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讲述了“九一八”事变后,今辽宁省朝阳市清风岭地区一个叫赵老嘎的老汉带领全家、全村民众浴血奋战,后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固守清风岭坚持14年之久未让日军占领的抗日传奇故事。
他们击退日本大的正面进攻5次,小的战斗不计其数,坚持抗战,誓死不降,使清风岭成为傲然屹立在“满洲”大海中的一个中华孤岛,日本关东军把这片土地称为“中国地”。
辽宁朝阳,古化石集散地!
世界上第一朵花盛开、第一只鸟飞起的地方……金庸小说里的大燕国就是此地,当然,慕容家族没有慕容复和慕容博。
这里的慕容街是金庸题的匾。
后来,唐,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也是俺们朝阳的。
后来出了赵尚志,这里才从叛乱之地变成英雄故乡。
再后来,红山文化……前几年,佛血舍利……木化石、恐龙化石、孔子鸟化石……朝阳变成了准文化古都……我同事在拍摄期间去剧组当了群众演员,大冬天的,可遭了不少罪。
扮日本兵、扮村民、扮民兵、扮死尸……
我原来以为要把北村次郎描写成中日人民友谊的代表人物,后来北村次郎终于现出日本人的卑劣面目,竟打昏他的救命恩人王先生,抢走恐龙化石,逃回朝阳城。
但他的命运却又发生了根本变化:他的哥哥北村太郎原以为弟弟被抗日军民杀死了,上报上去后,弟弟得到天皇的嘉奖;现在弟弟突然回来了,他为了维护天皇赐予的荣誉,竟将他弟弟杀死在弟弟墓前。
这很符合日本人的民族性。
赞一个!
看到第八集了,不得不说有些失望。
演员没话说,但李幼斌这部戏至少前八集的表现不如闯关东!
编剧实在脑残!
漏洞百出的剧情,弱智的情节……大白菜一样的日本兵……
看完了《中国地》,感觉很差!
本来是奔着李幼斌和萨日娜来的,因为看了他们联袂演绎的《闯关东》,印象很深。
但是看了《中国地》,直到结束,都没发现几个能打动人心的情节,相反地,剧情的逻辑让人摸不着头脑,比如他们有很多神枪手包括赵老嘎的二叔,鬼子头目北村每次都冲在前面,为什么他们不直接把他给干掉?
正可谓,擒贼先擒王嘛!
同样的,在老三被鬼子抓到北村司令部后,老三抢了鬼子手枪,本来可以先干掉北村再自尽也不迟啊,为什么没呢?
情节很值得怀疑!
其他的问题就不多说了,感觉比《闯关东》差远了!!
中国地,我就是冲着李幼斌去看的,作为一个《亮剑》的脑残粉,对于他又一个抗日的题材,就是为了对比而对比,我也是期待的。
看了快10集之后,有一种感觉就是:其实他演的比过去更精了,但是一个演员演戏的精,有时候,反而比较难打动人,因为精心的设计和惯常的套路,永远不如实实在在的投入来的更打动人。
对于李幼斌来说,他就是接拍电视剧接多了,把人拍疲了,把演技拍精了的代表之一吧,还有陈道明还有王刚,你们都是我很喜欢很喜欢的戏骨啊,可惜,电视剧有时候真的是毁人不倦的,高强度的拍摄周期和不费脑子编出来的剧本,都是极大耗损演员真情实感与演戏热忱的死敌。
对于这些戏骨,不可否认,他们都在吃老本,因为人家演戏摸爬滚打这么些年,基础扎实,就算是吃老本,底子都在,戏根本不会难看,遇上了心情好,编剧给力的时候,就会产生火花来。
但是,我发现,对于这样从戏骨变成戏精的人来说,期待他们全新的突破,基本是不可能的了。
一个演员,碰上一个适合自己的角色,难!
碰上一个适合自己又能大红大紫的角色,更是难上加难!
李幼斌的李云龙,王刚的和珅就属于这样的情况,尽管在宣传中,李多次强调这个赵老嘎这个人物不是李云龙那样的军人,但是从片花和正片来看,我还是不可避免的看了许多李云龙的影子......那种呐喊的方式,那种流露感情的细腻,林林总总,都会让人浮想联翩。
电视剧塑造一个吃一辈子的形象,同时也给演员一个禁锢的篱笆,尤其是大篇幅的电视剧更是如此。
从稚嫩到成熟再到衰老,一个经典形象的展现,手法无外乎如是,演员也不可能因为是不同的人物就去用截然不同的表演方法,所以有些相似乃至雷同根本不能避免。
再加上中国电视台对于一些经典作品(亮剑还珠老红楼etc.)毫无休止的重播,更使这种印象深入人心。
另外,中国地的编剧,你能不能加强故事性,就算是胡编的虚构,至少也遵循了留扣子栓马桩等艺术技巧吧,这部戏让我觉得特鸡肋,故事的不连贯与拖沓,都大大减少了演员带给我的好感。
不过现在国产电视剧现状就这样,遇上一个好本子真是太不容易了。
所以啊,我亲爱的戏精们,我支持你们保留你们的经典荧幕形象,咱不乱接戏成么?
想挣钱,拍广告去!
想追求艺术,搞话剧去!
电视剧拍多了,人就疲了啊!
要慎重!
要慎重!
要慎重涅!
