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吴镇宇出狱那妖异而莫名其妙的自信的步伐,兄弟之间的真挚又各自计较并伴随误会的故事,警察叔叔的人生训诫,做贼遭遇呛行的霉运,套用经典台词的冷幽默,我仿佛看到了《难兄难弟》2015版。
从演员的表现来说,吴镇宇驾轻就熟,任达华一改高格调,非常接地气的演绎外冷内热,处处碰壁的中年工科男,郑浩南压住了杀气,谭耀文无神的眼睛出卖了落拓的斯文。
几乎不用看剧情,已经可以肯定是一部好片。
没有枪战,没有铁血,没有茶餐厅,香港电影在此突破。
警察徐安良,在坚持本分的同时,坚持做不在本分的事,不太像一个警察。
贼人阿发,坚持做不本分的事,同时坚持本分。
他们的编号都是39633!
他是他的投影,还是,他是他的真实呢?
几人欲做的无本买卖,也是非常荒谬。
首先利用尸体运输黑钱,按照中国的传统观念,讲究死者为大,入土为安,所以阿发就振振有词的计划抢劫这些人,说是替天行道,问题在于,抢劫就不是恶行吗;抢劫就惩罚了恶人吗;抢劫所得赔偿了家属吗?
也没有,他们是为了满足自己发财的私语,根本算不上正义。
那么,正义又在哪里呢。
阿发口若悬河,音乐也越来越高亢,兄弟纷纷跳了起来。
然后,灯被老板关了……此间,并没有什么音乐,也没有什么慷慨激昂,有的只剩傻眼。
那个人,好像一条狗啊,哈,哈,哈,看到这里,好想哭一场。
一群人傻傻的站在那里,等老板过来收费,一群人傻傻的站在那里,等雇主过来发放微薄的怜悯,一群人傻傻地站在那里,等社会过来把他们踢出局。
忍不了,所以要改变。
四个人分工合作,弄出出了冲锋车,警服,BB弹手枪,冲到偏僻的案发现场—抓住了2个强奸犯。
蹩脚的职业模仿,混乱的办案程序,假警察居然唬到了真罪犯,更离谱的是以前开玩笑所说的,罪犯举报自己成为了现实:“我们在这里强奸了一位少女,快点派人来抓我们。
”诸如此类的细节,非常的丰富,世间的荒诞,各人的冲突也体现的淋漓尽致。
路见不平之后,干了第一票,搜走了强奸犯的钱包。
4人瞬间从道德的高处,又落回法律的低处。
或许,大家一直都在底层,只是习惯了仰望。
为了保护少女,不怕露陷引来防备,也要报案,是愚蠢的疏忽,还是强大的认定呢?都是又都不是吧,谁也无法权威的评判。
不过上车离去时,那欢畅,通透,发至肺腑的笑声,真的让人羡啊。
世界就是这样,当三人成虎自以为是的时候,总有一个人提醒你现实的残酷。
三人都开始幻身处正途,只有貌似神经病的阿发最清醒。
听从了现实的召唤,四个人瞬间就一人占了一个球道,过来收费的老板,重新和他们称兄道弟,其乐融融。
第二票,遇上了干货,气氛陡然紧张。
但这不是一部严肃作品,于是杜公子躺枪了—我应该在车底,不应该在车里。
每每事情刚刚按照人们预计的走向发展时,命运总会来个急转弯,甚至是踩个刹车。
虽然会懊恼,不过也是剧本精彩之处,哪怕有生命危险,也有勇者闯下去。
而当勇者想要或者被迫闯下去的时候,现实又跳出来,提醒他们“我们是为了钱,做大事总要有牺牲”这一次,在生死面前,妄想狂们没有选择现实,没有选择其乐融融。
于是现实离开了,情义成了拖油瓶。
徐安良没有继续追击犯人,因为他要送阿婆回家。
拿起本分,维护生者,甚至放弃了书面的功勋,能说他不是警察吗。
阿发独自逃离,黑老大女人提议黑吃黑,甩掉黑老大,能说他们不是贼吗?
