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伯纳黛特你去了哪

Where'd You Go,走佬阿妈(港),囧妈的极地任务(台),伯纳黛特你去哪了,伯纳黛特,你去了哪,伯纳黛特,你要去哪,Where’d You Go Bernadette?

主演:凯特·布兰切特,朱迪·格雷尔,克里斯汀·韦格,劳伦斯·菲什伯恩,特罗伊安·艾夫瑞·贝利萨里奥,比利·克鲁德普,约翰内斯·豪克尔·约翰内森,詹姆斯·乌尔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9

《伯纳黛特你去了哪》剧照

伯纳黛特你去了哪 剧照 NO.1伯纳黛特你去了哪 剧照 NO.2伯纳黛特你去了哪 剧照 NO.3伯纳黛特你去了哪 剧照 NO.4伯纳黛特你去了哪 剧照 NO.5伯纳黛特你去了哪 剧照 NO.6伯纳黛特你去了哪 剧照 NO.13伯纳黛特你去了哪 剧照 NO.14伯纳黛特你去了哪 剧照 NO.15伯纳黛特你去了哪 剧照 NO.16伯纳黛特你去了哪 剧照 NO.17伯纳黛特你去了哪 剧照 NO.18伯纳黛特你去了哪 剧照 NO.19伯纳黛特你去了哪 剧照 NO.20

《伯纳黛特你去了哪》剧情介绍

伯纳黛特你去了哪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伯纳黛特(凯特·布兰切特 Cate Blanchett 饰)和丈夫埃尔金(比利·克鲁德普 Billy Crudup 饰)结婚多年,两人共同抚养可爱的小女儿阿比(艾玛·尼尔森 Emma Nelson 饰),一家三口是别人眼里的模范家庭。这么多年来,伯纳黛特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家庭的建设中去,无条件的牺牲自己,支持着丈夫的每一个选择。 最近,伯纳黛特被严重的失眠和强烈的焦虑困扰,越来越不愿意出门接触外人,将自己封闭在家里的四面墙壁内,就连丈夫和女儿也无法接近她的内心。因为伯纳黛特忽然意识到,自己的世界除了她的家人们以外,几乎一无所有。在一家人决定举家前往南极旅游的这个节骨眼上,伯纳黛特失踪了。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敲响密室之门康家大院的新媳妇灰色的果实诡替身成为玛丽亚九叔之古棺奇案1家庭经济学第三季甜心萌探野蛮的囧妃:时空黑洞古董局中局巫咒索命咒玉昭令第一季城邦护卫队罗布奥特曼王子与公主通往夏天的隧道,再见的出口传送法漂浮虚空魔境谎言2018小镇青年之潜罪者少年如歌夜族公子小仙妻黄金大逃狱菜鸟老警第一季君九龄逆时的我们民间圣诞节异世界悠闲纪行

《伯纳黛特你去了哪》长篇影评

 1 ) 致所有Bernadette: 你余生的所有奇迹不止你的女儿

你知道大脑🧠中有一种打折机制吗?

别人送给你一条项钻石💎项链,刚开始你打开它,非常开心;第二天,你仍然开心,但没有那么开心了;一年后,看到它,你心里的台词是: Oh, the old thing.你知道🧠为什么有打折机制吗?

为了生存。

它让你自觉自愿寻求新的体验,即使冒险。

重新寻找的感觉也挺棒的,不是吗?

毕竟生活中没有那么多剑齿虎随时扑过来。

似乎它是人脑的缺陷设计。

默认向我们发送危险和伤害信号,而不是通知我们快乐和感谢。

我觉得发生在妈妈身上的事大抵如此,她太执着于接收危险的信号,而她脑海中的打折机制忘记了去看见生活中美好的事。

也许爸爸也忘记了去看妈妈美好的一面。

这是影片的开头,也是特别吸引我看下去的原因。

Bernadette因为建筑成果一夕被毁,被打入谷底,终止了创作之路。

而将女儿苾伊视为余生的所有奇迹,落入生活的庸常之中,迷失自我,觉得自己是幽灵之地的一处幽灵,丈夫也无法理解她,觉得她需要心里干预。

于是在她即将被丈夫送往心理病院之际,她不顾之前的种种担忧,比如拥挤的人群,难熬的晕船,只身前往南极洲,重新找回了她的生命之源 - 创造,开始重生,焕发新的生机。

顺便说一下,Bernadette设计的南极站超级可爱的!

