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电影还行,最好在无聊的时候看哈
国产电影喜剧+爱情,是个越来越让人提不起精神来的组合,往上游看,冯小刚的招牌式贺岁片,虽然票房一路飘红,续集也已经整装待发,但是在口碑上却多受诟病,“段子式”的拼凑,从剧本开始就已经显现出了漫不经心。
而在下游,则是近年呈喷涌状出现的众多小成本电影,这些电影从编剧到导演再到演员都以新人为主,除了想要小小地分一杯羹,本身还兼具着锻炼新人等其他目的,稳妥起见,喜剧+爱情的模式无疑就成了这类电影的首选。
因为自身不具备出众的号召力,所以这类小电影也不敢轻易脱轨,效仿大牌导演靠语言、段子、二人转来搏票房,所以在情节的讲述上全都中规中矩,至少都在试图讲一个清晰完整的故事 ,但是在喜剧风格的处理上,就显得杂乱无章,有的模仿痕迹浓重,有的是“自得其乐”,更多的则是错把“雷人”当“幽默”,最终拍成了“鸡皮疙瘩喜剧”。
如果将即将公映的《爱情维修站》放到这样一个大的环境里来作对比,其实它算得上是一部不错的喜剧片,尽管“爱情维修站”替别人维修爱情的原始创意,和《顽主》的“三T”《甲方乙方》的“好梦一日游”一脉相承,难脱窠臼,但是整个故事上,编剧兼导演王宁还是在努力追求一种原创的东西,希望靠贴近现实的生活细节和扎实的喜剧桥段来令观众“自然发笑”,而不是刻意的“要你笑”。
王宁的这点坚持在影片的前半段体现的相当明显,影片一开始的小桥段设计的就比较好玩,李菁张海燕客串演出的一对恋人,在一周之内从热恋结婚到离婚,充满喜剧元素,更加难等可贵的是,这个好玩的情节并不是作为一个“段子”而被生硬地加在上面,在叙事上它完成了介绍人物身份的功能,同时又反映了当代婚姻的从结婚到离婚的“速度感”,为爱情维修站的应运而生做了铺垫。
在民政局负责办结婚手续的陈小玲(胡静)和负责办离婚手续的葛大伟(郭涛)是一对结婚十年的夫妻,他们的生活原本平平淡淡,但是一次意外的彩票中奖激发了他们对金钱(房子)的渴望,于是二人听从了妹妹陈小芳的建议,辞职下海开起了“爱情维修站”,并找来爱好摄影的丁冠西(谢园)入伙,希望能在挽救别人的婚姻同时淘金。
《爱情维修站》的编剧兼导演王宁是一个新人,他将自己定位为喜剧导演,来表明他的术业有专攻,影片前半部以搞笑为主的两个故事,发挥的相当精彩,在笑料和人物关系的购置上都很用心,观影时也都达到了预定的效果,但是电影进入第三个故事之后,这部“温情喜剧”(导演自定义)开始了它温情的一部分,在这点上明显开始吃力,对于浪漫手段的运用缺乏新意,都是些习以为常的陈词滥调,并且高额的“浪漫费用”有点和人物身份不符,加上两个年轻演员的表演过于生涩,使第三个爱情故事成为本片的短板。
挽救别人爱情的人,最终因为收支脱节而出现了自己的危机,这点是预料之中的情节转合,郭涛一味好男人的设置也流于俗套,一眼看去电影正朝着平庸冲刺,但是葛大伟的“阴谋”令整个故事急转直下,这个包袱的抖露,让电影重新焕发了生机,既完成了情节的突变,又最大可能地利用了“维修”的元素。
除此之外影片在一些小道具使用上也很精彩(“沙漏床戏”的桥段是本片爆笑场景之一),而几组人物的相互穿插也并不生硬突兀,这些安排显示了某种严谨认真的创作态度,而不是自以为是的“逗你玩”,无论具体到一部戏有怎样的瑕疵,但是这种态度决定了它“步步高”的走势,在大牌导演纷纷落马的时候,电影本身的质量就是这混乱杀阵之中的一线生机。
很少看爱情片,而且是国产的,所以对爱情片也没什么抗体,每次看都挺新鲜的。
在网上看到一些朋友送花的,也有一些朋友扔砖头的。
姜文说,一部好的电影 就是应该一半人捧着,一半人摔。
