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海仁心
Styx,行过幽冥之河(台),斯蒂克斯,冥河
导演:沃尔夫冈·费希尔
主演:苏珊·沃尔夫,Gedion Oduor Wekesa,Felicity Babao,亚历山大·拜尔,伊嘉·比肯费尔德,Anika Menger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奥地利语言:德语,英语年份:2018
简介:三十多岁的里克来自欧洲,是一名医生。急需一个假期的她,踏上了前往直布罗陀的旅途。但是她的梦幻假期很快就破灭了。风暴过后,她发现附近有一艘遭受重创的难民船。这艘超载的船已经开始漏水,如果她不伸出援手的话,一百多人就会淹死。尽管发生了一连串不愉快的事情,她还是在所剩不多的时间里亲身经历了友情、感恩和团结。详细 >
剧情很少大部分快进看的,小黑的人设是怎样的?既然能游那么远到船边了跟个死尸似的一动不动,活了后就开始指责,能救你就不错了,景色加一分
2019.10.27号观影。电影太闷了,无法坚持看完
看看
6.5。拖沓
就很讽刺
本质还是一部政治隐喻讽刺电影,女主角不错。
我的个妈呀
对个人来说,在那种情况下怎样做是对的?
蓝光
默克尔一定是疯了才会接收难民
其实前中段有种莫名吸引力,都很认真的看,但救起男孩后,影片强行圣母属性,质量急转直下,难看得要死...
以为是讲sailing的,没想到是借sailing讲难民的。如果航海遇见漏水的一艘船只,全是难民,我选择救还是不救,这个问题留给我自己。
看不下去,主题非常作!二倍速都觉得无趣。
外媒一直拿它跟All is Lost對照,我是沒看過,對我而言Styx就像是Captain Phillips 遇上 Fire at Sea,把視角濃縮到個人的道德抉擇,對比歐洲整體對於難民問題的置之不理。前30分鐘拍女主角的出海過程太過冗長,一直到遇上即將下沉的難民漁船才立馬進入主題,把觀眾抓著不放直到最後一秒。但是這樣的個人觀點是否能夠普及化成為標準?女主角迫切想救人,是出於個人的道德感?還是身為救護人員的職業病?是否每個人面對難民問題都該出手相救?Fire at Sea運用對比讓觀眾對難民兒童產生同情,那是一種殘酷的呈現;反之Styx並沒有將觀眾放在同情者的位置。Styx要談的不是難民議題,而是外界對於難民問題的觀感和處理方式。
很少的对白,我竟然很爱看,大概是女主的独特魅力吧?独自一人驾船出海,还是长途,这本身很酷。
还是去看怒海救援吧。
沒看到有人談開頭為何要拍那麼久的猩猩,那是進化論中,接近人的那一步,也是所有人來自的地方。這樣的開頭就是對那句問國籍與兩種截然不同的搜救行動一種諷刺。另一個奇異的點,居然結尾我看到的是一個個身披金色保溫紙和的小孩被保安人員推著經過窗前,而朋友看到的是被抬過去的屍袋,求答案。
真正的灾难面前,道德能否拯救人类?还是说道德只是人类虚伪的发明?想要追问道德的源起。
欧洲难民危机背景下的创作,救与不救都是人性的考验,可以和今年奥斯卡提名纪录片生命之舟对比一起看;片中的有些详细繁琐的细节(急救、航海),可以看做是对于对营救犹豫的对比,隐含的再次证明:医生救人、风暴中执行航海任务都是小技,面对良心选择才会让“人”难以选择
影片前半段是医生开着自己的帆船去一个岛屿,很享受这种一人一船的经历,我是没机会拥有了,影片后半段就是讲诉救不救难民了,很纠结的问题,去救,不能全部救完,也有可能导致自己和全部难民一起葬身大海,不救自己的良心过意不去,最终是去救了,但是有很多人已经死掉了!她良心应该收到了煎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