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走出尘埃

走出尘埃,坚不可摧,Nirvana

主演:秦勇,冯韵之,张轩铭,齐志,张志彤,孙德元,钱学格,张小北,李洪权,吴楚,项宇,张金喜,刘芊妤,丁溪鹤,耿守辉,罗岩,肖亦平,王冠奇,甲秦奇,图力古尔,孙亚球,时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6

《走出尘埃》剧照

走出尘埃 剧照 NO.1走出尘埃 剧照 NO.2走出尘埃 剧照 NO.3走出尘埃 剧照 NO.4走出尘埃 剧照 NO.5走出尘埃 剧照 NO.6走出尘埃 剧照 NO.13走出尘埃 剧照 NO.14走出尘埃 剧照 NO.15走出尘埃 剧照 NO.16走出尘埃 剧照 NO.17走出尘埃 剧照 NO.18走出尘埃 剧照 NO.19走出尘埃 剧照 NO.20

《走出尘埃》剧情介绍

走出尘埃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影片《走出尘埃》讲述的是一个迷茫的男人重新找回自己的故事。一位曾经的摇滚歌手,二十年后是一位普通的代驾司机,这个曾经的摇滚青年身上已看不出丝毫当年的激情,他如同现实中大多数同龄人一样,深陷忙碌见招拆招的生活。生活的轨道在不可预知的拐点发生了不可控制的变化,且事情的发展,远远超乎他的想象……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天地姻缘七仙女闹鬼婚礼暖男的爱情与战争卡戴珊家族第三季天堂2达格利什第一季花豹少女队王牌播音员地球停转之日毒刺我们开始当空服员假戏真作学校的阶梯珍妮的婚礼法定继承人老船匠我在未来等你束草的冬天跨国大追捕:折翼的天使终身大事物理魔法使马修洋炮进村糖心爹地静夜厮杀你是彼方最后的肖像胡杨女人Byplayers3:名配角的森林100日漂浮死亡半径

《走出尘埃》长篇影评

 1 ) 戏里戏外的摇滚老炮儿,真幻交错的逐梦人生

没有华丽的镜头语言,只有平实的命运视角;无需强烈的戏剧冲突,却尽显对生活的真情实感;不用为赋新词强说愁,可体会人到中年苦作舟的感慨。

当潜伏的梦想遇到蜗居的现实,是否还有勇气飞越迷雾,找回真正的自我。

观看《走出尘埃》,是一个令人感动的过程。

片中摇滚歌手方和平的生命际遇,与饰演者秦勇这个前黑豹主唱的人生轨迹,居然是如此贴近与重合,叫人看到戏里戏外的逐梦人,同样深陷挣扎、同样遭遇迷茫,也同样不甘沉沦。

简而言之,故事讲述的就是一个中年男人重新上路找回自我的故事。

曾经的摇滚歌手方和平,干着代驾司机的职业,人到中年过着困顿的日子,疲于应付生活的各种琐事,过去的激情在其身上早已荡然无存。

可在不经意间,他的命运突然出了拐点,心中的梦想再次被音乐所点燃,鼓起勇气重新踏上生命的新征程。

戏里的人物方和平是虚构的,戏外的秦勇真实存在。

两个互不相识的人,竟然借助光影世界,在身为落魄摇滚歌手的意念上心意相通。

与其说秦勇在表演上极富魅力,不如说他是在生动地展现自己的生活经历。

遥想当年,作为黑豹乐队的主唱,秦勇曾是激情无限的象征,用一首首张扬不羁的歌曲,来震荡我们的灵魂。

可他却因家出现变故,不得不在事业正值巅峰之际归隐。

现实中秦勇的老爸在其举办演唱会之时撒手人寰,而戏里的方和平也因父亲的猝然离世而退出舞台。

角色与饰者如此高度契合的状况,使得秦勇演绎起角色来完全是感同身受。

代驾送人碰到奇葩顾客,失忆老妈屡屡走失,老爸之死更是生命中无法承受之重。

片里的方和平生活上极不顺遂,他既不愿被生活裹挟着随波逐流,也无法反抗现实的无奈,内心孤独的他有着无所适从的迷惘,只能在辛酸中徘徊、在痛苦中彷徨、在迷茫中挣扎。

那对于音乐的理想与激情,对于人生的追求与奋进,似乎成了飘浮在空中的气体。

而生活的压力与生命的尊严,到底哪一个重要,让他在深陷疑问中难以自

虽然我们无法探知这些年,秦勇个人具体遭遇到何种不顺心之事。

但凡明眼人都可看出,片里方和平的困苦生活,既是秦勇在当下的自况,也是那群风光一时的摇滚音乐人的现实写照。

在媒体的报道上,我们不时可见那些摇滚老炮儿经济窘困与精神不佳的图文。

有多少人能理解他们激情过后,只剩下岁月的苦楚。

曾经为理想高亢呐喊、呢喃哀鸣的他们,成为乏人问津的音乐边缘人,怎不叫人唏嘘感叹。

时间磨灭了激情,却磨平不了记忆。

虽然片里的方和平一度自我放逐,但却没有泯灭骨子里对音乐的热爱,那摇滚精神中的永不妥协却被他深深刻进生活。

正是这种对于理想的坚持、对梦想的追寻,使其能遵从内心发出的声音,不屈服于选秀歌唱节目的压力,最终在舞台上用激情摇滚出灵魂圣歌,用带有力量、自由、叛逆的忘情嘶吼,来表达对命运自我主宰的勇气。

秦勇在表演上朴实自然,将角色诠释得很到位,首次触电便有不凡表现。

而戏里戏外两个摇滚老炮真幻交错的音乐人生,都在显露着摇滚不死、梦想不坠。

 2 ) 这是一位被唱歌事业耽误了的影帝

当电影中,那位个性的摇滚少年,对着中年大叔、颓废的方和平(秦勇)说道:现在的你,和过去的你,哪个才是真正的你呢?

