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确对的上“冷门佳片”这个分类。
抱着看超级英雄电影心态来的观众可能会大失所望了,估计这也是为什么这部电影的评分不上8的原因之一。
另一个原因就是它与主流电影的表达方式不太一样,好莱坞电影通常是讲述一个故事,并且试图教会一个道理,普及他的价值观,但本片并没有这样做。
严格来说,这算是一部故事片,她向我们解释了神奇女侠这个超级英雄角色诞生的背景故事,以及马斯顿夫妇三人所经历过的独特生活。
导演很聪明,一点在于尽管同性恋题材是很政治正确的方向,但是作者点到记者并没有用,更煽情,更冲突的剧情来突出这个主旨,他只是去把这个故事展现出来,而具体的感受要观众自己去体味,体味到了,便是观众的缘分,体味不到,导演也不去强求。
导演,正如马斯顿教授一样,偏执不同之处在于马斯顿教授坚持其心里理论以及捆绑等元素,对神奇女侠角色塑造的重要作用,而导演坚持的则是展现而不灌输的表达方式。
当然也可能是怕这种价值观太容易遭受人们的非议,不宜提倡,所以对此做了冷处理不得不提的一点是,全片的摄影,绚丽的色调与选景贯穿全片始终,三人嬉戏的片段更是可以用唯美来形容。
搭配上考究的服饰与场景布置,为本片加分不少。
我很喜欢导演的这种拍摄方式,电影内核是故事,而并不是所有的故事都想教会人们某种东西,呼吁人们做某种事情。
这位导演仿佛在仿佛在说,来吧,我给你看一个新奇的世界,至于是否想要进入这个世界参与其中,那就看你自己了。
2018年,漫威宇宙大计划已经开展十年了,迪斯尼已经专利盆满钵满。
Dc早早就坐不住了,但是先后几部电影除了《神奇女侠》都很难称的上佳作。
《神奇女侠》优秀之处很大程度归功于女性导演从女性角度叙事。
2017年《神奇女侠》上映同年,有一部与神奇女侠有关的电影悄然上映,但是并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豆瓣只有不到200人评价,但是评分却达到了惊人的8.1,这就是《马斯顿教授与神奇女侠》。
神奇女侠是第一个备受瞩目的女性超级英雄,她的创作者威廉马斯顿博士也是一个神奇的存在,他的传奇一生相信让很多男性羡慕,尤其是在七十年前的美国,一个还认为同性恋是疾病的美国。
这位先生与两位妻子共同生活,同时还有一位情妇经常来拜访(电影中隐去的这位情妇)。
这两位妻子给了他创作神奇女侠的灵感,比如神奇女侠最著名的法宝护臂,创作灵感就来自他小老婆的一对手镯。
而神奇女侠的另一法宝真言套索,根本就是马斯顿教授赤裸裸的夹带私货,要知道他可是测谎仪的发明人(另一说法是他妻子伊丽莎白发明了测谎仪,马斯顿教授剽窃了妻子的创意)而我们的马斯顿教授性观念的开放程度还在于他是如何热衷于sm,热衷于捆绑。
这是神奇女侠早期漫画,相信这时马斯顿教授已经能非常熟练的使用绳艺了。
单将马斯顿教授一王三后热爱sm的故事讲出来,就够得上是一部精彩的作品了,但是导演的野心不止于此,电影中的马斯顿教授也并不是真正的主角。
故事开始于马斯顿的课堂上,他的妻子伊丽莎白马斯顿靠坐在窗口,女学生奥利弗伯恩在座位上认真听课。
然后,马斯顿夫妇坐在楼门口的阶梯上,看着草坪上的奥利弗,然后出现了这样一段对话。
威廉:他的美貌使她比其他姑娘更有优势。
伊丽莎白:不,你不是认真的吧,她的美貌吗?
美貌是沉重的负担。
她开始开战了,看到没有。
(画面中一个帅小伙来与奥利弗和她的金发女伴交谈)看她开始躲闪,如果她与那个男生眼神接触久了,男生会误认为她对他感兴趣。
其后她如果一直拒绝他得寸进尺的话。
他会认为她是一个荡妇的。
同时他旁边那个金发妹也想着这个小伙子,金发妹痛恨我们的姑娘,恨的如此强烈,几乎坐立不安。
但是他们都必须坐在那,假装微笑着。
因为这是他们自己选择的生活。
威廉:那你选择了什么?
