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作为东野圭吾的书粉来说,我觉得电影翻拍还原的很好,在选角上演员很好地演活了书中的角色。
我觉得这部片子主要围绕了两个主题人性和生命,人性上来说每个人都是自私却又是最无私的,像剧中八重子对直己的爱,为了自己孩子的前程,而帮他隐瞒杀人事实又帮助小孩处理尸体,又像是前原昭惠对前原昭夫那样即使知道自己儿子想把杀人凶手推卸给自己,但自己始终并不没有戳破自己儿子的谎言,她也只是无声地为自己辩解自己不是杀人凶手,她始终相信她的儿子。
尊重每一个个体选择,也是尊重生命,片中的副线就是加贺与他的父亲,加贺表弟不理解为什么加贺从未看望即将病危的父亲,直到最后才知道这是加贺父亲自己的选择,想体会当年自己妻子孤独去世的痛苦,弥补当年那份缺失,但其实加贺也始终在他父亲身边,通过小护士陪伴他父亲下棋,剧中有一个场景就是加贺父亲拥抱小护士,其实加贺父亲始终知道加贺一直陪伴在他身边,他拥抱其实是加贺。
每部东野圭吾的作品都能让我感悟到一些东西,红手指让我意识到了真的要及时行孝,父母老了,对他们要有耐心,不仅仅是理解,还要尊重,政惠老太太让我感到了母爱的伟大,而从八重子身上让我更加相信,不能为了结婚而结婚,婚姻需谨慎,一个男人能毁了一个女人,而一个女人能影响三代人。
第一次写影评,不知道有没有和我一样想法的人
因为看悬疑推理片犹如家常便饭,所以当我打开这部片子时仍旧心如止水。
虽然并不认为会是个平庸普通的故事,但也没抱有太多期待。
准确地说,这片子吸引我的只因两个人:一是东野圭吾,二是阿部大叔。
然而,剧作的开头渐渐延伸,情节开始推进时候,却让我的心里莫名地感到些不安。
似乎又是一个一开始就知道答案的故事,但又没有那么简单。
我常常在想,推理故事是否只要知道凶手是谁、犯案手法如何、动机是什么就够了呢?
其实,在这些背后还有更多深层的东西需要去挖掘吧?
《红手指》 说是悬疑推理之作,倒不如说是家庭伦理之作。
这故事有两条亲情线,一是加贺与父亲的,一是前原一家。
而案件的进展也有两条线在排布,一是警方的调查,一是前原一家(准确地说是前原夫妇)进行的反侦察行动。
案件并不复杂,前原夫妇也不够狡猾。
和几乎可以称作神探的加贺相比,前原夫妇的反侦察水准实在是不值一提。
但就是这样的一个故事,也并不能用短小的篇幅来叙述完毕。
因为无论是什么事情,只要掺杂了一个“情”字,就会变成小树疯长的枝杈一样,四处延伸,发展出无数节点,再继续延伸……前原一家人冷漠到近乎畸形的关系在日本并不少见,也许原作者东野圭吾正是将这家人作为了日本社会的一个缩影吧。
当八重子说儿子不愿意下楼排练对付警察的说辞时,昭夫大喊着:“到底是谁做错了事?
把父母都当成什么了啊?
”可是说完最后一句的时候,他却突然愣住了。
是啊,到底把父母当成什么了啊?
正一步步地计划将自己那苍老而患有老年痴呆的母亲逼向绝路的他又有什么资格说这种话呢?
在这类推理悬疑小说中,侦探往往是真正的主角。
而这篇故事中,犯罪者家长前原昭夫却占据了一大部分戏份。
而昭夫这个内心充满矛盾的人物就仿佛是人性斗争的化身一样,让人对他爱憎难辨。
有那么样的一个被宠坏的、性格孤僻、排斥家人的儿子,有那样一个对婆婆充满挑剔、满心只知道溺爱儿子的妻子,他似乎是很可怜的吧?
但反观他的行为,却又让人可怜不起来了。
逃避对家人的责任、从未真正关心过儿子、出了事情只知道指责、对父亲、母亲并没有真正尽过孝道,他这样的一个人也许正是让这个家庭走向万劫不复地步的罪魁祸首之一吧?
剧中出现过几次昭夫小时候和母亲相处的画面,他回忆起了幼年母亲慈爱的微笑和如同春风般的关爱,却仍旧没有一丝想要回头的念头。
也许在他看来,一切只能这样进行了,只能这样了……为了儿子,为了这个家庭……只能这样了!
