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蚁人2:黄蜂女现身

Ant-Man and the Wasp,蚁侠2:黄蜂女现身(港),蚁人2,蚁人与黄蜂女(台),Ant-Man 2

主演:保罗·路德,伊万杰琳·莉莉,迈克尔·佩纳,汉娜·乔恩-卡门,沃尔顿·戈金斯,鲍比·坎纳瓦尔,朱迪·格雷尔,T.I.,大卫·达斯马齐连,艾比·莱德·弗特森,兰道尔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8

《蚁人2:黄蜂女现身》剧照

蚁人2:黄蜂女现身 剧照 NO.1蚁人2:黄蜂女现身 剧照 NO.2蚁人2:黄蜂女现身 剧照 NO.3蚁人2:黄蜂女现身 剧照 NO.4蚁人2:黄蜂女现身 剧照 NO.5蚁人2:黄蜂女现身 剧照 NO.6蚁人2:黄蜂女现身 剧照 NO.13蚁人2:黄蜂女现身 剧照 NO.14蚁人2:黄蜂女现身 剧照 NO.15蚁人2:黄蜂女现身 剧照 NO.16蚁人2:黄蜂女现身 剧照 NO.17蚁人2:黄蜂女现身 剧照 NO.18蚁人2:黄蜂女现身 剧照 NO.19蚁人2:黄蜂女现身 剧照 NO.20

《蚁人2:黄蜂女现身》剧情介绍

蚁人2:黄蜂女现身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由于在“内战”中站到了美国队长一方,蚁人斯科特·朗(保罗·路德 Paul Rudd 饰)遭到了FBI的禁足惩罚。眼看离真正的自由还有几天功夫,偏偏麻烦找上门来。原来初代蚁人汉克·皮姆(迈克尔·道格拉斯 Michael Douglas 饰)通过研究发现,他的妻子黄蜂女(米歇尔·菲佛 Michelle Pfeiffer 饰)一定还活在量子领域,而斯科特是能够将妻子带回现实世界的唯一希望。不由分说,汉克的女儿霍普(伊万杰琳·莉莉 Nicole Lilly 饰)将斯科特带出房间。此后不久,他们不仅要躲避FBI的纠缠,更要提防来自神秘势力的袭击,而“幽灵”的出现更将斯科特等人带向前所未有的混乱当中。 斯科特能否顺利获得自由?初代黄蜂女是否还存活在量子领域的某处?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小曼哈顿彼布利亚古书堂事件手帖锁战杀手信徒第三季黑之契约者假面骑士圣刃巡城御史鬼难缠夏至物语沙海怪兽樱之塔左轮手枪盲童顾盼盼的音乐梦想丁文江猎天狼一克拉梦想不死者之王第三季米纳里恐吓直播电幻国度我只在乎你人生有梦星际迷航:奇异新世界第二季乔蒂的烦恼2黑客狙击暴龙红木大屠杀:歼灭时空急转弯3光的孩子北极的圣诞老人兄弟近距离恋爱

《蚁人2:黄蜂女现身》长篇影评

 1 ) 无题

911事件之后,看似平静下来的世界实则陷入了巨大的恐慌。

一些发达国家开始了更严密的管理体制,以求一扫恐怖组织,而这直接导致了一些发展中国家陷入了内战,以及越来越残酷的大规模虐杀。

美军上尉谢泼德不断追踪一直存在于背地里的神秘男人约翰·保罗。

电影整体一般,画面一般,可能动漫会更好看一些。

 2 ) 后殖民体系下身份的获得

21317再更新:结合某些自由派的逻辑谈谈。

将所有国家平等化看待从中寻找共情无疑是最淫荡的。

它首先磨平了一切身份,从而来达成某种多元,因而在此基础上进行的互动似乎就赋予了国家一种人格性——或曰人道性。

在此资本主义的系统消失,某个国家所采取的某种姿态都使其获得了一种身份,从而为帝国的再形成提供了土壤。

两个世界并非是隔离开来的。

在露琪亚对于如何处置约翰的想法中,我们得以看见和平的世界是如何寄生于战争的世界之上的:的确,约翰想把能够正常购物、消费的世界与战争的世界隔离开来,但露琪亚的想法更为露骨——哪怕是正在进行这样的行动的约翰,也不能被暗杀,而是要审判——否则就“像”和平的人们吃掉了战争中的人们一样。

这仅仅是“像”吗?

