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场面很东方,李小龙式的招数,通过这部剧可以简单了解那段历史,原来早在19世纪中国人就漂洋过海到了美国,但却成为了最底层的“臭葱头”苦力。
每一根旧金山的铁轨下都埋着一个中国人的灵魂。
转载这一季,并不仅仅是关于华工血泪,关于种族冲突,关于一段族群的迁移史诗,还关于一个男人的成长,初到旧金山,阿杉从一个惹是生非好争强好斗闯祸却没有担当的少年,成长到一个承认错误远过重洋守护妹妹的男人,但转瞬又变成一个轻浮自负的帮派打手,在最后,经历底层的熬练,经历失败的痛楚,经历同胞的如浮萍般的死亡,经历与白人种族的激烈争斗,明白了自己的价值,成为一个帮派战士,成为一个华工族群的守护者。
这部剧很难得的从海外华人的视角展开剧情,也让我们看到了他们的遭难与不易。
早先是给美国西部铺设铁路的华工,后来是被“圈”在Chinatown中不予治理只图其中廉价劳动力,种种非人待遇、不平等性、种族主义,都表现出部分西方人的蛮横和傲慢。
也向我们展示出华人在海外的历史印象,在西方人眼里,他们普遍没有名字,cooli (苦力)是他们的代名词,他们的命最贱,曝尸街头也不会被登记,他们几乎不可能与白人通婚。
但是他们是最会吃苦的,最坚韧的。
这也遭致当地劳动者的排斥,因为这些chink抢走了他们的饭碗。
明明是政府和企业家联合起来压榨底层人民,却被政客花言巧语说成是外来劳动力的错误。
这部剧暂时还是倾向同情海外华人这边的,在现在中美贸易战背景下挺应景也挺难得。
希望以后编剧能保持这个方向。
以前的(设定在美国的)剧或者电影里亚裔角色基本是边缘人物,如果主角是亚裔那基本就是架空故事,像这种亚裔主演的根据历史改编的剧确实是极少的。
希望以后会多些,能让双方都有所反思和理解。
一帮西方人拍的中国人故事的一部剧集,显然带着很浓的西方价值观。
例如,即便外公是美国人的主角阿生,也不可能这么快的融入到美国的社会环境中,更不能和美国贵妇调情,因为他的20几年都是在中国清末,清末的思想禁锢是非常严重的,那个时候的中国人的思想是非常非常非常守旧和保守的。
而中国堂口的体系也更像日本山口组和台湾三联帮,即便是这两个西方化的和组织,这部剧集也没学明白。
综上,西方人不理解中国人的民族文化,不理解中国人的传统,所以电视剧的制作很西方话。
但是就是这么一部西方化的中国人的电视剧,依然保持着那些纯正的中国印记,中国文化,和中国人。
最典型的就是这部剧集的核心环节,“功夫”,看见一个日本裔、一个印尼裔打着李小龙的截拳道和中国功夫,尤其是在第一季8-9集,阿生少年时和师傅在山顶练拳的画面,这真是大部分中国演员和影视工作者都拍不出来的。
虽然二位男星的武术戏对比甄子丹、洪金宝、吴京等差距巨大,但是已经相当不错了,没有跳戏的感觉。
再加之中国城的设计,还是看得出来剧组很用心的,因为我看见了咸菜缸、晒地瓜干咸黄瓜。
另有一个优点就是反应美国南北战争后华人劳工“猪仔”的历史的电视剧没有,这好像是我记得里面的第一部。
而亚裔群体在美剧里面做主角的剧集也很少。
而更为难的是,较为客观的反应了当时历史情景,各方势力均有自己的正义目的,而又都互相制衡,这在以往的美剧里面,尤其是带着历史背景题材的剧集或电影都非常少。
更多的美国电影和剧集都是再拍个人,个人小家,小团体的英雄事迹,即便是梅尔吉普森的爱国者和勇敢的心,也很少提及历史背景大环境。
因此,在对个人、小家、小团体做了铺垫后,再加上历史大背景,这部剧集显得戏剧冲突更大,个人抗争才更让人心潮澎湃。
最后,想说,其实中国人的性欲没那么强,中国人是全世界最看重男女之间情感的民族,即便是中国历史上那些达官贵人、甚至是皇帝去风化场所,宠爱的女人也是独一,而且多以文化文艺交流,不会像电视剧里面一样的嫖娼乱性。
就算是喜欢很多女人,也会想办法花钱买回家。
中国人最受不了的就是,自己喜欢的女人让别的男人碰,即便是妓。
里面的人物要深度没深度,只有做作的装币腔调+做作的表演,看了尴尬症大犯。
打着李小龙旗号,但男主拙脚的动作完全没有李小龙那种凌厉感和美感,比国内三线动作影星都不如。
看到第一集结尾男主那可笑犹如幼童般拙劣的招式表演和挥拳,可得出这剧就是一坨sh**!
