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冢治虫对科技、人、机器人三者之间的伦理反思是非常深刻的。
这种深刻从童话式的铁臂阿童木延续到乌托邦式的大都会,持续在希望与绝望之间。
手冢治虫的价值在于不断挖掘未来的可能性,关于人和造物主的,以及人和自己的造物的。
挖掘需要毅力和才能。
或许大友克洋具备第一个条件,但他绝对不具备第二个。
大友的作品总给我这样的感觉:当他获得一个启示并为此沾沾自喜之余,并未严肃质疑其正确性,反而迫不及待地给它穿上晚礼服,并深深苦恼于如何为这件礼服搭配名贵首饰。
以二十世纪初纽约为背景的蒸汽朋克复古片,整个画面缩小为一个孔之类的表现手法相当怀旧。
所谓机器人和人类的冲突已然展现,底层人民被机器人夺走了工作机会,同时上层对机器人采取种族隔离政策,这是在不远的未来也有可能发生的严峻问题。
布恩总统和瑞德公爵为什么是黑脸?
衬托白发和金发?
瑞德对自己领养的孤儿ROCK称自己为父亲感到羞耻,是认为他不配做自己的儿子,可反过来这份渴望被父亲认同的狂热和偏执的情感扭曲了ROCK,让他成为了冷酷残暴的杀手。
话说本片一开始就有机器人暴乱的暗线了?
原警长办公室内巨大的机械龙鱼,以及官僚主义的作风,是暗示什么?
女主TIMA一副雅利安人种的外貌,金发碧眼白肤,这算影射NAZI推崇的优等种族么?
还是作者也认同完美的人类应该是这样?
合体的火灾机器人有些意思发生火灾之后,春作坂老头还和自己的侄子健一冲进去?
为了调查案情不要命了?
罗顿博士因为器官走私被通缉,但他却声称TIMA是全机器的,是不是他隐瞒了什么?
虽然是作为隐喻的巴别塔,但是基古瑞作为影响太阳黑子的超兵器,坐落在大都市中心最高的塔上,就不怕作为靶子被别国攻击么?
大都市的居民又怎样?
作为人质?
进行干扰太阳实验时,明知会对表层的机器人产生影响,却毫不作为,只是事后野蛮镇压?
也不考虑对社会的影响?
不过这的确是人类会干的事情。
地下党轻信政府的承诺,只能作为被利用的棋子,逃不脱被算计的命运。
以人类无法抛弃情感为由表示别无选择这种发动暴乱的借口,感觉毫无道理。
但仔细想想也的确如此,人类无法逃脱被情感控制,因此憎恨的螺旋永远都存在。
总统秘书被射杀前头上出现了一根蜡烛,是作者的恶趣味么?
密谋筹划反叛瑞德公爵的布恩总统反被将军杀死,这就是政治家的下场。
TIMA前半段没怎么说话,后半段也只是叫嚷着找健一,然后就被王座吸引黑化了。
全片都没什么台词展现其自我,就有一只鸟站她肩膀上被底下的人们认为是天使化身而已。
于是最后依然是老生常谈:creator is destroyed by his creation. 让TIMA化身为skynet。
明明说了TIMA已经黑化,不再保留过去的记忆了,不明白为什么健一会拼死要去唤醒TIMA,两人只是初次相识,会为此拼到不要命的程度么?
因为健一非常善良?
因为他被TIMA的美貌吸引,爱上了TIMA?
这么说起来其实TIMA让我想起天元突破里的NIA。
也是黑化后被SIMON拯救,但是毕竟两人同生共死很久了,而且还结婚了。
最后机器人们拿着粉身碎骨后的TIMA的零件是什么意思?
剧情缺陷:火灾后健一失踪,作为伯伯的老头一点都看不出担心的样子;在ZONE 3面对杀人不眨眼的ROCK,健一依然不紧不慢,毫不紧张;ROCK追查TIMA下落却一个手下不带,在发现TIMA和健一后才带一帮人追击瑞德为何会带老头和健一进基古瑞的核心?
为何特地要TIMA换衣服?
老头就这么把作为关键证物的笔记本丢在瑞德面前?
TIMA黑化就只是因为走进王座的一定范围?
但是之前离王座更近都没触发黑化啊?
触发黑化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ROCK按下的那个是自爆按钮?