其中有处好像一只只小企鹅搭着背向前走啊!

同时又好适合Bernadette的环保理念 : 人与自然共处一室。

人到中年,即将要被人群中的声音带走时,真的非常为这样的故事感慨和激动。

有的东西,尤其是那些会让你的眼睛发光的东西,会让你在人群中感到自己心跳加速的东西,值得你终身的守护,那是你生命中的奇迹。

答应我,无论处境如何,请一定保护好它。

 2 ) 每个人都应该问自己:你去哪了?

伯纳黛特你去哪了?

看完觉得这个除了是个物理空间的问题,应该还是自我内心的问题。

伯纳黛特对于搬家后的抱怨,不合群等等,在跟老友倾诉后,最好的一个回答也是影片的转折就是:身为一个艺术家你必须要去创造!

丈夫深陷在工作的氛围中,失去了对家庭和妻子的关注,而妻子也深陷在自我的很多痛苦中,丈夫无法理解,甚至连尝试沟通和努力理解都做不到,只是根据旁观者无端的添油加醋,对妻子做了臆想和判断,甚至要“关”她到精神病院疗养。

看到这也有一个令人很感慨的,即使这样,两人也没有提出要离婚的想法,即使在这对彼此都非常失望的情况下,而弹幕上飘过的都是“离婚吧”巴拉巴拉,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两个文化差异下对婚姻的理解,我们的容错度好像在于当无法得到理解和沟通时,更容易放弃,对于完美的追求过度;但现实生活中看到更多的是当存在底线振荡时,比如出轨,比如家暴,这些婚姻关系却很多都苟延残喘下来了。

最后很喜欢的一段,丈夫把象征剩下的16个奇迹的项链还给了伯纳黛特,并且说了那句很感动的话“还有更多的奇迹等着你去创造”没有看过完整的原作,所以只基于对电影内容的理解,算比较工整的作品。

不管怎么样,这部片子有很多可以思考,家庭关系和自我意义等,一个人一定要找到自我生存的价值,并平衡家庭,得到支持,这将是非常幸福的事,也是这个问题的最终奥义吧!

 3 ) 小学生观后感

我一直很害怕进入婚姻之后家庭生活与工作之间的平衡问题,我觉得电影里的伯纳黛特是幸运的,显而易见她有一个无论何时都理解她甚至为了她责骂刚表扬完自己女邻居的女儿,和一个愿意短暂放弃工作真心实意的想帮她解决情绪问题、虽然没意识到她需要回归创作但一旦意识到立刻选择支持她的伴侣,我总在思考自己可能是自私的,如果在未来婚姻中伴侣陷入自己的情绪沼泽,我很可能任由他自己发展,即使发现了也会置之不顾或者敷衍了事,但将心比心我很希望在自己深陷泥潭的时候有人全力帮我解决问题无论是否有些南辕北辙(影片中Elgin一时认为只有shrink才能拯救伯纳黛特)。

结局固然是美好的,她在找到了自己情绪问题根源的同时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南极点重新找回事业与激情),在选择与家人和解的同时也与家人团聚在工作站。

我希望未来的伴侣爱我是因为爱我的精力充沛和独特创造力,并时刻支持我找到自己,《始于极限》中说“‘只要女人待在让男人觉得安心的类别中,就会得到“尊重”。

’但这本质上并不是尊重。

更准确的说法是,她得到的只是与其类别相符的对待。

”,这令我产生恐慌,因为在影片中虽然伯纳黛特事业失败后专注于家庭,但却从来没有这种尊重与否的问题,好像这种问题该是默认的不存在,我也应该停止钻牛角尖,停止专注于让对方知道“我真的很独立”的标签。

