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讲述的是小提琴家陆松和设计师文罂的爱恨纠葛,二人在法国巴黎相遇相知,回国后坠入爱河,并且迅速求婚。
有人说,爱情很难做到始终如一,但是不管你这辈子爱了100个人,还是只爱1个人,出场顺序都是最重要的,再美好的爱情,都不能践踏在已有婚姻的道德基础上,所以电影的最后,他们没有在一起,相信很多人都松了一口气,至少把三观挽救回来了。
影片用一帧帧绝美的画面诠释了——无用的美好,往往就是生活的艺术。
大家好,我是龙套夏一条。
今天聊一部正在院线热映的现代爱情电影《如影随心》。
影片由霍建起执导,陈晓、杜鹃、马苏、王嘉、华少主演,柯蓝、高晓攀、关晓彤客串。
上映首日票房896万,预测总票房2550万。
(数据实时更新)剧情概述巴黎,文罂与陆松相识。
塞纳河畔,艺术与音乐相恋。
象鼻山,悬崖边,大西洋。
他们决定,步入婚姻殿堂。
如果故事就这样结束,至少也算一桩地久天长。
可我说的,只是已经发生的开头和不会到来的结尾。
中间还有一部分,恍惚于明暗之间,徘徊在困惑之缘。
文罂和陆松的爱情,纠缠在围城之外。
所以,各自背叛,舍弃一半。
他们知道,自己是做错的那个。
因为错,所以不安。
因为不安,所以怕失去。
因为怕失去,所以彼此猜疑。
因为彼此猜疑,所以再重蹈覆辙。
最终,他们无法面对这份心存芥蒂的爱情。
象鼻山,她去了。
悬崖边,他来了。
大西洋里飘荡着玫瑰人生的歌谱。
只不过,这一次,他们不再相遇。
导演霍建起霍建起,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和张艺谋、陈凯歌是同届校友。
首部执导电影《赢家》,几乎获得了当年中国大陆电影界的所有奖项。
第三部个人导演作品《那山那人那狗》,虽然在内地预冷,但在港台地区收获好评无数,海外更是反响炸裂。
2005年执导《情人结》,该片让一度被称为“票房毒药”的赵薇荣获第11届中国电影华表奖,第8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和第8届中国长春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
霍建起是一个既不故作深沉也不咋咋呼呼的人。
这部《如影随心》也秉承了他一贯的拍摄风格——故事不聒噪,人物很细腻。
杜鹃 陈晓 马苏 华少电影中,杜鹃饰演设计师文罂,陈晓饰演小提琴手陆松,马苏饰演学校老师刘娟,华少饰演医生郑可。
杜鹃的外形非常符合角色气质,甚至可以说这部电影就是为她量身打造的。
陈晓在片中的造型很日范儿,可能是为了平衡他与杜鹃和马苏的年龄差距。
马苏的表现可圈可点,演出了丈夫出轨离婚后的怨妇感觉。
华少的戏份不多,除了快速说完关于“爱情不会长久”的大段台词再次彰显了主持人功底,其他地方都比较生硬。
叙事节奏讨巧这部电影是以文罂和陆松从邂逅到分离的情感经历为故事脉络,但因为他们各自都有家庭,这样的出轨爱情就违背了公序良俗。
所以如果正常展开情节,很容易引起观众的反感。
影片用模糊时间线的方式,把文罂和陆松的浪漫爱情放在前面,把家庭纠纷和内心挣扎放在后面,巧妙的避开了“粉饰出轨”的嫌疑。
当然,电影主题正是探讨爱情与婚姻的关系,这点下文再讲。
画面极具美感《如影随心》在色彩的运用上,就像它的名字一样唯美。
