在看了不少她剧本的作品也能大概摸清楚故事的要素,每一部作品都会存在一些遗憾或纠结,但正因为这些遗憾的存在让故事更加动人,也在某种层面上更接近现实,《来自风平浪静的明天》中的七位主角不能相互配对终究有要放下自己喜欢的人,不是每一段恋情都能美满。
《未闻花名》中面码的消失,重遇的友人也将消失在时光之中。
《花开伊吕波》之中因为家庭原因放下城市生活的一切去到陌生的地方,与陌生的人展开新的故事,因为环境改变所带来的冲击一开始会让人感到十分不适,但是那份不适也会在结束之时化为珍贵的回忆,人生好像也会有很多这样的情况发生呢,明明当时讨厌无比的事物在经年之后却感到了一些怀念,有时候也会不敢直面曾经拥有幼稚却纯粹想法的自己。
《于离别之朝竖起约定之花》中不老的少女不能与自己抚养长大的孩子永远在一起,有人被屠杀,有人会老去,但那些共同度过的时光确实无比珍贵的。
《骚动时节的少女们啊》之中高中生对于恋情的未知,对于性的未解,对于朋友喜欢的对象的喜欢,最终会留下遗憾,最终会知晓曾经的单纯,这些却完全突出了少女们的“纯洁”。
刚开始看的时候并不知晓作品名字“知晓天空之蓝的人啊”的含义,慢慢地看下去觉得主题是“成年人的局促不安与未成年人的满怀期待”,梦想和现实难免会有着差距,成长了之后接受现实的各种磨砺会觉得年轻时的各种抱负多多少少有点幼稚,因为恐惧与不安也不敢追逐曾经的梦想,虽然成长了却慢慢变得连井底之蛙都不如了呢。
如果和多年前的自己对峙会不会被痛骂呢?
“为什么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啊,当时有着各种各样抱负的你去哪了?
不是说死也要实现那些心愿么。
”如果被这样痛骂的话肯定会哭出来。
也只能无力且疲乏地用尽最后一丝力量向他喊去“你以为我不想实现梦想么?
我又能有什么办法啊…现实就是如此。
”现在的我已经成为了那么可悲的存在了吧,可惜没有以往的自己会过来痛骂自己,也没有以往的自己会提醒我应当要做的事情、唤醒那些早已自我封闭的部分。
在这“成年人的局促不安与未成年人的满怀期待”之中,虽然有了最终的美满但也留下了遗憾,有些人会消失,有些事情会忘记,曾经寄托在他们上面的情感已经显得一文不值了——但并非毫无意义,也并不是毫无价值,这些价值与意义只有自己明白,偶然想起或许会感到苦涩,但正因为这份苦涩才感觉自己确确实实地活过,这些是印证自己确确实实活过的印迹。
正因为这些从故事之中传达出来的遗憾让观众感觉自己实实在在地在见证故事的发生,让人毫无感想、毫无情绪波动的故事又有何意义呢?
正因为情感的波动让我深深感受到自己已在故事之中,在与角色们同悲同喜。
悲伤也好,喜悦也好,都是重要的情感。
快看完也终于领悟了标题“知晓天空之蓝的人啊。
”的意义,“天空之蓝”或许是那些未曾到来也永远不会到来的未来,或许是每个人心中的心愿,即便所见所闻有所限制但也有着自己在井底才能看到的“天空之蓝”,可能永远也捕捉不到那些蓝色,可能某一天再也看不见那些蓝色,留下的遗憾或许会一笑置之,笑着“以前的自己真幼稚”,有时也得以唤醒自我封闭的那一部分让自己想要继续去追逐“天空之蓝”。
能够追求的东西有其意义,但在追求之间也不能确定自己一定能够触及天空,正因为追求不到才有了追求的意义,也正因为去追求了才知道是否能捕捉到那“天空之蓝”,因为追求所展现的自己、所表露出的与众不同一定不是千人一面、千部一腔。
不想陷入内心空洞的黑暗之中,不想被各种各样的事情所拘束,不想看到自己软弱的身影,不想因为现实的不安发出悲鸣。
想要认为“曾经喜欢的人事物有所价值”,想要成为“知晓天空之蓝的人”,想要用魔法战胜侵袭过来的孤独感,想要拥有幸福——“只要我们前往那里,无论是何梦想都得以成真。
人们都希望前往那里,遥远的世界。
”想要了解你所知晓的天空之蓝,所以不断追逐,追逐着,愿终能抵达。
我这个人好不惭愧的说是个肤浅的表面派,一部名字好听的番剧,在我这得高分的概率会简单很多。
知晓天空之蓝的人啊,真是充满了符合这种文艺的气息,名字一看去就是妥妥的不明觉厉,看完电影才有恍然大悟的感觉。
我也作为一个即将迈入中年的少年对这种危机的无奈感同身受。
看完电影我甚至企图去找个画师画个慎之的头像来告诫自己,千万不要变成那样眼里无光、大腹便便的庸俗中年人啊。
开头几分钟一句「你可能以为自己说了什么大道理,但其实一点道理都没有。
」不只是给女主,也是给在座的所有人打了一剂预防针。
我一直坚信,电影放到结束,就和我们的人生没有关系的,它不是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它就是单纯在讲一些故事,这些故事与你的人生有重叠,大概率是会有的,人生不就这么些破事吗。
你觉得有道理,你一定在某种意义上承受过类似的痛苦。
对于青春故事的大多数批判,反而我是更能去理解故事本身的。
(像《穿越时空的少女》那样的,我后面一定会写的!
