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Chris Kyle,号称美国“最致命的神射手”,曾经四次前往伊拉克参加战争,射杀敌人约160人。
他就是电影《American Sniper》的原型。
影片由Bradly Cooper主演。
故事从Chris在911事件后决定参军展开,将他的军旅生涯和家庭生活交错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Chris经历了四次派遣,每一次几乎都是死里逃生。
他不断地击毙敌人,获得同伴们的尊敬,大家叫他“传奇”。
他最优秀的成绩是在最后一次派遣的时候在2100码外以狙击步枪用一发子弹击毙敌人。
但随着他的每一次派遣,他和他的妻子之间也存在了一些隔阂。
他从战场回来后却不能够很好的适应正常人的生活,一度让妻子以为他患有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
但是后来我们清楚地看到,Chris克服了从战场上回来后的一切不适,和妻子孩子幸福的生活着。
看到这里,我几乎要以为电影就这样用一个美好的结局收尾了。
甚至在Chris说要和一个海豹突击队队员一起去射击场的时候我都没有意识到故事还有更残酷的结局。
然后屏幕上一句话就这样袭击了我:当天Chris Kyle被一名他试图帮助的老兵所杀害。
我一下子愣在了那里,明明都已经放下了自己心中对于战争的阴影,甚至都开始帮助别人摆脱这些阴影了,一切看起来都是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了,为什么还要这样对待一个战士,一个伟大的人。
“你闲暇度过的午后,是我殒身挣扎的鏖战;而我的每一次征程却是你魂牵梦绕的惊心动魄。
我在漫天黄沙中疾驰,从硝烟弥漫、同袍四散的远方归来,却不经意在耀眼的阳光下离开。
对不起,没能陪你们到最后。
”他从战场九死一生地回来,他放下了那些心理阴影,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却不能躲过一颗来自老兵的子弹。
影片最后放了一些真实的Chris葬礼的影像资料,人们自发的为他送行,看着那些星条旗,我心中充满遗憾,却哭不出声音。
最后画面呈现了Chris的棺材。
我第一次知道什么是打鹰,那是一种同生共死的情感吧,Chris已经长眠但是他的队员们与他同在。
这一刻我真的很讨厌人生的无常。
现实永远会在你已经放下心来的时候给你重重一击。
所以会有人说现实永远最狗血。
我们谁都赢不过现实。
而真正讽刺的地方大概就在于Chris本人致力于关爱退伍老兵的战后生存问题,包括PTSD的治疗等,自己却被PTSD患者所杀害。
我们无从追寻杀人凶手的动机,我们只能对这样的命运报以遗憾。
从某些方面来看电影的确存在叙事过于平直,只是四次派遣和中间家庭生活的简单铺陈,对于Chris本人的PTSD和如何治愈的过程展现得不够具体丰满等等问题,但是我个人觉得这是一部好看的电影。
平铺直叙中却别有一番味道,就好像事实都已放在你的眼前,怎样思考和看待都是你自己的事。
我想大多数人仔细思考之下都能够看出其中的痛苦之处吧。
“他没有被猛烈的黄沙吞没,一转身却消失在德州的日光里。
”注:部分语句引自豆瓣该电影相关短评。
我想没有哪种战争场面能比狙击手之间的生死博弈更能激发观众的肾上腺激素了。
本片是根据克里斯凯尔的真人真事改编。
以这个美国史上最出色的狙击手“传奇”为第一人称为我们描述了一个狙击手的成长历程,和战争时徘徊于家庭与信仰之间的踌躇。
虽然男主帅的一塌糊涂,但某些心里戏的表现上我始终觉得稍显僵硬。
男主从小受父亲的影响,又是家中的长子。
自小就有一种担当,这也为他日后的爱国情怀打下了基础,甚至因为爱国情怀过于强烈患上了创伤后应激障碍。
回家后男主呆滞的看着黑屏的电视机,脑中响起的却是一阵又一阵战争枪声。
这段对于战后创伤的描写尤为精彩。
幸好家庭的关怀把他从战后深渊拉了回来。
狙击博弈中那种窒息感在影片中并没有被体现的很好,反而主角的心里抗争刻画的还是可以的。
最后的那场与叙利亚奥运冠军的对狙我以为是一个新的高潮,但很遗憾,我觉得导演为我们展现的很一般。
这世界上有三种人:羊,狼和牧羊犬。
羊过于天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狼欺凌弱者;牧羊犬为了对抗狼而生,有担当并且有能力去保护弱者。
幸运的是男主成为了稀有的后者,他选择了有担当的一生同时也是这么做的。
他最后被称作“传奇”。
坐在荧屏前的你,又会如何选择呢?