每一帧渲染都是一幅颇具水准的摄影作品。
影片如此赏心悦目,还要归功于导演霍建起。
美工出身的他,对电影画面的构图要求很高。
结尾略显仓促要说这部电影有哪里可以再完善,我想应该是影片的收尾阶段。
文罂和陆松的分手有些草率,反倒让他们之前的爱情显得儿戏。
最后象鼻山的擦肩而过,大量的慢镜头虽然升华了情境,但结合剧情就有些矫情了。
刘娟的再婚和关晓彤的出场也有一种为了结局而填坑的感觉。
为什么观众不买账这部电影在豆瓣上只有4.6分,3100人参与评价,其中给出3星以下的网友占了87.6%。
这样的口碑能不能代表影片质量,这里不做讨论,但至少反映了以下三个问题。
故事波澜不惊主题存在争议小众难有共鸣文罂和陆松的爱情是建立在二人背叛家庭的基础上,是是非非很难说得清楚。
这样一个故事,没有情感经历的人很难体会其中滋味。
如果说这部电影注重的是人文艺术,那么与商业片强调票房利益和大众口味就完全是两个方向。
如影随心最后聊聊这部影片的主题——爱情和婚姻。
爱情,是这个世上最纯粹也最复杂的一种情感。
它可以肆无忌惮,也可以轰轰烈烈,不管以何种方式到来,我们都没资格去评判对错。
婚姻,是法律和伦理共同缔结的一种社会关系。
它应该以爱情为基石,以责任为砥柱,无论以何种方式经营,我们必须面对最后的结果。
爱了就是爱了,但愿携手共度一生。
散了就是散了,不过是一段路走完。
如果两者只得其一,选择追求爱情还是选择忠于婚姻?
如影随心。
我是龙套夏一条,专注院线观影评分,电影故事解说,经典影视解析,原创情景视频。
欢迎关注我的豆瓣和公众号:夏君放映,下期再见。
先说此片最大的问题:表达方式。
台词有很大的表演性,简单来说就是——他们讲的台词我一听就不是在说给对方听,而是在说给作为观众的我听。
这让我很不适。
还有一些下定义的旁白,完全可以留白的,结尾拖沓,又故作文艺。
(再说一句,主题曲和片尾曲也不咋滴)感觉如果后期和审美不拉胯这个片完全可以上一个档次,但现在有点杂草包黄金,看上去很烂。
但是,为什么我还是打了五星。
首先,此片评分太低了,我想打高一点拉高一下平均分……真实评价8分左右。
笑死我了,之前还听说过很多人是不看豆瓣七分以下片子的,没想到我运气这么好。
我承认我最开始只是想看陈晓卷毛有胡子的造型才看这电影的……但后来我很开心并且以虔诚的心态对待了,有一些点,我认为比《花束般的恋爱》拍得还好。
这两部有相似之处,所以忍不住比较了。
关于爱情、婚姻的理解,看完又深了许多,非常感谢。
//编辑一下本片与《花束般的恋爱》所呈现出来的关系——它们是世俗认为失败的两种可能性。
翻看了下记录 第一次看还是前年19的事,如今二刷已是22两年后,瞧啊,时间总是在悄悄的流逝…电影的画面 依旧是肆意的美 有时候都在想 如果只有爱情 没有婚姻 那么一切的一切会不会就能延续下去。
但是生活终究是放在现实里的。
陆松和文罂 一个小提琴演奏 一个装修画画 ,无论何时相遇 我相信 他两都会彼此吸引。
他们是相爱的,而不是短暂的偷情。
冲破重重困难 离婚 同居 钻戒 敲定结婚地点和日期…这样安排就绪 却没抵挡住前妻的打扰。
弃妇日记 其实只是表面矛盾 他俩终究是没有真正做到坦诚相待 并没有做好准备踏进婚姻殿堂。
猜疑和沉默 葬送了这场如玫瑰花一样的爱情盛宴。
片尾 是刘娟再婚 郑大夫也有了新妻 东东和同龄小女孩谈起了恋爱。
而陆松独自生活 文罂坚持生下了孩子。
我想这个开放式结局 是有可能性在里面的。