伊丽莎白:我选择了你。
这段对白太精彩了,能写出这样的剧本的,只能是女人,伊丽莎白这一长段台词,将包括自己在内的三位女性心理赤裸裸的展现出来,我看到这段就明白这是一部女性电影。
然后马斯顿教授告诉伊丽莎白他想让奥利弗参与研究,伊丽莎白显得非常大方,但是当奥利弗第一次与伊丽莎白对话,伊丽莎白直接要求奥利弗不许与自己的丈夫发生关系。
伊丽莎白第一次将自己对奥利弗的嫉妒展现出来,也是第一次驱逐奥利弗。
三个人第一次在沙龙聊天,伊丽莎白问奥利弗有没有阴茎嫉妒情结(源于弗洛伊德的理论),并表示自己对并不嫉妒男性,奥利弗说自己嫉妒男性,并引用了自己著名的姑姑,节育运动先驱玛格丽特桑格(这位女性甚至到过北京给中国的计划生育埋下了种子)的名言“女性不应由别人给自己自由,而是应该自己自由”。
他们的测谎仪开始了第一次测试,伊丽莎白向威廉提出了三个问题,当第三个问题“你爱上奥利弗拜恩了吗?
”问出之后,测谎仪第一次展现出不同的波形,我们的马斯顿教授爱上了奥利弗。
伊丽莎白最害怕的事情发生了,她离开了房间,奥利弗随后跟了出去,并对伊丽莎白说“我爱你”。
伊丽莎白推开了奥利弗的吻,并第二次驱赶了她。
测谎仪测试的第二个人是伊丽莎白,伊丽莎白承认了自己对奥利弗的感情,对三人想要的与世俗观念的冲突很担忧。
测谎仪测试奥利弗的时候,奥利弗通过测谎仪承认自己同时爱着威廉和伊丽莎白。
但是伊丽莎白却说“一个人可以想要很多东西,但并不意味着会成真”。
奥利弗起身逃出去,伊丽莎白追了出去,吻了奥利弗。
这三段,导演用三段测谎仪测试,层层递进一点点揭开三角恋爱的帷幕,与其他烂俗的三角恋不同,三个人都同时爱着另外两个人。
三人关系明朗之后就不再遮掩,可伊丽莎白一直害怕的世俗标准终于来了,奥利弗抛弃了自己的未婚夫,而威廉和伊丽莎白也失去了工作,不得已他们搬家了,伊丽莎白去当打字员,威廉在家中做研究,奥利弗以伊丽莎白妹妹的名义与他们共同生活。
威廉误入一家情趣用品店,接触到了sm文化,他将两位妻子带到这里并准备尝试捆绑奥利弗。
这时候伊丽莎白炸了,她无法接受捆绑。
但是奥利弗对这很感兴趣,并且私自换上了sm服饰并手持绳索。
伊丽莎白看到后接过绳索,开始对奥利弗进行捆绑。
这里,奥利弗接受并开始“自己自由”,这与奥利弗的女权思想不谋而合。
正如那句“女性不应由别人给自己自由,而是应该自己自由”,伊丽莎白无法接受威廉对奥利弗进行捆绑,本质上是对男权社会的厌恶,而女性自己要求的捆绑才是真正的女权主义,才是真正的“自己自由”。
威廉创作了“神奇女侠”,经济得到改善,而三人的性生活尺度也越来越大,角色扮演,sm成了常态。
但是这一切都被误入他家撞见他们性事的邻居终结了。
世俗再一次击溃了这个家庭,他们的子女在学校受到欺负,他们被邻居厌恶。
伊丽莎白一直担心的事情再度发生,而且几乎彻底击溃了他们的生活,伊丽莎白第三次驱赶了奥利弗。
《神奇女侠》全美范围内被销毁,威廉受到了询问,而后发现自己命不久矣。
世俗对这三人进行了全方位的打压,而这时候威廉渴求奥利弗的第三次回归。
这场戏中,伊丽莎白在威廉的引导下跪求奥利弗,再次表达了对奥利弗的爱,这段戏与之前测谎仪的戏形成了一个非常有趣的互文,不过这次威廉代替了测谎仪的角色,以伊丽莎白与奥利弗冰释前嫌结尾。
到了这一幕,导演很明确的在告诉观众,我们的马斯顿教授一直像测谎仪一样,让伊丽莎白与奥利弗正视自己内心,表达自己的欲望,并引导他们不去理会世俗。
