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冒金星学习笔记---025 关于傲慢与偏见&简爱傲慢与偏见和简爱一直是我最喜欢的小说之一。
最近为了看看李继宏版本,重新读了读书,也重新看了看我觉得比较经典的两部电视剧版本。
傲慢与偏见是Collin Firth 和Jennifer Anne Ehle主演的版本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1301174/。
简爱是Ruth Wilson和Toby Stephens主演的版本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1900885/。
重读没有撼动我对这两部小说的整体印象:傲慢与偏见的人物刻画很鲜活,整体基调更活泼。
我个人觉得傲慢与偏见的力量不如简爱,特别在结局部分,傲慢与偏见更像是皆大欢喜,简爱那个虽然也有皆大欢喜的倾向,却没那么软绵绵。
刷新我看法的几个地方有:1)傲慢与偏见:我以前不喜欢本尼特太太,觉得本尼特先生不错,戏弄她的时候也很解气。
此次再读,虽然仍不喜欢本尼特太太,却也不喜欢本尼特先生了。
他自私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对家庭的漠视和放任不管,还是不是以类似高一层的形象调侃别人,谈不上一个好人。
2)傲慢与偏见:以前我不记得伊丽莎白在考虑对象时有考虑经济水平。
这次看,其实还是有这方面的考虑。
也是人之常情。
3)傲慢与偏见:电影版最后我看到的一个对婚姻的总结,如果是以前的我,不会同意这种说法。
现在的我,却不然。
虽然3.1和3.2有待商榷,3.3我算是可以理解和接受了。
3.1 First, it was ordained for the procreation of children.3.2 Secondly, as a remedy against sin, and to avoid fornication.3.3 Thirdly, for the mutual society, help and comfort that the one ought to have of the other, both in prosperity and adversity.4)简爱:以前看不懂圣约翰那部分,现在有些明白了。
5)简爱:在那个时代,夏洛蒂能把简的人生观推进地如此,是我年少时读书没有发觉的。
那时,我只是欣赏简靠自己的倔强和勇气,和爱人人格上平等的呼唤,此时我才发现这些品质哪怕在现代也是先锋和极不容易做到的。
“我在他面前活出了真我,他在我面前也一样。
”6)这两部书有些像是现在的大女主电视剧,看的我想大多数也是女性,男性看的少一些吧?
下午一气呵成看完了bbc06版的《简爱》,从没看过原著以及其他版本,但这个版本却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让我想起了之前看《麒麟正传》时的感动,爱情的基础是我们在精神上的平等,然后我们可以彼此给予并相互支持。
很多人不喜欢这个版本是因为主角长得委婉了些,可这不是偶像剧,简爱的魅力就在于看似平凡的外表下有一颗坚定而纯真的心,就像Mr. Rochester说的简爱是个巫女,能够看透人的内心,这些都是源于她本身的率直。
Jane看似是一个独来独往的冷血女子,但我却觉得她是个对生活充满了热情,充满活力与自信的人,她的内心有着强大的张力。
对于Jane童年时代的朋友Helen,电影中虽着墨不多,但实为一个亮点的角色。
一开始Jane被罚站Helen偷偷给了她一个不明物。
Jane看着前方的眼神满是迷茫,不知道是什么,更不知道是谁给的。
但是后来Helen快要病死了,Jane还要与她同眠,足见她们友情的坚定,当初给Jane吃东西的,除了Helen还能有谁?
Jane看着Helen的墓碑如此忧伤却又坚定,她将永远把这位最珍贵的朋友藏在内心深处。
而面对恋人Mr. Rochester,Jane更表现了她的独立、自尊、以及自信。
Jane的魅力在于她平等的对待每一个人。
Mr. Rochester影片中和Jane有一段对话,Mr. Rochester 问Jane:“我英俊吗?
”jane说他其貌不扬,Mr. Rochester又问她:“如果我有两万英镑这是否能为我加分呢?
”Jane又说不行。
她注重的向来不是外表和权力,所以她继承了两万英镑却分给了兄妹,她爱Rochester也因他平等待她。
当Mr. Rochester反问Jane:“你看这里的书为什么要我的允许?