当年痴狂的相爱 仓促的分手。
也许 经过岁月的洗礼 可以让他们以成熟的姿态再次相遇 结伴同行…
写在前面的话:如果只是想花3040块钱在1个半小时内获得捧腹大笑的效果,建议大家不要来。
同时这部电影也承受不起那些全程、半程睡过去或者离场的一星和差评。
一直觉得文艺片受众面是很小的,它不像喜剧片那么喜闻乐见。
所以总觉得看这种片子是要思考的,看完只是第一阶段,思考才是更重要的。
导演要告诉我们的远比镜头传达出来的多,所以如果你看完很沉默我觉得反而是正常的。
之前看过霍建起导演的几部电影,感觉都非常贴近生活,情感特别细腻。
故事很平淡但感情却非常浓烈。
《如影随心》也不例外,看的过程中就觉得:哇,这些行为、场景、想法不就是我们身边正在或者已经发生的吗。
这看起来狗血的剧情不正是好多人狗血的人生,陆松不就是我们身边所谓的渣男,文罂我们都讨厌的小三,刘娟那个在家庭中无私奉献失去自我的女人。
但是如果我们都作为旁观者来看这些,如果我们能稍微思考一下下,是不是会觉得不太一样。
有的时候,意会到的东西比言传要来的更深刻。
男人和女人真的是有很大不同的。
男人贪婪却务实理性。
我敢说在文罂离婚之前陆松从来没想过要离婚,或者陆松从来没想过要和文罂结婚。
是啊,他爱文罂,但是他有家庭有老婆有孩子。
回家有老婆的关爱,工作之余还能有文罂,刺激又充实。
就像《我的前半生》里,陈俊生在凌玲离婚之前也从没想过和罗子君离婚一样。
但是男人又是理性的。
和刘娟离婚之后,陆松的意识就很快转变了,他和文罂不再是有十分钟都要抓紧见面的关系了,他们之间是要开始生活了,而不是单单谈情说爱。
说到这里,女人呢,感性,缺乏安全感,易猜忌爱攀比。
作为一个女生,我仍然觉得这是大多数女人的通病,当然不排除少数可爱的女孩。
所以当陆松已经要生活的时候,文罂还在抓着爱情不放。
其实,生活不是只有爱情的,这时候我忽然明白了导演为什么选杜鹃。
如果这是一张有烟火气的脸,她一味的追求爱情或许会觉得不搭,但这一张厌世冷漠的脸(可能形容不准确哈😂)这时她追求那纯洁的爱情,一切好像都说的通了。
所以我在想,或许生活中情侣夫妻之间的争吵很大程度不是因为不爱了,而是他们在意的东西不一样了。
可能对于男人,他们认为拼事业给老婆孩子一个好的生活,但是对于女人,还在傻傻的不放弃爱情。
这时候我们就该思考了,都是为了爱,为何最后却互相伤害。
或许文艺片就像一杯美酒,需要慢慢品慢慢悟。
至于能通过它得到多少就要看米思考多少,愿不愿意思考。
我觉得能让人思考的东西就不会太差,特别是在当下社会,愿意花时间思考的人太少了。
当然,我觉得这部片也还是有不足的,确实会给人枯燥的感觉。
但是为了杜鹃来的朋友一定不会失望😄还有有的网友说陈晓有点油腻,额,或许是头发有点油?
哈哈哈头发是有点油🌚自己的一些小感受,终于写完能安心睡觉了💤这是一条分割线😄😄今天又想起一些,昨天没有写完。
对于男人我确实不懂,不知道他们的脑回路是怎么样的。
但对于女人我觉得我还是有那么一点点发言权😅也算是看完这个电影我觉得女同胞应该慢慢改变的吧首先,已经结婚的女性。
说实话,收起恋爱至上浪漫至上的观念吧,我觉得大部分结婚后这两项都不是重要项的。
而且生活不是只有爱情的,虽然不如意人之常情,但除了爱情还是有很多可爱浪漫的事。
当然,我们要变成只知柴米油盐房车孩子的中年妇女吗?
No!
该有的小惊喜和小浪漫还有仪式感我认为还是要有的,只不过在结婚后我们要对优先项进行重新排序!