而伊丽莎白与奥利弗分别代表了女性的两个面,导演借威廉之口讲出奥利弗的“漂亮、朴实、善良、纯洁的心”,伊丽莎白“聪明、凶猛、欢闹,一流的bitch”,但是两人凑在一起才是完美的女人。
现在让我们将威廉马斯顿彻底功能化,来看看这部电影讲了什么。
影片一开始伊丽莎白就注意到了奥利弗,承认了奥利弗的美丽,并对美丽感到担忧,这种担忧本质上是对世俗行为的担忧。
奥利弗加入研究之后她宁愿故意说出言不由衷的话,这里能看出伊丽莎白确实并不介意威廉有外遇,但是在恐惧自己也爱上奥利弗。
测谎仪剧情中,伊丽莎白得知威廉爱上了奥利弗之后并没有过多的责怪奥利弗,但是奥利弗说出“我爱你”之后她才驱赶奥利弗,她对同性恋的恐惧在这一刻第一次爆发,而她对同性恋的恐惧本质上还是对世俗的恐惧。
当学校发现她们的不正当关系之后,作为测谎仪发明人的伊丽莎白不得不用谎言来掩饰真相,但当自己的性事被撞破之后,伊丽莎白彻底被世俗打败,第三次驱逐奥利弗,拒绝继续接受奥利弗的爱。
威廉马斯顿教授就像一根绳索紧紧将两位完全不同的女性绑在一起,她们彼此相爱又不得不对世俗多次妥协,最后还是以爱的名义相伴终老。
这就是这部电影真正想要表达的。
《神奇女侠》和两位女性的命运一样,曾经受到主流价值观的唾弃和排斥,最后却成了最政治正确的存在。
借用影片最后威廉马斯顿教授的演讲。
神奇女侠以一封情书,是一个幻想,她来自遥远的地方,那里有美女、正义和尊重。
我以我对女性的观念写书,我所认识的女性与神奇女侠一模一样,现在我们可以辩论他裙子的长度。
但是最重要的是女性改革犯罪的方式,她让他们说出真相,这就是他所代表的真相。
这部影片是导演安吉拉罗宾森(美剧《拉字至上》和《大器晚成》的导演)写给那个时代先进女性的一封情书,也是对女性主义在现在社会地位的一曲颂歌。
盖尔·加朵饰演的“神奇女侠”无疑是2017年最火爆的超级英雄,没有之一。
作为影史上第一位女性超级英雄,神奇女侠产生的话题早已超出电影本身,不仅引起娱乐媒体和影评人的热烈讨论,一些电影厂商也来蹭热度,他们把神奇女侠的诞生过程搬上大银幕,于是有了这部《马斯顿教授与神奇女侠》。
影片包含了女同、SM、3P等大尺度内容,海报也非常暧昧,乍一看让人以为是那种专门山寨大片的色情电影。
实际上,这是一部基于真实故事改编的传记片,讲述了神奇女侠创作者威廉·莫尔顿·马斯顿的故事。
神奇女侠的形象至今仍饱受争议,总会有人质疑她的裙子太短,或者批评她的性取向不健康。
如果要是告诉你,神奇女侠的装扮源于情趣服饰,而她的创作者是个一夫多妻的SM爱好者,是否更会引起人们的口诛笔伐呢?
本片的第一个场景,就是一群孩子和家长们正在焚烧《神奇女侠》漫画,人们一边把漫画书扔进火堆,一边大喊“烧掉!
烧掉!
”漫画原作者马斯顿一脸哀伤的看着,却又无可奈何。
随后马斯顿受到美国儿童研究协会的指控,后者认为他的《神奇女侠》漫画涉及大量捆绑、打屁股、折磨、同性恋以及其他变态性行为,而这些画面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显然是不利的。
并且马斯顿的婚姻生活也被认为是不道德的,他不仅有一位结发妻子伊丽莎白,还与他曾经的学生奥丽芙同居,组建了另类的三人家庭。
这两位女人和睦相处,为马斯顿生下了四个孩子。
象征女权主义的神奇女侠,创作者居然在践行一夫多妻制,这似乎有点讽刺?
