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导演拍完《失恋33天》后飘了起来,飘得自己姓什么都不知道。
这部《等风来》电影节奏忽快忽慢,剪辑乱七八糟,看到一半我以为自己在看恐怖片,好几次想中途离场。
原小说写一个装逼小白领在异国他乡经历重重坎坷终于知道不应该装逼了却被主编逼着装逼最后突出重围,挺接地气一故事,到了电影里变成了一上飘在回老家和不回老家之间挣扎的社会新闻折射。
合着去尼泊尔拍戏鲍鲸鲸没跟着啊,这改得也太伤筋动骨了。
细数一下原书和电影的差别:一,电影中是几个不认识的女孩在一起吃饭,程羽蒙为了凸显逼格把主厨训了一顿,几个要买玛莎拉蒂的姑娘看见程羽蒙上一辆轿车后发出惊叹的声音。
原书中是程羽蒙的同学聚会,训主厨是为了免单。
二,电影中程羽蒙是一外地人在上海打工。
书中程羽蒙是一在京工作的北京大妞。
三,电影中程羽蒙没有写任何有关美食的专栏文字。
书中程羽蒙吃了一份很难吃的菜,但是写了一篇没有灵魂的赞美文章,被主编一顿臭骂。
那篇文章写得很搞笑,反应了当下年轻人在社交网络上装的一面,让我记忆深刻。
可惜电影剔掉了。
四,电影中有几个程羽蒙QQ空间发的说说,内容平平,立场中性。
书中程羽蒙觉得尼泊尔是一破烂小镇,但是发的状态都是极尽赞美之能事。
六,电影中程羽蒙说王灿是 “一边看着少女的眼睛一边对导游说”,但是实际王灿是转过身才对导游说的。
书中女神这段故事描写得并不成功,电影中却拉得很长。
七,电影中王灿和印度人一家没有和好,书中王灿和印度人一家后来成为了很好的朋友。
八,电影中程羽蒙停电后在一个陌生游客屋门前哭诉,原书没有这段文字。
说实话,这是电影里最矫情的一段。
九,电影中抗议发生后王灿带着程羽蒙绕路到达旅馆,程羽蒙才开始赶稿。
书中是带她去到一家加油站,程羽蒙在混乱之中拼命地写,加油站的老头给了他们饭吃,老头的儿子是抗议中的一员,回来报平安。
书中这一段有些感人,电影中则改成王灿唱歌卖萌了。
十,电影中尼泊尔导游的出场,程羽蒙和团队的分别,王灿为什么和程羽蒙相遇,王灿程羽蒙怎么和团队会和的,都没有描述。
原书中介绍得很清楚,看电影期间,我看过书的对电影都有点没看懂,更何况其他没看过书的观众了。
十一,电影中李热血的尼泊尔经历没有讲述,书中她和一个男人发生了一段故事。
片子中李热血什么也没干,既没有对剧情起到推动作用,也没有让人印象深刻的地方,毫无存在感,其实原书中对她的描写就不是很精彩,不如把这条线剔掉。
十二,电影中王灿莫名其妙就冲进抗议队伍,旅游团也跟了上去。
其实原书中说了,他们是要赶飞机,如果不冲出去,就耽误回国了。
电影提都没提一句。
镜头使劲拍红牛,观众直骂神经病。
十三,电影中等风来那段话是王灿说的,书中是教练说的。
十四,电影中滑翔后来了一段歌,一段送礼物,一段风景剪辑。
书中滑翔后即结束。
那首歌真够难听的。
十五,程羽蒙等风来的时候突然切进一段车流的镜头,噪音大得把我吓尿了。
还有很多细节的改动,书看了太久,记不清了。
原书的一些语句非常精彩,很接地气,又有一些温馨的小故事,这些东西汇聚到最后,听到一句等风来,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不知道是鲍鲸鲸剧本改得太差还是疼导演没按照剧本拍,电影都删掉了。
倪妮的台词功底又差,念什么都像在播新闻联播,一副苦瓜脸,丧气八字眉。
纠结于该不该在大城市打拼,从头矫情到尾,到最后那段恶心的交叉剪辑,片子彻底崩盘。
影片里王灿发现程羽蒙的原名程天爽之后,两人展开了一段对话,程天爽踩着王灿的椅子说,你们这些富人的钱都是我们供着的,你应该叫我叫妈妈。
王灿说,那你为什么又装我们这种人?