其次,没有结婚的女性。
都说婚姻是恋爱的坟墓,所以如果追求极致的爱情,那我建议不要步入婚姻。
但是我认为更可怕的是,时间才是杀死爱情的真正毒药。
人们总是会发现激情过后生活一起鸡毛。
所以会有现在的人总是在不同的恋爱中穿梭,或许他们害怕了激情过后的沉寂。
所以啊,也许我们所有人应该学习的是:将激情缓释,让它走的慢一些。
最好能慢到它走了我们都可以长久的爱下去!
如果想要看简单粗暴的告诉别人失恋过程 ,再写上几句矫情的爱情真理的电影可以出门左拐 。
个人觉得这个不光是说爱情。
更多的是婚姻中的问题一开始的片头只是单纯的感叹电影的色调美到炸裂,陈晓和杜鹃的颜让我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以为只是老套的手法打爱情回忆的煽情牌。
后来发现,它其实是披着爱情的外衣说着婚姻的故事整个电影里面最点睛的一句话差不多就是那句:真爱和真爱没有区别,你给他的我都给过他。
当陆晓的前妻说完这句话给了我极大的震撼。
开头陆松和文罂巴黎相遇,机缘巧合进入了热恋 。
热恋的男女很自然的分泌出荷尔蒙。
所以两个人过的一直很有激情爱的很热烈。
因为觉得是真爱所以想到了结婚。
结果因为弃妇日记引出了前妻,慢慢牵出了两人离婚的原因。
开始前妻的神经质一般的入场给人想当然的觉得,这个女人的样子如此邋遢,还有点的神经质的感觉。
再看看文罂。
浪漫,性感,带有独特的高冷艺术气息。
让人一看到就很有征服欲。
插一句嘴。
杜鹃那种厌世的性冷淡的气质喜欢到爆。
好,说正经的,我当然下意识的反应就是我要是男人这两个女人给我选。
我肯定选杜鹃啊!!!
但再往后看再有激情浪漫的文罂再快进入了婚姻不过过成了第二个前妻的样子。
猜忌,不安,害怕失去直至变得丧失理智当今社会太多人打着婚后遇真爱的旗号去出轨离婚,再把错归结到女人身上。
就像陆松和前妻睡前运动前妻毫无情趣的爱念诗喜欢强势。
但我觉得难道她婚前就不强势了么,婚前不念诗了么。
只不过她的强势因为你的迁就就没那么多计较,念诗成了闺房情趣。
就像前妻说的,真爱和真爱没有区别。
谁还不是因为真爱结的婚,例如爱到极致去把对方的名字嵌入自己的身体去纹了两个L。
例如他们也曾夜夜激情。
区别的是生活的平淡磨平了你们的激情,因为爱所以过度美化了对方去结了婚。
因为腻了生活的枯燥去打着打着真爱的旗号去劈腿 ,然后站在所谓真爱的至高点上抛妻弃子成了理所当然理直气壮。
却一点都没责任感。
一个丈夫的责任一个父亲的责任。
极其自私的只顾及了自己的渣男是当今社会很多出轨人的普遍现状,只考虑好自己丝毫不顾忌家人的感受毫无责任心和担当导演用真爱去嘲讽了真爱。
文罂说她厌倦了做手术台上没有被麻醉的人 ,所以爱上了随性又浪漫的陆松。
但我觉得她老公才是她的真爱 ,看似古板无趣的医生却在用自己跟背医学公式一样方式告诉她,那只是一时冲动让她回家好好过日子。
我是发自内心觉得被戴了绿帽子还得好脾气的去哄老婆回家去挽留婚姻。
明明知道她出轨还求她把孩子生下来两个人好好过日子。
真的太……只有电影里才会有的真爱陆松说他老婆强势,无趣,敏感。
但是电影里面又放了两个人在一起的甜蜜回忆。
看似疯狂的日记不过是爱的太歇斯底里不知道如何面对失去老公的生活。
用这种疯狂的举动引起老公的注意。
但到故事的结局刘娟却用日记威胁他上去坐会,只不过为了挽留她的丈夫。
她坐在那写道他又来求我删了日记 。
