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里同福客栈由关中迁至徽州,景色确实漂亮。
展侍卫提到过曹公公,明朝最有明的曹公公当属曹吉祥,是明英宗朱祁镇,也就是天顺年间的事,1457年左右(这与正德年间的井不合)。
至于电影里的潘公公就一笑了。
古井是正德年间的,故事就一定发生在正德年间之后。
佟湘玉和怡红楼竞争时提到过,恭祝同福客栈开张928天,恭祝皇上登基七年零八个月。
这里应是万历。
明万历登基的准确时间是公元1572年6月10日,但万历元年是1573年,所以佟掌柜是按哪一年计算还有疑问。
(如果按农历,那万历元年即1573年元月开始,七年零八个月当是万历七年八月?
没有具体到天,所以同福客栈具体哪一天正式开张便未知。
)(如果按公历)七年零八个月之后是公元1580年2月10日;而当时同福客栈开张928天,那么同福客栈开张的准确时间是公元1577年7月26日。
也就是说,佟湘玉是在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7月26日)沦落到七侠镇这个伤心的地方的。
(http://hi.baidu.com/psll/blog/item/235a1bf3d1532f50342acc54.html)邢捕头也是这一天捉到姬无命,下月初五上任为第三十七任缁衣捕头,十四集提到他上任两周年,故应是1579年。
第八集里提到,佟湘玉是在两年前嫁到七侠镇的,当时小郭被打晕后逃跑,一年后重出江湖却被扣在客栈。
故小郭来到同福客栈是1578年。
秀才墙上六人行字的落款是甲申万历,是万历十三年即1584年,这个很早就出现(其实是2004年之戏谑,所以这条不必认真)。
莎士比亚(1564—1616)生于嘉靖四十三年,卒于万历四十四年,老白提到过与莎士比亚是同代人,可以认定故事发生在万历年间。
秀才引用过哈姆雷特(三十四集),维基百科上说该剧写于1599/1601年,也就是明万历二十七/二十九年。
十三集大嘴拿出过一本书,叫《万国图志》,万历二十八年(1600)12月21日,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二次进京,向明神宗朱翊钧献自鸣钟、西洋琴、珍珠嵌十字架、天主像、圣母像、《万国图志》等贡物。
这和哈姆雷特基本吻合。
不过本集出现的《笑林广记》又是清代的书了。
二十集是第一集的半年之后,也即1578年六七月左右郭芙蓉来到同福客栈,过年是1579年。
七十九集里提到现在是明朝永历年间,永历年间是南明政权。
南明的政权范围只有两广和贵州,关中已经是满清的辖属,应是万历之误。
武林里时间混乱之处颇多,已有高人论证http://tieba.baidu.com/f?z=502529954&ct=335544320&lm=0&sc=0&rn=30&tn=baiduPostBrowser&word=�����&pn=0。
总的来说,80集的时间应该发生在三到五年之内。
引用过的书和段子,则不拘时代,自由穿越。
电影版里,有一段小郭说到七侠镇十年前和如今的房价,结合现实,电影应发生在电视五年之后。
所以用十年前和如今比较也合理,当时掌柜的刚接手客栈(当然随时都可能穿越到2010年)。
掌柜的用八百两买下客栈(估计还有剩余),十年后一个牛棚就要五十两,房价果然涨得快啊。
顺便再贴下万历年间的物价(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5/1/59781.shtml): 明朝的物价(万历年)。
明朝物价: 大米白银1两=2石即377.6斤。
合人民币1.75元/斤。
上等猪肉白银1钱六分=8斤合人民币13.2元/斤。
上等羊肉白银1钱二分=8斤合人民币9.5元/斤 牛肉五斤白银七分五厘合人民币9.9元/斤 五斤重大鲤鱼价白银1钱合人民币13.2元/斤 栗子五斤价白银6分五厘合人民币8.6元/斤 活肥鸡一只价白银4分合人民币26.4元/只 白布四匹价白银8钱合人民币元132.2元/匹 棉花一斤价白银6分合人民币39.6元/斤 高级红枣100斤价白银2两5钱合人民币16.5元/斤 会试用黄绢伞二把价白银六分合人民币3元/把 刑部用铁锹五把价二钱五分合人民币33元/把 官用桂圆重二斤八两价一钱二分五厘合人民币29.5元/斤 以上物价跟据明代万历年《宛署杂记》。
故1两=1.75*377.6=660.8元,1钱=13.2*5=66元,可近似认为1两=10钱,1钱=100文老白的一双新鞋要50文,约33元。