齐泽克在这一点上已经强调过很多次。

美国不允许特务机构对审讯对象采取非人道措施——除非是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

这样的淫荡的补充难道不恰恰显露出资本主义正是一台收割着战乱地区/无产阶级的机器的事实?

另外,我们豆友真是太厉害啦😅

 3 ) 关于生存的悖论

「虐殺には、文法がある。

言葉なんて、意味はない。

意味なんてのは、その上で取り澄まして役に立たない貴族のようなものだ。

音は意味をバイパスすることができる。

」其实,跟深层语法无关,跟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无关,约翰的初衷不过是源于最原始的狩猎采集时代的对食物不足的恐惧对死亡的恐惧,这恐惧足以诱使任何个体群体进行杀戮。

从这个角度看,国家间的战争、约翰的杀戮与最后上尉的选择是没有分别的。

「ある自由を放棄して、ある自由を得る」有人放弃隐私自由换取安全(福柯的dynamic normalization),有人愿付出肉体自由换取思想自由,人们都选择放弃不伤害他人带来的灵魂自由,为了生存。

但是这就成一个悖论:为了更好地生存,我们选择遮蔽一部分所谓的良心,那么生存的意义是什么呢?

 4 ) 推荐日本人好好看看这部自己出的电影,也请中国人看明白这部日本人出的电影

影片结论:杀人的是自私自利的人性,工具则是语言带来的心理暗示。

无比赞同。

当初日军侵华、屠杀的前提是,因觊觎中国的资源,无数日本人一直被教育中国人是劣等的“支那人”,根本不必当人看。

这就是发生常人无法理解的南京大屠杀的根本。

极端符合本作的内涵,可视作本片结论的例证。

不同的一点是,当年日本人做的不仅仅是屏蔽良知,他们以虐杀为乐,让人怀疑这些所谓人类的真正属性。

是的,语言的确能杀人。

因为语言是反映人性的镜子,是传达情感意图的工具。

说到根本,是给人一个泯灭良知来达到自己目的,却又能为自己开脱的借口。

这一点,从古至今一致。

如同圣经中对犹太人鄙视的语言,美国鄙视黑人的“Negro(黑鬼)”。

种种血迹斑斑的历史结局也不必再展开。

这里,我只想请大家关注日本。

“支那”这个辱华,并带来过血腥禽兽到无可想象的屠杀的名词并没有消亡。

新闻上不时爆出的日本高级政客以此名词(常常是无端的)指责中国人。

政客的言行以国民的认可为标杆,这从侧面可以看出日本人对中国的看法。

曾经看过一个统计,超过半数的日本年轻人仍对中国抱有敌意和鄙视。

若不信,能否想起日本那个高端化妆品牌pola,那个靠中国贵妇的钱救起来的大牌,在店门外张贴“中国人不得入内”的新闻?

他们是否道歉,是否关店都无关紧要,紧要的是中国人需要明白,一个无论如何仍旧鄙视并敌视你的强大邻居的存在(是的,他们中许多人不只是不喜欢你,而且在还异常强大。

可以自行搜索日本的GNP、创新指数和海外资产,以及因中国游客产生的利润)。

写这些不是说所有日本人都是敌人,也不是宣传抵制日货,只是,还是那句话,中国人,你们,一定要心中有数,时刻警醒啊!