快结束时,王灿问她还想飞吗,程羽蒙说,想飞,我只是缺少一个飞的机会。
然后花着王灿的钱就飞了,附带送了观众一植入广告。
整部片子的主题就是:你现在在大城市打拼,很不容易,很苦逼,这我知道,但是别怕,总有一天你会飞的,你会变成有钱人的,怀着回家的心,挣得名媛的命,fighting!
疼导演和张文伯还好意思把片子宣传语定为“不是心灵鸡汤,没有标准答案”?
如果这都不算心灵鸡汤,水木丁都可以买张飞机票去领诺贝尔文学奖了。
看到有短评说此片矫情至极,其实这些人原本就对矫情一事痛恨之极,跟这部电影没什么太大关系。
还有人表示很反感这类打着梦想幌子的电影,我想说这部片子主题跟梦想好像也不沾什么边吧。
首先评价国产片真是要求不能太高,对于当下国内电影市场能好好把一个故事说明白,别有太多空洞的台词,光能做到这两条就已经实属不易了。
你还要啥自行车啊?
这两点《等风来》都做到了。
尤其在台词方面是下了功夫的,几个机灵抖得确实漂亮。
此片的人物设定非常讨巧,富二代、矫情女文青不都是现实中最司空见惯又最具戏剧冲突的人物代表么。
剧情虽然难逃通俗爱情片的套路,但又并不完全落俗套,保有了一部通俗但不落俗的爱情片该有的节操。
那么多啪啪啪的机会他们都没有珍惜,甚至到片尾都还没点爱情萌芽的迹象,一点都不科学!
一点都不符合常理!
让人顿感恍惚——这货竟然是爱情片?
这恰恰才是令我觉得有意思的地方,孤男寡女独处荒山野岭来一发固然神清气爽,然而慢慢长夜温暖彼此的内心后转身又是一个孤身旅人难道不完美无暇?
有些门未必要叩开,你不进去到哪都是出口。
你问我女主矫情不矫情,矫情!
矫情好不好?
不好!
但这才真实,不要以为矫情就是虚伪做作,矫情跟作只要恰到好处不仅不会死,还是可爱的。
不要以为你身边没矫情的人,不要以为你自己就不矫情。
只不过别人还没跟你熟到矫情给你看的程度,只不过你还没遇到让你矫情的人事罢了。
矫情的另一面其实是脆弱,这也是女主为何在同事、家人面前佯装得如此逞强、强势,内心而言她比任何一个女孩子都需要保护。
倪妮冷美人的气质演绎这样的角色倒也恰到好处。
矫情的另一面是孩子气,她面对全世界都是个女汉子,却唯独在你面前卸下伪装露出疲倦,说些伤感的话又如何?
如果她只是矫情给你一个人看,那是你的福分;如果她矫情给所有人看,那是她傻逼。
说到底高富帅和女屌丝、二逼青年和文艺青年的设定只不过是剧情需要,易于塑造。
(这样揭穿导演的小聪明真的没问题吗)实际上相互调换一下身份,甚至让男的来负责矫情也完全能成立。
你没见那么二逼的男主,在等风时都能说出那么文艺的话,在片尾时都能干出那么文艺的事。
谁还没个矫情的时候?
