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在微信公众号:shenshike-HK( 心是主人身是客)==1最近,在看堺雅人的剧。
我看剧,有这样一种习惯。
看到一部有意思的剧,把这剧编剧或者导演的电影全部看一遍。
看到一个颜值高的演员(颜值不高演技搭救,主要还是看颜值),去把他/她所演的电影全部拉一遍。
看过《半泽直树》和《Legal High》1、2后,觉得这个大吵大嚷、表情动作极其夸张的小个子男人,──堺雅人,有点意思。
堺雅人居然是早稻田大学的学霸,而且,还是专攻中国文学的。
《红楼梦》、《三国》,我们可能玩不过他。
为了心爱的表演事业,他从早稻田大学辍学,甚至和不支持他的父母断绝了来往,真够倔强的。
一直不红一直不红一直不红,长达十年。
2004年起终有起色,开始担任主演。
2012年,演了《Legal High 1》大热,三十九岁,登上事业顶峰。
堺雅人的妻子,菅野美穗,现在是有实力的演技派演员。
20岁时拍的写真NUDITY,是日本写真历史上销量仅次于宫泽理惠排第二的热销作品,售出了80万册。
当年她在记者会上痛哭流涕,表示拍这样大胆的写真并非出于自愿。
不知道是经纪公司欠债逼她,还是她天真受骗。
扒堺雅人,居然扒出了这么一段。
谁叫我一看见写真,眼就发光呢?
(图我就不放了,不毒害大家。
)2为研究堺雅人的演技,去看《武士的家用帐》。
《武士的家用帐》通过儿子的视角,看他的父亲,──一个会计师武士,怎样殚精竭虑,带领家人渡过德川幕府末期那段武士们(也包括藩主)穷途末日的穷日子。
堺雅人在片中饰演一个老实、木讷又严谨的会计师武士猪山直之。
没错,他们猪山(这啥姓氏?
猪啊!
)家族就是世世代代给藩主珠算,──打算盘、算账。
他们是把算盘看得比武士刀更重要的一个武士阶层,落魄时,武士刀可以卖掉,算盘留下。
堺雅人在剧中变得沉默寡言、规矩守旧,和《Legal High》里大吵大嚷、动作夸张、想法出位的古美门律师大相径庭,简直不像是同一个人所饰。
这反差也太大了,看着猪山直之瘪着嘴节约拘谨的古板样子,就会出戏到古美门酒池肉林的风骚样子。
3《武士的家用帐》的基调是所有的人都善良,不过,所有的人都过苦逼的日子,有点像《蓝风筝》、《小鞋子》。
儿子的妈刚嫁进门,第一天就去厨房干活。
被婆婆叫住,说:“一开始就这么卖力干活,以后大家都会觉得应份。
干活么,随便做一点应付下可以了。
”(居然有这样的婆婆!
)公公也是一团和气,除了向人提他的当年勇:把城门漆成红色的提议被藩主采纳,没有其它的嗜好,一切听凭儿子。
家庭气氛和睦、温暖。
工作上,父亲发现赈灾的粮食被同僚私自扣起,据实以报。
非但没受到同僚的打压报复,反受到新任上司的提拔。
职场上的人事环境也算不上残酷。
然而,日子却过得越来越艰辛。
父亲把每一笔用费详细地记录,锱铢必较。
自己的婚礼、儿子的穿裤仪、父亲的葬礼,他都端坐一角,浑似没有人情味地都在算钱。
说起来,父亲是个精明、果断而有能力的人。
一旦发现入不敷出,马上变卖家财、废除不必要的开支、毫不在乎脸面,儿子的穿裤仪都用手绘鲷鱼替代真鱼。
(亲戚们也没露出刁难神色。
所以说这部剧的人情刻划得太不世故了。
)以父亲这样的能力,还身居要职,加上,猪山家本来就是中层武士阶层,有房产、有仆人,日子仍过得这样拮据。
连围棋的棋子也用贝壳代替,生孩子最大的补品是舔一舔糖。
后来的吃饭,一家子坐得端端正正,都在“咯嗒咯嗒”啃腌萝卜、喝稀粥。
那么,其他人呢?