ps:最后科普了一下“传奇”的真人真事,凯尔最后死于一名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美国老兵枪下,实在令人惋惜。
而他的那部《美国第一狙击手》的自传,已经mark了。
网上对他的战后人品包括出版收入的去向褒贬不一。
我想重要的不是我们应如何去瓦解一个“传奇”,而是如何去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传奇。
ZAID JILANI, ALTERNET 23 JAN 2015 AT 00:01 ET布莱德利•库珀在《美国狙击手》中饰演克里斯•凯尔。
影片《美国狙击手》,基于后期海豹突击队克里斯•凯尔的故事改编,其票房表现不俗,创造了1月份R级电影公映票房新纪录。
然而,电影、同名自传,和克里斯•凯尔的声誉都建立在半真半假的神话与彻头彻尾的谎言之上,好莱坞并没有进行恰当的处理。
下面是七个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告诉我们的关于克里斯•凯尔的谎言:1.电影表明伊拉克战争是为了回应9/11:一种让观众完全支持凯尔在这部电影中的行动的方式是,使人们相信他的行动是对9/11恐怖袭击的报复。
影片中,正在伊拉克服役的凯尔看着那些袭击的画面,暗示这两者之间是有一些联系的。
2.电影虚构了一个为反对派卖命的恐怖狙击手:凯尔的主要对手在影片中是一个狙击手,名叫穆斯塔法。
穆斯塔法在凯尔书中的一个段落中被提到过,但电影将他吹嘘成叙利亚奥运会的奖牌得主,一个为费卢杰的逊尼派叛乱分子和什叶派马奇军队卖命的人。
3.电影描绘了克里斯•凯尔被他自己的行动折磨:影片中的多个场景描绘了凯尔被他自身的行动所困扰。
一个早期的评论这样称赞这部电影“展现了如此多的军人和妇女所遭受的情感折磨。
“但这些痛苦在这部电影基于的原书中是根本没有的。
在书中,凯尔将他的狙击目标描述成“野蛮,卑鄙的“恶魔。
他写道,“我只希望我可以杀更多的。
”他还写道,“我喜欢我所做的,现在也是。
如果情况不同——如果我的家人不需要我——我会马上回来。
我没有说谎或夸大说这很有趣。
我终生致力于作为一名海豹突击队成员。
”在柯南奥布莱恩的节目上,他笑称意外地就枪击了一名伊拉克叛乱分子。
他曾经告诉军事侦探,他不”射杀带有《古兰经》的人,我想,但我不会做。
”4.真实的克里斯•凯尔讲述过这样一个故事,他在卡特里娜飓风后的新奥尔良市杀过数十人:凯尔声称新奥尔良遭受了卡特里娜飓风后的混乱中,他杀了30个人。
路易斯安那州的故事作家Jarvis DeBerry称之为“荒谬的。
“这表明凯尔战后的那种心态,但这一说法并未出现在电影中。
5.真实的克里斯•凯尔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他杀了两个试图在德克萨斯州抢劫他的人:凯尔告诉很多人,在德克萨斯州他杀了两个劫车贼。
记者多次试图验证这一说法,但没有证据表明它的存在。
6.克里斯•凯尔成功依靠谎言起诉了前明尼苏达州州长:凯尔称,前明尼苏达州州长杰西•文图拉诽谤海豹突击队,然后在一个当地的酒吧和他打斗。
文图拉则成功起诉凯尔在他的书中描述,陪审团判给他184.5万美元。
7.克里斯•凯尔的家人声称他将自传的收入捐赠给了退伍军人的慈善事业。
但他把大部分利润留给了自己:《国家评论》揭露了这本书的所有收益都捐赠给了老兵慈善机构的谎言。
大约2%——52000美元——到了慈善机构,而凯尔侵吞了300万美元。
虽然这部电影最初的票房表现不俗,但越来越多的人强烈反对影片对战争的简单描述和对凯尔性格的误导性展现。
这种反对情绪据报道已经开始在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成员间蔓延,这可能威胁到电影获得奥斯卡奖。