十文钱够小贝打个驴的起价费,约6.6元。
小贝每个月有二十文的零花钱,约13.2元。
同福客栈的工资是每月二钱,约132元。
同福客栈估值大概两千两,约1321600元。
电影里掌柜抱怨这个月又赔了五两,那就是赔了3304元。
电影里的牛棚是五十两,约33040元。
看完了《武林外传》,我突然觉得这是部教育片,当然肯定也是部喜剧片,这是所谓的寓教于乐。
教育部研究了好多年的课题,也是一直没有研究出来怎么解决的问题。
再就是这片子又好像是一个新闻专题片,搬到了大银幕上面。
电视上的7点档电视剧播了这么多年了依然有收视率,我觉得它是个好电视,因为它从来不插播广告,一气呵成。
但是我觉得还是适时走进电影院看看新闻,与时俱进也挺好的,不能老活在电视剧的美好时代里呀。
对于《武林外传》绝对是一月份最期待的电影,所以第一天就得赶紧去给看了,觉得还是小年,乐呵乐呵是多么好的事情。
没想到看的这么揪心,一会是买或不买,房子就在那里,不降不卖;一会是爱或不爱,小三就在那里,不离不弃;一会是走或不走,客栈就在那里,不赚不火。
让我们一群小孩纸都恐慌,叹惋,蛋疼,肌无力。
开场用了祝无双一场飞来飞去的戏交代了河西的环境,就好像从前在浦西望浦东,现在澳门望横琴一样,一边是歌舞升平,一边是鸡飞狗跳。
后来来了一位神秘的客人,讲着河南话,然后就演戏蹭吃喝,臭名昭著的裴先生,所以到了这个七侠古镇,就开始赔吧。
然后白衣女侠出现了,我还挺不明白的为什么是个女的,后来别人说这女的好像在电视剧出现过。
你说这个时候要是出来个男侠,然后老裴喊一句:钱大侠,饶命啊。
然后再让肌无力给拧了脖子,就会给这片子加分。
我想宁财神也是这么想的,只可惜拍的早,也没去补拍个神马的。
开始出现钉子户和开发商的戏码,反正是钱解决不了的就用人解决,反正穷人是最好解决的。
总归就是该拆就拆,该占就占。
同志们,你们会看到顶级住宅区,配套设施极好,周围还有大超市,还有大酒店,还有大商场,现在的浦东就是未来的河西!
炒房子开始了,抢房子开始了。
哎呦,又看到临门的老大爷一大早冒着寒风搬着个马扎去拿号了。
哎呦,怎么还有人插队了呢,我这排在前面的怎么就没了好房子了呢?
哎呦,还有人为了买个房子去抢劫了,去偷了,跟那个谁谁谁似的,为了几千块钱在提款机钱砍了个女的!
哎呦,这才多一会,就只剩下个豆腐渣工程,屋顶还漏水的水帘洞了呢?
还有托在那连哄带骗,不明真相的群众只能兴高采烈的被蒙骗。
老百姓赚那几个钱容易么,同福客栈的大老板也没赚几个钱,天天算账都赔钱了不是,谁叫你们是小个体户呢?
谁叫你们是给小个体户打工的小工人呢?
你转二十年的钱在人家开发商来讲就是张厕纸,随便就能一撕啊。
(附送视频一段,佟湘玉大骂房价的片段:http://video.sina.com.cn/p/ent/m/c/2011-01-27/175261248165.html)后来来个几个好歹公差,或者律师神马的,想来查案了,还没怎么插手,就要让人给做了,就算没做掉有的不也被打断了腿了。
人家就是牛啊,人家这个电棍呢,人家有钱有权有势力,你的正义光明在漫天黑夜之中只能是个星光,照亮不了人。
他们太强大,就好像郭芙蓉说的,成了皆大欢喜,不成,人头落地。
郭芙蓉她爸也是个大官啊!
房价涨了,圈完钱的人要走了。
该杀鸡的杀鸡,该杀鸭的杀鸭了。
为了钱,那些人都疯了,疯了,在唯物主义的教育体系之下,不信神不信鬼,哪还怕什么报应,怕什么鬼敲门?
佟湘玉说生活在这个时代就是悲哀啊,对啊,多么悲哀啊。
裴大人一个年界五十的人,往后退30年,正是他们青壮年的时候,他们在做什么,你知道吧。
他们有多少人收到了正统的教育,他们多少人没有过盲目崇拜,他们怎么就一步步的爬到了这个位置?
他们从前是疯啊疯的,现在有多少人又忏悔过呢?
他们很多人也没有过完整的爱情,所以到了这个残年还有力之际,都做了彼此的小三了不是。
其实传奇那一段我自己蛮喜欢的,这种方式似乎是第一次出现在大银幕上。
有时要学习的就是人家的一种思维方式,知道把什么可以搬到银幕上了。
而且用了一段很恰到好处的音乐,创造出了效果。
而且折射出了一种价值观,就是小三都是错的人么?
至少我不是这么认为,多少人是与不喜欢的人结了婚,要过一辈子。
人就这一辈子,为什么就不能去找自己喜欢的人?
不能把小三全部打入贪财好色之列啊,有些小三就是真爱啊。
你说林徽因是小三么,她不就是插足了徐志摩和张幼仪的婚姻。
可林徽因和徐志摩是真心相爱,而徐志摩却一直不爱张幼仪。
不能把婚姻任由当一种人生的枷锁啊!
