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关于重建自我、重建生活的故事。
仅仅用姐妹情深的感动来概括显得太单一,虽然在其中占有最大的比重。
一个有着古希腊式的悲剧做基础,带给人矛盾的思索,是那种来源于人对自我罪行的审判以及囚禁。
作家出身的编导Philippe Claudel没有玩影像上的小聪明,很自然的将观众浑然不知带入人物的生活、世界,确实很厉害!
Kristin Scott Thomas,这个一直都不好定义的女演员在法国参演不少影片后,其实已经习惯用这样一种最平常的技法表演了一个非常人内心的角色,只是这是第一次从配角性的女主角变成绝对的女主角。
其实主要角色的出彩关键离不开作者对其他配角的塑造,爷爷、警察、同事、女儿……,有的是对Juliette的一种影印,有的是一个疏通口……,那些不太熟悉的演员,为影片的作用不可估量!
2009-01-04
总让人不禁想象她的老公是怎样的人,她的小孩儿该多么聪颖,天使般的小孩儿,6岁的小诗人。
这样的小孩儿,要怎样的妈妈才配她呀。
但是,她配,几乎是耗尽生命地在爱她。
她的妹妹明显不是她的同等级。
力量小很多,esprit窄很多,所以,她的老公是那样的,她的小孩儿是那样的。
她和Mischel的相遇,给人两条深海鱼相遇的感觉。
在外人眼里,他们都是mysthère般的人,但,他们pensée的相汇,呈现在一幅画那里,呈现在对监狱的感受,呈现在对人的深层次理解上,所以,他们才会是有力量去哪里的人。
略带男性化的她,毫无矫饰,换上女性化的装束时,又是如此的女人。
所以,她吸引人,吸引一般人吸引不了的人。
因为她经常说真煽情来形容什么东西可爱天真,总之是情感流露的那种,她说了很多次,因为我不喜欢她,因为我也并不讨厌煽情这两个字,还要笼统以及以偏概全,所以,我会克制使用它,接触她。
lea~字幕有几段真正做了背景,停留了很久,一处是辅导师与罪犯相通的表述,一处是lea~~~事先看了点剧情,知道有转折。
看电影一是海报和名字、二是关键词与简介,三才是演员和导演。
这部电影三项都有所考量,才找来看,表现了一下处女座的面具。
其实并没有计划,走了一段,回头完全没走过一样,从前是跟着消失了,未来也是消失。
如果回味从前的胜于新近的,可以记录现在便于以后的以后清楚些的回忆,那时,所谓的现在清楚一些,凸现出来的,凹进大部分,更加不真实。
生活在当下一些很好:今天再坏,也比昨天好。
所以,我没有一直深爱的,羡慕她爱着她的小孩儿,她可爱的6岁的妹妹,她保护她的姐姐,以及可爱的老头。
赚人眼泪的片子会赔进去更大一部分东西,当人们细细想着什么,眼泪白白为这个流过,那个事情又会令人发笑:为不再年轻后的生活准备,如果老去,悠悠然的,也是比从前好的一天,死去的那一天便是好的最高级。
我!!!