带图片长微博:http://weibo.com/p/1001603802908851312614 其实只有一张图片啦。。。
在影片的一开始就提出了一个哲学命题:羊、狼以及牧羊犬。
处于弱势地位被狼宰割的羊,处于强势地位残狠凶悍的狼,以及保护羊的狼。
三者之间,我们想要成为哪一者,以及真实生活总,我们究竟是哪一者。
这使我想到村上春树那篇著名的演讲《高墙与鸡蛋》。
影片中,布莱德利·库伯饰演的狙击手选择成为牧羊犬,守护他的国家。
在他的眼中,国家是羊,恐怖分子是狼。
于是一切进行起来理所当然,创造了美国狙击手中的传奇。
但我更想谈论的不是这位美国狙击手,而是这个一直在影片中呈现出三角关系的哲学命题:羊、狼以及牧羊犬。
从道德的角度来说,我们都想成为牧羊犬。
但从实际的角度来说,我们绝大部分人都没有能力成为牧羊犬。
而在现在这个社会,有能力的人中又有很大一部分成为了狼。
所以,这大概是为什么《美国狙击手》的主旋律和爱国主题遭到很多人指责的原因。
当理想与现实产生真实的差距,并且在人们自己身上体现,他们会逐渐放弃相信成为牧羊犬的可能性。
当自己逐渐在当羊的过程中过多地感受到狼的恶意与撕咬而对牧羊犬的存在失去信心之后,他们会在一只羊的外表下产生一颗狼的心。
我并不是在标榜这部电影的主旋律,也并不是在替这部电影唱赞歌,只是感到好奇,为什么当这个哲学命题出现时,会有一批人叨叨不休地拿里面非常正的正义观和爱国观说事。
这是我得出的结论,不知是否正确。
爱国这个词在中国目前似乎已经成为了一个很可笑的词语。
如果听说某个人很爱国,我们的第一反应一定是真搞笑。
好像大家都不相信有爱国这回事的存在了。
我不想讨论现实中这个问题的与否。
我只想得出影片中狙击手是否真正存在爱国心理。
他说:“这是一个伟大的国家,我要去守护它。
”大家听到这句话都在笑。
但我很不能理解。
即使这句话在现在听来的确具有可笑性。
但放在一个狙击手身上,一个国家狙击手身上,这有什么可笑的?
安逸的生活使我们的心志早已经渐渐沉醉在都市的便捷生活之中。
而狙击手却在出生入死间,用手中的枪,去决定一个人的生死。
在面临这种心灵的审判与决断时,他依靠什么来保持自己的精神不崩溃?
当我们是羊时,不要因为狼的攻击,而变成另一只狼。
当我们不相信牧羊犬的存在时,也许你可以自己尝试成为第一只牧羊犬。
也就是在五一假期档期,传说中的《复联2》来了,这是漫威运作了将近10年的大计划的第二阶段的收官之作,但就算是这样一部超级影片的来临,依然是无法阻止更多的人去关注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号称拳坛世纪之战的一场前无古人的超级对决,常年雄踞全世界运动员收入排行榜首的美国拳王——梅威瑟,与菲律宾传奇人物,据说是退役之后即将竞选总统的拳王——帕奎奥之间的终极对决。
这样的一场拳赛,梅威瑟的出场费居然直接秒杀当天《复联2》在北美的整体票房总和,由此可见美国人对于运动,尤其是拳击的无比热爱,这就是USA,一个尚武的国度。
一个如此尚武的国度,又稳坐世界头号经济大国多年,边境又无比安定,于是乎在冷战之后一直充当世界警察,到处为小弟们平事儿,或者但凡有谁跟自己叫嚣,就报以老拳直接开打,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打着人道主义或者反恐的旗号,领着一帮小弟们发起的战争貌似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两次伊拉克战争、南斯拉夫、阿富汗、利比亚等等几乎每位总统上台必然都要打上一场,甚至有之前的战争还没能收拾完毕,下一场就接着开打的状况。
作为世界第一大军事强国,他们军队的规模是按照同时发起两场战争,而且对手还是第二和第三的情况下招募的,所以呢这有底气就是不一样。