而八重子,这个对儿子爱到极点的母亲,她的出发点不过是不想让儿子受到伤害而已。
“谁会和杀了小孩的杀人犯做朋友呢?
”她此时的呐喊,正和她此前对儿子一次又一次的纵容毫无二致。
无论儿子做了什么、要承担什么后果,她这个做母亲的都要帮他挡住。
也许在她看来,这才是做母亲的应该做的事情吧。
但红手指……到底是什么呢?
那是另一个母亲对儿子的所作所为做出的回应。
当昭夫的妹妹佯装来送三明治并告诉哥哥关于母亲会往手上涂口红的时候,我们终于明白,原来红手指就是前原老太太十指上鲜红的颜色。
而这鲜红,正是这个案件致命的关键点。
一切真相即将在一瞬间陡然揭开,加贺却选择了让这家人在这个家里把这件事情说清楚,而不是将他们带回警局审问得出真相。
从这一点上我们就更能看出这故事中家庭伦理的成分到底有多浓重了。
加贺完全可以直接告诉昭夫:“你的母亲什么都知道,一直都知道,她只想等你悔改,她只是希望你可以反悔自己的行为。
在她的内心深处也许一直认为自己的儿子不会坏到这么透彻……她一直在控诉……”然而加贺没有,他只是反复地问昭夫:“所以,事到如今,你的母亲成了杀人嫌疑犯,这样好么?
她将在冰冷的看守所里度过一日又一日,这样好么?
”但昭夫仍旧故作镇静地说:“这也没办法啊,谁让糊里糊涂的母亲真的杀了人呢?
”而转折,竟然是在昭夫看到母亲手杖上拴着的刻着母亲名字的护身符那一刻骤起的。
也许这是个完满的结局。
一个小女孩被杀,一个家庭分崩瓦解,但起码走到最后这个家庭里的每个人都明白了些什么。
家人是什么,父母是什么,儿女是什么……这些让人沉思的问题他们却在一瞬间都明了了,而一直身处在世界尽头的幽暗和冷漠中的这几个人,一抬头似乎看到了些许辉光。
我只希望,如此变态而畸形的故事,请千万不要在现实中上演。
就算真实的世界是个光怪陆离的大舞台,还是多些美好阳光的事物为好。
“人之所以会撒谎,是为了隐藏内心的脆弱,保护那些不可取代的东西,逃避那些挣脱不了的痛苦。
” 谎言是真相的影子……当发现自己家里的老人没有了自理能力,作为子女的你会怎么做?
是任劳任怨还是弃之不顾?
当发现自己的妻子在溺爱孩子,作为丈夫的你会怎么做?
是及时制止还是自我安慰只是青春期?
当发现自己的儿子杀人了,你会怎么做?
是帮他掩盖罪行还是大义灭亲?
……昭夫年仅十五岁的儿子直巳杀死了七岁的小女孩并任由尸体躺在自家庭院中,自己却躲在房间里面继续玩杀戮游戏。
而溺爱孩子的夫妻二人居然掩盖尸体且想让痴呆的母亲来进行替罪。
男主昭夫只是一个平凡的白领,但是在作者笔下成为了日本社会各种家庭矛盾的缩影: 养老问题、子女教育问题、家庭矛盾 ……加贺警官直击心灵的拷问贯穿了全篇。
致使男主在最后也不敢看母亲的眼睛,崩溃自首。
影片中特别动人之处是老人对先逝伴侣的追忆方式,感觉这才是爱情。
东野圭吾的电影结局都会很出乎意料,但这部电影里结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的演绎。
你能看到熟悉的东野圭吾,熟悉的套路,案件永远只是辅助,最终想表达的只是对人性与社会问题的拷问。
不得不说,加贺恭一郎这一系列的故事很棒,虽然没看过原著,但是只看了之前的日剧和这部SP,感觉东野对于人心的把握实在很准,加贺这个人物有着和汤川同样但又有区别的魅力。
加上之前看过的电影版《X》(数学老师风头完美的盖过了汤川啊!
),个人认为这两个系列是东野小说中改编成电视的极佳的作品(忽略本季的《幻夜》吧....)。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去保护自己最爱的人,但是在面对错误时,却不知道应该如何共同面对。
而唯一支撑着我们也许就是心中那最后残留的一次亲情,但显然亲情也是分主次的,儿子或老母,给你会怎样选择?
同样,我们总是认为我们对于家人做到了该做的,但是实际呢?
你有逃避过属于你的责任吗?
最后,对于老人一些事情的做法,即便是不理解,你有试过去尊重他们的习惯而不是去感到厌烦或者阻止吗?
