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边一定有许多的非生活必需品。
如果你有时间清理会吓一跳。
不知道自己何时买了这些东西。
如果让你选择100样东西度过100天,你会选什么呢?
今天迷叔就来带大家看一下这部影片。
当你的生活被“扒光”,还怎么生存下去。
《一百样东西》
单看这个海报就很污了,故事围绕保罗和托尼这对好基友展开。
保罗是有一个极度没有自律极度缺乏幸福感的男人,37岁大龄单身独居。
为此,他开发了一个APP陪自己聊天,取名叫做娜娜。
娜娜可以根据声音来感知主人的情绪。
能够分析主人的喜好和兴趣并推荐产品。
自从娜娜诞生后,保罗疯狂的购物,因为这样他感觉到很幸福。
保罗的好基友托尼看到了其中的商机。
这天,保罗和托尼带着APP去拉投资。
投资方一开始并没有兴趣,托尼只好放大招了。
他解释说,这个APP能读懂分析使用者的情绪和爱好,智能的为他们推荐产品促进消费。
还拿出保罗的隐私作为例子。
在过去的时间里,APP根据保罗浏览过的成年人网页。
向保罗推荐了各类功能型的TT以及各种各样的球鞋。
就这样,托尼利用保罗的隐私让投资人以400万欧元的价格买下了APP的使用权。
但是保罗对此很是生气,在庆功宴上,保罗喝多了。
保罗觉得托尼是因为出卖他的隐私才换来了400万,但是托尼反吐槽保罗没有自控力是事实。
保罗为了证明自己有自控力,向托尼提出了一个“100天不花钱挑战”。
经过一番争吵,游戏升级为从零开始。
这一百天除了不能花钱,身上也不能有任何东西。
从第一天到第100天,每人每天只能取回一样东西。
如果中途认输就要拿出全部的家产给在场的所有人平分。
在大家的起哄下,托尼只能答应。
第二天,保罗醒来发现自己光溜溜的躺在地上。
昨晚上喝断片了什么也不记得。
赤裸着身体跑来找托尼,发现他也一样光溜溜的躺着,身上盖着一个透明塑料布,家里空无一物。
经过托尼的提醒和回忆,保罗才想起来下了这样一个赌注。
清醒之后俩人都后悔了,正当商量着怎么“毁约”的时候,两个同事找上门了。
同事说,我们已经将你们家里所有的东西都搬走了。
从今天起,游戏就开始了。
每天只能去仓库拿回一件属于自己的东西,办公室有食物,每天可以去公司吃饭。
如果现在拒绝的话就代表着认输,家产拿出来大家平分。
自己打的赌,跪着也要执行。
第一天晚上,天空飘着雪花,他俩约定要去仓库拿东西。
整个街上的人都看到保罗和托尼光着腚子在狂奔。
到了仓库以后,这俩人都机智的为自己选了一件大衣,然后回到各自的住处。
没了手机的保罗,百无聊赖的度过了第一天。
托尼则计划着每天拿回什么东西。
第二天,保罗机智的拿回了自己的手机,托尼则选择了浴缸。
就算日子过得再落魄,也不能委屈了自己。
就这样度过了一段时间,身上的东西除了一件棉衣到有了鞋子裤子袜子……这一天和往常一样去拿东西,撞见了住在这个仓库的一位美女。
托尼跟美女说我们在做一个100天不消费的行为艺术。
美女表示很有趣,托尼趁机约了她来家里做客。
那天晚上,气氛暧昧,眼睛发炎的托尼蒙着眼和美女上演了一番云雨。
另一边的保罗躺在地板上发呆。
无聊到舔窗户,还因为手机欠费上不了网。
后来,美女带着保罗去了她的仓库。
气氛很暧昧,不做点什么事不合适。
这天投资人来到他们公司谈合作。
托尼觉得这个投资人冒着傻气,决定敲他一笔,400万涨到了1400万。
没想到投资人很爽快的答应了。
但是保罗很生气,他可能觉得托尼抢了他的风头,毕竟APP是自己开发的。
托尼骂他,没了手机什么都不是。
于是保罗觉得在剩下的日子里,不再使用手机。
托尼像往常一样在仓库里等美女,保罗出现说她不会来了。
保罗早就知道,这位美女由于过度消费,欠下了一大笔外债,为了躲债来到了这里。
托尼还是找到了她,表示想要跟她在一起,但是这位美女还是和他说了再见。
托尼很生气,把保罗给打了一顿。
保罗难过极了,想起了前段时间奶奶在家里摔倒。
他因为赌约没有将手机带在身上,错过了奶奶打来的求救电话,就这样去世了。
保罗非常自责,他认输了,托尼也认输了。
就在同事瓜分他俩资产的时候,发现那个APP被投资人剽窃并且已经上市了。
所以说,1400万也没有了。
一夜之间真正的破产了。
经过这次的事情,保罗发现虽然身边的东西很多,但需要的却没有多少。
保罗决定回归自然。
而托尼通过一场行为艺术成功的追回了那位美女。
其实,并不是所有的事物都有价值。
我们视它们为一切,而往往忽视了自己本身就是财富,有自由,有未来。
在这个消费时代比物质更稀缺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幸福的根源也是来源于此。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电影迷】获取更多内容
双十一结束了,不知道大家的手还安好吗?