)十几岁的少年啊,做出冲动的事情,不是很好理解吗?
未必一定要像《约定的梦幻岛》里面那样挑战生存极限斗智斗勇才符合人性吗,那说起来怎么也是个优质牧场,品质也是人类里的一等一啊。
天空的蓝色日语和女主的名字发音是一样的,日语学的不精,不太清楚整个篇名是不是有什么特殊含义,以后学明白了再来补充吧。
这儿的故事,根本就是不是多人之间的多角恋的问题。
充满了青春活力的少年,勇敢自信,谁能不喜欢呢?
未来的你虽然落寞失意,但是也不要颓废放弃啊!
至少要让我觉得,变成那样也不算很差。
是这样的吧,我们对未来都有期望,要是能够按照期望的那样一路走下去,那才奇怪吧?
人到中年一事无成,需要拿出多大的勇气才能站在当初喜欢过的女孩面前啊。
正是因为年轻,最后飞去救所爱之人,中年之后只能选择气喘吁吁地跑过去,然而这重要吗,重要的是你在用自己的方式,能够拿出这份心意的勇气已经不输给任何人了,起码没有输给年轻的自己吧。
天空之蓝,井蛙的天空之蓝,这样的说法真的能够给我们这些臃肿庸俗的中年人以慰藉吗?
Delicate painting and ordinary plot. I did not pay much attention to film language when I watched it, so the only thing worthing writing is the main idea. From a very young age, I was often left behind in every fields, since I liked to keep digging into one point while my classmates often managed to cover the all. However, I always believe they do not know more than me in a certain small academic area. The next time I am questioned why so stubborn I insist, I can tell them:"the frog at the bottom of a well does not know the vast of the sea, but it deeply knows the blue of the sky ".
看这个电影第一想到的是:小时候的我会怎么评价现在的我呢?
会给现在的我打多少分呢?
我好像还没有成为让自己讨厌的人,但这是不是因为我还在上学?
如果工作后,我还能保有初心吗?
以后要从事职业的似乎也与小时候写在作文本上的梦想背道而驰了,那是在现实中斟酌后必须做出的选择。
不过自己外向的性格倒是一直没有变,这样挺好的,也希望以后不会变。
再然后呢?
希望以后的笑容更多吧。
越长大越发现,真正发自内心的笑越来越少了。
最后的最后,希望以后一切顺顺利利叭。
2023.3.19
《知晓天空之蓝的人啊》
“分手”
工作服姐姐
睡衣姐姐
动漫版伍佰
“相遇”一刷:可能这是一部相互牵绊的动漫吧 姐姐选择了妹妹 慎之变成了慎之介 可能慢慢看到中段 或许是个无厘头的多角恋(那个小道我是没想到🤔) 但看到成熟稳重的姐姐 瞬间感觉自己还是太稚嫩了 但看到慎之的两个版本 我却还想在认认真真当一回少年 那个满怀理想 不忘初心的人2022.03.03
很吸引人的名字,比起其他冗长而毫无深意的日漫而言。
或许戳中了这个年龄的敏感之处吧,理悟颇多。
“井底之蛙不知大海的宽阔,却知天空之蓝”——很能共情的一句话,电影引导的理解似乎也很多。
明显,电影核心地想说,仅知天空之蓝也未尝不逊能见大海之宽。
作为青年,我们似乎都迫切地“将自己置于一口井里”,“将梦想留在可视的天空之外的世界里”——念叨着要走得远,要不负激情……然奔搏之后呢?
似会终换一身光鲜暗掩无数创伤。
我们应该会对曾经的自己说我见到了海,就像慎之介对慎之说,我似乎已经完成了当初的梦想。
然彼时我们又似乎不可避免地羡慕,羡慕曾经那位只晓得平平一方天的井底之蛙。
就像慎之介最后和解于慎之,赎回了因矛盾观念而离体的生灵。
我的理解似乎是描述一个中年人的返璞。
与主流的,对剧情理解为叙述亲情的羁绊或是爱恋的瓜葛似乎大相径庭。
但我热衷于这种理解,或许我即是一只恰处逃脱状态的蛙吧。
未来之后再回,我又是否真的反慕于此时的静守天空?