这剧其实它的目标受众指向很明确:就是一群由快乐教育塑造成长的美利坚本土底层专看的丢脑爽片。
看这部电视剧就觉得似曾相识,后来觉得和上海滩像极了,许文强去上海找方艳芸,阿杉去美国找小静,方艳芸变成了交际花,小静变成了麦玲,Young Jun就像丁力,Father Jun就是冯敬尧……刚看到第五集但是觉得就是上海滩的套路,对了,刚开始觉得男主丑死了,现在觉得就是型男,耐看型,越看越帅!
很man
本剧中的战士是个弱鸡,谁都搞不定,只能清除小兵,遇到打手基本都干不过,一副苦瓜脸,最后竟败给爱尔兰小混混,拳拳无力,动作场面比港产动作片弱了一万倍,几个配角打手倒是演技动作在线,有些许看点,李小龙遗稿改编?
别侮辱李小龙了。
豆瓣评分这么高真是害我浪费时间了,竟然还有第二季,果断弃剧。
全剧画面黑暗,人都看不清,那个胖警察简直是龌龊、猥琐,胆小怕事,好赌成性,欠钱不还,垃圾一个,竟活到最后,真是恶心。
李小龙,一个传奇人物,用自己的一生将中国功夫闻名世界!
如今她的女儿李香凝在收拾他的遗物时发现了仅存8页的手稿,从手稿来看,像是李小龙未能完成的作品
于是李香凝决定利用自己的人际关系,将这部作品继续完成于是这部带有李小龙风格的作品出来了,制作团队也是相当不错的, 导演林诣彬曾经执导过风靡世界的动作片《速度与激情》系列,并且也拍摄过关于李小龙的纪录片本剧的编剧也不容小觑,黑色剧《黑吃黑》编剧乔纳森,带有浓重的个人特色,黑色与文艺,暴力与欲望,交织在一起熬成了这部剧《战士》
剧名《战士》指代的不仅仅是李小龙本人,而是千千万万的中国劳工,如果不被尊重,不被欺辱,他们唯一的武器便是功夫当然功夫或许并不是真正的功夫,而是一种思想,一种为了反对压迫的思想,在了解这部剧之前,更应高了解一下该剧的背景历史背景19世纪后叶,受到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华南沿海地区一代的中国人被迫逃离港澳,与此同时,美国的旧金山发现了大量的金矿为了挖掘金矿,需要大量的劳工,于是经常有远洋商船带来一些中国人,这些劳工原本是船上工作的,后被卖到了旧金山
当然还有一部分人是为了淘金梦,曾经有流言:“弯腰就能拾到黄金”,不过来到这里之后的梦全部破碎了为了生计,许多中国人透过中间人的安排,答应签订了卖身协议在1849到1882年间,有超过30万的华人进入了美国,大多数集中在西部,那些前赴后继赶往美国的中国劳工们,并不是为了证明“东亚病夫"招牌的荒谬,也不是为了体现中华民族的勇敢
仅仅是为了活下去,为了能够给家里寄点钱起先大部分人为了淘金而来,后来被安排到建筑铁路,在此之前铁路建设一直是美国人做的但是美国工人经常出现反抗工资低,消极怠工的现象,后来资本家们发现中国劳工不仅工资低,而且愿意服从,肯干于是开始大量的雇佣中国劳工,在这片土地上,有资本家的精明,有政治家的权谋,唯一不缺的便是廉价的华人
