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妻子的角色,让人觉得都是被她搞乱事情,但现实也许就是这样,当局为什么不及时派人安抚妻子?
2.胡安被激怒,同时也是正义,公然叫板当局取消现行监狱制度、当局就出卖他,正义的人为当局服务没有好下场。
3.当局的线人很卑鄙4.胡安杀警察很解恨5.胡安的演员很帅6.如果拍续集,恶母会做什么?
从整个群体角度来说,孰是孰非约定俗成——囚犯应该安分守己服刑,狱警和体制应该利用各种合法手段使之安分守己服刑。
从个体角度或放在具体情境中,则另有一套合理性。
出狱无望的囚犯希望改善服刑状况,因同行不当行径失去妻子的狱警对体制失望转而投靠囚犯一方,囚犯中根据囚徒困境而当狱警眼线继而叛变,体制因个体狱警反叛变成杀人犯和“助纣为虐”者而将其作为罪犯对待。
从时间上来说,似是太阳之下并无新事。
从范围上来说,其他体系似乎也是如此。
囚犯是政府手下的一颗棋子。
刚开始狱警们力争把胡安救出来,当胡安失去艾莲娜,一无所有,将伍德列夫杀死时,政府发现其已无用武之地,于是就利用刀疤将胡安干掉,用减刑利诱,然后事成则刀疤照样会被扣上手扣,蹲监狱,一切只不过又恢复原样,对于体制而言,他们只是产品。
关于胡安,机智勇敢,擅于掩饰自己的恐惧,坚定的看对方的眼睛,目不转睛。
前后就几天的事情,整个人生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造化弄人人活着总有一个支撑点,当失去挚爱时,也就无所谓,我始终觉得人都不愿意杀人,杀人的意图中总夹杂着愤怒的成分关于刀疤,真是个重情重义的家伙,在他的眼睛里看不到坏人的成分,只是长相长得像了点他始终不忘记帮兄弟胡安要见艾莲娜的事,不食言关于左右把手,那个掌控所有哥伦比亚人吃了狱警的好处,摆平235两个看门的,救了人质,再杀死胡安和刀疤,总会有人向政府妥协,尝一小份甜羹,但政府未必会像当初说的那样兑现条件,谈判之后一切恢复原样,只是更好的摆平、控制局面。
看电影的人总爱猜测电影的结局,有些类型电影的结局在片中十分大家就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不过,这部电影的结局到最后才揭晓。
导演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审视了罪犯与执法者的关系,以及参杂其中的人物命运。
个人对于政府,总是那么渺小。
个人的利益与政府的利益相比,同样微不足道。
但是,正如一句话所讲的“对于整个世界来讲,他只是一个士兵;对于一个母亲来讲,他却是整个世界。
”胡安的妻子和未出生的宝宝就是他的整个世界。
但这个世界被执法者的棍子砸个粉碎。
胡安不再在乎自己的死活,他本来是个狱警,但此刻,他要站在罪犯一边向不负责任的政府索要权利,让他们付出代价。
刀疤在知道了胡安的真实身份后并没有杀了他,正如刀疤所说“你做出了我们其中的任何一个人都做不出的事情”。
虽然最终罪犯们还是失败了,但同样失败的,还有政府。
胡安是林冲,胡安是狱警,林冲是禁军教头;后来胡安成为真正的匪首,林冲也是;林冲有风雪山神庙的怒杀陆虞侯,而胡安则有“老婊子”之杀。
老婊子和陆虞侯都是害人妻子,出卖朋友的主。
各朝都有这样的极品。
有很多人,遇到了不公正,只好或郁闷或悲愤地死去,比如影片开头的那个自杀者。
这是211号房在暴动之前所象征的人生。
可能对大部分人来说,事情没这么极端,并不是生了绝症没人来管,悲愤可能来自于其他渠道。
虽然没有严重到需要自杀的地步,但绝对算是悲剧。
而大多数人,确实是活在这样那样的悲剧之中的。
玉石俱焚式是很多这些普通人喜闻乐见的终极泄愤方式,不管是拿刀去幼儿园狂砍还是拿汽油去广场上自焚,都是这种。
胡安同志一开始也是走这个路线的,发起狠来杀了个人,然后就上吊。
我要说,悲剧故事在他皮带绷断的时候已经结束了,接下来的是至少是正剧,弄不好还是喜剧。
因为在他决定正式反抗的时候,他个人的蜕变已经完成了,原来是颗爬虫,而现在已经成为蝴蝶了。
至于说蝴蝶的生命是否会比爬虫短暂,已经无关紧要了。
就像胡安的死,虽然是被小人所害,却不是悲剧;干革命哪有不流血的呢,为革命牺牲的多了去了,怂包才能一直苟活呢。
胡安在部里派来的谈判代表面前激动地提要求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了那幅“自由引导人民”的画面。
这是个人的觉醒。
此之后,211号房超越并否定了原来的含义。
水浒让人沮丧的是招安之后的部分,那之后就成为了比一开始说明大家为什么要上梁山的种种悲剧更悲剧的,我们可以称为惨剧。
因为一开始你不爽还可以干革命,但是如果革命成功了你还是不爽的话,那就只好自我否定了,一般都采取自杀的方式。
林冲好像是自杀了。
文革中很多老革命者也自杀了,因为那才是冰冷彻骨的绝望。
所以我认为这部电影的结尾还是很有爱的,胡安之死让他的生命终结在一个闪光的点上,不然呢?