不过,命运之所以为命运,它带偏你的路线之时,还会继续带偏你已经偏离的路线,然后,一切像是转了个圈,还在此间,却不在原点。
漫画一般的机枪,漫画一般的追逐,漫画一般的撞车, 漫画一般的保龄球,漫画一般的结局,漫画一般的黎明。
于是安良得到了警帽,阿东得到了眼镜,阿发得到了大拇指,杜公子得到了眼神,丧宝得到了大家。
社会原来是要求大家本分的。
他们每个人都在守本分,每个人又都不守本分。
履行自己的职业,巩固社会地位是本分吗?
超越职权,坚持前行是本分吗?
不改初衷,本心示人,是本分吗?
高傲狂妄,老实本分,做派斯文,见面即为兄弟。
这四种人,必不容于当今社会,终为僭越,终为颠簸。
套用阿发的 一句话:不像警察的才是警察。
或许,正义不是你的职业,你的身份,甚至你的立场,而仅仅是昏暗街边,前途无光,后有追兵时,拥入孤儿那一秒的温柔。
又或许不是。
其实到后来,我也看不清道理了。
只看见一群异想天开的大儿童,冲撞着一面光怪陆离的屏幕,对着红日不是在高歌,只是在尿尿,幼稚而有型。
你是观众,还是身在其中?
人们评价谢里丹的作品,是带泪的笑。
这部电影更加迷离,人性。
影片结尾之时,眼泪,鼻涕,唾沫都已风干了,是笑出了泪,还是哭着也要笑,早分不清了。
只是知道,无论哪个方向都有人,却是无人在于原点了。
他时不用逃名姓,世上如今半是君。
冲锋吧,皮卡丘!
一部令人惊喜的反类型片。
刑满出狱的卢西发自信满满,一心想重拾老路做笔大单,然而现实是残酷的,今非昔比,“没人用现金,满街都是闭路电视,屎都没得吃(此处笑尿)”,时代变了,这不仅是黑帮的窘境,也是香港曾经辉煌一时的警匪类型片的窘境,惊喜的是刘浩良不仅自打耳光更用一种相当讨巧的手法另辟蹊径,在主题上比较到位地吃准了人心本善盗亦有道的精髓。
故事情节方面,冲锋车聪明地避开了现实的窘境以避免与现实的脱节:犯罪手段是看上去“蠢到爆”的劫运尸车,犯罪现场是服务区外的郊外,犯罪人物是两拨看上去都“蠢到爆”还点儿背的劫匪,犯罪时间是月黑风高的夜晚,没有装备精良的皇家警察飞虎队PTU,只有一个丢了警帽,不被重用,一心想做回警察而迷惘的大巴卧底。
在这样一种充满黑色幽默的背景下,各个人物各段情节围绕主题巧妙的交织,杂而不乱又惊喜连连。
节奏的把握上流畅轻快不显拖沓,几个小支线情节服务主线表现到位,开头结尾呼应的也很不错,是香港警匪片这几年难得的佳作了。
缺点是戏剧化说教味稍重了点。
一些场景细节特效个人并不是很感冒。
围绕蝗虫,保龄球,冲锋车的脉络线索,A(阿发)不再是39633的罪犯,而做回那个真正牛的没话说(two thumbs up)的发哥,B不仅兑现了对兄弟的承诺还找回了对女儿缺失的父爱,C不再是贪财贪色不重情义的花美男,D从雪糕女孩手中接过眼镜重新看清了自己的路,迷茫的徐安良找回了警帽却放弃了做39633的警员,因为他真正意识到“抓贼不是靠衣服,穿什么不重要”“英雄不是只有一个角度,是三百六十度的”。
正如一辆普通的载客小巴,当主角们开着它去伸张正义时,它便不再是反面的犯罪工具,而是一辆如假包换的冲锋车,其实人们听惯了只要一心向善穿什么在哪里都无所谓的普世社会价值观的说教,人们更愿意看到一个龟苓膏没有龟,奶茶没有奶,坏人不坏的奇怪世界,天使与魔鬼只在一念之间,这样的结局才显得真实又美好。
PS: 几处个人非常喜欢的小细节1.开始阿宝对阿发劫尸的计划充满不屑,“听上去可行,可是为什么隐隐约约觉得蠢到爆”,而当阿发要开冲锋车去阻止罪犯时,阿宝却觉得“听上去真的蠢到爆,不知道为什么,隐隐约约觉得很有型”。
2.阿发:我不知道这件事做的对不对,但我觉得至少不会太错。
3.坏蛋女友被发现:两个蠢货,打报警电话还用钱么(此处再次笑尿)。
另外阿宝阿发扮警察运尸车时吃咖喱角的桥段实在戏谑幽默的不行(无耻地笑尿+1)。
这本片子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香港警匪片,其实我觉得非常搞笑,要说的那个道理很小但是很棒,穿什么不重要,要知道自己到底在做什么,做什么也不重要,只要自己能够给自己竖个大拇指!