伴随着经济危机席卷而来的失业浪潮,本来就有着浓厚种族意识的美国白人开始抗议,认为华人劳工对他们的就业构成了威胁,造成他们生活水平的下降对华人劳工的排斥,攻击,忍辱事件不断的发生,排华的浪潮也持续到了20世纪30年代,直到中国在抗日战争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才逐渐消退或许大不多数人不知道,这条横贯美国东西部的铁路,是多少华人劳工丢了命的铁路曾经有过这样的一句评价:”每一根枕木下都躺着一具华工尸体“
那些留着长辫子,黝黑的中国劳工,拿着比白人更少的钱,做着更多的事情,甚至还随时面临着死亡与欺辱落后就被欺负,这是永远不会改变的真理而在真理之上我们也需要一些理想,一些能够激起我们斗志的英雄,《战士》便是为此打造男主阿生像是一个战士,一个逐渐觉醒的狮子
初次出场的惊艳,不卑不亢,勇猛有力的招式解决了傲慢的美国白人,故事并没有趋向于民族英雄主义式的发展阿生来此不过是为了寻找失散已久的妹妹,在寻找的过程中逐渐的暴露出美国当时存在的阶级矛盾和种族歧视
更为重要的华工的血泪史,而阿生扮演的是一个过客和一个催化剂对于华人劳工的排斥,从那些喊着”猪仔“人身上可以明显的感受到,他们高举着“滚出去”的牌子失业浪潮和种族意识的双重作用下,华人劳工的生活越发艰难不过搞笑的是华人向来喜欢拉帮结派,争斗造成的伤亡,以及贩毒带来的经济,都为当地的政治家带来政绩他们才不管华人的死活,只要不触及到美国白人而在唐人街有中国人建立的帮派团体,其中阿生加入的帮派叫合威,老大叫尊爷,历来黑帮人物都相貌凶狠,此人也不例外在见到阿生的第一面时,便发火,只因阿生退下时没有鞠躬
另外一个帮派首领龙志,不过人到暮年,身边有一个女人此女恰恰是阿生寻找的妹妹,不过,妹妹早已经不是当初的妹妹,她做了压寨夫人,成为了帮派的首领
这里不是天堂,而是地狱,对于华人来说只有三条出路:妓女,苦力,黑帮阿生是幸运的,因为他有功夫,功夫成为了他生存的工具,同时,他也是不幸的,遇到了一个女人
因为会功夫他成为了最大的嫌疑犯这个女人又是市长布雷克的妻子,布雷克是一个有缺陷的人,同时也是一个不屑于华人死活的人而这个女人恰恰是与市长政治意见相反的一个美国白人
在这部剧中没有人是绝对的黑,大多数是为了生存,对于人性的描写不单一,在里面华人可以是饱受歧视的懦弱的人,也可以是为了目的不择手段的人
白人可以是歧视者,也可以是为了反抗不公平待遇的普通人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非黑即白,前往旧金山的华人劳工有好也有坏,丑陋的帮派思想成为了笑话它不仅仅是一部剧,更是亚裔电影人的一种信念
能够在欧美主流媒体上面展示曾经的历史,华人是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功夫代表的是一种文化,一种挣脱束缚的意志不管是未来,还是现在,希望我们能够像一个战士一样,有些自信,有些傲气,用自己的信念去击碎那些陈腐的观念
从戏剧本身,故事题材、地点和时间的选择就已经成功一大半了。
在一个华人、爱尔兰人、印第安人、黑人汇合得舞台,有苦工、黑帮、政客、资本家,又有刚结束南北战争的南方人和北方人的冲突矛盾。
这一个矛盾冲突集中的时间和地点,就一定能演出一部好戏。
编剧是好莱坞一贯水准。
剧情推进、悬念设置、人物塑造都足够扎实。
