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经好友推荐,看了这部关于律师无罪辩护的日剧。
一直好感悬疑推理之类的剧,所以就顺带补了第一季。
连着第一季第二季看下来,个人感觉会有点不习惯。
第一季的女主立花出国深造,女助理也和整天献殷勤的民事律师结婚了。
所以第二季的女主改为前法官尾崎,女助理变为和立花属性一致的中冢。
立花作为职业摔跤死忠粉,在接受委托探寻事实时会模仿摔跤手的经典台词,让人在紧张的观看过程中得以放松(虽然我并不太懂她说的一些梗)。
再加上男主深山的冷笑话,整部看下来都很舒服。
然而第二部女主换成严肃的前法官尾崎,整部看下来有点说不上来的难受。
话虽如此,第二季还是诚意满满的。
佐田和深山的冷笑话比赛,深山询问辩护人从出生开始的经历,每集一道美食,明石的全身跪和睁眼睡等等,这些梗应该会让老观众会心一笑。
而且第二季一开始就放大招,探究26年前深山父亲杀人案的真相。
检察官为了功绩掩埋真相,让人不禁感叹贵圈真乱。
剧情有趣,逻辑缜密,不失为一部好剧。
日本的刑事案件审理体系主要由法官、检察官、律师三方构成,形成这种三角形的结构,目的是使其中任何一方都受到来自另外两方的牵制和约束,借此保障手中的权力不被滥用,以此为基础为被害人和被告提供法律上的专业帮助和公正判决。
在法庭上,检察官代表被害人的利益提起公诉,律师代表被告的利益进行辩护,法官依据事实和双方的陈述,基于法律作出判决。
本剧的主要关注点是日本刑事案件判决中的一个独特现象,即一旦检察官选择提起公诉,被告被判有罪的概率高达99.9%,本剧讲述的即是以深山大翔为代表的几位律师在剩余的0.1%的案中努力追寻事实真相的故事。
不考究剧中案件本身合理与否,(很多简单的事实警方和检察官居然都没有注意到,可不太符合其它电视剧中日本警察的形象),单纯看剧集本身的设定,我认为是有想法并且值得深思的。
当权力的三角发生扭曲,最容易受害的就是被三角形围在正中的事件当事人,而处于三角形顶点的法官 、检察官、律师则各有考量,剧中的佐田律师发出过这样的疑问:“检察官说最后审判的人是法官(自己只是提供证据),法官说自己只是根据检察官提供的证据作出审判(自己并不负责调查),律师则只是根据委托人的主张进行辩护,没有人真正关心被审判的人的命运,那么审判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依我个人的浅见,审判不仅仅是为了保护受害人的权利,为受害人争取公道,也是为了保护被告的权利,让被告得到应有的处置,要得到这样的结果,需要法官、检察官、律师共同努力,尊重事实,敬畏生命,依法履职。
好话别人说,坏话让我来。
1.镜头切换毫无意义的频繁。
频繁到什么程度呢,高时甚至可能达到1秒钟6-7次,而这样的切换几乎是毫无意义的。
举个例子:第九集大概54:03开始,一个摔角运动员进入居酒屋,镜头从他的背影开始-柜台众人的争执-居酒屋门口运动员拉开门打招呼-柜台争执-运动员进门-柜台争执-运动员进门-柜台回头-运动员进门-柜台回头-运动员进门-柜台回头-运动员进门站定。
此时54:07。
4秒钟的时间内镜头切换了13次,而想要表达的东西无非就是运动员进门打招呼打断了正在柜台争执的人这么简单的一个故事,正常来说运动员背影一个追随镜头就可以完成,就算复杂点,运动员背影-正面-吧台这样3个镜头也能很好说明,但是导演就不,一定要搞出自己不必要的癫痫风格。
类似的还有对话时各种毫无意义的在各个发言者之间切近景镜头。
类似的镜头语言在每一集中都有海量的类似案例,仿佛导演的目的就是要你通过生理的不适来给这部作品留下印象一般。
事实上他的目的确实达到了,这是我位数不多看一集中间必须要暂停休息几次的剧之一,其他有这种需要的剧或电影往往是因为剧情过于沉重或是某种感情让人过于融入,我才会停下来缓缓,而这部剧让我实打实的体会到了生理的不适:头晕反胃。
2.人设太敷衍。
明石达也,就是律师所那个大卷毛,纯粹就是低端卖傻。