那么简单就把整个大都会毁灭了?
开什么玩笑?
话说那个军人最后的下场是?
暗杀总统后那些背景画面是什么意思?
<图片1>有谁注意到这张图后面的地图了么,地名都是加拿大toronto地区附近的。
地图改了,地名都一样。
色彩华丽,音乐也让人非常舒服。
关键的是和宫崎骏的动画比起来,大友克洋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种风格。
宫崎骏的影片,更多的是天马行空的幻想。
而大友克洋的这部作品则更多的是华丽的构图及更多的工业时代的场景。
一种另类的科技文明,一种旧工业革命风格的世界。
通过这部影片,让我了解到,日本的动画电影不仅仅有宫崎骏。
也让我突然发现,自己更喜欢的是大友克洋的风格。
无论怎么样,欣赏这部影片的过程是一种享受。
也是这部影片打开了通向另一个世界的大门。
以此纪念我第一次接触的大友克洋的名作。
以上的评论可能有失公允,毕竟我也没有很多接触大友克洋的作品,也许更多地接触以后会有不一样的想法么?
算了,不管怎样,总之,我,很喜欢,呵呵。
到底什么才是人呢?
Tima身为机器人却希望成为人类,无法接受自己不是人类的事实。
大boss是人类中权势最高者,却渴望将人类置于非人的“超人”的统治下。
养子rock对机器人恨之入骨,却又对人类同胞毫不手软。
对于机器人而言,人类最难理解的,大概是情感。
无论是对同胞的伤害,还是统治世界的虚妄欲望,这些,机器人都无法理解。
人类制造机器人,赋予机器人接近人的智慧,却又不屑于承认机器人具有人的特点。
不仅将机器人排除出自己的族类,更采取蔑视乃至奴役的态度。
tima见证了人类对机器人的迫害和机器人对人类的友善,无法接受自己也是可怜的机器人的事实。
健一代表的倒是非常理想主义的人类仅存而珍贵的赤子之心。
全片里他或许是唯一真正把蒂玛当做人类看待的人。
到了失控的临界点他也还是天真而执着的希望蒂玛“不要走”。
并最终把蒂玛从毁灭系统上解救了下来。
蒂玛喜欢仰望天空,人类也总是仰望星空,思索着自己是谁的问题如果真的有上帝造人后放逐人于伊甸园之外,又有人造了机器人而奴役之,那么人向往着无欲无求的神,机器人向往着有七情六欲的人,是不是一种无法企及的痛?
人造出巴别塔和“超人”,是不是又是一种罪过呢?
我们到底是谁?
机器人是谁?
而他们又是谁?
转自张架
这部科幻动画的情节在我看来稍显粗略,但炫酷的场景和电影大片般的镜头运用,以及独具特色的阴影画面、圆乎乎的人物,极具表现力,再加上手冢治虫和大友克洋的联袂,确实值得一看。
通天塔般壮观的大都会,人类与机器人混居其中,被分为很多区域,社会形态已发展为有专门处理失控、擅越区域机器人的人类政党组织,也有为机器人争取权利的组织,还有不满被机器人抢占了工作机会的底层人,甚至有革命者。
偶然跟随伯伯来到此地的小男孩健一,遇见了“初生”的拥有小女孩外形的机器人蒂玛,却不知,“她”是别有用心的大人物制造的秘密武器。
在或庄严辉煌或衰败朋克的建筑之间追逐,繁荣或肮脏的不同层级生活对比鲜明,各个种类的机器人在为人类社会的运行服务着,大量劳累又繁重的工作被机器人取代,纯粹服务性质的工作如服务员、交通指挥甚至警察帮手也由机器人代劳,如果机器人有权利,所有的也只是绝对服从人类、不危害人类、为人类服务的权利。
何为机器人?
