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们都说印度电影里到处都是唱唱跳跳的歌舞,可我是第一次看啊,觉得倍儿有意思倍儿好看~😂电影叫《帝国双璧》(Bajirao Mastani⬅️英文片名就是女主冠了男主夫姓之后的名字) 。
片子特效相当不错!
场景相当华丽!
服饰相当考究!
台词相当出彩!
故事发生在不是很古的古印度时期,大概就是康熙和雍正交接那会儿吧。
男主典型高富帅,又身为印度教婆罗门贵族,英勇善战智慧过人,继承老爸衣钵,当了总理,一生征战41场从无败绩。
女主是邻国公举,典型白富美,能歌善舞且花拳绣腿也不差,偷袭男主后令其耳目一新(你懂的玛丽苏),可惜公举随了母亲的信仰,是穆斯林,跟男主一心梦想打败的莫卧儿王朝的宗教是一样的。
但这丝毫没有阻止女主要跟男主在一起的心,正所谓“没有什么能阻止爱情”,女主毅然决然地找上了男主家,不惜一切代价要嫁给他。
男主的妈和弟弟有宗教歧视,愣是把女主安排住在了妓院,把堂堂公举当舞姬。
此处歌舞省略一万字。
男主毅然决然地在雨中宣布和女主结为真爱夫妻,而正室女二却伤心难耐。
此处要特别夸女二,人品没话说,端庄大气,心地善良,为男主通风报信,解救了快被暗杀的女主,不仅接受了女主与自己共侍一夫,最后还劝起了婆婆也接受女主。
可惜啊可惜,只有男主在时女主才能享受点安稳日子,一旦男主征战沙场去了,她的好日子就到头了。
此处请各位看官特别留意两人的临别赠言!
太踏马唯美了!
继续,男主的大儿子做主把女主关起来了(小样儿胆子倒挺大),男主虽说打了胜仗,但不幸受伤感染,发大高烧了。
弥留之际依旧想着女主,女二和婆婆赶到军营探望不久于人世的男主,女二逼婆婆同意释放女主毫升款待,说是只有释放女主,男主才能心电感应般地也好起来(啊~命运类的神论),没想到同意书被那个楞头青男主儿子给烧了(此处应有大些的草泥马)!
男主回光返照,走进水里和臆想的敌人对战,个人认为,他臆想中的敌人,应该就是当时所谓的封建门第思想,种族国家信仰隔阂和他一直为之牵绊着的所谓亲情关系。
女主心电感应到男主快走了,此时特效跟上,展现了他们临别赠言中的场景,一个字——美!
然后,他们在命运的作用下,一起走了……个人感觉,这部影片还是有一些现实意义的……比如如今不太正常的社会婚恋观,比如社会上很多的不公正待遇等等。
还有,男生不要随便送女生东西,谁知道在她老家有送把匕首就是订婚了的习俗呢~作为一部悲剧歌舞片,相信它能触击到若有所思的各位看官的心里。
三颗星,一半是因为华美的场景、漂亮的服饰,一半是被女二的人格魅力深深吸引。
男女主?
sorry。
在女二的人物面前就感觉单薄了。
故事讲述了……额,一位有权势的男人在外打仗时突然遇到冒充为士兵的领国女主,并被她深深吸引?
然后,抛下自己的战场不顾,以不可思议的速度跑去帮助女主的国家解围。
哦,对了,女主是领国的公主。
然后,女主也不可自拔地爱上了男主,并不顾一切的跑到男主的国家要求在一起。
但是,遭到了除男主以外所有人的阻挠。
但是,没关系,男女主冲破一切束缚。
你不答应她嫁给我,好,我在外面安置她,做事实夫妻。
你不给我女人脸面,好,那你们就是我的敌人……balabala到最后,男女主身处异地,却有心灵感应似的,一起死了。
原谅我拙劣的复述能力。
其实看剧情简介会更加简洁明确。
男女主给我留下的影响并不深刻,反而是女二,也就是男主的原配。
原谅我用“原配”这个词,但是,实在是忍不住。
这电影看完后,反而感觉是因为女主三了男主,导致男女主最后不得好死。
女二在这里的性格很让人欣赏(个人感觉)。
我在这电影里面的泪点都是为了女二。
在男主和女二还是你好我好的时候,两人间的互动看得我真开心,很快乐、温馨。
女二对男主的关心,给男主带来的温暖、力量,还有一点点小调皮。
在一开始,这就是一对恩爱的夫妻,这就是一户幸福的家庭。
然而,女主的出现使得女二家庭破裂。
女二痛苦过,嫉妒过,但是最终选择了“君若无情我便休”。
女二赛高!