”时,我想Rochester在Jane的心里已有了不一样的变化。
Jane的真诚不仅仅是因为她能够真诚的对待别人,她更能真诚的面对自己的感情。
虽然由于身份一开始她面对与Mr. Rochester的感情时有着胆怯和怀疑,但当两人敞开心扉时,我们见到的是一个热情又性感的Jane,毫不犹豫地答应Mr. Rochester的求婚,热情地与他拥吻;当她得知Mr. Rochester还有妻子时,虽然心痛,却坚持自己的原则,离开了;最后St. John的求婚时,她更清醒地知道心中所爱。
Jane能够原谅恶毒的舅妈,真心地教导每一个学生,在得知自己有兄弟姐妹时激动的表达喜悦,俏皮地回答St. John带着醋意的询问。
这样一个可爱美好的姑娘,她的美,就像她的画一样鲜艳亮丽,富有生机。
整部影片Jane这一形象一直不断给人惊喜,激励着看片的人,穿着一袭简洁婚纱的Jane,是最美的新娘。
关于Mr. Rochester,幕后花絮里男主角托比的一番见解甚得我心啊。
Mr. Rochester是个封闭的人,他的阴晴不定源于内心的矛盾。
就好像他一方面否定自己对舞女的好感,却又抚养着Adele;另一方面他对自己的婚姻,背叛的父兄严重不满,却总记得当初自己对妻子的迷恋,不忍将其抛弃。
对待爱情,一开始他有些不确定自己对Jane的感情,但也从来没有和Miss Ingram挑明。
我想最初Mr. Rochester总爱和Jane谈话也是源于他自己内心的不确定。
Mr. Rochester应该是一个有着较高道德标准的人,他厌弃那些上流人,平等地爱着Jane,每当自己做错事,内心的矛盾也来源于自我谴责。
幸好它的生命里出现了Jane,把他从徘徊迷茫中拉了出来。
他的性史很长,但是情史倒是简单。
他对Jane不仅是宠爱,还有一份仰慕。
这样一位姑娘,即使深爱,也要在婚前坚持尊称他为Mr.的姑娘,是他遇见的最有魅力的女人,Jane是舞女,逐渐打开了他的心房,也不断温暖着他。
Mr. Rochester是眷恋Jane的,他对着Jane学会待人以礼,对着Jane开怀大笑。
托比的确不是个英俊的Rochester,但哪个女人能抵得住他深情得看你一眼呢?
影片的最后,虽然Mr. Rochester残了,但他没有狗血的放走Jane,而是牢牢地抓住了心爱的人,去他的地中海兄妹生活,他要的,只有和Jane天长地久。
PS:关于那位St. John,他真是全剧最大的喜感所在啊,是个和石头一样硬的基督徒,为了理想埋葬爱情,离开亲人,还能理智的观察出Jane是他最合适的传教伴侣,他根本就是打娘胎里就是个神职人员!
大概初中时看过《简爱》的小说,时隔多年,已不清楚具体情节,只依稀记得简爱在荆棘园向罗彻斯特控诉的话语“如果上帝赋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会让你难于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于离开你一样。
可上帝没有这样安排。
但我们的精神是平等的。
就如你我走过坟墓,平等地站在上帝面前。
”是经典片段,凡是提到《简爱》必有这段话,且说此昭示了爱情的平等与尊严,是独立女性的真正的爱情。
那时懵懂,还不懂,只是盲目的相信着这个结论。
在看过电影后,又想起了这段话。
细想,觉得有点经不起推敲。
既然简爱爱上了罗彻斯特,那她为什么要说这段话呢?
为了凸显他们之间的差距?