正如开头说的那句:这是在谁家都可能发生的事情。
只不过,所有人都以为,那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看到最后前原面对自己母亲的那场,哎,内牛满面啊如何迎接死亡,由其所活到如今的方式所决定。
阿部宽大叔实在太帅了!
全片用了2个多小时讲了一个案件,从一开始案件就非常明明白白地摆在大家的眼前,接下来就是破案了,于无声处听惊雷,反转所有人既定的思维这就是东野的风格。
本来以为这次会有很大的惊喜,不知道是不是看得太多东野圭吾故事的缘故,这次的精致设计没让我有太多的惊艳的感觉,唯一令我惊艳的是加贺与他父亲之间那种既相离又相伴的情感。
不能否认这是一个很好的故事,很符合东野的风格喔!
看完电影《红手指》之后我不禁对我既有的人生观产生了怀疑,我不知道我是否也在扮演着某些人眼里的“严寒”,尽管我尽力克制自己的感情,但是我终究不能做到无爱无恨。
我们都是人,都在这个尘世中艰难的行走。
我们的一生太过辛苦,面对着形形色色的压力。
这些压力来源于社会、来源于家人,究其根本,来源于每个人都有的感情。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总有自己的爱恨,这是无论如何也摆脱不去的事实。
个人感觉比另外两部好看。
悲剧的开始,大概就是家庭教育的丧失。
母亲无限制的溺爱,父亲的撒手不管,孩子在学校里也受到欺凌。
在母亲抱着孩子痛哭时说“妈妈会保护你”的时候,那个孩子居然会笑着说出那样的话:“都是你们的责任,我可是未成年”,还不断的想着怎样为自己开罪,让父母揽下所有。
这到底是怎样的人才会说出这样的话,父母的教育到底是有多差,才会教出这样的孩子。
中间有一段,老母亲唱儿歌和小时候的画面穿插,那个父亲骑车时的样子,还有加贺父亲在病床上说着自己一个人可以的样子,也提到了加贺的母亲。
这一整段放在一起,显得如此的可悲。
且不谈加贺的父亲怎么样,那个父亲为了孩子撒谎揽罪,穿插的回忆是老母亲曾经怎样教导孩子不要撒谎的场景。
太可悲了。
说实话真的我怎么也想不到,那个父亲居然撒谎让自己痴呆的母亲为自己的儿子揽罪。
当警察来到老母亲的房间的时候,老母亲又唱起了那首儿歌,并且在警察出门的时候闭上了眼,看到这里我就感觉老母亲是有意识的,果不其然。
还有一个比较触动的地方,便是婆媳关系吧。
儿媳妇知道老母亲是装痴呆,居然一点反省的意思都没有。
在加贺无数次向那个父亲确认,说就这样把母亲带走可以吗的时候,儿媳妇真的一点都没有不行的样子。
人再坏也不能坏成这样,毫无底线。
还有那个父亲也是。
明明是自己的母亲,真能做成让自己的母亲做替罪羊。
从这方面来看,不管国内国外都是一样,给那些重男轻女的人看一看,真是可悲。
概括影片:一个有话却不说的故事。
两个家庭,罪犯这个家庭呢上有老下有小,老的装老年痴呆,小的叛逆,中间的母亲溺爱孩子,中间的父亲听母亲的;小的犯案以后明显这个父亲的手法漏洞百出;根本瞒不过去,更别提对手是阿部宽了;母亲要不是因为装老年痴呆,可能这个家庭也不会这样,毕竟家人的心血都在照顾老人的情况下消耗殆尽了;老的美其名曰姚体验丈夫的感受,体验可以啊,你先找个老伴照顾你啊,那才能体验的到啊!
阿部宽这家呢,父子俩都心照不宣,你知道我,我知道你,但就是不说,最后四个人站在他父亲床前缅怀的场景是不是太洒脱了,要么是冷血至极,要么是理解至极;台词倒蛮有意思,警察不在于破过多少案子,在于拯救多少人;犯罪破案的手法都太普通了,这个算是社会派的推理作品吗?
感觉整个片子看下来就在讲述日本一家三代人的问题,中年危机,少年叛逆,老年赡养问题;至于两个家庭中的想要体验分别的伴侣死时的体验,真是不太理解日本这个民族把!