我可以为此刻意,这完全可以。
我失去我得到我痛苦我安静,只会在某阵子想分给谁,我一直深爱的人,他最不需要分享。
分享给你,也已经是个传说,最多跟很多煽情的故事一样,你带着情绪,听听想想,深究起某段,令你发笑。
虽然看到快完时才知道真相,虽然不知道她儿子到底是什么病,但是觉得她丈夫真的不是人,居然这样对待自己的妻子和儿子。
影片开始只是觉得姐姐并不漂亮,但很有气质,实在也很好奇她怎么会杀自己的儿子。
虽然略有沉闷,但是还是坚持看完了。
母亲演得很好,那些复杂的心理状态可以感受得到,只是感受不深,也许这片子适合当母亲的看吧
看到介绍的时候,就想看这片子。
首先是法国电影,很有特色,不像肥皂剧那么有情节,但常常很真实和细腻。
其次,还蛮喜欢克里斯汀·司各特·托马斯。
最喜欢她的电影倒是那部不很知名《碟海奇才》是关于007之父的生平的电影,片中她饰演男主人公间谍训练导师,非常干练迷人。
还有就是讲到姐妹情,以及有点悬疑的情节,足以吸引我了,况且还获奖了,且有这么个迷人的名字。
呵呵果然,导演一开始就展现了精致的当代法国生活。
一对年轻的夫妇,Lea影片中的妹妹,硕士毕业,大学(或是中学)教书,丈夫是大学同学,事业也不错,般配恩爱;他俩从越南领养了两个女孩,8岁和4岁的样子。
Lea的公公也住在一起。
他们住在被Lea自称为“我的小宫殿”的一幢美丽的老式住宅里。
很喜欢那房子。
影片从Lea接姐姐茱丽叶出狱到自己家里居住开始,一点点展现其后的生活,这对15年后再相逢的姐妹开始熟悉,开始共同面对牢狱人生对整个家族、家庭成员和目前生活的冲击。
有点像日本电影,都是寻常生活的描述:茱丽叶定期去见监狱官员,寻找工作,和Lea全家到朋友的乡下住宅度假,见在老人院的母亲,和Lea的同事去美术馆,一起去游泳。
茱丽叶开始渐渐走出牢狱生活,她从沉默刻板到渐渐适应外面的生活,Lea和丈夫面对这个曾经杀了自己儿子的姐姐的渐渐了解和接纳。
里面仍然有许多的冲突,但都有着法国式的优雅和节制,一如法国电影的细节描绘,茱丽叶的服饰也从开始的灰暗的冷色调,渐渐明朗,式样也活泼起来。
直到片子的最后茱丽叶杀子的原因才隐隐约约地浮现,她儿子得了绝症,为减免其痛苦,她“于心不忍”儿子在痛苦中挣扎而杀之。
这还是我事后再查了影片介绍得到的准确信息。
人文主义大约都是在处理如何缓解人与人之间的痛苦和矛盾吧。
用各种的解释和技术途径来应对现实的问题。
的确,从这个角度,法国已经相当高超了。
然看完片子,对于这个故事我只有一个感觉,就好像在一套非常精致的房子里,里面的设施非常完备,非常适用,只是屋子的层高只有1.5米,人在里面生活依然很不舒服。
甚至痛苦。
因为直不起腰来。
而人们却无视这个结构问题,只在这房间里继续更新设备和条件。
人文主义不碰触终极问题。
这就是它的盲点。
把神和信仰从生活中剔除了,只有凭人的智慧来面对和解决人生的种种命题。
从最关键的情节来说,就是关于茱丽叶的杀子,她从人的观点来看,她是为了儿子好。
然而,从本片中她似乎从未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她是幼稚或者是无知的犯了错误。
她甚至为此付上了牢狱之灾而并无悔意,却一直活在罪咎之中。
这仿佛是一个好心的孩子为了让挣扎出蛹的蝴蝶而切开了蛹,使得蝴蝶永远失去了飞翔的能力。
她的无知来自对神和生命律的无知。
无知就是一种罪。
而对神和神的律的无视乃是一切痛苦的根源。
人文主义其实无法解决实质问题。
茱丽叶无法真正的饶恕自己,她不会知道即使如此她杀了儿子,她仍然是可以被饶恕的。
她无法经历到被饶恕,也无法饶恕自己。
在生活中她也无法饶恕自己的母亲,无法帮助同样活在痛苦的不饶恕中最后自杀的那位监狱官员。
她或许想不到正是自己的杀子事件,甚至导致了妹妹Lea不敢自己生育而只去领养孩子。
人文主义不碰触终极--神,死亡,饶恕,爱。
其实也触及,只是将神剔除的触及,即以人自己来决定生死,用姐妹亲情来获得饶恕,用伏法来面对罪。
但这其实是不够的。
这也正是人文主义的盲点。
整个片子以亲情、友情和爱情的善意结尾来表达了人文主义的胜利,却仍是压抑和不痛快的。
就好像用许多的物质和技术来诠释心灵和爱总还欠缺点什么。
原来片名Il y a longtemps que je t'aime。
是那首曾经在《面纱》里出现过的主题歌,但在这里却有些无力。
它出现了茱丽叶教Lea的孩子弹钢琴时,用了这首歌。
这歌唤起了姐妹情,因为当年茱丽叶就是这样教Lea弹的。
这个情节出现了几次,最后两姐妹和孩子一起在弹奏这曲《爱你长久》。
和《面纱》里出现的同一首Il y a longtemps que je t'aime。
(《梦之浮桥》),这曲在片中音符单调,演唱牵强,一如和《面纱》的主题相比一样。
清新的法国片,看完一直和Thomas学着说Bonjour.里面的姐姐妹妹一起弹的歌,原来就是一直深爱着你。
记得好像尚雯捷在面纱里唱过这首法语歌,找来还真是!
