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夜孔雀》的预告片之后,我有点厌恶,又是以不伦为卖点的爱情片。
幸亏昨天我去看了这个片子,否则肯定错过了今年最好的一部电影。
是悬疑片吗?
如果以女主的心情最后拨云见日,豁然明朗为悬疑的标准来看,这还真是一部悬疑片。
不过,你见过一部不需要你猜凶手、剧情、结局的悬疑片吗?
所以按照惯常的类型片标准,这肯定不是一部悬疑片。
跟悬疑没有半毛钱关系。
这让我有点埋怨影片的宣传。
至少,要再拍一个纯净的预告片,给那些能被片子本身打动的人看。
否则该看这片子的人会很容易错过它。
是伦理片吗?
片子里确实出现了父子爱上同一个女子的情节。
不过,这个女子只爱父亲一人。
然后就是父亲因为儿子受刺激复发严重精神疾病而退出了这场爱情。
没有别的了。
如果因此把这个片子和伦理扯上一星半点关系。
那么,简单的爱情,在这个世界上就不存在了。
对了,还有在巴黎的男主的弟弟。
这个人跟女主,就没谈过恋爱好吗。
所以,所谓一个女人和三个男人的故事,基本是在扯淡。
是浪漫的爱情片吗?
即是又不是。
如果你把爱情片定义为那种秀给别人看的爱情片的话,那么这部电影不是那样的爱情片,因此也就不是那么个浪漫劲。
但是,如果你把爱情片定义为把爱的主观感受以映像这种客观的方式传达给观众,那么这就是一部爱情片,真正的浪漫,无以复加。
成都与巴黎的问题影片不是按照事情发生的顺序展示的。
否则前半段成都,后半段巴黎。
影片不是双城对照的或者碎片式的叙事顺序。
否则无法解释影片展示顺序的某种隐晦的逻辑。
这部片子的叙事线,以女主在巴黎咀嚼几个月前在成都的恋情为轴。
所以,女主才会一边回忆着成都发生的情景和故事,一边在现实的巴黎,纹身、养蝉、吹尺八,沉浸体味着这个爱情。
实际上不应该把在巴黎的咀嚼当作一种回忆。
真实的情况是,女主在成都形式上突然中断的爱情,在她的内心仍然还继续着。
所以就女主的感情来说,它一直是进行时,现在时。
这也是为什么把成都的故事和巴黎的活动混合在一起,有其合理性的原因。
事实上,这恰恰是导演这样安排影片展示顺序的逻辑出发点,是他的匠心所在。
这样安排影片的展示顺序,即纵向的次序的展示了女主情感的发生发展,也横向的展示了这个感情所包含的所有美好和苦痛,最后还没有其它的半点的枝蔓和多余。
整个片子就像美女的身段,无一丝多余,无一丝的不足。
每一个镜头,每一个场景,每一个细节,每一句言语,都是围绕着女主的爱情的,极其饱满又恰如其分地展示着它。
暗示与意象没错,看过片子的人,总会感到片子里的许多场景,物件,在向我们暗示着什么?
应该说,这种感觉是没错的。
这部片子意象非常丰富。
夜孔雀和蝉茧以及臭椿树,是片子里的主要意象。
它是一整个生养系统,又是一整个成长过程。
它即展示和代表了爱情的美妙,也展示和代表了爱情的苦痛纠结,更展示和代表了经历过百转千回之后的升华。
尺八其实和夜孔雀等系列意象一道,展示代表着上述的内涵。
同时,尺八也建立和展示了男主的形象——尺八要一万多根竹子当中才能挑出一根合适的材料,而尺八制作过程中内部填充决定了它的音色,这暗中反映着男主的品性。
尺八还有一个意涵,那就是女主对男主的想念。
她在塞纳河畔吹动尺八的情景,是不是多少显出一些孤零和不协调。
木质的纹身工具暗示着女主感情的纯洁美好。
纹身的过程,即反映了女主对男主和他们感情的想念,也反映着女主对这段感情的思忖。
而且这个思忖是开花结果了的。
影片的最后女主把男主的弟弟留了下来,也就意味着她要完成这个纹身,把夜孔雀的两只眼睛也纹出来,让夜孔雀最终飞起来。
飞起来并不是飞离,而是飞升。
场景也构成意象。
影片开始时,男主在砖台上跪吹尺八的场景,悄然建立起男主的形象。
影片中段医院里的戏剧表演,展示了父子间面对这一个女子这一个爱情时的苦涩,纠结。
道具也蕴含丰富意象。
被杀的小白兔,高跟鞋,以及孔雀胆酒,都反映了男主儿子的情感和异常。
男主死了吗?
