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以白鸟和黑鸟的聊天记录开始,生活屏幕之外的两个人对彼此一无所知,自杀,是他们唯一的人交集。
接着电影分开叙述男女主的生活,女主贞媛照顾生病在床的母亲,白天和父亲一起工作。
一张平静寡淡的脸,将生活的暗涌掩盖完好,一点也看不出她是一个决定不久后要自杀的人。
黑夜降临,父亲伸手关了灯,房间里只有贞媛的手机屏幕亮着,贞媛的表情仍没有一丝波澜,然后镜头拉远,父亲钻进了贞媛的被子。
贞媛的啜泣一声声溢出,自杀的真相在黑夜中如巨兽咆哮而出,而贞媛的平静并非麻木,是彻底的绝望。
如何反抗呢?
导演的叙述很隐晦,但每个情节都带有深意。
贞媛回家问母亲吃饭了吗?
父亲没有给你带饭吗?
母亲避开没有回答,只在贞媛不舍追问下才勉强说吃了,但吃了还饿。
大概能猜到,父亲并没有给母亲喂饭。
贞媛知道如果自私地选择离开,无疑将瘫痪的母亲推向死亡。
而留下来,父亲对她的侵犯和她的无力反抗,使她对母亲心怀愧疚。
生活充满矛盾,却找不到矛盾的出口,死亡,成为唯一的出路。
男主呢?
好不容易当上了警察,恻隐之心放走了酒驾司机,结果撞死了人反咬男主收了钱,要他与自己共同分担赔偿金。
外部世界善恶难辨,男主的善意没有换来感激,反而成为了他人的利剑,甚至害死了另一个无辜的人。
男主内心也始终没有与童年伤痛和解,矛盾的爱恨,始终把他圈在地狱里。
电影中出租屋小女孩要男主安装摄像头以记录母亲出轨的证据,男主讲了小男孩的故事,联系后面的情节就知道那是男主自己。
母亲出轨被他发现,他告诉了父亲,父亲殴打母亲,母亲绝望之下跳楼身亡。
而他的父亲也没有放过他,反过来责备男主,加重了他心里的内疚。
矛盾,又是不得解的矛盾。
所以到底什么是对错? 明明自己什么都没做错,到头来却什么都错了。
这样的两个人为了自杀踏上了相遇的路程。
两个人选择的自杀方式不同,一个在冰面上行走直到破碎溺水,一个在岸上车内烧炭窒息而死。
男主和女主相遇在宾馆过夜算是电影的高潮部分,他们在做爱前告诉了对方真实的姓名,好像在暗示,他们如符号般无关痛痒的生命,在彼此面前才有了姓名,注定了他们相互拯救的命运。
相比于男主在影片里三次歇斯底里的发泄,女主更为隐忍。
就连拿刀反抗父亲时,女主也没有说一句话。
而女主在和男主做爱时终于哭了出来,她说,自己身体和谁睡觉都会有感觉,所以对母亲很抱歉。
这时的贞媛才像一个正常人宣泄了内心的痛苦。
可贞媛自杀的念头更决绝,她已经不能回头,回头只有那个噩梦般的家等着她。
男主或许早就看出了她就是那个与自己相约自杀的人,临别时他问,我们还会再见吗?