歌词翻译得很美啊。
一直深爱着你,因为深爱,所有的苦痛都微不足道。
喜欢这样的亲情片,而不是死去活来的爱情。
它让我们想起自己的妈妈,看到自己未来成为妈妈的样子。
我保持这距离,不是因为做作。
不管你信还是不信,我爱你。
我对你的爱建立在幻想之上,潮涌,在我的心里引起空洞但慑人心魄的回响。
这个世界生长和消解的速度一样快。
所以我不要我们的情感活在这样的空气里,染上被遗忘的病症。
感情经不住近距离地凝望。
近,感情燃烧,燃烧的尽头是冷却,留下灰烬或什么都没有留下。
起初香气怡人,然后就被风稀释掉。
然后世界沾染上别的味道,我们嗅觉麻木。
看着远处的烟囱里的轻烟,看着水珠蒸发的过程。
我们从来不曾拥有什么,但我永远拥有那个你,那个与我擦肩而过的你。
然后我微笑。
那淡淡的微笑如星光闪烁。
如你的眼神。
我以为我会忘记,但它就在那里,每次它升上来时,我心雀跃。
但我始终在和你交谈。
清醒时,我和你讨论严肃的问题,同一个问题,一天可以被讨论数十遍。
我不厌倦,你也就不会。
睡着的时候,我们一同出门,有时我们牵手,有时你如小鸟,在我肩头。
我看见什么,你就歌唱什么。
在远处,我方可让我的幻想自由生长;自信你的灵魂是我想象中的模样;而你的一言一行都拥有着我发挥的意义。
那才是永恒。
每次反刍,都衍生新意。
当我想起你时,你在我想象的空间里驰骋。
而你的心是否如此宽广,容我呼啸着来,再呼啸着去。
你在这里,在此刻,在天明和天暗的时间。
这一刻,跟别人不交接,跟时光变迁无关。
看完Il y a longtemps que je t'aime(爱你长久)又重温了Kristin Scott Thomas作为“成名作”的“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印象中我一直以为休.格兰特最后在雨中述衷肠的是Kristin 。
大家都知道电影最后真正的结局,简直糟糕的一塌糊涂。
“不幸”爱上男主角的女配角Kristin,让休.格兰特和女主角在后半部戏里表现的完全如同白痴一般。
可是我们又爱Kristin什么呢?
Kristin在这几部影片中从头到尾只不过像一个道地的巴黎女人般两根手指间轻轻的夹着一根香烟,然后扮酷发呆!
但是她那深陷于眼眶的双眼、模棱两可的微笑充满了火焰般的未知情绪,执着、冷酷、迷茫、绝望 这时的她就像一座在阳光直射下迷人闪烁的冰山,望着漂浮在水面上的尖顶,我们总是不断的想象海平面下的那部分,那想象力有多远,魅力就有多大。
我想我们这些被各种“精神鸦片”毒害过人们,还是更爱像她这样的女人吧!
