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这种不青春的感觉,让我看到一个真实的世界,一个真实心碎的故事。
我看过《SKAM III》、《Call Me》、《Love Simon》和《Brokeback Mountain》,难免里面的主人公都是一种活力四射的感觉。
或许我用活力四射形容不够准确,但是实在是没有词可以概括人的一种正青春的感觉。
而这种“正青春”的感觉是我无法理解的,因为我的世界完全不是这样,所以当我看到《Retake》的时候,真的想高声尖叫“这才是我理解的青春”--死气沉沉,漫无目的。
《Retake》的基调有点像美剧《Breaking Bad》,老旧的旅馆,行走迟缓的社区人,充满着酒精毒品的小巷。
全片充斥着性,这是一个讲述成功人士来到外地,雇了男妓以便复制自己回忆的故事。
仔细想一想有点像《风月俏佳人》。
当然,它剔除了《风月俏佳人》里的童话因素,没有一个团团圆圆的结局--二人分道扬镳。
所幸的是,我今天并不是来谈论两个人的感情纠葛,我主要想梳理一下男主Adam给我的感觉。
Adam是一个15岁从家离开,然后四处流浪的男孩。
在他的生活里,居无定所、身无分文都不是最重要的,毕竟一颗活着没有明天的心根本不在乎这些。
那么,对他而言最重要的是什么?
很显然,他自己都不知道。
当然,在影片的最后,他似乎是找寻到了,或许是那趟回家的旅程,或者是那个在旅途里的“爱人”。
总之,他整理行囊,背上回忆,向着家走去。
我很理解,Adam那种活着就不计较明天,一切可以重新开始的想法。
影片里Adam在幽暗的灯光下常年徘徊。
偶尔驶过的车灯,过来搭讪的客人,每一顿的食物,都像是和他没有太大关系的背景音乐,播着播着就停了。
他对一切都无所谓不在乎,永远永远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难得的是他遇见一位有趣的客人,一个不是单单寻欢作乐的人。
在这位客人身边,他的快乐变得有了色彩,街道明亮起来,晚餐格外可口,甚至夕阳下的太阳都变得迷人起来。
他似乎感觉到自己和活着中间有了一个可以抓住的绳索。
他开始关注自己,希望自己可以帮助到客人,也希望或者说奢望,这份感情和经历可以恒久不息。
即使最后结果不是最好的那一个,他本身的心态已经完全不一样,从一个不计较死活的人,转为一种“哦,活着呢,还可以有明天”的态度。
上次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是一个很黑暗的心境,有些太过于不相信美好,不相信爱情,甚至于看阳光都像欣赏一幅画。
还好,我也认识了这么一个人,有了这么一段路程,虽然结局差不多,都是分道扬镳,但是真的改变我很多。
这里想暗戳戳谢谢那个男孩。
我知道,这段感情在旅程结束时说再见有些匆匆。
但不管怎么说,两个人在一起的日子很幸福,希望他可以在以后的日子里继续开心阳光下去。
或许我身处的世界根本是病态的,或许我都受到电视、电影的蛊惑相信世界和平,或许是梦中人说服我生活像电影场景一样阳光洒在窗上,窗外绿意盎然,谁知道呢?
