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的人是没看过德国的DAS BOOT的,美国人真行 就这么赤裸裸的抄袭,简直就是DAS BOOT的阉割版……
超出我的期待。
导演对于节奏和氛围的把握特别好,高潮迭起,有静有动。
其中有几个段落看得我都紧张不已。
最后一船人在潜艇上都超小声说话有一点点夸张,但是也确实很好的营造了那种在深海的无助与恐惧之感。
剧本相当优秀,所有的线索都有呼应,没有废笔。
没有感情戏,干脆利落,也表现出了战争的残酷(至于符不符合史实,我个人认为既然这是一部电影,那就接受它的设定好了,在它的框架之下评价)。
不过确实也有好莱坞一贯的个人英雄主义的问题,过度美化美军而贬低德国人(事实上关键时刻还是德国人的潜艇管用)。
最后,马修实在是太帅了吧!!!
既保留着早期的鲜嫩,又在角色的加持下显得有后期的成熟之感。
这样的帅哥演技还好,能有谁不爱上他?!
他从来不是花瓶。
本人很少看战争片,因为怕看到血腥场面。
这部电影虽然没有血腥,但少见的海上战争场面,尤其S-33被敌潜击中的惊心动魄的画面把我震住了。
33号舰的所有军士站在安全的角度看着一众小分队冒着生命危险假扮德军去对方潜艇执行任务,但仅在一霎那间,生死颠倒,母舰被击中,所有人还没有反映过来就看着这么一艘舰艇在熊熊火焰中沉入海底,在舰上的所有军士全部遇难,而相对侥幸存活的却是早已有战死准备的还没来得及撤退到舰上的小分队的人。
且不论侥幸存活的人之后的命运如何,单就这一福祸转换之间,令人唏嘘!
另外觉得这部电影拍得比较真实的一点是,士兵们面对危险时表现出来的紧张畏缩,包括泰勒最初时的紧张无措,比如他们在登上571潜艇时疯狂扫射的情景。
个人觉得这才是战争时每个人的正常表现,也许我们国家对于集体主义宣传得久了,正统电影里表现得大多是临危不惧,英勇无畏,同敌人展开殊死搏斗等等等等。
但即便再英勇无畏,没有人会不存在一点点怕死的心,只要你还是人!
但我们国家最擅于把人变成神,你哪怕有一点点退缩,有一点点畏缩,你便是不合体统,你便是犯了罪!
这个电影有点假吧1. 德军一个潜艇的人都不会修的机器被美军轻松搞定2.美国兵刚刚进入德军的潜水艇就能轻易的把一直追杀的德军潜艇轰沉3.德军潜艇突破下潜极限而且被深水炸弹炸伤后潜艇漏水,只要美国大兵摇摇阀门就能堵住...4.德军军舰追在潜艇后面怎么打都打不到,倒是被那个破潜艇一发鱼雷炸得全军覆没(这鱼雷是原子弹?
)
《猎杀U-571》是我继《猎杀红色十月》之后看的第二部潜艇海战电影。
连片名都翻译的类似,就不免将二者拿来比较了。
和后者yy出的美苏冲突情节不同,《猎杀U-571》取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真实事件,这次行动中盟军夺取破译了德军密码机,为后来的战事立下汗马功劳,可以说是和破坏挪威重水工厂齐名的行动。
这部主旋律电影显然会围绕这一点谱写可歌可泣的篇章。
虽然剧情无甚新意,但潜艇海战题材毕竟不多,《猎杀U-571》在潜艇战的技术细节上做到了至少外行看来的相当的专业,海战的紧张和扣人心弦程度也属上佳。
当然潜艇本身的密闭隔绝的结构与压抑气氛也增色不少,在被驱逐舰的深水炸弹攻击的时候真是显得无助和绝望。
这一点在本片尤为出色的声效的帮助下特别突出,声纳,水压,炸弹的声音富有层次感,此起彼伏。
另外以真实历史作为基础,本片虽无《猎杀红色十月》里的肖恩·康纳利那样的灵魂人物,但是有一批稚气未脱的半大孩子水兵与残酷的战争现实与牺牲的鲜明对比,也给本片增加了一分厚重感。
看trigger被舰长下令被迫去关气阀的那一刻,觉得他们真是可怜。
而舰长的立场正是本片在人性方面少有的升华展现:作为指挥官,你必须无所不能,你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果断决定是否让部下以生命换取胜利,或者换取更多人的生存;如果失败,你要承担所有责任。
微信公众号:肥嘟嘟看电影(feidudumovie)
讲述美国潜艇海军伪装成德国维修人员,登陆到德国潜艇去获取德国潜艇密码,同时也穿插了副舰长成长为舰长的故事。
战争很残酷,你死我活,对待敌人,对待自己的队友不可有仁慈之心,如果有犹豫不决可能就会害了整个队伍。
希望能和平,希望国家能强大富裕起来。
工业强,国家才强,一艘德国潜艇损坏严重,依然能支撑着下潜到接近200米才漏水,而美国的潜艇,完好无损,却刚下潜就有些漏水。
当然也可能是老爷机的问题。
潜艇的鱼雷是不是比较容易瞄准呢?