 4 ) 「育儿成就」终究抵不过「专注自我」

谁也不曾想过,天才建筑师伯纳黛特在一次事业受挫后竟会一蹶不振,隐姓埋名。

经历了4次备孕失败,终于生下孩子并陪伴其成长这件事几乎占据了她所有生活。

对待女儿,她付出了万般心力,但却日渐被焦虑、抑郁……种种负面情绪支配。

无论是潜意识还是显意识,她都在拒绝这个糟糕的自己,但无奈的是自救无门,且无形中给自己和他人都带来了莫大痛苦。

噢,庸庸碌碌的婚姻、育儿日常终究是错付啊。

老公忙活着事业,意气风发;孩子独立懂事,终会离家。

“滚回去工作,去创造,这才是你降生的意义。

”一语惊醒梦中人。

不知道在你的人生中有没有过这样的体会:拖着疲惫的双腿,漫无目的地不停赶路,在穿越过一个个幽暗峡谷,翻过一座座陡峭高山,淌过一条条冰凉河流后……暮然回首,曾经闪耀的自己已遥不可及。

悲从中来。

终于,某一天,某个契机,触发了雪藏多时的本真自我,全身细胞瞬间被激活,继而恍然大悟:“我终究是发着光的啊。

你开始无限怀念那个充满着创造力、激情、无所畏惧的自己,也为此热血沸腾,热泪盈眶。

你收拾好那个邋遢麻木的自己,决定冲破庸常,重新拥抱彼时你就一直向往的生活,“都经历了这么多,还有什么可怕?

”你添上一把又一把的火,再次找回放肆燃烧自我的感觉。

这次,你比从前勇敢万倍。

你幡然醒悟,出路是为热爱和天赋而活。

 5 ) 《伯纳黛特你去了哪》:婚姻中的女性在家庭和职场中如何抉择?

日更100天-day7生活只会变得越来越无聊,你越早认识到让自己生活变得有趣是你的责任,你就会过得越好。

—《伯纳黛特你去了哪》前言从2019年11月份学习写听书稿开始,就下载了很多听书App,比如十点读书、樊登读书、有书、得到等等。

有一次在十点读书上听到这篇名叫《伯纳黛特你去了哪》的小说,觉得挺有意思。

后来在豆瓣上看到有这部电影,评分是7.5分,就想着要不要找出来看看。

这部电影主要是以一个女儿的口吻叙述她妈妈失踪的前后故事。

比伊的妈妈伯纳黛特曾经是一个天才女建筑师,步入婚姻后,选择在家相夫教子,之后沉寂了20年没有任何作品。

成了家庭主妇的伯纳黛特,她失眠、焦虑、抑郁、抱怨、歇斯底里,几乎已经到了精神崩溃的地步。

夫妻的感情也出现了裂痕,曾经那么相爱的丈夫如今对她是各种不理解,竟然还出轨,伯纳黛特最后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突然消失了。

不过,故事的结局很圆满,父女俩在南极找到了她,三个人又变成了幸福的一家人,而伯纳黛特也找到了新事业。

看完这部电影,我想从伯纳黛特的婚姻故事、婚后的伯纳黛特为什么越来越不快乐以及婚姻中的家庭主妇如何摆脱束缚实现自我三方面来浅析这部影片。

一、伯纳黛特的婚姻故事伯纳黛特和她的丈夫埃尔金可以说是一个完美的结合。

伯纳黛特是一位天才女建筑师,而埃尔金是一位计算机科技人才。

曾经的伯纳黛特的人生很辉煌,她极具设计天赋,自己动手,用方圆20英里之内的材料,花费3年的时间,构建了一个建筑。

后来因这个艺术作品,伯纳黛特被授予了麦克阿瑟天才奖。

可是这个房子最后被买家买到后拆了,建成了停车场。

这对伯纳黛特来说,无疑是个打击。

伯纳黛特一气之下搬去了西雅图,在西雅图流产四次,才有了女儿比伊。

但不幸的是,刚出生的比伊心脏没有发育完全,需要多次手术才能恢复。

就这样,伯纳黛特的所有心思都转移到家庭和女儿身上。

再也不是闪闪发光的女天才建筑师了。

她在西雅图生活的并不快乐,那种圈子她压根不想融进去,她只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而她与丈夫的感情也渐行渐远。

