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两个小时的电影就结束了。
这是日本温情电影最大的特点之一:没有激荡的冲突,没有剧烈的转折,像千百万人的人生一样,平平淡淡地就过去了。
可是一点不枯燥,有滋有味,有时爆笑,有时候落寞。
和《入殓师》一脉相承。
主人公从头至尾都觉得自己很幸运,尽管生命短暂,却一直被爱包围。
她的表达简单真实不做作,这也是日式温情电影独树一帜的地方,中式和韩式的多陷于脸谱化。
上次看到广末凉子是哪年的事我都忘了,感觉像上个世纪。
以至于直到片尾字幕打出,才惊觉这是广末凉子。
至于知道自己可能会死,为何还要生下孩子让他/她失去母爱这个问题,这部电影解释的极为充分。
有的人并不赞同,但我很理解。
小花的原形,不出意外的话,也会重复她妈妈的幸福生活。
她妈妈给了她五年无条件的钟爱,又耳濡目染爸爸和妈妈双方乐观坚强的心态,生命里的爱一生也用不尽。
电影讲述的是癌症的千惠,生下了孩子小花。
为了在之后陪办不了小花,而特地在小花4岁的生日那天,和丈夫信吾一起买了水果刀和厨房围裙,然后开始教孩子如何做味增汤。
为什么做味增汤呢?
因为味增汤是最基本的最健康的食物,曾经在千惠治疗癌症的时候,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这是2015年的电影,我今年27岁,看的时间是2021年8月份,所以一开始看,我觉得剧情有点慢,甚至想不看了。
但是日本的家庭电影(《步履不停》《海街日记》等等),总会给我一种轻松,温暖,治愈的感觉。
它看上去很平淡,就是生活中的写照,不过却在小细节上,很灵活朴实的表达了家庭的亲情。
特别是现在这个发展速度飞快的时代,可能几天不上网,就不知道当下发生的什么重大事情,这样的环境会让人产生焦虑。
总局的一停下来,就赶不上了。
其实人,只要听从自己的内心,做好自己的事情,活在当下就好了。
千惠:一位幽默,勇敢,乐观,,有爱心,积极向上,负责人的母亲。
从一开始的拒绝生孩子,到后来抱着必死的心去把孩子生下来。
为了鼓励孩子,去参加声乐表演,只是让自己的孩子记得自己唱歌的样子,并且告诉她好好做饭,好好吃饭,健康成长是她最大的心愿,可以看出她真的很勇敢。
父亲和医生的话,还有丈夫信吾知道她有孩子了的激动,确实是给了她很大的支持。
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女本弱,为母则刚。
”,这是多少现代母亲的写照,母爱伟大。
从她一直写日记,分享和鼓励和她一样的病友,让丈夫帮忙送做的味增汤给病友,看出了她的乐观,有爱心。
从她让丈夫说癌症太难听了,改成“嘭”,丈夫信吾改口之后说的宫颈嘭,咽喉嘭,我确实被笑到了,说明了她的幽默。
从小花4岁开始耐心地教如何做味增汤,小花看动画书而不愿意做味增汤时候,严厉的教导,看出了她的负责人,她想让小花能健康的成长,即使自己以后不在身边了。
信吾:一位善良,幽默,忠厚,老实,负责任的父亲。
从他的言语动作,都给这一部严肃话题的电影,带来了很多的开心镜头。
当得知千惠得了癌症,还要与她结婚,借钱给千惠看病,说明他很爱千惠,特别的重情义。
他与前妻离婚,竟然是为了让前妻生活变得更好,真的太善良了。
我一直在想如何成为一名成熟的,能吸引异性的男生呢。
信吾就是一个很好地榜样,他的品行足以带给女生想要的安全感和未来。
小花:是一个懂事,幽默的小孩。
千惠教她如何做味增汤,她在千惠走之后的日子里面也继续做给信吾和自己吃。
小花说想挺妈妈唱歌的声音,这也让千惠,再次鼓足勇气去自己喜欢的音乐台上展现自己。
千惠的父亲:父亲在千惠很小的时候就生病了,但是正是因为千惠还有其他的几个孩子,给了他活下去的希望。
父亲最后再看了一次小花之后,不久就过世了。
父亲给千惠做了榜样,真的首尾呼应。
电影的结尾,又放到了灯塔,一次是出生,一次结婚,一次死亡,(首尾呼应,让人觉得很完整。
)电影全程没有一个“爱”字,每个动作却都在说“爱”,这就是这部电影吸引人的地方吧。
我很喜欢关于小朋友的电影。
《小花的味噌汤》,初以为是关于小朋友,却未想到,小花背后的故事,竟是那么地动人。
影片一开始,男主人公信吾就将日本人那种独有的浮夸式搞笑发挥地淋漓尽致,并且,从一而终。
以前习惯把韩国电影跟日本电影做比较,总觉得日本电影道行太高,高在哪呢?