加上个“人”字,就难免涉及深层次的辩论,比如蒂玛痛苦的发问“我是谁”,比如警察助手机器人皮罗的无妄之灾让人难过,还有更多突发状况的服务型机器人因为人类的阴谋被处理掉。
机器人说到底本质是代码和程序,那些符号和数字本没有好坏之分,可如果加入了人类的野心,就会变质。
可以设身处地地想象《大都会》中并不遥远的未来,大部分普通人对机器人的态度很可能同健一伯伯一样,像对待忠诚的宠物,它完全服从,不离不弃,甚至以保护人类为第一位,虽然它没有情感,但人类有,对这样的机器人很难无由地产生憎恶,它们完全融入了社会生活,带来更便捷舒适的体验,如果人类安心于此,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科学家、学者、作者去质疑那样美好的未来,代码和程序组成的机器之心是纯粹的无害的,难以把握的,是人的复杂之心。
蒂玛孩子般的外形、纯洁光明的形象,如同天使,被刺激被侵蚀后露出的恶魔般内在,又让人觉得恐怖。
如同影片中蒂玛的认知,是的,人类可以被视为机器人之父之母,却又不能真的被机器人当作父母,因为有违社会伦理,可是究竟如何让机器人自处呢?
但愿机器人能问出“我是谁”的那一天永不会到来。
这部影片虽然主角是孩子,形象有些幼稚,整体的色调却是暗沉的,主题细思之下显得沉重,这里有战争,有杀戮,有阴谋,有底层的灰暗,几个有所着墨的机器人,反而展示的都是向好向善的方面,无畏地保护人类,善良地信任人类,可能是制作者的有意为之。
虽如此,人类对机器人却不能完全地信任和交付内心,如同明白金钱吞噬人心一样,也明白金钱不过是纸是无辜的东西,人同样怕被机器吞噬和反击,那样的结果,同影片中将被毁灭的世界一般可怕。
是非对错分辨不清楚,好坏因果纠缠在一起,通天塔终会崩塌、倒掉,“大都会”没有美好的野心勃勃的未来。
或许只有如健一一样单纯果敢的孩子能挽回机器败局,拯救世界,但是,这真的只是绝对理想的想法,只存在于漫画、电影之中。
现实中,智能手机的出现深受褒贬之争,却极大地改变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智能机器人时代,甚至人工智能时代全面到来时,大约会同样如此,在更灼热的争议中更深更广地影响世界。
究竟会亘古未有地造就通天塔,还是会毁掉它,全然未知,唯有期待,唯有相信。
往期内容:《怪物之子》:“我”在异界拜了个师《红辣椒》:做梦去吧!
要当心《千年女优》:我们追寻的那个人
神回铁臂阿童木。
比起超现实主义的德国电影,还是以与现实有明显区隔的动画表现更能让我接受。
除了人造人蒂玛在不断寻求自我认知的过程中实现成长,其他人物都性格鲜明,一目了然的身份角色和动机,不至于让观众死亡过多脑细胞。
其实故事很简单,人物不过已无公信力的统治者、试图利用机器人统治世界的公爵、公爵的父控偏执狂养子、天真无邪的小男孩和其侦探叔叔、承担各色功能的机器人、反机器人的人类劳工革命党以及超人类蒂玛。
美妙的是穿插在这些人物之间的矛盾:统治者和公爵的权力之争,机器人和人类劳工的生存之争,偏执狂养子单方面和蒂玛争夺“父爱”之争,最后是蒂玛的自我身份认知之辩。
导演大友克洋将这些命题取其轻重地糅杂在一起,最后借不同人之口发出探问:“人类为何都用暴力来解决纷争?
”“为什么机器总是被人类伤害?
”“人类和人造人的本质区别在哪?
貌似答案是爱与情感。
是吗?
我不知道,但我相信这个美好的答案。
起码健一拼了命的想要救已面目全非露出机器骨骼的蒂玛时,我狠狠流泪。
我被深深打动。
所以无需证明,我是血肉之躯,骨肉受伤会疼痛流血,最重要的是,我拥有一颗能够共情的心灵。
最后蒂玛接入电脑,失去情感记忆要毁灭人类,世界在坍塌崩坏,健一眼中只有坠落的蒂玛,而背景乐是《I Can't Stop Loving You》,没有比这更浪漫的事了。
小时候电影频道上的片段种下挥之不去的执念,高空中男主角抓住Tima的手,努力唤回她的记忆的画面。。。
数年后忆起,使用互联网偏执的去追寻,完整的看过后,不免有些遗憾,Tima的最后一句话“我是谁”固然长久萦绕,却不是“健一,我喜欢你”,可怜的身影坠下的瞬间“ I can't stop loving you” 这是伴随着都市崩坏的音乐 曲中充满离别的伤感甚至绝望。
一遍又一遍,脑补健一能复活Tima,却看到强忍着悲痛的颤抖的肩膀,那些她存在过的痕迹。
前几天在论坛上见到这样一个标题:“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对生活失去了激情?