不青春也不是绝对的,谁知道就什么时候,出现一根绳索赖着你,牵着你走进青春了。
公路常常能成为爱情电影里最打动人的元素,公路让人联想着无止尽的远方也意味着看不见的尽头。
二次旅程的故事非常引人入胜,从起初的相遇到一起开始的旅行,直到最后Adam表达自己的爱意并毫不吝啬地告诉Jonathan自己的身世,让我不禁想到我私人的爱达荷。
同样是男妓身份的Mike和Adam,Mike一直无法忘记母亲和童年的一切,而Adam似乎已经从15岁就学会了重新开始。
Mike遇到了Scott,Adam遇到了Jonathan。
在我私人的爱达荷中Mike对Scott说过的“我爱你,而你不用付我钱。
我很想吻你。
”也许这句话也是Adam想对Jonathan说的。
他们都脆弱但又无比坚强,Mike和Scott的脆弱在于爱和安全感的常年缺失让他们禁不起爱的诱惑,就像几乎没有吃过糖果的孩子看到糖果的时候便会奋不顾身地冲上前去。
身份的缺失,似乎也是Mike和Adam的共同之处。
Mike一直在寻找自己的母亲,他试图顺着自己的记忆,在那条爱达荷荒凉而延绵无尽的公路上,寻找缺失的身份,想知道自己是谁。
Adam在片尾对Jonathan说,“你说的没错,我不喜欢做自己。
“和Mike不同的处理方式,Adam擅长重新开始,他没有去追寻自己的身份,他选择丢掉身份,他选择把每一天当做最后一天来生活,因为他知道自己没有未来。
Adam爱上了Jonathan,因为Jonathan给了他一个身份,虽然全都来自于一个叫Brandon的男孩,但他还是不禁陶醉其中。
他没有掩饰自己的爱,也许是因为一无所有让他不再害怕失去,而作为最后的筹码,Adam给了对方自己唯一贵重的东西,他的身世——他真正的名字,和最真挚的吐露。
旅程中的扮演带给了Adam不该有的幻觉,确定的目的地和一直向前的公路,让Adam以为Jonathan能给他明天。
两个人最后一晚在床上吃着零食聊天嬉笑的一幕是最虐心的。
Adam怀着满心的期待和欢喜进入了梦想,第二天醒来面对的是Jonathan留下的一切,他得到了一件好看的皮夹克,一张宝丽来相片和一份巴士钱,除此之外他发现在这一段迷人的旅程后,他能做的只有重新开始,就像曾经做的那样。
Jonathan独自完成了旅程,Adam买了回俄亥俄的车票,导演没有交代Adam回家的目的,也许男孩开始决定寻找自己缺失的身份。
追寻的结果未定,对于Adam来说一切依旧是未知和摇摆的,最后Jonathan对他来说也只成为了一个在雨天为他打了一小段伞的人。
What do you love about me?__ Everything I love everything about you for everything I am not. You're passionate. You're fearless. You're too fearless. Where am I? __ You're right here. I found you, we can be happy now.Jonathan, you're not happy.如何让深入骨髓的疼痛释放爱……
标签:Home/2018-03-29我的评分:8.0如果不活在回忆里,那我还拥有什么?
这是亚当告诫乔纳森那是一种病态,你需要重新开始时,乔纳森的回答。
原本有过充满内心深处的幸福和快乐,可是突然有一天,上帝将他最亲密的人从他的身边带走,该怎么办?
乔纳森选择了让别人来扮演那个曾经最亲密的人,一起踏上去往科罗拉多大峡谷的旅程。
最终,他选择了一个人到达大峡谷,未来终于可以重新开始。
想起黎耀辉和何宝荣,到达瀑布的人终是只有一人,而站在那里的应该是两个人。
乔纳森是一位中年绅士,以出钱让男妓扮演前男友并一起旅行的方式,找寻曾经的记忆和快乐。
亚当就是被他看上的一位站街男。
角色渐渐进入,当情感有些许升温时,主角乔纳森总是在提醒:你是我花钱雇来的,你得听我的!