服装和造型设计也融入了人物的特点和背景。
比如传统的帮派Long Zii就仍旧华服加辫子,而更新潮的Hop Wei就是西装。
既可以是戏剧层面表达的需求,也可以是真的每一方势力努力要呈现的一种立场和态度。
我唯一要挑剔的是女性主要角色得服装可能有些太过华丽复杂,刚开始看到会感叹用心,但看久了就会有种糖太多的甜腻。
追求了有冲击力的视觉,却增添了太多没必要的浮夸。
演员卡司我觉得是OK的。
如果真的能用粤语且找粤语演员来演华埠内部的故事,当然对于像我这样的观众会更有味道。
但演员从来不是单一维度的。
如果在语言上做取舍,而能追求其他维度上角色塑造的契合度,我完全可以接受。
毕竟能讲熟练粤语、英语,外形契合,武打功夫在线,价格、档期合适,演技和专业技巧过硬,这些在一起就是很苛刻得条件了。
做一些取舍,只要不影响最后的整体呈现,我觉得就是可以接受的。
剧中已经尽力在同时出现华人和美国人的场景中使用粤语,来呈现实际中的语言不通的情景。
一些打斗仍旧有很强的设计感,会感觉是为了迎合编剧想要的剧情走向来呈现结果。
当然,好看的打斗和真实的打斗是两种东西,也没必要苛责。
我另一个非常喜欢的一点是整个剧的台词。
深得了华人文化的点到不说破的精髓,让很多对白都有了不少品味的空间。
很多对白放在前后语境之外就是莫名其妙的话语,但是在情境下,语境中,就是你知我知的言外之意。
都是平常的语言,却仿佛加了密一样,让角色和观众都有一种心照不宣的品味。
一种东方式的“禅”味,用量刚刚好,不至于做作。
最后,作为一个现今生活在旧金山湾区的华人,就在最近十几年移民至此,去看同一个空间中,同一群人在好几代之前经历的事。
和当代表象上看似完全不同,但内核中又一直延续至今的挣扎和困顿,会有一种新的视角去看待现代。
有一种冲动,好想去了解那些百年前来这里的华人的真实历史是什么。
不会有那么多英雄主义,不会有那么多无畏斗士。
那绝大多数人的历史,就是苍白、无味、逆来顺受,低头、抬头、听天由命的消逝。
这部剧也像是一个华人爽文,而真实的历史只会更冷酷,更灰暗,但也因此而更有力,更绚丽。
原创内容,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一、被仰望的美国Warrior是一部根据李小龙初步构想而改编的新美剧。
曾指导过《速度与激情》的林诣彬是这部剧集的导演,这部剧主要故事是关于19世纪中后期旧金山唐人街华人移民的生活。
出自李小龙的构思,就意味着它必定会有熟悉的“功夫”,在看首集之前,我以为这应该是一个“准武侠片”,通过展示外国人喜闻乐见的功夫元素来吸引观众,但看完之后,我发现它比想象的更加复杂,也更加精致。
它不仅意在描写唐人街和华人,而想要把华人放在更广阔的美国社会中去展现,剧中的市长,警察和落魄的白人市民都是主创描写的重点——不是非黑即白的粗暴设定,而是全面的描摹。
影片的第一幕是华人ah sahm(我不知道按照粤语来读主角是不是叫阿生?
)登陆美利坚土地下船所见,趾高气昂的移民官员,谄媚的中介,还有众多本就瘦弱因为长时间乘船而更加虚弱德华人移民,以及在码头抗议华人移民的美国白人们。
去到美国的华人是什么样的人呢?