4有许多一晃而过的台词、镜头从侧面描绘德川幕府末期人们的生活:父亲贪污的同僚说:我也不想这样做,可实在家里困难。
父亲有的上司因破产进了官邸狱。
连殿下和小姐们的饮食费用也减少。
为维护藩主的颜面,父亲向藩主进言说只改变了菜式做法,没有减少菜碟的数量。
这明明是朝三暮四,把藩主当猴耍嘛,藩主却笑笑地接受了。
从上到下,整个德川幕府的经济已经崩溃,封建武士阶级的制度再无法支撑了。
可父亲还是信奉这种制度,伺奉藩主,不会有任何对制度进行反思、产生改良的想法。
长大后的儿子支持明治维新,和守旧的父亲发生分歧,离家进京。
在新政府中,却因为父亲所传授的珠算技术,受到器重,出任海军会计总监。
上司对他说:武士要多少有多少,会珠算的武士就不多,一个顶一万个。
儿子有所悟,回乡探父,父亲已风烛残年,体力不支,却对儿子说:想去京城住。
这么简单的一句话,是他对封建藩主和武士制度的反思。
熬守了一辈子的艰苦,最后终于认同了儿子,认同了新时代。
父亲去世,儿子穿着传统和服端坐,军装挂在一角,算葬礼的费用。
父亲认同了新时代,儿子认同了父亲的价值观。
5看到最后,发现故事结束了,不要急着关掉。
最后的文字述说很有意思,我反复刷了几遍。
在算父亲去世后,母亲活了二十多年才去世。
电影中间父亲向爷爷奶奶解释家里入不敷出,报的一串数字:工资3000,生活用费1200,亲戚2000,佣人多少多少……在亲戚方面的花费超过了一家的生活用费,不知道是什么费用,人情还是救济?
我看电影,凈会琢磨这些。
6把这部片子当作家庭伦理片看,削弱了片子的意义。
导演森田芳光用了相当的春秋笔法。
森田芳光拍过《失乐园》。
这下,大家应该都知道了吧?
只有提这些才会有人记得啊。
后接两篇:身是客的武士片专场:《武士的一分》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8341399/身是客的武士片专场: 《黄昏的清兵卫》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8341676/=================================更多文章,请关注我微信公众号:shenshike-HK
2025年4月2日六公主放这个电影。
又是一部节奏慢吞吞的日本电影,我年轻时性格毛糙,现在又时间巨多,正好拿这种电影来磨砺性情,打发时间。
如果不是因为有新仇旧恨,我会很喜欢日本这个民族,整洁的头发,整洁的衣服,整洁的家居,整洁的街道,彬彬有礼地说话、鞠躬、吃饭。
都是我喜欢的。
一直以为日本武士都是拿刀打仗的,看了这个电影才知道,除了负责军事职能的武士,也有负责行政职能的武士,承担税收、财政、司法、户籍管理等管理工作,有点类似公务员,反正是属于体制内的,等级比屁民高。
新生儿宴席虽然简陋,但开支和随礼是不可少的,因为亲戚是你无计可施时的后盾珠算心算,从祖父任职藩主那辈,到家里欠债算账,再到儿子的教育从藩主那里得到的薪水,我们一文也不能乱花(日本的传统教育是儒道的变化,不算差)可是,从路上捡到的钱却放进口袋,这是乞丐的作为,这有损武士的尊严这样做也太不讲理了。
父亲光说漂亮话,却做着不近情理的事(家里要勤俭少吃,还要求把捡到的钱还回原来的地方,在孩子眼中这不可理喻)都这么晚了,如果脚滑了掉进河里怎么办?