能看出原本设定上应该是一个搞笑调剂型角色,但是展现其搞笑能力的地方又太过薄弱,有种强行装疯卖傻挠着你嘎吱窝逼着你笑的感觉,就像王宝强在某些电影里的存在一样。
律师所的那个技术男,但凡有他出场的剧情里多半都有对女主角的各种语言性骚扰,那种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精神简直是律师届的一朵奇葩。
居酒屋的那个歌手妹子,腌渍在抢饭、无来由的花痴、无价值的对白、造作的演出中,时刻散发出一种让人厌恶的味道。
香川大叔的设定太弱,以至于让人疑惑他是怎么坐到那个位置上的。
每当他出场的剧情出现时我都能体会到一种“设定是渣老夫尽力演也逃不出个傻”的无奈。
至于男主那种时不时游走在zhuangbility和讲莫名笑点冷笑话的猥琐让观众很容易就越过无爱的边界,踏进反感的地盘。
主角,可以不伟光正,可以时不时抽个风,甚至可以变态,但绝对不能猥琐,这个真的是大忌。
3.编剧格局太小。
这个基本上是日本影视作品的通病,不能说这个剧是最差的,但这个剧里表现的比较明显。
我个人美剧看的比较多,日剧稍少,国产剧几乎不看。
谐音梗这个东西,在国际化传播里是个非常不好的东西,作为一个编剧,如果你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在世界更多国家里传播就得学会减少或是抛弃使用谐音梗的桥段,毕竟那东西翻译成了本地语言之后难以唤起本地观影者的共鸣。
美剧中在这方面就往往表现的很好,大多展现幽默环节时要么就是段子要么就是神吐槽,日剧则似乎就压根不会考虑非日语观众的观感,体现出一种可能是“老子就没准备给外国人看!
”,也可能是“这玩意也就那么回事了,不会有外国人看吧?
”的圈地自萌小格局。
另外提一下,韩国的《心灵的声音》是那种做的比较好的案例,各种搞笑段子新颖,而且一个完全不懂韩语的人也很容易就能get到其中的点。
4.桥段用到滥。
见到一个名人就是“诶”“诶”“诶”。
看到一个疑点就是“诶”“诶”“诶”。
想起一个事情就是“诶”“诶”“诶”。
然后又是老生常谈的切镜头,你就会怀疑编剧是不是动不动就回光返照的家禽投胎随时可能转世。
每回做饭就会灵感爆发(李狗嗨里事务员的每集神助攻实际上也做的不好)。
时不时既不搞笑,也没有信息含量的话唠对话。
5.故事还算有点意思。
这个也就是唯一能让我支撑着看完的理由了。
所谓“还算有点意思”就是故事讲的还算吸引,虽然你不能仔细想故事严不严谨,虽然你看着看着就能发现本来可以深度挖掘表现的东西只是草草讲过浅尝辄止。
同为律师剧,李狗嗨看完之后你能感受到编剧想要表达出的多种复杂理念,问题的多种视角,而本剧不过是立个高意,演个热闹,如此而已。
自称学法律,却一开始就忘记了“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这一条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没有当过刑事律师来说主角的行为不是律师应有的,被李狗嗨洗脑过头了吧,觉得律师都应该是法庭上打嘴炮呢,也不怕法官直接把你请出去。
民事诉讼嘴炮就算了,刑事诉讼在辩护?
不找到证据打破检方的证据链跟这说啥呢?
看检方会不会鸟你。
而关于是否以委托人利益优先,这个剧里已经借由深山和佐田律师来探讨过了,并不是所有案子都能以委托人利益优先的,当委托人利益和真相冲突的时候,律师要怎么选择?
自称学法的那位已经做出选择了,委托人利益优先,于是,讼棍就是这么来的。
以及,这是律师职业剧,并非推理剧,所以深山的推理也并没有描写得很深,更着重的是在证据。
检方起诉讲的是证据,而不是在有了证据之后去考虑嫌疑人这么做图什么,嫌疑人是不是傻。
在完整的证据链面前,去钻牛角尖想嫌疑人为什么不这么做,那么做不是更优方案吗?
这才是傻。
况且现实中有多少案件本就是不按正常人的逻辑来的,冲动杀人的时候还会去考虑用刀还是用板砖就不是冲动杀人了,那叫谋杀。
在证据面前,难道让检方不信证据信逻辑?