小三尚有真情在,一直在你身旁从未走远!
中规中矩在爆笑之中带出了一点温情。
佟湘玉:你背后老大是谁?
老裴:潘..潘公公潘石屹先生不知道看这个电影的时候是什么感觉。
会不会对着宁财神说一句,我不是个演员,我就是个开发房地产的,求求你了,不带这样的。
裴先生终于是赔了夫人赔了命。
电影进入一个小高潮了,武林才真的武了起来,行侠仗义是礼是义,真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武侠戏上只能说是拍的中规中矩,药店的运用倒是挺有意思。
本来应该是救人的药材铺被打的破破烂烂,这个风魔的环境哪还会有药可以救治,就算是有也一定被打烂,无力医治了?
一边是明斗,一边是暗埋伏,环境就是险恶了。
(这里虽然有个植入广告,但这不是为了非要广告而设置的可有可无的桥段。
大家让雷阵雨的植入广告雷的不行,对于植入广告这种事情变得一边倒似的排斥,完全是盲从性的。
电影公司制作了电影本来就是为了赚钱,不是仅仅通过票房的?
植入广告问题还是分情况理性对待吧!
不过祝无双脑袋上那个联通的LOGO就太……)随着专题片进入结尾抒情阶段,教育片的内容开始彰显出来,好像你看了一篇文章到了最后开始给你总结中心思想了。
肌无力说了一句,我不会杀官差。
当公务员原来还有这一层的好处。
肌无力的金算盘也碎了,作为一个想做“钱庄”的人之所以无力就是已经无力回天了。
用多米诺骨骨牌效应暗示之后发展效应,佟湘玉老师对着各位观众谆谆教诲什么是崩盘,怎么引发了崩盘。
多少小老百姓看了几十年7点档之后才知道还有这样一个词,当看了几十年7点档之后才觉得原来繁荣是用自己来买单的,才知道看了几十年7点档之后才明白那只是个电视连续剧,只是一直都没有结尾!
大家都多么想活在那个美丽的世界里。
我觉得武林外传有个地方挺精彩的,就是对各地方言的运用。
也许是为了凑效果,但其实到蛮符合环境需求。
古代似乎只统一过文字,但没有统一过语言。
各地方言都出现而不是全都在讲普通话倒是蛮符合时代的背景的。
这一点最突出的就是娄知县的广东话,听的我好嗨森。
电影频道的广告词叫:打开电视看电影。
其实人有时也得:走进影院看新闻啊!
微博骂完不过瘾,140字完全不足以表达我xxx的心情。
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其实武林外传电视版我就不爱看,当年被大学上的时候,一宿舍都在看武林外传,并且各种模仿里面台词。
那阵我就看不下去,各种觉得武林外传还不如炊事班的故事好看。
后来当了一阵电视工作者,在家待机或写稿的时候,偶尔看看电视里重播的武林外传,发现仍然看不下去,而且非常奇怪,每次我转台转到武林外传,都是一个芙蓉姐姐一样搔首弄姿的女人在唱“十娘给你做面汤”,这么多年,这片子给我的唯二印象,一个是葵花点穴手,另一个就是十娘做面汤。
而且我最受不了每集出现的说教,简直就好像交通安全科教片一样让人觉得各种反胃。
神马好好学习啊,神马做人要厚道啊,全都是普世真理,河蟹社会的伟大成果。
后面说教5分钟,就能把前面搞笑的二十分钟全抵消掉。
所以我完全不明白我到底为啥要来看剧场版。
其实想想也很合理,看看同期都在上映些啥?
刘德华之新少林寺(再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其实我更讨厌刘德华),喜羊羊灰太狼之明摆着骗熊孩子钱的,创战纪之一看就知道完全没剧情只有特效。
纳尼亚之一二都是坑爹三也好不到哪去。
与这些惊悚电影相比,武林外传起码混一脸熟,而且由于好歹看过几集电视剧,明白它的大致路数,就算再失败也在意料之内。
而且这片子豆瓣评分居然高达8.7,不能不说我还是稍微有点期待的。
但是看完了我才得到了一个教训:失败这件事,是没有下限的。
成功这事有上限,智商一百三的门萨测试测不出一百六来,牛顿想不出相对论,史蒂芬霍金也发现不了外星人。
成功是很难的,失败却很简单,只要撒手一个劲往下掉就行了。
每当觉得掉到底的时候,其实都是错觉,那黑乎乎一片只是两边峭壁的阴影。
就好像乔恩带着加菲猫野餐,东西在路上被老鼠偷吃车子坏了修车时又被锁在车门外的时候,乔恩总是会自我安慰地说一句“总不能比现在更惨了吧”,往往在这时就开始下暴雨。
中国电影也是一样,观众看着《十面埋伏》说“总不能比这个更烂了吧”,于是就出现了《无极》,然后又出现了《见龙卸甲》,然后又出现了《见过大爷》,然后又出现了《西风烈》,当你觉得自己已经滚刀肉水泼不进的时候,就轮到《武林外传电影版》横空出世了。
这已经在大峡谷底下了。
可是你觉得掉到大峡谷底下就算最惨了吗?
