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本·夏罗克
主演:埃米尔·艾尔-马斯里,西瑟·巴比特·科努德森,刘易斯·格里本,埃莉·哈丁顿,卡伊斯·纳塞夫,卡梅隆·富尔顿,西尔维·弗诺,豪尔赫·吉迪,桑吉弗·科赫利,雷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阿拉伯语年份:2020
简介:故事是对在苏格兰岛上等待庇护的难民的一次另类观察。 它聚焦于一位背负重担背离祖国的年轻叙利亚音乐家奥马尔。详细 >
故事、人物和视听语言都是平易近人的好。就一直在等画幅打开、色调变暖的那一刻,不过真等来了,电影也结束了;在绝望里苦熬,差不多也这样。
最近看过最好的难民电影,也几乎可以把难民二字去掉。
典型的英式戏谑风和镜头语言,搭上难民主题的日常冲突挺有意思的
不是特别能接受这种文艺气质太浓的展现难民的片子,本身就是一个不文艺的东西,非要拍的特别文艺就让人多少觉得有那么些做作。
J&L
听到苏格兰口音好亲切,记得当时叙利亚难民到格拉斯哥的时候同学都去欢迎游行了,对于苏格兰高地景观和社会氛围制郁/治愈的打开方式做对了,就是结尾的高光有点刻意
伏笔真多,每一次对话都不是废话,每一个场景都不是废镜。
有些地方不错,但大部分时候对我来说都有点尬,可能我太容易替别人尴尬了,固定镜头放大了这种尴尬感以及我还是基本听不懂苏格兰口音…难受,好想要字幕啊,感觉只有男主说自己语言配字幕的部分是我真的懂了能共情的…以及,在苏格兰北部群岛拍的片是不是都要给人看点极光哈哈
移民的痛
让人耳目一新的电影,题材虽然很沉重,但导演却选择用轻松的手法展示这些内容,有着非常独特的观感。三星。
2.5
看得挺高兴的,中间突然出来一只ji。。。吓半死。后半部基本用看恐怖片的办法看完了。不然可能会给五星。
景观片中的角色不存在灵魂,仅是道具罢了
安德森+安德森
有点惨又有点积极 有点现实又有点可爱 有点像罗那个啥和阿那个啥 再夹杂一点英式冷幽默 最后竟然他们说的是英语 果然一句也听不懂
还不错,气质又萌又丧,介于深刻和幽默之间,一部非常“当下”的片子,剧作很工整,不同的人能从角色身上找到不同程度的共鸣。
福茂喜欢这种啊…这不是观察 是浅层且概念化的 用力过度的表象堆砌 艺术形态而言一般 追求传播效果大概是无可厚非的
据说福茂喜欢,我妄自揣度一下原因:“人物近景构图很肖像,室内的人物走位则很后印象派,很多场景的光线也保持了油画的方法,几乎就是从法国取材而来的视觉风格,法国人想不喜欢都难。”印象派画家用技巧和画笔发现底层人物之美,导演借来了这一层意义,用这样的镜头描画难民。因此,它依然要被看作白人世界内化出的一种视角,并成功规避掉了很多白人视角的不适和可疑之处。(以上仅直接观感,未必属实)
被困在苏格兰小岛的叙利亚难民,无意识的游走和寻觅,就像被流放的孤魂,stuck in between,回不去也离不开。
最近读了些中东的书,理解了难民的处境。电影蛮风格化的。荒诞而伤感。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故事、人物和视听语言都是平易近人的好。就一直在等画幅打开、色调变暖的那一刻,不过真等来了,电影也结束了;在绝望里苦熬,差不多也这样。
最近看过最好的难民电影,也几乎可以把难民二字去掉。
典型的英式戏谑风和镜头语言,搭上难民主题的日常冲突挺有意思的
不是特别能接受这种文艺气质太浓的展现难民的片子,本身就是一个不文艺的东西,非要拍的特别文艺就让人多少觉得有那么些做作。
J&L
听到苏格兰口音好亲切,记得当时叙利亚难民到格拉斯哥的时候同学都去欢迎游行了,对于苏格兰高地景观和社会氛围制郁/治愈的打开方式做对了,就是结尾的高光有点刻意
伏笔真多,每一次对话都不是废话,每一个场景都不是废镜。
有些地方不错,但大部分时候对我来说都有点尬,可能我太容易替别人尴尬了,固定镜头放大了这种尴尬感以及我还是基本听不懂苏格兰口音…难受,好想要字幕啊,感觉只有男主说自己语言配字幕的部分是我真的懂了能共情的…以及,在苏格兰北部群岛拍的片是不是都要给人看点极光哈哈
移民的痛
让人耳目一新的电影,题材虽然很沉重,但导演却选择用轻松的手法展示这些内容,有着非常独特的观感。三星。
2.5
看得挺高兴的,中间突然出来一只ji。。。吓半死。后半部基本用看恐怖片的办法看完了。不然可能会给五星。
景观片中的角色不存在灵魂,仅是道具罢了
安德森+安德森
有点惨又有点积极 有点现实又有点可爱 有点像罗那个啥和阿那个啥 再夹杂一点英式冷幽默 最后竟然他们说的是英语 果然一句也听不懂
还不错,气质又萌又丧,介于深刻和幽默之间,一部非常“当下”的片子,剧作很工整,不同的人能从角色身上找到不同程度的共鸣。
福茂喜欢这种啊…这不是观察 是浅层且概念化的 用力过度的表象堆砌 艺术形态而言一般 追求传播效果大概是无可厚非的
据说福茂喜欢,我妄自揣度一下原因:“人物近景构图很肖像,室内的人物走位则很后印象派,很多场景的光线也保持了油画的方法,几乎就是从法国取材而来的视觉风格,法国人想不喜欢都难。”印象派画家用技巧和画笔发现底层人物之美,导演借来了这一层意义,用这样的镜头描画难民。因此,它依然要被看作白人世界内化出的一种视角,并成功规避掉了很多白人视角的不适和可疑之处。(以上仅直接观感,未必属实)
被困在苏格兰小岛的叙利亚难民,无意识的游走和寻觅,就像被流放的孤魂,stuck in between,回不去也离不开。
最近读了些中东的书,理解了难民的处境。电影蛮风格化的。荒诞而伤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