换来的答案,就是那沉默的回眸,以及孤去的背影。

曾经黑豹的主唱秦勇,用了这样一部电影,这样一种方式,来描述自己的音乐之路。

《走出尘埃》,看完之后表示,秦勇演得太棒了,又是一位被唱歌事业耽误了的影帝。

这部电影其实很难界定类型,说其是一部讲述摇滚乐的电影吧,却又不如《迷墙》那般纯粹,只是讲述一段摇滚音乐人的生活,有点类似《天鹅绒金矿》或《几近成名》。

但问题又来了,这样的电影卖点是什么呢?

难道正如片中所描述的那样,一个摇滚老炮,到了中年之后竟然落魄到那种地步,恐怕摇滚乐迷是不会接受的。

这部电影关键的转折在于后半段,新生力量的崛起,摇滚老炮儿后继有人,这部电影其实是通过音乐这种特殊的载体,来描述两代人的“代际”的纽带。

少数人的经历,描述的确是大多数人的人生说到代际关系,前不久的《乘风破浪》用了奇幻的方式,内容是让儿子进入到了老爸的生活,两代人关系得到了缓和。

但电影毕竟是虚构,这种情况现实绝对不会发生。

那么现实中如何完成这种代际关系的和解呢?

其实,在《走出尘埃》中,给出了一个解决的办法,让两代人寻找到一个共同“人生体验”即可。

一个是沉寂多年、生活落魄的摇滚老炮儿,他如同现实中大多数同龄人一样,深陷忙碌的见招拆招的生活中,年轻的激情早已不在,被时光磨平了棱角,被岁月碾压了锋芒。

《走出尘埃》用这样一种方式来描述生活,并不是缘于秦勇玩摇滚这件事,重点是通过这种表达方式来展现当代社会重压下大部分人的真实生活写照。

激情不在,生活?

其实是在生存。

而此时,一个摇滚少年无意中进入到他的生活,在这个毫不起眼的少年身上,沉寂多年的激情逐渐在不安的躁动。

不可否认的是,作为一部电影,秦勇与少年的交集过程中,故事安排了大量戏剧化的情节和桥段,不免有些刻意。

但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让原本没有交集的二位,最终站到了同一个舞台上。

让玩摇滚的上选秀?

听上去有些不可能。

其实本片种种这样情节设定,正如经理人大放厥词一样,没错,他说的就是现实。

这种现实是建立在这个“为了生存而苟且”、“被现实埋没梦想”的两代人的“被动觉醒”之中。

《走出尘埃》的片名起得非常到位,要么骄傲如烈日,要么卑微如尘土。

当让他们走出尘埃的动力,不是自我觉醒,而是隐藏在内心深处坚不可摧的能量,在生活中遇到了一个能让其燃烧的引信。

回到开篇那句话,这就是引信,颓废、迷失,昔日摇滚青年不在,但铿锵有力的音乐永不言败,两代人的执着串起了梦想的乌托邦。

少年对音乐的执着,让秦勇饰演的方和平看到了当年自己的风采,在这个规则重重、与自己格格不入的选秀舞台上,电影留下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尾,结尾并没有描述两代人的代际关系是否发生改变,但其实结局已经不重要了。

我们可以被生活击垮,我们可以选择对现实妥协,但我们的梦想,不需要别人来评判。

这是电影最大的亮点。

这部《走出尘埃》,就像摇滚老炮儿秦勇半自传体的故事,听他用音乐交织的雄浑之路。

昔日的风光,时光飞逝,二三十年的光阴,仿佛一挥而过,到了现代,却必须要每个人都仰望天空,脚踏实地,因为曲终梦醒,摇滚的时代也早已翻篇。

《走出尘埃》虽说讲述的是一段虚构的故事,片中的故事也可能是大部分人一辈子都经历不到的事情,但故事中人物的感情却是每一个人一生中都会经历到的。

从爱情到亲情,令人回味的是那重金属味道的不羁年华,晃动的镜头以及声嘶力竭的呐喊组成了这样有力量的音乐,这就是秦勇的首部大银幕作品,那个落魄但执着的中年的形象被诠释太真。

那一首《虎口脱险》,表达了秦勇对过往的眷恋,以及对未来的召唤。

 3 ) 《走出尘埃》,走出音乐类电影的套路

文/杀手里昂《走出尘埃》里的主人公方和平,曾经是一位红极一时的摇滚歌手,由于家庭变故而退出歌坛,成为一名代驾司机,过着平平淡淡的生活。

不知道这是导演的有意设置,还是无心插柳,饰演方和平的演员秦勇,是前黑豹乐队主唱,90年代中国摇滚乐坛的领军人物之一,当时由于父亲病逝,儿子患有感统失调症,在事业巅峰期退出了歌坛选择回归家庭,为儿子做康复陪护。