让温情瞬间变得尴尬。
旅程继续,这个站街男亚当终归无法成为另一个人,他还发现整个旅程完全就是被乔纳森精心设计的,本以为产生了真情,却不想真相如此狼狈。
矛盾爆发,冲突二三,离开、回来,再离开、再回来,直到他们以自己本身开始一次相遇。
中年绅士乔纳森看似有掌控力,却难掩脆弱,活在过去,无法走出。
站街男亚当15岁被家人逐出家门,他最擅长的就是重新开始。
碰撞的结果就是:乔纳森独自去了大峡谷,亚当踏上了回家的路程。
人海茫茫,但愿他们还能再次相遇。
即使不能,他们曾经为各自留下一段美好时光,并开启新的征程,这也已足够了。
这部电影在我看来也许是复杂的:它不仅是一个人对自我身份的认同,更强调了一点,如何去做自己。
电影中乔纳森表现出的行为恰似现实空间里很多人的内心写照,沉沦于往事无法自拔,一次次的重复回忆不过是伤痛的持续加深,渴望在某段未知的关系里搜寻逝去的时光和人影;欺瞒自己,妄图找到似曾相识的体验,建造一座空中楼阁,就像置身深夜荒原上的一段跟随车载音乐纵情忘我的舞蹈,孤单的人在狂欢。
梦醒时分才看到面前终究是座轰然倒塌的废墟。
快乐是什么,是电光泡影、灯红酒绿,还是陌生性爱、欲望交织?
这是个宏观的命题,但通常来讲,是重新找到自己、面对自己、突破自己。
是完成那趟未竟的旅程,是视野尽处沟壑纵横的巨大峡谷,是那张重返俄亥俄州的汽车票,是夜泳,是呛喉的烟,是浓烈的酒,是那场壮观的猩红落日,是到了某个年纪,他人口中所说的一句“为时不晚”。
(“Retake”的意思是“重拍,重补;再取”。
)
电影中的情节大多相似,都在讲述同一个故事,一个孤独的灵魂,在寂寞中寻找替代品,然后在内心深处的伤痛处开始犹豫,不敢面对现实,所以在这个充满不确定的世界里再次寻找,再次受伤,然后陷入一个万劫不复的死循环。
故事的一开始,电影的镜头向我们呈现了一个成功的大叔的形象,在我们所处的外部世界里,总有一些人,看似成功,多金,而且表现出的从容和对生活的把控,一切都是那么完美。
然后情节进一步的铺展开来,大叔打包好了一包旧物,开始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在旧金山的MB市场中,在黑夜的掩隐下,在声色迷离的霓虹中,物色着自己的猎物,他需要一个人能满足他的内在的欲望,在这里,导演用一种对比的手法,突出了男二的与众不同,男主大叔第一次寻找的mb向我们揭示了一个人物内心的矛盾。
大叔需要一个能满足他内心幻想的角色扮演的需要,他需要有一个人能进入他演绎的世界当中去,他需要一个人,年青,富有活力的形象,而且敏感,善变,可惜的是第一个性交易对象显然不能满足他内心当中的深层次需要,而他需要的也不仅仅是单纯的性交的快感。
第二夜,他再次来到了那个充满了肉体欲望的市场里,在这里他找到了他更中意的那一个,与他心目中更为匹配的一个角色,温柔,而且符合他内心当中的形象,当天夜里,他让那个男孩喷上了最爱的古龙水,而且不要多,在角色扮演中结束了这场性交易,当然,结果很令他满意,而且,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期。
故事在这里才刚刚开始,因为交易超出了预期,所以男主开始了一步的交易,他要求男孩能够多陪他几天,当然,前提是给予了男孩需要的金钱的欲望,交易就这样开始了,他们开始了驱车去美国大峡谷的一段奇异旅程,在此期间,他们约定了三条约定,不问私事,吩咐的要求做到,做好角色扮演。