还差得远呢,不信去看127小时。
掉峡谷算啥,掉峡谷手还夹在石头里面拔不出来,那才叫惨呢。
中国电影就是这样一再拉低了我的智商和审美。
看国产片跟和SB吵架一个性质:它先把观众的智商拉低到跟它一样水平,再用经验折服之。
几年前我看《007皇家赌场》都能骂一番,现在我觉得皇家赌场简直是一绝世好片。
我的智商和审美就这样潜移默化地崩坏了。
再过几年,我就能接受一切无耻、恶意的赤裸裸圈钱行为,怀着万分热情为民族产业的发展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这电影开场仅10分钟,我的内心就已经蹦出了一万匹草泥马,在玛丽戈壁上快乐地奔跑和咆哮。
由于片子太无聊,草泥马们只能交友,联谊,卜sro,生产,在半小时内迅速繁殖成4万匹。
我清楚地知道,总有一天,这些快乐的草泥马们会被分解重组成沉默的河蟹,那时候真理部便大获全胜了。
所以我放任它们快乐地奔跑。
正所谓“有马堪放直须放,莫待无码苍井空”是也。
片子结束的时候,草泥马们终于从我的胸膛喷薄而出。
我深情地叫了一声它的名字,没等亮灯就退场了。
说这电影没剧情是冤枉它,说它有剧情又是抬举它。
不如这么说,这电影的剧情不如YY多,可是YY又各种没Y到点上。
片子90%的桥段都是有出处的,而且我完全知道出处在哪,但是我楞是一下也没笑过。
不仅如此,此片完全沿袭了电视剧版那高人一等的说教,坐在电影院里,总有一种被老妈指着鼻子数落的感觉,让人非常不爽。
以及“和你们这些人生活在同一个朝代,简直是我们的悲哀”,请问生活在哪个朝代不是悲哀?
你们这几个主角还不是跟那些路人甲乙一样汲汲营营地买房炒股?
晚一步没买到就面目扭曲地说风凉话,还TMD众人皆醉我独醒。
独醒你妹啊,你全家都独醒!
既没有反抗的勇气也没有不合作的骨气,有什么资格在那里自视清高?
自己贱,就休怪别人骑到头上。
你TM连在办公室都被人当丫鬟各种使唤的货,还幻想穿到清朝当皇后娘娘去呢?
做梦去吧!
阿Q那个时代没有电视,所以他只能自己脑补自己打败了财主秀才和小D,都不敢说出来,因为说出来等着他的就是嘲笑。
现在倒是方便了,有了电影电视,阿Q可以将自己随意塑造成智商250的六块腹肌男,秀才财主和小D想怎么被玩死都可以,被玩死以后还能再冠上个标题叫“重拾梦想的老男孩”,然后受人追捧。
请问这是社会进步还是倒退?
我平时最烦两种事,一是粉饰太平,二是盲目励志。
因为大部分人都是平庸的普通人,没什么想法也没什么魄力去做大事,在各种灾难面前充当着沉默的大多数。
而所有的励志书籍宣扬的都是丛林法则,比如“人有多大胆X有多大产”,比如“一个人25岁前没有想法一辈子都是loser”,凭什么没有想法的人就是loser?
你妈一辈子安安分分在家种地所以是loser?