演员都还算老牌了,古巨基演的那个二愣子其实也超可爱的,那四只更不用说哪有这么善良的贼啊,真有趣!
中心内容很值得点赞但是拍的就是觉得没有紧张感,会有一点乏味,还是很有待改进的。
话说振宇哥你是不是要这么萌萌的呀?
無啦啦睇到,以為係好早年嘎作品,睇返資料先知係15年嘎(>﹏<)!
港式幽默真係正,劇情有d牽強但無損整體風格,4星還ok啊!
政治背景的影射,小強碌齡公主,van仔偽裝變警車,加上幾個影界老司機,如果特效再融入到就唔得頂!
超人無論底褲著出邊定入邊都依然是超人⋯差人同英雄嘎區別係乜?
差人要遵守紀律!
差人係豆份糧,打工仔!
英雄係老細!
做左老細先做英雄!
好似iron man禁!
超人夠係打工仔!
超人條底褲穿出邊嘎⋯^ ^
ABCD四个人。
A最贪财,一直吵吵要干一票大的,认为命和钱最重要。
B技术控,做事有板有眼,曾跑票让A担罪名坐牢好几年。
C爱干净,时时刻刻用湿纸巾擦鞋,表现出完美主义的边边角角。
D没主见,眼睛没眼镜看不清,身边没兄弟不能活,只知道人齐开车。
这样的四个人看起来一点都不可爱,在人物塑造上匆匆一瞥也看得出很单薄,不立体,没有鲜活的细节。
可是这部电影除了贼抓贼的正能量外,最感动我的是他们四个做出来的反差萌。
让我们看看他们都干了什么。
最贪财的A在最后遇到基仔扮演的警察之后一直吵吵着去救兄弟,而不是想办法跑路。
就像一开场一样,那么惜命爱财的A为B进了监狱,真是万万没想到。
一板一眼的技术控B因为有对女儿的愧疚和爱,对火拼中的小女孩照顾有加,甚至冒风险带上她,救了她。
一开场看似卖了兄弟的他始终惦记着把C换回来,连A回来时大家打电话都关照大家不要把钱算的太清,即便是做梦也对兄弟满怀愧疚,像心魔像信仰一样。
最讲究的C做了什么,似乎他除了被绑之外没做什么。
可是挑剔的他最喜欢说的话却是“我同意”“我没意见”,鞋子脏了一点都要擦干净的他却可以为三陪女理发,所有的底线在他那里都被狠狠打脸了。
另外那伙贼说他兄弟不救他,他也没生气。
他其实最没脾气。
而没有主见的D心肠好的不得了,对被绑架的姑娘说“我的同事会来救你的”时简直萌我一脸血。
他做事看起来喜欢按规则走,人齐了才开车,大家意见一致了就执行,这样的一个人最感动我的是,当大家因为各种原因分道扬镳四散各处时,他迷茫过,疑问过,没有兄弟了他干什么去呢。
最后我留意到,第一个去救C,唯一一个偷偷潜进贼车后备箱的是他,是这样一个眼镜不能离身,兄弟不能掉队,没有主心骨会死的D。
这样的人设才算得上丰满鲜活,又惹人爱。
我看见有人短评说吴镇宇拉的好感完全可以抵消对他烂片的痛心疾首。
就是这样,好的人设不需要多言,大家看了电影就会爱上。
这样的反差或者说这样非一般意义的概念贯彻了整部影片,也是影片一直絮絮叨叨想告诉大家的主题。
有坏想法做过坏事的人做了一件好事,那也是一件好事。
想放弃兄弟却又为了兄弟重返险境的,仍然是肝胆相照的好兄弟。
臭了的酸菜仍旧是酸菜,不穿警服的警察当然还是警察。
这也是不同于一般意义香港警匪片的独特之处。
这里面没有明确的好与坏,没有界限清晰的正反两大阵营,也没有拥挤狭窄的香港街道,没有装备齐全的阿 sir和medam,没有黑与白,与之相反,大多是灰色的。