有一点非常明显,韩国电影也喜欢搞笑,但往往走的路线是前半段搞笑后半段悲痛,以强烈的心情落差给人以震撼的情感冲击,如《杀人回忆》等。
而日本电影,若要讲悲痛,总有一种举重若轻的感觉,就像女主角广末凉子的另一部代表作《入殓师》也同样给人这样的观影感受。
生死之事,其实很大,会让人感觉很沉重,而影片则通过信吾这一形象贯穿始终的搞笑感,将痛苦降低,将爱凸显。
克制地释放,最令人着迷。
再来说说节奏。
刚看的时候,开了弹幕,有些人表示节奏太慢便弃之而去了。
那些人,可能没太理解节奏这事吧。
这片子节奏不慢,而且很多时候会觉得节奏是快的。
电影本来讲述的就是好多年中发生的事,从女主人公千惠未发病,到发现生病,到结婚,到生孩子,到复发,到治疗,到康复,到扩散,到再次治疗,再到最后离去,这么漫长的生命历程只有两个小时来呈现,还要体现出复杂的人物情感,多难啊。
长时间线的人物故事就怕拖沓,而本部电影恰巧做得很好。
千惠答应和信吾在一起 ➕ 发现肿瘤 两个情节,只用了四十秒。
请忽略加速 那是我在看完全片找配图才用的 找配图仅用1.5倍速 能想到画面切得有多快了么 现在能够想到常见的国产都市电影中类似情节的画面吗……这两个完全可以再展开些的部分,影片只用了少到不能再少的台词,就把所有的内容和情绪都抛给你了。
再说生孩子的部分,还没做好准备,感觉上一秒还体验着千惠生产的痛苦,下一秒小花就将生了,一点也不拖沓。
看这两个镜头,两个人的手 接 新生儿小花,温暖的寓意不由言说。
对于新生命的出现,依然是一句台词也没有。
一个信吾憨傻的镜头,足够了。
所以啊,不是节奏慢,而是影片把那些不需要说出来的话省略掉,安安静静地推进罢了。
只要你愿意用心去看,一切都有千斤般的重量。
当千惠有点赌气地说不生孩子的时候,她爸爸说了一句:“生吧,以赴死的决心生下来吧。
”
一开始我也有点惊讶。
难道真的所有人都不考虑千惠生孩子有复发的风险吗?
难道所有人都只在乎孩子吗?
我没轻易下结论,继续看下去,便体会颇深。
癌症本就是很难人为预测的事,生了可能复发,不生也可能复发,不生可能不复发,生了也可能不复发。
那么,人活着是为了什么呢?