最让人生气的是,之后发生的好几件事,他丈夫都听信了别人,却不相信自己的妻子,最后这个渣男竟然还出轨了女助理。

一个当初事业有成的女性,当然,伯纳黛特比较特殊,她比一般的事业有成的女性还要成功,之后回归了家庭,为那个男人生儿育女,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家庭上,但是这个男人却发现自己老婆变了,没有之前那么熠熠发光,甚至没有以前那么可爱了。

再看看身边的职场女性,自信,有活力,而自己的老婆古怪、不可琢磨,还总是不修边幅。

加上外界的种种诱惑,于是,男人变心了。

这不是电影中才有的桥段,现实生活中血淋淋的例子也是比比皆是。

职场女性回归家庭后,变成了黄脸婆,风生水起的男人在外面沾花惹草。

在电影中,他们的女儿比伊在爸爸说了一句话之后怼她爸爸的那句,让我为之动容。

她爸爸说:在这世上没有任何人,能了解另一个人的全部。

比伊说:即使你永远无法了解另一个人的全部,你也要去尝试啊!

我们看到的是,这个男人不要说去尝试着了解自己的妻子了,他压根就没有想过自己的妻子为何会变得如此?

最后还听信了小三的话,差点把自己的妻子送到神经病院,这个举动真是太让人寒心了。

两人从相识、相爱、相知到现在一路走来,最后竟然都敌不过小助理的三言两语,真是吃了猪油蒙了心了。

但是怎么说呢,婚姻的经营需要两人共同努力。

处在婚姻家庭中的伯纳黛特,也需要试着去改变自己。

因为有的女性她适合做家庭主妇,而有的女性她更适合职场。

二、解决你所有问题的答案,就是滚去工作,去创造已经被生活折磨的疲惫不堪的伯纳黛特,在跟一位老朋友倾诉、抱怨时,朋友跟她说:解决你所有问题的答案,就是赶快去工作,去创造。

其实有很多才华横溢的女性被埋没在婚姻里,他们扮演着妻子、母亲的角色,却唯独缺少了自己。

伯纳黛特还不是一般的才女,她如果只是一个家庭主妇,真的是太浪费她的天赋了。

而我们很多普通的女性,没有什么高智商,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才华,在家庭和职场中做出选择时,也会遇到困难和麻烦。

有一次办公室里闲聊,同事曾谈到一个例子,他有一个朋友,小孩出生后,从职场回归家庭,做了全职妈妈。

终日围着小孩、老公转,一直到小孩初中,小孩开始叛逆,不肯学习,偷偷地看小说,打游戏,与妈妈的相处说是仇人都不为过。

有一次矛盾爆发,小孩指着他妈妈说,你看你,整天邋里邋遢的,你看谁谁谁的妈妈,人家还在工作,而你连一份工作都没有,整天除了管我和我爸,你还会什么?

这位妈妈听了之后伤心欲绝。

我在听到这个故事时,也挺难受的。

我们身边有很多陪读妈妈,虽然他们没有伯纳黛特的才华,但是他们也曾有自己的工作,自己的青春,和属于自己的自由,可以说为了家庭,他们牺牲了很多,但是换来的是子女的不理解和老公的嫌弃。

影片中,当伯纳黛特在南极又重新找回曾经的自己时,她整个人的状态都不一样了,她不再焦虑、抑郁、愤世嫉俗,而是整个人充满了动力和干劲。

她又重新找到了职场女性的快乐和满足。

有的人适合家庭,她可以很好地平衡自己的情绪(我也知道,会有人跟我说迫不得已)。

有的人更适合职场。

如果放弃自己的工作,回归家庭让你变得不自信、压抑的话,那么有可能是放错了自己的位置,这种情况,不需要心理治疗或者药物治疗,而是走出去,重新工作。

三、婚姻中的全职太太如何摆脱束缚,实现自我?