和“情人节”一样,这本是一个因为“单身”而诞生的特别纪念日。
这本应是“单身狗”们的狂欢,现在“狂欢”依然在,只不过属实有种变了味的感觉。
(“单身狗”真是没人权😭)
不过也有一点是好的,那就是头一次收到了全世界商家的关心。
这时候你才能意识到这些卖家们是多么长情,甚至是那些你已经回复了“退订”的…
当然了,这些都是玩笑话,不过这种全民狂欢的氛围,实在是太洗脑了。
不知各位小伙伴是否做到了理性消费呢?
如果没有,那今天的这部电影或许能够让你引以为鉴——《100样东西》豆瓣评分:7.3
老实说,光看海报,这满屏的“卖肉”与“卖腐”,让人很难想象这居然是一部严谨古板的德国片。
但如果看完全片再回头看这幅海报,就能明白,抛开那些噱头,电影更想传递的是——我们现在虽然生活富足,其实内心却一丝不挂。
影片的男主角 保罗 是一名地道的技术宅男。
生活邋遢,作息不规律,一天到晚离不开手机,直到现在还单身独居。
为了排解寂寞的情绪,保罗开发了一款APP来陪自己聊天,并为其取名“娜娜”。
通过9个月的交流,娜娜成了世界上最懂保罗的人。
早上起床,保罗睁开眼第一件事就是唤醒娜娜;网上购物时,娜娜更是成了保罗的专业导购;甚至于解决生理问题时,娜娜都会贴心为他挑选最合适的小黄片…
在娜娜的推荐下,保罗网购了上百件的商品。
其中包括买回来就没穿过的运动鞋、根本不会戴的棒球帽以及根本用不到安全套…像不像平时网购,遇到各种商品推荐时的你和我?
这样疯狂的“买买买”让保罗的朋友 托尼 感觉非常不可思议。
和保罗截然相反,托尼是个格外严谨自律的人。
每天按时起床健身洗漱打扮,出门必是西装革领仪表堂堂,一副成功人士模样。
尽管是穿一条裤子长大的好兄弟,但是因为性格差异,两人之间其实小冲突不断。
托尼嫌弃保罗自控能力差,保罗则认为托尼太爱做表面功夫。
一次派对上,在酒精的作用下,为了证明自己自控能力一点也不差,保罗向托尼发起挑战——一场为期一百天的赌约。
赌约规定两人从零起步,将所有物品全部锁进仓库,每天只能拿回一件物品。
谁输了谁就要把自己的一半财产拿出来平分给公司员工。
这个惩罚一下子鼓动了在场员工的心,所有人都期待着输家的出现。
第二天酒醒之后,两人发现不仅自己被扒地寸缕不剩,就连整个家都被员工们搬个精光。
没有退路的保罗和托尼只能咽下苦果,含泪开始挑战。
于是全片最密集的马赛克场面开始了!
裸体出门的保罗一不小心碰到邻居母子。
本以为要警察局走一遭了,结果却被对方当做活体教材,现场来了一堂男性生理课。
漫天大雪的夜里,为了拿回第一件物品,兄弟俩儿不可避免上演了一场雪地狂奔。
白花花的肉体简直比积雪还要耀眼醒目!
好不容易抵达了仓库,虽然心心念念自己的手机和西装,但他们拿的第一件物品还是温暖睡袋和棉大衣。
可当最基本的衣着解决后,他们又会依据什么来挑选物品呢?
