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对恐怖片的喜爱几乎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但我深知这一类型片真正的迷人处,绝非无休止渲染血腥杀人和死亡场景(尽管看上去它们总是必不可少)。
身临其境的恐惧,常带来对绝望感短暂的亲密体会,这能令人振奋,并产生劫后余生的瞬间快感——有时候我甚至觉得,不安全感乃是人类记忆深处最根深蒂固的动物本能,恐怖片正基于此心理背景诞生繁衍。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生产恐怖片最活跃的地方总是日本、美国这些危机意识强烈的国家。
此外,回归前的香港人也(曾经)喜欢通过恐怖片和色情片来消除社会生活压力,而在欧洲的西班牙,人们则习惯于通过恐怖片,来消除源自宗教的不安和焦虑。
在西班牙恐怖电影里,很少出现好莱坞电影里屡见不鲜的,离群索居的电锯杀人狂或突然入侵小镇的吃人怪兽,他们喜欢表现的是黑暗、死亡和人的变异——黑暗象征无边无际的压抑,死亡是这种压抑导致的结果,而人的变异,是生与死的辩证。
不久前的《孤儿院》正是揭示这一主题,而这部“吓人何止一跳”的《死亡录像》,更是此三者的有机融合,不过,这部电影的价值并非仅此而已,它最令人欣喜的,是它“创造”了一种崭新的电影表现形式。
这种新形式,很可能会因为这部电影意想不到的成功,引发一次探索新兴电影语言的小小潮流。
这个潮流简单讲,就是用纪录片手法拍摄故事片,比如好莱坞最近用DV拍摄的科幻灾难片的《苜蓿地》,或者乔治·罗梅罗的《死亡日记》。
而更有想象力的做法,我想也会很快有人大胆去尝试,能不能用纪录片拍一部武侠电影呢?
别着急一口否定。
40岁的西班牙导演琼米·巴拿格鲁,在将近十年时间里一直钟情于拍摄恐怖片,但那些电影(《黑暗》、《无名死婴》、《公寓出租》)无论是否借助好莱坞资金和明星效应,都并未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与他合作《死亡录像》的帕卡·布拉扎也一样。
创作苦闷之余,他们终于决定剑走偏锋,以出其不意的形式征服经验丰富的观众。
DV终于挽救了他们的事业。
这部电影让很多经验观众在第一时间里想起了1999年的《女巫布莱尔》,影片开始时,电视台“当你在熟睡”节目女主持人安吉拉带着摄像师去一个消防中队深夜采访,整部电影即由摄像师肩扛的机器“无意间”纪录完成。
但《女巫布莱尔》没能解决“必须拍地好看”这一核心问题,而好莱坞的保守主义和经验主义又导致《女巫布莱尔2》在第一集惊世骇俗的成功之后,未能继续探索,相反却大踏步退回到胶片格局,使DV这种电影新果实的成熟,推迟了整整十年。
采用纪录片手法的最大诱惑在于,它能够提供一个使观众身临现场的紧张气氛,这非常适合用来拍摄“突发事件”,《苜蓿地》和《死亡录像》的成功,都基于此。
在《死亡录像》里,女主持人和摄像师构成一个电视采访的独特现场,令观众身临其境,实时观察事态走向。
镜头首先是常规的消防中队采访,很快,由于跟拍消防队员出警,观众得以和拍摄者一起进入一幢老公寓楼,在接下来的一小时里,又和那里的住户一起夜遇恐怖僵尸。
由于影片由电视台摄像师随机拍摄,视点单一,剧情在展开过程中,就不可能像传统电影一样覆盖场景和人物,这反而增强了不可知带来的重重恐惧和猜测,同时摄像机的晃动,则增加了观众心理的起伏不定。
