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观看这部影片之前,先要了解一位美国家喻户晓的女权进步律师鲁斯·巴德·金斯伯格。
在1993年由克林顿总统提名她成为美国第一位犹太女性最高法院大法官。
这位现今84岁先后经历了大肠癌、胰腺癌的大法官毅然宣布自己将在90岁退休。
光凭这一点就值得让人尊敬。
故事从1959年鲁斯·巴德·金斯伯格进入哈佛法学院开始,作为法学院500名学生里仅有的9名女性之一,鲁斯知道在这样的男权社会里生存的是何等艰难。
让人意外的是影片并没有用大量篇幅去描写鲁斯在学习工作中所遭受到的性别歧视,反倒是着重刻画她的家庭。
照顾生病的丈夫,当好丈夫的贤内助,化解和女儿的隔阂等等。
是家庭给了她斗争的勇气和力量。
就像典型的律师题材影片一样,影片的高潮就来自法庭辩论。
遗憾的是辩论的对手显得非常单薄而缺乏说服力,也许事实也正如导演展现的一般,历史的车轮正在碾压这些不平等的法律。
法庭唯一的亮点就是鲁斯对大法官们说的那句“We’re not asking you to change the country. That’s already happened without any court’s permission. We’re asking you to protect the right of the country to change." 我们不是请求您改变这个国家,因为她正在改变而不需要任何人的允许。
我们请求您保护她改变的权力。
这句话同时也印证了鲁斯在哈佛上学期间学到的那句名言“A court ought not be affected by the weather of the day, but will be by the climate of the era.“今天的天气不会影响法庭的判决,但是时代的气候会。
现实中的鲁斯用一个又一个小案件不断冲击并影响着时代的气候。
最后不得不提影片的女主角,来自英国的女演员Felicity Jones 。
第一次注意到她还是2016年她和汤姆汉克斯主演的但丁密码。
如果你是星战迷的话,你一定看过有姜文和甄子丹的那部星战外传:侠盗一号,她可是那个性感的女主角哦。
最后用鲁斯的一句名言结束,“Justices continue to think and can change. I am ever hopeful that if the court has a blind spot today, its eyes will be open tomorrow."
国家的长久强大,不是某个伟人一手造就。
是一代代的法律人,秉承着正义和良知,与时俱进,发现错误,承认错误,改正错误 ... ... 而这些人,不仅改写了历史,也自然成为了历史本身,那些光芒璀璨的部分。
反观某些国家法律的制定和执行,是针对哪个阶层?
我们的下一代,真的能凭自身的能力获得公平的机遇吗?
Open up free women!
当我看完这部电影的时候,真的十分的感谢有这些勇敢的女人敢於争取勇敢地站了出来,在当今社会上也仍然存在于性别歧视,试想在五年前在10年前50年前100年前敢于为女性争取权利权益自由的她们是有多么的勇敢,I'm really impressed and proud of them.在那个社会人们觉得因为男性有力量就应该做主,女孩们柔柔弱弱的就应该好好的照顾家庭相夫教子,但是在当今社会这就是错的。
女性或许在体力上比不过男性这是生体结构我们不能改变的呀!
但现今社会我们也能做很多事情甚至可以做的比男孩好,不是吗?
很多伟大的政客律师老师等等等等的人都是女性,我们不应该再使用带有歧视的眼神去看待女性。
男女都应该是平等的!
You can I can .I really respect these women who dare to stand up for women's rights.