而其他的舰艇的主炮却很难计算炮弹的落点?
深水炸弹同样难以命中潜艇。
话说密码本就这么随船携带,不能记在脑袋里吗?
遭遇敌军时也不第一时间烧毁,反而拿去泡水,密码机也不砸掉,或者过段时间就更换密码,这样是不是更好地保护机密呢?
也许是二战时期密码的保密工作还没完善吧,人们总是不断地总结经验经验教训。
顺着《模仿游戏》来的,因为一切的起因都是为德军enigma密码机……盟军截获被深海炸弹打残的德军U571潜艇发出的求救信号,并将计就计,打算趁真正的补给艇未到之际,强夺U571,获取密码机器和密码本。
之后的故事就很美国大片了:一名未被晋升为舰长的副舰长(演员选得不错,就是一开始会看不惯的长相)带着情绪登艇,执行任务过程中,造化弄人,舰长牺牲,被推上指挥者角色,发现自己原先还是“太年轻”,在高压极端逆境中,彰显英雄本色,专业过硬,艰难抉择,果断行动,最终带领小伙伴完成任务并生存下来,成为好领导的故事。
几个动人之处:1,作为指挥官,尤其在困难时,你永远不能说“不知道”,否则你的团队会失去依赖,难逃失败。
2,命运弄人:一边是抱着必死决心登上敌艇的小分队,一边是作为保障的母艇。
结果鱼类击中母艇,母艇瞬间爆炸,小分队却需要通过夺取敌艇突围生存。
突然之间的命运反转是整个情节中最让人意想不到的。
3,高压环境,潜艇的密闭空间,深海,营造极端逆境的最佳场所。
尽管有豆油批判不尊重史实瞎编,但挺好看
看到这部电影我的第一感觉是想到了另一部关于潜艇的电影,从海底出击,这部是盟军用德制潜艇冒充援军俘获德军潜艇,获取德密码机及密码本,并击沉德驱逐舰后逃出的电影,看起来很不真实,因为英军操作德制潜艇,甚至不认识德文,还能躲过敌驱逐舰,潜艇,飞机追杀,并消灭敌潜艇2艘和驱逐舰1艘,感觉德军潜艇抵抗太轻微,甚至没有想破坏密码机及密码本,驱逐舰更次,近距离炮击潜艇居然不中,反被敌鱼类击中,简直就是饭桶。
我比较喜欢德国俘虏,有点德军精锐的意思
幸亏有零星的选项,这部电影的全体工作人员是军事盲吗,没有任何军事顾问吗?
整个电影充满了导演编剧白痴的臆想。
好莱坞的笨蛋们,二战的潜艇战不是这样子的,还玩出了潜艇水下互射鱼雷的花活,拜托,是猎杀红十月吗。
用拖船扮演德国驱逐舰就算了,我就纳闷,北大西洋是哪里飞来的德国单引擎战斗机的?