矫情是病,得治。
所以才出现了二逼男主这样的存在去人艰必拆,去帮助她成长。
片中有两个情节很打动我,一是倪妮在黑暗中哭泣随铃声而去偶遇一只大象,二是等风。
这两个情节都是很有禅意的。
尤其后者,也是全片最高光的时刻,宁静的山崖和城市中朝九晚五的喧哗来回切换,剪辑得动人心魄。
“不管你有多着急,或者你有多害怕,我们现在都不能往前冲,冲出去也没用,飞不起来的。
现在的我们只需要静静的,等风来。
如果想飞起来的话,只有勇气往前冲,是不够的。
我们得停下来,什么都不要想,让自己清空,只是等风来。
”——就是这段台词让我觉得这片子压根不是在讲梦想,而是在讲一份对于情感对于生活该有的心态。
这是很简单很实用的道理,也完全没有故作高深的恶意。
大家都能看得懂,只是很少有人能打心底去承认去行动。
而我们也完全没必要对这样一部善意提醒大家勿忘初心的爱情片抱有太多恶意。
你要相信总有一只大象在黑暗与恐惧中守护心底的孩子,只要你真正选择相信。
越发体会到恋爱就是两个人相互治愈并且一起变得更好的过程。
总有一个人会带你逃离原本的平庸去风起之处飞翔。
≪等风来≫,总的来说,这片算是爱情片范围内最常见的故事类型,但看多了总会累觉不爱,闷的发慌。
虽然是爱情片,观众大可以当作本片是一部旅游风光片,片中的尼泊尔既展现了风景秀丽又充满了暴力的一面。
实话而言,这片虽然整体上提不起劲来,但里面的一些笑料总归会让观众会心一笑。
总之,爱看不看。
这是一部矫情到很难让人静下来坐下屏住呼吸欣赏的电影。
从整体观感来说,这是一部结构松散的影片,你完全有精力在女猪脚莫名其妙发呆、痛哭、顿悟和各种精神自虐的闲暇看看朋友圈,刷刷微博,或是听一听电影院里的窃窃私语。
为什么说矫情呢?
首先从人物定位来说,女主本身就是个矫情的文艺女青年。
你穷没问题,可你非要和白富美装逼。
你装逼没问题,但是要分场合吧?
和李热血那样的学生狗吹吹托斯卡纳倒是可以,但你非得要和主编装逼。
你和主编装,工作自然是没有起色,工作没起色就自然会穷。
于是女主拧巴的性格就有了解释:表面上看是她的奋斗、才华被埋没,其实就是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的臭矫情。
其实女主的矫情说破天就是个策划被否决了,结果顿时感觉这个世界太黑暗了,自己的努力像狗屎一样不值钱。
似乎很多文艺青年都有这种自命不凡的优越感。
为什么非得是你的努力就是值钱的呢?
为什么你没生在土豪家就感觉是全世界都欠你钱呢?
当女主将高富帅踩在椅子下说什么是你们强迫我们捐钱给你们你们怎么还不满足之类的话的时候,你真的没有一丁点觉得这个女人的心里很阴暗,很矫情嘛?
爱得极致就是恨,越是表现的瞧不起土豪,越是在骨子里想做个土豪。
我真的很想对程天爽说:程天爽你这么矫情你家里人知道么?
从影片定位来说,这部电影的消费人群的定位很准确,就是冲着广大苦逼小白领来的,其中讨好的意味明显的不能再明显。
影片想表达的一个核心的价值观就是有些时候我们像狗一样拼命追求的生活方式可能是错误的,我们需要精神境界的自我放逐,放慢生活的节奏就像静静地等风来。
初听上去倒是很有道理,但是请感受一下这部电影满满的恶意——我们为什么像狗一样工作?
因为穷!
为什么我们没有去托斯卡纳、安塔利亚、尼泊尔去荡涤心灵?
因为穷!
为什么主角又穷有能荡涤心灵了?
因为她认识了一个高富帅朋友!
于是结论是——想荡涤心灵嘛?
首先你得有钱,或者有个有钱朋友。
想一想要是没有这个高帅富出现女主会什么样?
大概就是和李热血吹吹牛逼,在自我否定和极度自恋中苦苦挣扎,怀疑自己的生活是不是有意义,然后遇到抗议活动叫不上稿像狗一样灰溜溜继续回去和主编摆臭脸继续拧巴。
这段旅程也变得毫无意义。
可问题是你是高帅富么?
你每次出门都能遇到高帅富么?
你每次出门都能遇到喜欢卖萌的高帅富么?
你每次出门都能遇见掏钱请你荡涤心灵的高帅富么?
于是影片的恶意也就呼之欲出了——没钱你荡涤个JB!
话糙理不糙。
其实整部电影还是有亮点的,女主编打电话教育程天爽那段台词可以说每个字都说到了点上。
无论是程天爽还是电影院里被消费的苦逼小白领们如果真的想变成“成天爽”,就得照着主编的话来,这才是看透世事看透生活的人应该有的态度,也是王灿的导演叔叔总结的人生格言,别瞎折腾没什么用——言外之意就是把自己当成狗别折腾,以为自己是文艺青年你就输了。
当然,对于一或部电影的看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许有些人看过之后顿时觉得心灵受到荡涤出了电影院发誓与2013年的自己说再见第二天精神百倍的上班挣钱并表示这些都是浮云你们这些愚蠢的人类啊像狗一样工作吧哥要去尼泊尔涤荡心灵了没准能遇上个把白富美或者为个把高富帅为他捡个肥皂什么的也说不定想起来还有的小激动呢!