从常识说,在一堆人面前服毒自杀,被救的几率很高。
从情节看,几个月之后在巴黎,男主的弟弟并没有在谈到他哥哥时有什么异样的情绪流露。
可见男主没死。
不过我们都知道,有个东西死掉了。
那就是他和她的爱情。
喝孔雀胆酒表明了男主为了不再刺激儿子,甘愿放弃和女主爱情的决心。
有一个爱情和一个暗恋这个片子里只有一段爱情。
那就是女主和男主的爱情。
男主儿子对女主是暗恋。
他和女主泳池吹笛子的场景是他想象出来的。
至于男主的弟弟,影片里哪有他和女主发展感情的情节,一丝丝也好,有吗?
难道就因为女主在弟弟面前纹身的时候露了脊背,我们就可以断定他和她发展了感情?
这有点太不靠谱了吧。
后来呢...影片的后段,通过检查,女主发现自己怀孕了,是男主的孩子。
要不要这个孩子就成了女主内心反复掂量的问题。
这个孩子已经不仅仅意味着一个生命,还意味着女主男主的爱情。
最后时刻,女主改变了主意,她意识到,她不能就这么扼杀一个生命,也就意味着不能这么扼杀了他们的爱情。
不过,不扼杀他们的爱情,不意味着她要和他再续前缘,这在现实中已经不太可能。
这只意味着女主在内心又接续、激活、接纳了这份感情。
这就是女主感情的升华。
简单的外在的粗暴的说,就是这样。
影片的气质这部片子即清淡又丰富,即含蓄又涌动,有豆瓣的豆友形容说,静水深流,深以为是。
这部片子让我想起中国的水墨山水画,可是它运用的通通都是现代的电影语汇和技法。
我用隽永和经典来形容它。
但愿合适。
让我们向这部片子的导演致敬,感谢他的匠心独运,苦心孤意。
苹果和宝石如果把《北京撞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比作一个又香又甜的红富士大苹果,翻开手,我们就开始嚼这个大苹果吧。
然而这个月我们又翻了一次手,闪现在我们眼前的居然是一颗硕大的宝石。
没错,这就是《夜孔雀》。
因为火华哥去看的电影,戏份有点少啊,不过整体看下来,不得不承认导演确实是个文化人,有情怀。
其实整部电影看下来,虽然只有80几分钟,但很紧凑没有浪费,联想到高中写作文,总是要找各种比喻,立意等。
单单从立意而言就已经甩开很多国产片一大截,而电影中想要表达的东西也很多,关于女性的成长——蝶化得夜孔雀,关于生命的思考等等,配乐非常美!
而女主角刘亦菲,不得不客观的评价,虽不能说目前演技已经达到怎样的程度,但确实有些镜头你不得不承认她在进步,比如警察局那段。
余少群演技确实很出彩。
希望大家用一种简单单纯的眼光去看待这部电影。
刚和同学看完电影,观影结束后我们三个的意见就产生了分歧。
有一个同学认为很好,有一个则认为一般般。
而我,是喜欢这部电影的。
看完这个电影之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完了,如果说能看懂这部电影,那么他会很喜欢,如果看不懂,那么这部电影就成了烂片。
看了豆瓣评论,评分很两极化。
真的很感叹于导演将成都拍的那么美,那么有感觉。
还有巴黎,真的处处充满了美。
选用插叙的方法剪辑电影。
如果有耐心看到后边,会觉得很精彩。
如果刚开始就忍受不了这种方法,那么真的会不知所云。
本片片名夜孔雀,其实艾尔莎才是真正的夜孔雀,心动总是一瞬间,马荣在臭椿树上突然吻她的时候,她突然就爱了,所以爱情就是这么的莫名其妙,谁都说不准。
小林因为自身精神的问题,觉得艾尔莎对不起他,觉得自己的父亲背叛了他,他想喝下孔雀胆自尽,可是却被马荣抢了过来。
艾尔莎什么都没有做,她却失去了自己的爱人,最后留下了一个孩子。
刘亦菲最让我惊艳的地方在于臭椿树上被突如其来的一吻震惊后的变化,还有最后建林说“夜孔雀还有一个眼睛没有纹,所以它不会飞走”之后刘亦菲眼神的变化,以及她说着她决定和建林结婚而法国只能驱逐一个没有居住证(忘了是啥)的人而不能驱逐一个法国女人的丈夫时突然放光的眼睛,和得意的笑容。
她好像已经不是那个众人眼中那个木头一样的美人了,她是真的有演技,希望客观的对待吧。
总之,这是一部没有那么好但是绝对不是一颗星的文艺片,希望大家可以有时间去看看。
仔细的领悟,人生真的是变化莫测。