”,我一幌而过,好像逃避似的没有点进去浏览,但它的影子却一直在心底挥之不去,我既不能消灭它,也无法正视它,生命中所有的阵痛,好像一根扎在口腔深处的鱼骨,你可以用舌尖刮到它露出来的一头尖刺,却怎样也拔不到它,一不小心反倒让它越刺越深,被刺破的灵魂就这样逐渐腐烂麻木。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是在我看着熟悉的名字却绞尽脑汁也想不起它是什么故事的时候吗?
还是在我对着完全陌生的文句却突然惊讶地发现我曾非常刻苦地攻读过它的时候?
又是否是我每每所付非人而所爱非爱的时候呢?
或是那狡猾的病灶寄入此身缠绵不去的时候?
是因为灵床上那具空洞的尸体征服了我吗?
还是哲人那生命的减法说服了我?
是当夜灯拉长了一个人耻辱的背影他却仍然苟活的时候,还是当他本以为会离去而他却仍没有离去的时候呢......“人类真是低级的动物,受爱与道德的困扰,被感情所控制”,《大都会》里说得没错,人类要脱离烦恼,要达致完美的世界,就应该被进化成强大脑机的“超人类”所取代,让中心电脑为我们计算分配必需的物质,再向每个人输入快乐的幻象———我想起《爱,死亡,机器人》里的那位星舰舰长,被外星生物捕获的他活在外星生物为他植入的幻境中不再愿意醒来,人与人将不再有差别与隔阂,城市与族群也不再被区分,生与死都好像拔掉电源一样迅速简单,这样的世界有什么不好呢?
为什么要让这样高级的生态系统崩塌呢?
可是,象征着人类最终成就的巴别塔轰然解体了,碎片与残渣伴随着雷查尔斯的靡靡之音簌簌而落,废墟的画面由缤纷的色彩与白鸽构成,只是为了追求这样浪漫的效果,却为我们留下一个毫无意义和无比媚俗的结局,在假惺惺的温情和美丽包裹下我们将继续陷入无聊的循环,我们自己审判了自己,也自己否定了自己......
如果没有你现在听到的这首歌,《大都会》基本就是一大闷片了。
《大都会》是手塚治虫的遗作,导演林太郎请大友克洋协助编剧的。
画风方面严格按照了手塚治虫的原作:人物是小腿比大腿粗的三角形轮廓,阿童木那样的,眼睛是少女漫画那样星光璀璨的。
场面的气势超大,但因为我倒着,看《蒸汽男孩》在先,《大都会》就只能是小巫见大大巫了。
场景,建筑这些CG的使用很多,人物还是纯2D的。
由于浓缩了长篇的内容,情感交待上很浮光掠影,故事还是未来社会人类和机器思辩的俗科,致使我前半段看得很不起劲。
但是就在最后10分钟,就在电光火石,大厦将倾,而健一拉着悬在空中的Tima的时候,Ray Charles的声音破空而来,一下打碎了我的心。
选对音乐,选对音乐,选对音乐,选对音乐可以拯救一部电影啊!