《走出尘埃》就像是秦勇前半生的一部个人自传。

从一位摇滚明星变成一位普通人,这中间经历了多大的落差,其实有很多戏剧故事和心理冲突,但是影片并未用过多笔墨去描写这种落差给主人公带来的困扰,而是转而用一种云淡风轻的笔触去记录主人公的平凡生活,从这个蓬头垢面的男人身上早已看不到曾经那个摇滚青年的激情,只有偶尔穿插的几个回忆镜头才能让人回想起他在摇滚乐队时的风采,但这些短短的回忆镜头也很快淹没在方和平每天为生活的奔波操劳之中。

影片用了大量篇幅来记录方和平的工作与生活日常。

在工作中,作为代驾司机的方和平,每天晚上在酒馆等待着喝醉的客人,听着他们的唠叨,对于自己歌迷酒后的疯狂释放也早已麻木;而在生活中,作为儿子的方和平,每天都要照顾患病的母亲,和女友温存一夜之后,第二天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回家给母亲做饭,当母亲丢失之后,他焦急的样子就像迷路的孩子。

很明显,导演并不是想拍一个作为摇滚明星的方和平,他只是想为观众呈现一个代驾司机方和平,饭馆老板方和平,就像我们生活周围随处可见的大多数平凡人一样,过着见招拆招的生活,并没有太远大的理想与抱负,只要能够拥有一个完整的“家”就可以。

“梦想”这个词并不太适合方和平,对他来说太过矫情,与他的生活太过遥远,所以,在选秀比赛排练中,选秀节目的大Boss改动他的音乐作品,他都看得很淡然,甚至去安慰同伴不要生气。

在这个梦想廉价的年代,“梦想”这个词被消费太多太多了,反而成为一碗被熬制太久的鸡汤,失去了原来的味道。

而在《走出尘埃》中,梦想被现实取代,梦想转换成了现实中方和平为母亲做的一顿饭,女友为方和平买的一把吉他,梦想在这部电影中不是浮在半空中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它是触手可摸的,是那么的接地气。

影片最后,方和平和儿子在选秀比赛中同台演出,舞台上的方和平激情四射,充满无限魅力风采,仿佛又回到当年的样子。

与其说这是二十年后,方和平对于自己多年梦想的实现,不如说,这是一个男人重新找回自己生活动力的一次证明。

对于结局,导演并没有给出一个大团圆结局的套路。

我相信方和平参加完选秀节目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回家给母亲做饭,他依然还是会选择过普通人的生活,做一个代驾司机,餐馆老板……虽然,《走出尘埃》是秦勇作为演员的处女作,但是由于他与角色之间的天然接近,与自己的经历太过相似,这无疑让他对于角色有更多理解。

其实,电影中的秦勇大部分都不需要表演,他只要展现出真实生活中的自己就可以了,你看他那饱经沧桑的脸就已经写满了故事。

 4 ) 摇滚或是文艺或是随便什么青年 你能和过去的自己和平相处吗

从今天看向过去,九十年代是一个浪漫至死的年代。

在上个世纪的最后十年,那面极具象征意义的柏林墙刚刚被推倒,两德统一、苏联解体,国际形势发生着坍塌和重建的巨变,卢旺达大屠杀向世界展示着人性最根本的面目,以“高级动物”自居的人类,似乎从未踏入过文明。

在这样的环境下,青年人信仰着“自由而无用的灵魂”,对人性的拷问在世界各处轰轰烈烈地发生,电影人拍出了《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红白蓝三部曲》《阳光灿烂的日子》……这份难尽其全的名单璀璨到令任何一个时代相形见绌。

音乐人则在这个年代,迸发出了摇滚乐最灿烂的光芒。

Nirvana、Suede、黑豹、唐朝、魔岩三杰带领着一代自命不凡的青年,试图劈开时代的混沌。

秦勇,是这群英雄少年中的一个,黑豹乐队的第三任主唱,他主演的第一部电影《走出尘埃》即将上映,这部影片的英文名是《Nirvana》。

从过去看向今天,秦勇干的这件事儿一点儿都不酷。

摇滚人掺和的电影儿怎么能上院线呢,得像《北京杂种》那样被禁才叫酷啊,崔健、窦唯、何勇才算没给摇滚乐抹黑呀。

生活在那个时代的摇滚青年,在沧桑巨变中变的胸怀天下,也变的敏感和脆弱,用怼天怼地怼空气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态度。

这部影片聊透了这一代人的反思。

秦勇何尝不曾如此,即使在电影中,他也把自己为了挣钱而参加的选秀节目称为“耍猴儿”,他承认自己“怂”,我想他偶尔,一定讨厌极了现在的自己。

但每一个步入中年的摇滚青年都一定问过自己一个问题:我到底在等待什么?

等待一个从不存在的戈多?

秦勇饰演的方和平对女朋友说,等我混好了就娶你。

我们的生命被许许多多这样的等待裹挟前行,直到有一天幡然醒悟,方和平说,我们还没真正开始一切就都结束了。

是无可挽回的结束。

在2014年的一个月内,导演谢晓东的母亲、合作伙伴和恩师陆天明导演接连去世,这样的刺激让他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

影片中方和平的父亲在他演出的时候意外身亡,而在现实中,秦勇更是没时间等待——他的儿子大珍珠患有重度感统失调症,大珍珠喜欢表演,他就为他在49岁的年纪成为上海电影节亚洲最佳新人,大珍珠需要爱,他就给他毫无保留的全部。