男孩扮演的角色叫布兰登,随着旅途的进一步展开,男主也开始实施了自己的计划,一路上,他们拍照,聊天,扮演一个个场景的回放,随着时间的进一步推进,男主要求男孩穿上了他安排的衣服等行头,而这一切,男孩处于履行合约的目的,一一照做,只是在他内心当中,有了大大的疑问,只要是问题,总会有解决的答案,在一个夜晚,男孩在浴室的包里发现了男主的深藏的秘密,原来在男主的心中,住着一位真正的布兰登,在2005年的照片里,他发现了男主曾经深爱的那个人,而如今他要活在男主营造的一个世界当中,而他已经不再是原来的自己,要赋予他一个新的灵魂,新的名字,布兰登。
随着男孩不断的发现,他挖掘出了男主心目当中更深层次的秘密,在男主的心里,放不下一个自己真正在乎的人,这个人曾经带给了什么样的岁月,无人可知,于是在男孩的心里,种下了一个好奇的种子,他要不断的让这个种子生根发芽,长成开花。
旅程继续着,当有一天晚上,在一家旅馆里,男孩为他剪去了长发,走出房间的那一刻,我想,主角似乎也沉迷了,分不清是昨日还是往昔。
他们一起开车,一起旅行,一起看日落,在这个时候,男孩的心中也慢慢的萌生了爱意的种子,他爱上了这个大叔,这个对爱情执著的一个男人。
但似乎在他的心里却只有布兰登,男孩想要走入他的世界,却发现,矛盾也在一步步的展开。
男孩爱的是如此的辛苦,他想让男主从过去的悲伤中走出来,希望能够认识眼前这个真实的自己亚当,而不是布兰登,于是,在餐厅里,矛盾被激化了,因为没有了曾经一起和布兰登品过的红酒时,他有些歇斯底里,男孩却想从交易中的角色扮演中回来,享受这份美餐,但是男主的坚决让他无所适从,他离开了,可是,他却无法从他的情感和内心当中抽离,毕竟他爱他。
在路上,他们同时结识了一对结伴旅行的情侣,在他们的眼里,让男孩感受到了真正的自己,真正的拥有一个人,他是幸福的 ,但这种幸福是伴随着酒精,别人的怂恿,是不真实的,是充满了施舍的,他们恣意的路边,深冷,尘埃和灯光中跳舞,在那个时候,男孩给了主角肩膀,成了他的依靠,而这时,影片中司机从大叔变成了亚当,他们玩成了身份的互换。
但一切终究是酒精麻醉后的梦幻,终究一切会回归现实,在第二天的旅程中,他们在宾馆,矛盾达到了顶峰,他为了还原曾经的回忆,雇人打伤了他,男孩用一颗爱无尚的心,去保护他,关心他,温暖他,却到头来换不来一颗真心,男孩绝望了,他曾经用真诚用自己内心当中最痛苦的一面,向他坦诚并希望一个人能真正的了解他,甚至他已经忘了他们的交易,甚至不打算要一分钱,而告诉男主,他爱他,可是,男主却感觉不到,他的心里有的只是活在他内心深处因注射海络因而走向死亡的布兰登-一个真正的布兰登,当梦醒来,最后还给我们的还是赤裸裸的现实。
一个出卖自己身体的男孩,终究没有得到同情,没有得到他想要的爱情,这份爱情是属于一个音乐男孩-布兰登,属于男主和回忆间的爱情,而不是他,影片的最后,男孩仅得到了一份回乡的路费,而男主,则只身前往大峡谷,完成了自己回忆的旅程。
影片看到最后很心痛,我不禁想起了身边的我们,我们是不是曾经在某个过去,在某个瞬间就开始喜欢一个人,于是我们付出,努力的讨好,甚至扒开自己伤痕累累的心,最终却收获了绝望,收获了心伤,甚至还有诋毁和谩骂,其实,打不开的心门,何必随意闯入它?
我想,我们的心中,都住着一位亚当。
我在前些天看了东方男孩的电影。
那也是一场金钱与美色的交易。
可是看了之后觉得很有触动,觉得男孩儿配得上那样纯洁的爱,最后两个人在一起了,我作为观众为他们感到非常的开心,自己都笼罩在幸福中了。
虽然男孩曾经深陷泥沼。
但是看了二次旅程,我觉得本片中的男子则配不上这样的爱,他是个不折不扣的男妓,虽然在这一场旅行中他确实投入了真情。
但是我还是觉得他们没有在一起是对的。
看了这么多的同志片。
这是唯一一部结局分开,而我没有感到遗憾的电影。
《断背山》,我的军中情人。
杰克和小可爱的死令我感到非常难过甚至痛心。
而其他几部天各一方的结局,我也非常遗憾,只有这部,我觉得他们分开是最好的,重新开始各自的生活。
一个浑身污秽的人是否会重新归于纯洁?