这种呐喊,更像是没有底气的坚持、安慰,安慰自己两人之间是平等的,没有什么能阻挡真正的爱情。
但感觉更显得简爱内心深处的不相信,不自信。
不相信不同阶级间可以恋爱自由,不自信可以得到平等的爱,所以说出来 。
姑且不论这里的言论是否真正说明了“平等”,作者希望通过一个平凡的女孩与一个有钱人的爱情来进一步讴歌人们对一种平等、相互尊重的爱的渴望和追求。
但这种实现也是建立在故事最后男主角失明、腿瘸,女主角继承了一笔不小的财富才在一起的基础上。
他们是真正灵魂上的相互尊重理解与相爱。
但是结尾还是让他们在外在上相匹配后才在一起,是一种矛盾的平等。
另外还有一个感受,电影里的罗彻斯特,自卑而又精明。
其实他很聪明,每一次更进一步的推进深入,都不明说,要简爱来戳破窗户纸。
也许这也是他自卑的另一种形式,怕自己的主动吓跑简爱的心?
连当简爱知道真相,他挽留简爱的那晚,都说的是“你离不开我”,而不是“我离不开你”。
但是总的来说,经典就是经典,字字句句都值得仔细品味第一次写影评,感觉不知如何入手,写得好像也不知所云,见解肤浅。
个人水平有限呀,要多多练习。
书中简和罗彻斯特先生的对话虽然不多,但每段都是我的最爱。
尤其是当简逃离那个所谓的上流社会派对,被罗彻斯特发现时,几句与他的简短交流便让她眼眸泛起了委屈的泪花。
They well know their own hearts, but ont each other.私以为情愫在未说出口时是最美妙的,彼此都想更进一步却都不敢迈出第一步,彼此都对对方怀有与日愈增的情感,却因为害怕这种情感被糟蹋和唾弃而将之埋藏于心。
每次看到这种情节都会经历一种甜蜜而又哀伤的心痛,就像把主人公的故事经历了一遍。
但我也很庆幸能有这种通感,让我感受到如此多而丰富的,现实生活中无法经历的情感。
总得来说感觉还是不错的,不够艺术,但很煽情,能拉住观众,特别是女性观众,你的心会跟着剧情跳动,已经是烂熟于心的剧情还是一样会被再次感动。
值得一提的是Rochester先生,对于这个角色来说Toby Stephens实在是太帅了一点,印象里的Rochester先生应该是一位身材高大,相貌丑陋,声音洪亮,脾气暴躁的绅士,可是Toby Stephens身材适中,相貌英俊,声线柔和,举止优雅,虽然是个迷人的男主角,可是好像不像Rochester。
是先入为主吧,始终对70年版的George C. Scott情有独钟。
好像启用英俊的男主角是英国电视台近几年翻拍CLASSIC的大趋势,女主角越来越丑,男主角越来越帅,08BBC《理性与感性》里的Edward,07ITV《诺桑觉寺》里的Henry,07ITV《劝导》里的Wentworth都是帅到不行,真是男色当道啊!!
作为一个喜欢这本原著十来年的读者,我想我的看法应该不是一点价值没有很困惑为什么国人都用一种固定的思维来看这个故事,什么男女主角不能太正常,尤其男主角不能太帅,故事不能太浪漫之类十来年了,在我眼里这首先是个爱情故事,原著最感动我的是关于爱情的描写和男女主人公激情的迸发,很遗憾以前的很多版本都忽略了这一点,而将笔墨集中于所谓愤世嫉俗,所谓特立独行,所谓平等宣言等等,我想说这些东西在十九世纪它是先锋,但在二十一世纪呢?