明天两点,在中途上船点。
他试图留下她,他想握她的手,而她挣开了。
此时男主赴死的念头已经动摇,他站在冰层呼吸的地方,想到了与前女友见面的那天晚上,黑暗中遥远的灯光是不是她呼救的信号,其实是他内心在呼救。
死亡本身就是他的呼救,在快要离开世界的时候,希望有人会狠狠拉住他,告诉他不要死,这世界没有那么令人失望。
其实只要有这句话就够了,但绝望使他发不出声音,常人也不能理解他的求救,甚至会误解为矫情脆弱,所以,男主和女主都选择了缄默。
电影结尾落水的男主被滑冰的孩子看到救了下来,他又赶回去救了女主,女主在救护车上醒来,两人相视落泪。
另有他路究竟在哪里,女主如何面对家庭,男主如何治愈创伤,以及难以处理的矛盾如何解答,电影的结局都没有给出答案。
但贞媛的生仿佛是“他路”的象征,男主把她从死亡手里拉了回来。
他,听到了她求救的信号。
生的力量那么强大,脱离压抑的处境,哪怕是短暂的呼吸,也会缓缓搬动沉重的自杀念头,所以别着急奔赴死亡,生死岔口,另有他路。
这是整部电影最后流下的一滴暖。
片名"另有他路",其实已经暗示了有希望.全片虽然很压抑,到最后看到女主角被救活了才松了一口气.其实男女主角选了2月15日去春川自杀,我认为这个日期是有寓意的.2月15日,按照农历应该是春节的前后,春节是全年最冷的时候,片中也下起了大雪.在这个日子,男女主角相约自杀,最后都被救起,度过了这个寒冷的日子,将迎来温暖的日子,万物重生.这个片子的细节做得还是挺好的,女主角一直戴着护腕,到了男女主角相遇的那一幕才看到女主角手腕上的伤疤 ,可见女主角之前曾经寻死.我一直觉得女主角母亲所说的对白是有特别意思的,但是本人愚钝还没有理解出来.
电影克制而平静,人物之间少有对话,配乐轻缓绵长但透露着忧伤的气息。
凛冬之下无边际的冰面从内向外蔓延,人被压缩成一抹影子,孤零零地站立在冰面之上,压抑的寻死之心祈求着永远的解脱,明明带着生气的两个人,却笼罩着死一般的寂静,永远平和而淡漠、安于现状而不敢反抗,身仍活,心犹死。
日复一日进行着所谓的生活,被禁锢在已有的困境当中,原生家庭带给他们的伤痛、社会带给他们的各种压力以及被人性恶所蒙骗而被迫祭奠的自身仅存的真善美……既然活着也就如此而已,那为什么不选择死去呢?
相伴而死,两个人都抱着已死的决心走向死亡的终结,寒冷彻骨的河水、闷热浓郁的炭火,一冷一热,但命运的玩笑与二人个人意志的动摇,导入一个向死而生的新未来。
寒冬将过,融冰成水,相互依偎取暖的赤裸身躯,不再独自寒冷,被冰封的鸟蛋,也能重获新生!
我曾经说过世界在流行废柴电影,去年好几部大红的都是这一类型,包括《海边的曼彻斯特》。
这一部韩国闷片走的也是这一途,但既无别的废柴片的黑色幽默,又无别的废柴片的强情节,人物和细节都没有做到极致,而且还没有情色可看,那你叫观众看什么?
看你装13?
可惜了女主的好身体。
我怀疑看的是阉割版,如果这是完全版的话,我只能说,难怪导演红的起来,难怪他的电影口碑不行,票房也不行。
丧片。
要什么逻辑?
要什么情节?
要你大爷。
前三分之一真的是艺术片,后面断片儿。
所有丧片元素都齐活的。
美得掉渣儿的男女主,连手指都不食烟火的苍白;冬天的春川,冬季恋歌+钢琴师 一望无际的春川,川上的青澈浮冰,不知什么时候开始飘起的小雪,似有似无却无处不在的冰的呼吸声,辽远孤寂,清冷决绝。
酒吧里女歌手唱的《lost river》:你说你越过了不能越过的河。
.整台越野车里的三个面无表情的男子,问了路后并没有说谢谢。
两位主演时间过半了才见面。
“我们在哪里见过吧?
”“从同一条船过来的。
”“你住在青岩寺那里一晚的。
”“那位大师是个假大师。
”“今晚,我们在一起吧?
”于是就在一起了。
整部片都是一种情绪,B站弹幕里有个小孩子说:从开始看到现在,一直在哭。
导演,因为这句话,你丧的铭心刻骨,丧得冲破天际了。
1、——那边就是冰的呼吸孔,冰也要呼吸,张开大嘴。
BIU…… BIU……——这就是那个声音,冰呼吸的声音。
她那摇晃的灯光是不是在向我求救呢?