爱情是个永恒的话题,千百年来无人看穿,正是这样爱情才那么让人着迷。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人世间一切矛盾纷争源自爱”。。。
像郭涛胡静这样的爱情经理人,深谙爱情婚姻的人也未能幸免。
——————《卡门》爱情不过是一种普通的玩意一点也不稀奇男人不过是一件消谴的东西有什么了不起爱情不过是一种普通的玩意儿一点也不稀奇男人不过是一件消谴的东西有什么了不起什么叫情什么叫意还不是大家自已骗自己什么叫痴什么叫迷简直是男的女的在做戏爱情不是游戏,把爱情当游戏,或被爱情游戏或永远找不到爱情。
爱情是奢侈品,但要靠精神上的富有,与金钱无关。
爱情不分贵贱,贫穷的人也可以得到了一份宝贵的爱情——————————————经典电影《两小无猜》塑造了为拯救爱情,两人最后在水泥中凝固的一幕。
正如切格瓦拉永葆青春一样——让生命在青春中消逝。
这种“若为爱情故 生命皆可抛”悲壮勇敢,但不可取。
梁山伯和祝英台化蝶双飞的故事不属于 人间。
罗密欧和朱丽叶的爱情成本收益不符。
“在茫茫人海中,时间的荒野里,遇到该遇到的人。
不早一步也不晚一步”。
人的一生几十年,得到一份爱情已经不易,非得把命也搭上,我宁愿不要了,毕竟还有友情亲情。
————————爱情有保质期。
有科学研究,爱情的保质期只有18个月,而后转变成亲情或无情。
既然爱情会变质,那么就需要维修保养。
但是爱情的生命不会因为维修而改变,这就是爱情的宿命和悲哀。
电影中小杨追小雪的时候 “我爱你,如果哪天我不爱你了,我肯定是离开 这个世界了”挺感人的,但生活总会归于平淡。
每段爱情开始时都轰轰烈烈光芒四射,但一眨眼就看不见了。
奈何如花美眷,终不过似水流年。
爱情经得起波浪,却经不起平淡。
是的,婚后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敌不过恋爱中的琴棋书画麦当劳。
每天重复繁琐的生活,尿布、按部就班的社交、狂轰滥炸的喜酒。
费欧娜对史莱克说“你有敬佩你的朋友,爱你的妻子,可爱的孩子,可惟独,你自己不知道。
” 爱情需要维修,婚姻需要保养,好好珍惜你身边的人吧。
很抱歉。
必须坦白的说,虽然很幸运的被豆瓣的这个活动主办者抽中,免费看了它的首映,本该说些好话才是。
可是,我想,主办者也不希望一片虚假繁荣吧。
遵从内心真实的感觉,我只能给这部影片一颗星。
而且,同样抱歉的是,这一颗星,主要还是看在这是导演兼编剧于一身的王宁的第一部片子,以兹鼓励。
本该再多给一颗星的。
在观影之后的见面会上,导演抱怨,因为投资有限,且需在40天内、好几个地方间转场,确实辛苦。
——小成本却拍得令人影响深刻的影片,仍是很多,无需一一列举。
可惜的是,这一部,肯定不在它们之中。
为了能更准确的找到观后感,特地没在昨晚看完后就写影评,就是希望能有更好的沉淀。
可糟糕的是,睡了一觉之后发现,更没感觉了,几乎不剩什么印象。
——只记得其中有几段主角们帮助人们,走出情感危机,重获或爱情或婚姻的美好。
故事简单不是错,但完全可以拍得更有深度。
更何况,有英达、郭涛、谢园这样的实力派笑星助阵。
写于2010年11月20日(那些年的渣渣观后感)新电脑第一次开皮皮看电影,哈哈,比起以前那台破机,好用极了。
原以为会是一部吸引我的爱情喜剧,但可能是演员的关系,不喜欢,不好看,爱情必须自己去争取,真的可以靠别人来维修吗,不知道,看情况吧,但就是因为看情况无条例,爱情,才那么混乱,可爱情怎么可能有条例呢,所以……我语无伦次,呵,乱。
感觉像是贺岁剧,轻松,幽默,略带点感人。
就是情节感觉很枯燥,没有新意。
不过“爱情维修站”,说不定是一个新的投资方向呢!