今天是2013年的最后一天,晚上九点哈尔滨的天空中飘下了朵朵雪花,当你碰巧从电影院出来,一个人站在街边的时候,是否能感受到到前所未有的宁静?
伴着都市的灯光你45°叫仰望着天空,是否也像影片一样在等着风来?
然后你意识到,在零下11度的大雪天,你首先要等的不是3级西北风,而是辆出租车!
再见2013,你好2014!
PS:附送个正能量姑娘得影评,中和一下http://movie.douban.com/review/6488082/?start=0#comments
整个电影 耐着性子看完 无疑尼泊尔的风景让我怀念 博卡拉的雪山湖泊让我沉醉。
我非常的喜欢王灿。
顺带着 喜欢 主编。
后来听朋友说,鲍是个富二代 所以难怪把二代们写的活灵活现 蠢萌蠢萌;但平凡女主就塑造的差强人意了。
王灿活得肆意 想说就说 想做就做。
就像王灿自己说的,我也没什么坏心眼,就是傻。
这么个2B还挺可爱。
王灿对着瑜伽大师 那么肆意率真的性格 放到魏晋也是一名士风流王灿看着女神问导游 我能丢吃的进去喂她么导游居然就打起来了 然后去拜佛 好像王灿侮辱了他的信仰一样这段 怎么看怎么有反讽的意味。
导游先说 只有印度教才可以看到女神。
其实大家都知道 有钱就能看女神。
然后这些女神童年时代就住在这个小天地里,到了来初潮就要被带出神庙 ,过着悲惨的余生。
(因为女童在最美好的年华里 不接受教育 只供人供奉和参观 除去女神身份之后 只能领到低廉的补助 她们晚年生活非常悲惨)王灿说 女神 就如同动物园里的动物一样 供人们游览参观。
他只是说出了真实的感受。
有什么错?
“拉皮条”的导游 这个时候居然发怒 显得特别矫情。
我不知道编剧和导演到底想表达哪种。
but ╮(╯_╰)╭程天爽说白了 对王灿羡慕嫉妒恨,觉得他不努力就能过好生活,她自己的努力却辛苦没有结果。
王灿真的算很有礼貌和教养了 虽然有些2.王灿对程天爽说,“我们这种人?
你知道我是什么人么?
一棍子抡死一片⋯⋯我们来钱就特容易是吧?
也得拿命挣!
我爸年前,陪当官的喝酒,回了家先吐绿的,再吐红的,绿的是胆汁,红的是血,洗胃洗三天……“程:“还不是为了钱么?
不就为了多挣几百万,命都不要了么?
你们这种人,活着不就奔着钱去的么?
” “行,我们这种人,要钱不要命,只要钱攥手里,心跳就不会停。
行了么?
但我就想不明白了,你又瞧不起钱,也瞧不起我们这种人,那你现在活的这么拧巴,又是图什么呢?
你连爹妈给的名儿都换了,你自己给自己愣编出来一个假人,什么去托斯卡纳摘松露,什么小岛上晒太阳,你不也装的自己吃喝不愁么,那你又是演谁呢?
还不是在演我这种人?
” 王灿说,他的梦想是战死沙场。
然后这个2B真的就去了!!!
王灿告诉程天爽了个八字真言:别瞎折腾,没什么用。
程天爽表示不解。
或许她总有天能明白。
再来说说 程天爽吧。
一出场 作!
无比的作!
就是那种全世界她最辛苦 她最努力 可是世界不公平 她怀才不遇!
讨厌大城市 讨厌大城市的人们 却又不得不被大城市的繁华迷住眼 死乞白赖的要呆下去。
说白了,特虚荣。
跟主编要公平。
没有实力要什么公平?
有实力 你就是公平。
特幼稚。
不愿意去尼泊尔?
你以为你谁呀?
公费旅游的机会给到我 我保证去!
程天爽对王灿讲了个故事。
简述就是:她耗时两周的稿子未被采纳。
这么一件极其平常的事情,她却怨气如此的大?
凭什么你的努力一定要被认可 要被接受?