面对指控,马斯顿不得不为自己辩解,并且讲述了他和两位妻子共同创作“神奇女侠”的过程。
威廉·莫尔顿·马斯顿最初并不是一名漫画家,在被解雇以前,他一直是大学里的心理学教授。
马斯顿教授曾经提出著名的“DISC理论”,即:支配(Dominance)、诱导(inducement)、臣服(Submission)、服从(Compliance)。
他认为所有的人类关系归根结底都可以归入这些情感分类中,而以诱导的方式让对方与自己的目标一致,从而使对方服从,可以避免强迫对方臣服导致的仇恨、战争。
马斯顿提出这套理论时,一战刚刚结束不久,世界被法西斯的阴影所笼罩,人们迫切需要维持和平的方法。
通过这套理论,马斯顿推导出他的女权主义观点:女性比男性更擅长诱导,因此如果由女性掌握权力,这个世界将会更加和平。
这种观点显然也影响了他后来对“神奇女侠”这个漫画形象的构建。
“DISC理论”经过一系列的修改和发展,最终将人们分成四种类型:支配型(Dominance)、影响型(Influence)、稳健型(Steadiness)、谨慎型(Conscientiousness),至今仍广泛应用于职场。
马斯顿教授另一项引以为傲的发明,则是大名鼎鼎的测谎仪,这项发明是他与两位妻子共同完成的。
马斯顿的法定妻子伊丽莎白也是一名心理学家,同时也是一位职场上的女强人,不过那个年代大学里的性别歧视非常严重,伊丽莎白常常抱怨制度的不公,这种思想也促成他们对女权运动的支持。
当时马斯顿夫妇的心理学研究陷入困局,需要招募一名助手,年轻貌美的女学生奥丽芙加入了他们。
奥丽芙与马斯顿夫妇可谓志同道合,因为奥丽芙的姑妈是美国著名的女权运动者玛格丽特·桑格,后者曾为推广安全避孕和计划生育做出突出贡献。
(当时在美国避孕和堕胎是非法的,很多女性死于流产,或沦为生育工具)
奥利弗对测谎仪的改进提出了重要建议,她认为只有试验者完全坦露内心,才能验证测谎仪的准确性。
于是三个人轮流用测谎仪玩起了“真心话大冒险”,在长期的接触中,三个人互相之间产生了情愫。
没错,就是三个人之间。
原来奥丽芙是双性恋,她不仅爱上了马斯顿教授,也爱上了教授的妻子伊丽莎白。
在测谎仪的帮助下,任何人的小秘密都一览无余,窗户纸很快被捅破,于是他们开始了性福的“三人行”。
老司机们都知道,“三人行”是很复杂的,花样儿也很多,所以马斯顿教授向一名SM大师学习捆绑艺术。
马斯顿教授带着两位妻子观摩捆绑艺术,伊丽莎白对此表示厌恶,奥丽芙却很感兴趣。
在伊丽莎白与马斯顿争吵的时候,奥丽芙擅自穿上了情趣服装,戴上了头饰和手镯,拿着绳子站在舞台上。
这个性感的造型,就是最初的“神奇女侠”。
马斯顿教授以“DISC理论”解释SM艺术,而奥丽芙则是这个理论的践行者。
她对伊丽莎白施加了“诱导(inducement)”,导致伊丽莎白对SM由厌恶转变为“服从(Compliance)”。
当然这个过程奥丽芙是自愿的,让女性自由的享受性爱,本质上和玛格丽特·桑格推广安全避孕一样,降低了女性欢愉的代价,提升了女性的选择权。
不过即使放到现在,他们的行为也很难被社会所接受。
马斯顿和伊丽莎白很快就被大学解雇,一家人失去了经济来源。
为了谋生,马斯顿突发奇想,打算创作一部名为《神奇女侠》的漫画。
神奇女侠的灵感源于马斯顿教授的两位爱人,性格借鉴了伊丽莎白的强势,外型借鉴了奥丽芙的柔美,真言套索就是他们发明的测谎仪,主题则是三个人思想的汇总:和平主义与女权主义。
马斯顿教授说服了发掘过《超人》的M.C.盖恩斯出版这部漫画,《神奇女侠》一经发行就风靡全美。
可惜好景不长,《神奇女侠》受到了美国儿童研究协会的指控,漫画内容也一度遭到删减。
直至几十年后的今天,神奇女侠依然饱受争议。
2016年10月,联合国任命神奇女侠为女权荣誉大使,仅仅过了两个月,这一任命就因抗议被撤销。
因为有人觉得神奇女侠的身材太性感,是迎合男性审美的产物;也有人认为神奇女侠只是虚构的漫画人物,不能担此重任。
神奇女侠被广泛认为是女权主义的一个象征,然而女权主义本身就很复杂,并且日益发展为一种“政治正确”。
难怪有人揶揄:如果要找一名合格的女权大使,那这个人最好是出生在非洲难民营的黑人女穆斯林,年幼时遭受过割礼,被强奸,堕胎,感染了HIV,偷渡到欧洲成为非法移民,身材肥胖,双性恋,准备做变性手术,养了几条狗并且是素食主义者。
《马斯顿教授与神奇女侠》上映后,马斯顿教授的孙女克里斯蒂·马斯顿在推特上发声,表示影片的内容是不真实的。
《神奇女侠》的导演派蒂·杰金斯也支持她的说法,并称这部影片的海报存在抄袭问题。
然而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伊丽莎白与奥丽芙是否为同性恋人等细节上,《神奇女侠》早期漫画的捆绑情节都是有历史依据的。
至于马斯顿教授是否为SM爱好者,他的家人矢口否认,DC也竭力避免观众将神奇女侠与SM扯上关系。
虽然人们已经对比基尼司空见惯,对LGBT群体也更加包容,但是提到SM和三人家庭,依然唯恐避之不及。
而影片借马斯顿教授之口表达了一种观点:这些本属于个人自由,他人有何资格批判?