以为破案是玩侦探游戏呢。
最搞笑的是,在不了解日本法律和公检法的实际工作情况,全都代入我国的,才最让人无语。
说日本警方检方会认真检测证据的,去看御殿场事件,看辩方律师找了多少证据能够推翻检方的证据,但是靠检方的嘴硬,法官不予采用。
日本为什么刑事案件有罪率高达99.9%,就是因为法官与检方距离太近,法官在心理和行为上偏袒检方,打破了法官、检方、律师这个原本应该平衡的三角,在这种情况下,检方隐瞒证据都不足为奇,还指望检方给律师提供打自己脸的证据吗?
如果因为看了各种律政剧而觉得这部剧的律师行为不律师的,真诚建议去看一下日本纪录片讼冤律师,这个纪录片记录了一位日本的刑事律师在一起真实的案件中的行为,看了之后你会发觉,深山的行为在刑事律师中,也许少,但他并不是独行者,他们每天都在为真相努力,这才是一个刑事律师应该做的事。
这部剧在日本不但收视高,也被日本律师业内肯定,连庭审都是请了真正的刑事律师进行现场指导的,主创也在私下和刑事律师也有进行各方面的交流。
更有趣的是,有刑事律师看了这个剧之后,还真被启发找到了新证据,为委托人洗清嫌疑www。
所以自称学法但是从未实际从业的人也不必来贻笑大方了。
最最最后,小律师什么时候拍第三季啊!
怀孕的媳妇顶罪实际上是为了自己和孩子谋划未来,真实地惊到我了,当时怎么也没想到是这么个结局,直到真相后的我汗毛都立起来了,这位姐短时间内能思考到这个方面真的牛逼。
还有就是女律师的弟弟,隔太久了记不太清,好像是弟弟一直得不到姐姐的信任,最后深山去和他聊的时候,他说让他姐姐出去,那个地方还蛮有共鸣的,虽然演技一般吧
这部剧完全就是冲着润润去看的,润润的呆萌小律师人设真的深得我心。
剧情是看得下去也挺有意思但不能细想不然真的有挺多的bug,另外第二季的女主真的是无感,全志的存在感可以说不如个路人,总是一脸生无可恋无欲无求的表情。
另外,我想吐槽一下,日本这种抨击国家权威的剧竟然还可以播出来,放在中国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吧,这一点值得我们深思.
第一季看刑事专业律师的时候觉得荣仓奈奈从剧本设置上来说并不算是很讨喜的女主,但看到最后也觉得她虽然在挖掘事实上没有帮很大的忙,人还是非常可爱的,于是打开了第二季。
心情此处插入转折。
在看到荣仓奈奈去了美国,面无表情的木村文乃被来委托的朋友介绍是个前任法官的时候,我就隐隐开始不安です。
果然,辞职的前法官很快被返聘到了律师所,接替荣仓奈奈的位置。
我看过的日剧里的演员们大多演技精湛,导致我对霓虹金的普遍演员素质有很高的期待,这次阴沟里翻车,一度还是怀疑是自己对剧情理解出了偏差。
直到看到第六集,剧中饰演木村文乃的弟弟的演员在回忆姐姐的不信任的时候情绪爆发,镜头在两人之间不停切换,木村文乃没有欲语还休,没有无语凝噎,没有羞愧难当,从始至终表演了一个生动的静态图片。
相比之下,演木村文乃弟弟的演员由于感情投入太真挚,几次令我怀疑是不是只有木村文乃知道雄太小哥不是自己亲弟。
以下截图全部来自第六集。
去弟弟打工的店前偷偷看他
听别人讨论弟弟的案子
听事务所众人讨论弟弟的案子
找发表对弟弟不利证言的证人
找发表对弟弟不利证言的证人
被弟弟拒绝见面
来到事务所发现没人
拜托事务所的各位为弟弟的案子帮忙
询问弟弟两年前的案子
询问弟弟两年前的案子
和斑目所长谈心
和弟弟剖白
弟弟的表情
镜头转回的表情
对比第一次探视弟弟的表情基本毫无区别看完半集后我的表情如下:
第一次看日剧由于角色的演技产生窒息感,对木村文乃感到服气。
第一季是个惊喜,面对为自己利益打小算盘的律师、没有刑事辩护经验但热心学习的20代女律师、在底层没有话语权所以敷衍的警察、为了维持体制环境的检察官、只是坐在高高法庭上审判的法官……深山以“一匹狼”(DX梗)的姿态,打破这种凝滞环境,那种冷静的对峙感,适时自然地穿插的梗,人物的成长和平衡都很好,唯一的问题是其他应该与之平衡的元素,展现的丰富程度不够。
第二季,个人认为,整体的基调有点上浮,那种冷静感变得有点形式化。