很多类似摄影风格的电影作品,确实曾因此失去部分不堪忍受画面动荡的观众(《苜蓿地》就仍然存在这个问题),但随着保罗·格林格拉斯两部《谍影重重》的有效熏陶,还是有越来越多的影迷学会了享受这种新闻纪录式的晃动。
琼米·巴拿格鲁和帕卡·布拉扎做的更妙,他们非常体贴地考虑到这一点,不时穿插拍摄一些稳定镜头,利用简短的采访、黑屏和固定镜头,让观众紧张的神经得以稍事休整。
影片的最后一场戏最为影迷津津乐道,这个7分钟左右的夜视镜头场景(《苜蓿地》里也利用了DV的夜视功能,但效果却远不及此),不仅成功地向恐怖片经典《沉默的羔羊》表达了敬意,更将全片营造的恐怖气氛推向高潮,惊魂程度几乎令人窒息。
这段情节还将西班牙恐怖片经常涉及的宗教恐惧引入进来,我个人感觉稍嫌煞有介事,但却为这个惊心动魄的“僵尸之夜”,提供了一个必不可少的解释说明。
有经验的影迷还会发现,影片最后一个镜头和比利时电影《人咬狗》(1992)如出一辙,摄像机倒在地上机械地拍摄,而叙事者(纪录者)伴随一声惨叫,被猛然拽入黑暗。
因为显然不具有《人咬狗》深邃、尖锐的人文内涵,这个并不新奇的镜头,就显得不如《苜蓿地》结尾那么恰到好处、意犹未尽。
尽管如此,影片对低成本电影寻求出路仍然小有启发——与其让高清无限接近胶片,不如利用它天然的纪录片质感,拍出物美价廉的创意故事。
希望更多DV爱好者和年轻导演,能够有兴趣看看这部电影。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658a9901009ntk.html
1,警察抵达现场处理尖叫报警;2,警察认为尖叫的人被困在屋子里了,为了破拆房门,叫来了消防队员;3,消防队员破拆房门后,和警察一起进入房间,胖警察靠近老年女性丧尸被咬;4,众人抬受伤胖警察前往出口,一名消防员留在楼上,他们到达门口时发现已经被封锁;5,一名消防员从楼上坠下,面部被咬,留下一大滩血;6,众人打开一楼大厅的一个卷帘门,进入一个相对封闭的房间,两名伤员被放置在其中治疗,负责看护的是眼睛男医生;7,瘦警察和光头消防员上楼,与老年女性丧尸遭遇,开枪击倒;8,瘦警察开始登记住户情况,除在大厅的人外,发烧小女孩的父亲出去购买药品不在楼内,日本家庭的老人患中风不能移动在楼上家中,楼上阁楼中以前住着一个罗马尼亚人,不久前搬走;9,检疫人员进入现场,与瘦警察、光头消防员和另外一个消防员以及眼睛男医生查看伤员伤情,检疫人员给消防员伤员上了手铐,把另外一副手铐交给瘦警察,瘦警察迟迟没有上铐,胖警察变丧尸开始咬人,最后检疫人员和光头消防员逃出;10,检疫人员说1天前查出一条狗患有传染病且来自这个楼,所以现在前来封锁,另外介绍,病毒通过唾液传播。
狗是小女孩的,小女孩母亲辩解小孩只是感冒,这时小孩发狂,咬母亲一口,逃跑;11,瘦警察把被咬的母亲铐在楼梯上;12,原来停放伤员房间的众丧尸冲击卷帘门希望进入大厅,检疫人员逃跑,找不到钥匙,光头消防员停止阻挡丧尸,拉着记者向楼上跑;13,白发老头将众人引入屋子,光头消防员听说胆怯的检疫人员就在屋里,发狂去寻仇,却发现检疫人员已经感染,白发老头被咬,剩下的三个人:光头消防员、女记者、摄影保罗迅速逃跑;14,根据白发老头原来的指点,他们准备从阁楼逃跑,但钥匙在眼睛男医生手里,他们前往其屋里;15,光头消防员一人砍死丧尸若干;16,光头消防员阻拦丧尸,给女记者从众多钥匙中找到打开阁楼门的钥匙寻找时间,开门时,光头消防员已经变成丧尸;17,停电,女记者和摄影保罗进入阁楼;18,摄影保罗打开摄影等,女记者发现大量人体试验的证据;19,发现榔头丧尸(也就是所谓内裤MM);20,摄影保罗的摄影机出故障,开启夜视功能;21,榔头丧尸敲死摄影保罗;22,女记者被未知力量拖入黑暗中。