我们身边也有很多全职太太,很厉害,她不仅把孩子的学习和家庭安排的井井有条,自己的生活也是多姿多彩,尤其是精神世界的滋养。

今年,在我加入一些提升自己的训练营后,就发现身边有很多小伙伴是全职妈妈,一边带娃一边经验自己小事业。

有的全职妈妈擅长写作,有的呢擅长制作美食,有的擅长理财,有的在带娃的同时得到很多育儿经验,他们利用自媒体时代,不断地提升自己,精进自己,一步都不落下。

我很佩服这些人,我感觉自己很难做到像他们这样。

但是哪一天如果自己也成了全职妈妈,这些人就是我的榜样。

我不希望自己把全部的身心都放在孩子和老公身上,活成他们的附属品,而我自己可以有一些小爱好,比如阅读、烹饪,另外,自己也需要拥有三五好友,来倾诉和分享。

就像伯纳黛特说的那样:我只需要你知道,有时候我感觉很艰难。

什么东西艰难,生活的平庸。

我仍保留着被没人注意到的小事,感动得一塌糊涂的权利。

结语不管是在职场还是家庭主妇,都需要有一些自我,不是全身心投入不好,而这样下去感动的是自己,未必能感动别人。

自己一味的付出后,如果得不到自己想要的那种结果后,久而久之,心理和情绪都会越来越不好。

而像伯纳黛特这样的艺术家,本来就是工作更适合他,反之,也不是所有的女性都适合做家庭主妇。

大魔王的参演让这部影片生动不少。

喜欢大魔王带着墨镜的样子。

还喜欢她那件有很多口袋的马甲,马甲一穿,很有安全感,可以把自己所有的重要的东西装在马甲的口袋里,但是孩子装不进去。

这部影片曾获得第77届金球奖的提名。

导演是理查德·林克莱特,他最受欢迎的作品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爱情三部曲《爱在黎明破晓前》、《爱在日落黄昏时》和《爱在午夜降临前》,打算再重温一下。

 6 ) 没能到达south pole的中国PI妻子

来美国读grad school后,遇见了不少2000年前从大陆出来读博经过一步步奋斗,最终获得tenture职位的中年男PI们。

一个很常见的情况是,他们家里有两三个孩子,他们的妻子现在在不是他们实验室打杂,就是单纯作为家庭主妇。

这个片子我是在从加州回南卡的飞机上看的。

在加州开会报告后,有个中国PI找我讨论相关问题。

后来一起吃了个晚饭,零零散散聊了一些。

当他说他家有三个孩子的时候,我想他妻子估计只能在家带孩子,做饭了。

后来的对话也证实了我的想法。

Bernadette是幸运的,她二十年的黯淡人生得以再次闪耀很大程度归因于她近乎反社会的人格。

如果她听话的接受治疗并且融入了邻里间那种虚伪的育儿气氛里,她很可能无法跨出去南极的一步了。

而那些中国PI的妻子们,找到了属于她们的community,然后谈话间再也离不开丈夫和孩子。

如果说bernadette是talented的,这些PI妻子们又何尝不是呢?

90年代能进入不错的大学念本科,她们也许生在有哥哥或者弟弟的家庭。

曾经被提供的教育资源被无限倾斜,但是他们仍然做到了。

不夸张的说,当她与后来成长为PI的男人们以相近的分数进入一所大学,她所付出的努力是要多得多。

当看到最后bernadette眼睛发亮的在讲她的建筑构想,我想起了那个在丈夫实验室打杂的PI妻子眼睛无神的推着要灭菌的实验材料。

她的价值不应该至于此啊,至少曾经她也和他丈夫站在同一水平线上啊!