一个只会砸钱的金主是否还配得上一份纯洁的爱情……
(本“影评”含故事剧本与演员;五层身份/关系的剖析△△△)如果这样拆解开来说:money boy & boss(男伎与老板)、忘年恋、替身文学、“先上车后补票”。
其实不难发现,本片似乎是个极其狗血,几乎buff叠满的电影。
但是于我而言,这是一部不管异性恋还是同性恋,整个爱情界里都很难一遇的好片。
因为对于我来说,这根本不叫狗血。
首先我自身本有许多关于爱情狗血“现身说法”的例子,所以见怪不怪;再一个就是我偶尔也会写写构思。
脑子里想的很好,本来是个很美很跌宕起伏的故事,但是写下来就很显奇怪,因为一般的构思只会写写大体的框架,不会去用一堆华丽的辞藻去填充,因此略显干瘪,也就不免觉着有些“狗血”。
这么稍微一写就觉得很奇怪,但是导演和编剧能让它们变得不奇怪。
这时候就要调动演员的力量。
还有一种,我无法言说是什么能力,或许是我不知道它的专有名词,还是说它只是一种感觉,就是会把故事讲得特别好的感觉,这个感觉就像“语感”一样,并不是所有人有的,而且也不是日积月累能练出来的,就是天生的,这种会把故事讲得、剪得很好的感觉。
我特别喜欢在电影中看到极具个人特色的演员。
这个特色可以是面孔上的,也可以是演技上的。
Devon Graye两者都做到了。
他真得长得好特别哦,给我一种“混血中的混血”的感觉,然后他的名字Devon,用法语念会更好听喔。
他背部的、不知道是疤还是骨骼原本的走向,真得很难不让人不分神。
太贴合角色了。
而Tuc这边,把一个饱经孤独折磨的中年男人诠释的太到位,一出场就有那种country music公路电影的感觉。
两个人搭配的都很顶。
—————我是分界线———————————编剧真得很正点,一度以为自己在看台湾青春偶像剧,又恍惚觉得是在看什么八零年代美国经典爱情片,又像是一部色而不淫,甚至连色都谈不上的手持录像回忆... ...整部电影里没有浮夸的表达,没有什么多炫酷耍帅的技术展示,比如镜头的比调啊,画面怎样怎样切割,又是各种变焦,都没有。
纯粹的故事不需要这些东西。
它需要的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
——————分界线again—————————五层身份的剖析:首先是第一层关系:纯粹的交易关系。
也就是Jonathan和Adam的“body for money”,身体换钱,钱换身体。
但是因为Jonathan的特殊需求,便有了第二层身份:Jonathan和Adam扮演的Bryandon。
也就是cosplay,为什么要cosplay,也就是说“为什么会有这种特殊需求”(第三层身份):Jonathan和生前的Bryandon。
因为J失去B太难过,想要复刻他一生中跟B最快乐最幸福,随之而来也是他自己最痛苦的时刻:B的overdosed。
第四层身份是:Jonathan和在说出自己真实姓名之后的Adam。
他在酒吧那段,说是要做自己的Adam,也就是爱着Jonathan的他自己。
第五层身份是:面对那一对情侣,假装他们真得是真情侣(这个情节微妙的地方在于,它可以多次串联到第三层和第四层身份上去);面对服务员时,假装他们是一起拍摄的团队。
也可以说成Adam变成Jonathan“老板”的身份。
其实还有许多身份,比如也爱上了、爱上过A但是第二天早上还是走掉了的J。
这也是我喜欢这部电影的重要原因之一:人的身份不总是一成不变的;在爱情里你也永远不可能都在主位或副位,如果是,那就不是爱情。
奇怪的是,一般电影半路突然杀出来另一对情侣,别说是情侣了,就连半路杀出来另一个人都会不适应,但是在本片的这对情侣真得是锦上添花了。