这首歌叫i can't stop loving you,这首歌让本片有了一个悲伤然而完美的结局。
本来在看了《灵魂歌王》之后就极喜欢Ray Charles,他的声音,他的生平。
正好前几天看到今年一张获奖稿,某家音乐电台或者是琴行的广告,好像是,画面只是一排纯黑色的钢琴键,简单地写着:怀念Ray Charles。
是啊,怀念Ray Charles,怀念他一片黑暗的世界。
神作.虽然动画很难超越原作,但是也算是在人性方面进行了细的刻画,效果上也是叹为观止.27版偏重的是大主题,整体的美感和迷乱;本篇偏重小主题,乃是机器人本身的迷失,以及各式人物的个性.在普遍认识上小主题的推崇度和重要性都弱于大的.不过蒂亚真的很萌,消防机器人很有爱,戏指纳粹颇有回味
有人控鬼父,鬼父控女儿,女儿说我是个什么玩意,鬼父说你TM就是我的也是世界的爱;小正太以为纯情能够拯救萝莉和世界,结果世界还是靠情敌的自杀袭击给救了。日本人的意淫通病,总是眼高手低一根筋,自以为是偏要行。
1.让机器人成为超人类存在,作为一个新生物种的时候,也会有排他性2.依旧是单个的人物,作为英雄拯救世界的故事老套而庸俗浮夸3.日本作为世界侦探,世界巡警来维持世界秩序也是自大的一种表征4.影片的受众定位并不是很明确,对于小孩子来说,过于科学观的表达,而对于成年人来说,这样的世界又太过于幼稚。5.不过饱和色调和废土工业文明,并且探讨“我是谁”的基础哲学观,观感是流畅的
我最讨厌的未来主义建筑。。色彩和音乐的配置相当厉害,可能是大友克洋最好的一部。但一如既往不会讲故事。比较少见的晶体管朋克。洛克的人设比较成功,但是挨了这么多枪不死莫不是改造人。革命头子像切格瓦拉。女主很不讨喜,对机器人的设定太感性了。女主没杀了助手也算bug。最后一炸很炫酷,奇妙的歌剧感,不知道电影术语怎么命名这个。
优酷 1520 外公家
#SIFF#现在看来还是足够成熟的。对巴别塔神话的再诠释下填入政治斗争、革命起义等元素,Tima被赋予“神”的形象,身份认同的反复贯穿主线,终结于科技焦虑——大都会毁于自己创造物Tima之手。叙事手法、人物特写等像极了复古的黑色电影,听着爵士享受城市崩塌的快感太有恶趣味了。王座出来的瞬间有出戏到《阿基拉》。
我也没想到会用老套来形容。女主此类角色总是以无辜而被栽培着强大的身份出现,随后献祭给世界。可以看做是一种消费,看多了总是无趣
太深奧了...
还是太俗气了,设定是借用的,故事是没什么深度的。画风还不错,只是如果说这部动画出现在八十年代,那的确是一部好作品,可惜攻壳机动队银翼杀手早就深入人心。
不太喜欢的风格
就是这样一种电影,导演的所有情绪都倾注在某一幕,可以说整部电影就是为了那一刻而诞生的。
tima我的tima😭。如果节奏问题处理得更好一些,top250不是随便进?
来自2020的人一点也不觉得科幻我可以把我的感观归结为看得太晚了可是剧情怎么回事???莫名其妙???任何宏大的世界观都需要你先把故事讲好了画面BGM只是锦上添花...
开始帮助健一的机器人菲菲、让我想到了天空之城中的机器人、心中一酸、别的剧情没太大感觉、已经第二次看了仍然觉得3🌟水平
tima🤔法西斯 恋父 赛博朋克 侦探 干扰通讯 王座 反机复人 革命 jazz 济古瑞 切格瓦拉;节奏太慢、画风out of date,除了女主 所有人的四肢比例都异常粗壮。。。超人机器人🤖️。。。人皮面具。。。艺术就是爆炸。。我是谁。。。人类的贪欲与爱。。。找得到残骸下一步就是阿丽塔😂dont like it 不过bgm选的不错
手冢治虫原著,经大友克洋改编后,成为毁灭的未来。公爵梦想着制造一个机器人来统治世界,机器人生性本善,结果却在自我怀疑中成为了疯狂的毁灭者,大都会毁于一旦,废墟竟然比曾经的辉煌更富有希望。亮点在于机器人蒂玛没有因为健一而住手;洛克的坏与忠诚是那么的简单直接,比公爵更有魅力;描绘大都会的辉煌和宏大的画面一流。如果人类决定创造智慧机器人,最好提前想好我们要如何对待他们。
6无法想象新千年的作品竟然还用这么老气且毫无艺术性的转场及格分送个巴别塔和爵士乐#大和谐影展2nd.#
从杨贵妃到三体到大都会,男性思维的模式基本上逃不出这个传统:搞一个纯情得像一张白纸于是任何人都不忍心指责的妹子出来,把国破家亡世界毁灭的罪过全部往她头上一推,然后再为她流下几滴或伤心或暗恋或暧昧的泪水,好,所有的人都可以安慰地去躺尸了,而无任何过错的男猪脚则可以毫无愧疚地继续把妹
为机器代言? 接受不了这种荒谬的理念。
大场面,只有最后比较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