我总在想这个问题。
我个人的价值观当然不是结婚生孩子这些,但我的价值观里有一个理念是,尊重每一个人的价值观,而这个价值观的前提是稳定的。
对于千惠等所有片中出现的家人来说,可以感受到,他们是以结婚生子为人生核心价值观的,不生孩子的话,包括千惠在内的所有人都会不开心和遗憾。
所以,明确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其他的东西就都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既然复发与否是很难确定的事,而生孩子是自己明确想要的,当然就是生了。
而爸爸那一句“以赴死的心生下去”在此就凸显出分量了,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尽头,就是“死”,知道最坏的结果,那就去做吧。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我与千惠爸爸的价值观是一致的,认定了一件事就去做,想好最坏结果,做好最坏打算,一切便都很简单了。
影片结尾,千惠对姐姐说:“爸爸真的好伟大啊,就是那个说让我以赴死的决心生下小花的人。
在我们几个懂事前,爸就已经病了,活下去会为我们带来什么帮助,他都是知道的。
抗癌剂治疗让我觉得,不如死了算了。
但只要一想到小花,就觉得这都不是事了。
我自己也很吃惊。
”
短短几句话,千惠对于生命的总结与感悟,令人动容。
影片结尾设计的“千惠”视角能够让观者感受到,和一家人在一起是她离开这个世界后最留恋的事,也就说明,这是她一生最渴望的事,最幸福的事。
为了一生最想要的东西,付出任何努力,不都是最值得的么。
当年看《辉夜姬物语》的感受,令我至今难忘。
那是一部我认为最动人的动画片,它让我明白了一件事,就是即便生活中有那么多的不如意,有一天离去时依然会不舍,而正是那些与人世间藕断丝连放不下的东西,才是生活的意义。
回想《小花的味噌汤》这个名字,用得多好啊。
教小花做味噌汤,是千惠最幸福的时光。
而要求小花做味噌汤,一是为小花培养好的生活习惯(乳腺癌有遗传的风险 而味噌汤在第二次治愈千惠中发挥了作用),二是为小花树立生活信念,即便有一天妈妈不在了,小花也能够照顾好自己。
味噌汤,是整部影片最核心的力量。
此时的味噌汤,已成为了连接千惠与小花之间的桥梁,我相信在日后漫长的成长岁月里,小花无论遇到什么事,只要喝起那一份妈妈教会的味噌汤,就仿佛妈妈一直在身边,就会充满爱与力量。
写至此,我已泪流满面。
人世间那些牵绊啊,才是最重要的……辉夜姬物语,真的是很透彻…… 这些年看过不少日本电影,日本人真的是有一种独特的民族精神,就是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被磨灭的那种骨子里的坚韧劲儿。
和吉卜力动画一直以来传递的核心信念一样:无论如何,都要努力活下去。
不过有意思的是,前段时间北野武拍了一个鼓励日本年轻人努力拼搏的广告,这也凸显了日本社会现存的一些问题。
我们现在所谓的“佛系”、“独身主义”其实日本早就开始了。
对于日本这种独身率日渐增高、生育率逐年下降的国家来说,这种电影在社会角度上还挺有利的。
信吾是一个很讨喜的角色,影视作品中这样的好“爸爸”,上一次见应该是《美丽人生》。
虽然由于篇幅有限,信吾的人物形象不够丰满,但几个小细节足以打动人心。
比如收到千惠“复发”那条短信后的低头悲伤,不需要什么言语,就展现出了极致的痛苦、无奈和对千惠的在意之情以及责任感。
还有千惠上台演唱前对千惠的“奚落”,也真应该算日本影史的最佳片段之一了,那种平平淡淡中蕴含的巨大幸福与悲伤、丈夫对妻子的全部爱意与关怀,全在看似搞笑无礼的言语之中氤氲开了,让人笑着落泪,痛彻心扉,更感念家庭的美好、人性的善意。
有人说,信吾知道千惠得了癌症还和她结婚,真伟大。
是啊,伟大。
可仔细想想,难道不是本应该就这样吗?
你想要跟一个人在一起,跟她生不生病,有什么关系。
所以啊,婚姻本就是个概念不明确的东西,正因为现实生活中大部分的婚姻都如同它诞生于这个世界最开始的面目一样——经济契约,所以才显得那种因为喜欢一个人而跟她在一起的“结婚”——伟大。
这又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还是那句话,每个人都是自由的,大家想做什么做什么,尊重每个人的价值观和选择,就是最舒适的一种状态。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我们社会什么时候能够把独身生活的各种保障做到日本社会那般呀,要努力啊。
特别想再说一下,每次看到广末凉子,总会想起我看得她的第一部片子,《恋爱写真》,它让我知道了什么叫做真正的“唯美”。
《恋爱写真》,还是中学时在电视上看的,情节我已经不记得了,只记得冬日里凛冽的风,明亮的橘子,和如梦一般的广末凉子。
最后很喜欢千惠唱的那一句翻译得真好 命运复无常 明日无归处 灼灼尽欢颜 绚烂无需顾
电影《小花的味增汤》讲述了恶性肿瘤妈妈千惠对于女儿小花的最后叮嘱:好好吃饭,好好做饭,好好生活。
这份叮嘱,不仅仅是对女儿小花,也是对当今快节奏时代的我们来说的,无论何时何地,身体是最重要的。
下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位母亲的最后留下来的叮嘱吧!