看到女二最后让男主再也不要踏进自己的房间我只想说。
女二好像是整部影片里少有的保持理性,智商的真正的人。
其余主要角色都显得行为没有道理。
至于男女主,也不知道怎么产生的这种不顾一切的爱情。
至少我没明白。
开始,男主没有明确显示对女主的爱意。
反而是后来,女主来到男主的领地,被男主亲族排斥,男主突然不顾一切和女主在一起了。
我觉得,男主更像是因为“你们不让我做我偏偏要做”这样的执拗导致的。
如果,没有那么强的阻力,会不会对男主而言,女主也不过就是一个狂热爱上自己的女人,而这个女人正好漂亮、身份高贵,满足男人的优越感。
哦,忘了说,这部电影还有个“为爱挣脱宗教偏见”的主旨。
男女主正好属于不同的宗教。
男主好像是因为太多束缚、重担,于是在这场爱情中爆发了。
他对这场爱情的执着,是他对自己原有命运、固有束缚的反抗。
结果,最后还真的玩脱了。
此外,对于宝莱坞电影的招牌,歌舞。
除了一场在“镜宫”的女主表演,其他并不是很喜欢。
那一场的场景,女主服装,深得我心。
当然,女主其他的一些衣服也是很漂亮的。
原谅我肤浅的观点。
男主和女主,男主和女二,真爱与婚姻。
这就是出家庭伦理剧加爱情歌舞片。
看完电影后,我思考了一会儿真爱和婚姻。
然并卵。
人生不是数学题,按步骤得分,太多不可控因素了。
真爱,这真的是美好又可笑的东西。
对麻烦电影名字不要那么霸气侧漏了,于男人而言,其实真爱会有很多个,甚至对于女人也是如此,只不过女人被自古以来的社会观念所束缚,惯性思维,才那么固执于一个人,一个家庭。
原始部落时候可是群婚的呀。
再回到真爱,真爱真爱,真的是爱情,但不一定就会一直持续下去。
你恰好在那个时间,那个地点,遇见那个人,你以为是真爱了,但是,换个人,甚至换个时间,地点,人,你也有可能以为TA是the one.真爱是不确定的多解。
而婚姻呢?
其实也比真爱好不了多少。
但是,婚姻比真爱更多了一份责任。
人是群居的,你为了真爱抛弃亲族,斩断过去,你还是你吗。
而在婚姻内,因为责任,人会更加慎重,更加努力的想要处理好人际关系。
夫妻关系亦是人际关系的一种,不要以为你们很亲密就可以肆无忌惮。
责任、契约……这些人类社会共认的东西,或许才是人类需要婚姻的原因。
不然,到处真爱,搞不好要出现真爱是兄妹的事了。
呀呀呀,越扯越混。
总的来说,本片是一部无聊时可撸的爆米花电影。
在微博上看到人推荐,因为画面太美而被吸引。
用电脑看时被惊呆了,绝美的场景和画面,镜宫里面的舞蹈真是美醉了。
❤️爱情是神明给予人最大的恩赐,而可以超乎宗教本身。
可歌可泣,苦了周边人,也可理解为周边人的不通情。
对于小三:永远被宠爱,却绝对撼动不了正室的地位。
现实中是这样,在bajirao心中也是。
对于一个女人,没有宠爱时宠爱重要,有了宠爱时地位重要。
爱情可能会让自己失去所有私心……还是支持那个勇敢追求爱的女人的!
印度永远有神剧帅哥美女唱歌跳舞打仗!
开始以为是史诗战争片,看男主撩妹呢原来是爱情片,妹子是异教徒,呃,宗教控诉片。
第一次看到情节这么简单的印度片,也是第一次印度片结局用大悲剧收场。
由于是讲的古代,没有现代片的印度式英语夹杂在里面,歌舞的编排也更为传统,非常醇厚的印度味,场面极度华丽,视听极其过瘾!
制作得完美到极致的一部印度电影。
一个有历史原型的创作故事,超高的制作投入,决然不可能是陈凯歌拍《无极》那种纯粹表达导演本人的丰富情感,而要看投资者和zf力量想要通过这部片子传达的价值观。
religion和谐一直是印度主旋律电影不可避免的创作母题。
如何将muslim这个曾经统一印度、对印度文化带来深刻影响却未能完全颠覆印度社会的团体融合进印度的民族叙事中,在印度一直是一个需要反复思量、时常左右摇摆的话题。
女主是印度教和Mu的混血,像这种情况,无论随父还是随母,都是可以被大众接受的。
女主如若愿意更换,男主的家人完全可以接受一个同信仰的女子入门,但女主能接受各种轻视侮辱,就是不愿意更换服饰信仰。
女主的孩子,一个仅仅只有四分之一的mu血统的孩子,却因为各种歧视和隔阂,最终选择了mu。
后期,女二表现了自己的宽大,多次救了女主,女主也曾换上红色的衣服表示妥协,但她所生的孩子却依旧是Muslim的服饰和装扮。
我小时候,祭司有的时候念一段可兰经,有的时候又念一段圣典。
《甘地传》帝国双璧,主题更多是宗教与人性,而不是正室大战小三。
女主被比喻成拉妲,男主自然不用说是奎师那,这一对毗湿奴派的神明情侣,最终死在了毗湿奴派祭司的手里。
正如圣雄甘地,死在了印度教徒手里只因女主是个穆斯林,留着拉吉普特血的穆斯林,也是拥有奎师那和穆斯林双重信仰的穆斯林男主的母亲认为出身舞女母亲的穆斯林女主是不洁的,娶她是玷污了婆罗门的血,几番荡妇羞辱,最终直接上了荣誉谋杀。
剧中暗示得如此清楚,mastani可以穿着穆斯林的服饰,下一秒也可以穿着印度教的服饰,mastani的儿子可以叫奎师那,也可以叫沙赫姆然而毗湿奴派的祭司们歌唱着奎师那万岁,罗摩万岁的曲子,去杀害奎师那mastani明明是模仿着拉妲的行为,却被崇拜拉妲奎师那的人各种羞辱。
宗教与信仰究竟为何物,让原本以爱而闻名的神明的信徒要去杀害一对如同现世神明的情侣?