或许更直白的说我们爱的是那座“孤零零的忧郁的冰山”。
“Kristin”隐藏在冰冷“POSE”后的永远是一种剧烈的矛盾共同体,坚强与脆弱、冷酷与狂热、叛逆与温柔、绝望与坚贞,向生命的不同的维度都发起了冲击。
她让人们如此的着迷于她的“孤独与神秘”,以至于你以为只有你能倾听她、理解她、安慰她、爱上她甚至与她相爱。
可是当你抱紧她时,她真的会向一座冰山一样融化。
你的幻像将消散,剩下的才真正你所得到的。
到最后你或许会发现,你爱的依然是那座孤独的无名冰山,而不是怀里这个,即使你与“她”或“它”只是匆匆一瞥。
即使你每次遇到的都不是同一个人,而每一个“她”都将“她们”所留下的影子重叠在了一起,或许那影子会越来越清晰,但她们永远都将只是影子。
爱“她”就像是爱生命,这有关信仰,与性无关,与“爱情”也无关。
那甚至可以说是一种顾影自怜!
我不想闯进你的生活,也不想你闯进我的内心。
Juliette开始时就告诉Lea并不是自己给她打的电话,并不是自己想住进她的家。
当那个胖女人询问她关于谋杀自己儿子的原因时,也被她粗鲁的顶撞回去,“你觉得我现在会跟你交心么?
”。
对每个人都是淡淡的疏离,经过较长的时间才开始和妹妹一家亲近起来,在找到工作之后还被抱怨不愿合同事亲近。
15年的囚禁生活和入狱的原因让她变得孤僻,但决不低头。
就算我有不堪回首的过去,还是要继续生活下去。
Juliette从没有结束生活的念头,她明白生活还是要继续。
虽然并没有竭力争取,但从未放弃。
本就不是残忍邪恶的人,本就拥有着一颗平和善良的心。
只是过去的原因让她变得不好接近。
她依然和警察聊天,和妹妹游泳,参加妹妹朋友的聚会,常常和妹妹丈夫的已经不会说话的爸爸聊天,试着接受喜欢她的人的好意,交妹妹的女儿弹琴。
她原来也一定是个好朋友,好姐姐,好女儿,好爱人,好妈妈。
虽然并未到最后得知真相的时候,但影片已经在悄悄铺垫。
我一直深爱着你。
影片直到非常后面才提到Juliette的儿子,之前除了询问Juliette入狱的原因之外就再没提到过。
但已经有一些暗示,比如Lea的女儿想要给Juliette念自己写的诗时,被她生气的打断。
影片一直都没有提到Juliette对自己儿子的态度,直到看到她藏在枕头底下自己儿子的照片,一切不言而喻。
我一直深深思念着你,日日夜夜。
一个母亲,要多爱自己的孩子,才能因为受不了他痛苦而忍心亲手结果他。
一个母亲,要多爱自己的孩子,才能因为一个小小的诗歌的细节就被揪起伤心往事。
Juliette可以说出她杀死了自己的儿子,是因为她知道她杀死他的原因是出于爱。
而她也明白人们听了上半句就不会再听原因,没有人会。
丈夫的指证,父母断绝关系,让她早已明白这些。
“你们一旦有了仇恨,就只会看见那些表面存在的事实。
”Juliette大吼。
Juliette不辩解,是因为她知道自己有罪,她仍然深深责备着自己,虽然就算她不动手儿子将会在痛苦中死去,她希望用15年的时间赎罪。
“解释有什么用?
解释就是借口,死亡没有借口。
”Juliette哭着重复。
影片结尾时,Juliette绝望的冲妹妹大喊大叫,她说你们懂什么,她说用你们有什么用,谁能帮我。
透过其中可以看出Juliette得知自己儿子病了时的绝望心情,没人懂,没人帮她。
Juliette深深压抑自己的感情15年之久,如果不是妹妹的发现,她一定会压抑自己的感情一辈子,并把事实带进坟墓。
我不需要同情,不需要原谅,不需要理解,因为没人可以。
故事讲述了一个母亲对于儿子的爱,还告诉人们你看到的是否就是真相。
你看到的事实之下是否还隐藏着真正原因?