01 人生百分之七十都是运气千惠在大四实习期遇到了现在的老公信吾,两人陷入甜蜜的爱恋,但运气不太好,千惠在医院查出恶性肿瘤,要割掉左胸,并且这种病还会影响生育,千惠可能这辈子都不能孕育孩子了。
千惠不敢相信,好在遇到的信吾是良人,他顶住家庭压力,提出与千惠结婚。
其实,信吾与前任妻子离婚的原因就是因为前妻不能生孩子。
两人结婚后,一次意外怀孕了,千惠选择生下孩子。
结果,这个选择导致癌细胞扩散全身,信吾一次次借钱给千惠看病,隐居医生告诉千惠,每天要吃传统的健康的日式餐食,即味增汤与糙米饭。
餐食的改变也确实有效果,一年以后,千惠的癌细胞消失了,夫妻两人喜极而泣。
可惜,好景不长,某一次医院复查,癌细胞再次扩散,得知同样因为癌症去世的粉丝的故事,千惠忍痛,教女儿小花做饭。
味增汤给千惠带来了新的生机,她把味增汤教给小花,她说,味增汤是小花必须要会做的。
被病魔打败前,千惠接受邀请,登台演唱,舞台上,她对老公和女儿说,遇到他们是她最大的幸福。
人生百分之七十都是靠运气,运气好了就感恩接受,运气不好,也要不抱怨不辜负的活着,这就是千惠的人生,无论结果好坏,她都觉得自己活这一次是幸福的,虽然分别时有些不舍。
02 得到是侥幸,失去才是人生整个影片时长1小时57分28秒,这大约2小时的影片讲述了千惠的一生。
小时候家里穷,她身为姐姐负责照顾弟弟妹妹,就连弟弟妹妹的工作也是千惠帮忙;家里条件好一些时,千惠又被查出恶性肿瘤,很难生育;切掉乳腺,终于结婚了,又因为女儿的到来陷入两难;选择了女儿的千惠,花了很多钱来抑制癌细胞;到最后癌细胞的全身性扩散,千惠离开,去往天国。
千惠的一生,好像只有嫁给信吾这一次的好运,其他再也没有了。
千惠的葬礼上,在她给女儿的菜谱上,女儿小花发现了左上角一串非常小的字,上面写着:我很幸运。
瞬间泪目,或许这才是人生。
得到是侥幸,失去才叫人生。
在不断失去的人生中,千惠嫁给了所爱信吾,有了可爱的女儿小花,她很释然。
03 好好吃饭,好好做饭,好好生活千惠告诉小花,让小花一定一定要记住:好好吃饭,要好好做饭,好好生活,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如果小花生病了,爸爸妈妈会非常难过的。
一家人身体健康是最大的幸福,只要身体健康,拥有活下去的能力,将来不管去哪里或是做什么,都能好好生活。
虽然没钱、没权、没地位,也没财产,但我想,认真过好每一天,好好地活下去。
不如,就从好好吃饭,好好做饭开始吧,好好吃饭,好好做饭,也要好好生活。
在治病期间,根据常理,千惠家人们应该都被告诫过生孩子会提高雌激素,增加乳腺癌复发风险,但即便如此,信吾听到千惠怀孕第一反应是欣喜,第二反应是在千惠专门说先不要告诉父母的前提下通知了父母,第三反应是千惠决定不生之后的沮丧,自始至终他没有主动想过怀孕对千惠的影响;千惠父亲得知消息更是说要以赴死的决心把孩子生下来;医生竟然说“生吧,给其他病人信心”。
怀孕至生产期间影片更是没有丝毫着墨千惠身体的变化。
纵使后半段竭力表现信吾的贴心,但妻子生病连饭也不做,指望着小女儿学做饭将来照顾,怎么来说这也算不上什么实质的爱吧。
父亲的话更是解读成增强千惠活下去的信念。
哎,真的,至于吗?
我打字下来真的是为千惠委屈,未婚时期帮父母照顾弟妹,结婚了又要承担为夫家传递香火的重任。
她不能为自己活着吗?