100天,100件物品。
过去生活中最容易被忽视的存在,在这一刻终于有了它们的优先级顺序。
曾经,保罗以为自己永远也离不开手机和互联网。
但是在挑战的过程中,当把过去只看手机屏幕的视线,放到身边的现实空间。
他才发现,偶尔端着咖啡在房外的楼梯上吹吹凉风,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
曾经,托尼以为帅气的外表才是遇到真爱的第一武器。
但是在挑战的过程中,没有洗护用品使用、只能邋里邋遢的他,却遇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爱情。
炽烈而又纯粹,不受地位、金钱的影响。
相信到了最后,胜负于他们而言已经无关紧要。
比起输赢和仓库里的一百样物品,他们早已领会到了更重要的东西。
记得电影开头有一段很有意思的独白——保罗的曾祖父母,经历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部家当只有57样东西,但依然相信上帝,相信死后能有更好的生活;
而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生存下来的祖父母,他们拥有200样东西,却依然相信未来;
至于生活在两德时期的父母,他们拥有650样东西,心中一直向往自由;
而到了保罗这一代,平均每人拥有10000件物品,祖辈们向往的财富、未来、自由全部唾手可得,却没有一个人能说自己很幸福。
对于幸福,或许他们从未知道那是什么东西。
曾经保罗以为幸福就是为了让自己开心地买买买,不管买来的物品用不用得上;但现在他却发现,越是放纵自己的消费欲望,越是证明自己过得不幸福。
此情此景是否让现实中的你感到似曾相识?
从618到双11,再到双12,层出不穷的电商购物节疯狂刺激我们的消费欲望。
我们一边喊着“剁手”、“吃土”,一边却毫不迟疑清空购物车。
托尼在影片中对心爱的姑娘说: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洞。
每个人都想填好这个洞,但你越往里面填东西,心反而越空虚。
别再让物欲控制自己,有时候,我们拥有的越多,可能越不幸福。
这个世界很美,从虚拟中走出来,用每一根神经,去感受世界,感受生活。
生活中的幸福,或许真的很简单。
电影是18年的,我19年才看到,当时看简介就被吸引了,现实是我19年自己从家里搬出来住,又换了销售的工作,生活费和房租都要自己独立承担,销售的工作工资不稳定,所以生活一下子就借据起来,我把我的相机,还有使用频率低的东西都挂在闲鱼上面变卖,卖了2000多,像迪奥的口红原价200元买的,闲鱼上99就卖了,还有买的柔术衣服穿了两次半价卖的,很是心痛,不过也提醒自己消费的时候要考虑清楚不要重复购买不要因为不开心而买东西。
两个主角就是这个样子,保罗有囤积癖,家里都是未拆的快递包裹,小白鞋一样的差不多有几十双。
托尼注重自己的外表,对蛋白粉,自己的昂贵外套特别依赖。
但从一个打赌,他们的生活就开始有意思,100天,一天只能拿一样东西。
保罗问他开发的程序娜娜问人为什么要购物,她回因为购物能使人开心。
似乎是这样的,曾今的自己也是怎么认为,购物只能短暂的给你带来快来,比如一只新的手机,买来开心顶多一个星期吧,随后快乐消失,然后你又用买买买来填补你的空虚和不开心,一个劲的买买买等于不开心不幸福。
保罗开发的app,有点类似我们的淘宝,区别是淘宝不会说话,这个app能说话,陪你说话,逗你开心,你会把它当盆友,之后你慢慢忘记它是一个app。
她让你买什么,你就会买什么。
这段话是里面长得像扎克伯格说的,细思极恐,现实就是现在的购物平台推荐的都是你想要的。
今年在淘宝消费的大部分是日用品,也学会了不喜欢的东西就退,减少购买欲,效果不错,2020年我觉得需要的东西越来越少,更关注自己,不喜欢用不上的东西会放闲鱼,送人或者丢掉。
这是物品上的简,我当然有喜欢的东西,比方说想买叔贵推荐的可以调节重量的哑铃,淘宝上搜下要接近四百块。
太贵我就想有东西可以替代,用大瓶的矿泉水就可以,重量重了,可以把里面的水倒掉。