恰恰因为人物都是灰色的,才让我们有认同感和归属感,才接地气,才让我们觉得这种壮举是真的可能发生的壮举。
耍小聪明的吴镇宇最后做了件大好事,特别像普通人在菜市场斤斤计较,却在马路上见义勇为。
所以它想告诉我们的应该不仅仅是“警察要守纪律,英雄不用”和“穿什么不重要”,我的理解是,它想告诉我们生活中其实根本没有极端的哲学。
这个反派再坏,对女朋友也是怜惜珍爱的。
那些我们认定的大道理往往与现实无法匹配,因为我们大多不是一个纯粹的人。
我们或许是一个拥有高尚情操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但我们大多做不到一个纯粹的人。
我们往往对上司对同事是两副嘴脸,对家人对朋友是两种态度,对男票对闺蜜是两个模式,我们往往复杂得自己都认不清自己,转而去向心理学成功学的书本寻仙问药,结果同样是看不清。
就像这部电影本身,好故事烂尾了也仍旧是好故事。
其实最后反反复复基仔看警帽说真理的片段有点画蛇添足,如果在那辆立着的车倒地时忽然黑屏亮灯,结束放主题曲会更有余味。
但导演一定有导演的考虑,这些也都并不影响我对这部电影的喜爱。
我觉得它绝不仅仅是一部爆米花电影,它给我的现实意义很严肃,而且贴心贴肺。
不要因为边边角角就去否定全部,有些事是就是,谁也更改不了。
而我们也要承认,曾经满怀理想的普通的自己终究是一个普通人,又或者,如今琐碎平庸的我曾志在远方,就始终是个无法被摧毁的理想家。
那些不被你接受与喜欢的爱,也是爱。
那些出乎你意料和期待的惊喜,也是惊喜。
那些并非你想要或追求的礼物,仍是礼物。
那些离开你身边或心里的朋友,始终曾是朋友。
那些不按你想法和喜好的生活,它就是并始终是生活。
比想象中要好看,算合格的喜剧片吧,可惜没有影院放粤语版。
故事挺完整,就一群想大赚一票的贼在假扮警察打劫过程中遇上了另一批装成警察但更丧心病狂的抢劫犯,于是最后变成了贼抓贼的故事。
其间他们救了姑娘救小姑娘,不断遇险,让人好气又好笑。
片子中间节奏有点慢,无聊得我想玩手机。
不过大叔们演得都还可以。
唉,总之就是看完了觉得还行但也没有特别想说的点。
很喜欢这部电影,这部电影真的挺好看的,有种成人童话的感觉,虽然后期剪辑有点乱,说教多,但不影响它是一部优秀的影片,票房和评分都偏低了。
任达华演的了大哥,也演的了憨直男;吴镇宇中规中矩;谭耀文电影作品有点少;印象最深的是田归农这个角色;太子哥在这里演技很好,无主见的角色细节都很到位。
打个五星,鼓励鼓励
夏天的香港蟑螂肆虐。
曾经的黑道发哥出狱后回到香港寻找昔日伙伴,企图化装警察、打劫走私黑钱的运尸车。
四个贼人穿上制服、将小巴伪装成冲锋车,一副拉风派头招摇过市。
然而周详的计划,没想到因为撞桥,遇到了一伙比他们更加凶残的假警察。
对方不仅手持AK47,而且杀人如麻。
实力悬殊不说,如意算盘的竹篮打水,更是将4人的性命抛向了不可预知的未来。
另一方面,一个叫做安良的警察因为寻找自己丢失的警帽,在车辆报废中心意外洞觉了发哥的计划。
于是,前有虎狼、后有追兵。
发哥四人又因为彼此的目标、性格产生了内讧。
漫长的黑夜,接二连三的意外,考验着四个人的情谊,也拷问着角色内心深处的正义。
片子很有盖里奇和宁浩的趣味,多线的人物通过一连串偶然事件交织在一起。