你怎么能断定你的稿子写的比”小林“好?
你是小姐脾气丫鬟命?
我特别的欣赏主编。
主编这种女人,从小城市出来,在这个大城市摸爬滚打了很多年。
明白自己要什么。
明白自己该做什么。
她出席上流场所,但从不拒绝和掩饰 她吃苏打饼干、小贩弄的串串的事实。
主编的台词程羽蒙,我提醒你啊,我安排你去尼泊尔,这就是一个工作,你别给我犯那种俗炮小白领常犯的烂毛病。
尼泊尔我不用去我也知道,条件是特差吧?
人民生活特贫困是吧?
但奇了怪了他们生活的还特幸福,眼神特清透,笑容特淳朴,顿时衬的你心怀邪念了是不是?
你开始怀疑自己干的这些事儿特别没意义了是吧?
开始追求精神层面的存在感了是吧?
哼,出一次国,去一次什么越南老挝柬埔寨,回来以后就不好好说人话,动不动就抱怨北京空气差物价高,人心复杂眼神肮脏。
出去前偷鸡摸狗的事儿没少干,回来以后开始天天吃斋念经,瞧不起这个瞧不起那个的,这种人我见多了,真不多你一个!
别觉得去趟尼泊尔你就能琢磨出来什么,出世入世这事儿,你以为那么简单哪?
出去演演游客,在村儿里体验一下生活,拜个佛留个影儿,就顿悟了?
那我是不是扎在雍和宫里磕半年头,还能成活佛呢?
要真瞧不起现在的生活,就留那儿别回来。
要是还得回来过日子,趁早别给自己上这种套。
还没高调的资格呢就嚷嚷着低调,还没活明白呢就开始要去伪存真,这是一种最损己不利人的装逼,自己活的假,别人看着累,听明白了么?
整个片子!
矫情!
自私!
作!
如果我的朋友有对该片女主感同身受的 请自动分手吧。
这年头能不能出一点三关端正的女主角呢。
一分给尼泊尔风景。
一分给倪妮和井柏然的演技。
今天晚上被突如其来的加班弄得非常烦躁,一度曾想摔手机。
进了明明就不是那么回事儿的公司干着明明不是自己擅长的活儿最后还要接手明明不是自己的项目。
明明是小领导失职被大领导骂最后所有的火还是落到底层员工身上,这就是这个世界的法则。
临了了被骂完了还得屁颠屁颠的加班赶工,为了可以眼见到谈八个案子黄七个的“next plan”继续做无用功。
当然,也不全是无用功,这一过程中还是有成长和收获。
反正我觉得被骂也得被骂的值,不然真是亏大(说到这儿想说的是人生很多时候就得自己跟自己拧巴,你不为难自己不自省,日后就得跪在别人面前被为难的像孙子,这是真理。
抱怨完还能自省那么一下下,大概是我为数不多的优点,至于能改多少,去问天问大地好了)。
今晚去看了《等风来》,且不论是不是尼泊尔的旅游宣传片,里面有些台词打脸的力度还是比较大,一度使我不由自主的就捂住了脸。
但是看到倪妮在停电那段歇(she)斯(jing)底(病)里的哭诉时,又把手放下了。
为什么?
因为笑到拍大腿啊。
这个情绪显然还没从《我想和你好好的》里出戏。
看完之后仔细想了想,也许当初不那么坚持来北京,大概现在的日子是开着辆车,每天领着不多不少的薪水,运气好的话再娶个媳妇儿,日复一日的窝在小镇上过着得过且过的生活吧。
可是在这点上我得承认自己是个作逼,像许许多多的“年轻人”一样不甘心,还有着所谓的“梦想”(虽然暂时看来只能领着四五千工资怀揣梦想却被现实强奸),还想“搏一搏”,还不想那么快就认命。
也许三五年过后还是毫无作为,腆着个脸带着”混不好我就不回来了“这句话归去,过上那种自己曾经最不屑的人生。
再回看这段当孙子的日子问问是不是真的值,我想,不管结果如何都是赚了。
操特么的不管风来没来,总之我是等了。
本来都不想写了,当天看完写完短评就洗洗睡了。
结果今天开始回顾我的过往的影评,突然看到上上一篇也是滕华涛的——浮沉,突然就有点感觉了,干脆来PO一发。
其实最早看鲍鲸鲸的这篇东东是在豆瓣小组里,反复看过几次,都是只看到狂放的印度人那里就进行不下去了,原因是憋的慌,我不太喜欢一直劲劲儿的嬉笑怒骂,或者一直劲劲儿的敏感清新,没错,就是等风来给我的最大感觉。
——————以下有关键情节泄露————————————开篇大气狂放上档次,和我想象的开篇一模一样,简直是先声夺人。
为了让对比更加突出,矛盾更加激化,或者让倪妮的角色落点更正常(比如什么我奋斗一辈子也不过是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之类的),将原著中主角同学离开后又“屌丝”搓的情节变成了玛莎拉蒂、宾利鸟兽散。
但说真的,我倒觉得,这种改编完全从一开始就把片子的步调变成了“不作死就不会死”的节奏。
尼玛,没钱你别跟人混啊,你跟别人混你卖萌让二代们掏钱啊!