今年对自己的健身计划是利用现有的健身器材自己练,看看能否达到2018年的体型,肌肉真的掉的很快,感觉自己尤其是手臂都小了一圈,小伙伴说自己瘦的时候,自己都有些伤心以前的练习都白费了,不过没关系自己练起来不需要健身房。
今年不在健身房消费,找以前的小伙伴一起练。
工作也需要简,记得刚做中介开租单时候的开心和满足现在三个月没开单,期间情绪还崩溃过一次在陌生人面前痛哭了,感觉很丢人,一切都变得功利,不喜欢这种感觉,今年换。
对于盆友更喜欢面对面聊天,很少微信,也不想接触让自己相处起来不舒服的人,新朋友变少,跟隔壁室友相处倒是不错,老朋友就多约出来跑步锻炼吧,这让自己愉悦。
这部喜剧很幽默的让我们思考消费主义,由于去年的变化看过这部电影更加理解有共鸣。
不再买买买,健身,读书,找能愉悦自己事情。
物质简单,精神简单。
开始想看看这个赌注的进展 慢慢的代入了保罗的视角 自己每天是手机、平板永不永不丢下 总说着不买了不买了 刷个小红书又开始消费了 25岁的月光族 刷着电子产品 一天又过去了 这些时间干了点什么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有更快乐吗 好像也没有 无休止的摆烂 以放纵自己的方式寻找快乐 影片里的不正是现在吗 大数据总能给你推送到想看的 前脚刚刷个视频 后脚打开购物网站立马推送 可能有人觉得这个电影有点太理想主义了 但是从某种程度上他点醒了我 是时候醒了 对吗
保罗:我生命中如此珍贵的4个小时,我的手机应该给我节省时间,而不是从我这偷走时间 托尼:那就把它放下保罗:但是娜娜,为什么我要买那些我不需要的东西娜娜:那是因为购物让你快乐保罗:什么是快乐 娜娜保罗:但如果买东西可以让我感到快乐,这说明了什么呢露西:那是因为你本身并不快乐保罗:完全正确露西:如果你快乐了,你早就不这么做了
“朋友和熟悉是两个概念。
”托尼是只花孔雀,保罗还长不大。
故事有那么几个分段,第一个是收获一笔投资,第二件是两个人酒后打赌,一天只能拿一件东西,第三部分是关于一个有购物癖的女人,第四部分是保罗走了,托尼去寻回他,第五部分,他们的创意被人盗用,公司破产,一切归零,从头开始,第六部分,保罗帮助托尼寻回了女友,且在APP里留了后招。
第一部分可以看出两个人的最初的性格,一个完美主义,另外一个邋遢,上网购物成瘾,第二部分两个人的想法都还比较幼稚,相互斗争,第三部分可以说完全暴露了两个人性格的缺点,托尼自以为是,用自己高高在上的标准衡量别人,而保罗有很多误会,他以为自己的做法是对的,是在保护和拯救别人,实际上他什么都做不到,而第四部分,托尼也暴露了他自己的内心,他对一个温暖的家的渴望,对保留的嫉妒,这是他性格缺陷形成的原因,第五部分可以看出两个人都意识到了彼此的友情,非常珍贵,第六部分,托尼算是改过自新,结尾还挺浪漫的,三个人带上最简单的东西,一起去旅行和度假,居然还有一个小反转?
让我有点吃惊…两个人是性格互补的朋友,只是他们一直都没有意识到。
如果要说到整部电影的主题,除了友情以外,也在探讨断舍离,生活中的很多东西是不必要的负累,追求极致简约的生活,也许才能真正的回归本心喜剧的成分也不错,算是轻喜剧吧,有一点点搞笑,构图配乐很棒作为cp也好磕。
1. 消费时代已经到来,科技的进步更推动了消费。
从某种程度上说,物质生活极大程度的控制了人们的生活。
人们关心的是手机,电视,电脑,网络等等,不能说是错误。
买东西就快乐,反过来讲不买东西就没有快乐。
消费是否等于快乐?
不尽然,消费不能给予人本身快乐,只是缓解。
物质的丰富并不代表人的幸福感增加,反而从某种程度反应了人们在精神层面的缺失。
消费也分散了很多不好的关注,可不可以理解淡化了很多冲突战争?
2. 反消费主义,人们并不需要那么多东西去生活。
用手可以喝水那么水杯是不是就没有必要了?
物质能不能满足了人们的空虚?
3. 德国人对于Facebook还是展示了很大程度担忧。
数据监视窃取已经不是新话题,我们在反对它的同时做好准备退回到没有数据化的世界了吗。
时代发展太快,很多技术的产生运用也太快,人们并没有制定相应的制度去约束。
Privacy issue,data mining and collection,surveillance这些都是数据化的过程,什么是界,人们的隐私还能否称之为隐私?