我始终认为一个宣传丛林法则的社会不是文明社会,因为文明社会的标准,是让这些撕吧不过别人的人,不愿意跟别人撕吧的人也能自得其乐地活着,不把别人踩在脚下,也不被别人踩在脚下,即使买不起房,也能坐坐火车,吃吃火锅,抱抱老婆,唱唱歌,能真正地从生活中得到快乐,而不是靠YY秀才娘子的宁式床和“我从前富得多哩”来得到虚假的快感和高潮。
扯得离武林外传越来越远了,这也是它之所以是烂片的原因之一:我想往它身上扯,都不知道该扯些什么。
但会花钱买票去电影院捧《武林外传》的场,到底还是之前的武林情节。
传说中的七侠镇、西凉河、娄知县,那些在电视剧里只闻其名不见其形的场景人物都在电影版里被具象化了。
也许不是那么理想化,却圆满了曾经的一个愿望。
导演到底是有钱了,场景宏大了,动作特效了,电影版就好像是电视剧版的胞弟,虽然说外形都差不多,但却是完全不同的。
要真说电影情节跌宕起伏那绝对是没有,剧情主线基本明朗,但旁枝末节就好像是一锅乱炖一样堵在一起,略显混乱。
到底还是情景喜剧的班子,愣是抻出了一个电影的长度,效果差强人意吧——编剧力求不要把冷饭放上来往死了炒,这点比那些自称是诚意之作三流搞笑片强。
演员的镜头配比上大家也都看的出来,到底是谁更红就加重谁的比例。
电影版的《武林外传》基本就是郭芙蓉和佟掌柜这两个人以及其家属的个人秀场,看着他们和姬无力斗智斗勇其他人神马的都瞬间浮云了——小贝已经被忽略掉了;大嘴的镜头大概还没有那个迟迟多;无双和小六的感情线索交代的也是不清不楚的,稀里糊涂两个人就眉来眼去上了,当然也可以理解为受电影长度的限制,但是我不得不纠结的就是为什么一个“迟迟”死掉就需要那么长的一个镜头,主要演员却交代的不清不楚的,真是十分之诡异。
总之这是一部不过略失的电视剧版改版,到底华丽的场景堆不出曾经那群七侠镇居民。
如果你为了满足自己曾经的腐竹情节,那就去;如果你是想看看电影版是否超越了电视版,那我可以告诉你,精神上,这个真的没有。
请想象以下一行字噼里啪啦地打出来,就像电影前面的“谨以此片献给xxx”。
2011年1月26日,北京西单大悦城首都电影院,人生第一次组团去看电影,是以为记。
听到广播里放韩红在看完样片后48小时内创作出的电影主题曲《深处》,就在一瞬间决定了要去看《武林外传》。
去看首映是很冒险的行为,万一不好看就衰了。
脑子里突然冒出来很久之前的娱乐新闻,说是闫妮不太愿意拍电影版《武林外传》,这部片子最终能凑齐原班人马,在春节档上映,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吧?
没有看过完整的电视剧版《武林外传》,也不是腐竹,所以看的时候没有回忆也没有比较,只有一点期待。
废话,谁看电影不期待个把高潮呢?
各种流行语,各种段子,各种无厘头,各种暗示:现在的电影越来越像小品了。
我以为这是一部痴男怨女的爱情故事。
迟迟:只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如果有来生,你还愿意做我的小三吗?
小六:如果有来生,你愿意做我的七舅姥爷的外甥女的儿媳妇吗?
还有佟掌柜和白展堂,还有秀才和郭芙蓉。
到了同福客栈的最后决战时刻,闫妮指着收入和支出的天平,讲起了收支平衡,我以为这是宏观经济课。
什么都有的电影,我有一点点无所适从,但是它有一个异常漂亮的结尾。
数钱数到手抽筋,和开头有完美的呼应;老弱病残的众人,现实到了有喜剧的意味;还有最后一拥而出,想靠内幕消息发股票财的众人。
好了伤疤忘了疼,房地产的泡沫刚刚破灭,股市泡沫就开始酝酿,人的贪念是毁灭一切的力量。
有谁说过,过去只能用来回忆,且不能试图再现。
电视剧《武林外传》是伟大的,从那以后,每个人都有了巨大的变化,于是试图去复制是危险也是困难的,好在他们做到了,虽然难免有些强弩之末的味道。
Timing。
做一件事情的最好时机,错过了就向前走,不回头。
突然觉得中国近年来还是有些好的电视剧的,而电影方面,一直以台词取胜,果然我们是有着文字传统的国家。
Peter Hessler说文字在中国的意义就和电影在美国的意义一样,这两者的结合方式也很让人着迷。
我想武林外传作为电视剧之所以有老少咸宜之感,就是因为其对暴力的调侃和弱化,简单的说,就是化血腥为柔和式的搞笑。
可是,这个电影版,对暴力进行了大规模的描述,既丧失了电视剧版的柔和,让人看了心里不舒服,又没有其他所谓大片儿的所谓暴力美学的刺激,让喜欢暴力的人不够滋味。
我认为这片儿实在有些不伦不类。
故事表达方面,很多次让我想起学生节DV来。
其故事完整性还不如很多DV,或许是因为不用交代背景吧。
故事也没有讲完,影射到公公之后,就突然风平浪静了,仿佛公公就消失了,或许公公贵人多忘事不追杀知情人了,或许大家也忘记了声讨公公,或许他们和平共处了?