《走出尘埃》不是摇滚英雄梦,而是生意被骗、老人住院的平凡生活,就像长发不再飞舞的摇滚青年,看上去越来越平凡,心中永存火焰。

影片的动人之处不在摇滚舞台的血脉贲张,而在不露声色的真诚——你为母亲不听劝阻险些煤气中毒、走丢在菜市场而生气,却因她日复一日购买的彩票号码是你的生日而瞬间崩溃,这些和方和平房间里与21世纪格格不入的老式录音机和CD架一样,成为一个个老去的摇滚青年百味杂陈的暗号。

一位风度翩翩的儒雅中年对我说,摇滚乐不是愤怒,而是宽容。

他是迷笛音乐学校校长张帆,中国摇滚音乐节的缔造者。

一位说话轻声细语的瘦小中年在接受采访时对我说,摇滚乐是人生的一个特殊阶段,它应该有更丰富的涵义。

他是复出后的张楚,魔岩三杰之一。

一位略显激动的中年在秦淮河畔的咖啡馆里对我说,我觉得让自己的老婆孩子过上更富足的生活,让他们更快乐,就是他妈最摇滚的事儿。

他是南京的电台主持人,摇滚前辈,一位父亲。

《走出尘埃》的文学策划是路学长,2014年去世。

死去的人比活着的人幸运,他们不用再面对过去的自己对今天的自己的责难。

路学长、秦勇、插曲《虎口脱险》都是摇滚青年、文艺青年的标签,《走出尘埃》值得我们翻出已经略显紧绷的皮衣,用一个陪客户喝酒的晚上去重逢过去的自己。

 5 ) 再次飞向做任意选择的天空

我要和你飞向自己做任意选择的天空。

二十年前,秦勇时任黑豹乐队主唱,推出《黑豹III》专辑,主打歌《无是无非》唱得气势如虹。

现在回想起来不由感慨万千,竟是中国摇滚的最后一次锋芒毕现的呐喊,黑豹为代表的黄金一代就此低沉,深陷尘埃,再没有恣意孤傲的灵魂,没有坚定的方向。

摇滚和电影是两样非常相近的艺术,一样的喜于表现却又忠于灵魂。

二十年之后,谢晓东执导《走出尘埃》,秦勇作为主演登场,台前幕后共同打造一架为摇滚精神重振旗鼓的战车,载着对生活、梦想、亲情的满满感悟,指引处于迷茫中的人们走出尘埃的泥潭,让阳光照亮曾经的疲惫与伤痛,用微笑面对曾经的一切。

就像海报上的那句话:春暖花开,走出尘埃。

影片表现了生命的常态,从尽情挥霍的青春,到困顿中年,在时代的潮流里,秦勇饰演的方和平不仅是一个摇滚老枪,也是每一个都市赶路人的人生缩影,也曾少年轻狂,热力四射,一切都无所畏,后来渐渐被现实抹去了棱角,成为夜色中忙碌簇拥的身影,代驾司机也好,贴膜老哥也好,还是饭店灶台上挥汗如雨的大厨,每个人都有过梦想,讲起来可能与方和平的故事一样精彩。

影片以细腻而又富有时代质感的情节,演绎了方和平从当年的热血青年,到后来困顿潦倒,又重新回到摇滚舞台上的故事,秦勇对于人物的感同身受,使其表演比专业演员更加没有痕迹,无论是身为代驾司机品尝着生活的苦涩,在浑浑噩噩中拆东墙补西墙,还是拿起吉他,用双手重新触碰曾经的梦想,那份目光中的涟漪,也或是在情感风暴中的撕心之痛,都深入的刻画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

这份形与神、内与外的契合,已不是表演,而是生活。

根本就不用表演,秦勇就轻松演出了方和平的热血与沉痛,包括曾经的打击,现在的迷茫,内心对现实的逃避,还有自以为已经消磨殆尽,其实还未完全熄烬的火焰,于是,他走出了尘埃,完成了精神世界的升华,无所谓成功或失败,留给我们的是一个大写的人生。

就像前面说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尘埃,小人物有小人物的尘埃,一日三餐和衣食住行组成的尘土之惑,大人物有大人物的尘埃,由名利和富贵组成的光鲜囚笼,那些放纵不羁的摇滚英雄都不知所措,何况是我们循规蹈矩的碌碌子民呢。

如何走出你的尘埃,或许,《走出尘埃》给出了一个的答案,那就是向前走,在任意一个结点重拾自我,都没有过不去的尘埃,哪怕你现在一无所有,也永远不要万念俱灰,做司机也好,在别人规定的路线上行驶,做吉他手也好,向着自己的梦向前进,拥有一片可以让自己做任意选择的天空,只要心向着前,托得起责任,对得起自己的人生,对得起亲情,那么,你就可以像方和平一样走出尘埃,重见辽阔的大海星辰。

所以说,《走出尘埃》的故事可以让我们这些行走在尘埃之中的人感受到一点星光,每一个正在得意或失意中的人都会感到温暖,越是在失落和彷徨时,这星光越是明亮。

除了主演秦勇,本片的导演解晓东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人,此谢晓东非春晚舞台上那个高唱“今儿高兴”的解晓东,而是著名的现实主义电影缔造者,以制片人的身份与王竞导演先后合作了《无形杀》《我是植物人》《万箭穿心》等杰作,本片的女主演冯波也是经年合作的金牌搭档,这一次亲自执导《走出尘埃》,和同样处女作的秦勇一起,给2017的中国电影奏响了一个响亮的音符,精神可嘉,才气亦值得鼓掌。

 6 ) 从摇滚歌手到演员 秦勇的转身华丽且从容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生活可以让你骄傲如烈日,也可以让你卑微如一粒尘土,然而,当尘埃落定,已漫天席地的耀眼。