如果是那样,那就是命运(父亲对职业的尊敬令人钦佩,但认死理的态度也是执拗至极,要求儿子也得跟大人一样遵守一切)什么命运,我决不允许这事发生(母爱)就算有人死掉,社会变迁,父亲还是只愿意做一个算盘呆子吗(儿子认为父亲守旧,殊不知当年父亲也是那个反抗者,大家都只为了对齐账目,而父亲是唯一一个坚决每一笔重新对账发现不少私账)我不允许你这样跟父亲说话(母亲对父亲的爱)至少这次他没把算盘弄坏(父亲对儿子的包容)后来,儿子虽然去了京都当了武士,但新时代到来后,儿子还是被认命管理财务,负责军队的后勤供给。
当时长官这样说道:“武士要多少有多少,但你的这门手艺,不要让它荒废了,大有作为呀,拜托你了”(儿子认为武士更重要,但最终反而是珠算助了他)几个算盘,一个家族,经历时代变迁,人员更替
《珠算武士》又见堺雅人,这次不是剑圣的冢原卜传了,而是珠算高手之武士!
(关于堺雅人的简介,可以参见“戏疯子的《Legal High》”http://bbs.bianzhirensheng.com/thread-1185790-1-1.html其之前热剧还有《半泽直树》http://bbs.bianzhirensheng.com/thread-1175986-1-1.html)明治维新前后的那个历史时期,堺雅人饰演的加贺州武士(钱粮谋)猪山直之,成长、担当、站立起来!
主要工作是担当藩内的“算用人”。
所谓算用人,形同于今天的会计,每天最常打交道的便是算盘和账本,这也属猪山家世代传习的工作。
直之忠直善良,克尽职守,不免要遭到贪妄之徒的弹压,他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贫穷富贵一概安之若素。
前半部分主要描述二件事,第一是出道不久之“算用人”猪山直之实地探访、多方求证、仓库清点,终于获取足够数据,证实主管贪墨藩主下发之赈灾粮!
从而获得重用。
第二是其父入微出阔,家计频于破产,担当全家责任的猪山直之亦然典当全家贵重物资,削减债务,节省开支,努力还清。
在这个清贫时节,之后的第二主人公,猪山直之长子,被教育、熏陶为重计算、长筹划的新一代“算用人”,并成功地在那个死伤累累的时代变更迭,依靠出众技艺获得新政府重用。
这就是三代珠算武士的写照。
当我们掩卷而思的时候,不由回想其幕府倾倒的那个年代,黑船压阵、勤王血刃。
更是从一个小小贫寒武士的家用账簿得失计算,锱铢必较,看出那个年代相对落后的日本,如何节衣缩食、励精图治、全民一心,终于踏上维新、获得提升。
反观我们的同时代,依然为石舫弃炮船,终至甲午败。
而本剧其实是根据历史学家磯田道史的著作《武士の家計簿 「加賀藩御算用者」の幕末維新》的著作改编,该书更是真的由德川幕府时期猪山直之的家计簿整理而成。
一切皆为实际映射啊,过去的,不能让他过去啊!
堺雅人,演的认真,也是其作品中,必较出色的!
影片第二次提及“金泽”这地名时,我才后知后觉地恍然醒悟——这不是百万石加贺藩的首府么,就是二百年前,前田利家和妻子阿松创立的那个加贺藩。
前几日看到搜狐网上一个旧专题,很有意思的名字,叫做“日本导演,没有小说你们会死啊”。
这一部《武士の家计簿》,是依据原加贺藩士的家用账簿衍发出的,也算是原创剧本了,虽然森田芳光监督更加广为人知的,还是《其后》一类的小说改编作品(不晓得《让我们乘A列车前行吧》会怎么样呢)。
《利家与松加贺百万石物语》,我只零零星星地看过几集。
那时候于乱世风云里的英雄意气儿女情长颇有些执着和迷恋,剧中利家与阿松夫妇的相知相许、相互搀扶便也显得分外动人,哪怕我自始至终没有能接受唐泽寿明的红眼妆,而松岛菜菜子的职业女性造型相形之下在我看来就平庸了许多,完全不够来引诱美少年——咳,我扯远了。
《武士の家计簿》,至少前面100分钟没有让我失望。
从《笃姬》开始就发现雅人叔叔是适合月带头的俳优,他的眼睛不像瑛太或者松田翔太那样大而明亮,炯炯有神,可是微笑的时候眯着细长的眼睛,能使人感受到某种悠远又切实的温柔。
阿驹给素不相识、艰难地咀嚼着干饭团的直之送去大麦茶,回到同伴身边后才知道那便是自己的相亲对象,在回头看时,竹筒里插了疏落的几枝野花,仍旧安静地摆放在茅屋一角;新婚之夜,直之说,我只是算用人,很笨拙,也许难以出世,这样你也愿意么。
后来逼不得已变卖家产还债,他又问了一次,每次阿驹都回答说:不愿意——如果我这样说呢?