在这样一个尚武的国度,一个平凡发起对外战事的国家,军事战争题材的影视作品,一直以来都是热门,强硬、铁血的战士,在异域为国家扫除障碍,阵前杀敌的勇士,哪怕早已是杀人狂魔,在军中那就是偶像级的存在,而回国之后更是英雄般的待遇,本片的男主就是这么一位在伊拉克战场上的鬼见愁。
克里斯•凯尔一名普通的德州牛仔,在目睹911事件之后,毅然的决定加入海豹突击队,在残酷的训练中,周围全都是20出头的小伙,而他已是年满30的大叔,不过有着一颗坚定的心和从小养成的坚韧的性格,让他在训练中熬了过来,少年时父亲的培养,让他很快的在诸多狙击手中脱颖而出。
也在这段时间,他结识了塔雅,在首次出征前往伊拉克驻扎期间,塔雅为他生下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在一次次危险的任务中,凯尔每每都能完美的完成任务,在敌人对袍泽造成威胁之前,将其点杀,久而久之他成为了军中传奇。
在外人的眼中,他是一位一再回国又再度奔赴前线,屡屡刷新击杀数量的传奇人物。
然而在家人眼中,他却是一位极不称职的丈夫和父亲,他的那颗始终不能安定下来的心,让他选择一再的辜负自己的至亲,选择在硝烟中与战友们共度生死。
直到某一天,长久以来萦绕在心头的威胁终于被亲手扫除,他的心终于可以平复下来了,卸甲归田的他加入了老兵互助组织,一方面抚平自己心理上的问题,一方面通过分享,来帮助其他有心理创伤的老兵。
英雄也许注定是要孤独的,传奇人物也许就该有一个悲壮的结局才能更为传奇。
哎…………刚刚获得家庭温暖,享受到家庭所带来的温馨的他,却在一次与老兵的互助中…………一个真实的传奇人物就此陨落,而关于他的故事则被搬上了荧幕,布莱德利•库珀这位《宿醉》中的恶搞男,《乌云背后的幸福线》中和“大表姐”搭档扮演自闭症的舞者,《美国骗局》中跟贝尔搭戏扮演二号大忽悠,然后就到本片中诠释性格独特的伊拉克战场上的杀神。
这位而立之年的帅哥,已然连续三年因为在不同影片中的出色表现,获得奥斯卡评委们的认可,连续获得个人奖项的提名,虽说未能最终问鼎,但目测这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本片由好莱坞传奇老爷子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负责指导,这位80多岁的老先生,尤其擅长指导这类个人传记题材的影片,而且更为擅长拿下小金人。
其手中的《百万美元宝贝》、《不可饶恕》即为其代表作品,这次刻画一位军旅传奇人物,虽说影片在战场特效上没有再次展现独到之处,但在对男主个人的内心刻画以及整个故事脉络的梳理上,依然展示了其浸淫此道多年的非凡功力,也顺便成就了2015年北美春季档的最大黑马。
对这位老爷子真的只剩下敬佩了,如此高龄依然能够继续执掌教鞭,出产如此影片实属不易,看他的电影真的是该用看一部少一部来形容了。
准备去看之前就使劲给自己铺垫,也许不好看也许不好看。
毕竟老爷子拍片本来就比较闷,这次可能闷大了直接不好看了也是很有可能的。
电影讲的是一个德克萨斯的小孩,他打死了鹿,他也帮兄弟打欺负他的人。
他长大了,Cooper为了演这个电影壮的像真人版的hulk,微微的地包天抿着嘴说德州腔。
然后他去了战场,真的就是为了保护美国。
他杀了人,也杀了小孩,也有兄弟被对方的狙击手杀死他面前。
他一次次的回去,娶了老婆,生了孩子,然后又一次次离开他们回到战场。
他终究是放不下,放不下那些战友和不曾上战场的人们。
他是个legend,他保护过他们,他也要继续保护下去。
镜头就这样一幕幕的淌过去,和那些模糊的时间一样,没一点起伏。
唯一炫一点的镜头是最后他射进对面狙击手的那颗子弹,旋转着破开空气,也只那么两秒。
故事是那样直白,只是间断的混杂着泪水,鲜血和死伤。