其他影评:星球大战8丨黑镜第四季丨虎啸龙吟丨嘉年华丨正义联盟丨家族之苦2丨相爱相亲丨雷神3丨银翼杀手2049丨王牌特工2丨天才枪手丨猎凶风河谷丨羞羞的铁拳丨人生密密缝丨蜘蛛侠:英雄归来丨敦刻尔克丨极盗车神丨杀破狼:贪狼丨二十二丨战狼2丨绣春刀2丨冈仁波齐丨异形:契约丨海边的曼彻斯特
The film emphasis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women more. I wonder how much of it was true, though I'm glad they did focus on that relationship. Though I didn't like how Elizabeth kept sending Olive away, and yet Olive kept forgiving her. It's good that they have each other after Marston died.It's strange that Elizabeth seemed to be the one trying to buck conventions by wanting her due but is the one who cared about how other people think, whereas Olive was the braver one.All in all, I enjoyed it tremendously.
SM最直观地展现了爱的原始形态:控制,服从,痛,性。
服从于所爱权威和控制所爱乃是快乐,痛由于是性的,所以是快乐的,中文有个很贴切的词:痛快。
与SM有密切关联的是恋物,像皮革、蕾丝、衣物乃是性的物化,恋物和SM所带来的刺激和心情的释放,并不是人人都有机会感受,就像人人的艺术感觉千差万别。
神奇女侠作为马斯教授思想的意象,诉诸于漫画的媒介形式,于是有了我们熟知的超级英雄神奇女侠,她手持盾牌,拿着鞭绳,穿着皮革金属极具束缚的亚马逊风格服装,带着原始的性感从漫画中走来,与所有女英雄大相径庭。
我曾写过SM的小说,两万字的文章,发在恋物的论坛,至今仍然占据榜首。
不同于马斯顿教授的形而上学,我是就性而性,为性而性。
在小说中,最令人着迷的不是性的直观动作,不是诸如舔皮鞋、KJ的SM活动,而是人物之间的主奴关系、控制和臣服、引诱和屈从。
这正是马斯顿教授的DISC理论,爱的原始形态。
在原始欲望中,身体和心跳无法说谎,影片中测谎仪便是利用这特质,测谎仪成了情节发展的导火线,开始了三人不被世俗接受的前卫关系。
这段关系中人物不断探讨,互相影响,情节织成一张SM的解说图。
有关SM的电影不少,国外有《秘书》《五十度黑》《被挠》等,中国有《金瓶梅》《痛欲》(实在不想提起这电影)等,但是这些电影中除了《秘书》外都是徒有形式而不得SM的内涵,像《五十度黑》这种电影以猎奇的方式展现SM简直是对电影的亵渎,让人作呕。
而《马斯顿教授和神奇女侠》却直接在形而上学的角度以DISC理论展开,一语道破,这点注定了改电影在影史上的重要地位。
最后说说这电影的卡司。
真太棒了。
卢克演的马斯顿教授风流倜傥,帅得让人甘愿被他奴役,被他控制。
DISC中的inducement就是说的这种魅力(卢克的制服诱惑真让人神魂颠倒啊)。
这点特别重要。
而演过《午夜巴塞罗那》的Rebecca在影片中简直女神般的纯在,知识渊博,又知性又理性,身材穿衣美到爆,而Bella Heathcote扮演的小白兔实在太可爱了,尖叫。
而演过同志电影《那些人们》的Chris Conroy在这打了一手好酱油。
有着精灵耳的JJ Feild差点就把戏抢了,迷人的角色啊······当然了,SM至今也不被大众接受,片中也说过,我们不是活在我们想象的世界,也只能借助艺术,去幻想。
而马斯顿为此开了先河,献上我的膝盖。
“She is beautiful, guileless, pure of heart. And you are brilliant, ferocious, hilarious...and a grade-A bitch.”“Together, you are the perfect woman.”“Do you think it's possible to love two people at thesame time?”“What we want can never happen.”“Why not?”“Because the world won't let it.”“The world can't stop us.”
文绉绉的电影哈哈哈,喜欢Olive,敢爱敢恨,真的是个非常好的爱人,她那爱的眼神要溶化我滴小心脏啦😂😂,也喜欢Elizabeth ,女人的干练,果断表演的很好😊,特别理智的女性。
爱会改变一个人,让她变得柔软,变得愿意屈服,想要支配必须先学会屈服。
看完电影心情是舒畅的开心的,好喜欢这部电影
首先,我承认“婚姻”这个概念是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资源不足而催生出的概念。
因为首先,动物的本能除了吃饱喝足那就是繁衍并培育后代,原始社会的人类当然也不例外。
那么问题来了,你天天冒着生命危险出去打猎摘果子回来养娃,就是为了自己的祖传dna能够继续传下去,但如果这个娃并不是自己的怎么办,如果这个娃是抱着他的那个female在跟你运动的前一天先找了老王,而你的小蝌蚪速度不足以在延迟了一天之后超车追过老王的小蝌蚪,那你也就是拼命在帮老王养娃,而你自己优秀的DNA也就并没有传下去。
所以要怎么确保这个娃就是你的娃呢?