大部分是广东人。
1876 年,赴美参观的李圭在其《东行日记》中对 美国华侨有较为详实的记载: 美国卡厘方利亚省(加州)之三藩谢司戈城(圣弗朗西斯科,即旧金山),华人以其地产金,称为金山。
......计华人在美男女共约十六万名口,居三藩城者约四万人,居卡省别城者约十万人,余皆散处腹地各属。
三藩城立有粤人六大会馆 ,计 “三邑会馆 ”——— 南海、番禺 、顺德,附三水 、清远 、花县 ——约一万一千人; “ 阳和会馆 ”——香山、东莞、增城,附博罗 —— 约一万二千人; “冈州会馆”——新会,附鹤山、四会 ——— 约一万五千人; “ 宁阳会馆 ”——— 新宁 , 凡余姓人不入——约七万五千人;“合和会馆 ”———新宁余姓、开平、恩平——约三万五千人; “ 人和会馆 ”——新安、归善、嘉应州 ———约四千人。
其不入馆者,别省人及教徒、优伶共约 二千人。
......此丙子(光绪二年,1876)夏季之数也 。
了解这个笔记之后就不难了解故事里的唐人街为何会是矛盾的主要发生地,因为华人的地域宗族观念,人们很自然地分成了不同的帮派,为维护自己的利益而争斗。
可能也会有人好奇,为什么早起去美国的华人移民大部分是广东人呢?
我们都知道鸦片战争和清政府对国外的的大量赔款,但还有一个事实很多人可能不了解,那就是,在没有建立现代中·央·财·政系统的清末,大部分债务落到广东地区头上,而鸦片战争后,太平天国,土客争斗(土著和客家人), 使广东的社会环境日益恶化,恰在此时,屡屡得风气之先的广州流传开关于美国加州黄金的传说,所以很多人决定去试试运气。
华人经纪人散发大量的广告小册子,宣传美利坚的富庶安康,眼见同乡发财,于是很多人也踏上了远赴美利坚的轮船。
这些人里,有一部分士绅,大部分是没有受过教育的民众。
但遍地黄金也只是传说,更多的华人移民则成为了劳工,在美国的新西部,华人是最廉价的劳动力,美国西部的铁路工人及农场,华工占到90%。
在当时需要付给一个美国白人劳工2-3美元的工资,而只需要给中国劳工90美分,资本家们对华人的青睐自然让华人称为了当时社会里最不受欢迎的群体。
1876 年, 丹尼尔·凯尼在加州组织了势力强大的 反华团体工人党,把加州经济萧条归罪 于华人劳工的进口,并在许多城市组织 反华骚动。
1876 年和 1877 年,两次发 生白人种族主义武装攻打旧金山唐人 街的动乱,在 1877 年 7 月 23 日洛杉矶 的反·华骚动中,三天内,种族主义者攻击华人的商店和住宅区,捣毁了大约 25 家华人洗衣店。
凯尼公开宣称:“中国·佬必须滚开!” 到 19 世纪 70 年代末, 这种叫嚣已经充斥了整个加州,并进而向全国扩展。
国会于 1878 年 6 月 17 日 通过一项决议案,敦促政府修改中、美 之间的条约,停止华人的移民。
剧中的冲突便来自这一段历史,剧中反华白人比尔的原型就是丹尼尔凯尼。
并且在当时,他们的排华起到了作用,在188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排·华法案》,该法案规定,10 年内不准华人入境;非经正当途径进入美国的华人,依美国法院的裁判驱逐出境;州法院和联邦法院均不得准许华人归化为美国公民等等。
这是美国历史上唯一针对一个国家人民的排斥法律,也是美国历史上最可悲的一个法案。
可为什么遭受歧视,还是要去美国呢?