还有中东破败的房子,噼里啪啦的爆炸声,和决战时铺天盖地的黄沙。
漫天的黄沙淹没了所有,隐约里他的身影踉踉跄跄,当他最终还是赶上那辆车时,我微微悬着的心也跟着放下了。
然后他回到了家,他还是放不下保护人的心愿,或者说本能,或者说是他证明自己活着和有价值的方式。
我以为英雄就会这样迟暮了,像熊一样强壮的身体现在只用来装怪兽逗自己的闺女玩。
我喜欢这样的结局,干嘛英雄都要死。
项羽死前还可以在敌军里杀进杀出然后喊一嗓子我输是老天不让我赢啊是很帅,可是他要是躺在船上看着密密麻麻的星星听着渐渐远逝在耳边的欢呼,回到江南也是个很好的结局啊。
娶个平淡的老婆过平淡的日子,生的孩子也高高壮壮,可是都不精神。
力能扛鼎的手用来种地一定也是双好手,何况还可以给孩子讲讲当年皇帝啊韩信啊被自己撵的到处跑的故事,他们的天下不过是你们老子让给他们的。
然后孩子和娘子一起哈哈大笑,说他不羞,吹牛皮。
他也跟着笑,再相拥着入眠。
就这么结束吧,好不好。
别再去杀人,世界又不是你一个人的,干嘛那么累要把那么多东西扛肩上。
你保护了世界那么久,换世界保护你把。
我就往嘴里填着爆米花,这么的胡思乱想着。
看他抱了女儿,亲了妻子,和儿子说你要像男子汉保护家里的女人,然后走出了门,去看今天需要他帮助的老兵。
妻子在后面缓缓关门,可是看着那个老兵的眼神犹疑又奇怪。
再然后,就是一行黑字出现。
英雄终究等不到慢慢老死的结局,而且还是死在他一直想帮助的人手里。
讽刺吗,可这都是真的。
所以啊这场电影不是讲一个伟大的狙击手是多么帅像电脑游戏一样一个个击倒眼前的敌人的。
伊斯特伍德那么老了已经,年轻的时候自己也演过驰骋沙漠的牛仔,低头喝酒,拔枪杀人。
但现在老去的他只想讲一个比他年轻好多的牛仔,想保护所有他能保护的人。
在这场战争里没有赢家,双方的战士都一个个倒下,甚至还有扛着炸弹的孩子,和那么多那么多失去了父亲的孩子们。
我们的心那么痛,可是能做的那么少。
想听故事吗,想听满脸皱纹眼神沧桑却坚毅个子高高身板笔直的老爷爷给你讲故事吗。
他坐在篝火旁,语气平淡,还会递给你银质的酒壶。
故事里没有那么多香艳和跌宕起伏,只有他这么多年白描般的故事,和一些他想通想不通想通了可还是放不下的事情。
我爱听他讲故事,从百万美元宝贝的时候就爱。
我也还想继续听下去,而且希望能在他故事里长成一样沉默而有担当的男人。
本来比较无感,想打完三星就闪人,看到几个非常激进的差评都拿这片子的主旋律说事儿,句句攻击导演的逼格,就忍不住要叨叨两句。
想来这篇影评也是会排在很后面不起眼的角落,所以不怕有人来攻击,就当路见不平,唱唱反调。
近些年,诸多精彩的战争片都走反战或者是冷静中立叙事中对战争提出疑问的路线,就算是前些年有些英雄主义倾向的拆弹部队也有大量场景直直揭露战争的反人类(注意不是反人性,楼主相信战争恰恰反映了人性)。
在刚刚过去的一战纪念100年的2014年,英国出品的大片小片基本都是反战的调调。
战争是丑恶的,毋庸置疑,反战主题的电影有利于提高逼格,毋庸置疑。
问题是,在评价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们要想到的是,这部电影的立意根本是什么?
片子是改编自号称美军第一狙击手的克里斯凯尔的自传。
作为一个在伊拉克几进几出的美军海豹突击队队员,凯尔对这场战争的记述有着他自己特色。
守护战友就像守护兄弟,向恐怖主义复仇就是保护祖国,如果对方是恐怖分子就算是妇女儿童也一样毫不犹豫的干掉……对于在主旋律战争片中长大的中国人,这种论调有些不新鲜,甚至有些虚假。
问题是,这片子展现的这种有些一根筋似的英雄主义情怀不应该成为我们批判它的理由。
有人说这个片子是个美国版的主旋律影片,但是克里斯凯尔本来讲述的就是一个主旋律的故事呀,我想导演也从来没想过隐藏这个事实,看看电影海报上狙击手背后飘扬的国旗,还需要更明确的提示么?
