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巴斯
Донбас,疯狂的边境(港),着魔的国境(台),Donbass
导演:谢尔盖·洛兹尼察
主演:瓦列留·安德留察,鲍里斯·卡莫尔津,谢尔盖·科列索夫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乌克兰,法国,荷兰,罗马尼亚,波兰语言:乌克兰语,俄语年份:2018
简介:一场战争在乌克兰东部的顿巴斯爆发,由此衍生出军事冲突、犯罪行动以及分裂主义者主导的大肆劫掠。在顿巴斯,战争已是常态,政府宣传自诩真相之源,仇恨变成了爱的方式。走入顿巴斯,就像踏上一场疯狂的旅行,悲剧和荒谬与生死相交织。这并不是一个关于某个地区、某个国家或某种政治体系的故 事,而是展示了一个迷失于谎言与真相,寻找自..详细 >
其实没看懂…
围绕视点运转的机制:穿梭于事件,情节,空间和媒介。属于世界的、此间的、当下的真实世代之可怖
抛开意识形态不谈,这部电影通过“伪纪录片”的拍摄手法生动形象的演绎出了一个高层贪污腐败、人民麻木不仁、政权不得人心的“分裂主义势力”形象。希望我们的主旋律文艺工作者也能学习一下,用这种手法贬低一下东南某岛。
伪纪录片,真实展现乌克兰乱局。整个片子充满压抑,绝望,阴郁的气氛,战乱下无法脱离的苦难,脏乱……人命如蝼蚁,生存像煎熬,没有一个强大国力的国家和民族,永远是大国搏弈的棋子。片中那些所谓的武装队伍连个指挥官都找不到,无非是战前的平民,在战争来临时拿上武器,为了满足自己内心最原始的暴力欲望,不停杀戮,破坏,掠夺……但片子太碎片化,似乎想表达很多,却处处找不到方向,让观众无所适从,整体看下来感觉前后不连贯,完成度很低。
【6/10】以不同的片段,以剧情片与伪纪录片的手法呈现了分裂下的顿巴斯,有战争的苦难,有平民之间的仇恨与冲突,也有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缺点在于整体的节奏把握得不佳,而且不同片段之间,严肃与荒诞的气氛的转换也没有处理好。不过,好在影片尽量保持客观,置于当下的国际环境下再看,着实有五味杂陈之感。
知识积累跟不上影片解读了🙏
7/10 力度遠遠不夠上部溫柔女子。
毋容置疑,碎片是自全景中剥离的,然而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全景还没机会看清楚,因此这些碎片过于3.0了
看完反俄。另一部顿巴斯据说看完反乌
挺多段落的讽刺意图很明显,也设计得蛮有意思。
“鸡贼”到极点的“真诚”
荒诞和暴力互相消解,片段式结构没有情绪切入口,只说明冷峻的嘲讽在残酷现实面前有多么无力。怀念Into the fog,但那也是过去的事了。
有几场戏拍得很有冲击力了,特别是强制征收私车和街头批斗,有时候真的在迷惑到底是当局者迷还是现实就这么无力,好几场戏里官僚那副嘴脸一登场就知道是要干嘛了,但群众还是啥也做不了。整体上结构太散了,视角又非常频繁地在切换,没有相关背景知识的观众得看一会儿才能明白这大概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乌克兰挺惨的,到现在都还战火连连,硝烟不断,人民生活水深火热,伪纪录片拍的不咋地,无聊也没啥意思能看完,就这样吧。
@RUC影协 主观上来说,我一不是特别喜欢这种叙事段落较碎的电影,二对政治电影这一类型不是很感冒,三对东西乌克兰的政治文化矛盾也不甚熟悉…但虞师和马师的分析还是挺有启发性的:“东”的聒噪与“西”的静默、流水的演员与铁打的威权、对媒介的审思(手机、相机的反复出现)、“伪纪录片”
荒诞到了这样的地步是不是算覆水难收了。最爱掏酸黄瓜那一段“你是boss吗,我不是 他是。。”
接管军队没人性,接管政府趁火打劫。非常乌克兰视角,lol。剧情荒诞黑色幽默,俄军对德国记者说你是法西斯,你不是你爷爷也是。俄族民众暴力把乌克兰志愿军绑柱子上羞辱,老太婆过来拿皮搋子?打他。。。什么鬼啊哈哈哈,太乌克兰了,魔幻现实。
开场群众演员化妆,以为会是类《野名留史又如何》,后面也确实话痨,但随着场景转换,天啊,不用沉默的历史资料的Loznitsa自编自导起来真aggressive,东乌(俄)占领区(Novorossiya旗帜醒目)人间地狱。本片通过写实/夸张的手法讲述了该区不同人群不同场所的故事(16个,衔接流畅),依然有他纪录片冷峻深邃的风格,但也许因为这不是历史,而是正发生,所以不像纪录片那样含蓄、厚重、审慎,而是犀利、讽刺,尤其婚礼一场戏把该区的诡异魔幻推到高潮。佩服这些有苏联背景的导演,全世界能拍出杀人不眨眼(literally)的就数他们(没想到儒雅的Loznitsa也如此凶残)。他们另一特点是男女老幼平等,杀伤力都可随时拉满。当然,片中乌克兰也不完全无辜。本片最重要的象征符号是旗帜和歌。
我完全看不明白。。
能不能整点阳间的活,搞点实在的。搁这里拍戏棚里演绎的东乌克兰现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