他要是活下来了接下来估计也得被官方给活剥了。
另外的爱来自于幸存的刀疤在担架上看阿帕奇的眼神,那仿佛在说我终将会杀了你。
让我们觉得世界还是有希望的。
刀疤是鲁智深,以及一点李逵。
鲁智深是个侠客,好打抱不平,与林冲相互欣赏而成为至交,在野猪林从解差手里救了林冲。
刀疤对胡安就像鲁智深对林冲,非常关怀,多次试图让胡安能跟妻子通上话;也没有随着官方借刀杀人的意而是保护了胡安。
另外他带领暴动也是出于对“人”的同情。
所以他其实也是个侠客。
制度不怎么样的朝代人们都期待侠客,而这些侠客无一例外将被制度定义成罪犯。
刀疤另一面则是李逵,不是因为肤色,而是因为其复仇精神,这同样是另一种彪悍的人生态度,决不让胆敢侵犯他的人好过。
这是一种大无畏的坦荡精神。
这种事后惩罚机制让这样的人可以信任别人,不必小鸡肚肠地凡事提防。
这是对自己的强大的一种自信,根本就不怕被害:你敢欺负我,我就活剐了你。
综合以上两点,刀疤同志的存在方式其实是超越了胡安的“被压迫到反抗”方式的,他是代表的天生绝对不合作的精神自由。
但这不是一般人能到的境界,这需要绝对的实力,他被阿帕奇的土枪打了两枪都没死就是明证。
另外,他还是最最彻底的无产阶级,被判了1200年的刑好像,他比赤贫农民更无产。
所以他根本就没考虑过个人退路问题,于是他是无私的,也是无我的,是最最彻底的革命分子。
而这常常带来一个悖论,即最彻底的革命分子往往也缺乏让自己变得强大的资源,你看我党里最牛逼的革命分子们都有相当不错的家庭背景,这样来说他们根本就没有革命必要性,而是一种选择。
在古代,体力好能打就行,这在现代就不行,现在知识才是生产力。
现在想要领导群众的,至少得读个名校文科牛系吧?
//=================================================对我来说,这里主要在讨论三种人生,顺从而压抑痛苦的;从受压迫蜕变成反抗以及天生反叛自由。
胡安工作的第一天,不幸被卷入囚犯们精心策划的一次动乱中,但整部影片却通过他的视角,告诉世人,谁才是真正的暴徒!
囚徒们提出的要求很难办到吗?
早点答应不就没事了吗?
非要等暴乱爆发再用暴力镇压才是完美的解决方案吗?
不经让握想起二十多年前的那场运动…唉…不要和政府博弈,无论你怎么谈判,你最终的结果都是被灭掉。
所以,还是做个小屁民吧!
刀疤好男人。
胡安明白一些体制。
明明是一个本分的人甚至是为你做事的人。
没想到最后是这个结果。
当你把一个人最重要的东西都夺去了。
你就知道后果了。
最后刀疤被背判的时候。
有点难受。
朋友不可靠啊!!
刀疤说内裤仔是离不开这里的,我知道他不会杀了内裤仔的。
翻译不知道为什么看到了中国看到了郭德纲还看到了中国足球??