仁慈的主啊,你有千面化身,而曲解圣典者,杀害了现世的神明!
ps:这片子和阿克巴大帝简直一对,一个从伊斯兰统治者角度反思宗教,一个从印度教统治者角度反思宗教pps:永远的奎师那,奎师那与拉妲的线索贯穿全片,女主第一次的舞蹈是“难陀之子(奎师那),请将我染上红色”,用拉妲向奎师那求爱的口吻,表达对男主的感情,女二迎接女主唱的“拉妲站在我门前,她是我丈夫的挚爱”,自比自己为艳光(奎师那的妻子),女主为拉妲(奎师那的初恋情人)。
女主的孩子最初起名为奎师那。
ppps:因为导演就是宝莱坞生死恋的导演,女主的第一支舞和双女主的舞蹈是对宝莱坞生死恋的明显致敬。
第一段舞中“请用红色妆点我”,原本以为是唱拉妲让奎师那帮忙涂红手,就像在画里常见的那样,结果最后女主做了个发际红的姿势,这是赤裸裸的求婚吧……PPPPS:ED颇有玄机,先是梵文颂歌礼赞毗湿奴,礼赞大鹏旗,礼赞莲花眼,最后是乌尔都语的shukelan(谢谢),印度教和伊斯兰教指代之意,另外在ED里不出所料地使用了奎师那的般苏里笛子。
PPPPPS:同样主题的电影,是《月亮河》,也是信徒杀神明的故事
这部电影翻译名真奇葩。
我一开始还以为是打虎亲兄弟、上阵夫妻兵,很是兴奋了一把,结果看了半天才发现是咖喱色(shai)的新月格格。
而且这里正妻不是琼瑶式的刻薄无脑大老婆,直率纯真还有点小迷糊、且善良到底,公主与其说一脸圣洁,不如说满眼野心(都快从大眼眶子里掉出来了),越发衬托得前者可爱,越发显得爱情线泛善可陈、站不住脚。
我没明白他们俩怎么就爱得死去活来了?
一起打场仗就行了?
跳舞美就行了?
别开玩笑了。
老部下们还陪男主一起打了三十几场呢,怎么不见男主后来多顾忌他们的想法感情?
跳舞美的女人多了去了,也不差女主这一个。
女主基本就是个印度版阿黛尔雨果,与其说她爱男主,不如说她更爱她自己的爱本身,男主是像是爱的投射,她真考虑过男主接受她后需要付出什么代价,会经历何种可怕吗?
不能打仗的将军,不能治国的总理,不能融合的宗教,他的才干,他的前途,女主考虑过吗?
这不是真挚,是自私。
男主也是个二货。
齐人之福这么好享受的?