《夜孔雀》,这部片的票房和中国现代工业的发展是有联系的,其思路比较像王家卫和老舍,王家卫善用背景,老舍善于象征。
用背景来引导剧情走向,用象征来逐步道明新时代女性“敢做”的独立担当和“敢爱”的思想解放。
片中马林的表现是病态的,他对艾尔莎(刘亦菲饰^_^之前四大名捕里的小圆脸,又瘦了一点)的关注更多停留在表面上,而没有像另外两位男主考虑到艾尔莎的精神诉求(如马荣教学尺八和马建民为枯蚕唱祈祷诗)。
而马林川剧的两个特写,缠足小鞋和“旦角只能演,不能开口唱”,都点明了封建社会女性地位的低下。
这一切都决定了他与代表独立人格和善良美丽的艾尔莎不能走到一起。
马荣则算是一种改良主义,他用自己极重视的尺八和艾尔莎的dj同台演出,既是改良主义对女性的尊重,也是在交流与融合的过程中对西方文化的一种认可,而西方文化中有两点很明显的特征,工业高度发展与尊重女性。
但是马荣身上还残留了一定程度的保守,考虑到儿子的感受而不敢光明正大的爱,和海报宣传“敢做敢爱”的主题是不一致的。
因此他被剧情否定也在情理之中。
而马建林(这个小哥挺有范的)则是一个有精神追求,又愿意把仅剩下的两小时留给艾尔莎的人,这和把最后时光留给儿子的马荣便有了区别——马建林才是那个敢做敢爱的人。
并且在此也能看出,马荣骨子里苟延残喘的保守——传宗接代是高于女性诉求的。
片中法国塞纳河畔,好几次都把镜头给了远处驶过的火车。
法国两个世纪前就已开始工业革命,女性生产力得到解放,不再依赖曾经作为主要生产力的男性,人格更加独立,因此便能看到片中艾尔莎为了新生命做出的勇敢决定和要嫁给马建民留下他的道义担当;而与隆隆火车形成对比的,则是成都背景下,艾尔莎在落后的山路上中伤了小腿。
这些看似不相关的镜头桥段,其实都在一定程度上指向了女性地位的问题。
现在国内男生的思想该考虑转型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解放了国内女性的生产力。
男生需要重新去思考和提高女性地位,承认女性独立的人格,重视女性的诉求,才能更好地适应工业化进程。
PS:我相信导演没有批评川剧的意思。
在过去男性确实是主要生产力,用今天的道德去评判先人显然是不合理的。
时代在改变,我们也需要改变,更重要的是正视眼下的问题。
“真实的感情是浑然天成的,单纯的,自然并且简单。
”“所以真正的感情最终是与一切盛大无关的事。
和坚不可摧的道德伦理无关,和瞬息万变的世间万物无关。
也许仅仅是眷恋和想念着一个人,就像留恋我们无可言喻的生之欢喜和苍凉。
”--《素年锦时》写这篇影评也算是兴起所至,作为一只单身汪,窝在宿舍写了一下午论文被拉出去看电影,候场时刷了下豆瓣影评,奇怪的是,长评大部分都是推荐的,而短评则有许多不同的声音。
于是把其中一则短评笑着念给朋友听,大概是说本来准备给两星,因为觉得刘亦菲粉丝刷五星因而感到不满,改成了一星。
朋友皱着眉说,这就不是因为电影本身评论了呀,完全不提电影质量,只在关心粉丝是否刷评价。
嗯,于是沉默了一瞬,有了想在看完后写影评的欲望。
进影院时还很早,看着空空如也的座位,文艺片这么不受欢迎?
坐下来按老规矩自拍发票圈,一抬头已经有不少人进场,等到熄灯开始播放时,整个放映厅已经坐满。
最后离场时大家明显都意犹未尽,灯亮后我和朋友打算听完片尾曲再走,一回头吓了一跳“艾玛这么多人还没走啊”看完电影的感觉有几点,一是摄影的美感,就连我最怕看到的蚕都拍出了萌萌的感觉,嗯更不用说雾气弥漫的成都和巴黎了,最喜欢那个马荣和艾尔莎吹尺八的地方,觉得又有对称的美感又有一种禅意。
作为一个专业有涉及摄影的菜鸟,摄影满分。
然后是剧情,我是看了影评剧透后去看的,所以差不多完全理解了剧情吧,并没有很多人说的剪辑看不懂的感觉,觉得情节还是算紧凑的,大家对巴黎和成都部分最大的疑惑好像在于时间轴部分,但看到后来可以看出来,是先成都再巴黎(嗯从怀孕那里)。
至少你让我现在讲整个电影的故事脉络,我能讲给你听。
关于演员,讲真,要说面瘫,我比较想提名的反而是黎明,刘烨的角色不出彩限制了演技就算了,黎明大大演父子争女人这么刺激的角色都全程冷漠脸也是real不能理解,亲吻女主角的时候也完全看不出来动情的痕迹。
但是!