要想拍一部深刻的探讨人性、战争、和平的纠结的电影,完全可以选用另外一个故事,如果为了提高逼格而改变了克里斯凯尔的故事,我到认为是对这位英雄最大的侮辱。
看到有人提议可以从克里斯凯尔回国后的故事开拍,拍他的PTSD的恢复过程,到最后被战后的老兵杀死的悲剧,诚然这样可能能拍出一部更纠结更有深度更适合拿奖的影片。
但是如果是要拍克里斯凯尔这个人,我还是认同导演的选择。
我想,克里斯凯尔从来都没有放下过那片战场,如果他能选择自己死亡的地点,他宁可死在那里,在战斗中,死在战友的身边。
金戈铁马去,马革裹尸还。
至少美国狙击手展现了对这样一个豪气干云的英雄起码的敬意。
——————————————————————————————————又及,如同众多豆友所说,这片子的预告片确实是极好的。
一个月前去看五军之战的时候就被预告片弥漫出的紧张气氛迷住了,不管正片怎么样,让人看了预告片后心心念念的忘不了,这才是个预告片该有的样子啊。
如同众多豆友所说,这片子的正片是个平均水平。
并不是说壮成了牛的库珀叔演技下降或是故事情节生硬,只是,这个片子看完之后确实没有那种我靠,好牛啊或者是我去,竟然是这样的感觉。
所以还是打个三星吧,不排除二刷后改成四星的可能,但又觉得好像没有二刷的必要。
给五星不是因为它所宣传的美国思想,而是因为它形象的刻画了了美国佬的自以为是、狂妄自大!
满布剧都口口声声说保护美国,言之凿凿的说为了保护战友,更加荒诞的是冠以文明的名义去教育所谓的不文明世界,真是让人羞愧难当,真是为他们感到shame!
看到里边的美军翻译就自然而然的想起了鬼子的翻译官,一个拿着狙击枪在别人的国土打死100多当地人的刽子手给别人起外号叫“屠夫”真是以一百步笑五十步,让人忍俊不禁,一帮文明人从北美不远万里飞到西亚随意的踹开居民的大门,将一家老小按到在地上,强搜家里的设施,在别人的屋里随意大喊打闹,想睡就睡,真是恬不知耻!
就是这样一个流氓、一个屠夫,还被美国所歌颂,是因为他保卫了美国?
还是他给美国抢来了石油!?
对于这些缺胳膊断腿的美国屠夫,我只想告诉你们:活该、自作自受,在家好好带孩子谁也打不断你的腿!
对于侵略者我们就应该像那个努力提起火箭筒的孩子一样血债血还!
这世上的人分为三种,羊,饿狼和牧羊犬。
有些人天真地以为,世上没有魔鬼,而当仇恨来到家门口时,他们无力自保,这些人就是绵羊。
对立的存在,则是使用暴力的捕食者,这部分人信奉弱肉强食,他们如同饿狼,捕食弱小。
除此以外还有一些人天性善良却被赋予猎杀的天赋,他们守护羊群,这一小部分人生来就是要直面豺狼的威胁,也就是牧羊犬。
我的家里不收留绵羊,如果谁要做饿狼,我也绝对不允许,我们保护自己的家人。
荣耀是什么,有的人在追逐它,有的人唾弃它,然后离他而去,再不见它踪影。
而有时,看着战友前赴后继的追逐,我的想问的是,当荣耀慢慢消散,剩下的是什么?
恐怕只是无尽的空虚,每天不断地吞噬人心里仅剩的爱,这就是我,通过这场战争所能见到的。
我很高兴你找到回家的路。
由于对男主和狙击手的偏爱,我北美放映第一天就杀到影院去看。
影院爆满的盛况让我很是诧异,心想没人愿意Christmas eve看战争片,就好像中国人贺岁档图个乐呵一样。
电影多少免不了一些典型的英雄情节的套路,如果你没有听说过他的故事也许觉得这又是一部美国征兵的宣传片。
电影放映中笑声和掌声此起彼伏,硬汉的幽默和柔情也是美国战争片不可缺少的元素。
除了让我对男主有点感觉外,没什么特别的感情。
电影看到最后我才恍然大悟这是一个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Chris是一位德州土生土长的牛仔,生前就住在达拉斯。
这个电影是根据他的同名畅销书改编而成的。
看过电影后特意去网上拔了一些Chris Kyle生前的采访,Chris本人的魅力其实给这个角色加分不少,他话语中透露的随性和谦虚很吸引人。
采访中他说:我生活中随和,工作中好斗。
完全是两个人,需要不停切换。
当记者问他为什么要出书时,他说:如果我不写别人就要替我写了,我还是自己写吧,纪念我的兄弟们。
书中他感谢了很多帮助过他的人,电影为了突出他的个人英雄主义基本都忽略了,我相信这不是Chris出书的本意。
说到他在伊拉克射中两公里外的另一个狙击手的壮举,他是这样说的:这不是一个公平的较量,我用了比他精密的多的仪器和枪支。
采访中记者总是提起他在战争中射杀了将近200个敌人的事情,很显然这不是对现代军人应有的尊重。
Chris说我不后悔我杀的每一个人, 因为他们威胁了我战友的生命,我的任务就是让战友们在战争中付出的代价越少越好。
他妻子在他去世后的一次演讲中说:人们总是提到他在战争中杀了多少人,而Chris真正想知道的是他救了多少人。
与智取威虎山同期上映,我想说中国真的没有现代的战争英雄了吗?