既然确定不了小蝌蚪的速度和活力,那就只能确定赛道了。
于是,“婚姻”就诞生了,将这位female与你绑定,不允许和别人运动,自然她生的娃就必然是你的娃。
当然,这些都是本能,那时候的人类并没有什么超前的先进的思想,单纯就是为了自己的子子孙孙无穷尽。
所以说,在文明产生之前,可能“婚姻”并没有所谓的明确的形式,但是概念已经产生了。
就这样婚姻延续了几千年,直到现在。
也许再过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全人类都人均jack ma了,那个时候可能“婚姻”这个词也就只存在于历史书里了。
而且相信那个时候,也已经是真正的“共产主义”了,而分配制度也就变成了“按需分配”,不是需要你苦哈哈当社畜的“按劳分配”了。
这个时候又要提到另一点,欲望。
往回倒个几千年再回到最初的起点,为什么你养的娃有可能不是你自己的娃呢?
因为造娃的过程当中充满了快感,可能是老王,也可能是那位female。
他/她想要体验这种快感,他们的这个想法,也就是——性欲。
俗话说,酒足饭饱思淫欲嘛。
但是,就像我刚刚说的,现在仍然处于生产力低下资源不足的阶段,而“一夫一妻”制也早就刻在全世界大部分人类的骨头里了,所以跳脱与此的观念和想法,至少短时间内,无法被大多数人接受,更别说是上个世纪40年代了。
而这段时期,人类的进步是需要克制自己的欲望的,注意这里并不是指完全禁欲,毕竟现如今人类大多数的成果和发明,都是为了满足人类各种各样的欲望。
但是,要克制。
很简单,人人都有惰性,至少大多数都是,那么如果一个人上班的时候日常摸鱼,他还能够为公司为社会创造价值吗?
所以,为了避免“从此君王不早朝”这种极端情况的悲剧,人类必须要克制自己的欲望。
而我们的马斯顿教授就走向了另一个方向,当然,在所有的条件满足的情况下,你的欲望允许得到释放,但是,在现如今人类的阶段,马斯顿教授的行为是不会被鼓励的。
包括最后马斯顿夫妻俩向Olive下跪,Elizabeth向Olive的告白,也可以理解为,在马斯顿夫妻俩与Olive共享3人世界的欢愉后,他们的性快感的阈值也就被提高了,而普通的,稀松平常的2人世界已经不足以满足Elizabeth。
这也就是为什么Elizabeth会觉得,没有Olive,她,或者说夫妻两人,都无法生活下去。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拉片君”由于《蝙蝠侠大战超人》《神奇女侠》和《正义联盟》的热映,全球刮起一股“神奇女侠”热。
盖尔·加朵饰演的“神奇女侠”戴安娜美丽、优雅、大方,具有极强的正义感和责任感。
受到全世界超级英雄粉丝的追捧和喜爱。
观众热烈地讨论着神奇女侠,她的天堂岛身世、杰出的战斗能力、优雅大方的外表、神奇的真言套索,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男女观众为之倾倒。
在他们心目中,仿佛从诞生之日起,神奇女侠就是为正义、和平、爱情而战的“高大全”形象。
《马斯顿教授与神奇女侠》漫画版海报由于年代久远、早期美国漫画的普及度有限等原因,除了少部分DC漫画死忠外,神奇女侠诞生初期的形象并不广为人知。
近日,一部《马斯顿教授与神奇女侠》的电影在美国上映,不仅为观众揭开了《神奇女侠》漫画创作初期的秘密,更是深入到“神奇女侠”之父——威廉·莫尔顿·马斯顿教授的生活和精神世界。
令不少观众震惊与恍然大悟:原来“神奇女侠”的起源,竟然与心理学、测谎仪的发展研究与SM性虐文化密不可分!
下面我们就结合历史与《马斯顿教授与神奇女侠》的剧情,对神奇女侠的诞生一探究竟!