电影《爱情维修站》紧贴生活,描绘出许多现实生活中的恋爱关系,电影里有破坏别人家庭的小三,有整日争吵却又真心相爱的夫妻,有单恋空姐的城市白领,几乎每个恋爱过的人都能在电影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能极大的引起观众共鸣。
另外“爱情维修站”的概念也比较新颖,使得本片又区别于其他单纯的爱情喜剧,显得卓尔不群。
1。
所有的愛情都建立在金錢之上2.其實英達扮演的二師兄對小三(那個長鬍子的女孩)還是蠻好的,至少不是爲了錢,也不是別的什麽物質條件,費了那麼半天勁,甚至連件正事都沒幹。
3.我沒想到這種片子能聚集那麼多明星,歲月是把無情刀……另外說一句,那個小姨子,還不錯。。。
不錯。。。
我看完之後,唯一惦記的就是她了。
看这种国产喜剧让人有种无力感,流于形式的剧本和场景过度,有可看的地方又不值得去影院,郭涛的喜剧天分有目共睹,再烂的剧本他也能撑起来;胡静天生不是女一号的样的子,怎么看怎么是演丫鬟的命;周韦彤身材脸蛋一流,可惜总是花瓶;当年可以和姜文齐驱谢园如今是不是已经沦落到没戏演了,可叹;电影里最搞笑的演员要数演英达小秘的那个女演员,很出彩。
SORRY,愿望良好,不等于效果良好。
本片再次验证了这一点。
不管导演有什么来头,我只关注电影本身。
可惜的是,电影本身没多少东西。
我要负责任的说,这不是烂片;但单单不是烂片是不够的。
首先,本片选择的帮助他人达成愿望的主题,已经太泛滥了。
叫“爱情维修站”,还是“三T公司”、或者“好梦一日游”,其实没有什么区别。
都已经翻炒了无数遍,滋味营养尽失。
不添加新鲜猛料,肯定是做不出新花样了。
此外,从《顽主》以来,这一题材极有沦为什锦拼盘的危险。
段子戏、单元剧,一个套路来回绕。
几位闲人,唠点闲嗑,就着众生百态,东家长西家短,就能攒出一节又一节戏。
单元来单元去,很容易就把电影整丢了。
而选择的主要角色又有大熟脸英达,就尤其危险。
十多年前的《甲方乙方》、或者二十年前的《编辑部的故事》(客串),英达就和这类型题材脱不了边。
十年二十年,没有更多的突破,但也没有太大的失手。
看到他,立马亲切地想起的不是这个劈腿的房地产商,而是那个想过一把将军瘾的死胖子——还是那么贱,还是那么欠扁。
那个经典之下,其它全部化为泥沙。
不给力啊!
编剧起点虽高,仍然没有把握好整部电影的主旨。
可能正是同时兼职导演,所以剧本变得有点夹生,一切卖点都落在明星上。
这也是我不认同试片会后导演苦衷的原因。
你说制作费紧缺,还请那么多明星干什么?
你好好讲一个故事,真正用好一两个明星,省下点片酬把道具布景服装化妆搞精致点,不比这13不靠的强?
现在故事写得凑凑合合,实际诸多细节不堪一击。
最后编得兜不住了,蹦出个三八富婆砸银子就算保底,魔幻超现实后现代大团圆。
就这水平居然还想大而全:搞笑就好好搞笑,可是又怕格调不高;生活戏就好好生活,可是太严肃会流失观众;青春就好好青春,可既不卖青、又不卖春,只有俩凤凰男孔雀女叽叽歪歪大玩小清新。
靠煽情,煽得过《大撒把》吗?
有情人生离死别诶。
《甲方乙方》葛优把自个儿新房都借给绝症夫妻了,大年夜没地儿住难兄难弟挤一堆,你追个把空姐不成就跳河?
你TM死不了我上去弹钢琴接着捅!
说到演员,吐槽只有更多。
郭涛的喜剧根本不是这种整蛊型的。
好好一个性演员,何苦非逼成全能选手;只要一没词了,就狠狠地来一脸假笑。
不管是在搞笑、感动、深情、抽风,统统露一嘴牙床完事。
真替他的表情肌群担心,哪天功能失调罢工阵亡了怎么办。
你说你一身表演细胞都死哪去了?