余少群简直逆天!
在医院的床上挣扎的时候眼睛里满是血丝,而投入川剧的时候,特别是给自己上妆的时候,那种举手投足的痴迷简直刻在了骨子里,喝个满堂彩。
刘亦菲的演技一直是争议中心,先不说盛世美颜(虽然这确实难以忽略,我的天啊她的手她的背她的脚都好美,我简直不想照镜子了,妈哒让我们这种平凡人怎么活)咳,嗯说到演技,爆发戏很棒,眼神惊恐身体颤抖走路腿发软还情不自禁抱着马荣哭(那些一边哭一边还能跑出个几十米迎风流泪的女主角其实不够伤心吧,我超伤心的时候完全腿软走不了路啊,只想直接坐下来哭)。
在马荣第一次吻她的时候眼神和小动作也很萌很真实,从“他亲了我?
天啊”的不可置信,马上转为“啊所以他喜欢我吗”的狂喜,略羞涩又主动地吻上去(毕竟人物设定是在法国长大的,主动是正常的吧2333)还有马荣不送她回宿舍的时候,把不开心挂在脸上,虽然显得包子脸肉更多了(捂脸逃走)但是好萌,我前面的一对情侣笑出了声。
当然,不足的地方也很多,额尺八和DJ打碟的融合是确实略尴尬的,不过幸好尺八真的好听。
刘亦菲打DJ,嗯还是违和的,囧。
然后,黎明大大的台词也是尴尬所在,台词显得很刻意,配音(不知道是不是黎明大大原声)更尴尬,特别干,嗯刘亦菲那种略沙哑的女声再适合文艺片不过,而马荣这个角色,声音显得突兀干涩没有感情。
(黎明大大的粉丝会不会打我啊有点紧张讲真)还有的就是《孔雀胆》那段戏,最后马荣喝下毒药倒地后,小林跪地伏在他身上,一片静默,然后镜头拉远,没了。。。
额,我个人觉得这里是整部电影的一个冲突到达高潮的部分,应该再做一点处理让观众有那种感同身受的悲凉感吧,比如幽幽响起尺八声或者特写小林的表情什么的(戴导不要打我233)另外,有人的评论说这部电影是4p吗?
嗯用安妮宝贝的一句话来回答吧“女人对一个男子最彻底的爱慕,是想为他生养孩子。
”所以还看不出来女主角一直爱的是谁吗?
至于和马建民成为伴侣,我个人是觉得欣慰的,难道在经历过那一对父子刻骨铭心的感情后,她就该凄凄惨惨哀哀怨怨度过余生吗?