长老族人母亲弟弟等一众人都强烈反对,也没见用什么手段转圜,一味地独断专行,硬碰硬的不崩才怪,更别提可怕的荣誉谋杀了,什么廉耻都不顾的,一堆大男人对付一对母子,真TMD做得出来。
估计整个婆罗门同情他的也只有大老婆了。
因为大老婆爱他,且懂得如何去爱。
女主和男主加在一起,没见到伟大的爱情,只看见加倍的幼稚。
爱情不是虚无缥缈的冰山雪莲,是淤泥里挣扎开出的洁白莲花;爱情不是抛妻弃子孑孓两身,是彼此宽容扶持相守;爱情不是轰轰烈烈狂叫嘶吼,是扬眉瞬目间的眼神交换。
我坚持认为,好的爱情,应该让人变得更好而不是让人毁灭。
不过话说回来,画面的确不错,歌舞也很棒。
对我们这类看惯了精致故事的观众来说,编导是用心拍MV,用脚写剧情。
送他们个黑体加粗的“呵呵”。
稍微看了下一些介绍,据说历史上确有其事。
联系电影和道听途说的碎片,不免唏嘘。
搞政治的有两样东西沾不得,一党争,二宗教。
碰上这两样,甭管你多牛掰的人,都得跌跤。
美丽也好英武也好,聪明也好忠贞也好,他们的第一身份是政治玩家。
想用那点可怜的个人感情对抗宗教这个庞然巨物,无异于鸡蛋碰石头,异想天开,注定失败。
记得本世纪初尚能听到印度传来的跨种姓恋情血案,现在仍然时不时听到的各种奇葩案件……再回想更加不开化的……宗教,就是政治的疑难杂症,古今皆是;更别说在某些已经成了绝症的国家了。
嗯,就此打住。
题解:这部电影中文译名为《帝国双璧》,意指一个帝国里如玉璧一样耀眼辉煌的两个人。
它的原名为
看过影片或者了解这个故事的人都知道,男主角Bajirao是信仰印度教的马拉地帝国的佩什瓦(首相),是一个印度教徒,而女主角Mastani则是信奉伊斯兰教的拉杰普特人(拉杰普特人大多信仰印度教,女主的家族可能是投降过阿克巴大帝的拉杰普特人后裔)。
按照这样的理解,其实片方想要通过这部影片传达的价值观之一是——印度教与伊斯兰教是平等的,点缀印度的两块无价玉璧。
.一些史实:Bajirao一世,生于1700年,死于1740年,赫赫有名的军事家,征服者。
他出生于马拉地帝国世代担任佩什瓦的贵族世家巴特家族。
1720年,年仅二十岁的Bajirao继承了佩什瓦的官位,在长达二十年的首相生涯里,由于帝国的政治结构与国王才干有限,Bajirao是帝国的实际统治者。
所以这部影片讲述的应该是发生在1720年至1740年这二十年间的事情(我国的清朝中前期)。
关于马拉地帝国,本德尔汗德(女主的国家)和莫卧儿王朝之间的纠纷不是很清楚,但比较肯定的是,Bajirao和Mastani的缘分起于1728年的一场莫卧儿王朝与本德尔汗德王国之间的战争。
马拉地帝国本身是莫卧儿王朝的劲敌,于是帮助了处于劣势的本德尔汗德王国,国王Chhatrasal为回报Bajirao,不仅将自己领土的一部分赠与他,更将美貌动人的女儿Mastani嫁与他(也有人认为Mastani并非公主,只是一个貌美的宫廷舞女)。
Bajirao本身是有妻子的,即出身印度教贵族的Kashibai。
关于印度教与伊斯兰教的冲突,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相对于印度教徒而言,于12世纪进入印度次大陆的穆斯林被视为外来者。
经历过德里苏丹时代,建立于1526年的强大的莫卧儿王朝百年间几乎席卷整个次大陆,两个宗教间的对立于是愈演愈烈。
直到现代,宗教矛盾仍然是印度的主要矛盾之一。
分割线,影评从这里开始Mastani之舞——奢艳至极反成空对比2002年上线的同导演的经典之作——宝莱坞爱情片《Devdas》不难发现,桑杰里拉痴迷于用奢艳至极的镜头去讲述浓郁痴狂但注定悲剧的爱情。
《Devdas》里,Dev与Paro因为门第的悬殊,父母的阻碍以及两人都未经世事无法看清自己的感情而错失悔恨以至于男方陪送了生命,女方尽管活着,余生也要受尽婆家和世俗的嘲辱(Paro当然没有做错任何事,她只是有灵魂有自我没有成为被社会规训完美的傀儡罢了)。
那么《帝国双璧》里呢,Bajirao和Mastani最大的阻碍当然是宗教,除此以外呢,Kashibal当然就是他们之间的第二个阻碍。
Kashibal与Bajirao门当户对,大概率还会是青梅竹马。