还是那句话,导演和编剧的功劳。
—————碎碎念:当Devon Graye的男朋友一定很幸福————————————
《Retake》
《春光乍泄》
如果一个人为情伤的太深,要出来真的不会那么容易。
我把你想要的东西留给你了,而且留给你了我们2015年一起度过的时光,但是我却不能把我留给你,因我的那个人已经回不来了。
最后你选择了回家,我选择我一直没有到达的大峡谷,我们分道扬镳,你有了你从没有过的爱,我要重新启程去下一个旅程,但不会在重复。
二次旅程 当Jonathan最后离开Adam的那一刻 我所感到的却是一阵幸福的眩晕 总觉得 这是对他们来说都最完满的ending Jonathan会慢慢走出低谷 Adam也会渐渐开始面对那个真实的自己 爱啊 原来不是要走到最后才叫爱 Adam最后看见照片笑出声来原来也是一份爱 不过超萌这对cp Jonathan是很稳重的大叔 Adam又甜的像颗糖 真的几次都快被他萌化了 于是心甘情愿吃糖 但是Adam又让人很心疼 很早被赶出家门 一直在别人的生活里过活 但是还能这么可爱 简直小天使人设 不过 爱也很奇怪 爱少了伤对方 爱多了又伤自己 real苦恼 不过超喜欢这种层层深入 抽丝剥茧 真的很吸引人诶
腐,年上恋,不俗套,情感表达的完成度很高,人助与自赎,结尾让人难过。
故事细节耐人寻味。你扮演的不是虚拟的角色,而是我曾经爱过的那个人。从无法帮所爱之人摆脱糟乱的自责到想和某个「替代品」一起完成仪式般的、未成功的救赎之旅,都流露出一种无法言表的哀伤。这段旅途对两个主角的意义不同,但却是对各自过往的一种释怀和救赎;看似不完美,但实际却已是圆满的旅程。
很对胃但也很常规的同性片编剧设定,缺乏更多值得讨论的东西。
一场角色扮演的交易,一次触摸美好的行程,二人各执心事,熟男在前任给的回忆中无法自拔,男孩在角色内外渐渐迷失,伤痛和迷惘旷日持久,努力接纳和敞开心扉,却发现横亘在内心的过去比天高,在纠结与徘徊中放手,在期待和领悟中回头,各自归零,才是最好的解脱,于观众来说却是无限伤感的寄情落空。
T_________________T
中年大叔失去爱人,找鸭子cos play的故事(其实故事讲的很好,只是我不喜欢😑😑)
最后半小时毁了整部电影 男主的喜怒无常和态度变化之迅速多次让我成功相信了他就是个深井冰 之后的所有转折索然无味
这是病,得治
欣赏不了同性电影。
一个男妓和一个嫖客的一场假戏真做的公路旅行,哭了好多次,想起春光乍泄,想起那一句“不如我们重头来过?”
我也想雇个小男妓玩角色扮演?
客观4.1,感情分4.6星。感情受伤的中年男子寻找站街男,付钱让他扮演自己已经去世的男友,一起前往亚利桑那州大峡谷,角色变换中两个人的关系发生着迷幻的渐进变化,男主陷入过去的悲痛无法新开始,站街男则慢慢爱上男主,只是最后的最后啊,片子给人留下了很多遗憾,弥久不散。
男妓好可爱 短发很适合他
小受的身材令我出戏,胸大肚子也大,晕奶了。
孤单时的相互取暖并不能成全爱情,最后一晚的逗留是成全,成全男孩的勇气、成全男孩努力……,却成全不了自己,因为爱情要建立在彼此成全,若是男孩能够在完成大峡谷之旅才做回自己,或许爱情也会由此诞生,可惜年轻都是一定要先成全自己,间接掩埋了爱情。
……不想说啥
一次旅行,二次找寻。世上任何事都是独一无二的,小哥的耐心帮助大叔解开心结,同时自己也在改变……
这个不狗血的结局还挺好的吧
看到拍照,以及非得搞角色扮演我就把后半部分猜到了
Sorry but seriously definition of cree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