可笑的是明明受害者是自己却看见和自己共育孩子的男人一次又一次求着自己就为了保护那个破坏自己家庭的女人。
那时的她又是何等的心碎。
陆松说她前妻不会原谅他回去。
却不知道她的前妻爱他爱到没有了尊严的卑微的乞求他回家,因为他的再三要求而去停止更新了日记,因为爱他为了挽留他而去改变自己的形象。
刘娟和文罂在咖啡厅里的那段看似是无理取闹文罂柔弱有理 。
但她一直都在强调那我的孩子从小就没了父亲怎么办。
试问哪个女人在面对破坏自己婚姻的人面前还能心大到拉家常他们各自的丈夫妻子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真爱 。
因为爱可以包容另外一方所有的缺点和错误。
无条件的宽容和谅解然而他们的真爱呢,陆松说我是为了保护你才欺骗你。
何其可笑。
建立在谎言中的爱不过是海市蜃楼。
不过是自私的觉得这样自己最方便了自己。
明明知道文罂的担心和害怕,因为缺乏安全感才去查岗。
可他除了责备发脾气还做了什么。
有很静下心的去想办法给文罂安全感么。
有想彻底坦白给她足够的爱去抵抗猜忌和不安么。
没有他只会发脾气说他们两个都是贼。
因为惯犯而去熟悉对方的作案手法。
爱是包容对方一切的不美好。
而他的爱却是苛责和脾气。
这就是出轨了男人口中的真爱心疼文罂最后为了自己所谓的爱情去生孩子 ,一个人承担了所有的压力成全了自己逝去的爱情婚姻就像是开一条道路上的火车。
同一个风景看腻了总会无趣。
但如果你想跳车去另一辆车上看别的风景肯定会摔的粉身碎骨。
不如改变自己调整自己的心态去改变方向才能看到更美的风景。
希望所有婚姻中的人都会怜取眼前人。
不要侮辱了真爱。
打着爱情的旗号为所欲为。
没有了道德的底线
这部电影中文罂的扮演者的杜鹃真的太美了,尤其是一袭红衣撑着红伞的那一幕,清冷的气质搭配浓烈的色彩,往那一站就是故事本身。
电影中的两位主人公感情浓烈而不能自持,他们一直放任这样的感情在他们心里生根发芽,乃至长成日后的大树。
人类是这个世间情感最丰盈的动物,我一直觉得情感是没有错的,放任感情才是错。
电影中的陆松和文罂相遇时,都是有家室的人,他们身上肩负着作为别人的丈夫和妻子该担起的责任。
人的一生,每个人要扮演很多的角色,无论是主动还是被迫,既然扮起了,就要担起来。
而不能像电影中的男女主一样找各种理由来让自己在这段放任的感情中心安理得,比如:因为爱情
四个人的故事三个人在纠缠,三个人只有恩怨,没有对错。
陆松即使没有爱上文罂,他和刘娟也不一定快乐。
褪去了激情的爱情是长久的爱情,那是爱情另外的模样,这样的爱陆松和刘娟之间没有。
文罂出现前,他们也只是将就刘娟de弃妇日记里写过,“有了孩子,谁还拿爱情那么当回事啊。
”陆松每日晚归的真真假假,她无暇顾及。
“没办法啊,这就是过日子,一地鸡毛。
”文罂想要他们之间没有秘密,看到的弃妇日记如鲠在喉,她不能当做没看过,她需要的是陆松的解释,陆松坚定温柔的坦白承诺陆松呢,他一再隐瞒,他想把所谓的伤害降到最小,他不想和文璎提起这些他无论如何也摆脱不掉的影子。
他想要文璎的信任,坚定,不后悔最终是什么击败了他们的爱情,是内疚,内疚如影随心。
有多爱,有多深陷 ,那影子就有多么的 难以令人忽视他们的爱情是罂粟不是玫瑰,他们给予对方的,是令人窒息的爱每个人,既是受害者也是加害者,每个人都不完美。
爱情没有错,但有些爱情注定不能开始。
就像我们生而为人,却没有人问过我们的意愿。
能做的,只是清醒的选择罢了你问文罂,她是否后悔。