不讨论史实单从电影情节去看,Bajirao救了Mastani的国家,他虽赞赏Mastani的美貌与勇敢,但也仅止于赞赏,也许有心动,但理智足以让他将这段感情控制在发乎情的阶段。
他没有估量到的,是Mastani不仅在战场上勇敢,在情感与婚姻上一样不顾一切,她不会惧怕宗教与舆论带给她的压力,她的人就和她的名字一样,Mastani是痴情的意思。
Mastani愿意为了爱情抛下一切,从身份尊贵的公主去到由另一个宗教主导的另一个国家成为不被承认的妾室。
那么Bajirao呢,他爱Mastani不代表他不爱Kashibal,浴室中的浓情蜜意,那些缠绕在两个人肉体和目光中的缱绻情愫,Bajirao如何坦然地接受Mastani那如洪水一般的爱意呢。
Bajirao和Mastani以及他们的爱情是无理残酷的宗教偏见的受害者,但Kashibal又是他们爱情的受害者,她善良正直,(一群人霸凌Mastani的时候,作为被Mastani行为真的伤害到的人,她一次次地刀子嘴豆腐心地救Mastani于危难中)有着不输Mastan的美丽,对丈夫一片深情,尽了生儿育女管理家务的责任,作为妻子和佩什瓦的夫人她无可指摘。
Kashibal的完美,Bajirao的无法坦然使得这段爱情在还未接收宗教的冲击时就蒙上了一层阴翳。
于是这是一个注定的悲剧。
(不要讨论历史上那个时代男子如何三妻四妾,电影里三个主角的爱情观是偏向21世纪的)Mastani为Bajirao跳了两支舞(不包括宫廷献舞),一支在她的宫廷里,一支在他的宫廷里。
无论是情愫萌动之初还是在千里重逢之时,Mastani一直在用眩目的舞蹈如泣如诉地表达着她对Bajirao的爱意,她的舞裙由暧昧温柔如月光的暖白换成闪闪明亮如太阳的金黄——她的爱意越来越浓烈。
Mastani沉浸在自己的欢歌里,舞步袅娜,腰肢软款,散布着痴深情意的双眸比世间最深的泉眼还要幽深。
观众都懂得她的爱,Bajirao怎么会不懂又怎么能抵挡——心动本身是没有错的。
Kashibal说——我是他的妻子,但很遗憾,已经不是他的爱人了。
Mastani说——我永远不能成为他合法的妻子,但我的姓名永远与他同在。
妻子的身份(名),情感的归属(实)。
Ksshibal的痛苦不言而喻,她曾经以丈夫和他们的爱情为傲,Mastani的到来使她天真无害的骄傲成了笑话。
导演想要通过台词和演员的神情传达给观众——Mastani她没有痛苦,她求仁得仁。
但她真实受着实在的痛苦与煎熬,整个国家里,除了Bajirao和Kashibal,每个人都看不起她,她生产时没有接生婆和医生愿意前去看护,失去了Bajirao的庇护她和她的孩子被任意囚禁杀害。
“空”是一个相对的意象,故事里的人们无论怎样追逐心中所爱,反抗世间不公,最终都心怀惆怅,意兴阑珊。
这个故事里的男人也一样,正值盛年的Bajirao死在战场上,死在与自己内心的幻象的厮杀中。
最后一次出征前他说——Bajirao的心是Mastani的,但他的生命是属于国家的。
人在世间,受着道德与制度的管理,又被欲望与激情支配,一旦两者间的平衡被打破,生命注定陷入挫折与痛苦。
对于有的人而言,理智永远无法战胜情感,这种品质谈不上好坏,就像这个故事也无法判定对错一样。
真实的Mastani——成谜的史实我们无法知道真实的Mastani是什么样子的。
她是否是一个公主?
是否爱着Bajirao?
是否得到了Bajirao妻子的善待。
除了美貌与作为礼物被馈赠,我们无法得知关于她的更多的事情。
作为一个21世纪的,可以掌握自我命运的女性,此刻写下这些话是我在向数百年前的Mastani表达的一点微薄善意和完全没有俯视姿态的悲悯心。
我猜想她的人生不会太好,嫉妒与偏见是任何地区时代的人都避免不了的,异教徒,美貌,战利品,这三点足以让她在真实的Bajirao的后宫成为众矢之的。
最后的最后,大力赞美两个女主角的美貌。
迪皮卡身材高挑,美的飘渺又轻盈,望人时眸清如水,一颦一笑又生出缠绕无际的情丝,将Mastani的痴与情诠释无遗。
佩丽冉卡雍容华贵,丰腴艳丽,标致的面容有一种如菩萨如地母的端庄,一言一行皆透露着Kashibal的贵族气度,善良正直。
她以丈夫和他们的爱情为骄傲
他看着妻子,宠溺又亲呢
等等,这分明是《帝国双璧》的故事,是佩什么东东和美如画的公主和美如画的原配的凄美爱情故事,你跟我提什么《河东狮吼》?