这句台词简直就像为仲间由纪惠量身定制的一样,温柔,顺从,也许有一点点不甘和埋怨,又随即被对面那人春风般的笑容消解了。
我也记得《我想成为贝壳》里面虚弱又坚强地在风中微笑的房江,如同世界的母亲,能吞吐一切痛苦悲伤,报之以喜乐安宁。
就这样结束的话,也已不失为一个完整的故事,其中有维系家族生存的艰难,有面对内政混乱、官员中饱私囊时的刚直不阿,有夫妇间的相濡以沫,有几代人之间的相互关切支持,还有,对世代承袭的职业、对一方算盘的珍重与热爱。
后面25分钟相比之下就显得仓促,年号从片头的天保一下子跳到了庆应(没记错的话,这确实是明治前的最后一个年号,当然直之让年幼的直吉还回前河滩的那枚钱币上是“宽末通宝”的字样),插进了一个类似于SP版《鹿鸣馆》(不知原作如何只能冠以这个定语)的故事,天翻地覆,风云开阖,父子之间也难免一场意料之中的争执,没有造成什么严重后果,可是,算盘摔坏了。
本不应当被视为旧势力代表的算盘,被心向时代潮流的儿子成之摔坏了。
加入新政府军,功成名就,返乡思旧,都被匆匆带过。
本也应当匆匆带过。
我并不是为了看明治维新的政治风云才选定了这部电影,我只是恋恋不舍着,当时的瓶花妥帖炉烟静,现世安稳,岁月静好。
记得妈妈说过,外公的爱是男人的一种爱,不说出来,但肩负了家庭的责任。
看完《武士的家用账》后,我能感受到男主的责任和爱。
珠算,好像还给老师了。
于是,随着镜头的推移,很感慨。
珠算武士,珠算呆子。
刻板、有原则,明明是天才,最后落得清廉一生。
四文钱,还回去,不是会计的强迫症,而是不能拿不属于你的东西,这是会计最基本的原则。
唯独不能接受父亲去世,儿子独自认真做账。
虽然这也是爱。
谁会在新婚之夜,算结婚成本?
谁会在面临破产时,强迫父母长辈们割舍掉他们的珍爱?
谁会在亲人过世后,认真计算丧葬费用?
是谁会把花插在竹水壶里?
是谁坚持买下贵的那个“栉”,并默许留下;又是谁画下鲷鱼,背起儿子,送上砂糖?
猪山直之( 堺雅人 饰),这男人维系和挽救了家庭,原则不乏温情。
PS:媳妇第一天就去厨房干活。
被婆婆叫住,说:“作为媳妇和女婿是不一样的。
最开始很重要,为了让公公婆婆满意开始就拼命干活,以后就会被觉得理所当然。
多走出一步的话,身份就会低一等,你要记在心里。
开始要适当的做才是理所当然。
”
《武士的家用账》我喜欢韩国的历史片,日本的法律片和职业片。
但是这一部,虽然基于历史人物,而且主人公也是“专业人士”(所谓的“珠算武士”,实际上就是原始的会计师)。
但是,这是我更喜欢的一类影片:中国传统文化片!
我们中国实在缺乏展示传统文化魅力的电影。
而在日本电影里,反而很多,包括《蜩之记》《超高速!
参勤交代》《窈窕舞伎》都属于这类作品。
《武士的家用账》展示的其实也是另外一个方面的文化:廉洁!
中国在汉代开始举荐制,不仅有“秀才”(优秀人才),还有“孝廉”(孝顺廉洁),一是才,一是德。
片中说白了,就是当初朱镕基总理在三个会计学院题写的“不做假账”!