和马建民明显是可能开始的一段新感情,也可能两个孤独的人在一起像情人像挚友一样。
最后,嗯为了这部电影对单身狗带来的意犹未尽和感伤,我一口气打下了这么多字哈哈哈哈,希望可以帮助到想看又犹豫的你萌,总而言之电影值得一看,以我期末的无数论文作业考试的分数保证(另,短评区的一些让我觉得完全不像看过电影的样子,希望大家可以把焦点放回电影本身而不是放在演员粉丝身上。
嗯感觉又要被打了,匿啦,么么扎)
观影归来,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相比于爱情元素,我更看重的是电影中渲染的人文情怀。
以下是我个人对电影的理解,如有偏差,请勿见怪。
生如夜孔雀般灿烂,死如枯叶蝶般静美。
这是我在观影前对电影的评价,观影后,影片完全颠覆了我的看法。
很多人说看不懂这部电影,是因为这不只是一只名叫夜孔雀的蛾子的故事,还是蛾与蛹、新与旧的故事。
蛾与蛹相比,蛾代表破蛹而出的“新”,蛹代表孕育出新的“旧”。
影片中处处体现着新与旧的交织和碰撞。
时尚的巴黎留学生艾尔莎和学着古老川剧的马小林,现代人常用的刺青钢针和马建民用植物根茎做的刺青针,艾尔莎的DJ和马荣的尺八,艾尔莎的高跟鞋、晚礼服和马小林的绣鞋、水袖⋯⋯新与旧的冲突给主人公们带来巨大冲击。
信息时代,艾尔莎可以轻易从网络上订购机器精工制造的最新款iPhone,却要费尽心机秉烛在古寺翻寻一管宋代尺八。
她是成都爱乐乐团客座首席长笛手,自我介绍的时候那么骄傲,却在拿出那管自己订做的“尺八”时受到了无情的嘲笑。
<图片2>艾尔莎是“新”的,马荣和马小林是“旧”的。
所以艾尔莎会爱上马荣,马小林会爱上艾尔莎。
作为一个时尚洋气在国外长大的女孩,艾尔莎会被马荣吸引一点也不奇怪。
从表象看,他们是一对反义词。
一个时尚,一个守旧;一个年轻,一个年老。
但他们同时又是浪漫的,西方文明外放的浪漫和东方文明含蓄内敛的浪漫。
从马荣给即将死去的蚕吹尺八、艾尔莎给即将死去的孩童吹长笛可以看出来。
电影里艾尔莎向马荣学习这一幕,非常美。
艾尔莎一开始看到纺织厂的蚕蛹,马荣告诉她,为了取丝,蚕蛹就不能孵化;如果蚕孵化,丝线就废了。
这种关系仿佛映射了巴黎代表的西方新文明和成都代表的东方古文明之间的较量,而这种较量,很长时间内可能是“你死我活”的关系。
直到艾尔莎找到另一种蚕蛹,这种蚕吃臭椿树的叶子而生,蚕蛹孵化后仍然能够抽丝,蛾与蛹不再是“你死我活”,新与旧可以并生共存。
这种蚕蛹叫夜孔雀。
夜孔雀是从巴黎到成都的艾尔莎,是从成都到巴黎的马建民,是本片的导演戴思杰。
与女主人公艾尔莎相反,导演戴思杰青年时代赴法留学,从此对成都的印象止步于1983年的老城墙和三峡水。
正如片尾字幕所说,导演对成都怀着愧疚与难以忘怀。
古寺、老街、川剧、蜀锦、尺八、臭椿树、古老的纺织工艺⋯⋯电影的每个关于成都的镜头都能看出他对故乡的怀恋。
与艾尔莎相同的是,东西方文明兼收并蓄的融合在了戴思杰身上。
戴思杰就是夜孔雀,就是当年成都的忧郁男孩马小林,是在异国漂泊的马建民,是历经沧桑孤独地传承中华文明的马荣,也是多年后归国寻根的艾尔莎。
在飞速发展的今天,他所眷恋的故乡文明也在逐渐消散。
台下的观众听不懂川剧,过去常见的臭椿树遍寻不到,古老的手工纺织机只剩下马荣会用。
导演的要说的很简单,大家都听过。
蛾与蛹可以并存,尺八与电子音乐也可以完美融合,就像东西方文明的交流碰撞,新与旧结合可以孕育出最美的蛾子夜孔雀。
<图片4>说回爱情。
以下的影评可能会有剧透,没看电影的慎看。
电影中过去与现在穿插,层层渲染出女主人公艾尔莎在成都与巴黎这两座城市的成长和感情经历。
就演员而言,三位男主人公的扮演者黎明、刘烨、余少群有个共同的特点——忧郁。
<图片3>余少群扮演的马小林是青春期男孩的忧郁。
母亲早逝的他,敏感、脆弱,却又有颗赤诚的心。
他对艾尔莎一见钟情,毫无保留的付出了自己的爱。
就像他表演的川剧一样,旦角不唱出声,而要由他人配唱。
他对艾尔莎的爱也是默默付出,从未说出口。
他的爱太过浓烈也太过含蓄,所以最后伤到了自己。
值得一提的是,本片中余少群的表演非常好。
他的眼睛会说话,把角色的敏感、脆弱、单纯、执拗丝丝点点渗入观众的心,富有感染力,非常吸睛。
这个玻璃鞋就像他和艾尔莎的感情一样,只是自己的幻想。
刘烨扮演的马建民有一种漂泊的忧郁,折射出导演在异国光鲜下的沧桑。
在电影中他总是笑着,用轻松的语气讲出自己辗转多国、和女朋友分手的经历。
他的忧郁藏在他的豁达中。
他和艾尔莎有相似的经历,两人的感情也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我始终认为他俩的感情中友情大于爱情,甚至根本不像爱情。
刘烨演这个角色有种杀鸡用宰牛刀的感觉,所以他演的非常放松、自然。
他本身性格中的豁达、内心敏感还有法国生活的经历与人物非常贴合。
<图片5>黎明扮演的马荣是一种历经沧桑的忧郁,还有孤独。
他妻子早逝,一个人带大生病的儿子,一个人守着传统文明和技艺,连自己的爱情也要顾念着儿子的心情。
他是苦难的、忧郁的、孤独的。
他的忧郁体现在他的处处为难和处处隐忍。
黎明的眼角有了皱纹,但他的眼睛依然很干净。
干净并不意味着单纯,这种历经沧桑后的通透和他骨子里的浪漫忧郁才是吸引艾尔莎的原因。
而女主人公的扮演者刘亦菲,真的非常符合这个角色。
艾尔莎是什么样的?