插足别人感情,被原配怼,被同事看热闹,让父母担心,最后成为单亲妈妈。
她也许会说,“我不后悔”。
因为那是她在劫难逃,命中注定的爱情电影结尾刘娟找到了自己新的幸福。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编剧用心良苦,意在启示婚内被出轨的女孩,“放手是对自己的恩,紧抓不放,自己也深受折磨”文璎和陆松,是命定的开始,注定的伤害
假如故事停在这里 彼此只是“兴趣相投的陌生人” 是某个平凡一天中的快乐写在最后 推荐韩国电影《男与女》,同样的题材,男与女刻画的是婚内男女从相遇一步步下坠的过程,男女双方的心路历程更加细腻
忍了半小时终于忍无可忍,把这部烂片关掉了。
为了陈晓而来,看完才发现导演是霍建起。
不得不说霍建起用的男演员都是我会反复爱上的类型,尤其是年轻时的潘粤明。
所以这部片子难看成这样,我怀疑是不是导演被绑架了。
陈晓也是惨,完全有实力也有颜值塑造一个浪漫爱情文艺片的,结果出来是这样。
扼腕。
我又仔细想了想,这部电影其实很像我有时候写的稀烂的文章。
如果不是一等一的创作小天才,写出烂文章的几率总是大过写出好的。
行吧,就是可惜了陈晓这造型。
这部电影是在家里看的,个人觉得这部电影并没有评论所说的那么坏。
首先电影给人的视听效果就很好,杜鹃气质到位,陈晓风情万种,电影的服装、画面、音乐都挺好,整个电影看下来并没觉得有太大的问题或者看不下去的尴尬。
其次,剧情和三观的问题。
剧情除了结尾有点莫名其妙马苏那么想挽回陈晓并且成功让陈晓和杜鹃分手之后,却和另一个陌生男人结了婚,放弃了孩子的原配爸比,其他也没什么太奇怪的,我觉得我能感受到陈晓和杜鹃的爱情以及后来被现实折磨的痛苦和分离。
再说说三观,这部电影的三观有问题么?
没问题,我认为很多卫视天天黄金档播的狗血偶像剧和古装狗血爱情剧才是三观有问题。
这部电影反映的是现实,电影情节中展现的很多行为、心理是生活中常见的,通过这面镜子我们可以反思我们的生活,从中汲取精华,吸收营养。
总的下来,我想表达的就是,我认为电影或电视剧等文化作品的意义并不是传递所谓绝对正确的价值观,而是反映生活吧,因为我不认为有谁能掌握绝对正确的价值观,也没有谁有权利去向别人灌输他认为对的价值观,毕竟我们处于生活这摊泥淖中,有时候可能并看不清生活,也看不清自己,文化作品只要是反映现实、或是折射现实,就有它存在的意义。
大型反出轨教育mv,剧情不够,旁白床戏凑
像是一部DESIRE出资拍的VOGUE FILM,片头片尾就像是大学生PPT习作,适合剪成20分钟的体量,在微博、在自媒体上传播,放在大银幕上显得太小儿科了。从选题、到布景、摄影、音乐……一切都是为了突出杜鹃个人的气质,甚至某种程度上,陈晓也成了杜鹃的“衬托”。就算能够在小制作里拿到这种“全剧组帮打工”的ACE角色,将来到了大制作里,就不可能有这种待遇。杜鹃的魅力和气质都很独特、在国模中地位也有,地位比她高的普通话不如她、普通话不输她的气质不如她,但她独有的“温柔冷清”的气质不适合频繁的在曝光,这种“太过有存在感”的商业路线实质上与她“温柔冷清”的气质是冲突的。
唯美|无法抗拒的多巴胺诱惑|一样东西曾经怎样成就你 也会怎样毁掉你
这个片子的色调和构图真的太漂亮了!!!我吹爆!但是男女主的人设太不讨喜了。这个片子就是告诉我们:学艺术的不靠谱,惹谁也不能惹学文学的语文老师(这只是片子传达的,不是我个人观点)再鲜艳的红玫瑰也有可能沦为蚊子血,两性关系中最重要的还是沟通和信任啊~