拥有权利是活着的尊严。
一个人拥有生活的尊严不在于TA是富贵还是贫穷的生活条件,而在于TA是否意识到以及勇敢的面对不公的权利。
人类不同于其他低等生物的本质在于有能力思考及有能力创造出人性光辉的制度,文化和生活环境。
而不只是野性的生存法则。
多样性和选择权是衡量一个社会或一个团体的先进和文明程度,这不等同于吃大锅饭,说的是每个人是否有能去主动的去选择,就像人能主动的去选择生命的意义,长短和怎样去活。
性别为本 On the Basis of Sex这部电影以美国最高法大法官鲁斯 金斯伯格替代理人打赢了一桩诉讼案为原型,讲述了美国是如何逐渐在立法层面做到男女平等的。
很喜欢剧中一个片段,鲁斯抱怨她老公不上进,甘愿当家庭煮妇,他老公并没有激烈的反驳,而是给她看美国地方州的一桩诉讼案,是一位未婚单身男子,在收入不高的情况下还要照顾并赡养自己年迈多病的母亲,这个人之所以诉讼是希望国家免除他的个人所得税,因为在当时全职家庭主妇可以不用缴纳个人所得税。
值得一提的是,鲁斯在成为职业律师之前是在大学任教,教授的是男女性别平等的课程,她在大学里上课的时候,更多的时候是告诉女学生打破性别壁垒,要像男生一样;但真正的男女平权不仅仅是为女性争取更多的权益,同时也要兼顾男性的权益。
看到这里我想到李一诺在一个博客节目中提到的有关型别平等的话题,她说所谓的性别平等并不是保护少数几个人或者几个团体的权益,或者是带有某种目的性的摇旗呐喊,而是不带有任何目的性的,倡导和鼓励真正的平权。
律政题材,一般不是我感兴趣的;这部片子,从外形上统揽看去,也是循规蹈矩、并无多少出彩的,但是在这次在这里,电影作为一种宣传载体,传播了一种精神,宣扬起一股力量,通过介绍了Ginsburg女士这个人和她的事迹。
Ginsburg在法庭上说起,她上哈佛法学院时,学校里都没有女卫生间,而她们几个女生身处其中,却都不觉有什么奇怪,她们那时为自己能进到哈佛就感到无比庆幸了。
若干年后回头一看会有的这种惊愕感,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不断发生,而我们平时确实很少去想,造成这种落差感的底下,是有多少人在一点点的争取,一步步的推动着的。
不仅是女权问题,整个人类文明的进步就是由这些理想主义者、行动家,这些不甘服从、不满足现状、敢去打破规矩的人们引导的。
而我们在世的每一个人,都正在经历并且可以选择去参与创造,属于我们的更新的时代。
既有的并不就是对的,大家都认可的并不是就不能去说“不”的,法律都可以改变也正在改变,更毋宁说传统的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了。
近百年前出生的Ginsburg女士,给我们树立了这样一个榜样:尝试去发声,可以去争取,永远,要坚持那些我们感到是正确的东西。
先总结一下电影与现实的出入:💥Ruth没有代替Marty去上课,而是从他同学那里收集课程笔记给他💥第一次去见Charlie的并非Ruth,而是Marty💥对手律师从未向五角大楼求助,而是司法部的一个团队做的。
所有因性别而不同的法律总结是败诉后哈佛法律系系主任提交的,希望能颠覆判决结果💥从来没有模拟法庭,RBG从来没有情绪失控过——在她的一生之中(夹杂私货说一句,我对这部电影最不满的就是根本没表现出她那种罕见的镇静性格,反而动不动热泪盈眶的,无语)💥夫妇一人一半辩论是早就决定好的,并不是因为担心她的能力💥并没有最后的反驳环节,因为她早已说服了法官,并不需要加时(这才是她的强大之处啊!
)💥RBG从来没有在自己的当庭陈述中出过差错或者慌乱——也是在她的一生中💥Mel Wulf被牺牲了,他跟Ruth是从小认识的朋友,互相理解,Ruth 去找他没几天他就加入了💥Ruth是自己提出去最高院发言的,没有引荐。
她说服Wulf有一位女性出席陈词会对案件有益💥影片中帮助她的女律师前辈从未参与过女权案件的辩护,安插这个角色只是为了笼统地致敬之前为此努力过的律政界女性个人感觉,大大降低了(如果不是完全没展现出来的话)RBG的厉害之处🤷♀️而且真的太像《律政俏佳人》了吧……
在看过纪录片后又来看了这部电影,纪录片里RBG的妈妈教育女儿:be a lady and independent,这部改编的电影里经Andy之口说出了外婆的教育之道:don't feel small,这句话出来的时候一秒爆哭,因为从父母身上学到的是:be small。
父女谈心小时候被挡在大人谈话之外,偶尔偷听到只言片语都会被说:小孩子不要听这么多。
然后有一天,突然之间我已经不是小孩了,那些话毫无防备地突然全部出现,一边隔岸观火一边说:你还是脑子简单,你看那谁谁谁,打小就精。
至于一起读书,讨论想法更是想都不敢想,默默的一个人看书,看好几年都遇不上一个看一样书并且能够有效交流的。
已经不是感到自己渺小了,是朝渺小的方向走着。
什么是习得性无助?