停滞不前的这些妻子们最后长成了依赖于丈夫的树袋熊,并且通过和其他学术界树袋熊的沟通,最后一起达成了内心自洽。

 7 ) 优秀的设计师源于不断创造

西雅图 建筑 独立女性(母亲和女儿都是)工程师与艺术家的婚姻组合 一切都太感同身受了和喜欢了。

大概可以说是刺耳的优雅以外第二喜欢的片子了。

作为一名初级设计师,最大的感悟是,设计师艺术家在创造过程中会自然的形成良好的品味,独特的视角甚至有时候评论苛刻,这似乎符合我们对于设计师艺术家的一贯印象。

自己作为一个初级设计师,一直以来做错的事就是,忽略这些品质or特质的形成本质来源于不断创造本身,而不是仅仅acting like cynical,criticizing,good taste,stylish就让你成为一个设计师和艺术家。

这恰恰是也是投机取巧的做法,copy from result。

这个山寨在概念是相通的,我们只是努力成为一个好的设计师的赝品而已。

真的让你成为一名优秀设计师的是不断创造。

“People like you must create. If you don't create, Bernadette, you will become a menace to society.”是不是当你喜欢一个职业的时候,你会觉得这个职业的人是世界上最好的人。

我想起thegoodwife里面,will说 lawyers are the best people in the world. 用在这里也很合适,artist/designer are the best people in the world.

 8 ) 平庸的生活——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

大魔王一如既往地好,虽然这种稍微有点心理问题但表面若无其事的人设《蓝色茉莉》已经演过了,而且设定还略有点像?

(上层阶级)导致我有点跳戏,但你魔就是你魔,不需要特写或者歇斯底里的表演,更多就是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一个动作人物就立住了,举个例子就是伯纳黛特给虚拟管家打电话那一段的长台词,或者失眠在楼梯上看自己的纪录片的时候,没有多余的动作,但你一下就能从语速和声调,表情中接收到信息——她在焦虑。

这种焦虑成了影片的底色,和正常推进的剧情一起组合成一种不协调感,直到高潮(小说中的高潮,电影的表现手法略显平庸,其实没有吸引到足够的观众注意力),丈夫和别的人认为伯纳黛特有心理疾病并打算送她去精神病院的时候得到释放,我有思考这件事,伯纳黛特真的过度抑郁或者焦虑了么?

毕竟那些事,开车碾到人,储存处方药,信任罪犯等等都是可以解释的,拜托,我们难道没有有钱了就想雇一个私人助理帮我们打理乱七八糟的事么?

家长会?

社区聚餐?

人类的无聊社交?

如果这就是心理疾病,那么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点,因此在我看来电影所展现的伯纳黛特的生活,和我们日常的生活几乎是一模一样的,只是通过她艺术家的身份放大了不和谐之处,让整件事看起来很自然又奇怪。

艺术家被平庸的生活消磨了?

是的但失败,变动,困难,身份和社会带来的一切扮演了什么角色呢?

伯纳黛特并不是不能以艺术家的身份在世界上活着的,但生活的种种不合理之处,也正是生活的日常面貌,让她失去了这一能力,停止创造不是主观意愿,而是被客观事实谋杀后的结果。

但有趣的是,在这种不协调之下,剧情(生活)正常的推进着,整整二十年。

抛开最容易得到的结论,艺术家要么创造,要么成为社会的害虫,换个角度去说,社会要么允许艺术家去创造,要么就会逼疯他们。

可惜的是社会以普通人为主不是么,所以故事常常往后者发展。

更可惜的是,正如前文所提,伯纳黛特的生活底色与我们如此相似,她所遭遇的不协调,和我们在生活中所遭遇的不协调有同一个本质。

谁是艺术家,或者说,谁来决定谁是艺术家呢?

