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杨超
主演:耿乐,常洁萍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04
简介:故事发生在1993年的夏天,陈思绪(耿乐 饰)因为高考第四次落榜而对考试已经心灰意冷,带着女友郭萍(常洁萍 饰),两人决定离家出走,去寻找传说中的灵芝培育术,将全部的期望都寄托在这上面。最终,从郑大姐那里,他们花高价买走了提取类固醇的技术项目,可回去后才发现郑大姐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骗子。愤怒的两人又折返回去找郑大姐..详细 >
这是高考失利四次之后还在挣扎的孩子们,家里没有后路,高中结束了就意味着要去赚钱 ,片中男女勇气可嘉,更赞的是女青年的执着与追随,有时候,可能女娃的潜力远远高于我们男的。
在灰蒙蒙的《旅程》里最令人惊喜的发现是主人公对那只“小鸡” 的一见倾心。理想的出场不仅为这段贫困而苦涩的逐梦之旅带来一丝生机,还为钢铁般的现实蒙上了一层轻盈的诗意。杨超在这部自传式的作品里敏锐而精准地描绘出了小镇青年那种普遍的迷茫和困境:在“学生”与“流氓”之间有没有其他选择,以及“爱情”与“馒头”能不能一起并肩而行?作为典型的探索“我是谁”的公路电影,这部写实主义与表现主义相结合的处女作真正展示出了社会转型期当中人的复杂与矛盾。冷静的长镜头既捕捉到了人性里神性的坍塌与坠落,同时也保存着人面对残酷环境自然流露的良善、柔软和挣扎。在化繁为简由二变一的结尾,再次走进考场的男主角似乎终于明白:一切问题的答案都取决于看待问题的角度。随着视线的移动,脚下的路也在一点一点变宽。
关于武汉大学的影像一闪而过。很平实的青春文艺纪实片,有很多睡马路牙子、晨曦在军训、车噪声中醒来的情节,有叛离家庭、跟路上偶然遇到的人的写意闲聊,也有年青情人之间的心灵相通与彼此龃龉,家庭的干预,经济上的掣肘,在路上从来不是说走就走的旅行,而是充满了挫折、沮丧和背负,路呵路,开满红罂粟,最后仍然是无路可走处抱头痛哭。本来是很好的立意,但是有点敦敦的呆呆的,缺乏提炼。
文本有点单薄,影像与调度出色。青年人看不到希望和出路,导演将这种迷茫和对自由的渴望具象在了几次出走的旅程中。青年人的希望正如在路途中养不活的毛鸡,出走由兴奋变为后来的妥协。结尾的镜头有些含混。导演对恋爱中男女的心理描绘很准备,女人往往脆弱而又坚韧。行脚僧是徐皓峰演的啊。
讲述了一个年轻人在路上的故事 长陵县城高中重读生思绪和小萍是一对情侣 他们在第三次高考落榜后离家出走 寻找致富的奇迹和自由的生活 在穿越中原大地的三次艰难旅程中 他们遇见了无数的人和事 见证了变化中的社会众生他们的思想和感情也发生了变化 思绪回到县城准备第四次高考 小萍一个人走向未知远方
2.5
三星半
无论《长江图》还是《旅程》,杨导都践行一件事:男性开个头或是描摹个大概,但女性是会真的一头扎进去做的。喜欢《旅程》,符合导演当时的心力,几个构图运镜非常喜欢。小萍看到毛毛鸡那段,太戳心了。当你已经习惯影片的节奏和调调,还以为车子会再驶一段路,结果突然就为两筐叽喳小东西迷得停下脚步,对女孩描摹的真实,让人触动。
哈哈哈,和满江红一样烂,满江红真是烂片之王,无冕烂片之王。它的控评也挺严重的一切说满江红不好的评价都会被删,至少我的就是这样,而且我还是转发关于满江红的新闻报道,是正儿八经的新闻报道,比如说济南一个学校组织学生自费徒步看满江红,还有知乎上别人用龙门镖局的影视截图来吐槽满江红。我就转发了这两个,然后就一直给我控评,我转一次给我删一次,转一次删一次,还给我发警告信。
5在电影呈现上,设计感过多且明显;在电影技法(电影调度和镜头运动)上,明显看得到老塔(还有安哲)对杨超的影响。在此也想说怎样学习那些导演,又怎样摆脱这种(学习)影响,亦是每个电影作者需要思考的吧。最后说下优点:电影摄影不错(虽然仍有不少问题);场景间剪辑转换节奏也可以。
女主的演技出神入化
凭借风格完成的影片。
镜头还是好,剧本单薄。
镜头很诗意 可惜一次次被台词破坏
四次高考失利的男孩女孩无所事事,想各种办法生活下去,只要别去考试,一路走,一路彷徨和争吵,男孩回归传统接着高考,只剩女孩独自走在路上
997——经历过两次高考的我从中收益,感谢教育部门给了我们复读的机会——2022.1.10
3.5 大概可以看做《长江图》前传 片中基本整合了《长江图》中的所有元素 诗/歌/长江/苦旅/冷清的农村/苦闷的社会/女性自觉与男性压迫的纠缠 不过观感比长江图好太多了。主要原因是,单线叙事将元素整合成情绪而并非信息。另一方面,在描绘社会图景方面也是远胜于长江图。其中偶遇“杀人”的段落,也勾勒出了那个朦胧时代中看似和平的暗流汹涌。(这种叙事自带的美,可比瞎逼念诗来的诗意多了)以及杨超的镜头实在太学院派了。Ps:女主角演的是什么垃圾东西 台词都不会念
每个人的旅程
比长江图好太多