20世纪60年代,Martin Seligman经过动物实验,提出了习得性无助的理论模型:动物在先前的经历中,习得了“自己的行为无法改变结果”的感觉,因此,当它们终于置身于可自主的新环境中时,也已经放弃尝试。
一直在笼子里被反复电击的狗,多次实验后,只要电击的信号音一响,即便实验者在电击前已经把笼门打开,狗也不会逃走。
相反,它会在电击到来前就倒地不起,痛苦呻吟。
本来可以采取行动避免不好的结果,却选择相信痛苦一定会到来,放弃任何反抗。
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就是这样一种被动的消极行为。
表现在人的身上往往是, 当一个人在某件特定的事情上付出多次努力,并反复失败,形成了“行为与结果无关”的信念后,可能就会将这一无助的感觉过度泛化到新的情境中,甚至包括那些本可以控制的情境。
比如,你已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孤独中,你就会渐渐认为孤独才是人生的真实,从而更加放弃与他人交流。
我好像一直在这种情境里。。。
暴君和小孩在身体里作斗争,一次次重振旗鼓,一鼓作气只够支撑我在新手村打打废铁,然后马上就败下阵来。。。
可能是真的没有天赋吧,甚至连努力也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对于命运的侥幸尚在沾沾自喜,却不知晓即将为傲慢付出多大的代价。。。
昨天刷微博河森堡发了一篇长文,叙述自己在若干年的摸爬滚打之后终于重拾了年少时打拳击的梦想,然后怀揣着和职业选手对决的斗志被打断片,终于在五天之后醒过来对着当年的执念:”我依然深爱着你,但我承认自己已经无法得到你了。
”和《人生七年》里放弃当骑师梦想的Tony说了一样的话啊。
想不清楚啊!
忧虑啊!
只是现在尚不能分清到底哪些是执念哪些是因为散发“弱小的味道”而招致的溃败。
freedom!最后这段法庭辩论全程高能!
每一句话都说的慷锵有力!
富有理性人文关怀和道德思辩!
建议全文背诵!
知乎上很久之前有个提问:当爱一个人的时候眼神是什么样?
Andy大佬表示:你瞅我
RBG去世之后,我才看了这个电影来了解她,没想到一些简简单单的剧情和台词看着看着就大哭了起来,因为真的有共情。
这几年我作为女性遇到了太多太多类似的事情,大家基本上默默忍着,声讨无用。
就在前几天还遇到了一份招聘信息说只要男的,因为已经招了一个女的……这和电影里的那句台词一模一样:“他们说已经招了一个女人,干嘛还再招一个女人呢?
”这样操dan的事情太多了,而我每次发问“凭什么”的时候,大家都想看傻子一样看着我,说你太敏感了吧,说女人在某些方面就是不如男人啊,说一直以来就这样啊这是社会规则。
可我真的想改变这些规则,我想挣脱掉这些束缚,也让我的妈妈、周围的姐妹也挣脱掉身而为女所受到的不公,反抗针对女性的暴力,反抗“女人该贤惠、该把自己打扮漂亮”的刻板印象,反抗打着“为你们好”的就业歧视……RBG做到了,她一直在努力,她的成果激励了那么多女性,她是当之无愧的偶像。
我真的很想追随她的精神,去为性别平权做更多的事,为了自己也为了后代。
May you rest in peace.
“Get your feet off our neck”这句话一直在我耳边回响。
时间久了,甚至都感觉不到脖子上的重量,脖子上的脚都已经跟脖子融为一体,成为女性生活的一部分。
女性的处境很是尴尬,你不能说话,不能为自己发声,一旦说话了,很容易被打成女权狗。
你不说话,安静的在旁边墙上挂着当一幅壁画,别人又觉得你不够漂亮温柔懂事,你这幅壁画没有内涵没有内容没有内力。
这时候女性手足无措起来,不知道该不该说话。
不知道当壁画应该保持怎样的蒙娜丽莎的微笑。
两个环境,职场上,生活中。
连我自己脖子被踩久了都不知道疼,反而把着这种疼看做责任,看做义务,看做正当性。
我有一个同事,女性,30出头的年纪,孩子上幼儿园。
最近一段时间忙于工作,回家都很晚,差不多9点多了,公公带着孩子坐在家门口等着她回来,无形中的压力逼迫着她差点崩溃。
第二天跑过来找我哭诉,说着自己怎么对不起家人,对不起孩子不一而足。
我竭尽所能的安慰过后发出一个疑问?