这部日本人出的佳作。

不知天上张纯如若能看到,会作何感想。

怀念至美至真的她。

 5 ) 道理其实很深刻,人对现实的感受是可以被语言扭曲的

今天看了伊藤计划三部曲里的《虐杀器官》,我想说这是一部很有创意的科幻动画剧场。

但是他在豆瓣上的评分很低,我想应该是很多人都不能接受这样的世界观,不能接受人的自由意志是那样脆弱那样容易被人操纵。

由于最近都在看心理学的作品,我了解到作者的这个世界观设定其实是有科学根据的。

所有的虐杀器官是指人的脑区里面确实保存有残暴的本能。

因为各个人类的物种在历史上都遭受过严重的饥荒,这时候残杀同伴或者对同胞见死不救可以增加我们存活下来的概率。

而这种本能在一定的语境下会被不知不觉的唤醒。

就好像屠杀平民的那些纳粹士兵,这里再科普一下,人在本能上是渴望关系的,所以残杀同类,在人类看来是会引起不同程度的不适的,当人们在访问战败后的纳粹战俘时,他们都说虽然知道长沙平民很残忍,很不人道,但这是他们的工作。

语言上对工作的定义掩盖了行为的血腥味,包装上了为国家为人民创造价值的外衣,于是他们就对残忍的行为熟视无睹。

电影更有趣的地方是人物设定,这里面的男主和大魔王可以说是一体两面,本质上都是在做残忍的工作。

男主站在国家的立场暗杀那些制造恐怖活动的政治人物,暗杀过程中为了保证行动的保密性,牵扯到的人,不管是平民还是小孩,全部格杀勿论。

行为其实非常血腥,但是电影在播这一段的时候,用的很明亮的色调,还有男主一直若无其事的在跟他的队友聊对家人的思念,你观看的时候直接被他们的语境带跑,完全没意识到这画面很令人不适。

男主的年代为了方便士兵行动他们的意识和认知都让心理医生调整过的,反正就是通过药物抑制和一些简单的概念诱导,使士兵相信自己的行为是有意义的并且是自己心甘情愿的选择,他们被抹去了对痛觉的感受,身体被炸开两节还神情淡定地跟队友互通战况,眼里没有绝望,谈话带着微笑直到生命活动停止,整个画面看起来是说不出的阴深,他们俨然已经是超级战士,但已经人性无存了,没有了软肋也没有了怜悯。

男主也只是在战友枪杀了他心爱的女人时才意识到心疼。

人脑的决策就像一个会议厅,各个部分的念头都在发声,基因决定哪些念头得到重视的时候得到奖赏和快感。

成为超级士兵的原理是通过科技手段把杀人有关的意识无限放大,把怜悯懦弱恐惧抹杀掉,从而让人成为完美的兵器,拥有压倒性的力量。

但是虐杀器官里面,导演有意安排残忍的故事让我们意识到放弃人性走极端是会产生悲剧的。

电影要表达的东西都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到我们的意识里,本来大魔王要投降了,男主心爱的女人深明大义,本来都不用死,但是他背负的罪孽太多了,让他的女人死掉是上天在向他讨债。

在我们触不及防地看到女主被爆头的时候心理才明白出来混得迟早要还。

那么看完电影我们得到什么呢?

我想大概是让我们警惕自己内心的魔鬼,他跟随着基因来到和平的年代,实在没有必要在放出来见人,心情不好觉得绝望的时候不妨想一下这个年代都是乐于助人的人受欢迎,一定会有机会走出困境的

 6 ) 与《和谐》不同的另一个乌托邦

《和谐》之前也看过了,可以说和这部相比是鲜明的反差。

两者分别描述了人类社会的两个极端,两种不同的乌托邦。

即使我们一再反乌托邦,最后由于我们的人性,最后依然会坠入这两个乌托邦中的其中一个,要不通过牺牲少数人来使自己过上和平的生活,要不通过抑制人性来让所有人过上和平的生活。

正如片中所说,自由是一种交易,牺牲一种自由来换取另一种自由。

《美丽新世界》中人们通过牺牲意志的自由,来换取享受和平生活的自由,与《和谐》的主题很相似。

只是不知道在现实中,人们究竟是会选择那一边呢?