但我猜,不是只有艺术家才有创造的欲望。

 9 ) Bernadette和她的十八个奇迹

晚上莫名其妙点开了糕糕的扑街新片,说实话,片子真的很扑,烂番茄开局50多,票房也扑街,据我所知,这大概是AnnaPurna发行的最后一部片子了(Anna本来想靠这部片子回点血,结果继续扑,导致Hustle的发行也卖出去了)之后唯一的新闻就是律师开始规划公司资产。

以至于对于片子没有什么期待,开头的不知所云让我以为只是一部揭示中产家庭矛盾的片子,想吐槽糕糕怎么又演这种贵妇,中段的油管视频才揭示Bernadette的艺术家身份,于是开头的一切,无论是焦虑还是社交恐惧症都Make Sense—一个作品被毁而一怒之下退出艺术圈义无反顾走进家庭生活的艺术家。

她可是艺术家,她想遗世独立就可以遗世独立,她想不交朋友就可以不交朋友,对她而言,受欢迎好像并没有那么重要,可是她忘记了社区生活不是艺术圈,西雅图的社区没有人会懂她,她太孤独了,把一切情绪一切思考寄托于千里之外的德里,可是她还是孤独,于是选择药物来让自己逃避(不觉得她会自杀)。

电影中段丈夫和心理医生与Bernadette和老友两场谈话的来回穿插更是加深了艺术生活和家庭生活间的隔阂,就连丈夫也不懂Bernadette了,她真的只剩女儿了,片中说的没错的事情是,Buzz就是她剩下的16个奇迹。

(后半段崩坏了,唯一的记忆点是,艺术家真的需要“泄秀”来让自己充满旺盛的精力来面对生活的日复一日,切糕在得知可以去南极洲之后眼里真的充满光芒,谢谢切糕演这个电影。

 10 ) 伯纳黛特们你们还能去哪

“对,”她说,“你们很无聊。

我来告诉你们人生的一个小秘密。

你们觉得现在很无聊吗?

那好,以后会越来越无聊的,你们越早知道要让生活有趣就必须靠自己这个道理,就会过得越好。

”先看了书,再看了电影的。

故事性比较强,所以书读的也很流畅,电影情节推动的也很快。

一个天才家庭:父亲:微软天才,母亲:建筑天才,女儿:学习天才。

主角是母亲,也就是伯纳黛特,建筑天才,社恐人,和一般的人沟通不来。

电影里有个镜头印象很深刻,藤蔓长进屋子里,她把地毯划开,固定好,只为植物好好生长。

天才总会不被常人所理解。

(现实的无奈是:几乎每个人都会有不被旁人理解的时候。

)伯纳黛特活在自己是世界里,尽力打理自己的家庭,可很难被其他人理解。

甚至被丈夫误解,要求她看心理医生,去治疗。

人往往很难站在对方的角度上去想,我只想说你最开始娶她的时候,应该就明白她的特殊了,她很难像常人那样去处理问题。

伯纳黛特被堵在自己的家里,要被送去治疗(这个情节怎么这么熟悉,丈夫为了自己的利益,和医生勾结证明妻子疯了,然后妻子被关进疯人院,而丈夫逍遥自在。

)好在伯纳黛特求生欲强,她从卫生间逃跑,跑到了一直和她不和的邻居家,邻居听了她的话,同情心下帮助了她逃跑。

结局肯定是大团圆结局。

然而有多少人被困在自己的生活里,逃脱不出去,伯纳黛特是个天才,会创造,会让自己的生活再次起航。

而现实中无奈的人到处都有,坚持自我,就算不妨碍到别人,别人也会用他们的想法,他们认为的对的事情来限制。

所以很多时候,伯纳黛特们你们还能去哪?

被困在自己的生活中,如果可以,还是请找到自己的乐趣,生活还是靠自己,女生当自强,不要想着依靠别人,活得清醒一些,做个明白糊涂人。

《伯纳黛特你去了哪》短评

出前读完书

6分钟前
  • 伪豺™
  • 推荐

还是书比较好看 本以为改编成电影会增加很多细节和意想不到的地方,但发现完全相反,书反而更完整的体现了很多细节。

11分钟前
  • 夜狄玙盗
  • 较差

676 现在看这类中产阶级瞎浪的电影,总会想起奥巴马说的,如果中国十几亿人都变成中产阶级,对世界来说会是灾难。干他娘

16分钟前
  • 木有
  • 较差

有种过时的千禧年气息,美式鸡汤片

19分钟前
  • 攸龄
  • 还行

天才的人生苦恼是因为无法去创造,而我们绝大多数人只是在平庸的日常中苦苦挣扎而已。。大魔王演起搞怪小女人来也很精彩。

20分钟前
  • 余小岛
  • 还行

林导的碎碎念台词简直就是一堂心理教学课~这里面的母女关系真是让人羡慕啊~以及...女儿刷个脸就租了个游艇让人觉得有钱真好...