主人公猪山直之,生出来就是一名“珠算武士”。
很明显,他的祖宗就不擅长用剑,所以才当上了底层的武士,而且负责算账。
直之子承父业,也当上了“珠算武士”。
他从小就擅长计算(数学),6岁懂得解鸡兔同笼(片中是乌龟和仙鹤哦)。
长大是个“珠算呆子”,非常认真严谨,而且喜欢计算。
因为对“珠算”的执着,他发现了上司做假账,贪污赈灾物资时。
尽管人微言轻,直之的发现,被上级挡下了。
但是,纸包不住火,因为赈灾不足,引发了灾民暴动,尽管已经把带头暴动的杀了,为了平息民愤,统治者还是处罚了“珠算武士们”。
例外的是升了直之的官职,让他成为会计部门的要员。
对于“珠算”的执着,其实也是对于“职业”的执着。
直之的父亲,在抵当财产时,连武士象征的“短刀”(切腹用的,还是近身防卫用的)都当了,连当铺老板都觉得不合适。
但是直之的父亲却说:我们家的“尊严”是“算盘”!
所以,直之对儿子参军的事也是反对的。
始终认为自己的家族的尊严就是“算盘”,为国贡献,应该是以自己之长。
的确,随着时代的变化,需要的是更多是知识,而不是武艺。
也幸亏有高级的专业水平,儿子猪山成之,不仅没有死在战场上,还辗转成了新时代的主要人物,服务于新成立的“海军部”。
也许,珠算武士是在认命,做好本职,适应天命,而自然、社会似乎也是一直变化之中。
当初因为武艺不出色,而沦为珠算武士,而后来珠算武士又成为决定时代的关键力量。
直之和妻子介绍,自己小时候也要读《论语》。
很明显,他也“严格”地以儒家的法则来约束自己。
儿子因为掉了钱,无法平账,所以他让儿子自己解决。
后来有一天儿子在另一处地方捡到了一文钱,填进了账目。
但是直之却不答应,重新自己掏腰包给了儿子一文钱,然后让儿子把他放回捡钱的地方,因为“武士不能捡钱”。
这种苛刻,恰好是“从小做起”,从“一针一线”做起。
直之继承家业后,他给自己家也建起了账目。
一算才知道自己家濒临破产,但是为了维护武士的“面子”,却还要坚持一切奢侈的消费,尤其是迎来送往的礼仪。
他说服家人,变卖财产及时偿还欠账。
不然欠下的账目只会越来越多,越滚越大,最终破产了更丢人。
而之所以负责账目的高级武士会贪污赈灾物资,就是因为为了维持面子,家里的“收支不均”,为了填补亏空欠账才做出这样的事。
但是事发,被砍杀,更加是丢了“武士的面子”。
家里人都理解直之,并且支持他。
当然,也因此过上了节俭的日子。
甚至直之的母亲,把最心爱的嫁衣都当在当铺里。
临死前,才能够赎回来。
中国人传统为什么节俭,很明显中国人爱面子,更爱“荣誉”!
所谓“知耻不辱”就是这个道理。
直之一家只是靠两个男人的工资维持,虽然节俭,但是也能够过好小日子。
就像不带鱼肉饭盒上班,但是吃红薯也一样充饥,他们过得坦然。
当家的妻子精打细算,也能够让他们吃上美味的饭菜。
而儿子一直就负责家里买卖的账目,从小也懂得如何精打细算。
当然,这种文化,与现代“时髦”的美式消费又有了冲突。
大家都想像美国人那样过着“花明天的钱享受今天,明天的账将来再说”。
不过,关键是这种消费观念,背后的自然资源问题。
我们花钱享受,其实是过度提前预支子孙的资源,我们耗费的是子孙的福利。
不仅,看廉洁与节俭。
影片还让我们看到平凡的人生。
影片波澜不惊,虽然有直之因为发现上司做假账被提拔,还有变卖家产还欠账,以及成之从军变成时代新人等情节,但都是平淡人生中的微波。
然后,我们看到直之的父亲去世了,直之的奶奶去世了,直之的母亲去世了……然后就是直之本人,还有片末的成之的生卒年介绍。
人生代代无穷已,留下的是什么呢?
直之一家,留下了完整的“家用簿”,成为了日本历史上,乃至世界会计史上珍贵的文物遗产!