第一季专注于和检察官的“对决”,第二季在元检察官辞职后,专注于和法官的”对决“,这种对决感,原本应该是元素的平衡。
如斑目所长所说:律师、检察官、法官,本应该是三位平衡,互相制约的局面。
但编剧君偏要把检察官和法官设定成”一心同体“,那就没办法了。
当然,现实中肯定有这种暗黑现场,但放在电视剧里未免有故意凸显男主团队之嫌。
深山寻找真相的原因,是因为他的观念体系只认可:知道真相才更有可能实现司法公正。
他在一开始询问嫌疑人的生平,也是为了知道嫌疑人原生环境和是个什么样的人,这不仅有助于知道真相,这也是可能在司法上作为对嫌疑人有利的部分。
整个剧的质量,比第一季高,但失衡感很强,法庭戏展现部分变多,更贴近现实,导演、摄影和道具组已经玩得不能更好,卡司也没有丝毫松懈,第二集是整个平衡感展现得最好的(个人意见),尤其是第一季(发量丰富的)被调职的检察官对深山道歉的部分,展现了检察官的立场的选择。
本剧对司法(人员)观念或偏见展示的比较到位,对律师的职业形象和技能表演,还有律师的伦理、情怀,都恰到好处,虽然深田律师与佐田律师在办公室中的“变态行为”看似搞笑,可能也是法律人工作极致之余的释压默契表现。
虽然是电视剧,并且为剧情的推进,有艺术加工的成分,但深田律师在刑事辩护上,深入的细心、独到的眼光敏锐地发现案件证据链条的关键之处,在此基础上进行犯罪试验,并进行调查取证,实现了一个个即将贴上“冤案”标签的结果的大逆转,这的确值得中国当下刑辩人惊醒和借鉴其中的有益做法。
案件中尾崎舞子律师在由法官转任律师之初,思维习惯还未适应,那种100%相信检方、警察移送证据的观念,并坚信自己所判案件无一冤案的意识,展现的一览无余。
之后的几起案件辩护,渐渐动摇并使这种观念最终消散。
的确,如果律师的观念、职能与法官、检察官相同,国家又何必设置律师这一职业?
甚至连法院也不需要了,直接由警察定罪,岂不效率更高呼?
从司法人员判案思维观念角度来看,律师与法官、检察官之间的职业流动,对于公平判案而言,或许是一件幸事!
第二季整容完整,律师+检察官+法官。
佐田律师是前检察官,兼任民事律师。
深山律师是刑事案件的代表。
这一季新来的尾崎律师之前是法官。
稳固的三角形刑事团队成型。
好喜欢日剧的风格,真的是完全不拖沓。
第二集就揭示了深山父亲案件的谜底。
尽管因为现存的法律,被告人死亡,无法再上诉。
但是深山说:“只要知道真相就可以了。
” 事实永远只有一个,但能找到发现事实的只有那么一小部分。
就像世间,能被记住的大能就那么几个,而其他就是组成这个世界运转的一颗小小的螺丝钉,虽然不起眼,但是很重要。
如果拧反了一个,就可能造成无法估计的代价。
就如因为警察上司的隐瞒导致深山父亲的冤案等。
你麻木了吗?
这是一开头尾崎和深山的对话。
“觉得自己能够公正判断这件事本身,就意味着你已经麻痹了。
”我真的太爱这句话了。
人为人,就因为人本身就是会被情感牵扯的动物。
当旁听者到被告被绑着绳索上来时,难道就不会先入为主了吗?
很难的。
在公正反面我们强调着理性,事实主导。
但同样感恩自己作为一个情感动物,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感受世界,去感受他人情感的创作。
最后一集真的亮了,这个call back 我给满分。
又是一件冤案。
真的是完美的审判,“大反派”审判长找回自己的初心。
在此之前,必不可少的就是叙述审判长为什么会变成一个视组织纪律为准则的法官。
审判长在年少时也是一个位了给人公正而认真审判,甚至愿意给人再申诉机会的审判长。
但就因为一次再申诉原告被判无罪后。
上级就对他明升暗调。
之后他为了前程,用这句话“鼓励”自己且警示着下属“好好审判”。
所以说,同理,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啊。
在这个案件之中,各方的对峙是最为精彩的,各方关系非常紧张。
媒体界博人眼球的版面,政界人士为了推行政策,向法院和检院施压,需要得到一个“完美”的审判。
重重施压下,人物的形象进一步刻画,体现人物的改变。
开始,开始对峙啦!!
是否在道路上迷失了自己的初衷呢?