可谓点到为止的影射。
这个片儿再次揭示了中国电影市场,只要有人买单,什么都能挣钱。
电影结束,我的第一句话是,这电影要不是这班人马,就是部烂片。
但还好,它寄托着太多人对《武林外传》的相思。
电影版和电视剧版差别不小。
电影版有了花哨的武打动作,从芙蓉女侠开篇那一“排”就看出来了。
电视剧里老白从来不会让她得逞,基本上刚喊出个“倒”就已经被葵花了;同样的,无双那飘逸的轻功也是非凡。
电视剧版里,小郭她妹也想闯荡江湖,看到小郭混得如此不济,不禁大失所望——这不是她想象的江湖。
而看官也就顺其自然地以为,这些所谓的名门,武功不过尔尔。
电影版让我们小惊艳了一番。
电影版还加入了很Q的动画效果。
郭女侠拖着吕秀才排队买房那儿真是让我活活儿笑趴。
取代了电视剧里的白幕布戏,也是别有味道的幽默。
电影版的场景更华丽,同福客栈仿佛搬了家,桌椅摆设还似曾相识,却不见了简陋;客栈的客房也莫名其妙搬到了大嘴、秀才住着的后院,再也没见客人从二楼趾高气昂地走下来;场景丰富了,居然弄出个牛棚和草坡,还有大舞台。
煽情戏份更多了,无论是无双和小六的生离死别还是小郭和湘玉牛棚的对白。
总觉得《武林外传》处处恶搞,连温情脉脉的部分都少不了搞笑成分,只在结尾处约略着发人深省。
这样的温情倒是让我起了不少鸡皮疙瘩。
还有就是我不太能接受的。
电影版里真的有人死于非命了,似乎在提醒我们,这不再是小打小闹的情景剧——严肃点儿,我们这儿行侠仗义呢。
当然,这些都不那么重要。
最重要的是我觉得他们都老了。
不是说演员,而是这些人物。
他们仿佛也真的随时间飘零了岁月。
湘玉和老白、小郭和秀才都结了婚,无双穿上了捕头的衣服,不见了总是呼喊“嫂子嫂子”的莫小贝。
湘玉仍是那句“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仍是视财如命,却变得更强硬和絮叨;老白也沉稳了不少,那个贪生怕死谈笑风生的白展堂似乎变成了有担当的男子汉;小郭呢,对秀才不再蛮横不讲理,笑容少了,亦不再贱贱地招惹谁,只在怒不可遏时狠狠排出一掌;秀才好像没那么懦弱了,更有深度了。
从人群中找回郭女侠,一派轻松地安抚说他们喊的是BS不是SB。
看着他们老了,觉得像是陪着我们这群人,忽的就生出一股亲切感。
仔细想想,又觉得大概是财神和尚敬老了吧,时隔五年,哪儿找得回当年的心气儿?
又怎么能还有拍低成本、前途未卜的小片的魄力和洒脱?
或许应该感谢,你们陪我们这代人一起老去。
想说的太多,思绪很混乱。
PS.早和far约好一起看武林外传电影版,从它开拍就心心念念。
本该是看26号的首映,却因为我有事没去成。
结果28号听说了大姚离婚的消息,吃了一惊。
傻大姐郭女侠,在戏里用强势逼人和直率活泼赢得了吕轻侯,却在生活中失了曾彼此取暖的凌潇肃。
过天桥去JoyCity看电影,正看见君太的LED屏上放着《武林外传》的宣传片。
far欷歔说,应该在知道她离婚之前来看,现在不知道看了会是什么滋味。
什么滋味呢,看着芙蓉抱着秀才神伤,会觉得特别心疼。
郭女侠已老于江湖。
周二颠颠去看了《武林外传》数字电影。
没想到中影也可以播放数字电视了。
数字的还是好,色彩什么没的说。
秀里影视基地看着风景像周庄,而且风景太漂亮了,让我这个看习惯了摄影棚里的简陋的壁画风景的人,一时都有点适应不能。
就像一个吃青菜白粥长大的孩子,乍一下给了一顿鲍鱼肘子,我倒是有些消受不来了。
O(*////▽////*)q对很多八零后来说,《武林外传》是青春回忆的重要部分,是“排山倒海”和“葵花点穴手”伴随他们度过了高中/大学时光,那些错综复杂的情感和情义让初入社会的他们哭哭笑笑感同身受。
不过也是要感慨一句,看得出5年来主创基本都没有落下自己的本职,一般电视剧演员最憷大屏幕,因为电视剧节奏慢那是编剧的问题,但是电视剧演员表情夸张情绪拿捏得不对却是通病。
这些小毛病被电影一放大那就是板上钉钉的铁证。
数字电影的好处不单单只是把山水如画拍得尽情,也能够演员的脂粉毛孔放大了千百倍给人看。
但是这帮人经受住了考验,4个主要演员基本台词表演都很给力,倒是酱油的裴大人小妾“迟迟”有点嗲过头了。
不过这几个新演员的长相都很不错,就连一开头就挂掉的“白衣女杀手”都长得眉目颇美。
电影里的段子八零后最熟悉,歌曲是八零后最爱传唱的,而骨架结构和结局走向都是八零后最关心最牵挂的。
所以最后的欢乐大结局也是八零后能够接受的。
大火过的《武林外传》对电视剧界的腕儿们来说,是一部中兴情景喜剧的作品;对家庭主妇来说是一部老少咸宜的“杀时间利器”;对演员来说一部可遇不可求的翻身之作;但是对更多的普通青年来说,他们在宿舍,在家守着那一方小小屏幕中看到的却是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悲喜。
生活需要快乐,苦中作乐的快乐也好,自欺欺人的快乐也好,笑着过一天总好过哭着过一天。
以及最后一句:秀才你还是好可爱啊,❤http://www.lanxiaotuan.com/archives/723
我不是影评人,我就一普通观众,我不高谈阔论,我就说说我的感受。
我很纳闷,电影上映才几天,评论就这么多五星,这么多叫好之声?