自己不笑逗人大笑,那叫本事;你这笑得满地找牙,下面观众木着脸不知所云,演的是哪门子喜剧。
看得我直想上去就是一巴掌,先把脸给抽正喽!
胡静基本没有喜剧感,不管是大龄钢牙妹、黄瓜专业户,还是股疯子钱串子,都一脸正气。
时时刻刻大陆正统表演专业青衣正旦范儿,脸不能歪,嘴不能斜,笑不露齿,邪不胜正,永远象在拍五十年代结婚照。
桌子一摆,背景一放,前面就是四个大字——“新●闻●联●播”。
这样子,还演什么床戏咧?
怎么看啊!
情何以堪嘛。
正经扮豪门怨妇合适。
少芬、张晋夫妇俩当然是不完全现实版,炒作要点。
可是真要说表演,蔡少芬虽然洋泾浜国语生点,也好过张晋大义凛然地拒绝小三诱惑那木瓜级水平。
我就记得两人吵架的几句话。
女:你就仗着你长得帅…… 男:你就以为你身材好……哇!
我肯定两人的内心戏和潜台词全吼出来了~~赶紧地,须叔来接一句:……“全世界的猪都笑了”!
可惜蔡JJ的TVB式夸张技法很有点水土不服,张DD的卖肉伎俩也货不对版。
最后就像那一场情到恨处的床战,你侬我侬,结果鼻青脸肿;花好月圆,不敌鸡毛满天。
牛犇爷爷,听小夫妻墙根儿可不好哦。
您老奏洗洗睡吧,今天不管饭~~谢园老得不成样,不是苍老,而是像变了个人。
死活没认出来。
就像流得滑50岁和20岁的差别——那当然不是一个人,你懂的。
石榴姐……回家绑沙锤去吧酱油小胖、知音体空姐、绷带男、舌头拌蒜的花痴妹……内地演员放不开,港台演员搂不住。
可那个放开了的狐狸精,更加可怕!
最后,连摄影都不靠谱。
只要有人物,永远置于画面正中,构图直白得接近大一水平。
导演确实很诚恳。
可诚恳顶什么用?
我还诚恳呐——打一进场就像上了床,两腿一摊、沙漏一翻,啥也不想就等着天雷地火、干柴烈火,可是导演你真不是男人,快两个小时,你一分钟高潮都不给我!
我不懂什么编剧什么镜头感什么剪辑。我只知道,不管是爱情还是亲情还是友情,真的需要你的认真经营和灌溉。
维修爱情没钱还真不行
作爲一部喜劇,開場的第一分鐘,就足以證明這部電影的成功
SORRY,愿望良好不等于效果良好。英达从十多年前的《甲方乙方》、或者二十年前的《编辑部的故事》(客串)以来,就没有更多的突破,但也没有太大的失手。在这里,死胖子依旧。郭涛的喜剧不是这种假笑型的,胡静基本没有喜剧感,少芬张晋夫妇俩不完全现实版,谢园老得不成样,石榴姐……回家去吧~
就是瞎看看,但是咋那么感动捏?原来是由此联想到那么多朋友的爱情和婚姻都是那么的不幸福。
电影本身就是喜剧,呵呵,不想说什么
没想到李菁的戏份那么少,马丽开始火了
太粗糙了……这片还上大银幕啊?
这么肉麻的台词你也写得出来……
着实不咋滴!
剧情恶又俗…室内装修还能再恶俗点么?!两个女主的鼻子还能再假点么?!唯一乐趣是数有几个大配角
本以为会很烂,不过却有一些亮点,而且主题很有意义,祝有情人终成眷属~
其实没什么,就是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和我很配。
我超喜欢他“色空大师”的扮相,尤其是笑的时候!!!
缺乏趣味
不是烂片,胜似烂片
很一般
钱财乃身外之物,有则多花,没则少花
有点虎头蛇尾的感觉。看电影前半段的时候我还想推荐给别人看呢,看后半段的时候我就开始一直挑毛病了…不过也还不错啦,床上沙漏那段有意思,哈哈…
当年看得还挺欢乐的来着,具体情节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