影片故事情节平静中带着暗涌,暗示着接尾时出人意料的高潮,感人却没有带着明显的悲喜和大起大落。
情节细腻,细节处理的很好。
Kristin Scott Thomas的出色表演为影片添色不少,淡漠的神情,不离手的香烟,隐忍的泪水,发红的眼眶,歇斯底里的大吼。
表演细腻,疏离淡漠的态度,平凡中带着优雅。
影片用了《A la claire fontaine》这首歌作为贯穿影片的中心歌曲,它勾起了Juliette和妹妹Lea亲近美好的童年,拉近了Juliette和侄女的距离,同时也一直是Juliette的心声,是她一直对儿子的感情。
Il y a longtemps que je t'aime.I've loved you so long.我爱你已久,永不能忘……
哭得稀里哗啦的,情节已经提前知道了,但依旧被深深打动。
从30分钟开始掉眼泪,看到后面哭到不能自抑。
可能只有身为人母或者性格中带一丁点儿自闭的人才会觉得特别有共鸣吧。
看豆瓣这么多的四星实在不理解。
同样是中年妇女含冤入狱的题材,《爱你长久》比《生死朗读》更多了那么一点儿温情。
当然《生死朗读》也是一部很感动我的电影,但是太沉重了,《爱你长久》却在流泪之余给人以希望。
法国影展 国泰1号厅 15:00 35元(优惠价)
“一个孩子的死就是最深最深的牢狱,你永远也别想出来。”“在那明丽的泉边 有我留连的脚步 看那清澈的溪水 惹我快乐地濯足 我一直深爱着你 从不曾将你忘记”“那是条很大的河,但人们居然找不到他的源头。”
“在那明丽的泉边 有我留连的脚步 看那清澈的溪水 惹我快乐地濯足 我一直深爱着你 从不曾将你忘记”
从人性的角度讲,这是个好片。从悬疑的角度讲,显然离合格的悬疑指数差得太远,从一开头说女主杀死了自己6岁的儿子,稍微有点阅片量的人就能猜到,一个母亲亲手杀死自己的儿子,且不做任何辩解,只可能有两种可能,连三种可能都没有。
看得好压抑呀
“孩子的死是最残酷的监狱,永远也出不来”、“我还徒然地爱着你,一直徒然地爱着。徒然只爱着你,因为爱而爱你” Il y a longtemps que je t'aime, je ne t'oublierai. 我爱你已久,永不能忘!“心中的那条河”——2009英国学院奖最佳非英语片
怎么说呢,我觉得有点矫情,有点无法理解这种爱,不觉得深沉,只觉得矫情。
导演风格仿侯麦 克里斯汀演技不俗 怎奈老相尽显 让人唏嘘岁月无情
第一次因为一个站不住脚的理由而毁灭了这部电影,所有的一切你因为这个可笑的理由而大打折扣,所以一切都建议在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上,别人可不这么认为
红唇不在,香烟和寂寥一样长久。只是用近120分钟的篇幅做一个残酷现实的伏笔,未免太久?
与不被理解的过去、不被信任的自己、无法割舍的至亲、永无复返的至爱和解。(虽然挂着悬疑标签但…)
一個聰慧美麗還喜歡足球的女人,她在喪子(一個漫長的過程)的極度痛苦中自我放逐,讓全世界與自己決裂——實際上是她給自己判了刑,與全世界決裂。十五年後在家人朋友的溫情關懷中終於慢慢又融入世界,HE。 故事本身沒什麽意思,從頭到尾就是看人秀演技。(發現最近看的都是這種「作秀派」的電影,還真有點膩了)
难道是我的口味和别人太不一致了么。。。
such a stupid and implausible plot just does not fit into all the rest of the realism crap
带着高分滤镜看的,实际剧情真的很无聊,最大的扣子也索然无味。
真心不觉得好
都是母亲的自我拯救,克里斯丁可以和全度妍媲美,但李沧东高出本片导演好几个段位。疗伤型的温情大片
恩 女主角的演技不错 可是我太烦这种充肆大段对话、节奏缓慢得发指、剪辑和技法上严重乏善可陈就爱拿人性说事的法国范儿了
挺无聊的……
文艺悬疑片,前面铺垫太长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