一路上位了自己的职称,放弃了自己最初的理想呢?
将心比心,在你做出一个会影响他人一生的决定的时候,如果你与那个人关系亲近,你还会不负责任地如此判定吗?
但大部分时候,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很难说。
真的很难说,因为我们有时还是习惯自己一套标准,对他人又是另一套标准。
最稳固的三角形,初衷是互相制衡,而不是有两方互相靠近。
佐田的这一句,对这位法官产生了灵魂震荡的效果(这个镜头效果让人身临其境)。
想到自己当初,最终给下了无罪的判论(事情的表面似乎如此)。
这部片子,将人物对刑事案件一步步重视刻画得非常饱满。
只喜欢从民事案件里捞钱的佐田律师,对于每一个委托人,不再是空洞地委托人的利益优先。
互相包庇,隐瞒证词的大友检察官,也因为事实真相地披露,引咎辞职。
当中有一位不断帮助深山的丸川检察官,刹住车,没有做下违背良心的事情,但是却被边缘化。
前法官尾崎,在一次次案件的洗礼下,意识到不应该简单地因证据条件指向,而随意下定论,甚至不相信自己的亲弟弟;认识到对家人信任的重要,对任何人应该完全了解再下定论。
而最后这位法官,捡回自己的初心,真正地“好好判案子”,但也未可知,毕竟现在他可是大Boss了。
他借由这个案子,致使之前的法官同僚都因为判案过失而与审判长之位失之交臂。
不论如何,如斑目律师所说,他们的抗衡还有很长的距离和时间。
毕竟司法的公正不是一时一刻,只换得一位良心人而可以修正的。
给后面的他们加油!!
作为律政剧来说比第一季好一丢丢。依然如故的刻意剪辑以及强行卖萌和玩梗,需要快进着看。文乃真的是,多演一些性格突出的角色吧!明明综艺里面那么可爱。每次都接这样微妙的角色,每次都是一样的演法,演技还不及她综艺里的一半。
女主这黑眼圈...
感觉编剧对法院是有气的。每一集虽然有重叠都还是挺好看的。怎么办还是奈奈比较可爱。
奈奈是结婚带娃去了么。。看了一集不好意思,我觉得没有第一季好看。。
检察官和法官都怼完了,应该没第三季了吧...
剧情不给力。只有冷笑话升级了。
总感觉这部剧节奏怪怪的,上一季更是
下饭剧就是 看起来很轻松剧情节奏也不错但是也没好看到吃完饭也忍不住看完的剧
重新看了一遍,还行吧,挺多硬伤。
2.5吧
二点三星吧,这季剧情都挺无趣的,一定要证明自己是部爱豆剧么。而且浮夸过头了,以为镜头切换做鬼畜效果就可以博得大众喜爱吗,真是乃衣乌。。(手动再见)
前半季弟弟被抓走那个回忆镜头也给太多了,你不想讲就先放放别放了,想讲就逐步多给点信息推进一下,就那么几秒的镜头,一会放一次一会放一次烦死了。 感觉第二季女主形象刻画有点生硬有点刻意有点用力过猛了,知道这季想写一个法官视角的改变,但写的过于极端显得有点降智。
最后一案太感慨了,想到了我国的张玉环。公正离不开每个法律人坚守的理想和初心(突然拔高…但大和田还是最可爱的❤️
不懂就問,現在著作權到作者死後50年,所以推理梗就可以隨便抄襲借鑑了嗎?但也抄的也並不好。我只算中低階的推理迷,我都能隨意看出兩個案子是抄的,那……不過應該還是有些是原創,畢竟有些案子挺爛的。但給兩星不是因為抄襲,而是人設和搞笑太刻意濫俗,讓人不適。
跟第一季差不多水平,剧情弱,但是这卡司够我看下去的了。
推理无逻辑,剧情薄弱,就是给松本润的脑残粉看的脑残剧。这种垃圾剧还能出S2真是奇迹。松本润在剧里始终一脸贱笑的样子真欠揍。
穿上一身蓝西装,我就成了辩护士里的柯南,真相只有一个
黑日本的司法体系绝对黑的到位。
有一半的剧集有点水。续作魔咒,还是喜欢第一季。
没有奈奈的第一集……真的看不惯新来的女配角那个脸……而且全部案件开始套路了,虽然润润仍然好看,但检察真的很辣鸡,还是港剧律政片更加正常而且符合逻辑,上一季也是原本都只为了自己利益的裁判官都会因为旁人几句话就变好,果然是教育日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