简直都能想到她怀孕期间对死的恐惧,却又要以母亲之名坚强的矛盾心态。
一星给千惠怀孕后决定打掉的第一想法,一星给小花。
爱情没有生命重要,请不要以爱之名来绑架女性。
故事取材于一个日本家庭的真实故事——该片讲述了患有乳腺癌的千惠与安武信吾结婚并生下了女儿小花,当病魔威胁到千惠的生命,千惠在时日不多的日子里,从教小花做味噌汤开始,让小花能够快速成长,自己照顾好自己的故事。
1998年,34岁的信吾偶遇23岁的千惠。
信吾是一名报社记者,早些时候他被分配到乡下的小分局工作,而千惠是大学研究院的声乐系学生,因为一次普通的工作往来——千惠想请报社采访她们系举办的音乐会,这是二人的初次邂逅。
信吾对千惠一见钟情并展开猛烈追求,二人开始交往。
某天千惠发现自己的胸部有肿块,检查发现竟然是乳腺癌,即使是手术病情也有复发的可能,用抗癌剂治疗也许会导致无法生育,这个消息简直就是晴天霹雳。
但信吾不在乎,不顾家人的反对,还是提出要和千惠结婚,就这样,他们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一年后,千惠发现自己怀孕了,信吾非常开心。
千惠觉得生孩子会加大癌症复发的风险,信吾虽然很想让千惠把孩子留下,但他还是将妻子的身体放在第一位。
夫妻二人去医院检查,看着小宝宝的心脏跳动,看到丈夫激动的笑颜,父亲也打来电话让女儿抱着赴死的决心生下孩子,主治医生也劝说千惠,如果她成功生下孩子也会给更多的癌症病患带去希望。
在这么多人的支持和期盼下孩子降生了,是个女儿,取名小花。
小花出生9个月就开始不喝母乳了,检查发现是癌症复发了。
信吾为了妻子的病找到了一个“神医”。
在接下来一年里,他们听从神医的建议,主要吃味增汤和糙米为主的日式饭菜。
有了神医的治疗,再配合医院的方案,千惠的肿瘤奇迹般的消失了。
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一家人都平静的度过,小花也在健康成长。
好景不长,癌细胞还是扩散至全身了,千惠重新开始治疗。
小花生日的时候,夫妻俩送给小花一个围裙和一把小刀作为礼物。
千惠开始教小花做味增汤,并约定今后的味增汤都由小花来做。
千惠还交给小花她写的料理菜谱,教小花弹琴、叠衣服。
当千惠再次住院时,小花肩负起给爸爸做饭的责任。
出院的千惠看到小花把生活打理的很好,非常欣慰。
由于信吾出差,家里就拜托给千惠的姐姐照顾,千惠叫小花来做汤,但这时小花却被画册吸引。
千惠态度十分坚持,姐姐认为她对孩子太过严厉。
妈妈劝导小花,希望自己有一天不在了,小花依然可以独立、健康和坚强,学会了做味增汤,其他事也会努力去做。
姐姐明白了她的良苦用心,小花也听话的去做汤。
千惠之前因为身体原因拒绝了朋友想让她参加音乐会的邀请,但因为小花一直想听妈妈唱歌,千惠最终出席了音乐会。
上场前,小花拿出为妈妈准备的味增汤,千惠很满足。
又是一年小花的生日,千惠上台为女儿唱一首歌,以此也感谢女儿和丈夫。
千惠的葬礼上播放的正是她最后演出的录像,亲朋好友皆来吊唁。
信吾让小花将料理笔记放到妈妈的棺材里,看到笔记里写着“我很幸运”,信吾抱着女儿,再也没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教堂的钟声响起,此时的小花已经完全成长了,即便母亲不在,小花也学会了独自生活的本领,可以照顾好自己,也可以照顾好冒失的爸爸,因为这是小花和妈妈的约定。
在影片中,妈妈教小花做味增汤和各种料理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满满的、浓郁香馥的爱的教育;小花的味噌汤就是妈妈的爱在人世间的延续。
生命,其实是一个不断告别的过程;平平淡淡、无病无灾的生活已经是莫大的幸福了;相离莫相忘,且行且珍惜。
<图片1>
我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对那种日剧里元气满满的人物避而远之,什么努力生活啊,感受小确幸啊,虽然远远不至于上升到生理性厌恶,但心理上的远离是有的。