光,是我们终日的向往,生活在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

秦勇,从摇滚歌手能从容的放弃事业回归家庭,勇气只是前提,亲情才是根本。

电影《走出尘埃》由秦勇来主演再合适不过,讲述的是一个迷茫的男人重新找回自己的故事。

一位曾经的摇滚歌手,二十年后是一位普通的代驾司机,这个曾经的摇滚青年身上已看不出丝毫当年的激情,他如同现实中大多数同龄人一样,被生活蹂躏,被生活打磨,最后被梦想所唤醒。

从摇滚歌手到演员,秦勇的转身有些突然,但这一转身从方和平这个角色看,是那么的华丽,那么的从容。

1994年加入黑豹乐队担任主唱,1996年凭借《无是无非》和《不能让我的烦恼没机会表白》,黑豹乐队成为内地音乐极具人气的组合之一,并且也捍卫了摇滚在内地歌坛的地位。

然而,正当他的事业处于最繁荣的时期,秦勇突然退出黑豹乐队,选择回归家里从此淡出人们的视线。

是什么让他选择急流勇退?

又是什么让他从歌坛走向平淡生活?

亲情,是的就是亲情,直到2014年秦勇携子参加中央电视台《出彩中国人》节目,才让所有人了解了他当初的选择,父子情深的故事也让亿万观众感动落泪。

当接受媒体采访时,秦勇直言婚姻和家庭对自己而言,是一辈子的承诺,无论生老病死,都要与爱人和孩子厮守。

说出去的事情就要负责,要不就别说,这是秦勇的一个生活准则。

他说到了,也做到了。

从音乐,到电影,秦勇在用另一种方式在向所有人诉说着他的生活,也通过“方和平”这个角色在给观众传递梦想的力量。

秦勇没有在电影里设定一个儿子来影射自己的经历,这一处细节,是令人感动的。

同样聚焦亲情,同样的感同身受,这就是电影的力量,能通过对亲情的表达给观众带去震撼与感动。

《走出尘埃》以细腻而又富有时代质感的情节,演绎了方和平从当年的热血青年,到后来困顿潦倒,又重新回到摇滚舞台上的故事,可以说方和平这个角色就是秦勇本人,因为他和人物的那种感同身受无缝连接,这也升华了他的表演,无论是身为代驾司机品尝着生活的苦涩,在浑浑噩噩中东拼西凑,还是拿起吉他,用双手重新触碰曾经的梦想,那份目光中的涟漪,也或是在情感风暴中的撕心之痛,都深入的刻画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

总体感觉,这部电影是一部有力量的电影,首映当天一干摇滚界的老炮们都来了,这是一种对朋友的支持,也是对曾经过往的一种追忆。

一个中年男人面对家庭、事业、爱情的各种矛盾与纠结,而又用极暖的画面诉说,从而给观众带来一种亲切感。

在这方面,谢晓东导演做的很出色。

走出尘埃,就能见到光,走出尘埃,就能实现梦想。

《走出尘埃》可以让我们这些行走在尘埃之中的人感受到光的力量,给每一个正在得意或失意中的人都会感到温暖,秦勇的身上有光,方和平的身上同样有光的力量。

 7 ) 《走出尘埃》谁都有梦想,有梦想谁都了不起!

有的电影用眼睛看,炫目的特效,奢华的场景,而有的电影则是用心感受的,看似轻描淡写的剧情铺陈,却让人看得五味杂陈思索万千,显然,《走出尘埃》属于后者,在聚焦一个中年男人的日常生活过程中,我们不断惊觉,其实每个人都有梦想,有梦想谁都了不起!

《走出尘埃》讲述一个曾经叱咤风云的中年男人重新上路找回自我的故事。

曾经的摇滚歌手方和平,意气风发如日中天,但是由于家庭变故他毅然决然的退出歌坛离开舞台回归家庭,如今人到中年干着一份代驾司机的工作。

人近不惑之年却依旧过着困顿的日子,疲于应付生活的各种琐事,过去的激情在他身上早已荡然无存。

但是在不经意间,跟过去音乐伙伴的偶遇以及正常生活被突如其来的“违章建筑”打破,他的命运出现了拐点,隐藏在心中多年的梦想再次被音乐唤醒,他鼓起勇气重新登上放声歌唱的舞台。

要说戏里的人物方和平是虚构的,但是饰演方和平的戏外的秦勇却是真实存在。

秦勇跟方和平,竟然借助光影力量,在身为落魄摇滚歌手的意念上心意相通。

与其说秦勇在表演上极富魅力,不如说他是在生动地展现自己的生活经历。

《走出尘埃》可以看做是秦勇前半生的个人传记,作为曾经的中国摇滚歌手领军人物,黑豹乐队前主唱,秦勇的名字是中国音乐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就在他的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由于家庭变故,儿子患有感统失调症,秦勇毅然决然的放弃演唱事业,回归家庭,为儿子做康复陪护。

一个人能放弃摆在眼前的大好前程回归平凡,这当然很了不起,但是更了不起的在于他居然能坦然的面对这一切。

方和平如是,秦勇亦如是。

褪去明星光环的方和平成为一个代驾司机,他每天晚出早归,照顾着年迈又记性不好的母亲,晚上总是站在暗处等待着醉酒客人的召唤,他要忍受喝醉酒的昔日粉丝各种奇形怪状的合影要求,还要时时防备着自己心爱的女人受到欺负。