一个来自浪漫之都的女孩,骨子里透着浪漫、勇敢、叛逆和倔强。
所以她爱上马荣,就像宣传语说的,飞蛾扑火、义无反顾。
细节处方能看出演技。
刘亦菲表演的最好的部分是三次马荣把她放下的情景。
第一次,惊愕。
两个人处于好感阶段,她虽然惊愕于马荣不绅士的行为,还是默默接受了。
第二次,愤怒。
真的是隐忍的愤怒,一个女人对自己男人的愤怒。
这时他们已经确立了关系,马荣竟然还要把她放下,实在让人愤怒。
但她忍住了,只是用自己的表情表达自己的不满。
第三次,喜悦。
马荣终于决定不放下她,试着让自己的儿子接受她。
<图片7>这三场戏,与两人的感情一样,层层递进,层次分明。
刘亦菲与艾尔莎完美的融合在一起,表现十分到位。
也是这三场戏,注定了马荣与艾尔莎不可能在一起。
马荣爱艾尔莎,他们两个人相互吸引,非常相配。
可回到现实,他最在意的,始终是自己的儿子。
马荣与马小林的关系,正如川剧中阿盖公主和父王的关系,充满矛盾。
不同的是,这对父子的矛盾下隐藏着深深的爱,马荣对马小林无可替代的爱。
所以最后阿盖公主饮下毒酒,而马荣却宁愿自己去死。
作为一个男人,他爱上艾尔莎。
作为一个父亲,他不能放弃马小林。
这部电影只有短短的八十几分钟,却完整的讲述了一个有爱情、有亲情、有友情、有人文情怀的故事。
四位演员都恰如其分的演出了自己的角色,加上美丽的镜头和润物细无声的配乐,有看头、有想头,让人有意犹未尽之感,非常值得一看。
《夜孔雀》上映,最想看的是社长的戏。
社长让人期待,因为有以前的作品做铺垫,《那山那人那狗》中淳朴,善良的山村男孩,《蓝宇》中忧郁,内向,痴情的同性恋人,《美人草》中阳光土气,青春逼人,霸气与痞气完美结合的傻男孩“刘思蒙”,《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中善良,沉郁的“龙小羽”《血色浪漫》中浪漫,潇洒的叛逆“钟跃民”,这些经典的角色在刘烨过去的作品里熠熠生辉,每一个角色形象鲜明又生动,印象极深。
《夜孔雀》里,刘烨饰演巴黎纹身师建民与华裔长笛手埃尔莎产生了一段浪漫的感情,并将蝶化的夜孔雀永远铭刻在了埃尔莎的背上的方式来纪念这段刻骨的爱恋。
刘烨的眼神很纯粹很干净,当他直视你的时候,眼神中释放的真诚让人很难不被打动。
同时他的魅力,除了像周润发的贵气,还有潇洒、骄傲、幽默、聪明绝顶、坚定、善解风情。
导演同行曾评价刘烨的现场爆发力极强,对角色人物的把物传神,精准。
在这部影片里,刘烨的表演收放自如,用自己特别的方式展现着人物的性格,将这段唯美的爱情,以独特的视觉表现的美轮美奂,既有着极度浪漫的法国情调,又不失自身的质朴幽默。
从《那山那人那狗》的青涩走向如今的成熟浪漫,刘烨在影视的表演之路上越走越坚实,期待逗比火华社长带来更多的惊喜。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成功的文艺片,片子的节奏宛如山溪般清缓,却成功地将疑问锁在观众心中,就像好奇溪水的流向一般,却在片子的2/3处迎来了大爆发,节奏拿捏之好,可见导演功底。
相信很多人都在片方密集的,几乎全部集中于激情戏的宣传给误导了,只能说影片内关于此类的片段少之又少,而且十分含蓄。