汉广的旋律余韵不止的是走不完的路,跨不完对的桥和追不上的恋人。三次不断的离开少年身体里真实的自我慢慢落叶,变成一个老气横秋,幻想着离开他的少女兀自盘起头发,肩扛象征着童真的毛毛鸡头也不回的离开。摄影真的很舒服,长江上的夜戏会让人以为这是长江图前传,实际是什么呢?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这是高考失利四次之后还在挣扎的孩子们,家里没有后路,高中结束了就意味着要去赚钱 ,片中男女勇气可嘉,更赞的是女青年的执着与追随,有时候,可能女娃的潜力远远高于我们男的。
在灰蒙蒙的《旅程》里最令人惊喜的发现是主人公对那只“小鸡” 的一见倾心。理想的出场不仅为这段贫困而苦涩的逐梦之旅带来一丝生机,还为钢铁般的现实蒙上了一层轻盈的诗意。杨超在这部自传式的作品里敏锐而精准地描绘出了小镇青年那种普遍的迷茫和困境:在“学生”与“流氓”之间有没有其他选择,以及“爱情”与“馒头”能不能一起并肩而行?作为典型的探索“我是谁”的公路电影,这部写实主义与表现主义相结合的处女作真正展示出了社会转型期当中人的复杂与矛盾。冷静的长镜头既捕捉到了人性里神性的坍塌与坠落,同时也保存着人面对残酷环境自然流露的良善、柔软和挣扎。在化繁为简由二变一的结尾,再次走进考场的男主角似乎终于明白:一切问题的答案都取决于看待问题的角度。随着视线的移动,脚下的路也在一点一点变宽。
关于武汉大学的影像一闪而过。很平实的青春文艺纪实片,有很多睡马路牙子、晨曦在军训、车噪声中醒来的情节,有叛离家庭、跟路上偶然遇到的人的写意闲聊,也有年青情人之间的心灵相通与彼此龃龉,家庭的干预,经济上的掣肘,在路上从来不是说走就走的旅行,而是充满了挫折、沮丧和背负,路呵路,开满红罂粟,最后仍然是无路可走处抱头痛哭。本来是很好的立意,但是有点敦敦的呆呆的,缺乏提炼。
文本有点单薄,影像与调度出色。青年人看不到希望和出路,导演将这种迷茫和对自由的渴望具象在了几次出走的旅程中。青年人的希望正如在路途中养不活的毛鸡,出走由兴奋变为后来的妥协。结尾的镜头有些含混。导演对恋爱中男女的心理描绘很准备,女人往往脆弱而又坚韧。行脚僧是徐皓峰演的啊。
讲述了一个年轻人在路上的故事 长陵县城高中重读生思绪和小萍是一对情侣 他们在第三次高考落榜后离家出走 寻找致富的奇迹和自由的生活 在穿越中原大地的三次艰难旅程中 他们遇见了无数的人和事 见证了变化中的社会众生他们的思想和感情也发生了变化 思绪回到县城准备第四次高考 小萍一个人走向未知远方
2.5
三星半
无论《长江图》还是《旅程》,杨导都践行一件事:男性开个头或是描摹个大概,但女性是会真的一头扎进去做的。喜欢《旅程》,符合导演当时的心力,几个构图运镜非常喜欢。小萍看到毛毛鸡那段,太戳心了。当你已经习惯影片的节奏和调调,还以为车子会再驶一段路,结果突然就为两筐叽喳小东西迷得停下脚步,对女孩描摹的真实,让人触动。
哈哈哈,和满江红一样烂,满江红真是烂片之王,无冕烂片之王。它的控评也挺严重的一切说满江红不好的评价都会被删,至少我的就是这样,而且我还是转发关于满江红的新闻报道,是正儿八经的新闻报道,比如说济南一个学校组织学生自费徒步看满江红,还有知乎上别人用龙门镖局的影视截图来吐槽满江红。我就转发了这两个,然后就一直给我控评,我转一次给我删一次,转一次删一次,还给我发警告信。
5在电影呈现上,设计感过多且明显;在电影技法(电影调度和镜头运动)上,明显看得到老塔(还有安哲)对杨超的影响。在此也想说怎样学习那些导演,又怎样摆脱这种(学习)影响,亦是每个电影作者需要思考的吧。最后说下优点:电影摄影不错(虽然仍有不少问题);场景间剪辑转换节奏也可以。
女主的演技出神入化
凭借风格完成的影片。
镜头还是好,剧本单薄。
镜头很诗意 可惜一次次被台词破坏
四次高考失利的男孩女孩无所事事,想各种办法生活下去,只要别去考试,一路走,一路彷徨和争吵,男孩回归传统接着高考,只剩女孩独自走在路上
997——经历过两次高考的我从中收益,感谢教育部门给了我们复读的机会——2022.1.10
3.5 大概可以看做《长江图》前传 片中基本整合了《长江图》中的所有元素 诗/歌/长江/苦旅/冷清的农村/苦闷的社会/女性自觉与男性压迫的纠缠 不过观感比长江图好太多了。主要原因是,单线叙事将元素整合成情绪而并非信息。另一方面,在描绘社会图景方面也是远胜于长江图。其中偶遇“杀人”的段落,也勾勒出了那个朦胧时代中看似和平的暗流汹涌。(这种叙事自带的美,可比瞎逼念诗来的诗意多了)以及杨超的镜头实在太学院派了。Ps:女主角演的是什么垃圾东西 台词都不会念
每个人的旅程
比长江图好太多
汉广的旋律余韵不止的是走不完的路,跨不完对的桥和追不上的恋人。三次不断的离开少年身体里真实的自我慢慢落叶,变成一个老气横秋,幻想着离开他的少女兀自盘起头发,肩扛象征着童真的毛毛鸡头也不回的离开。摄影真的很舒服,长江上的夜戏会让人以为这是长江图前传,实际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