多年以后出现的黄一冰,大概是上天赐予方和平最好的礼物吧,而当有一天两个人同时站在舞台上正面对决的时候,上天的残忍之于方和平也算到了极限。

可是方和平依旧平静面对,上台演唱,唱完下台,回家之后依旧是普通的老百姓,伺候年迈的母亲,等待醉酒客人的召唤,都说生活就怕没有波澜,可是有时候没有波澜才是对人最大的考验。

秦勇的电影处女作,谁都没想到他演的如此出色,或许不仅是因为演技出色,而是这根本就是他对自己前半生的梳理跟回顾,手到擒来,自然流露。

或许谁都想不到,一个代驾司机竟然曾经是叱咤风云的歌坛老炮儿,生活里太多的不可思议,不信当你看完电影去跟小卖店的老王或者修鞋的老李聊一聊,说不定他们的曾经更加超乎你的想象。

还是那句话:谁都有梦想,有梦想谁都了不起!

 8 ) 《走出尘埃》 :为什么说秦勇做什么都能成事儿?

《走出尘埃》 :为什么说秦勇做什么都能成事儿?

中岛一直对著名摇滚歌手秦勇充满了敬意,这不仅源于他对中国摇滚音乐的独特艺术魅力的贡献,更在于他内心一直保存着那份执著的爱;他有踏踏实实的生命诉求,有饱受坎坷从不认怂的精神,他用爱战胜了一切困苦,赢得了他的今天和未来!

在摇滚群体中,他独立于自己,用人格折服世界;在生活中,他融于善良,用付出给予家人温暖,他可以用黑豹的方式在中国乐坛天然般“撒野”,更可以为了爱而放弃自己辉煌的人生自我,他让坎坷变得那么的有温暖,他为自己的人生搭建一次次让人为之激动,为之鼓掌的舞台。

因此,奇迹总会在他的身上发生。

当他发现儿子更需要呵护与陪伴的时候,他毅然绝然的退出正如日中天的黑豹乐队,把全部的精力和爱给了儿子大珍珠。

爱的力量往往可以扭转乾坤,改变生命,成就奇迹!

曾经,秦勇把黑豹乐队推向了中国摇滚乐的巅峰,曾经,他陪护儿子大珍珠走出了生命困境;今天,秦勇又把自己送上了电影的舞台,而且凭借他在《走出尘埃》里对方和平精彩饰演,以及他的专业的表演功夫,迅速走红荧幕,获得第19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洲新人奖最佳男主角。

有人说,干摇滚的,当演员不靠谱,因为演员的人物塑造与承担,摇滚歌手一定做不了,即使参与表演也无法摆脱自己的那股狂野所赋予的孤傲的性格。

因为摇滚歌手过度自我,除了唱摇滚,其它一无是处,因此无法“化为”他人。

这会是所有摇滚歌手的命运吗?

而曾经也有摇滚歌手参与电影人物的表演塑造,都以无法完成另外一个“自己”而失败告终。

但是,电影《走出尘埃》恰恰是通过丧失自我的痛苦经历和找回自我的生命历程的人生故事,这样的生存状态,用摇滚歌手来演绎,是不是又会丧失“自我”呢?

如何来理解“自我”,实际上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特定环境中丧失“自我”也未必是件坏事情,过度的表达“自我”也许会无地自容。

在这个世界上,“自我”的含义极其复杂,我想也只有秦勇这样有过丰富经历的人能够懂得。

他的呐喊,他的付出,他的坎坷,他的大爱的给予,这些都成为他非常重要的生命人生,所以他更能够感受“自我”的意义。

秦勇的触电完全打破这些对摇滚歌手触电的误读,对“自我”也会重新定义。

从电影《走出尘埃》的国内国际上业内和观众的呼声看,秦勇又一次被时代高高的举起!

作为独立制片人和导演身份活跃在影坛谢晓东 此次选择启用秦勇为《走出尘埃》的男一号,我想一定是出于对秦勇情感的理解上而选择了他。

秦勇不负众望,脱颖而出,成为近几年中国电影演员中的一匹大黑马。

导演谢晓东认为,电影《走出尘埃》这部片子是一部温暖包裹着锐利的艺术商业片,从始至终都捍卫着真实生命的尊严。

观毕电影的我表示赞同,这的确是一部充满温暖并且具有艺术价值的电影。

群体也好,个体也罢,个人角色的选择不能以他曾经在干什么论高下,而是看他心里拥有了什么,这才是至关重要的。

我完全有信心相信秦勇是一个做什么都会与众不同,做什么都会赢得掌声的人。

 9 ) 摇滚是锋利的,人生却需要温情

由谢晓东执导,秦勇、冯波主演的电影《走出尘埃》即将于3月17日登陆大银幕,日前在北京举办了首映发布会,现场不仅唐朝乐队的丁武老师等摇滚老炮前来助阵,老狼、汪峰等知名歌手还特别为了这场发布会录制了视频,对于这场发布会的份量,有媒体这样描述的:“摇滚界的半壁江山都来了”。

为什么这部影片会获得如此多的同仁力挺呢?