影片总的来说讲述了法籍华裔女长笛手埃尔莎与兄弟,父子三人纠缠,凄美的爱情,并最终如那只贯穿全片的蝴蝶夜孔雀般破蛹成蝶,找到了能让自己自由呼吸的爱情,影片通过两个男人先后在成都,法国为埃尔莎寻找几乎绝迹的臭椿树展开了女主角两段爱情,一个是会为即将被杀死取茧的蛹吹奏挽哥的男人,一个是将夜孔雀永远留在她身上的男人,在繁华优雅的法国和古老宁静的成都景色的差异下,两段截然不同的爱情都走向了各自的结局。
戴思杰导演的拍摄手法十分细腻,片中出现了不少细节拍摄,如叶中的夜孔雀幼虫,蚕丝,破蛹的夜孔雀,和埃尔莎浸泡在水中的脚踝,在成都部分的描写更带着迷人的古色古香的味道,古老乐器尺八,传统得剥茧技术都将影片衬得别有风味。
刘亦菲在影片里很美,一颦一笑都勾人心魂,演出也十分出众,非常喜欢她配的旁白,可以算是影片的加分点。
刘烨,黎明和余少群的表演也十分出色,精彩地演绎了三个完全不同的男人,最后表白下余少群,里面川剧打扮很有味道,精神病部分演的带感。
中国的文艺片也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过希望夜孔雀会是一个好的开始。
喝了酒看文艺片,越能觉得文艺片文艺,尤其是还是午夜场,空荡荡的影院就我一个人和两只单身汪。
也许是期待太低,发现片子还行。
不过太过狗血的剧情(非常狗血,扣分)和一会儿就冒出的一个逻辑梗,太容易让人出戏。
黎明对刘亦菲说,轻点拿那个蚕蛹,里边可是有一个小小的生命!
刘亦菲回答,小小的生命?
黎明拿起刀把蚕蛹割开,说: 看,就是里边这个蚕,已经活不了了。
我就笑了,你让人家轻轻拿,自己却拿刀割,不要太逗好吗? 当时我真的笑了。
巴黎,成都,长笛,尺八(一种宋代乐器),泳池,川剧,纹身,蚕蛹。
这些词语排列在一起,似乎很文艺。
为了不剧透,我只能说这一连串毫无关系的名词造就了爱与恨,彷徨与坚定,成长与终结。
不错,加分。
电影叙述方式综合了倒叙,插叙,插叙中加倒叙,倒叙中加插叙等等方法,乱!
(要不是我认真看,估计都不知道在说啥),而且以一些看来特别细小的东西当作事件诱因。
怎么说呢,我一直觉得真正爱艺术的人感情脆弱,真正爱政治的毫无情感。
从这部片子的整体叙述来讲,导演就算不是个艺术家,也是一个热爱艺术的人,要不然拍不出这么乱中带脆弱的电影。
最后,几句话。
黎明真的老了。
刘烨还是很酷。
刘亦菲的腿好粗。
(以前没发现,可能是因为赵灵儿不露腿吧)
戴导这部片子,用夜孔雀这个点把分散的多线叙事串联起来,在这部电影中,倒叙和插叙基本上是构成了这部电影。
导演用夜孔雀这样一种蛾子作为线索贯穿始终,采用蒙太奇的方式,用跳跃的手法,叙述了发生在巴黎和成都三个不同的故事。
用寻找夜孔雀这一时期,编织了网状叙事,将四位主人公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所遇到的爱情、亲情、友情、遇见和分开牵连起来。
在这样一个突出的象征和多线叙事中,把成都的文化,法国的文化甚至是现代文化的冲突和不用表现出来,长笛和尺八,丝绸和华衣,传统刺青和电刺。
诸多丰富的叙事元素都在同一个镜头中完成,里面的蚕茧、川剧、镜面、刺青都是基于叙事的要求设计。
结尾处孩子的存活和夜孔雀美丽的破茧而出,象征着未来的希望。
而马荣的死亡和新生命的诞生在蚕茧破出的时间相互交替,为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至少未来还是光明的对吗?