外表坚强内心玻璃是个什么节奏,让主角招人烦对角色的正面建立有好处么?!
人不怕没钱怕蠢好么!!
给远离上海300公里的南京父母打电话,过个中秋就因为别人团聚而哭死的,请问哪有一个在外漂泊的孩子敢这样,你是想让父母当场食不下咽,痛哭流涕,最终罹患胆结石么?!
很多人都夸奖说刘孜的主编字字珠玑,我倒觉得不一定。
人们在接触外界的世界时,是依据自身的经验建立的。
或者当年的我,也会更同意来一场心灵涤荡之旅,就有一次生命的升华的,因为年少需要成长,老来才会慢慢反思嘛。
井柏然(的角色)真的好么?
就像我此前说的,人不怕没(有)钱怕蠢好么?!
如果女神的部分还只是因为“纨绔子弟”的话,其他的部分是不是更多的证明了此人傻逼人贱?
我完全不明白战死沙场和冲到示威人群中间有毛关系?
难道还有这个时候一个人过去霍霍人家的队伍,还拿出一个中国国旗更丢人的事情么?
请问,你会在现在穿着红黄衣服在曼谷街头晃荡么?
别人的是是非非你不理解,瞎霍霍,霍霍屁。
一个旅行团能不能不要全是傻逼?
全篇让我直接喷吐而出的是大妈们申请歌颂青春的时候,那尖刻的嗓音,就像20个李谷一被掐住了喉咙呻吟一样,如果我是个男的恐怕得这辈子不举了。
人物的畸形塑造已经让电影处处充满违和感了,更畸形的是,这电影没剧情!
滕华涛你是讲故事的高手啊,你换什么风格啊,看完电影观者立马失忆是个什么情况?
没有狗血恋情,没有戏剧冲突,一次滑翔成了红牛的电影广告,滕桑,你是转职去华彬了么?
就这样吧……
本来这部电影只是短评一下就够了,但是看见长影评里面有人说这部电影拍出了85后的迷茫状态,对倪妮的角色很感同身受。
我只能说,各位别开玩笑了好吗?!
“等风来”之前,请先看看自己做的怎么样。
这部电影纯属是冲着鲍晶晶的台词和校友倪妮去看的。
看完我只给了2颗星。
首先,这部电影里倪妮负责突出“影片主题”(如果有的话),井柏然负责让整部故事能串起来(如果有串起来的话),刘孜负责接地气(她做到了)。
影片里程天爽一直在抱怨生活的苦难,工作的困难,上司的刁难和对社会现状的无力。
请问,你真的有用心工作吗?
老板准备派你出国写稿,从意大利改成尼泊尔,你站那儿和领导摆脸,还要安全感,跟那儿站着矫情。
说真的,如果我是刘孜(主编),根本不会和你解释那么一堆,你不去“设计部的小李”等着去呢!
是的,社会就是这样,你不愿做的事情大把人愿意去做,想要成功就一定要做别人不愿做的事儿,这个道理不懂还想“三年内在上海买房”,您跟这儿开什么玩笑?!
然后,写稿过程中,躲在房间里,写出一堆抱怨尼泊尔的文章。
请问,你这是专业美食专栏作家应该做的么?!
你吃了什么?
你看见了什么?
你只去了尼泊尔的某间瑜伽馆听井柏然叨逼叨了一整天还有陪着一根筋的朋友逛街。
你能看出个什么所以然?