就像这部《小花的味增汤》,可能是去年或者前年就下载在电脑里,可能受上周末看是枝裕和《如父如子》积累下的好感,抱着“那就来再看一部日影”的心态看了起来。
像泷藤贤一这样瘦小的男演员往往在电影里很少担任主角,在人物塑造上也常常担任脸谱化的搞笑角色,但导演在这次选角上却是很成功,因为这样的演员更容易让观众代入到自己的生活,毕竟谁没认识几个又瘦又小的亲戚朋友呢。
在被主治医师告知自己深爱的恋人因为癌症不能生育时,泷藤贤一扮演的安武信吾推门而出,千惠的父亲来到餐厅找他,两人刚坐定,信吾哆哆嗦嗦地提出结婚的请求,因为激动地想站起来鞠躬,接连打翻了桌上的水杯和酱油,让未来老丈人身上一塌糊涂,喜剧化的动作和关键性的情节点糅合在一起,给影片定了温馨又轻松的基调。
这部电影前半段讲的是爱情,在爱情这部分,有一期奇葩说的议题是“面对灾难,伴侣手刀逃跑要不要原谅”,那一期讨论了很多被伴侣抛弃的伤痕和要不要原谅他们,有人说原谅了你,我今后的生活都难以默认人性的美好。
惊涛骇浪的海啸千年一遇,地动山摇的大地震百年一遇,足以摧毁生活所有希望的癌症却常常不期而。
其实谁都不是天生就坚强,连可以笑着说出自己得恶性肿瘤的千惠,也都会因为要被切除左胸而拒绝进行治疗,而信吾来到医院和千惠说的是:“出院以后去加拿大吧,太美了。
见过落基山脉的雄伟,这些小事也就都烟消云散了。
” 真正的爱情为什么那么珍贵,就是因为即使大难临头,逃跑是本能反应,爱情也能让人留下,这是人性中美好的一面。
电影改编自安武信吾一家合著的同名书籍《小花的味增汤》,癌症的复发扩散和有好丈夫乖孩子的幸福家庭,讽刺得就像一边进水一边放水的神经质游泳池。
千惠想为家人留下一些东西,孩子四岁生日的时候,送给小花围裙和小刀,用游戏式的方法手把手教她做有妈妈味道的饭菜,这样即使自己不在了,孩子也能好好地照顾自己。
站在三层台阶上切菜煮味增汤,和要住院治疗的妈妈说自己会照顾好爸爸,四岁的小花也在用自己的方式深深地爱着妈妈。
影片最后,癌症已经扩散到全身的千惠,为了让小花记住妈妈唱歌的样子,强忍着全身的疼痛再一次穿上礼服登上师姐的音乐会。
上台前和信吾说”我是幸运的人吧,人生的百分之七十是运气,要是这么想的话,我这一生都活得值了。
“可能真的是这样吧。
像张悬歌里唱的,拥有的都是侥幸,失去的都是人生。
“在人的一生中,教堂的钟声会为他奏响3次。
一次是出生时,一次是死亡时,还有一次是在婚礼上。
”伴随着这句旁白,一部关于千惠的人生悲欢电影拉开了帷幕,把她短短一生的三件大事:结婚、生子和死亡呈现在我们面前。
和日本其他治愈电影一样,这部《小花的味噌汤》讲述的虽然是癌症、分离和死亡,但面对人生最大的转折和悲痛,电影的表现手法依然是哀而不伤的,也没有强硬的灌输大道理,而是通过一碗小小的味增汤,作为整部片子的升华切口,看完之后,让人感觉到淡淡的哀愁,和浓浓的治愈。
这部电影看到后半的时候,我产生了一个疑惑:小花是千惠的女儿,并非主角,为什么电影的名字却叫做《小花的味噌汤》,而不是《千惠的味噌汤》呢?
毕竟比起四岁的懵懂孩子,那碗一度治愈了癌症的味增汤,对千惠来说是更加特别的存在。
看完以后,我带着这个问题,想到两句台词。
一句是千惠的爸爸在她怀孕的时候,说的那句,“抱着赴死的决心,生下来吧”。
另一句则是千惠癌症复发后,心知自己无法陪伴女儿小花长大,忍着泪水所说的话:“你要做好味噌汤,然后呢,再努力做出其它东西。
”我突然发现,这部电影讲述的,并非仅仅是一个女人对抗癌症的故事,而是一代又一代父母,对儿女的深切嘱咐,和祝福。
因为味增汤、或者说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积极治疗,千惠的肿瘤得以消失,并奇迹般的怀上了孩子,但她深知如果留下孩子,随着怀孕过程中雌激素的增加,她癌症复发的几率将会变大。
明确对丈夫表示“不生”之后,千惠接到了爸爸的电话,电话中,爸爸斩钉截铁的表示:生下来,抱着赴死的决心,生下来。
一开始,我为千惠觉得委屈,哪有这样的父亲,不顾女儿的生死呢?