基于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秦勇的人格魅力,另一方面是《走出尘埃》涉及到的影片主题。

影片《走出尘埃》讲述了“一代摇滚歌手人到中年,在面包和理想中纠缠,走出迷失,寻找自我的故事。

”这部电影未映先火,映前就受到了电影节评委的肯定和青睐,不仅前黑豹乐队主唱秦勇凭借此片获得了第19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洲新人奖最佳男主角,电影还同时入选了东京国际电影节亚洲未来单元最佳影片提名。

当然,这部影片的价值并不是单纯体现在获得多少个奖项,它的最大价值在于标志着作为中国摇滚乐坛领军人物的写实风格电影,在类型影片中添上了新的内容。

对于竞争激烈的商业电影市场来说,《走出尘埃》的出现是独树一帜,同时它表达和传递的风格亦是鲜明的。

很多影评界的人士看完电影对这个角色感颇有感触,他们甚至在追问:“男主角的原型是不是秦勇?

”。

从角色设置上分析,《走出尘埃》几乎是围绕真实的人生经历,基本保留了知名摇滚歌手秦勇的人物原型,根据剧情的需要加了情节。

片中,方和平是因为父亲去世而没有在身边照顾的原因,陷入自责,退隐江湖。

同时,为了照顾有老年病的母亲,他每天不停的在变与不变中为生存挣扎着。

而真实生活中,秦勇为了照顾儿子大珍珠,在一个歌手风华正茂的年纪,毅然从黑豹乐队退出,陪伴爱子渡过最重要的人生阶段。

舞台上摇滚歌手秦勇是锋利的,台下生活中他是温情的父亲。

不管是电影里,还是电影外,都向大众提出了一个问题:“身在尘埃中,麻木妥协,还是坚持梦想?

”回顾影片的开头,方和平的镜头语言一直是充满质朴的,电影中所表现的对人物情绪真实、有温度。

这与摇滚界一直以来遵循的真诚精神是相通的。

它正如唐朝乐队丁武老师在首映式上所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在不断修正真诚的过程,如何真诚的面对自己。

”《走出尘埃》通过饭馆、代驾司机、歌手这三个身份,立体的展现了男主角秦勇的生活环境。

对于这个中年男人的塑造,秦勇在人物张力方面是克制的,他在片中用平实的人生态度书写了作为人在“尘埃”中的生存挣扎,勾勒出了一幅普通人在社会中的真实画面。

然而,这个人其实并不普通,每个观众都知道!

《走出尘埃》并不是简单的叙述一个人的经历,而是借此展露、探索了一代摇滚歌手所要面对炽热梦想与残缺现实的冲突,它的思想深度要远远超过几行字故事梗概。

其实,从崔健的《一无所有》开创中国摇滚时代开始,到后来网友们在搜索中扒出原来《最炫民族风》也是摇滚歌曲。

摇滚乐从最开始锋利的态度到拒绝中庸的观念,仅仅10年变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最典型的例子是曾经风靡大街小巷的《小苹果》也是摇滚风歌曲,难道这就能说明摇滚乐被广场舞大妈“招安”了吗?

然而,并不是!

并不是有着摇滚乐属性的歌曲就能代表摇滚乐。

摇滚乐精神是一个文化的共识。

但同时我们又不可以避免的认识到:融合了口水歌的摇滚乐更容易热销。

这一切,因为我们活在“尘埃”。

有人呕心沥血挣来的工作成绩,可能在有个“好爹好妈搞定一切”的现实冲击下,傲娇感荡然无存。

说到过往,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部悲怆又不为人知的长篇。

被生活淹没的理想,被年龄阉割掉的锋利,当现在的我们脱离了曾经想象的我们,是否意味着大多数就是生活傀儡?

影片《走出尘埃》贯穿的“看着我,感觉我,触摸我”的温情又深情的人生,轻易地唤起了观众关于渴望改变生活的梦想,震憾内心。

也许某天为生活改变轨道的你,也可以像方和平那样有机会返回梦想舞台,也许这一天永远没有。

《走出尘埃》告诉你:虽然我们抗拒不了活在“尘埃”中,但我们仍然可以在路上心怀梦想。

 10 ) 为摇滚呐喊的电影,艺术和理想到底值几个钱?

崔汀/文当我们年少时有各种远大的抱负,或者年轻时曾经在某个领域意气风发,是否会想过有非常落寞的一天?

《走出尘埃》是一部比较扎心的电影,影片的导演谢晓东过去作为制片人的电影作品是《我是植物人》、《大明劫》等等,都是偏重中社会现实和人文历史的电影,不走寻常路。

这次谢晓东转型成为导演,作品风格还是关注于社会现实,这部《走出尘埃》也关乎于理想,但是一个中年过气摇滚歌手的理想,一个已经被生活打击得千疮百孔的摇滚歌手,他的理想,有人在乎吗?

《走出尘埃》由摇滚歌手秦勇主演,他曾经是黑豹乐队的主唱。

对于黑豹乐队,相信中国现在的中青年人应该都有所耳闻,是中国摇滚乐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乐队。

当然,不管是黑豹乐队,还是摇滚乐,在今天的中国已经不被大众所瞩目了,这个时代的大众有其他的流行文化去追捧。

找秦勇来演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觉,就特别像是当年米基•洛克演《摔跤手》一样,还有《鸟人》找迈克尔•基顿出演一样,都是过气的明星演过气的角色,但真的很出彩,因为他们和角色心境相同。

所以,秦勇演这个角色,已经说明了他具备极大的勇气。

演戏,在很多人看来是比较舒服的事情,也是很多年轻人梦寐以求的事情,何况还是主演一部电影。

但是,《走出尘埃》真的不是能够轻松演绎的电影,即便是这部电影拍完,现在走入了市场,也要面对市场竞争苦苦挣扎。

电影本身和电影中的人物都要面对很残酷的现实,《走出尘埃》作为一部有音乐元素的电影,其实和最近的动画电影《欢乐好声音》有几分相似,都是说人物面对很严重的逆境,在逆境中实现绝对反击。

秦勇在《走出尘埃》饰演的主人公方和平是一个代驾司机,年轻时候可是一个非常拉风的摇滚歌手,但现实生活就是这么折磨人,为了生计,方和平成了代驾,一次偶然的机会,方和平要帮助儿子成就音乐理想,但方和平发现自己被别人利用,面对这样的情况,被生活无数次打击的方和平该怎么办?