--病毒传播:1,阁楼罗马尼亚人人体试验通过2,小女孩的狗传染给3,小女孩(小女孩开始发烧)4,楼下的老女人(后来变成老年女丧尸)传染给5,小女孩的父亲(因为是通过唾液传播)传染给6,全世界。
-楼内众人乱作一团,做的事情越多,情况就越糟糕,没有有效攻击丧尸自卫。
注意,本作里丧尸没有超能力,只是疯狂罢了,用工具可以杀死,光头消防员一人应该可以报销20个以上丧尸。
-特种部队为什么不冲进来救,我觉得主要还是因为外面可能本身已经乱作一团了,如果防疫圈增大范围,进来救人就不太可能了。
在人们熟睡的时候看的这部电影。
DV取景的拍摄手法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像很久以前看的《女巫布莱尔》,具体情节都忘记了,只记得当时啃着零食心想真无聊真无聊。
Rec情节安排很紧凑,开始还只是跟着事儿事儿的女主播夜访消防队,餐厅,篮球,突然接到命令出访,进入那栋后来成为人间地狱的老大楼,在你毫无戒备的情况下,疯老太咬人了,楼被封锁了,然后被咬的人成了丧尸开始咬别的人,大家逃,又是丧尸,咬人继续,剩下的人拼命逃。
在这个封闭的大楼里,逃到无处可逃的绝望感是最令人恐惧的,当丧尸迎面而来,你可以做的只能是迎头痛击,避免被咬到,丧尸晕了后(疯老太的复活说明丧尸是死不了的)赶快寻找下一条可能的生路。
女主角总是幸运的,倒数第三个被咬的消防员一连撂倒N个丧尸,为了给她争取时间与丧尸扭打在了一起,用自己的身躯挡住了丧尸前进的脚步,我们素未谋面成熟稳重的摄影大哥一直到死前都在她身边帮她稳定情绪保护她,被女主角不争气的一阵玎玲哐啷暴露了行踪,而后女主角被未知的东东拖入黑暗中,临了又出来那一句“Pablo,MD,我们要把这些都拍下来。
”真是够讽刺,给谁看啊,供榔头女消遣么。
丧尸电影里的丧尸突然跳出来那一瞬的确会吓我一跳,但那和现实生活中别人恶作剧躲在门后跳出来吓我的效果是差不多的,可以说我对丧尸没感觉,像《生化危机》,最多算是惊悚片,很难留下长久的心理阴影。
不过由于情节紧凑,影片中女主角不断地叫啊逃啊,时间不知不觉地就过去了,影片结束后,发现自己在大喘气,还是很过瘾的。
虽然知道这是一部电影,但这种用DV拍摄的手法还是把我震到了,身临其境的恐怖是本片成功的重要原因。
看这部影片是因为电影杂志上把它评为十年来最佳恐怖片,个人觉得,当之无愧,看过许多乏善可陈的伪恐怖,这部片让我在午夜真是小吓了一跳。
这样的故事,很容易就猜得到结局。
那就是录像者必定最后一个死。
但没想到故事发展得环环相扣不说,气氛也让人越来越绝望,当主角逃到顶楼,松了一口气时,最后的大幕却刚刚开启,随着整个事实真相渐渐浮出水面,观众也会渐渐感到两主角越来越危险,黑暗、神秘、以及各种各样的实验器具,都让人压抑,当最后女主角被拖进黑暗中时,这种绝望达到顶峰。
最后,80分钟的片长也使得影片节奏更快,气氛更紧张,的确让人经历了一场真正的恐怖之旅。
推荐给胆子大一点的朋友和DV爱好者!