陈季常可是个废物,陈季常哪有佩什瓦鹰的视力豹的速度一人之上万人之下鼻孔看人,佩什瓦能唱春晚歌舞,陈季常只会来来我是一只菠萝萝萝萝萝萝,佩什瓦虎背蜂腰小麦色肌肤还有阿凡提一样智慧的胡子,陈季常身材也不错但在片里两点都没露。
陈季常绝对是个废物,从没带过兵攻过城拿刀烧红烫女人,但是人家依然娶到了美如画的妻子泡到了美如画的郡主,郡主还得装成兔子精贱婢,假称前世姻缘才睡了陈季常一个晚上,隔天便仙风飘飘带着打手上门提亲。
佩什瓦舍弃自己的战争,五天的路活活两天半赶完,人困马乏依然眼睛瞪得像铜铃,又是火牛又是佯攻又是穿梭在炮火之中替公主救下城池,这才赢得公主芳心。
公主仙风飘飘带着定情信物上门提亲。
柳月娥当场发飙,但根本打不过宫庭武士,被提到皇帝面前,郡主眼泪汪汪却气势逼人,柳月娥被迫喝下忘情水嗷嗷吼了半天,退去正妻之位。
佩什瓦的结发妻子却压根不知道,全靠婆婆拦着,把公主变成了舞女,舞女登上了皇庭,在国王面前说我啥也不要只要佩什瓦。
到此为止,一个多小时的戏,原配依然啥也不知道或假装啥也不知道。
陈季常与狐朋狗友厮混,柳月娥能叫狐朋狗友一家闻风丧胆,摸去妓院,踹倒妓女,让老公夜不归宿嫖娼还照样只能嫖到发妻。
佩什瓦从不与狐朋狗友厮混,除了打仗就是斗智斗勇,心系天下,统一印度。
发妻在家除了相夫教子,不是跳舞就是吃。
曾几何时,陈季常娶柳月娥的时候也曾答应双宿双栖,虽然一脸苦闷但心里总有惦记,一块砖断两截,你一半拉,我一半拉,随后柳月娥便傻逼西西兴高采烈地去走镖。
虽然回来后一切都变样了,但是陈季常依然没娶成郡主,郡主又是演贱婢又是编故事又是苦情戏又是动用皇家势力强迫,最后落得个白嫖。
佩什瓦对发妻信誓旦旦,只要她一人陪伴,发妻最爱给他送珠宝,然后有个仙风飘飘美如画的公主不顾尊严地位地献出肉体,他就从了。
大概是英雄好汉或是地痞无赖都逃不过美人痴缠。
发妻一脸校园爱情似的清纯便用未出生的孩子留住了佩什瓦。
到头来两个女人他都享用都辜负,一世英名,鼻孔看人。
若无爱情一词矫饰,陈季常是个废物加混蛋,佩什瓦是个24K纯金镶钻混蛋。
若无金璧辉煌粉饰,就是发妻惨斗小三的故事。
谁愿意为挽回一个三心二意的男人咽毒如醋,谁愿意声名狼籍雀占鸠巢。
女人要多傻或多愿意装傻,爱情才能成立;男人得多狡猾,才能假以爱情名义吃着碗里看锅里。
那个愿意眼底涌血,用发妻送的戒指讨好船夫,顶着暴风雨穿过汹涌河流去看公主的佩什瓦,谁摊上谁抑郁。
而陈季常终究没娶到的郡主,那是因为柳月娥只允许做他的唯一,而陈季常尚且愿意为她窝囊。
谢天谢地。
最后温习一遍,世上那段只写给女人的童话:从现在开始,你只许疼我一个人,要宠我,不能骗我,答应我的每一件事都要做到,对我讲得每一句话都要真心,不许欺负我,骂我,要相信我,别人欺负我,你要在第一时间出来帮我,我开心了,你就要陪着我开心,我不开心了,你就要哄我开心,永远都要觉得我是最漂亮的,梦里也要见到我,在你的心里面只有我,就是这样了。
一样能睡到美如画公主的男人,佩什瓦还不如陈季常。
对于佩什瓦而言,正妻是他的力量,情人是他的激情与灵感。
正妻给予了他安全感,与她相伴从未打过一场败仗。
有了情人后,家庭与灵感都可以不要,最后连理智都不要了。
这一幕多像一大堆事业有成寻觅到第二春后抛妻弃子的男人们干的事啊。
现实中大多如此的男人中年发福,脸泛油光,目泛春光。
都说人美舞美山美水美男美女美小三美,总之是真爱,一切可原谅。
我的天呐,岳云鹏脸,这得多视觉系圣母的人才能对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喜闻乐见啊。
所以姑娘啊,找一个确确实实爱你比你爱他更多的男人嫁了吧。
要不干脆就别指望他怎样,你自己变得最强,在关键的问题上绝不能温柔贤惠,舍己为人。
天下敢趾高气昂跑来逼宫的小三,都得大耳刮子抽她。
千万别看她长得美就陪她唱歌跳舞。
如果你不幸是那个敢爱敢恨长得又美若天仙的小三,就来看看这部《男人寻找第二春时家里和单位都不让该怎么办?