是《虐杀器官》还是《和谐》?

有没有第三条路呢?

 7 ) 狂骂白左。

虐杀器官,看完了。

幼稚,中二,大型装逼失败现场。

作画太烂了…一个剧场版经费这么不足…真特么话痨…一个劲掉书袋问题是能不能来点没听过的,全是耳熟能详的等待戈多,城堡,我操拿这玩意装什么逼啊?

对话也是没信息量,跟什么昆汀之类有趣又有信息量的话痨根本没法比…配乐也太烂了…这打斗戏的作画特么还不如爱尔兰人的德尼罗流畅呢…50分钟处想吐槽一下,你在电车里又没开窗户为什么头发会被吹起来?

费大劲画头发,结果人物走路都不流畅…有点像x圣治。

这场猎杀戏不错。

我最近读的有关纳粹的书完全是在反驳这个观点,纳粹的杀人是有意识的,而不是把自己当作机器当成工作。

二逼了点,如果把各方面都调整一下,其实可能挺牛逼的…说好的人造肌肉能保住他们的命呢?

说好的你们都坐不了的头等舱呢?

怎么就死了?

哦,原来就是只要穷国都死完了,就只剩文明国家了,就不怕蛋糕不够分出现野蛮人了?

非常反白左啊,这里面美国政府不就是代表白左的长臂管辖?

如果没有白左看人家国家乱就跑去干涉别国内政,也就没有911,反派的妻女也就不会死,反派大概是这个观点吧。

这结尾有点没看明白,是如果告知虐杀文法的存在,美国就会让所有穷国自相残杀,白左群众会反对这样的行为,但如果不这么做,美国再被恐怖袭击盯上,白左就不会这么想了?

但主角觉得就算这么做了,美国人也只会变成没有感情的群众,所以他直接用英文说了虐杀文法?

额,相当失败的影像化,估计整个核心观点都来自原著,但其实整个故事也挺中二的,尤其主角一喊起来,比如坠机后的枪战,还有最后跟队友喊,太二逼了…而且没有影像叙事的能力,全程嘚逼嘚,居然故事还是没怎么讲清楚…尤其一个有点复杂的概念,还有新造的专有名词,你不解释这些玩意,把概念讲清楚,而是搁哪卡夫卡,城堡,这对观众理解一点帮助没有,反倒是负面作用。

其实还挺边境杀手的,如果拍成真人电影说不定还行,据说朴赞郁要拍,那可能会不错,但这版本就…尤其前40分钟太灾难了…4分。

 8 ) 关于电影和原著小说结尾之我见,以及部分差异情节解析

首先,我要说一下关于原著小说和电影中部分细节的差别首先是电影中在格鲁吉亚被暗杀的前准将是由精神失常的艾利克斯打死的,然后主角杀了艾利克斯。

在原著中那个前准将是由主角为了执行任务而打死的,而艾利克斯回国后因为自己的宗教信念以及自身的悲观心理而自杀的并不是由主角杀的,而且在执行任务时艾利克斯也没有失常。

还有一点原著中主角母亲因为车祸而昏迷,通过纳米机器人维持生命,但是出于植物人状态不会清醒也没有思想,所以主角选择了让医生停止母亲的生命供给机器人,结束了母亲的生命,这一点在电影中虽然没有出现,但是这个事件对于主角的心理有很大影响,让主角不断思考究竟活着与死亡的界限是什么,陷入昏迷的母亲已经没有了思想,她是算活着还是已经死了?

自己让医生关闭了母亲的生命供给系统,这么做是对还是错,是那个肇事司机杀了母亲还是自己杀了母亲?