在PPTV平台下玩儿的,画质不错,要求配置蛮高的。
但是这游戏系统有BUG,不给我发枪。
这又不是寂静岭破碎记忆,一个摄像机能杀怪是咋的。
走了半天,一大堆NPC叽叽呱呱的吵得我很烦。
我真想用修改器搞个武器把他们全崩了。
游戏设定似乎不太公平啊,于是游戏前期我使用隐形状态,按调出了控制台,输入了sv_noclip on命令,所有怪全看不到我。
我就跟着一大票SB跑来跑去,楼上楼下窜。
玩着玩着我发现悲催了,好多NPC受伤,么有补血道具啊。
坑爹呢?
里里外外的折腾。
中途有一次公寓的门打开了,我想出去看看,结果他喵的竟然是CG剧情,不让我动。
好吧,那我不动。
我觉着手里拿个摄像机,跟着一帮疯子跑JB来跑JB去太无聊了,我就把穿墙给调没了。
心说死就死吧,大不了读档。
后来我才发现原来网速卡带来的缓冲时间是在自动存盘啊。
真贴心。
不知道为啥看到拿个小女孩我就想起BIOSHOCK了。
这个游戏海报还真挺像战神奥林匹斯之链呢。。。。
奎爷饶了我吧。
最后进来了一个密室,我知道自己因为作弊,被系统判定为BAD结局,无所谓了,我也不想通关第二遍。
结果就被干死了。
我觉得这游戏要是支持3D眼镜能好一些。
评价一下游戏吧,操作为半颗星,弱智都会玩儿,WASD+鼠标。
场景评价为渣,没星。
系统语言没能设置五国,没星。
剧情小有心意,二星。
算了,我不评星了,渣。
PS,游戏途中,SB女猪脚瞎JB叫唤,我想活活整死她。
整个气氛都是她的嗓子烘托的。
最近很流行这样拿着dv到处拍的片子,当然,是从布莱尔女巫开始红起来的,cloverfile和rec也都做得真的很不错,而且rec里的记者小姑娘很漂亮噢,哈哈,虽然在片子里实在是吵了点,感觉一直在尖叫,一般的恐怖片的话,她这号就属于先死的那种,但这里她是主角,当然留到最后啦。
全片就在那么一个公寓里发生,其实这些人真的挺傻的,很多人被咬都是不必要的,而且如果是我,最后宁愿跳出公寓被击毙也不愿被这样乱咬……另外,再一次像生化危机致敬,生化危机的僵尸概念已近是沿用的不能再沿用了,不过也许以前的电影里就有这样的僵尸概念,但是我想说的是,让这个概念红起来的,并且广泛沿用的,当然是生化。
看着片子里他们开枪或者打那些个僵尸头的时候,我就在想,爆头啊,不爆头死不掉的啊。
哈哈,挺有创意的片子,半夜看的,神经至少一直都紧绷着噢,被吓倒么还不至于,不过这片子已经是我近来看的恐怖片中算恐怖的了。
为了致敬一部以真实著名的惊悚片,所以…… 关门熄灯拉窗帘,眼前的笔记本是唯一的光源。
黑暗中感官被无限放大「很深刻的理解了作死这个词,后悔ing」 故事的开头营造了一种非常轻松,看似真实生活再现的情景。
直到老妇人的出现,光头警官被咬,气氛立马变的剑拔弩张,至此没有停顿,一直到故事结尾。
女主持人和摄像师构成一个电视采访的独特现场,令人身临其境,实时观察事态走向,而抱着小黄鸭的我已然入戏,像是一直跟着摄像师在这个丧尸之夜的老公寓楼里逃亡。
这是一部注重剧情的好惊悚片,大楼突然被政府封锁,整栋楼的人都一脸懵逼。
通过采访解开谜团,有看纪录片的感觉。
西班牙人的大嗓门惊恐的主持人逃亡的尖叫声丧尸的吼声,一直晃动的镜头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然后然后本片的高潮,幸存的摄影师和主持人误闯阁楼,谜团解开,还涉及宗教信仰?