主编觉得你的稿件写的太真实,太负面,你还不愿意改?!
试问,哪家杂志愿意刊登一大堆看着别人叨逼叨没有任何营养的旅行手记?
那是手机APP该干的事儿好吗?
要注意的是:导演在这个时候用刘孜在参加宴会过程中吃烤串儿,试图“揭穿”主编高高在上的假面具。
其实谁跟谁,刘孜这才是接地气儿的活法,你跟宾馆里写出一堆crap然后还逼着主编给你稿费,这就是正确的价值观吗?
最后,主编明确说了,给最后半天时间。
程天爽及其小伙伴好不容易冲出重围,跑一餐馆庆祝去了。
稿件呢?
你半路断电的笔记本呢?
你有写稿子吗?
你有把工作放心上嘛?
你压根儿都没把心思放工作上,就不能怪主编把稿件给别人。
这是出差,不是个人旅游。
然后自己还跟那儿挺感伤,挺失落,你有资格吗?
你有做到该做到的事情吗?
在矫情之前,请先看看自己究竟做到了什么。
如果程天爽在整个旅途中努力的感受尼泊尔的生活或者体验尼泊尔的美食,由于突然状况或者天灾人祸什么的无法完成稿件,分明写出很完美的稿件,还被一个富二代或者广告商的女儿取代,这就make sense很多。
社会上就是很多这样的人,自己没做到的事儿,只觉得是生活的压力。
然后就说说程天爽的价值观,完!
全!
是!
扭!
曲!
的!
第一,她在餐厅吃饭后租车装逼,以及在旅途中和同伴装逼的行为。
在程天爽的眼里,她只是希望别人高看你一等。
但是你这是给谁看呢?
真正会高看你一等,还对你有益处的人,谁不是看你两天就知道怎么回事儿了?
连富二代井柏然都知道松露不用拿手摘的。
这不是让别人高看你一眼,这是装逼,这是炫富。
拿着2000的工资,嘴上吹出20000的事儿。
这不是正确的价值观。
第二,她对有钱人的态度。
(详见她对井柏然在吃饭后的对话)在她的眼里有钱人是靠着以自己为代表的白领阶层供着的(原话)。
这是错误的,虽然不是所有有钱人都是白手起家,但是掌握着整间公司的营收绝对不是你一个白领可以干的事儿。
他们的付出你看不见,不承认可以,但是身为一个有正确价值观的人,你是绝对不能否定的。
一些富二代是可恶,炫富,但是如果他们不能在将来接管公司或者通过自身努力大理公司,那么富二代也炫富不了几年。
第三,回去就输了。
关于这一点有参杂很多个人情感,如果伤害了有些人请谅解。
po主是南京人,当倪妮和她妈说着一口南京话,然后念着“从小地方来到大城市”的台词,个人觉得,你丫跟我开什么玩笑?!
首先,南京不是一个小城市,即使回到南京也绝对不代表着“只有一口热饭吃”。
抛开这个不谈。
在大城市努力是OK,但是找到适合自己个性的城市和发展环境不是更加重要吗?
很明显,在电影里,程天爽除了装逼和挑刺儿没有一点实际技能,而且不懂得人情世故,她真的不适合在“大城市”混。
还不如回家呆着,自己屋子里跟那儿矫情好吗?!!!
整部电影里,只有刘孜演的主编活的最通透。
相互竞争的工作环境里,谁给谁安全感不是互相的。
我可以穿着高跟鞋晚礼服参加晚宴,嘴里念着外国话,也可是中间跑出去吃一根烤串儿。
这没什么特别原因,只是因为“我饿了,我要吃东西”。
就像,我有梦想,我有理想,我要实现。
是一个道理。
我饿了,我不吃,我等着别人把东西摆好放在面前,这绝对不是一种正确的价值观。
隐形眼镜干的不行,就写到这儿,希望看完这部电影矫情之前,可以看看自己究竟有没有实实在在的努力,还是只知道抱怨。
看过《失恋33天》,为了看电影,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看完小说。
看电影的时候就觉得如果没看过电影,很难把一些细节说得通。
这部《等风来》,虽然没看过书,但是根据影片构架,严重怀疑导演犯了同一个毛病。
看完电影准备看下书,不然白瞎了这个故事。
这是我平生看过的最。
难看的一部电影,没有之一。
我自认为理解力很强,但是还是理解不了这群为了装逼而装逼的主角们以及配角们。
而这部电影的主题,无非就是带着观众们进去尼泊尔游览一圈而已,纯粹是一部没有任何主题的旅游宣传片,宣传了尼泊尔有多破以及多烂,导致我这辈子对尼泊尔再也没有任何兴趣。
男主一个油腔滑调的富二代,打扮成混混儿的样子。
女主为了装逼而活,夜半时分还会精神分裂,敲打邻居大门痛哭流涕。
一度你会恍惚自己看的是一部恐怖片。
精神分裂的还有女主的上司,把毕生所学的为数不多得英语单词都要用在字里行间,吃着羊肉串泡夜店?