在原著中还有很大的篇幅在描写主角的梦境,在梦里主角看到了所有被自己所杀的人,其中自己的母亲也在内,这也让主角一直感觉是自己杀了母亲。

最后有一点,是我自己的推测,在原著中,约翰说明了屠杀文法对于单一个体与个体之间的流通是没有作用的,只有在一个庞大的群体之间反复使用这个文法才会影响人们的判断力。

但是在电影中,艾克利斯在执行任务时被屠杀文法影响而出现了失常的状态,而艾利克斯并不属于格鲁吉亚这个群体,那么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屠杀文法对于个体也是有影响力的呢。

而主角在后期所做的一些决定,是不是也是受了屠杀文法的影响呢,主角的行动或许已经被约翰安排好了原著结尾主角通过学习约翰留下来的关于屠杀文法的笔记,在接受军事法庭审判时在美国境内传播了这种文法,美国开始陷入了种种内战。

主角曾经质问约翰,为何要散布屠杀,约翰说是为了保护美国,那么有没有可能约翰也是为了复仇呢,约翰的妻女死于恐怖分子所投掷的核弹下,那么他对于恐怖分子肯定有很深的怨恨,而在周边动乱国家散布屠杀气氛,引起内战,是不是也是约翰对于恐怖分子的复仇呢,如果是这样的话,那美国应该也是约翰的复仇目标,因为小说中提到了,美国在禁止暗杀条约颁布后各发达国家就开始采取国家强制介入和国家公然以正义的角色发布战争这种手法来参与别国内政了,而正是因为这种强硬的手段才招的恐怖分子的不满而在萨拉热窝投下核弹的,那么美国应该也是约翰的复仇目标,但是约翰的屠杀文法就是在美国研究的,美国高层对于他的研究很了解,而且他也是美国的通缉犯所以很难在美国肆意传播这种文法,所以他在和主角的交往中暗地影响了主角他每次在和主角对峙时都没有立马杀了他,而是和他进行了深入的交谈,而且在电影中主角受屠杀文法的影响更为明显,就像之前说的在电影中这种文法对于个体之间也是有影响的,所以主角和艾利克斯一样被屠杀文法干扰了判断力,而且主角作为暗杀者每次行动前都会进行心理辅导和人工用纳米机器人覆盖脑中同情和良心的部分,长期以来使主角的心智也变得冷漠,使约翰更加有机可乘。

在最后威廉斯杀了露西亚后,主角更是失控的说你才应该死在这里,而威廉斯一直是主角的朋友和战友,但主角最后不假思索的和他刀剑相向弃他于不顾这种做法不正是和开头艾利克斯的做法一样吗,不然我是很难理解主角这种突然变成为朋友两肋插刀,为女人插朋友两刀的做法的所以主角接下来的行动表面上是为了那些受战争文法迫害的国家鸣不平,让美国也自食其果,但实际上完全是按照约翰的安排进行的,受屠杀文法的影响主角成为了第二个约翰,在继承了文法的使用程序后开始了对美国的屠杀,而约翰,也完成了对美国的复仇。

还有就是在电影最后,约翰像是和主角约定好什么一样,然后自愿被主角枪毙了。

在小说里则是主角带着约翰逃走后和来接应的特遣队会和,然后其中一名特遣队队员还没等主角开口说话就把约翰杀了,并不是主角杀得,而这也让主角对美国的这种毁尸灭迹一手遮天掩盖真相的做法更加感到不满。

所以在小说里主角最后的散布屠杀更像是一种出于自我意识所做的决定,而电影中则更倾向于是被约翰影响后才做的决定当然这些部分是我的主观推测,希望大家有所指正

 9 ) 自动铡刀

最震撼的,只有一个:主角在印巴交战区活捉约翰。

运输囚犯的飞机被击落。

主角一路杀到飞机里,发现队友下半身已经被炸断了,但是队友依然继续战斗,继续心平气和地跟主角对话,直到他眼睛里最后一丝光亮消失。

被痛觉调制后的战士,完全成了杀戮机器——没有感情,没有知觉。

哪怕自己的半个身子炸成碎肉,肠子流出一地,依然跟事不关己一般。

而主角在接受一大段心理治疗以后,心理医生问他:那么,你现在可以向儿童开枪了吧?