2、——把这个装在床头,我要拍下妈妈乱伦的证据。
——小妹妹。
我给你讲个故事啊。
我有个朋友,妈妈跟人通奸了,他告诉了爸爸,爸爸把妈妈打得半死,妈妈领他到楼顶去,哭着说,其实结局都是一样的。
——小哥哥后来怎么样了?
——后来他一直活在地狱里。
3、——你为什么要放走他(酒驾)?
——科长,你见过跳楼或者自杀的人吗?
他们为了尊严才死的。
那个人他放弃了一切尊严来求我。
所以,没有什么可说的。
任你处置吧。
4、——和任何一个男人,我的身体都有感觉。
我知道这样是不对的。
但我的身体并不反抗。
好久没写长评了。
两位演员的演技是很好的。
个人观点吧。
有人不明白男主为什么要放了醉酒的人。
我想,一个要自杀的人,是没有要做有责任感认真监督的警察这样的想法的。
因为他要死了,要死的人,是没有活着人的热情的。
是将决定权扔给除了自己之外的事物上了吧。
他只是顺从。
很简单,如果醉酒司机没有跟他求情,他也决不会放了他,因为他顺从命令,司机既然跟他求情,那他就顺了司机,就这样而已。
也许对于男主来说放了司机算是对自己的慰籍吧。
至于丢不丢工作,司机撞不撞人,他没有感觉了,他只是把自己当作世界上的一个旁观者等待死亡。
最后死之前嘱咐,交代钱给被撞的人大概也是因为死之前都有善心,男主已经活着这么辛苦了,想让那些想活下去的人更好一些吧。
女主救了鸟蛋这件事也是如此。
虽然对这个世界不抱有希望了,却又希望世界更幸福吧。。。
(实在不知道什么形容词了)结局2个人在救护车里哭了我想是心里有希望了吧死过又活过来是怎样的心情我猜是绝对不会再寻死了片中歌曲真好听,好想求一下歌名。
相约去景区自杀就知道他们死不了啦,不然那个景区不小心不成了自杀胜地。
题材新鲜。
没有节奏感。
闷。
男主情绪爆发的有点莫名,不知道是要论述家庭还是论述生命,有些场景太刻意,又有点跑题,比如,男主遇到的三个雪人,是一家三口的形象,他打倒的明显是雪人爸爸,但之前对他父子关系的描绘太太太太单薄了。
这不是偶像剧,某些时刻有些出戏。
看完了不知道他路是啥
#另有他路# 这算是一部小众电影了吧,比较感动的是,有字幕可以看。
时常想要补金材昱的电影,却发现没有字幕的痛苦,可能没有人懂。
看完这部电影,我是非常压抑的,有些不想说话,组织了几遍语言,发现可能写不好这篇影评,虽然豆瓣评分不高,但确实是我非常喜欢的类型。
“你为什么叫黑鸟呢?
”“看到黑色塑料袋在风中飘动。
像是有了生命力 ,觉得很酷,就叫了黑鸟,你为什么叫白鸟?
”“因为你叫黑鸟。
”韩秀完幼时目睹了妈妈出轨,没有遵守跟妈妈的约定,告诉了爸爸,后来目睹了快要被打死的妈妈在自己面前跳楼自杀,妈妈只留下一句“没关系的,我很好,反正我也要走了”。
若是幼时的他不懂这句话,那用这个故事劝想要装摄像头抓自己妈妈出轨现场的女高中生的他,是非常绝望的吧。
其实活得十分痛苦 ,却又剖开伤口来教导别人,甚至考虑到那位酒驾司机的尊严 ,偷偷放行,处处善良的他,即使在被那位酒驾司机肇事之后反咬一口,说遗言时仍不忘帮这位司机撞的人付医药费,仅有之物也在考虑那位不停怪罪他的行为破坏了家庭而对他恶语相向的爸爸。
最后都还在向念念不忘的前女友道歉,隔着屏幕满满溢出来的孤独与绝望。
尹贞媛和爸爸一起照顾瘫痪在床生病的妈妈,爸爸白天是她的老板,晚上就变成同床共枕的床伴,她只有不停地忍耐忍耐再忍耐,为了妈妈,举起朝向爸爸的刀又克制的放下了,无能又无能为力,日日强颜欢笑,手上的伤疤深到遮不住,只能戴护腕,倔强到连哭也不肯。
表面看起来正常的两个人,会关心陌生人的韩秀完,会把冰中的蛋救起的尹贞媛,看似活着,却如死了一般。
两个人不约而同搭了最后一班去岛上的船,隔着几排座位,看着洒脱的和尚讲故事,影片到了这里便是开始了活下去的转折吧。
这位和尚实则并不是和尚,只是打扮像和尚,所以寺庙的人便让他住下了,如此困难仍是快乐洒脱,何尝不是一种活下去的暗示呢?