难道德国也有鬼子的伊400潜艇母舰吗。
总之,这片子把英国人的事按在美国人头上说,还把盟军的装备变身成德军的,就是为了衬托主角们历经劫难获得成功的狗屁故事吗。
what about their lives?。。
would you be willing to sacrifice his life? Or what about some of the younger enlisted men? A lot of those guys look up to you like a big brother, you willing to lay their lives on the line? You hesitate, but as a captain, you can't. You have to act. If you don't, you put the entire crew at risk. Now that's a job. It is not a science. You have to be able to make hard decision based on the imperfect information. Asking men to carry out orders that may result in their deaths. And if you are wrong, you suffer the consequences. without pause, without reflection.有些决定很难,但是你不得不去面对,不能迟疑,不能逃避,人也是在一个个决定中成长起来的。
真的很反感这种用美式主旋律气质美化真实历史事件的影片。可以给三星,但三星全给马修麦康纳年轻时候的颜。
没有一个女性角色出现,一样喘不过气。
感觉导演最厉害的是用氛围营造出让观众如同置身于潜艇中、与主要角色同呼吸共命运的沉浸感,不论是潜入海底面对深水炸弹轰炸,还是升入海面短兵相接夺取敌舰,或是远距离对敌舰炮轰和炸沉,借助着波涛汹涌的环境、汗水与海水交织的人物脸部特写,带来了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压迫感,仿佛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海浪拍打而来的震荡。至此自己的片单又多了一部想在影院重温的电影,光是想想用顶级设备来感受深水炸弹如死神般逼近的声响就觉得能够值回票价了。
7/10。音响感染力在紧张和放松之间反复来回,德军驱逐舰对潜艇甲板疯狂扫射的强劲枪声-沉入海底死一般的寂静再到各种破碎声,作为商业娱乐片结构紧凑,少了[从海底出击]沉重真实的残酷能量,妖魔化敌人(潜伏的战俘)和武器失效的最后一分钟营救多了正义光辉,从抱头鼠窜到高歌猛进的主角光环太过神话。 @2017-04-02 01:30:14
嗯,一个好长官的取决标准是是否擅长用麾下的命,恶心的午饭都不想吃了,说的倒也是实话
老片子了。。不看也罢。。一般不会想起来的。。
。。2001年看的。。。很写实很有好莱坞风格的电影。。。
不以成敗論英雄,意志與決心真的很重要.
太假了,什么东西,看着真尴尬。看过从海底出击的话,就不要看这个片子了。
抗德神剧,美国燕双鹰……太不真实了,黑人活命,不杀俘虏,政治正确的一批,德国人都成了傻子……跟《从海底出击》差了十万八千里!!!
不一样的战争片,因为还海上或海底。情节紧张刺激,有点主流思想。
影片营造出一种深海密室的环境,而演员所表达出来的惊慌、凝重,也让观众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也只有潜艇才能营造这种氛围。让我想起了另一部关于潜艇的电影《猎杀红十月》,就过程和结果来看,比红十月靠谱了不少——虽然用一架受伤的潜艇干掉了一架潜艇和驱逐舰还是有点扯……
麦康纳黑的制服太诱惑啦!!!全程高能无尿点,虽然情节老套最后的大团圆结局可想而见,但过程拍得跌宕起伏惊心动魄,战争片之于我,有帅哥,有场面,有悬念,有震撼,完全足够了,好片!印象最深的片段是,马修的迂回下潜战术千钧一发不成功便成仁之际,一击命中!
年代并不完全影响一部电影的观感和评分,甚至很多老电影更精彩,但2000年的这部(虽距今24年,也不算真正的老片)实际看完,8.1分虚高,难道当年的评价维度十分认可?这不就是老美自己的主旋律?对比不少同类型战争片,本片推进节奏按部就班到令人昏昏欲睡,一众演员的表演也是令人毫无代入感,即便是马修·麦康纳,在片中的演技也是“形式感”十足。只能说食之无味弃之可惜,6-7分差不多。歪楼:看演职员表才发现竟然还有邦·乔维!
因为有《从海底出击》在前,再看这部就很容易出戏。一直在仔细观察马修的脸,因为跟俱乐部的形象反差太大了,分明不是一个人!——影帝实至名归。
记忆中唯一一次一个人看的电影。屏气凝神什么的完全不骗人啊
这美国人意淫的抗德神剧能有8.1分也是见鬼了,从头到底的扯淡剧情,首先缴获Enigma密码机跟你美国人有鸡毛关系?然后一艘残疾潜艇用一枚鱼雷反杀驱逐舰搞笑呢?德国舰长一开始说自己的潜艇无法深潜只能上浮航行,然后你们美国人上来了直接就能下潜200米,还特么绕着驱逐舰打游击,有这动力德国人早就把潜艇开回去了好嘛!
渲染气氛足够情节足够紧张。但是两次深水炸弹集群是不是有点扯呢。是我就把那个德国俘虏弄死发射出去都不知道带着他干嘛。
合同类型的潜艇片子比较之后太逊色了
很商业化和戏剧化,但是剧情远远不如《从海底出击》。下潜到200米那段跟《海底》如出一辙,脑海里浮现出“不愧是德国制造”的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