就像打开了一个新世界,里面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对于这些不光是人们,就连网路巨头们都不清楚,大家的认知跟婴儿认识世界一样。
“幸福就像水一样如果你想抓住他那你在生活中就要紧握拳头”托尼和保罗是从小玩到大的好朋友,并且拥有着一家软件公司。
托尼负责公司运营,保罗则负责技术开发。
保罗开发出了一款类似于siri的人工智能软件app“娜娜”,这个“娜娜”除了没有人形以外几乎无所不能,用的人根本不会想到她是一个机器人。
带着这个绝世创意两个人跑去拉赞助,凭着托尼的口才成功获得了一笔投资款,使他们跻身成为了百万富翁的行列。
为了庆祝历史性的时刻他们全公司决定去夜店狂欢。
酒过三巡托尼和保罗借着酒劲打赌放弃他们所有的财物100天,每天只能拿回一样东西,如果谁违规或者放弃的话就算输,输的人要把自己股份的一半分给员工。
托尼和保罗接受了挑战。
第二天他们醒来发现自己一丝不挂,家里所有的东西全都清空,这才意识到昨天晚上喝多了,但是后悔已经来不及了,只能把这个游戏进行下去。
两个帅哥在这个赌局中谁都不想输,花样百出,笑料不断,同时也把各自的缺点全都暴露无疑,甚至大打出手,在这100天里兄弟两体会到了另一种人生,并不是拥有的多就会幸福。
托尼自作聪明以1400万的价格卖掉了公司,以为大赚了一笔,然而人家迅速将“娜娜”上市并安装在了7亿台手机上,成为了巨头。
托尼与保罗感觉被骗了但是为时已晚。
当他们看透人生的时候,重新定义了幸福的样子,最终冰释前嫌重归于好。
幸亏保罗还在软件上留了一个后门......
德国喜剧标新立异,本片创意无限主题突出。
亲情,爱情,友情贯穿一线。
这个时代物质及其丰富,但不一定就带来精神富足,拥有的多幸福反而少了。
我们到底需要多少东西才能得到幸福?
在消费的时代我们真正需要多少东西?
影评无疑是在给生活做减法,除去没有用的留下来的才是最重要的。
奶奶逃难时一个箱子全覆盖。
购物狂女人拥有所有的奢侈品却不够抵押来还债。
一共拥有57样东西的曾祖父相信未来一定会幸福。
如今有一万样东西的我们却无法换来真正的自由。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洞,这个洞要用什么来填满只有懂得舍得的人才会解答。
影片非常轻松惬意,哲学感十足,喜剧方面也很到位,不乏催泪桥段,非常值得推荐观看。
有这样一部电影,电影封面是两个男人一丝不挂,你会点进去看吗?
哈哈,羽蒙点进去看了。
当然,剧情并不是大家想像的那样激情满满,而是在通过喜剧的方式告诉大家现代人的快乐到底有多物质,大家又有多空虚。
如果,给你一个挑战,让你一百天内什么都没有,就像这部电影里的封面人物一样一丝不挂,然后一天让你拿回一样东西,你会选择先拿什么,后拿什么呢?
电影《一百样东西》是由弗洛里安.大卫.菲茨执导,弗洛里安.大卫.菲茨和马提亚斯.施维赫夫、米里亚姆主演的喜剧片。
该片讲述了两个最好的朋友托尼和保罗酒醉之后打了一个赌,决定放弃他们所有的物品坚持度过100天而引发的故事。
这部电影就像是剧场版的《断舍离》,保罗是那个我们身边总是买买买的朋友,即使他限量版的胶鞋大多没穿过,但是一有新款上市,他就会马上打开手机进行支付。
可悲的是,我发现我跟那个保罗还挺像的,尤其是这些年,好像购物真的能让人快乐。
但是,我知道,这些快乐都是多巴胺,消费,享受,等等这些易得的东西都会让人产生多巴胺,却不是内啡肽。
曾经有个人说过,只有去尝试那些让自己提升却又没那么易得的东西,比如坚持看一小时书,坚持锻炼一小时,像我这样写一篇影评,坚持学习一项新技能等等,这样而产生的快乐才是内啡肽。
就在我写这篇文章时,有个朋友又向我咨询贷款的事,她贷款并不是需要做生意啥的,纯粹是因为没钱用。
我不知道她为什么没钱用,或许就像影片里的露西一样,支出已经高于收入,就这样陷入恶性循环。
露西的事儿虽然有点夸张,但是其实很多人已经离露西不远了。
影片的另一个男主角则是沉迷于对自己外表的捯饬,在他选择物品时,他会优先选择发胶和隐形眼镜。
太在乎自己的外表,其实也是一种病,是一种对自己深刻的自卑。
电影非常好笑,你会看到人类社会的通病:沉迷于手机,沉迷于买买买,生于和平年代,不愁吃穿,物质生活过于丰富,却再也没有当初那种单纯的快乐了。
影片再次表明,弗洛里安.大卫.菲茨在电影制作的各个层面上都具有才华性。
这部喜剧片可能不会改变世界。
但是它提出了一个有特殊意义的建议,就是希望人们可以将手机搁置半个小时去让自己多思考。
最近爱极了断舍离的片子,然后就找到了这一部,原来断舍离并不是那么简单,我们是否真的需要那么多物品填充我们的屋子,弄乱我们的房间?