后来,看到爸爸来探望千惠一家,和小花玩耍,对所有人微笑的时候,我终于明白过来,所谓“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深远”,说的其实就是千惠的爸爸,因为他自己也长期患病,知道女儿剩下的日子里,都将在康复、复发中度过,而癌症治疗有多痛苦,一个孩子带来的安慰和勇气,就有多强烈,尽管现在担心,但也许,这将成为千惠未来对抗死亡的最大的希望。
希望和勇气,对一个癌症病人来说,多么重要,不言而喻,深知这一点,才会有那句“抱着赴死的决心,生下来”。
我想,千惠也在小花出生后,明白了父亲的苦心。
癌症复发后,她看着故作坚强的丈夫和懵懂的女儿,把泪水和恐惧压在了自己心里,不仅没有因为时日无多,对小花过于溺爱,反而买来围裙、小刀,近乎强硬的让这个四岁的女儿站上了厨房的小板凳,甚至表示:“做味增汤,是你的责任”。
她日复一日的向小花展示,做饭是多么非常美好的事情,人只要能好好做饭、好好吃饭,那么就一定可以好好生活。
小花哪里懂什么生活,她看着母亲的笑容,开始了味增汤的初体验,捏豆渣、切豆腐、做鱼片,爸爸看她拿刀,吓得连连哀嚎,她却开开心心的,做得有模有样。
当她颤巍巍的端着汤碗,放到爸爸面前时,作为观众的我,几乎想要鼓起掌来,也明白了这部电影,最打动我的点。
在中国流传千年的家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这句妻子对边关丈夫的嘱托,是家人、爱人之间,最深情而简单的爱。
而一个母亲对孩子的期望能有多大呢?
生死之际,不过就是健康、平安,可以学会一道菜,养活自己,好好生活。
就像千惠对小花说的那段话:“要想好好吃饭,就要用心做饭。
无论是吃饭、还是做饭,都不能糊弄。
你要努力做一个总对他人微笑,健康又坚强的好孩子。
所以,首先你要做好味增汤。
然后呢,再努力做出其他的东西。
懂了吗?
”是啊,先学会做味增汤,然后再学会其他菜色,就像人的生活,也不过是从做饭、吃饭这样的小事做起,而后,渐渐扩展到整个生命中。
所以,比起《千惠的味增汤》,《小花的味增汤》这个名字,或许才是最贴切的,因为它代表的,是一个母亲传递给孩子的,最诚挚的生存哲学。
人说 “在痛苦和绝望中,在心里埋下希望,便有勇气活下去”。
然而,能有多少人能在这样的环境下看到希望,并相信希望?!
这里多少存在自欺欺人,那么请以赴死的决心活下去吧,因为当你身心都接受了最坏的结果,那么接下来经历的一切都不会再感到恐惧。
当女主角在为是否要这个意外的孩子苦恼时,她的爸爸告诉她“以赴死的决心生下来吧”。
爸爸敢对女儿说出这样的话,不是因为残忍,而是因为他的病痛让他一直处在死亡边缘,他长期而深刻的经历告诉他,比死更可怕的是活着的恐惧。
一碗味噌湯似乎让女主角离世后,小花和爸爸的生活看上去没有多大改变。
我一直狂热的爱着日本电影,其中之一是因为不管什么样的题材,食物都在其中占有不可取代的位置,那种对食物的热爱和尊重早就超越生存和味蕾的享受,它会带给人一种安全感和存在感。
如果你只是身体感到疲惫也许你吃上一顿好吃的外卖便幸福了,但如果你此刻无比难过,你会不会刚好吃到一碗熟悉的番茄鸡蛋面便泪流满面,因为它一定有属于你的回忆。
妈妈明白,始终有一天她会离开小花,所以即便不忍看着小花小小年纪拿着小刀在手上划豆腐做味增汤,但也坚持让小花去学习。
都说母爱的伟大是付出,然而,在我身边,我能看到的大多母爱都和伟大无关,我毫不怀疑每个妈妈都深爱自己的孩子,但到底你是否知道什么是爱?