原来,心理“治疗”,也可以让一个人变成毫不犹豫向孩子开枪的冷血屠夫。

科学没有让士兵成为百打不死的美国队长,只是让他们变成了任何感情都没有了的机器。。。

——————————————————————————————杀人狂杀人的动机是满足自己的特殊嗜好和心理需要,他们是【带着感情去杀戮】········现代战争通过民族仇恨和各种动员,让士兵有一个崇高的道德目标去杀人,他们也是【带着感情去杀戮】··········而这些未来士兵呢?

只是按照训练和程序,各种神经控制下的人肉机器人········就像电脑编程的自动铡刀,把所有塞进自己刀下的东西统统砍了·············而对面的士兵,也是这样的机器化的人,即使中弹,只要脑部完好,身体碎成破烂,依然战斗不止···············——————————————————————片子里那个可怕的战争············

 10 ) 虐杀器官:人性本善?人性本恶?两者共存?

约翰•保罗从大量的资料中分析出:屠杀是有语法的。

看了好多日漫,其中的共同模式也会隐约感觉到。

这部动漫可以归为一种操控心智类动漫或者洗脑类动漫,类似的比如《反叛的鲁鲁修》的Geass,《Monster》,《心里测量者》(第一部),《巴比伦》等,其中的反派角色都有很强的对人的心智的影响力,但这几部动漫中都有一个保持自我与之对抗的正面角色。

毕竟只有反派是无法把剧情进行下去的,并且正反价值观的碰撞才更吸引人,作为观众的我们内心更倾向于正派角色。

回到这部动漫,人们可以通过屠杀语法提前预判危险的到来,人们也可以通过屠杀语法激活虐杀器官,让人进行屠杀。

这是一把双刃剑。

这一秘密是否要公之于众,这两种手段该如何运用,动漫里的人物有不同的抉择。

脱离作品,回到现实世界,借用莎士比亚的那句名言: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

或许人类永远无法知道人类的未来是生存还是毁灭。

不过只要条件合适即使毁灭,也会重新孕育新的文明,生生不息。

基因为了什么而突变进化?

文明为了什么而传承?

生命为了终究为了什么而生生不息?

你的猜想是什么?

这些终极问题,对于平凡的个体没有任何意义,我们都被生存的本能驱使着前进,只不过总是喜欢问为什么。

《蚁人2:黄蜂女现身》短评

废话太多

7分钟前
  • 毕兹卡
  • 较差

对twitter fb weibo还有CNN CGTN等等媒体都是莫大的讽刺

11分钟前
  • Létranger
  • 力荐

再年轻点三观还没健全的我可能会喜欢。冠冕堂皇的洗刷自己的罪孽,不管是男主女主反派都挺奇葩。真不亏是贤者时间啊,偷情完才开始有道德底线,搞笑呢。。。

16分钟前
  • 针针死了又死
  • 很差

里面关于战争机器的设定跟之前看的黑镜的一集好像啊

21分钟前
  • 向来心是看客心
  • 还行

画面很精致然而剧情实在是。。。真·嘴炮控制世界的故事OTZ

25分钟前
  • AveJing
  • 较差

注释里的每个字都认得,连起来就看不懂了

29分钟前
  • :DDominique
  • 较差

年度最爛電影首選(目前)。政治動畫的系譜竟然從偉大的《和平保衛戰》倒退回伊藤計畫這個說書三流吊書袋九流的庸人,與他這一套抄幾條維基條目等級的雜學就沾沾自喜的Fabianism(只有半套)卻又要故作旁觀的優越感之深沉(簡稱中二),日本動畫果然要完。或,日本要完。