计划遭遇意外,失控的事件又因为角色的内在性格,走向了必然的结局。
复古的发型、喋喋不休的台词,不同的人物,安排了不同的戏份,各自面对着女人、小孩、老婆和兄弟,都展现着充满人情味的一面。
与其说,电影描写的是一群贼,倒不如说是一群迫于生存压力的底层屌丝。
这些角色有着港片小人物所常见的尴尬处境,却又有着不知道从何而来的乐观与自傲。
比如四个人在保龄球馆被催结账的段落,400多块钱的费用掏空了口袋,也凑不齐,而任达华所饰演的丧宝却一副理直气壮、趾高气扬的要求老板将不足的费用从自己的工资里扣除,然而频繁被人辞退的他,这一份新工作的在岗时间其实还才不到两周;再比如吴镇宇所扮演的发哥,在监狱里一蹲就是16年,却从来没有对自己的计划产生过过时的怀疑,还时不时地给自己来一句Two thumbs up,而这一句Two thumbs up,打一开场他念的还是错的。
电影的喜剧效果,多半来自身份错位所制造的笑料。
四人对于穿上警服的自己,充满了欣喜与好奇,不仅马上搞起了自拍,还在中途代替警察阻止了一场强奸的发生(当然,也不忘顺带劫走对方身上的现金)。
如果说四人的身份,在电影的前半段处于一种非黑即白的含混不清(装束上的正义,与动机上的不纯),而影片的后半段,则通过一系列事件外人员的意外卷入,拷问角色的良知,将角色的立场彻底洗白,回归传统的正邪对抗。
在这场关于“内裤外穿”还是“内裤里穿”的调侃中,导演兼编剧刘浩良显然是给出了自己的结论,即真正的正义如同人的良知,是普遍地存在于民众的心中,民众拥有自我分辨善恶是非的能力。
与大多数好莱坞超级英雄电影不同的是,他并未希冀一个英雄式人物的出现,甚至在关键时刻,让代表执法机构形象的安良提早地退出这场对抗。
从情节走向上来看,导演刘浩良无疑对于民众的自省充满了信心。
而这一点,反倒和诺兰在《蝙蝠侠前传3:黑暗骑士崛起》中所持的正义观较为接近。
碍于内地严格的审查体制,蟑螂和邵音音的支线,个人颇认为是在影射着HC、ZZ、与GC等一系列政治关键词。
作为整个故事开场时的社会背景,随处可见的抗议标示,接二连三地出现在电影画面之中。
从最开始高捷口中的“香港完蛋了”,到四人一齐站在海边解手时嘴里说出的“这样的香港很久没有看过”。
联合影片的主题所涉及的身份置换、角色自省,不由得不让人浮想联翩。
对比同档期上映的《暴疯语》,两部作品虽然都为香港新晋导演的处女秀,但无一例外地都在视觉呈现上玩出了花样,丰富而有趣。
但也同样都在剧情走向上欠缺更进一步的打磨与推敲。
《冲锋车》前半段的调侃与幽默、机智与才气,到了后半段几乎变成乏善可陈的文艺小品。
多线交织下的意外横生,实际上欠缺火候,玩转得一点也不够峰回路转、纵横交错。
但凭心而论,看这些新人的作品,明显要比大多数老一辈的死气沉沉,有趣得不知道多少倍。
影片开场了还不到五分钟的时间,笔者条件反射的想将影片暂停,抑制不住的产生了一股冲入厨房煮一碗那种只有最简单调味包式泡面吃的冲动。
端着热气腾腾的一大碗泡面,白白的,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碗里还有鸡蛋和火腿肠,迫不及待的重新回到屏幕前,按下播放键,充满幸福感的就着电影吃着那碗泡面,记忆中这个场景是一生中吃泡面最香的时刻。
这也许就是香港电影的魔力。