》,即可获得标准答案:小三有真爱,男主死的快。
-- 兰维尔·辛格 和迪皮卡·帕度柯妮 主演的电影,之后我还看了 《帕德玛瓦蒂王后》 和《弹雨里的爱情》,加上《帝国双璧》,都是出自同一位导演 桑杰·里拉·彭萨里的作品,桑杰另一部超有口碑的好电影是《宝莱坞生死恋》。
都太美了,文字无法概括其视觉美感。
尤其是兰维尔辛格与迪皮卡帕度柯妮在弹雨里的爱情中有一段群舞,翻来覆去看了许多遍,觉得一点儿也不输给沙鲁克·汗与艾西瓦娅·雷这样美如天人的印度荧幕情侣。
所以过了这么久,忽然自己觉得还是应该要回过来,在这篇纯戏言的旧影评后面加个小说明:写此篇评论,完全出于观影后联想到《河东狮吼》而引发的一系列玩笑话,没有任何以三观限制与批判艺术作品创作人物与情节的想法。
这部电影非常精美,但在观影后还是忍不住会产生遗憾与别扭的感觉,大概是因为宝莱坞的艺术表现手法惯常爱用夸张与渲染,在塑造了生动的人物与强调了爱情后,冗余出一大堆笔墨画在了不该画的地方,就像画龙点睛,龙三厘米长,眼睛点出了三米半,这还怎么看?
人物各个都是一味的倔强高调,或是忽然来一段突兀的妥协与接受,失去令观众共情的立足点。
因此壮阔有余,细腻欠奉,在一个确有争议的创作主题之下,没有让凄美的爱情更有感染力和说服力,却让观众看出了尴尬的劲道,只能说情节和表现手法上还可以再推敲推敲。
最后,视效还是非常非常非常非常美的,宝莱坞关于浓重色调的配色手法真正是傲笑世界。
=======================================
看过影评区很多论点,基本集中在人美、道具出色、舞美设计优秀、情节烂、脑洞大几点,其实都没说错,这就是印电影的特色,或者说喜欢的人之所以喜欢、恶感的人之所以恶感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从豆瓣评分的区间来看,不像好莱坞和国产电影上那么统一,但是在印度电影比较常见。
针对差评和各种喷的影评,或许有部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观众,但是看电影本身是一件消遣,宝莱坞电影首先是印度市场化产品,其次再是其他国家观众对于其文化的了解,所以印度电影突出主要角色,强调歌舞在电影中的地位是印度电影自身市场定位的要求,我们要求印度电影逻辑严密,情节紧凑就好像印度观众要求中国电影有三段以上男主女主的歌舞一样不现实。
从这点看我倒觉得中国应该好好学习,我们的导演拍点电影感觉个个都是冲着亚洲,欧洲,美洲的电影奖项去的,国内观众不满意给分低了,就觉得观众不行,网站恶意评分,他们应该去印度采风一下。
最后补充一下本人对于这个电影的看法,或者说向大家推荐一下印度电影的观赏方法,优选演员,忽略情节,先看歌舞。
比如本片来说,先是因为喜欢迪皮卡帕度柯尼,其次片中三段歌舞绝对是MV效果,在国内都可以够得上春晚资格,印度电影基本上看完歌舞情节就差不多清楚了,最后有需要补充的才去看完整部片子。
如果大家有兴趣,优酷上直接搜一下迪皮卡帕度柯尼、普丽扬卡乔普拉或者沙鲁克汗的歌舞集锦,看过几段你总能找到自己喜欢的。
这里推荐下再生缘,拉姆和莱拉( 弹雨里的爱情),金奈快车和新年行动,同时你还会发现一个非常印度化的特点,男主女角幕后的歌曲演唱者的表现要占据至少30%的重要性。
歌舞+1⭐️ 正妻、小三公主颜值+2⭐️⭐️ 配乐+1⭐️ 场景画面+1⭐️ 节奏感+1⭐️ 台词有点无脑-1⭐️ 男女主故事线-1⭐️ 第一次看的时候挺喜欢的,歌舞场面挺精彩,也觉得除了男女主以为的角色烦人。
第二次看的时候,就不觉得有多惊艳了,甚至有点狗血。
男主已婚一开始对迪皮卡还是有意疏远的,但是迪皮卡对男主又一见钟情,上赶着送上门啥也不顾,一到地方就挑头,直接跟婆婆杠。
然后美其名愿意做小,有考虑过人家正妻感受吗?
人家孩子都会打酱油了。
一国公主嫡出做三也是三啊,为什么那么理直气壮,就像别人欠了她的一样。
(我已经嫁给了他的匕首了)OMG台词还能再尴尬一点吗?
男主也是,出轨在先,一边说正妻地位不可动摇是唯一的妻子,然后不还是和三儿(迪皮卡)爱的死去活来吗?
之后更离谱的要给迪皮卡和私生子维权,要正名封地 想给迪皮卡正妻的尊荣。
?
有考虑过正妻咯茜的感受吗?
都是大家族不要面子了吗不尴尬吗?
而且已经违背诺言了,两头不到岸。
然后为了三儿对抗全世界,然后又强行煽情。
正妻咯茜真是倒霉了。
嫁个有名有功又感情好的老公,和婆婆关系又好,人美名声好,又有娃,duang一下 三儿扛着一张真爱命中注定的大旗来家门了,赶不走管不来想限制老公还跑了。
舍不下老公还得跟三儿和解(虽然是自愿的,不明白这编剧。
不过和解之后三儿和正妻跳的舞挺好看的)最后看着心爱老公死之前还想着三儿 死自己面前。
是真爱 命中注定就可以不顾道德理法了吗?