父子冲突的原型是俄狄浦斯弑父娶母的故事,心理学用来比喻有恋母情结的人,有跟父亲作对以竞争母亲的倾向,同时又因为道德伦理的压力,而有自我毁灭以解除痛苦的倾向。
电影中小林的爱上艾尔莎的意识很小心地避免认知这些感觉,当这些感觉出现时,它们都早已被伪装过了成为自己内心矛盾冲突的主要部分,一方面自己潜意识里想,而意识里又是不允许的,这种恐惧使得那些社会不允许的感觉被封锁在潜意识底下,但是它们在那里不断想挣破它们的监牢,迫使小林做出了不一样的选择。
在电影中,黎明所扮演的尺八高手带着一个患有精神疾病的儿子。
从他一次次为了孩子让艾尔莎下车作为铺垫开始,到给孩子不断买花捧场,直至最后想代替儿子死去,这是夜孔雀所串起来的亲情。
在电影中马荣的心中明显孩子的地位始终大于爱人,大于一切。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吹尺八那个片段段。
黎明是跪着的,这是对于小林的救赎和悲悯感情的表现。
但是,就是这介于想要和不想要之间的挣扎和纠结让小林选择自杀。
关于演员的表现,刘亦菲的表演可圈可点,黎明也完美的出演了一位文艺男神。
少群更不用说,那个变态的眼神至今还是记忆犹新。
关于夜孔雀的三段不同感情,马荣的钟情,建明的爱情,小林的偏执,都是生命破茧而出的一个阶段,只能说艾尔莎很幸运,她被三个不同类型的男人爱着,她遇到了,得到了。
尺度好大,虽然说女主颜值很高很漂亮,但是演技还是要多琢磨琢磨,希望会越来越好吧
别拿文艺片做幌子。
所有演员都是马景涛,台词不是人话。叙事断裂到无以复加,还搞了一堆夜孔雀臭椿树水晶鞋之类神秘兮兮的鬼吓唬人,整个吓die。
情不知所起,也不知所踪。配乐非常非常用心,画面的拍摄也非常出彩。每个演员都非常用心。
商业不商业,艺术不艺术,情欲不情欲。这个导演真是没才气啊。这种片子本应该靠灵性打动人心啊,但这部《夜孔雀》愣是一点灵性都没有……
夜孔雀则告诉我们存在一种更为坚韧和柔软的东西,发乎本性,能够支撑我们更好的生活下去。
各方面都不错,就是有些地方有点雷,算了,给多一颗星,毕竟导演好久没出来了,也算华人之光
不错啊 看了点映 还蛮好看的 余少群的角色也是出彩 天仙的表现挺亮眼的
剧情紧凑,配乐和画面也非常加分!令人惊喜的是刘亦菲和余少群,进步很大!推荐👍🏻
为了文艺而文艺,一个女人毁了一家人,奇葩的感情世界,牵强的剧情。刘亦菲倒是很美,角色却美得没有灵魂。
很有传统感觉的文艺片,看得出来戴导对成都那种深刻的情感。戏中戏实在是太有感觉了!还有恋足癖的设定。上映后会带着室友再去看一遍,中国文艺片市场太小了
有点接受无能这奇葩的剧情和这大尺度的情节……说真的,赵灵儿是我心中永远的白月光,但是当年清纯懵懂仙到骨子里的灵儿现在是肿么了???还有,对于宣传海报我一个字都不想吐槽……
不能因为是文艺片就拍得这么烂吧 一分给刘亦菲的颜值 但她至今还没演过一部好看的电影…
有亮点,有槽点。刘亦菲演的不错,电影整体还行,导演,用插叙倒序的方式来营造气氛。还用普通的蛾和孔雀蛾。来表示你死我活和融合。全剧亮点绝对是dj和尺八的融合。雷点绝对是马荣抢过儿子的毒药,喝下。整体3星但我是刘亦菲的颜粉。加一星。最终4星😳
迪曲和尺八和鸣的时候 我到达了尴尬的制高点
看完很受伤害,心累,剧情进展得毫无来由,收尾也特别突兀,在影院呆了一个多小时,看了尺八科普和臭椿树蛾子科普,只想说:文艺不是作。
说夜孔雀有大尺度的挺搞笑,是真的看了这个电影吗?宣传方的问题请不要扣在刘亦菲身上。在夜孔雀里面我看到了刘亦菲的进步,全程没有你们说的面瘫,知道自己怀孕穿红裙那一霎真的很惊艳,告诉社长他怀孕了,表情和内心戏拿捏得非常好
好看,昨天去看了觉得不错,这么多黑子打一星是不是有病,果然脑残黑比脑残粉可怕多了。
夜孔雀,破茧成蝶,影片出乎意料的精彩
没担当,懦弱的中年人。敢谈恋爱敢和妹子piapiapia,却没有勇气面对来自儿子的压力。反观艾尔莎却是坚韧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女孩子记得保护自己,别忘了使用安全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