80年代,越来越多的香港电影进入了大陆,到90年代可谓是风靡一时,当时内地开录像厅、租赁录像带想不赚钱都难。
警匪片、枪战片、功夫片、喜剧片,甚至是恐怖片无一不被全家围看、津津乐道,乃至于达到了百看不厌的程度。
许多现今的香港巨星就是在那个时期逐一浮现出来,周润发、成龙、刘德华、周星驰、梁朝伟、郑伊健、陈小春、任达华、吴镇宇等举不胜举。
93年春晚,郭达、蔡明、赵丽蓉的小品《追星族》充分证明了内地观众对香港明星的痴迷热捧程度。
究其原因,可以说这是一个时代所产生的现象,亦可以说这是一种文化交流产生的影响。
但归根结底,这实际上还是香港电影的魅力所在,它让内地观众产生了一种意想不到、耳目一新的视听感受。
的确,是有一些香港影片拍的粗制滥造,很不成熟,甚至就像快餐一样的速成品。
在笔者的记忆中,这样的影片也是完全得不到内地观众认可的。
就拿那时租录像带来说,一般客人是可以要求老板现场放片的,如果不好看那是一定要调换的,而那些经典的影片被客人租回家后往往也很难逃脱被翻录的命运。
人,有记忆,就一定会有追忆,追忆过去那些让我们难忘的人或物。
香港电影就是一种文化产物至今仍被60后、70后,乃至80初的朋友们追忆着,期待着经典的重现,期许着情感的重温。
《冲锋车》是出自香港著名编剧刘浩良之手,故事是新颖的,这是时代所赋予的,情节中的很多“梗”即使90后也会拍手叫绝。
同样也是由他导的,在香港拍摄,影片的主演恰恰是笔者提过的在90年代就已经是巨星的吴镇宇、任达华、古巨基、谭耀文和郑浩南,如今他们仍然活跃在影坛,而且其中的镇宇哥、华哥,基仔更为与日俱红。
影片类型属于黑色幽默警匪题材,这是也香港电影的典型类型。
影片开场发生在大多数此类影片必会出现的看守所中,吴镇宇饰演的发哥坐了16年的牢即将刑满释放,与狱警的对手戏中那记忆中熟悉的神韵加上时下令人忍俊的台词,瞬间引人入戏,观影欲爆满而不自知。
发哥出狱后即刻发飙,计划实施一个他整整想了16年的一个“点子”,那就是集结他的生死兄弟任达华、谭耀文、郑浩南三人,改装冲锋车,扮警察抢劫运尸车…整个影片的拍摄手法、表演风格经典的想吃泡面;桥段的构思、台词的创作新颖的妙不可言。
不得不说,香港电影确实又一次创造了奇迹,一个不需要被超越的奇迹。
平心而论,最开始我对这部电影还是相当期待的。
神脑洞的剧情加任达华以及一点点银河映像的气味,怎么可能不让我想到ptu,怎么能不让我想到香港警匪片的畅快。
但是,好吧,刘浩良你怎么好意思?
以下涉及剧透,请慎看把你说人家不好你怎么不拍一个呢放嘴边的人,后面也别看了!
另外未成年人也别往下看了剧情一开始还算正常,吴镇宇与世界格格不入的老派劫匪的价值观,任达华对兄弟的愧疚,谭耀文的唯利是图,以及郑浩南的莫名其妙。
不过郑浩南真的莫名其妙,一半瞎还有点夜盲的货竟然是小巴司机,还是原来的赛车手?
最后换方向盘是什么鬼?
你换什么方向盘巴士地盘能降低到一米以下?
新方向盘里面装了二向箔不成?
还有救卖冰激凌女孩那段,别搞笑了,这货绝对不是瞎,是借着瞎吃人家豆腐去了。
说起来这让我想到了四平青年里面的老二,真正的深藏不露的大boss!
卖冰激凌的妞都被人家吃豆腐了还保护人家搜藏人家的眼镜,难道有一段吻戏被剪掉了?
冰激凌妞被亲爽了死命保护人家?