保罗因为一直不快乐,他通过购物买许多限量版鞋子,和自己制作的手机软件娜娜对话来获得快乐。
奶奶说,快乐像流水,你越想抓住越是流逝,看到奶奶的小箱子里面的物品,一个人在逃亡中依旧这样箱子里装满了诗情画意。
所以你快乐或不快乐不取决于你可以肆无忌惮的买买买,取决于你看清楚。
托尼是个精致男孩,但是他和保罗的100件赌约,刚开始的爆笑,到后来对友情,对亲情的升华,太感动了,包括托尼喜欢上的女孩子,真的像极了我们现在,买名牌包包,收拾,衣服,不断透支信用卡,花呗,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多物品吗?
或许我们做不到只有100件东西,但是我们要的是真正的快乐,由衷的开心,不是被物品牵绊,被手机控制。
结尾一丝不挂的托尼说我必不可少的五件东西那里好感动啊,当然我还是更喜欢保罗,他聪明的开了后门,虽然没有揭示那究竟是什么,但是想必每个人都有了答案。
我喜欢那些笑点。托尼的高级求生装备哈哈哈哈哈
5/10。蛮无聊的,断舍离这样的主题还是日本拍比较好。我看开头还以为是两人全裸一整部电影呢。身材不错。
开头的设定和后面的走向让人一头问号呢 啥时候能学着摆脱消费主义
很棒的企划!值得翻拍
好的点子,前半段不错,后半段塞了很多情感纠葛却又没办法很好的落回主体,而且这类电影真的没什么必要去增加反派制造冲突…
3.5
爱情和基友都不能少哈哈哈
爱人,悯物,惜物,惜福
你们什么都没有却过得很开心;我们什么都有了却一点儿都不开心。what a sad? story...sneaky american最后一招告白还是可以学习下的。
还是挺好玩的!但是我有一个问题以德国人的办事效率他们真的可以在一夜之间把满满当当的房间搬成空空荡荡嘛!他们第一次吵架互扇耳光真的很像互扯头花!严重怀疑女主的存在只是为了不让这部影片真的变成基片。过度追求消费主义真的不行的
开头还挺有意思,100样东西挑战,到后面就有点跑偏,想加入的元素越来越多,导致有点主线不清。PS,两位男主的裸体很不错。
7.3
Was für eine Enttäuschung: flaches Humorlevel, Kalendersprüche zum Thema Konsumverzicht und nervige Dialoge, null Erkenntnisgewinn...
里面奶奶说那个快乐怎么获得,越想抓住越会从指尖流走
本身想法其实不错,但是感觉扰乱中心的线太多了就有点过了,挺可惜的
噱头过后所剩无几
最後坐在水裡兩個人正常發展的話絕對應該kiss吧,強行加女主系列
这应该是两位主演第二次合作喜剧,友情爱情亲情的元素都具备,整体的吸引力上却输于第一部"最爽的一天”(Der geilste Tag)(当然也可能是我没有专心投入进去)但是影片的概念很有意思,在消费时代,我们真正需要多少东西,我们在消费的时候,想要得到的是什么。这个概念和断舍离很像,给生活做减法之后,找到生活中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东西。
抵制过度消费,极简主义的喜剧化色彩。
独立思考在这个年代成为了一种奢侈,辨别我以为和别让让我以为我以为之间的区别变得越来越难并近乎不可能了。而你所奋斗的或者工作是否是你真的愿意去学习的技能,厨川村白就有说过这样的话语,劳动的目的不是让自己陷入消费主义。蛮喜欢这种德式幽默。还讽刺了扎克伯格的成名史。最后的表白不仅跟女主说的那样俗气以外,导演还用了个360°的镜头,更俗气了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