爱情可能会以千万种方式不期而遇,但它归根结底还是你的大脑欺骗了你,大多数的爱情并不是独家限量版,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分分合合,也只有足够好的人才能把爱情经营好。
咋说咧,这个题材是有前途拍好的,奈何故事不行,可以去拉拉韩国类似电影的片子。感觉是包装精美的烂橙子
很真实,印象最深就是正宫说的:真爱和真爱是一样的,她给他的,我以前也给过。哈哈哈哈哈 牛
想起了十年前被伤痛文学无病呻吟支配的恐怖 妄想通过看似深刻的毒鸡汤讨论爱情 本来抱着看个爱情小故事的目的 但结果观感是就算是朋友酒后讲的这些烂糟事也嫌啰嗦麻烦 如果配乐和镜头讲究一点 或是演技精湛一点 或者就俗套的阴阳两隔都比这显得有趣
双出轨之后互相的猜忌,激情退去以后彼此的磨合。一地鸡毛的真实生活带来的折磨和痛楚确实如影随心。
感觉,意境,爱情片拼什么,男主和女主,其他都重要,擦不擦火花才重要,蛮有感觉的一对,其实杜鹃各方面条件都不优秀,但是有那种感觉,不是谁都能演爱情片,那种爱情本身的样子很难,马苏应该算惊喜,如果自己拿出来独立一个弃妇应该也是一个优秀的作品,顺便提一下不知道什么时候,马苏开始了喜欢配角的感觉,除此之外其他的配角多多少少都有降分的意味了
杜鹃还真是在拍写真。。。陈晓可
这还是那个拍出那人那山那狗和暖的霍建起吗?
摄影教程片
双双婚外恋在这和观众谈爱情,接受无能。另外陈晓哪怕留了长发蓄了胡子和杜鹃马苏演起床戏也hold不住啊,分分钟跳戏乱伦...
烦死这逼味儿
台词真好
恩,造型很好看的,人很美,但是故事有点乱。
挺空洞的,堆积了很多文艺元素,可看起来却一点也不文艺。不太懂陈晓为什么要接这部片,而且他这个造型,是真的不好看
一星给陈晓杜鹃的颜值和造型,一星给影片整体的艺术审美吧。绝美偷情片当之无愧,试问谁又能顶得住长发的陈晓和禁欲脸的杜鹃呢?调色、镜头也都很赏心悦目,如果作为一个加长版巴黎时装周特辑的话,值得肯定,但是作为一部院线电影,且不论三观之类的,很多艺术化的处理都未免显得过于矫情造作,把一个本就小体量的双出轨故事割裂得让人频频出戏,男女主爱得猝不及防,结束也结束得非常刻意,彩蛋里的大圆满结局不仅尴尬,还拉低了整体审美,过犹不及了。另外忍不住想说,陈晓别再浪费自己的颜值和演技了,接个好剧本吧,杜鹃还是比较适合当模特,用清一色的性冷淡脸演所有角色实在是容易让人审美疲劳。
终于得偿所愿看到这部电影,改档419真是凸显发行方的鸡贼。有了霍导,影片的色彩和画面超出一般院线电影太多,男女主人公从普通中年人变成两个更感性的艺术家,少了很多现实意义,但初衷本就是为了让电影可以更好地迎合市场,可以接受。遗憾的是杜鹃和陈晓的台词功力太差了,完全对不起镜头中的自己的美貌;杜鹃生生把自己演成了ppt,小伞一打大步一跨就是街拍大片;马苏意外地很出彩,苞米碴子味儿的东北话也规避得很彻底;华少hold住姐基本都是符号化表演,这种本土化的诠释对不了解流行文化的人很不友好。还有就是不知道是资方博弈还是什么原因,高晓攀关晓彤等人只出现在了片花中,连句台词都没有,倒是最后“安老师”现身的彩蛋让人十分意外。身边不乏以真爱为名的出轨,我支持真爱相遇,但不会祝福出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