就好像《欢乐好声音》中为支撑剧院而去洗车的月伯乐一样,艺术和理想可以让你放下尊严和自我。

方和平已经把自己从一个愤世嫉俗的摇滚歌手变成一个世俗的尘埃中人。

他可以忍受一切的琐碎,忍受生活的委屈,忍受音乐梦想的远离,甚至于在把自己当作英雄一样崇拜的儿子面前窝囊的认怂,他哭他恨他喝酒宿醉逃避……但是最终,他依然选择站起身来去面对生活,真正的生活和真正的自己,那个已经从音乐舞台上退出的自己,需要照顾母亲的自己,需要对爱人负责的自己,需要给儿子交待的自己,需要重新去想办法赚钱的自己,需要好好的继续生活下去的自己。

生为劳役,在这劳役之中体验喜怒哀恐悲的人生,这又何尝不是人生之乐呢?

《走出尘埃》短评

美国中产阶级黑人的爱情片,2个多小时太长了。

7分钟前
  • 桔子州头琵琶行
  • 较差

节奏稍慢,但还是很感人的。

9分钟前
  • 这么着挺好
  • 推荐

这个乔丹兄的身材是真好,女主也很性感,俩人完全是行走的荷尔蒙啊!但是内容吧就有些老套了。

11分钟前
  • 风居住的街道
  • 还行

一般,故事挺好,感觉拍的差点意思

16分钟前
  • nicki
  • 还行

比好看差一点,比不好看好一点。

17分钟前
  • 豆不啦
  • 还行

从爱情片的角度来看,爱情的成分没有很浓;从一个母亲的角度来看,扶养孩子成长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19分钟前
  • 文町的湃司
  • 还行

黑人剧主旋律,无看点

23分钟前
  • 麦子
  • 很差

没意义的去死确实很不值得。无聊流水账。

25分钟前
  • 有时间就看电影
  • 较差

无论是剧中女主还是真实原型,感觉就是一路走来不会吃亏那种。结尾那儿子能招呼这一大群人,也是不输他妈。

27分钟前
  • york
  • 较差

看不下去

32分钟前
  • 姜小白
  • 很差

翻译片名比直译的乔丹日志更加贴切,应该叫挚爱·家书,以父亲对儿子的家书为依托,其实更多陈述的是父母之间的爱情故事,儿子只是父母爱情故事的延续,并不能作双线叙事看待。撇除丹泽华盛顿演而优则导的话题之外,本片也属于及格线上的爱情故事片。MJB一身腱子肉简直了,太让人羡慕~~~反而是儿子这个角色的演技有点出戏,毕竟小演员嘛,过得去就行了

35分钟前
  • 道德经
  • 推荐

百度

40分钟前
  • Erdouxm

原来现在真的是什么烂书都能成为畅销书。

45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较差

撩妹部分很值得学习

48分钟前
  • Keane
  • 推荐

故事本身就一般,拍的比故事还一般!华盛顿还是好好当演员吧!混乱的剪辑,冗长的爱情肥皂剧,漂亮国的自怜自艾,两小时十一分钟真的是靠有奎迪才能撑下来!但男主也救不了这片子!

52分钟前
  • 樰风Z
  • 较差

好演员未必是好导演,虽然取材不错,但叙述太平淡松散,除了穿插叙事毫无亮点,连煽情都欠奉,拍的不像电影,镜头反倒像平淡无奇的肥皂剧

53分钟前
  • 五斗
  • 较差

真不错,有悬念就好看了

56分钟前
  • 水刀木
  • 还行

为导演及演员各打一分

59分钟前
  • 铁甲钢拳
  • 还行

根据memoir改编,按理说应该有一定现实意义加持,可惜Denzel Washington不仅选了一个stale的角度,screenwriting也落入了烂俗的套路与美国中心主义的自大“陷阱”里。这样的Black romance也不需要多reflexive,但这种corny narrative就使得其中sprinkle的woke racial justice talk更加做作. 看到Chanté Adams 想到The Photograph (比这部好一些),她的演技真的值得更好,而对于MBJ我还能说什么呢?这样一部quintessential drama都认可他的sex appeal,作为spectator我真的没有别的complaint了。

60分钟前
  • VicWallflower
  • 较差

本以为有了“泽帝buff”可以让MBJ哥哥重现《弗鲁特韦尔车站》后的高光时刻(日常想念…),但琐碎、除了煽情就几乎没有任何展开还有似乎只能去Tyler Perry那些流水“剧”演一遭的女主演技让成片实在难堪。父亲将自己的人生片段与关键箴言传递给儿子,妻子用另种方式依然保持着对心爱之人的想念…原型故事有亲情、爱情还有时政气候之下普通人的经历,似乎是如此理想的改编材料。但电影在已经足够多的片长里摇摆不定,并且随意跳跃于时间线和侧重点之间;这还不如接着完成August Wilson的搬运呢。

1小时前
  • 基瑞尔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