可能是孤独的相互吸引,两个人在酒吧相遇。
“可以一起过夜吗?
” 一向克制的她,一向忍耐的她,却抱着这个陌生人哭,说出了心里的刺。
第二天走在冰上,想要结束自己的韩秀完,看到雪人,在无人的境地,突然爆发了 。
“你是谁啊” 他把雪人打得凌乱不堪,又趴在上面不言语,走到冰边,突然想起夜里向他亮出闪光灯挥手的前女友,心想 “说不定是给我的求救信号呢”。
尹贞媛到了约定的地点,听着广播说这里发生过的自杀事件又转播到一名男子(韩秀完)自杀被救起。
在车里点燃了煤炭,跟妈妈说了再见,合上了窗,闭上了眼睛,等待结束。
被救起的韩秀完拖着虚弱的身体去救下了车里的尹贞媛,在救护车上,他们看着对方流眼泪的时候,是真的看到了希望吧。
这个故事据说是导演在自杀的绝望与挣扎中想到的,在民宿中经历了别人自杀,发现死亡的人与自己在民宿里曾有一面之缘,觉得没能安慰到,十分羞愧,自己在恢复中的时候,写了这个故事,想要安慰有这些想法的人。
虽然结尾戛然而止了,但是扮演尹贞媛的徐睿知在采访中说,如果再拍第二部的话,说不定就结婚了呢。
我从零八年关注到金材昱,到现在也快九年了,不与人分享他,现在百度搜索金材昱,关于他的第一个问题还是我回答的。
其实很喜欢他这样不温不火,只拍点自己喜欢的东西,演技也很不错,年轻一点的时候想要像自己喜欢的乐队Nirvana一样做一个乐队,然后死掉。
2011年的时候,他开始做摇滚乐队Walrus的时候,一度有些担心,但看他现在的状态,可能也是像影片中的韩秀完一样,发现了希望吧。
这部电影也算他本色出演了,禁欲系也无妨,一切都顺理成章,有些目标也许他永远也不会说不出口,不管做没做到,最后都掩于岁月。
活着兴许不容易,但是死亡更难。
这部电影的男女主角恰恰一点也不封闭、冷漠。
两人都觉得自己做错了事情,但导演则是要两人明白不平等且走另外的路,而不是愧疚去死。
两人是不同家庭当中的那个孩子。
男主小时候目睹了母亲出轨然后告诉了父亲,母亲遭受毒打之后某天在儿子面前跳了楼。
如果按照这个逻辑,大胆猜测一下女主:她认为自己跟谁做身体都有反应对不起母亲(长期被父亲性侵),实际上是因为她了解了作为女人的母亲会遭受的各种暴力。
她受冻跳舞吸引顾客的钱还要被老板抽很多、因母亲瘫痪她便要做家里所有事情等。
可以说正因为这些实际遭遇,作为家庭中那个孩子的两人实际上明白了这不是单纯的个人不幸。
且拒绝所谓通过社会发展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的说辞。
而是拒绝这套其核心是不平等的逻辑。
上面很多东西都太粗糙。
或者可以想一想,一份工作其性质是什么样的?