32分钟前
  • 焚紙樓
  • 很差

7分。不错的故事,精彩的战斗,克制的桥段,却被莫名其妙的奇怪节奏给影响了。完全不能理解男主就这么爱上语言教师的原因,扯来扯去太奇怪了。我能理解语言的力量,但要去找虚无缥缈的所谓公式未免太扯淡了。看看类似方法的《MONSTER》,其中的差距完全不忍直视啊~~

37分钟前
  • Riobluemoon
  • 推荐

虐杀器官和语言学虚无缥缈,但每每爆头的血溅和变形的主观视角却是实实在在令人发怵,加上微笑语气的冷漠让人凉背。有一点陷于教说而轻视了一些核心行动逻辑。氛围感有点像《攻壳机动队》,或许是攻壳机动队的精神前传吧。

41分钟前
  • 邝子约
  • 推荐

和电影Arrival一样的主题,探讨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另外结尾,也很讽刺,当关乎自己的切身利益时,批评政府的人还能保持公正的立场吗。。。

46分钟前
  • yo
  • 推荐

感觉不错,比国产的什么湄公河、战狼2强,格局也大,不打鸡血。对人性和虐杀的思考,对语法对人心的操控的思考,都很有现实意义。卢旺达大屠杀就是如此,其实南京大屠杀的迷雾,汪精卫类型人物的认知,都是如此。民族可被发明,仇恨和恐惧可以通过潜移默化的语法传递,好像一种超越表面意思的催眠。

48分钟前
  • 降龙大师
  • 推荐

为了不让恐怖分子袭击自己的国家,去贫穷战乱国家用语言文法搞虐杀,哪的人命不是人命啊,对话各种大道理啊

53分钟前
  • clover
  • 还行

前20分钟还有点反乌托邦意思,之后就开始昏昏欲睡,把洗脑进行了一番中二又繁琐的修饰,最后还是逻辑死。

58分钟前
  • 梦里吃烧烤
  • 较差

对这个题材兴趣不是特别大。

60分钟前
  • 普罗米修斯
  • 还行

掉书袋有多傻逼看过PP的都知道,总说现在的日式SF不行,一群“天才科幻作家”也要背一半锅。我本来是冲着番茄酱果冻去的,结果少的可怜还假的要死,村濑的演出并不差,只能说数码技术做出来的东西真的毫无实感,昏昏欲睡。

1小时前
  • Xie3 Project
  • 较差

战斗场面尚可,虐杀文书讲的神神叨叨,掉书袋似的

1小时前
  • Hippy
  • 还行

这个世界观太超前了,当语言成为战争机器。

1小时前
  • 赵陆沉Diana
  • 还行

满满的绝望 又是个报复涩会的故事 最后揭示反派目的非常之low--常人听了保准火冒三丈--只要一部分族群死干净世界就和平了 不需要高科技 仅凭言语 就能让国家倾覆 同类自相残杀;大资本家收入少了几个百分点 世界上必有一处会血流成河 虐殺器官真的存在吗? 或者只同阑尾一样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罢

1小时前
  • [已注销]
  • 力荐

@@@@@(2017-02-03)虐殺器官(虐杀器官)(Genocidal Organ)(语言生成器官,语言影响意识,工作麻醉人类,杀戮文法屏蔽良心、诱导价值判断。近未来,恐怖分子在萨拉热窝引爆自制核弹,美国大幅度加强社会监控;五角大楼,DARPA,CIA。单方面屠杀少年兵。痛觉抑制,AR辅助射击,单兵空降系统。诱导贫穷国家发生内战,使其无暇输出恐怖主义,从而保卫美国本土的安全。女主神出鬼没的,死亡flag也立得好明显。)

1小时前
  • 不喝水的鲫鱼
  • 力荐

科幻感,剧情线,主旨,美术,各方面都中庸吧

1小时前
  • 稚龙初醒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