马斯顿教授(中间坐者)一家威廉·莫尔顿·马斯顿(以下简称马斯顿教授)1893年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
在哈佛大学接受教育,并于1921年取得心理学博士学位。
奥丽弗(左一)、伊丽莎白(左三)与马斯顿教授(右一)试验收缩压测试1925年,马斯顿教授在塔夫茨大学任教期间,结识了奥丽弗·伯恩,后者成为他的学生、研究助理。
奥丽弗·伯恩甚至带马斯顿教授去她的姐妹会“Baby Parties联合会”那里做研究。
在这个组织内,新加入的女孩被要求像婴儿一样穿着,并受到类似婴孩的照顾。
看起来有点像过家家,却有着诡异的宗教仪式感。
马斯顿教授和妻子伊丽莎白·霍洛维·马斯顿在心理方面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人的情感会影响血压的收缩。
由此,他们发明了“收缩压”测试法,并成为测谎仪的原理与雏形。
奥丽弗·伯恩很快就爱上了马斯顿教授,却也爱上了马斯顿教授的妻子。
经过短暂的痛苦,三人决定在世俗异样的眼光下,勇敢地同居生活,并对外声称奥丽弗是伊丽莎白的丧偶的妹妹。
在同居的几年期间,三人生活和谐愉快,伊丽莎白和奥丽弗都为马斯顿教授生下子女。
这样的勇气和洒脱时至今日,仍让人目瞪口呆,钦佩不已。
更不要说70年前。
在这段神奇的三人同居生活期间,他们发现了SM的乐趣。
奥丽弗·伯恩穿上亚马逊女战士的服装,用绳索捆绑身体,由此带来别致的快感。
三人都乐在其中。
早期《神奇女侠》漫画1940年,DC漫画雇佣马斯顿教授担任顾问,马斯顿教授发现,目前尚未有一个立体、强大的女性超级英雄出现。
于是他创作了神奇女侠,并向DC漫画推销。
值得一提的是,在1920年代期间,女权运动已在美国如火如荼地发展,到了1940年已具备很强的群众基础。
《神奇女侠》一经推出,大获成功。
早期《神奇女侠》漫画神奇女侠的形象与亚马逊女战士极为类似,她的“真言套索”就是测谎仪与SM捆绑文化的结合。
在早期的《神奇女侠》漫画中,充斥着大量捆绑、皮鞭抽打等类似SM文化的元素。
早期《神奇女侠》漫画很快,美国儿童研究协会就发现了这一问题。
他们严厉讯问马斯顿教授,而马斯顿教授拒绝他们的指控。
1947年,马斯顿教授因皮肤癌病逝。
神奇女侠的形象在当代文化的引导下,逐渐转变为世人熟知的当今面孔。
马斯顿教授的两位挚爱伴侣伊丽莎白和奥丽弗携手生活了几十年,奥丽弗·伯恩于1985年去世(一说1990年),伊丽莎白·霍洛维·马斯顿1993年去世。
《马斯顿教授与神奇女侠》剧照《马斯顿教授与神奇女侠》这部影片十分难得地展示了神奇女侠的起源、SM文化、LGBT元素与一男两女的奇特感情。
而马斯顿教授与两位伴侣的一生更是传奇,他们开放的观念至今看来都很前卫,值得人们肃然起敬。
70年前,他们同居的行为受人歧视,而如今被拍成真挚动人的影片受全球观众瞩目。
让人感慨万千。
此外,当我们看着DC超级英雄大片时,更不应该忘记神奇女侠的起源与创作者的传奇!
同样的三人行,贝利卡豪尔在《午夜巴塞罗那》里的角色只是个"旁观者",而在这部里她算是直接"参与者"了,只是两部电影完全不是一个层次的,一个是虚构,一个是改编,可为什么<午夜>就毫无违和感?
到底差在哪里?
我不喜欢这部电影原因很多,首先,我觉得电影拍的就很烂,导演是很会抖机灵的,一言不合就四目相对含情脉脉,看得我尬死了,还有那个贝拉希思科特的演技更是一言难尽,她的存在就是俩字儿,服从,可没有一点让人想征服她的欲望,跟教授妻子的感情线就那么少,然后就亲上了,然后就是床戏,就算是真人真事也不能这么糊弄吧?
情节铺垫不够,就只能硬推,最后那段下跪的动作,我直接无语,差点笑场,好吧,我不懂心理学,所以一点也不感动,另外,三观层面的问题,不在讨论范围内,毕竟每个人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况且现实里他们觉得幸福就还有什么好说的,但我想说的是,有些评论冲这个就4星5星的打,讨论区说了就是你思想不够开放,不够前卫,也是挺迷的!
如果<午夜>是一种浪漫的幻想,那这部是什么?
现实版的<午夜>?
拜托,这是已经都有孩子了,还浪漫个毛线<午夜>,我挺困惑,一夫一妻制到底是保护了我们,还是阻碍了他们?
阻碍了他们追求幸福的脚步?
这里太多角度值得思考,我也没想那么深,因为我知道,一方面要尊重别人,一方面又觉得有些东西没影响到自己,说再多都是键盘侠,比如我觉得教授的私生活,在美国这样自由的国度不奇怪(封建社会我们也没好哪里去),可当他把这种思想用漫画形象卖给孩子们看,并变本加厉的展现,定义,我看的时候是挺反感的,这难道没人觉得有问题吗?