很简单,因为当时美国的最低工资,仍然比在当时中国的收入要高,华人把大量的钱寄回国内供养家族。
二、被厌弃的华人黑帮在故事中着墨最多的帮会,是唐人街历史的真实存在,而纯非虚构的帮派。
在各种歧视,内部斗争之下,华人为求自保,组织起了“会馆”保护同乡,唐人街黑帮组织的社区,吸纳了各个阶层的中国人,尤其是那些无法找到工作的下层华人,由于文化的隔阂以及缺乏监管,他们逐渐做起了鸦片贸易(所以说清末鸦片的泛滥,并非全为外国人所推动)、妓院生意和赌博生意。
那句话怎么说来的“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唐人街自然也不例外。
有人就有阶级,在当时,移民到美国的华人,有本就有资产的士绅商人,他们组成了“三邑会馆”,也有为求生存而一搏的底层移民,他们则大部分是“四邑会馆”的成员,两种不同阶级的矛盾很难避免,因此也就有了剧中两个帮派互不相容的情节。
这些冲突甚至会影响到普通人的正常生活,因为在冲突时期,你买三邑会馆下辖商铺的东西,会遭到四邑会馆人员的殴打。
另一个是唐人街的黑帮大部分是单身汉,因此没有了家庭和法律的束缚,活在真空地带的他们在作奸犯科上也更加肆无忌惮,唐人街的酒馆、赌馆、妓院也正是因为他们才不断兴起的。
唐人街的斗争并没有人能阻止,如剧中那样,美国白人警察不通中国文化,无法调解;二来,也是更重要的一点,唐人街会馆贿赂当地官员,如剧中所示,白人市长为了获得政治资本,不得不与唐人街的帮会合作。
当时,唐人街的不断火拼和斗争使白人们以为中国人就是如此,他们对中国人的厌恶(认为华人比黑人更讨厌,因为会在你背后捅刀子)被黑帮活动放大,这也间接促使了《排华法案》的出台。
三 、everybody walking in this land.这是第一部关于中国早期移民的故事,对于美国人甚至中国人自身都是一段陌生的历史,它的存在有开拓的意义。
里面大量的血腥、性描写也改写了远来美剧中对华人的刻板印象,毕竟食色性也,如白人大胆的性爱和暴力,同样会发生在华人当中。
更重要的是这部剧里对当时美国社会的描写,美国还在生长的时期,华人作为一个群体参与到这个社会中来,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这部剧不仅仅是华人的剧,更是一个关于美国,关于多元社会的剧。
还有就是之前说过的这部剧没有把所有人写的很简单,在里面华人可以是饱受歧视的懦弱的人,也可以是为了目的不择手段心狠手辣的人,白人可以是歧视者,也可以是参加内战解放黑奴无奈找不到工作的普通人。
所以它打破了我们的某种思维定势。
在看这部剧的同时也想到在排华法案过去一百多年后,我们的世界好像又到了某个似曾相似的地方,比如明知效果并不好,却执意要建的墙;比如逐渐收紧的移·民·政·策;比如针对少数群体的歧视和犯罪;比如一群人系统性的排除某一族群的人……这部剧能播出,可能也正借助了很多人喜欢嘲讽的“政治正确”的东风吧?
在李小龙的时代这部剧不可能出现,因为当时连黑人都难以成为主角,更何况远在之后才参与到美国发展进程中的华人。
如今这部剧终于播出了,从第一集的来看,它有成为优秀聚集的潜力。
本文参考了以下文章:朱平、潮龙起:《早期美国华人移民原因新探》黄安年:《从历史上的漫画看19 世纪后期美国的排华潮》杜丹:《唐人街的阴影,旧金山的黑帮社会》。
本剧是HBO下的Cinemax预订并发行,尺度较大,原始剧本来自于李小龙的遗作,第一季完结后,整体来看本剧带来的惊喜,远大于个别剧情上的遗憾。
本剧的背景是美国排华法案愈演愈烈之时,一位来自中国的劳工,也就是本剧的主人公阿桑,由于有着高超的功夫技能,在美国当地的华人帮派之间周旋成长的故事。
剧情并不复杂,但却从侧面表现出了那个年代下来自中国的劳工所处的尴尬地位和任人宰割的处境。
来自中国的无名劳工,可能也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着初到美国打拼的李小龙,一开始本剧吸引小编的噱头是因为打着李小龙遗作的名头,但看过第一集后,吸引小编继续追下去的是其精彩的剧情发展和情节设置。
本剧第一季共十集,仅仅是将整个剧情故事的背景渲染出来,随着第一季的终结,居中各个人物也在逐一觉醒,柔弱的女子可能在下一季觉醒为成功的企业家接管父亲的遗愿,受尽挫折的阿桑觉醒为新一代的堂口领袖,总感觉第二季会有更加精彩的剧情发展,推荐大家观看!