看这部剧的起因是因为阿部宽,个人非常欣赏有实力有个性凡事有自己一套的演员,阿部宽就是一个典型。
当电影的开头点明“东野圭吾作品”时,我就抱着“看这部作品会如何的”想法看下去,因为之前看了两部东野圭吾作品改编的日剧[白夜行]和[幻夜],前者饱受赞誉很多年,但是我还是觉得太过于描述男女主角之间的羁绊,讲多了就矫情了;后者真的是选错女主角了,虽然我很喜欢深田恭子,但是整个剧情等于白描这个蛇蝎女人如何踩着男人的肩膀爬上去的,唯一让我想坚持着看下去的原因就是想了解这个女人是什么来头……真是一点营养也没有。
[红色的手指]剧情牵扯到了很多人,前原昭夫是一个晚上下班不愿意回家的中产阶级上班族,儿子在学校被欺负心中孤寂只能介怀于游戏中,一有不如意就暴躁砸东西;妻子溺爱儿子并且面对上了年纪腿脚不便的婆婆有着由衷的厌烦;妹妹既要照看自己的杂货铺又有自己的家庭,放不下妈妈只能每天晚上去照顾妈妈。
就是这样一个复杂又能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找到参照对象的家庭,故事就起源于这里。
其实在很多日剧中都能看见学校冷暴力和现代化的世界所带来的人心隔阂产生的莫大孤寂。
每个人都有两面一面软弱一面和残忍的一面,一方面不断闪过母亲和自己的亲情画面,一方面对着妻子殷切的眼神和自身骨肉做出不可原谅的事情的压力,这个男子汉还是决定做出家庭顶梁柱的责任。
啧,可惜你遇到的是加贺恭一郎。
加贺恭一郎这个男人是典型的智慧型良心者,有自己的原则很好的控制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能很快的察觉周围的人传达给的细微信息,加之其特有的正义良心,这就是“非典型刑警”。
最后的最后,还是决定完成这个被自己亲生儿子推上“杀人犯”角色的母亲的心愿,恭一郎的赌注就是昭夫麻木内心下未泯灭的良心吧。
面对假装痴呆的母亲,醍醐灌顶一般的觉悟,想必也是良心的力量吧,一个男人终究要负担起责任,不能再被妻子八重子施压躲回心灵的舒适地。
[红色的手指]却做到了不仅让我心中激荡回味很久,并且人物刻画完整,剧情张力饱满。
作为悬疑侦探剧(您不能把它归为亲情文艺片对吧……)它是有包袱的,在看似平铺直叙的故事情节中却能不时的将包袱一点一点的抖出来,让人心中激起波澜,124分钟一点也不无聊,一点也不比原作逊色,是可以独立而语的作品。
太烂了,我受不了了,为什么这么烂的剧情能有7.8分,然后原著还能有8分。我真是搞不懂这剧情,真的有人会被这种垃圾剧情打动吗?
我爱杉本哲太!
還是差不多社會寫實向的啊= = 不過感覺東野的東西,嘖嘖嘖,怎麼說呢,太過爛俗了啊,看來看去反而不想看了啊。。。
就无比痛恨直巳和八重子。一个变态废物点心,一个毫无是非道德观溺爱儿子的无能母亲。
只有父母才肯做出这样的牺牲。
大逆不道!
女記者的出現是否有點多餘?警員調查案件的時候可以不用證據而用感性的對話(比如讓前原先生對其母親說那樣的話),他有這個權力麼???
不能更烂!
东野圭吾对于人性的掌控能力已经出神入化了。四星半。
家庭伦理的成分要多于推理悬疑。有趣的是两组父与子的关系与一组母与子的关系之间的冲突。非常典型的东亚家庭伦理(想象)。加贺桑许多台词都不像人说的,他的许多推理也好像被开了光一样,失掉来许多趣味。所以才感觉这更像一个家庭教育片。ps 当宽叔和五郎叔一起出现的时候,仿佛巨人。
1、推理不是重点,讲亲子关系的;2、末尾反转,再反转;3、开头20分钟打灯、气氛、表演俱佳;4、公园厕所里不停闪烁的灯是一大败笔;5、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熊孩子?6、视听说课上老师放的,还好没放源氏物语 = =
三观不正,让老母亲替不孝儿顶罪的剧情即便俗套依然令人恶寒
父母皆祸害。
剧情真是汗。。。
红色的手指,深藏的母爱。病房的将棋,对弈的父子。
20110221 22" rmvb
SP能容纳的毕竟有限 省下了很多小细节 因为一早看过原著知道剧情 所以关注的是演员们的表演 不咋地 倒是愈发喜欢田中丽奈
比恭一郎更早一步猜出来呢。打亲情牌就加分,悬疑的话就。。。那小子太无语了。
爱的缺失不仅是一个家庭的悲剧……
三星半 看过原著再看电影就是欠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