实在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东西了。
但原著并不是为这些一时先锋的东西存在的,她实际上有更深刻更永恒的东西在其中,这就是人性的表现和人情的表达,不得不说,这一版在人性和人情方面下的功夫超过了以往历次改编,所以自然在我看来她就是最好的。
这一版在国内最让人争议的无非是大胆的对白,其实真正仔细读过原著的人不难从原著中发现那些远逾当时社会规范的描述和对白,男女主角之间绝不仅仅是精神层面上的互相吸引,这在西方早就是不争的共识性理解,只有国人大概因为一些特殊的历史原因,一般人理解这本书还多纠结于那段著名的“平等宣言”吧,所以不能很好地理解这个改编,也就成为必然了。
我对那个平等宣言没什么特别爱好.我说的是下面这几句It is a long way off, sir.No matter--a girl of your sense will not object to the voyage or the distance.Not the voyage, but the distance; and then the sea is a barrier--From what, Jane?From England and from Thornfield;and--Well?From you, sir.本来是在Rochester的追问下说出来的,这次却被Jane勇猛的一次到位了。
另外,最开始Jane和Helen的友谊铺垫的几乎没有,感觉还没开始呢她就离开Lorwood了。
不过她罚站时的那个小细节我一看到眼泪就出来了。
还有感觉怪的一段就是两人互相表白的那段戏,刚开始说到Jane要离开的时候,怎么看那两人怎么像两口子在赌气,似乎Jane的潜台词是:都是你干的好事,这下我要走了,你说怎么办吧好的是情节还都齐全,可能迷你剧比电影的时间充分,节奏也适宜。
如果你已经很熟悉情节的话,那么剧里一个事件的前提再不充分,其结果看起来也已经理所当然。
演员还不错了,虽然这个Rochester和我想象中的有些差距,而Jane看起来总是眼睛哭过一样,而且相对前卫了些,但也很对得起原著了。
毕竟众口难调,谁心里都有自己的一个Rochester和一个Jane的形象,先入为主,很难动摇了。
这里必须要提一下Bertha Mason着实让我惊艳了一把,彻底颠覆了原著给我的疯女人印象。
(梅超风?..)于是就和第一次以及后来每次看原著一样,一口气全部看完。
哭哭笑笑。
在Rochester为Jane置办结婚礼服和首饰的时候为接下来会发生的事情哭,在Jane故意惹恼Rochester的时候自己也跟着傻乐(Ruth把Jane顽皮的一面表现的很好)。
然后发现对我来说,谁演Rochester谁演Jane并不重要,只要他们演的是Rochester和Jane,就够了。
2006年RadioTimes对《简•爱》的报道
2006年《简•爱》剧照木心说《简•爱》是爱情的好的教科书,如果看不懂,不爱看,那是爱情的门外汉门外婆。
而且可以判断他是个坏人,没出息。
2006年,BBC根据夏洛特•布朗蒂的这部小说改编、推出了四集迷你剧《简•爱》。
剧集节奏稳健推进,人物诠释有血肉,逻辑合理,隔着屏幕,不禁有微醺感……四集的故事里简•爱犹如经历了人生的四季:冬日的迷茫,春心的萌动,夏日的万物生长,最终在秋天成熟,在两性关系,社会关系,内心精神上从一个遗世独立的孤儿成长为生命力焕发的独立成熟女性。
她的情感、心智呈现出一种流动中的变化,这种动态的成长、成熟更加细腻、真实、有逻辑和美感,就像静待一瓶新的红酒在时间的流转中发酵、变色、沉淀成为一瓶醇厚的佳酿。
第一集,初入社会,像冬日里出海,路不熟又远,人生未来在桑菲尔德庄园的冬日迷雾里看不清形状;第二集,罗切斯特的温柔与平等对待让她有了“家”的温暖,两人互生好感,她春心萌动、小鹿乱撞;几次“救火”使得相互的默契与依恋倍增;第三集,离开桑菲尔德的两个月里,各自对对方的爱更加明确与强烈,她答应了他的求婚,却在关键时刻发现“他已婚”的事实;第四集,在理智与情感的两难里选择了逃离桑菲尔德,但最终她听从了内心的呼唤,将自己交给了炽热的爱。
这世上没有一样东西我想占有,任何我所遭受的不幸,我都已忘记,想到故我今我为一人并不使我难为情。
在我身上没有痛苦,直起腰来,我看见了心爱的桑菲尔德。
简•爱这个角色是露丝•威尔森(Ruth Wilson)从戏剧学校毕业后第一次担岗大角。
她对细微情感的拿捏,稳、准、狠。
无数近景、特写镜头下她的表情、动作的把控和呈现让你毫不怀疑她就是简•爱,简•爱就是她。
电影《哈利•波特》里斯内普教授的扮演者艾伦•里克曼(Alan Rickman)曾说:“演员是助推变化的载体。
一部电影,一段戏剧,一首乐曲,一本好书,都能带来改变。
” 第一集两人坐在河边聊起阿黛尔的身世时,罗切斯特看到简的表情就说:“你这个表情,没有评判,不含怜悯,这样的表情可以探查出幽暗心灵深处的秘密。
” 请仔细回看回味露丝的表情,是否与他的描述严丝合缝。
救了罗切斯特那晚后,她茶不思饭不香,坐着发呆,双颊发热的样子完全就是少女怀春的状态。
听说美丽的布兰奇•英格兰姆小姐的事后,她对着镜子里的自己说:“你搞错了!