还是会真的征服海浪,笑此时仅无谓之云呢。
毫无疑问,电影的表现形式非常养眼,是可以给到满分的程度。
观前有人说慎之和妹妹互相喜欢这段情节让人摸不着头脑,我觉得恰恰相反,慎之和妹妹的故事线在这部电影中能占主线,戏份大于慎之介。
感情处理恰到好处,中间有段妹妹的告白戏,原本只是妹妹在恋人和姐姐之间选择,加了个恋人是姐姐喜欢的人这层关系在,就变得没那么违和。
主旨,选择都没错,朋友之间不存在看不起一说,男主最后能回到自己喜欢的家乡演出,在我看来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
电影将两个大人之间难以说出口和解决的矛盾转移到几个学生身上,表达就变得轻而易举了,因为人们都相信孩子有无限的未来,他们能够改变很多事情的走向,比如是否追寻梦想之类的。
扣一分是因为电影给我的感觉很怪,论音乐等演出也不是最顶级的,故事直到最后戛然而止,像是说了什么又像是什么都没说。
或许应该留点戏份给十年后的妹妹的。
“长大后,我们看过了海的宽阔,但请不要忘记天空之蓝。
”断断续续看了一周多的时间,才看完这部《知晓天空之蓝的人啊》,冈田麿里参与编剧。
这种刻画特别细腻的动画电影,非常适合一个人的时候看。
整部电影简述一对年轻的恋人,因为女主茜要独自带大妹妹而放弃恋情分手。
几年后,男主慎之变得沧桑、低迷、颓废跟着乐队回乡演出。
而女主的妹妹葵则跟高中时期的男主“生灵”相遇。
对,一个大叔男主和少年男主,两个不同时期自我相遇的故事。
这部电影有很多隐喻,那个少年生灵代表着男主的“赤子之心”,包含了对茜爱情的坚持,对音乐的坚持,对生活的热血。
慎之分手后离开家乡去往大城市发展,被生活磨平棱角变得死气沉沉。
回来后,生灵的出现。
正说明了,他当年的离开并没有带走那些他生活里真正热爱的坚持。
整部影片花了大量的时间,刻画人物的情绪和思维细节,让观众感受到慎之这么多年来的反差。
作为观众,我甚至能体会到慎之从来没有放弃过内心对那些东西的喜爱,对茜的爱情、对音乐的执着。
比起少年的自己,慎之被生活磨平的是必胜的信念和从不放弃的决心。
面对自己的梦想和所爱,而甘心认输心安理得的去生活,这可能是现实生活中很多成年人的常态。
总之,成长中经历了很多。
我们都更多的了解到这个世界和人心,但看过了海的宽阔,请不要忘记知晓天空之蓝。
保持一颗赤子之心,不是盲目自己一定会赢,也不是输不起。
只是无论结果怎么样,不要让你的生活、你的城市消磨你的热血,奋不顾身的去追寻生活里的热爱。
坚持这样的信念,不要总想着放弃和认输,这样的生活,炽热又没有成败之心。
希望我们都能有这样的坚持。
对我来说,倒是感慨于关在神堂里的10几岁的慎之啊,弟弟也很牛哈哈哈。另外配音的两位演员出乎我意料的合适,吉冈里帆的声音完全没想到还有这样的一面。
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中年人,去直视那些年轻的眼睛?
森井爱美女士真的是继星野源之后最佳命题作文写手,牛逼!(没想到我能看这种还能有半分钟泪点
为什么去救人的时候切进来这么欢快主题曲啊?违和感也太重了吧~感觉这电影就是为了这个歌出的。movix20排的影厅就只有4个人看…虽说是晚场,怕是要暴死的节奏
姐姐遇难第一件事是去找出不来的前男友是什么操作?
姐姐真可怜,中二男友加中二妹妹
我真实的呕吐,看的过程中分分钟想把女主角掐死八百次。冈妈一把年纪能不能不要再学琼瑶了,写几个正常一点的人物不好吗?
为那句话加一星
井蛙不可语海,却知晓最湛蓝的天空。多么鼓舞人心的句子啊,可故事又偏偏绵软无力。哪怕在音乐上再下点功夫也好,可惜并没有,堆砌了太多青春的元素,却落得形散神也散。
「你可能以为自己说了什么大道理,但其实一点道理都没有。」
天知道我有多希望十六岁的自己出现在自己面前。
30多岁的人回望18岁的天空,都是蓝天,虽然美好是有情怀滤镜的。
仔细一想 超和平巴斯塔距离那朵花也快十年了 当然 全片最动人的还是姐姐 妹妹不理解姐姐为什么不敢去追求自己的幸福 都是因为姐姐必须承担起本不属于她应该承担的责任啊 年纪小不懂事不理解 这些都正常 毕竟做选择 舍弃这些东西只存在于“大人”的领域 另外 你自己希望到了30多岁的年龄 最后一无所成地站在当初自己喜欢过的人或期待过你的人面前吗?
虽然没什么新意,但每次看到有“日剧跑”的情节,还是会被故事里的主人公感动到。
看着姐姐真难受
看。不。进。去。一切都很别扭。
虽然挺不科学的,但谁在乎呢。只要往前走,继续努力,终将获得幸福吧。- 20202023年5月二刷,发现自己仍在原地踏步,要加油啊。
井底之蛙,不知大海之宽广,却知晓天空之蓝。
把一个烂故事,拍得好认真啊…… 🤷♀️
就…也没必要搞这种非要在男友和妹妹之间抉择一个的戏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