25分钟前
  • Enjoy🌈Rachel
  • 推荐

个人与家庭散文,稀松,平淡,不痛无痒,薄薄的一个故事。

26分钟前
  • sam
  • 较差

where'd you go Linklater???!!!!!年度煎熬观影体验,前半段把bernadette逼疯的同时也把我逼疯了,后半段bernadette恢复正常可我还在疯,救命。

30分钟前
  • vvVv
  • 很差

很简单,很灵巧,很温柔。俗套的故事框架,但人物是格外鲜活的。是林克莱特的风格。大魔王演得太好了。

35分钟前
  • 闪电杰克
  • 还行

看完才发现居然是 Richard Linklater 导的……原书故事讲得非常好,到后面真有让人热泪盈眶感,结果电影这么平。

36分钟前
  • 明媚
  • 较差

比较直白的女性主义电影啦

38分钟前
  • 小风一吹
  • 还行

美国版《82年生的金智英》,金智英重在描述人物不可知的迷茫状态,而伯纳黛特则完全被美式中产的自洽逻辑所绑架,它的政治性是锋利的,却也是封闭的。事件是人设的附加与佐证,而非人物的驱动与扭力。

40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较差

太好看了,凯特也太适合这种神经兮兮的偏执狂天才角色了。

42分钟前
  • Shaun
  • 推荐

這麼個老公是怎麼堅持著跟他在一起十幾年的?他夥同安全局和心理醫生和老婆站在對立面的時候老子心都涼了。

46分钟前
  • 一瓶子蕨
  • 较差

改编得也真是简单粗暴……除了Audrey其他演员都不适合角色,大魔王演得不错但抵消不了违和感。艺术家、诗人都是被诅咒的,过不了凡夫俗子的生活,没有半点讽刺,这是令人遗憾的“平衡”。但他们至少知道何处是自己热情所在,人生如何能灿烂,就算是诅咒也是用上天用亲吻下的咒。林克莱特对生活的观察如此有限,经常让人感觉他早就才尽了,而后始终重复。

50分钟前
  • 我不在这
  • 较差

看到没,人为什么非得要有钱。因为当婚姻触礁时,老娘马上就能去南极潇洒,而老公为了挽回婚姻,立马也能安排一场“说找就找”的南极寻人之旅。结果就是在南极这冰天雪地的绝美之地,你们重新找到了婚姻和爱情的真谛,在南极相拥热吻,成了你们此生最美的回忆。See,南极观光了,婚姻保住了,感情更好了。

52分钟前
  • Chaos
  • 还行

3.5星向上取整,成年人演员们的精彩表现撑起了电影,布兰切特对于这种风格完全是信手拈来,影片关于艺术创作和生活直接的那种冲突刻画得很生动。

53分钟前
  • James Cool
  • 推荐

On flightSurprisingly refreshing on how a woman rediscovered herself after years of trauma. And Bernadette is an architect.

58分钟前
  • Vanessa
  • 力荐

矫情,无病呻吟。根本原因就是太关注自己那点破事,人生追求没有跟上岁数增长,没有竖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你告诉我最后造的那是一溜垃圾是什么?

59分钟前
  • 呕吐的女尸
  • 很差

《婚姻故事》《伯纳黛特你去了哪》《82年的金智英》这三部适合一起看,最佳婚姻劝退指南。和其他两部不一样的是《伯纳黛特》给出了有效建议——“get your ass back to work,and create something”

1小时前
  • 冲刺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