有意思…… 最后七分多钟的夜视镜头真的很赞「超恐怖」,难室诡异的报纸资料还有实验仪器。
突然冒出来的小男孩吓得我马上摘下耳机……还有实验留下来的干尸吃了摄影师……全集终,幸存者只有惊魂未定抱着小黄鸭的李某人…… 身临其境的恐惧,带来对绝望感短暂的亲密体会,这能令人振奋,并产生劫后余生的瞬间快感——这大概是惊悚片迷人的地方……
电影前期 比较无聊,用一种纪录片的方式带大家了解消防队,然后通过夜晚的一次消防队的任务,女主和她的摄影师带着观众来到了 案发现场。
案发地点在一个公寓(应该是公寓)里,目击者声称有一个老人摔倒,还听到了有人大喊“谋杀”等(虽然这种情况似乎更应该叫警察来才对)。
于是在女主等人的现场拍摄记录下,消防队员们来到楼上,看到了浑身是血的老太婆。
老太婆明显不正常,上来就咬了其中一个路人。
随后几人跑到楼下(老太婆还留在楼上),然后他们收到了官方的消息,通道被人封锁,官方说会派遣一个人进来做检查。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把被咬的受害者都关在一个屋子里,此时,穿着防护服的人员走进公寓,防护服人员和其他几个人在屋子里把受害者铐住。
在女主他们的偷拍下,女主他们发现被咬了的人开始发狂,身穿防护人的人和其他人在惊吓中开始逃跑,随后他们拉下卷帘门隔开那些发疯的受害者。
终于,防护服人员说出了实情,在昨天,一个宠物店里的狗狗出现一样的症状,开始发狂咬伤了其他动物,而他们根据狗狗身上的芯片确认了狗狗来自这栋公寓。
人群里还有个妈妈抱着孩子,那个狗狗就是他们家的,此时的孩子也在扁桃体发炎,有人怀疑小孩也感染了,在所有人的争吵中,妈妈身上出现感染的预兆(脸上突然冒出血),孩子也在惊吓中逃跑。
其他人跟着去追孩子,随后有人被感染后失去理智的小孩咬了一口,受害者抓住小孩,让所有人离开这里。
人们又来到楼下,此时其他感染者正在抬起卷帘门,大家伙又过来阻止他们。
随后所有人又急忙往楼上跑,又遇到了之前被感染的老太婆等人。
一番波折下,消防队里比较能打的光头惨死,也被感染。
女主他们则在其中一个居民的建议下 冒险来到楼上的一个房间里,找到大量的钥匙,可以从其他通道离开,在关键时刻,只剩下女主和摄影师还活着打开了顶楼的房间。
顶楼的房间里是一堆实验器材和许多资料,从现场的资料上可以推断出有个梵蒂冈的女孩失踪了,显然是被人囚禁于此进行一系列实验,实验结果是 这个房间被封锁了,但是类似于病毒的东西不知道为什么传染到了狗狗身上,狗狗又进入了宠物店。
摄影师和女主在这个房间的阁楼里发现了一个婴儿(已经是感染者了)。
婴儿攻击了摄像机,现在整个电影在片尾进入了摄像机的夜视模式(因为摄像机的灯被婴儿打坏了)。
在恐怖的氛围下,女主和摄影师看到有个女人的身影,显然就是资料里提到的女孩(大概是吧)。
那个女感染者拿着锤子不断靠近,最后在摄影师和女主慌乱中制造的噪音下开始袭击摄影师,最后女主也被拽入黑暗中,显然是全员都死亡的结局。
片尾的女主
1楼道里的感染者们
2楼道里的感染者们电影还是不错的,节奏挺好,没有太多废话,紧张感也不错,有一些突然惊吓的镜头哈哈,害怕被吓到的观众就要小心了。
毫无悬念,尽管先看美版,再看原版,有提前剧透,但不得不说原版的质量就是高出一块。