你根本没搞清楚情况好吧!
干嘛和古巨基说换眼镜?
不怕被做笔录按手印?
还是怕郑浩南死的晚?
谭耀文为撒是假发?
为啥爱擦皮鞋?
为啥女朋友和自己表哥好了?
莫名其妙吧!
还有,他是干啥的?
专业裁缝出身还是外科大夫?
大学专业难道是母猪的产后护理?
开线掏钱缝上把钱藏起来再把自己藏车里,你这手法太快太熟练了?
是不是床上也这么快?
我突然理解你女朋友为啥和你分手了!
闪电侠呀!
然后在外面一堆外人的时候踢铁皮柜?
他怎么想的?
一心求死还是一心求死?
你要死死远点呀!
偷什么尸体呀!
姜皓文倒是很成功的塑造了一个心软手黑还为爱情奋斗终生的煞笔形象,说优柔寡断都夸他,根本就是心智不成熟的高中生。
未完待续
总觉得不连贯,看完才知道是内地特供版,被删的加上去会好一点么?
「我不知道这个世界怎么了,龟苓膏没有龟,奶茶没奶,坏人不坏。」漫画式的手法、多线叙事,初看略惊喜,有当年银河映像的味道。只是故事越往后发展,越感觉节奏把控的不足。不过庆幸在粤语区观看,发现大家似乎都在吐槽国语配音糟糕。★★★
后程太暴走了,古巨基这个角色好尴尬
看不下去
好好拍不行吗,为什么又这么浮躁,癫狂又不够癫狂得起来,配乐还这么耳熟。
假扮警察的贼灭了另一帮假扮警察的贼 还救了被绑架的小妹妹
最大的问题就是太刻意了。就像怎么收都收不完的尾。。。所有的调料都想用炖出来的不一定是一锅好汤,何况调料就应该调味细无声才是大境界,导演恨不得把自己想表现的一股脑全说出来给观众听,最后那些没完没了又是超人又是天使魔鬼的比喻不仅俗套而且鸡汤被这么强灌真的受不了啊。还我枪火里的镇宇哥!
开头会觉得无趣,毕竟几个老家伙加起来岁数得有200了吧?然而往后却越来越吸引人,从30几十分钟起吧,冲突和悬念顿时紧张了起来,又会发现视角挺新颖,黑色幽默妙趣横生,无形中让人向善。看出来演员都蛮拼的!对了,一定要听粤语原声哦!
有点意思,吴镇宇就适合演这种神经兮兮的,打电话那段太逗了!
还好吧,不过有点编剧太凑巧,话说蟑螂是什么意思。一个深更半夜在荒郊野外卖冰淇淋的小美女差点被人强奸也是奇了怪了。
鼓勵一下吧。那麼躁動但我一度睡著,雪糕妹和邵音音是在干嘛
误打误撞的看了,一块钱的特效,4个罗里吧嗦的大叔,装卷福的书桓,笑笑就过了,这样的黑色喜剧太多了,做的并没有多好。
比紅van好那麼一點。2.5。
三星半;隐约陈果红VAN,分明恶搞三地(高捷开场就扬言“香港要完蛋了”),十足复古交战满满良心未泯;蟑螂保龄球布娃娃眼镜,细节到位,小小道具都成蝴蝶效应,剧本非常不错;无论英雄联盟或loser乌众,团队关系架构是关键,四人性格分明才癫得起来;主旨说教啰嗦,为整体黑色幽默减分。
有些笑料太低级趣味
无法进入的故事。前三分钟觉得是要装逼的架势,但三分钟之后就真的开始一腔弱智了。
色调喜欢。中间笑死,我看港产片笑点自动降低到海平面以下。就是剧本太好莱坞了。前段的对白可以改的更好。画蛇添足的部分也不少。叉叉终于演了部电影...
典型港片。但看着无味。
挺搞的一片,纯港产片,戏剧冲突强烈啊,哈哈,主要人物都是港星
20150319内部看片会 羊年第一季度最有诚意最佳品质港片!如果这片票房扑街,怪不得导演,怪不得档期,只能怪保守传统的营销,怪中庸乏味的物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