” 然后画了自己和布兰奇地两张画像,想从理智上扼杀内心痴傻的“幻想”。
失落、困惑、自卑、思念开始啃噬她,让她寝食难安。
罗切斯特对她耍各种“心眼”和“伎俩”,故意征求她意见布兰奇是否是他新娘的合适人选,找来吉普赛女郎给她“算命”,又说她必须离开,要给她在爱尔兰找份家庭教师的工作等等,把简“虐”得泪流满面,哭到变形:“你以为我是什么人?
我真希望我没有生在这个世界上,我真希望我没有来到这里,我希望我从来没有爱上桑菲尔德。
我爱桑菲尔德,我爱它,因为我在这里过得很充实,我没有被践踏,我被平等对待,你待我很平等。
你是我见过最好的人。
我无法忍受要离开你的痛楚……你以为我贫穷、低微、相貌平平、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
你想错了!
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
如果上帝赋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会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而托比·斯蒂芬斯(Toby Stephens)版的罗切斯特是一张理想的“绿叶”:成熟有阅历,心底柔软温暖,尊重对方。
邀请她进书房陪他“聊天”;在庄园的河边碰到又邀请她坐下,聊起阿黛拉的身世,谈起自己的过往,像两个知心“朋友”;他直呼她“简”,会忧伤地请求:“简,不要走!
” 她逃离桑菲尔德的前一晚,他并没有趁机“诱惑”她,而是试图说服她留下;一如在她回到桑菲尔德后两人在河边,罗切斯特说:“简,我想要个妻子,我想要个妻子,不是照顾我的保姆。
我想要个在夜晚与我共眠的妻子,如果我们愿意可以睡一整天。
如果没有,我情愿死。
” 这样“罗切斯特”,谁不希望拥有?
可有几个人能接受手残、眼盲的“罗切斯特”呢?
只有简•爱跟他说:“我爱你,至死不渝;只要我活着,就不会离开你。
”必须承认,露丝和托比演绎的简和罗切斯特焕发出了现实的生命力和审美上的感染力,完全征服我。
仔细一查才发现托比竟然是女爵Maggie Smith的儿子,优秀,对得起演艺世家的出身,不过是不是太低调了?
露丝•威尔森就完全陌生,但她对简•爱的演绎促使我又去看了她诠释她奶奶的的一部三集迷你剧《威尔森夫人》,只能说:实力派,五体投地。
2011年凯瑞·福永(Cary Fukunaga)导演了电影版《简•爱》,不得不拿它来与BBC的这次改变做个比较。
前者倒叙、穿插的叙事方式,空旷清冷略带北欧感的清冷氛围,俊男靓女的搭配,大篇幅中远景的运用,让作品很“养眼”,但非走心。
人物情感逻辑唐突,演员演技单薄,两个小时的时长无法让人物长出血肉,情没到浓时何以自醉、醉人?