爱,不是你给予的东西你的孩子必须全盘接收;爱,也不是你为你的孩子在成长道路上踢开一切障碍物;爱,更不是你的教导你的孩子必须铭记于心。
爱,应该是用心陪伴和信任,你的孩子每天都在成长,如果你无法正视,那么你只能一直用对待3岁孩子的方式来与你的孩子相处一辈子,孩子和妈妈都太累了。
小花的幸运与不幸都因为妈妈,妈妈的离开自然是伤痛的,然而,自己亲手给爸爸和自己做一碗味增汤似乎感觉妈妈也从未离开,心,便感到安稳;家,便不再冰冷。
也许,你会为男主角即便得知女主角的病情后依然选择与其结婚而感动;也许,你也会为男主角在漫长的岁月里任劳任怨的爱着女主角而感动:也许,你为这个世界上还能有如此美好的爱情而感动。
诚然,我没办法用这份感动去说服自己,这就是真爱所以能长存。
事实上,这并不真实,我相信会有男性在得知女朋友因为癌症切掉乳房,不能生育,随时复发而死亡,依然选择要娶她,因为那一刻,男性并没有用理性在考虑太多,他此刻的想法,因为爱,只想要守护这个女孩。
然而,此刻到底有没有冲动的决定?
大多情况下,男人的重大决定都是在冲动下做出的,此刻顶着外界给予的期望和光环,回到柴米油盐和一次次化疗,谁还能保持初心?
导演把男主角塑造得不太真实,这也是我认为电影有减分的地方,爱情的本身也许是童话,但生活不是,它真实并赤裸。
2021.07.10结尾有点啰嗦了。
很感人的剧情,做饭就是女性的天职,只要有女性在,不管她是不是只有几岁,绝对轮不到成年男性做饭的。
哭哭笑笑
夸张的表演让人觉得日本人都不正常。PS 无论什么情况、什么原因都不能让自己的伴侣承担生命危险去怀孕,这难道不是做人的常识吗?
孩子都是妈妈的心头肉,就算拼尽最后一丝力气,也会想要给她创造最为舒适的未来。未来无论妈妈是否在你身边,也要记得好好的照顾自己哦,你的精彩人生才刚刚起航。
包着温情外衣的扭曲内核,鼓吹自我牺牲式的东亚女性刻板印象。
虐妻虐童电影,真的受不了你们东雅人了
这里面的那个小女孩太小了,连镜头在哪儿,该看哪儿都还不知道呢,看着特别出戏,这让人一下子就联想起了芦田爱菜,觉得由她来演这个小女孩会特别合适,上豆瓣一查,也是巧了,电视剧版的就是她来演的,不过她现在也长大了,也演不了《白兔糖》和《再见我们的幼儿园》里那个年龄段的小女孩了。
被日式温情击中。那一间小房子里,陈设简单,布置清新,小小的小女孩戴着可爱的围裙,站在凳子上和戴着兜帽的妈妈做味增汤。“好好吃饭,好好生活。”突然觉得自己已经足够幸运。还好她抱着赴死的决心,生下小花。
50/100 整个设定属实让人难以接受 只靠凉子的声音和演技支撑 虽然很美 但是演23岁也还有些勉强
普普通通的改编,广末凉子这尖下巴是比着动漫形象整容了吗
女主人公一直在笑,一直在笑,令人动容
小妹妹的条目在哪里!!!!
无论看多少都get不到广末凉子 总觉得五官太用力了
音乐,色调,构图,演技都好,但抵不过三观崩塌,灾难性毁灭。好好活下去是生命最应得的,也是最不可侵犯的,孩子只是选修课的附加分,绝无法绑架甚至胁迫一个人生的权利,包装着怎么温情的外衣都不行。
即使生病了,也要乐观活下去
日本人还真是不思进取,致力于把女人关在家庭里,女人最“伟大”的价值就是母亲和妻子,你自己的人生,不值一提
1204
好好吃饭好好活着,锻炼身体健康长寿!
什么东西啊?????年仅45岁的爸爸是半身不遂还是缺胳膊短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