倒不是说老美翻拍恐怖片,鲜有成功例子,所以才不怎么样,的确在拍片上不如别人用心。
人家是精心雕琢出来的创意,被老美搬走,似乎不用动脑子就能照样翻拍,哪有这么简单。
学得皮毛容易,精华不是那么容易COPY滴。
西班牙的原版也就70多分钟,所有的过程显得相当紧凑,没有让你觉得多余的镜头。
每个人物的出场简要但不凌乱,却能让你记住他们,以及所发挥的作用。
作为镜头前最直接、也出镜最多的主持人,在片中的表现也相当出彩,各种情绪很清晰地反映出来,即便抖动的镜头也没有妨碍到演员的发挥。
依稀记得美版中,有多出一些人,也多了许多小细节,比如楼里的实习医生其实有吸毒,还有一对年轻人的戏份也很重。
人物增多,也是造成全片内容分散的原因之一,作为僵尸片,并非被咬而变身的人越多越好;本片的重点,是这个密闭空间,无路可逃所制造出来的恐怖气氛,多几个人并不能添加什么作用。
还是很喜欢这类DV拍摄手法出产的恐怖片,在这个创意越来越显得枯竭的今天,寻找到新鲜感也有些难了。
虽然也看过一些此种类型,但质量还是不错的,尤其是那种身临其境的感受,相当刺激。
《死亡录像》和《鬼影实录》都拍续集了,不知道能否更出色,期待喽。
这是我看的第一部以这种拍摄手法完成的恐怖电影。
电影以摄影师第一视角的形式展现了一场发生在一栋公寓里的突发恐怖事件。
开头有点像节目花絮,有记者跟摄影师聊天的画面,跟消防员唠嗑的画面,就像未剪辑的节目素材,塑造一种伪纪录片的感觉。
观众也只能跟着摄影师的视角被牵扯到这一事件当中,电影前半部分都在通过记者跟摄影师的交谈,记者对在公寓的人的采访,慢慢让观众对整个事件有了简单的认识。
高潮集中在电影后半部分,公寓突然被封锁,不仅公寓的住户,还有跟着消防员来的记者等人都被严令禁止踏出公寓。
被咬重伤的人突然返生,并且攻击看到的一切活人,政府派遣来的所谓‘医务人员’也支支吾吾……各种凌乱的镜头,混杂着住户、记者、警察等人的尖叫,大喊,这种扑面而来的真实感,有点像游戏《逃生》。
观众不再是上帝视角,只能跟着迷茫的镜头一步步了解真相。
后面活死人跟活人的在狭窄的楼梯间的追逐也看得人心直跳。
总的来说这是部不错的惊悚片。
新瓶装旧酒~~
表让稍显萌的妹纸拍恐怖片好嘛,降低恐怖效果了都,晃的头晕是想更真实嘛?真实可以更恐怖嘛?可是木有吓到我!!不好玩!!
蛮真实的画面,可是总觉得内涵少了点
没什么感觉
构思(以录像形式讲述)不错,但题材太普通,也不够吓人。
好恐怖好紧张,刚看完两分钟,我还是感觉透不过气
看不下去
伪纪录片的丧尸神马的,这个拍摄角度到确实不错,但是我反而没感到多有带入感。一点也不重口味,血不够多好嘛!不过没有配乐情况下的一声声尖叫还真是爽。整体三星吧。在车上看这镜头晃得我快吐了
爛就一個字,我只說一次
短短的70分钟却让我感受到最大的震撼.晃动的镜头,黑暗的环境,凄惨的尖叫在午夜给了我最深的恐惧.
我们三个同时尖叫,所以我给它四颗星。。。
第一人称视角的恐怖片在感官上总是更胜一筹 值得一看 B级片的风范
布莱尔版生化危机伪纪录片。
妈的,紧张得我快吐了。。。
个逼女记者真你妈比讨人嫌得很!吵死个人的!
女主角就一B……
靠,最开始老子以为是真的。。。
看完后,脑子里就只蹦出俩字:我操。。
比苜蓿地有层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