她老公,暨孩子爸爸干嘛去了?
她孩子爸爸几乎每日工作到晚上才回家,常年形成了习惯,甚至公公婆婆也对自己儿子常年加班表示认可和支持,而儿媳妇偶尔加班几天反而心生怨怼。
连我这位同事自己都不觉得她老公有什么问题,而只是反省自己为什么平衡不了家庭和工作,一面要强精干,一面又愧对父老。
之前在律所工作过一段时间,有一次正点下班,看见外面律师助理的小格子里有不少男同事虽然没什么活干,但仍旧没有回家的意思,甚至有几个打开电脑组团玩起了游戏,而女同事则是一完事跟后面有人追似的收拾东西回家。
当时还年轻,不明所以,后来发现,着急回家的女同事有很多班后任务,接孩子放学、送孩子去辅导班,回家做饭、回家带孩子写作业。
而留守在公司的男同事也没别的深刻原因,不想回家做饭,不想回家带孩子,不想回家面对一地鸡毛。
可怕的不是这种现象,而是大家都看到这种现象,却觉得十分正常。
连我自己也不例外,最近团队招人,我成长成熟了不少,这些年的社会实践也在我脸上留下了不少巴掌印,比如招人还是尽量招男的,我为什么想要招男的?
不是因为男的水平高能力强,恰恰相反,同样学历背景的应聘者,女性的各方面素质远超男性。
招男的只是因为男性对家庭需求的满足程度低到令人发指,宁可出去陪客户喝酒唱歌到深夜也不愿意回家照顾刚出生的儿子,这对于公司来说多好,对于一个组织要的不是人而是劳动力。
而女性就不一样了,不论对工作多么有热情,有冲劲,有责任感(事实往往如此),最后都会被自己身为母亲的愧疚感淹没。
最令人发指的,是这些皆为常态。
女孩子的父母甚至也觉得女生应该多顾家,多照顾老公孩子。
公司里的领导甚至开玩笑时候还会说,没关系,这个项目不成/公司要是垮了,你还能回家当全职太太,你老公这么能干芸芸……女性到底被如何定位?
被社会如何定位?
被自己如何定位?
之前看过一部日剧,名字我给忘了,但是一个细节我记得极其清楚,一个40多岁快50的男性在酒馆里吹嘘自己的家庭多么幸福,妻子多么贤惠,回家就有热饭热菜,不管喝酒到多晚妻子都会帮自己收拾烂摊子,孩子老人妻子也照顾的井井有条,当时让很多同坐的男人艳羡不已。
可没过多久男人失魂落魄的来到酒馆,自己的女儿刚刚举行婚礼完毕,妻子就跟这个男人离婚了。
离婚的时候很淡定坦然,妻子说“我已经尽到了我的全部义务,照顾你的父母去世,孩子们也都成家立业,终于我可以放假了,就让我能够幸福的度过余生吧,我已经从你的婚姻里退休了。
”离了婚的妻子抱着养的小狗来到酒馆,幸福满满的喝着小酒吃着小菜,自己把自己宠爱的无以复加。
而丈夫呢,没了妻子的照顾如同丧家之犬,失魂落魄。
你看看,即便如此,身为女性也有顾家的自觉,认为养育子女就是自己天生的义务,照顾家庭就是融在血脉里的责任。
前一阵忙于一个项目,经常加班,终于回家吃饭,我爸竟然苦口婆心的教育我,女孩子不用事业上多拼命,还是要多些精力照顾小孩,照顾家庭。
这种无形的价值观无孔不入,你想躲都躲不开。
如同电影里的每个细节,对方的律师是坏人吗?
男性法官们是妖怪吗?