语言表达口语化,且甩掉了英式口音。
汪曾祺说:“语言像树,枝干内部液汁流转,一枝摇,百枝摇。
语言像水,是不能切割的。
一篇作品的语言,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 或许凯瑞·福永无意打造一个英式经典,只是用他个人的鲜明风格制作了一个取悦国际化观众的快餐式爱情故事……
当他说:Jane, I want a wife. Not a nursemaid to look after me. I want a wife to share my bed every night. All day, if we wish.我立马爱上了这个亦正亦邪的激情男子。
他喜欢命令别人,只为他从来不知道如何与一个人平等地沟通;他喜欢观察别人、命令别人,只为他要把一切牢牢掌控;他喜欢捉弄别人,只为博自己一笑;他喜欢周游列国,只为逃离囚牢般的家园;他故意制造迷雾,让心爱的女子受尽内心痛苦的煎熬,他是个邪恶的男子;但他爱她,with all his heart and soul,他又是个善良的男子。
略带邪恶的笑容,征服别人的欲望,他是“男人不坏,女人不爱”的经典演绎;但他有颗脆弱敏感,但善良真挚的心,又能触动女人那颗柔弱但富有母爱的心。
BBC这次重拍的简爱,不仅忠实于原著,还赋予了更多浪漫与激情在里面,令我深深陶醉。
整部剧的主体风格是黑暗、压抑、肃杀,缠绕着一股恐怖又诡异的哥特风。
但和描写家庭女教师这一低社会地位的职位却又相得益彰。
与其说是这一职位的卑微,倒不如说是简爱从小的生活处境给她的一生涂上了难以抹去的黑色。
她人生中正需要光和爱来驱散她生命中的黑色,而罗切斯特正是她生命的那道光。
他懂简,他们情投意合,他们就是思想上的双胞胎,他们的恋情无关外表,有的只是内在的精神分享,正如柏拉图式的爱情那般浪漫。
明明早已知道情节接下去该如何发展,但影片却让我一遍又一遍地落泪。
简的爱很卑微、掩藏和嫉妒但又倔强、执着而热烈。
她的爱让人动容。
“你以为我会无足轻重的留在这里吗?
你以为我是一架没有感情的机器人吗?
你以为我贫穷、低微、不美、缈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
你想错了,我和你有一样多的灵魂,一样充实的心。
如果上帝赐予我一点美和财富,我就要你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
我现在不是以社会生活和习俗的准则和你说话,而是我的心灵同你的心灵讲话。
”她表面平静,但不代表她不爱得热烈。
主角实在很阴沉。。。
原来是BBC
男主也太会撩了 女主一个没恋爱过的小女孩不动心才怪 这男的会pua吧 头一天对简那么亲密 第二天招呼不打就离家多天 明知其他客人奚落家庭教师却还一个劲逼问女主到流泪 以及问女主别的女人怎么样 还请个算命的试探女主 欲擒故纵打压试探 手段一套一套的 我是服了 一个大男人心机咋那么重 这个老东西精的很 一直诱导刺激女主表白 真喜欢人家先说能死吗?为啥小时候看简爱好像没啥感觉 现在再看却无比反感男主 满嘴的套路谎言 实在发现不了他的什么优点 他为女主付出过啥?就会撩妹泡妞pua 还囚禁老婆 残疾也是罪有应得 可能这个男演员演的也有点狡诈和油腻 女主这么善良坚强 无论从前有钱健全但撒谎的男主还是之后没钱残疾的男主都配不上她 也就是男主之前pua女主爱上了他 最后残疾了还能捞个媳妇 唉 好替女主不值啊
这个简不笑还真有点吓人。
看了一集就看不下去,編導真是失敗,該濃墨重彩的地方戲份太少,一些場景可以一筆帶過的卻拖沓得很。而且男主舉手投足流氓腔卻要故作瀟灑,更是沒胃口看下去;
火热的大叔
pale ...in memory
心满意足
Oh Jane..
但是还是觉得1996那版比较美呀……
简太丑了
先看电视剧,之后追原著。
虽然是熟悉的故事,BBC的版本总是让人看的喜欢
這版的Jane挺好看的,Rochester怎麼看怎麼像Alex(Last Exile)呀!
uh,算是给BBC面子~~~
简外形实在有点粗犷,罗切斯特倒是比较符合原著。感情处理的方式明显加入了现代人的意识,有些不习惯。
不喜欢这个版本的。喜欢自己臆想的Jane,龟龟要赞美达西先生,鳖鳖想要说她讨厌Rochester。
一直喜欢bbc版本下的精致,这个版本的简爱,反反复复看了简对罗切斯特告白的那一段,看到我几乎能把原文背下来,一遍一遍还是忍不住流泪。
太dramatic了,就有点偏。
~呜~不是我理想的Jane更不是心目中的的Roche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