我之前说,我现在更重视“收成”。
其实也是这个意思。
人生的命运,其实一早就被限定在一个狭隘的圈子里,不管这个圈子多高多低,始终远远不及世界的宏大无变。
短暂的岁月,又被命运的轮盘限制在一个狭小的刻度里,不管多么急切,多么拖沓地想改变,都毫无办法。
看着父辈的离开,接下担子;然后再离开,卸下担子……我们能够关心的只是留下什么。
所以,这才是儒家精神的本质!
18.3.30 ahy9n0�7�W�h�
通过讲述幕府时代到明治时代的三代珠算人的故事,也反映了时代变迁对人的影响。
总体看来,节奏较为缓慢,而且关于攘夷的历史事件的讲述较多,不了解那段历史的话观影体验还是受到影响的。
主要描写的是四件事件的四个冲突。
其中两个是反映时代的(时代变化):1.猪山直之负责计算粮仓粮食的计算,发现了上级侵吞倒卖粮食证据,记录了下来后受到了重用;2.直之无法摒弃对旧政府的信仰,反对加入攘夷,和儿子分道扬镳。
另外两个是反映三代人之间冲突的(观念冲突):1.由于家运不济,猪山直之通过家计簿(节俭)挽救了家庭;2.负责家中记账的儿子弄丢了4文钱,父亲严格的要求他补上这4文钱的账,并且不允许他用捡来的4文钱,让他在当晚归还回河里。
最后一段儿子背着父亲的对话还是挺感人的。
儿子不记得父亲什么时候背过他,但清楚的记得把4文钱丢掉的地方。
我的感悟是,自己仰仗的能力、逻辑等等可能在一时是支撑你的信仰,但是也是一把双刃剑,只相信数字的直之变得冷酷,给予至亲无法忘却的伤害。
当时疯狂喜欢堺雅人的时候,把他主演的所有电影都看了一遍。
高质量的剧本选择能让喜欢日剧的朋友对他的大部分电影都耳熟能详。
《金色梦乡》、《南极料理人》都是经典中的经典,《丈夫得了忧郁症》、《最后的武士》以及《盗钥匙的方法》在特定题材电影做比较时,这几部也会被人拎出来再津津乐道一番。
唯独这部《武士的家计簿》是最容易被人遗忘的。
电影里人生的细水流长,一家人柴米油盐的个中滋味,给人暖暖的感觉。
不知是剧情跳跃还是翻译质量问题,从家境殷实到出现赤字没有任何过渡和交待,而且主人公还刚升了职成了藩主身边的亲信,为何会一夜之间家道中落?
我只看到一个经济条件良好的武士家庭在主人公的“精算理财”下变得穷困潦倒,而且本来可以享福的父母家长在贫穷和放弃个人心头好直到老死…主人公在父亲去世时说:我们的债还清了,这是值得欣慰还是哭笑不得?
简直可以说不孝,儿子的元服,是武士一生最重要的时刻,哪怕省下一星期伙食也不是画鱼充饥吧?
父亲的葬礼,是一生最后陪伴在他旁边的短暂时光,你却在算盘上忙着算帐,你儿子反抗、骂你不近人情,乃是孩童最真性情的表达。
猪山先生你真的不反省吗?