还操着一股老版郭采洁的范儿。
整部电影跟风没有一丁点儿关系,但是结尾刮来的一阵邪风,成功点题为等风来。
总之,看完这部电影,我终于发现小时代,四大名捕,私人定制真是太好看了,太精彩了,太刺激了。
原本想给一个“很差”的评分,但是毕竟是去国外拍的。
给尼泊尔一个印象分儿吧。。。。
片子讲的是由美食专栏作家程羽蒙、富二代王灿、大学毕业生李热血、永远家长里短话题不断的一帮大姐、以拍照为唯一目的的几位大叔这群人组成的旅行团奔赴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尼泊尔进行“幸福之旅”的故事。
在经历了建团不久却就地解散、酒店停电的夜半惊魂、独住山顶小旅店、遭遇当地骚乱等一系列事件的过程中,旅行团里的成员们互相照应互相了解,每个人都表现了最真实的自己。
最后一天,王灿请大家去玩滑翔伞。
当程羽蒙站在悬崖边,背着伞紧张地问何时才能起飞时,王灿指着树干上风幡告诉她:别着急,我们先等风来。
当风幡随风飘动时,每个人都顺利的飞上了空,俯瞰美丽的大地,有了一些人生感悟。
作
女文青们你们这么作你妈造吗?去趟尼泊尔回来你就成张小娴了还是就能成假装在纽约了?
别瞎折腾 没什么用
喜欢尼泊尔,赶着首映第一场去看的,其中还是有笑点的。但是结局收的还是那么尴尬,总感觉是时间不够了没办法掐在那儿。我天!井柏然的角色真是太适合他了。
完全不明白滕华涛想讲什么,梦想、幸福、信仰、生活、救赎,每个都有体现但没有一个是讲清楚了。
还行吧,没有评论的那么差,估计是我刚毕业,有些共鸣,主编演的挺好哈哈
看了预告觉得很清新很好看,看了电影发现很装B,很无聊,很不知道要表现什么。一头雾水。
井柏然说成天爽那段挺逗的..看完之后完全没有想去尼泊尔的冲动啊
台词有些不错啊。。看看尼泊尔的风景
我们最后都会变成那个小心翼翼的人
由于看过小说,所以和闺蜜对它期望很大。看了一个小时,我彻底无语了,这是什么电影啊,导演怎么想得,把一个温暖小清新电影变成了撕心裂肺,完全在抱怨眼泪和不友好的情节中进行,女主角一直在说教,真的越看越心烦,完全没有看书时的轻松和感悟。很明显,就如一个豆友说的,犀利女主编才是亮点和我们
今年贺岁档最好的片子,以及在中国只要剧本好什么都好。!
下午去看了点映场,算是小清新吧,应该是个人的电影口味,有人可能会说才二十几的人有什么资格说人生感悟和委屈,我看的时候很多感触都在心里。“转身碰到现实,又只能如是”,去看看吧,支持年轻演员啊。你们俩可真像,我就是因为这点才喜欢上这个演员 才那么迫不及待地想看这部电影
促使我万分想看的原因是读完小说觉得这实在难拍想看电视剧导演怎生处理,结果看完只印证了“实在难拍”这四个字。电!视!散!文!
首场点映归来,井柏然饰演的2B形象挺逗,倪妮打酱油。3星给结尾太突兀,导演你除了要表达不装逼,还想说啥,没看出来。
非常一般
别瞎折腾,没什么用。。
是吃力而富有的活着还是困顿而简单的生活,这是个问题。比起托斯卡纳,我情愿去加德满都。
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抽风不给力,摔你狗吃屎。
2013年还是以看烂片收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