男性的特殊要求与他被统治、剥削的关系(这里意味着合谋、伴随统治的暴力)。
还可以再扯一些,假如家庭(责任)让双方不适,这里是统治对欲望的指定/压制,那要反对统治以及如何平等生活?
而欲望也要有执着vs坚持的区分,前者往往也是暴力且需要和秩序同流合污。
而后者关乎真相、努力。
昱哥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 他自己也不懂这部片子到底在说什么 …但这部片子不就是在讲两个悲惨人生相约自杀未遂的事情吗……听说在拍摄的时候 昱哥和女主还有导演差点出车祸…真的万幸没事……对这个女主本来还觉得可以的……但听说现实生活中挺变态的…然后我后面去看一些采访…发现我昱也不怎么爱搭理她……所以我觉得她应该现实中是个挺恐怖的人吧……因为从来和昱哥搭档过的他都会很照顾的…但对她…他就显得很无感
我真服了,这是什么浪费时间看的电影?莫名其妙,两个想死的人结伴,一个没死成然后去阻止另一个人?发展的很奇怪
小成本社会片,表演出戏
金材昱不够丧 脸也太平整 要是张震会说韩语多好
不喜欢结局 导演功力不太够
太过善良的人,内心大底都是痛苦的。全片压抑又绝望。
明明已经怀着最大的善意去拥抱这个世界了,却仍要承受来自世间的最大的恶意呢。好在黑鸟与白鸟相遇,两个相似的灵魂,不是一起毁灭,就是彼此救赎,幸好他们两个最后彼此救赎了。ps.金材昱的气质和电影太相配了,我好爱他。以及摄影真的好美。
2017
金材昱,仙品。
不知道他俩会不会一起走出阴霾
三星半吧 为金材昱而来没想到以前居然看过……色调和取景都很喜欢 没有特别浓烈的大悲 全程萦绕着淡淡的丧 但可惜就只能拍到这样了 能伸展的空间不多 可能没有共鸣的人会难以被触动吧 反正所有讲自杀的电影主角最后都死不了(没听到的话那我再大声说一次:金材昱好绝)
born to die金材昱真的很适合这种类型的片子。演技比二十多岁的时候成熟太多了。这部片子的摄影真的很棒了,学习学习。
绝望之人,泪淌之心。听冰呼吸的声音,当天空飘起雪花,坠落后刺骨的冷让他真的清醒了,才会救了她。两人都流下眼泪,或许是感恩重获新生的喜悦。虽然主题沉重,整体压抑,但结尾的鸟蛋寓意着新生,还是一部教人向死而生的电影。另外本片摄影绝对是一大看点,从构图到色调都非常不错!
感觉就像看到《唐伯虎点秋香》里面比谁更惨的那段,只不过更真实,更黑暗,更惨,可现实不就是如此吗?
难得看文艺片,画面唯美,感情细腻,节奏缓慢。果然还是不适应文艺片缓慢的节奏。过于压抑,看着看着就莫名其妙的生气。冥冥众生有谁不是在各自的人生中苦苦挣扎。请坚强一些毕竟还有爱你的人在。还好结局毕竟圆满,算是另有他路吧。
那个,其实有点牵强,演员和摄影都很好看,留白的画面与台词营造出了一种无力氛围,但内里因由还是浅了,没有感觉到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搞得观众就会觉得干嘛一定要自杀,不太会相信其中的曲折。但影片可能追求的就是一种生活的平淡呼吸感吧,总要到最后关头才知道生命可贵。来看金材昱,感情戏还是一见钟情设定真的不是因为双方都长得好看吗
前面的一切都很好,但最后怎么没死成呢?结尾变成了一个俗套的走向
冰上夜戏,很好~
想吃一口粮真难,金材昱接戏这风格啊。摄影美,闷,没有触动。耐人寻味的是,俩人的压抑和无望都来自于家庭,唯有此,舍弃不得,所以只能舍弃自己。
看死人的一部片 真的是两个快死的人 最后还没死成 总之是一部慢的快死了的电影
那颗蛋在冰雪融化之后 还能在活过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