但为何那么多人叫好,我却被这部电影恶心的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好吧,是我审美有问题。
我想把“二”锯开,因为它巨二!
我想把“二”推开,因为它忒二!
也许是对经典的期望值太高,结果看了这部片子与我想象中的样子相去甚远……整个看片过程就是各种摸不着头脑、抓狂、上吐下泻、无聊的蛋疼和想出去透透气。
整部电影感觉就是拼拼凑凑、弄点特技雷大家,毫不负责任地只为赚钱。
当祝无双一大段马踏飞燕似的飞檐走壁时,我觉得时间过得是那么慢;当吕秀才对着大屏幕又开始自顾自子曰和秀英文的时候,我是感觉那么怪异;当用大字解释“杯具”的意思的时候,我不明白观众会有谁不知道这个快过时的词的含义;当裴志诚眼望茶杯若有所思时,这长达十几秒的特写,我完全不知道导演在表达什么;当裴志诚和迟迟在卡拉OK《传奇》生离死别的时候,全电影院的观众鸦雀无声,面面相觑,而我早已抓狂……当迟迟临死前重复抖包袱,说照顾好自己的狗时,我觉得这种包袱在从《我爱我家》到《爱情公寓》这所有的情景喜剧中,都已经用烂了……当郭芙蓉和迟迟模仿“候总”的时候,当各种人说“打酱油”的时候……我觉得这应该是09年贺岁的元素吧??
而当闫妮一张大脸对着镜头疯狂讽刺房产开发商,为房奴出气的时候,我怎么觉得冯巩上了春晚?
……每一分每一秒都在等时间快点过完。
肥皂剧+恐怖片?
剧情严重不知所云,本来就是个“杀手+买房”的事儿……影射当下时局本是亮点,但就是感觉特别怪,怪异的怪……全剧被导演整的云里雾里,东一块西一块,毫无关联,让人摸不着头脑。
同时,全剧充斥着月经的搞笑元素,电视剧中每个人物将经典口头语堆砌一遍,不断地各种矫情……说好听点是帮观众回顾经典,说难听就是实在没啥东西可拍了。
全片唯一有点亮点的角色是姬无力(姬无命一个扮演者);而老人里能坚持看下去的人物也就是大嘴(因为台词少)、老白和郭芙蓉;再看看双下巴的佟掌柜、圆润的吕秀才和小六……也许是我的审美问题,也许是穿越戏在2011年已经不吸引人了,那种将现代东西放到古代的方式达不到喜剧效果了……=》我发现我也实在不习惯把情景喜剧的一集拿出来放到电影院的大屏幕看……而我认为这电影连情景喜剧版中的一集都不如,尤其是台词不如!
宁财神和尚敬,您二位实在不适合拍摄电影,还是认认真真去做好情景喜剧吧;你们那些个包袱放到电视上还能博人一笑,但放大到电影院荧幕上,就只有“突兀”。
此外,豆瓣上评论一片叫好,短评却一片骂声……虽然我不是专业人士,我还是能看明白……制片方用钱了。
推荐一篇理性分析:http://movie.douban.com/review/4600713/不过这部片子至少还有一个功能,就是像《community》中troy和abed那个烂片吐槽游戏一样,大家围坐一圈看烂片,然后疯狂讽刺片中各种二的情节。
---长江日报 评论新旧笑料齐上 唯独缺少惊喜 电视版《武林外传》红遍大江南北,捧红姚晨、闫妮等演员无数,时隔四年,这部“中国情景喜剧的巅峰之作”又被搬上大银幕,让影迷们集体找记忆。
昨日首映,本报观影团第一时间走进横店影城尝鲜。
动作、纯情、搞笑外加借古讽今,《武林外传》全都一锅端了,可群众反映却两极分化明显:有人爆笑,因为经典桥段不缺,还加入不少时下流行笑料;也有人不屑,觉得“一锅端”的电影版远不如电视版来得亲切自然。
动作加上煽情 有点不伦不类 既然搬上了大银幕,导演怎么也得整点“视觉奇观”。
比如郭芙蓉、吕秀才的超级“湖景牛棚”房和江边小镇上空绽放的绚丽烟花,好歹有了点“大场面”。
“排山倒海”和“葵花点穴手”在剧集里无非是搞笑的包袱,但到了电影里,都是拿真金白银的特效砸出来。
且全片死伤无数,仅杀手姬无力就不知拧断了多少脑袋,也让片子多了份血腥与惊悚。
有动作有血腥还不忘煽情。
片中,小六和无双、秀才和芙蓉、奸商裴志诚和“小三”迟迟都上演了“生死绝恋”。
多重元素混杂,却让观众觉得导演的电影梦造得太大,“有点不伦不类。
与其搞那么多花样,还不如好好做一个喜剧”。
借古讽今解气 现实话题沉重 借武林临摹时代生活是《武林外传》的长项,电影版也是借古讽今贯穿始终,尤其是佟湘玉暴跳如雷的一句“你们这些贼奸商,利用人的恐慌炒高房价、扰乱经济,简直就不是个人!