血腥夹杂着温暖的懒惰,希望埋没在肮脏的温床,坚强依靠的是不屈和信仰,死亡毗邻的是深渊和辉煌,这是一潭死水,肮脏中夹杂着自由的恶臭,我是无名氏,我来自中国!
以上内容转自微信公众号《诗词里的影院》
诗词里的影院
本就是李小龙的粉,再加上林诣彬,再再加上主演是个如此性感的亚洲男人,五星!!!
大数据计算后决定要拍的吧?
不太行。
主要是为了看男一,还是很帅,只是这剧的女人都好丑,亚裔女人身材相貌好的总找得到吧,总之都丑得一塌糊涂,严重影响情色桥段的拍摄!!!!唯一的白人女人也不好看,呆头鹅一样。
故事框架太过时了 活活把我看困了 男主的死鱼眼我也不喜欢
当年看了几集动作戏就很烂...;你们是认真的吗,美国佬让一个日本人来演中国人讲唐人街被踩饭碗的故事,这么多添狗!给了这么高的分???
弃了。
不愧是李小龙的遗作,《战士》每集至少一场拳拳到肉、招招致命的动作场面(目前以第二集的报复行动,以及第三集的密闭空间肉搏最为精彩,各种排列组合的床戏也少不了,不刻意强化议题但仍让议题清晰可见,不拘泥于时代细节又突显出时空背景,饱满的故事永远在往下一个节点移动,虽然现阶段还在暗示即将到来大战的阶段,一闪而过的冲突已经叫人引颈期待。每一集的片尾居然是不同的中文说唱,洒家给跪了。坐等下一季。
第五集的西部片部分挺好看,但拍得太扯不合理。整体有点《浴血黑帮》的感觉,华裔移民在中国城的黑帮故事,然后拍一出功夫春梦,还可以
李小龙生前一直研究的项目?反正就是黑吃黑,打斗比较多~但画面偏暗,观感一般~由于是写唐人街华人为了争夺鸦片和地盘,各个华人帮派对打,还掺杂着美国当地势力对土著劳动力的保护,而对华人打压~打来打去,看不出价值观是啥?爱国肯定不存在~为了正义?也不见得,算了给个三星吧
要知道武戏血腥≠打戏精良
李小龙的8页手稿的骨架和气质绝对不会是这个样子,各种深夜档犯罪类美剧的俗套全部塞了进去。一开始故事还算抓人,让人感觉男主要对付的坏蛋太多,难度很大,悬念十足,到后面节奏越来越失控。另外吐槽一下打斗场面,即没打击感,也没观赏性。更大的槽点是啪啪啪场面,动作大得无论男女下面要么断掉要么烂掉。。。第五季这个致敬西部片的番外倒是挺好看。。
140年前的美国唐人街黑帮剧,尺度颇大。相比其他中国题材的影视作品,这部剧里的中文(粤语)还是挺地道的。
李小龙大概想不到他的遗作会被拍得如此黄暴。武打动作除了一个POSE挺像那么回事,其它的跟李小龙也没什么关系了。高开低走的故事线又多又杂相当影响观感。市长老婆真是个又婊又贱的操蛋白莲花。旧中国和旧美国的老百姓互相国骂两头不讨好,这故事谁看了会爽呢?
没意思,看到一半弃剧
这是部美剧,是唐人街的故事,必须要中国人演?商业美剧不黄不暴你看嘛?试映集基本冲突和角色背景已经展开,打斗戏也是用心了,挺好的!
迷
李小龙,一生致力于为中国人树立形象赢得地位,同时,反抗对中国人的歧视与不公,那么,在自己创作的剧本中自然也少不了这种思想内核和历史话题,只是可惜,他再也没有机会亲自出演这部作品了。
好黄好暴力好不节制,我喜欢
衛先森的選片,劇情有點弱,埋了好幾條線,且看後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