,,为什么中国人的子弹永远打不完,,为什么日本人的枪法都是那么的烂,,为什么中国人可以躲过枪林弹雨,,特技好烂啊
剧情的各种狗血,人物性格极其的不饱满。
我就怀疑是不是急着为了建党九十周年献礼,赶急赶忙的拍完。
瓦力窃以为中国电影界处在极其浮躁的境地,一部片子拍下来,几乎大部分精力在宣传,鼓吹上,请一帮所谓的名角,在那边扭捏做态,把该电影大加夸赞一番。
加上诸如:什么什么之一,最等之类的词来描述。
再爆一些明星们的料,用各大媒体炒炒,开个首映礼。
最后大家怀着满心的期待,看不多一会儿发现又他妈上当了。
浮躁的气氛渗透在社会的方方面面。
不是为了做出艺术品,而是为了赚最多的钱,动机不纯。
首先表示我只看了前面几集,言语可能略有偏激。
首先说音效吧,真的很烂。
该壮烈激动一点的呢情感不够,没有劲;悲情的画面的,曲调有不够深沉,而且还是那种很老很老的感觉。
在说人物刻画,赵老嘎一山疙瘩里的,嘴里蹦出个“中国地”如此有文艺气息的词汇,连知识分子王先生都赞叹。
赵家老二永清呢,虽然刚开始就知道是一软蛋,但也不至于趴爹怀里说我怕,我怕。
不觉得矫情?
多大人了啊。
剧情:一仗还没打完,老二老三的援军还没出现就结束办丧事去了,看得人云里雾里。
你说一爷们戏弄那么多女人干什么,感情戏还如此之多。
想让电视机前一帮大老爷们儿抱一包卫生纸抹眼泪啊。
当然这是一些细节部分处理得不好,但是剧情总的来说还是比较吸引人的。
最后说特效,我的妈呀,在山门那里刻“中国地”三字,那叫一个神速啊,一个从上至下的抹除效果就完事儿了。
这中间得有多长时间,就没发生一点别的事儿?
嘿我还真不相信了。
你要想看呢,还是能看下去的,至少还没到那种让人反感的地步。
《闯关东》里是李幼斌和萨日娜演夫妻,有一个当了汉奸的大儿子,有一个从小叛逆当兵的二儿子,有一个什么都好的三儿子。
老二不认自己的媳妇,老两口当闺女养,最后嫁给了老两口的干儿子,那个日本人。
《中国地》里也是李幼斌和萨日娜演夫妻,没有大儿子,但是有个大女儿,女婿是汉奸。
有个比传武更叛逆的二儿子,不过这个二儿子只有传武的犟,什么东西就是犟。
二儿子也有个上赶着贴的媳妇,这个媳妇儿子不要老两口也当闺女养着,最后许给了比传杰还乖的老三。
这里面也有个日本人,同样的不分种族的照顾,同样的最后当了白眼狼不得好死。
《闯关东》里面的李幼斌遇到大事就不吱声,但是总能有解决的办法。
《中国地》里的李幼斌遇到大事就吵吵,吵吵完之后事情更糟了。
不过最好的改变是萨日娜,《闯关东》里她就是一慈母,有事就靠李幼斌,但是《中国地》里更有主见了,属于标准的贤内助了。
总结下来,很多人都觉得是李幼斌成就了《亮剑》和《闯关东》其实应该说是这两部剧成就了李幼斌。
因为《中国地》也是他的独角戏但是并没有唱好。
炒《闯关东》的冷饭够了没?!!!
前几集是在挑战忍耐的极限,民国家庭伦理婆媳父子主旋律抗战神剧
太低能了
不错了
在众多粗制滥造中 是部好片子
3.5
剧情太乱,劝大家还是别看了,别看是央视直播的!
看了4集就看不下去了,就是来看李云龙的,编剧也是瞎编乱造,很多都不符合历史,你这是小学还没有毕业吧,醉了,烂片
二叔:这人真是不扛老!老嘎:可孩子们都长大了!
几位老赏的演技还不错,可惜剧情有诸多不合理的地方
还是闯关东好看~
扯吧 你就扯吧
几个主要演员的表演都不错,特别印象深刻的是赵老三这么个放荡不羁好吃懒做但有情有义有血有肉的生动小百姓。剧情注水太严重,砍掉一半不嫌多,立新之处是在剧情中贯穿了一个抗战中的新式知识分子,古生物学家王思恺。赵老嘎和俩儿子的关系设定应该是借鉴了《白鹿原》。另外,演赵永清的那位很帅啊。
不错
假期陪父母看神剧系列:真实的好剧,有一种《活着》的剧场感。人物塑造很成功,整部剧下来恨的牙痒痒,上一次这样还是因为宋江,就是结尾太仓促了。感觉剧组没钱了,草草就收尾了。
几个主要演员的表演都不错,特别印象深刻的是赵老三这么个放荡不羁好吃懒做但有情有义有血有肉的生动小百姓。剧情注水太严重,砍掉一半不嫌多,立新之处是在剧情中贯穿了一个抗战中的新式知识分子,古生物学家王思恺。赵老嘎和俩儿子的关系设定应该是借鉴了《白鹿原》。另外,演赵永清的那位很帅啊。
0-0?
属于中国的"中国地",容不得他国随意地践踏。
裹脚布终于完了,天天晚上跟我爸一起看。我比较讨厌赵老噶,更讨厌那个人际关系学博士赵老噶他老婆。
我爹霸占电视机的时候看的,其实还是蛮煽情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