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要的杀戮
Essential Killing,我不要死(台),Ölésre ítélve
导演:杰兹·斯科利莫夫斯基
主演:文森特·加洛,艾玛纽尔·塞尼耶,Zach Cohen,Iftach Ophir,尼克莱·克莱夫·布洛奇,斯蒂格·弗洛德·亨里克森,大卫·普莱斯,Tracy Spencer Shipp,Mark Gasperich,菲利普·戈
类型:电影地区:波兰,挪威,爱尔兰,匈牙利,英国语言:英语,波兰语,阿拉伯语年份:2010
简介:阿富汗人穆罕穆德(文森特·加洛 Vincent Gallo 饰)在荒芜的山地中偶遇三名美军,他在惊慌失措中用手中的武器杀死了他们。穆罕穆德被随后赶到的美军活捉,在美军监狱中遭到审讯和虐待。在押解的路上,美军车辆遭遇车祸,默罕默德于混乱中意外的获得了自由。他在冰天雪地中杀死过路人,抢夺了车辆和衣服,又在美军的追踪中..详细 >
三部影片的结尾从被同伴捅死,再到独自面对一堵封闭住了的墙,最后到骑在白驹之上,走向重生于死亡的救赎之路。也就是说在这三部橫跨30年的“系列”电影中,从探讨高于人物的政治和(消费)市场经济力量(《月光》),到高于个体的内心力量(《与安娜的四个夜晚》),最后到高于个体的信仰和宗教力量(《必要的杀戮》)。而有意思的是,在第一部《月光》中,女性的形象是仅仅作为人物的思恋对象,人物有的仅仅是一张她的照片;而到了第二部《与安娜的四个夜晚》中,女性的形象则成为了物恋对象,去偷窥和迷思:最后到了第三部,艾性具有了母性的善良和怜悯,去救助人物的伤口。男性所带来的只有权力、战争、政治和痛苦;唯有女性才能够带来理解、怜悯和救赎的可能性出路,存在的救赎,宗教中真正精神性的救赎,而不是沦为了象征和仪式的“廉价教义”。
完全不理解波兰人
看得人的确憋屈,我的素质实在不适合看这样的“文艺片”啊。。。回到豆瓣看才晓得原来故事背景是那样的。。。
收尾不错
高海拔那小田,你跟人家學學。
不喜欢也不厌烦的一部片
彻底的震惊!这其实是一部美不胜收的电影,摄影真是相当的强大!这就是真正的用画面讲故事的电影,甚至基本摒弃了对白。必须得说,后半段哑女的设计尽管微俗套,但是很必要,而且很出彩。结尾彻底震撼到我。问题在剪辑上,节奏感有点混乱,而且闪回就罢了,居然还闪前?!什么意思?
霸道,比手册前几年的《逃亡大王》牛多了
白雪漫天、逃难人的孤影、生吃鱼肉、抢夺奶水。回归大自然后的人类与动物毫无区别。
不必要的电影
2013-32。这种痛苦体验式的影片越来越多了
喜欢这种调调的剪辑、Vincent Gallo神了、
第一想法是“还是该再回去看看GVS”结果发现这部和雷卡特的cutoff是一届…天意吧:“反”解构与反西部 精神力拖着躯体 // 20230124 +
加洛的“荒野秀”。强宗教性。摄影佳。
这个片名难道没人联想联想时事吗😂一直妄想战争及渴望杀戮的只是愚蠢的美国大兵,每天口口声声说annihilation of terrorism is essential;而男主这个四处游走,杀人如麻的Muslim才真正“履行”了美军的承诺。这样一个辩证关系在巴特勒那里写得非常好。回到影片,男主的逃亡及杀戮其实是一个自我补全的过程;在离家千里之外的冰天雪地之中重新见到母亲及妻子,并被救赎。最后转变成沾满血的白马——驴。不过这部确实很闷,还算惊喜的就是几个“直升机式”镜头。特别是一开始的直升机绕着男主,镜头绕着直升机绕着男主,以及三者之间由沙漠连接,非常惊艳。Skoli在汽车及火车之后开始用起了直升机和无人机,以及更带劲的当代Zimmermann,非常给力;我愿称之为当代东欧重金属影像。
gallo的独角戏,好像从头到尾一句台词都没有。。。这种片子拍出来就是为了角逐最佳男猪的。。。
生死存亡面前,人性应该是个什么样子?
没有台词的男主角,导演又用音效和表演讲故事。几处安排略显刻意,映前导赏再次影响观感,而且不同意导赏看法、这满满的宗教因素啊。
bd
导演貌似把男主角推到了一个极自然的环境,来探讨人在自然状态下的生存法则。但其实不是,那种“人”的由于宗教和道德因素形成的价值判断已经时刻印在他的心里。这才有了杀或不杀的“必要”和“必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