和你们这样的人生活在这个朝代,简直是悲哀、耻辱”,让不少观众拍手称快,“真给我们出气”。
只不过物价上涨、囤地、高房价……使得影片在搞笑之余又增添了几分社会现实的沉重。
“现实生活本就让人太累,结果想看出喜剧也不轻松”,读者方小姐认为这样的《武林外传》远不及电视版来得轻松自在。
何况结局也太不给力,“本期待着看一场《九品芝麻官》式的公堂过审好戏,结果奸商裴志诚和杀手姬无力都死了,终极大Boss潘公公逍遥法外,甚至连脸都没露”。
这是我看过的最暴力的电影之一作为一个老腐竹,对50电影从年初就开始关注,但直白地说,比较失望。
50的紧凑的剧情和温情被抛弃殆尽,留下来华丽的画面和一片糟粕。
著名哲人马勒戈 彼得曾经说过:艹泥马不相信瞎话。
作为一只活泼的,内心比外表还要洁白的艹泥马,我给了一星。
武林外传的舞台,曾经是是内敛的,小众的,学院的,不嘈杂的。
但是,就像突然在闹市里醒来,睁开眼睛,一个懵懂的人周边都是飞来走去的汽车,缭乱的斑马线,车笛的响声向耳膜压过来。
这些人里,没有西凉河上行善的葛三叔,也没有左家庄令人同情的赵家姑娘,他们只是一堆蔬菜,一些篮子,一些船,一些扁担。
我曾经深爱的同福的人们啊,都变得失智,冷血,甚至,自我作践式的丑陋。
老板娘的圆脸,老鸨头,小郭的扁桃体,大家整体不冷不热的接龙,莫名其妙,一厢情愿的瓮中捉鳖,终于露面缺不明所以歇斯底里的娄知县,咯咯乱响的不和谐的脖颈断裂声……我老了,还是,50老了?
5年的时光,50的电视剧依然年轻。
今天,50老了,瘸了。
小舞台上的温馨的武林外传变成了大舞台上的杀戮成性的武林内传,毫无约束的暴力,赤裸裸的杀害,甚至连同福诸人,都变成了毫无还手之力任人宰割的绵羊,只能靠导演编剧瞎编取胜。
不得不说,过火。
每段剧情都是熟得冒泡的水蜜桃,每次都给我重重一击,验证着我的种种纠结。
就这个粗糙的剧情来说,这部电影大概只可以排成一个40分钟的情景喜剧,还是不会怎么成功的那种。
最后提醒一句,别给孩子看,此片比“黑猫警长”还要暴力5倍。
不错的国产片了,但是立意却最终因为那句报应说而大减,在这个全球资本时代,报应永远只是物质贫穷愚昧者的自慰。
搞笑之中针砭时弊,宁财神好样儿的。
这部电影是给没看过(或是说没全看过)武林外传(电视剧)的人拍的 看过的人请不要有太大的期待 但是同时这部片子真的不是烂片(跟片头预告的其他电影相比)尚敬很用心 宁财神也很用心 演员都很用心 工作人员更是用心 我愿意花钱去电影院看 也会再下载下来跟原来的那81集放在一起
我硬是没觉得有什么好笑的。
给五星,为的是支持这部国产电影里难得的针砭时事的同时能带给人欢笑的上佳作品~
看他们又疯疯癫癫的,我又没心没肺的乐了。哪儿管好不好看。
根本没抓住我关注的点!我不要搞笑!我只要一群好友我在一家店里的踏实和平和!操!
很好
第一次是和路儿吧?重点是被逼着看了第二次!!丹,鑫,朱,毛and more!!
还是电视剧好看些~·~~各种无力啊~悲哀。。。而且每个人都老了。
其实很多笑点还挺不好笑的,但是加入了很多现实元素比如房价物价上涨,让人还是有那么些共鸣感的。
三个字:吃老本。
在电影院直接睡着,不知所云的电影
笑一笑,十年少。
因为爱情
真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啊。
还能要求什么呢。愿武林外传一年一年拍下去。
违睽五年的武林外传,带着欢笑与温馨回归。今年必看的贺岁大片,咧开嘴,甩开生活的不愉快,大伙一块入驻同福客栈吧!ps:电视剧转变成电影,包装方面肯定会有不同,这些年全世界都在变,但武林外传不管变成啥样,初衷还是博君一笑,敢问哪位观看时没听到阵阵笑声?所以有些童鞋别太较真啦
还是电视剧好看一点,这部电影整个就是一集被拉长了的20分钟电视剧,且庸长木有笑点
看起来没什么大笑也没有怎么失望,也不是低俗,反正看了不疼不痒的,也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