都不是,他们反而觉得社会分工上让女性留在家里是对女性的扶持和照顾,是他们勇于牺牲小我成全大你的一种结果。
但事实上呢,洋娃娃只能女孩子玩,机器人只能男孩子买。
男孩子如果说话温柔了都被贴上娘炮的标签,女孩子剪个寸头都被认为是大逆不道。
正如电影中所说的,我们的下一代被我们这一代牢牢控死在一个看不见的栅栏里,这种不断的三百六十度无死角的口诛笔伐,让孩子们无法呼吸自由选择的空气,和追求本我的权利。
认识自我是一个艰难而复杂的旅程,你是你而不是别人眼中应该是的你,这一点能够勇敢的承认需要成吨的勇气和信念的加持。
女性在职场上有多难呢,没有在生活中难,没有在家里,没有在孩子老师的办公室里,父母医院的病床旁边难。
这种难乍一看是女性自找的,但你品你细品,它是这个时代这个社会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给你的。
每个人都只有几十年可活,男女平等,这一辈子,你到底有没有真正的做你自己真的不好说。
看了纪录片再来看的。。。为什么这个电影里的和纪录片里的这么不一样。。电影拍的太过平淡,演的很不符合。
恶俗
比纪录片差的不是一点半点,这不是大法官金斯伯格,这是赫敏逐梦法律圈。
再看一遍RBG的故事还是激动的,之前看过一个纪录片更好。
若干戏剧性的情节和表演方式也太平庸太cliche了,而且不合理,比如系主任家那场戏,Ruth说的那番话明显是心里事先设计过的,那起身时造成的小失误就既不符合事实也不能配合戏剧需要啊。还有最后的法庭陈辞,也是特别庸俗的戏剧性表达,幸亏最后出了一下Ruth本人和现场录音,才展现出现实中真正智慧淡定的律师应该是什么样的风采和气质。***意犹未尽地又去找了RBG的访谈和讲座来看,更觉得电影完全是好莱坞女性片的cliche啊,真实的RBG多么智慧幽默淡定平稳!
10.22
挺好的题材,矛盾还是不够突出,法庭激辩不够出彩。
花了两天时间看完了这部平权色彩浓厚的电影,前半部分稍显平淡,最后RBG本人出现的时候几乎想流泪。RBG本人处在保守和激进的交界处,为平权运动涂抹上了一笔平缓有力的理性色彩,恰如全片贯彻始终的蓝色基调。男女共同协作组成一个平等的社会,女性的维权并非想取得“优待”,只是想让法律随时代而前进,想让我们的下一代活在一个有友好先例可循的世界里,人类社会正是在social radical change中走向文明。2020是中国女权元年,RBG也在同年去世,她已经留给我们一个被努力改造过的世界,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RBG站出来接过这个历史使命。五星全给RBG!
拍得太流于形式了,叙事一条线,没有起伏,一片完成任务的赶工痕迹。感动的点都来自于人物原型。
radical social change
“The word ‘woman’ does not appear even once in the U.S. Constitution.” “Nor does the word ‘freedom,’ your honor.”
天啊,男主是call me by your name的男主🤪法律人的榜样😏😏
最后的演讲热泪盈眶啊。忘记什么家训“be a lady”吧,忘记什么“温婉优雅”吧,那是留给朋友和爱人的礼物。 be a soldier,对不公保持愤怒,要学会生气,敢于说出“I dissent”,因为愤怒会帮助你,化为最强的力量,因为即使你温婉、沉静、内向、羞涩、理智、严谨、自律、聪颖、幽默、坚韧……,但只要触动了既得利益者的蛋糕,也一样被反对者痛骂为“女巫、恶棍、女魔头”,依然“臭名昭著”,甚至被同阵营的男性朋友讥讽为“泼妇”。“我不求女性能获得什么额外的好处,我所求的仅是让男人把他们的脚,从我们的脖子上挪开。”
叙事略显平淡,好在有很多动人的段落升华文本。譬如Ruth反对女儿走上街头参加集会时,女儿反驳:“你和你的学生可以坐在办公室里讨论当一个女性这件事有多糟糕,但别假装这是一场运动,如果所有人都只是坐着,那不叫运动。” 又譬如法庭上,法官说:“「女性」一词在几个世纪来从未出现在美国宪法上。” Ruth回答:“「自由」一词也没有。”
很符合我对没好好做过功课的进步派对进步派和保守派的想象的想象。
所以开篇的老公生病,就只是多了个插曲吗
工作日晚上的场次居然差不多坐满,70%的观众是女性。影片结束前排的一个黑人小哥挥帽致意“Thank you, all the ladies, for all your contribution”搞笑又可爱。时不时就需要这种励志影片打鸡血,传记类电影拍得好简直兴奋剂一样。
令人难以置信的平庸。
uggg
冲着女主、题材和最后一段辩论,以及金斯伯格奶奶本人最后出场,五分没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