本来是心怀希望的入职,却变成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悲剧。
男主角胡安是一个帅气的男人,今天是入职的前一天,他要承担的是监狱管理员的工作,本来是提前来熟悉工作环境,了解工作环境的。
没想到提前走到了人生的终点,随着他的妻子和未出生的孩子。
也许今天之前的男主是幸运的,有一个漂亮的妻子和即将出生的孩子,家庭幸福,俩人恩恩爱爱。
导演安排了几次插叙,表达了俩人的感情美满。
这与后期男主和妻子的悲惨遭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但是今天男主注定是世界上最悲催的人。
从了解监狱情况开始被脱落的天花板砸的头破血流,遇到监狱暴乱,被同事莫名的扔到空囚室211。
谈判专家第一次进来的时候,他本有希望跟着谈判专家一起出去的,结果却被一波闹事的囚徒给搞砸了。
如果没有遇到这史上最倒霉的事情,男主完全可以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
可惜这个现实没有给他机会。
妻子的意外死亡,一尸两命,让男主的心态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也告诉我们这个故事注定了是场悲剧。
人生就是这么奇妙。
你兴高采烈的出门,却不知道门外等着你的是天堂还是地狱。
周日看了《勇敢的心》,周一看了《夺狱困兽》。
两部却都戳中了相同的一点:当具体到个人,出发点的不同才是决定行动的根本。
有的人也许只代表自己,有的人也许代表自己小小的家庭,有的人也许代表多数群众,有的人也许代表受人尊崇的权利的威严,有人的甚至已经成为推动时代进步的一个缩影。
可以说正道的光的路上一定会有阴影,但阴影背后必有缘由。
如果一个人想活得清楚,或者说通透,那么他必须要聪明地找到这些隐藏的点。
如果一个人想活得糊涂,或者说无知,那么他可以选择只沉溺在自己的世界,但这样的生活多致可悲且空乏。
在这个世界,我们想要活得简单,但“简单”是结果,“清楚”才是永恒的过程。
你不明白的是主角为什么死了?
还是那个红衣服被拷起来了?
首先,主角在监狱里想用收音机收听外面关于监狱外面冲突情况的时候,红衣服说不用试了,到处都会屏蔽信号的,可是红衣服他却可以在自己的房间里打手机出去。
其次,电影开始的时候工作人员跟主角说过为了探听监狱里面的情报,可以跟监狱里的人做交易,给他们需要的东西。
所以那个红衣服显然就是狱警的眼线,无容置疑。
政府为了隐瞒事情的真相怕主角出去之后乱讲,于是买通红衣服把主角杀了还有闹事的刀疤。
之所以把他铐起来,或许是要把他转移到其他监狱,无论如何他是个犯人,即使他是个线人,铐起来也很正常。
引用“长路漫漫”的评论也许你更能理解这部电影:《夺狱困兽》试图寻找的则是欧洲引以为傲的普世价值观到底怎么了,它把视线投入在特殊的环境监狱。
牢里牢外一系列疑窦丛生的暴力事件中.人们开始咆哮着向集权政府发出嘲笑。
它展现出了这个社会的意识形态,他的武器不是暴力而是道德,或者说伪善。
我们重新审视这些暴力事件,会发现绝大多数受害人都是无辜的,仅仅具有罪恶的象征意义。
而这一切一切的悲剧本质是政府为了尽力维系的那个虚伪冰冷的秩序。
这个秩序的唯一功能就是让民众沉默。
这未必是一部伟大的电影,但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结合现在的欧洲社会现状。
无疑它触动了人民那跟绷紧的神经。
人权。
自由。
平等这些资本主义一直标榜的价值观被践踏得一文不值。
牢里,牢外,对于民众的基本诉求无它政府都采取了暴力的处置方式。
最后胡安的背叛显得理所当然,并非偶然。
他的死更是将这个秩序的冰冷展露无遗。
“危机”之中,欧洲早失去了他们的冷静,甚至是公信力。
顶着普世光环的欧洲。
或许比我们想象的要现实得多。
毫无疑问《夺狱困兽》符合时代背景。
更能引起民众的巨大共鸣。
西班牙电影人彻底的反思值得我们的掌声。
同时他们已经点出了他们的忧虑。
“欧盟的路在何方”。
危机之下,欧洲将走向何方。。。
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人觉得本片结尾两个主角都死了 而典狱长最后的台词 都表明了这部电影只是一种沉默的控诉 并不会改写任何现实生活中的残酷 一切都会依照正常的生活规律
正邪其实不是那么明显的
被高估了。实在一般。
政治之下,谁都是棋子。
个人对政府来说就是个P
虚高的评分
牢里的还没牢外的家属疯狂,这也算暴动?
西语片看得很少,意外的喜欢
演员给力喔。
警察误入监狱策反,与罪犯站在同一战线。看过印象一般。
生命往往就是这样反复无常
看着男主角一般就弃了。。
不好看就不好看。 有些片, 主人公干的是低智商的事,比如大肚子去挤,完全就不明白了,自己奔着出事去的。 所有人干的事都很奇怪。
完全没看明白 刚开始的片段有什么意义
揭人性,显正反面。好片会把这些做的特自然,但此片为了高潮而设起伏,总感觉怪怪的。看着还是很过瘾的,好评哈。
NB哄哄的电影啊
除去中后段几处硬伤,还都蛮屌
3.5分肯定值!
推荐
好看好看~刺激
不太喜欢这种类型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