你省吃俭用品质高洁,又擅于珠算,而家中财政状况却没有因为你的精于计算而变得改善,忙了大半辈子,最后原来只是“我们的债还清了”,典型的迂腐老旧,也许这就是迎来现代新日本前最后一代古旧老人吧。
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突飞猛进,接受西方文明,学习先进思想,日本人已经成为真正精明算计生意头脑发达的民族。
大家都应该听说过中国老太太和外国老太太买房的笑话,中国老太太存了一辈子的钱,到80岁的时候终于够钱买房子,外国老太太年轻的时候贷款买了房子,到80岁的时候终于还够了房贷……西方人很清楚,钱是赚回来的,不是省出来的,富人天天去银行借钱,却越来越有钱,穷人天天去银行存钱,结果穷忙一辈子也发不了达,我认识的人中,越有钱的人欠债越多,例如我们的老板(当地最大的民营医院)就有上亿贷款,起码四年才开始盈利,如果要他像主人公那样,发现有债务马上就要还、有债在身不还干清不踏实,那估计家里所有锅砸了铁也还不起。
幸好日本人已经转变了,已经从“中国老太太”升级到“外国老太太”,而中国很多人仍然是前者,省吃俭用刻薄自己一辈子,生命最后的一两年往往花费的钱最多,而且主要是贡献给了医院,平时每个星期来我们医院一次开几百块钱药的老人,就是平时吃一顿饭五十块都心疼骂儿子浪费钱的老人,一个存了十万块却经常吃剩饭剩菜,东西掉到地上都捡回来吃的老人,本来这半生可以花掉这十万让自己生活品质更好,最后他却熬病了用来交手术费…我听见主人公父亲去世前最后听的一句话“终于把钱还光了”,就想起一些中国人存了大半辈子不舍得花,去世前“终于把钱花光了”。
你的职业,就是你的武士之道
2012.07.24大概是多年来看日影的关系,这种缓慢推进又没有显著戏剧冲突和高潮的片子看起来依然平心静气。片尾煽情,戳泪点。仲间由纪惠和松坂庆子的演出很舒服,堺桑果真是适合月代头啊,美。幕府对萨长的时候我出戏了,心里默念,那头什么事你还不知道么总长~嘻嘻~
非常平淡的一部作品,但是看完之后却莫名感动于生活中的小细节
堺雅人能用笑容演绎一切
三星半,堺桑还是那么呆萌,这次的角色本身也很呆萌吧~
樱花飘落门扉掩映,雪罩烟阁物换星移,恒常的是无声日子,一汁一菜的岁月,多么静谧多么美好。
是可以想象的“森田芳光拍的传记片”的模样。稍嫌平淡,是因为全片处理用力太均匀?有些桥段落了俗套,尤其直之的婚姻的部分。不过貌似这是文艺作品中“不器用な男”最可能的命运……演员基本都挑得挺合适。另外,アサノガワ那场相遇的戏,竟然有艾尔法希尔的既视感。
看在傻儿子的面子上。
雅人叔一补 过的好苦啊
以小见大,用珠算人一家的变迁来反映日本时代的动荡。普通人,才最隐忍而坚强。
最后的煽情部分还是被戳中了
真是不由自主地想起《黄昏的清兵卫》啊
人来人去 细水长流
雖然有了雅人叔但也還是只能給三星啊,略乏味。故事告訴我們不要欠債,但也要適當奢侈一下,這樣才比較杏胡。
2013.11.30 21:15
每每看武士片都得特別沉下心來才可以,不然那麼緩慢的節奏,根本就很難看下去。動蕩時代潮流下小人物的故事,從故事到人物其實都蠻有吸引力,不過影片基本就是流水賬式的平鋪直敘,全片幾乎沒有高低起伏,太過寡淡了一些。某種程度上來說,武士片其實就是日本的主旋律。
最近鬼使神差跟“月带头”撞上了。。。D9的画面没的说,但翻译很糟糕。。
亮点是爱和服的妈妈,松阪庆子演得好极了!
本片根据历史学家磯田道史的著作《武士の家計簿 「加賀藩御算用者」の幕末維新》的著作改编,该书由德川幕府时期猪山直之的家计簿整理而成。故事开始于日本天保年间(1830年到1844年之间)的日本金泽隶属于加贺藩的城下町,是幕府时期的第四大城市。德川幕府的后期,主人公是出生于珠算人世家的武士。故事中出现的历史事件有1853年黑船事件,幕府末期加贺藩站队事件。主人公于1878年去世,儿子加入国家军队。故事细节做得特别用心,隶属于幕府的珠算室有很多的会计,天天就是拨弄算盘算账,早晨去上班父子俩都要带上妻子做的盒饭。赈灾粮出现贪腐,主人公这个珠算呆子就一家一家查并默默如实记录在本子上。发现家里收支赤字,就做了规划变卖典当断舍离不必要的物品,武士家的男孩子四岁还有重要的穿裤仪式。家里瞬间清空后的拮据却拍出了温馨喜剧感。儿
2017-08-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