与其说这是一部好的电影,不如说是一个”powerful story about a powerful man for a powerful purpose“
这片简直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居然只有7分多?!
美国人说他们可以代表全世界,我仅代表伊拉克···对战争的思考比以前的美国主旋律还要少,PTSD也看得够多了。
作为好莱坞最后的保守派,东木执导这片再适合不过了,完完全全的复活了John Ford与John Wayne最古典而正统的西部片。全片看似平铺直叙却让人屏息凝气,库珀献上了他个人目前为止最好的表演,高潮的沙尘暴枪战扣人心弦,结尾字幕和录像素材让人热泪盈眶。美国精神不死,德州精神不死!
如果国产片的剪辑能够有这部影片的功力,那应该也不至于太差,太神了;配乐也不错;论父亲对儿子影响的深刻性。
等我开始知道他的时候,大家已经开始喊他爷爷了,东木爷爷的这个片子我是真心想好好看的,但奈何明月照沟渠啊,最后我只能躲进厕所,一边洗澡一边等画面跳完最后一帧以示我对这种爷爷辈的电影人的尊敬!
还行吧,这种红脖子电影我有点欣赏不来。而且是不是就是因为美国人真的怀着这种想法才绕世界的指手画脚。
赶在李安之前看了这一部,完全不觉得闷,如此朴实敦厚的拍法反而比刻意营造紧张感更让人觉得可信。东木其实不相信止战之殇,他只是抛出终极疑问:美国战略扩张的意义究竟在哪儿?牧羊犬打不过狼,为荣誉而战必然会败于为生存而战。这种貌似关注个人,实则把其当空壳的态度,才最耐人寻味。
你可以说东木老了所以把一部片子拍得转场生硬人物扁平满是红脖味,但战争场面的巨大风压早把所有基本情感概念都碾得支离破碎,主角早已不是人而是将保护他人当自我安慰运转的机器。看似局限的单视角让悲剧色彩更浓——他没有被猛烈的黄沙吞没,一转身却消失在德州的日光里。其实是反战意味大过爱国的。
cooper早早买下版权的原因就是因为它至少会给他带来一个奥斯卡提名,但这又怎样呢,你只有脸,没有演技。最烦意识色彩电影。
全片梗概:傻老粗美国狙击手抛弃妻子,往返伊拉克四次,终于成功杀死了一个奥运会冠军。然而战争带来的创伤是巨大的,他也因此死亡。
美帝政治正确主旋律纪录片,千万别被sniper这名字骗了,无聊到爆不是东木拍的根本不会看,相比之前拆弹部队简直太好看,奥斯卡越来越不值得信!
不是太惊心动魄,但是很真实,2000米外,真牛
感动 历史 亲情 人性 动作 狙击手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战后创伤什么的不是重点,重点在于证明出兵伊拉克是有意义的,在伊斯兰国冒出来以后这片就格外应景。然后美国民众就忘了伊拉克根本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及要是萨达姆还在的话,伊斯兰国恐怕连兴起的机会都没有
整部电影可以用“平铺直叙”来形容,甚至除了令人叹息的结尾(还只是出了个字幕而已),都没有什么令人惊心动魄的情节(可能真的没办法大改编吧)。但东木的确手法老道纯熟,战争场景都节奏特别好,很大程度弥补了情节的不足;库珀真是壮得跟座山似的,他和锡耶纳米勒都不错!
导演,您怎么了?!(不得不说全片唯一的亮点就是海报啊。)
几年前看过,忘了打标。
主旋律片~Cooper特意增肥
朴素点好
There're 3 types of guys for Eastwood, the old cowboys, young ones, and those d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