这电影 光一开头扒拉两句然后迪皮卡出场大气凛然要搬救兵救国就和男主一见钟情了?
这感情线怎么描也不够深啊,甚至还抵不过正妻和男主之间一个眼神,这点不如跟日本电影学学。
要挣扎本来就是要被打压的,电影慢慢看下去就不再那么理解男女主这人设了。
强行煽情的太重了,真的不合适
宗教。。。
为啥这片会被选择在Air Canada空中影院的女帝专辑里?这不就是一积极向上的大闺女因为爱上有妇之夫毁了自己一生最后溺死在后宫争斗和宗教迫害之中的故事么。镜屋里的黄金舞固然美好,但依然遮掩不住这片碎片和剧情的空洞无趣。另外,帝国双璧,海报左边的王后算啥啊?
印度版《新月格格》,全程粉碎三观,关键还是男主扮相太丑,好像满大人啊有没有?正室和公主还要含情脉脉各种娇羞,演员也是苦。感觉印度讲宗教纷争的片子最终总会轻飘飘地落脚在爱情亲情上,空有一腔说教的热情,缺乏解决的行动力,往往教一叶障目,终究浅薄。
印度古代这么有权势的人物纳个妾竟然如此之难,宗教信仰是他面前一道无法迈过的壁垒。
全世界与我为敌之霸道将军爱上我。
服装很棒
… 是的,爱无关宗教信仰,是的,爱本身至高无上,但导演,你他爹的有必要这么恶心我吗!这个讯息一定要这么倒反天罡地呈现吗!要是全没道德但爱情确实很美,至少还占一点,可我请问女武神甘愿当小三,这合理吗?俩女人为了侍奉个男的义结金兰了,这合理吗?恶心得我看他们情啊爱啊我一点没波动啊导演!不如去看《阿克巴大帝》,剧本更好,情感进程更合理,男女主更美,音乐美术服化道都更上乘,还不用受这老太太裹脚布的罗圈气。
俗套的爱情剧,不过画面五分五分五分美哭了。
大老婆好漂亮
虽然男女主人设后面全崩,但该影片仍然有其优势:华丽的布景与服装,来自印度的异域风情,优美的音乐,如诗一般的语言,都让这个俗套到不能再俗套的故事披上了一层迷人的色彩。当然,还有女二,本片中真正让双璧也黯然失色的人。
时间太长了……
烂片,没看出哪里深情了编剧我要给你寄刀片搞着爱无关宗教信仰的名头拍这种烂片。男主蠢死了又愚昧又自私,小三也是
原本就是冲着男主Ranveer以及Priyanka和Deepika的对手戏来看的,印度的古装片场面之宏大和中国古装片很像,服饰和场景的华丽也很喜欢,尤其是男主的装扮太符合我口味,Milind (《请再来四杯》里的妇产科医生)作为配角都颜值爆表,看到在Jodhpur取景很激动,但是剧情拖沓冗长是很多印度片的通病,只好一路快进看完了,纯粹为养眼给三星。感谢这部电影让我终于不再脸盲印度当下最火的两位女星!
画面是有史以来看的所有电影中最美的,每一帧都有世界名画的风范,赞!
没想到是个悲剧……以为是个坐享齐人之福的故事呢,但看下来咋这么活该呢?男主为女主反宗教的对抗精神很值得赞扬啦,但男女主的爱情那种不顾别人死活的样子很难祝福他们,最后也算死得其所吧。男主老婆真漂亮,长得好有味道,对男主也没有忍让。这部和巴霍巴利对女性的刻画都挺好的,不是作为男性的附庸而存在,而是有着自己的血性与骄傲,像是这部女主到国王面前献舞,以为会有什么狗血的发展,没想到女主反抗了,男主老婆和母亲都反抗了男主,喜闻乐见。故事很无聊实在太长了,只有几段歌舞能看,歌也不算好听,但服饰精美布景华丽。
鼻环减一星
看着导演重复自己我都替他感到尴尬,舞蹈真的太难看了不敢想象,赶紧再去看看舞神跳舞洗眼睛
这不就是印度版的《新月格格》嘛,小三上位的故事!恩,三个主演颜值都棒棒哒,然后印度的大片制作都这么厉害了?拍的好华丽,男主的感情发展有点快啊,哈哈哈,歌舞片还不错啦~~~
编剧居心不良,有意美化婚外情和一夫多妻制了,男主角和大老婆本身是有感情的,大老婆本片最惨了,而男主对小老婆的执着,类似祝英台和梁山伯还有罗密欧与朱丽叶那种越受世俗外界阻拦越要在一起,死也要在一起那种,两个女人的悲剧都因为这个男的是个人渣,有老婆还在外留情本来就不对嘛。
除了场面也没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