也许作为一个成年人,追求幸福快乐完全可以理解,可孩子们呢?
如果像<午夜>里,我觉得你们三人行,你们幸福,只要你们开心就好,甚至为现实里两位女主共处了38年而感到高兴,我决不会成为七嘴八舌的邻居,只是我的底线是,绝不可能让自己的孩子在成年之前去接触这些东西,从这个角度去看,我觉得很他们很恶心。
太晚了,本来只是写一点,结果字数超了,其实电影还有很多东西值得讨论,我也只是一种观点,不用上纲上线!
竟然给那么高的分,我觉得很变态呀
《神奇女侠》可不只是超能力,还有作者和她的爱人们的爱与奋斗
很多年以后再次看rebecca 戏如人生啊
用美丽的人、美丽的光线、美丽的情绪(特写镜头)引导观众接受一种新的体验。不批判、审问,亦不求赞同、声援,而是了解、认识、容纳(embrace)——真实的女侠带着苦涩而勇敢的美。
史上最完美的三角恋。
第一次看这样的双性恋电影,真的叹为观止!想不到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竟然有这样前卫开化的家庭,他们拓展了人们对爱情理解的边界。也是神奇女侠如何被创造出来的幕后故事,女权故事源于三个人双性恋中捆绑鞭打等房中密事,看完这部电影都没法正视神奇女侠了。
看不出他们相爱
颇为震撼,观影全程我的三观都在稀里哗啦地碎掉后又乒铃乓啷地组合起来的。看神奇女侠漫画出现时我已经有点疑惑了,但二十多年的人生经历让我还是不肯相信这是真实事件改编,看到片尾三人出现的时候…md,我居然是莫名的羡慕。
“思想不会使人堕落,无知才会。”一部传记片讲述的是出自DC漫画的世上最知名的女性超级英雄,解构的是心理、两性、伦理、爱、悦纳自我、DISC,都是天堂岛土壤的养分,也是神奇女侠永远不该丢失的宝贵特质,“何为正常?”是每个时代都需要的质问。(舞台三人行,分别身着希腊袍、军官服、豹纹皮草,俨然对应日后书中的神奇女侠、史蒂夫·特雷弗、豹女,“相爱相杀”。)
难道只有我蠢蠢欲动心生向往嘛(内心已经脑补后宫姬文了!B们真的是人类之光!
《神奇女侠》真正的起源故事……大开眼界了。
非常流水帐,狗血kink各种苏...幸好打乱时间交叉剪切(漫画介绍配合船戏)和音乐搭的不错,后半段没有太困。如果不是这么消费热点,好好选演员,等一个更好的剧本,这个题材本身魅力大概比很多LGBT故事总和还精彩,可惜拍得太套路。感觉有一天能看到这个故事被重讲一遍。三观太合口味!
who r u to judge us?本来是个动人的故事,导演摄影都不错。但演员不好。E演得不行,再御再理性,都没有看到她眼神中对两个人的爱。bill不温不火,缺少了本尊该有的激情和强大的信念感。Olive演得可以,颜值一言难尽。“病床上朦胧的视线中,一个影子分为两个,这一瞬间感觉才是完整的,非常动人。”
看过Lesbians‘s love(蓝色茉莉),Gay&#39;s love(断背山,请呼唤我的名字),Transgender’s love(迷恋荷尔蒙),今天是第一次看Bisexual Threesome‘s love and bandage pleasure(马斯顿教授与神奇女侠)。这部依据真实的故事,还是让我有些吃惊,上个世纪40年代的故事让我这个“现代人”感觉自己还是偏保守了。怎么说呢,美国是对多样化确实包容性很大很大,但是这一面是不是也会释放潘多拉魔盒?我只想知道电影中的情节有多少是真实的。剧本还算扎实,表演也比较自然,但电影里DISC是不是有那么大的威力,没有能够说服我。
@2023-04-06 21:24:36
DISC、BDSM,一部帮助英语学习的好电影,比那些动不动打打杀杀的超英电影妖艳jian货好太多了。
对神奇女侠有了新的认知
纯真,头等难搞
#tiff 感觉票房会不错
雙性戀女孩愛上了一對心理學教授夫妻,經過一番糾結從此開始和諧美好的三人同居生活。觀念之開放讓人咂舌。看似三觀不正,但水到渠成相愛相親讓人無比感動。丈夫受心理學、SM捆綁啟發創作出《神奇女俠》,造型就是緊身衣,真言套索就是測謊儀+捆綁繩。WW漫畫初期竟然充滿SM元素,如此Cu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