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聊电影《热血合唱团》。
片名Find Your Voice (2020)。
《热血合唱团》讲述了一个颇为热血的故事,刘德华饰演国际知名合唱团指挥家严梓朗,应邀回到香港,指导一群问题学生联系合唱,并成功逆袭的故事。
故事强调心中充满希望,要用歌声治愈人生。
我最初对《热血合唱团》的期待很简单,本以为这是一部音乐电影,类似《悲惨世界》《马戏之王》等影片,用大量原创音乐推动剧情发展,再不济也会像《闪光女孩》一样,会穿插很多还不错的原创音乐。
但是我想错了,《热血合唱团》实质就是一部捏着观众鼻子灌鸡汤的生硬套路电影。
这个生硬在剧情和演员表演两方面。
影片的剧情发展极为生硬,硬的好像观众坐在三角形做车轮的车子上。
同样是音乐成就梦想的题材,本片的音乐内核没有能够像《神秘巨星》,用实力征服观众,结局倒是和《神秘巨星》一样扯淡。
一群半路出家三脚猫的业余同学,在缺人缺钱缺技术的情况下吊打了一大群科班尖子生。
这在内卷大潮下,就显得十分有趣。
人人都在极力提升自我,避免被卷得渣都不剩,偏偏影片告诉大家,只要满怀希望就能获得成功,这和“用爱发电”基本也没啥区别。
学校校长推崇有教无类,合唱团指挥告诫大家心怀希望,但具体怎么做却没有丝毫头绪。
领导者们说着无比正确的废话,实际行动中用爱发电。
片中合唱团人数众多,大部分时间用于刻画群像,群像戏最后沦为各个角色悔过自新的短视频剪辑合集,正经合唱训练镜头反而少之又少。
给出的结论仿佛就是,做个遵纪守法、积极向上的人,所有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哪怕是一群没有任何基础的三脚猫学员,也能吊打精英班苦苦训练多年的合唱团。
并不是说电影不能讲鸡汤,关键要看怎么讲。
如果是一个生硬且脱离实际的鸡汤故事,观众们自然不会买账。
哪怕是曾经的天王担任主演,观众依旧会勇敢地表达出:这是烂片。
同样是励志题材,可以看看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卡特教练》《嗝嗝老师》是怎么做的。
教练老师自己言传身教,学生们认清形势主动要求进步,这两点缺一不可,而且动机要真实自然,令人信服。
再往前数,还有被奉为经典的《放牛班的春天》,同样通过音乐感化学生,里面老师和学生的表现令人信服得多。
像《热血合唱团》表现的那样,每个角色都是工具人,行事毫无逻辑动机,全屏剧情需要,前一秒还愤世嫉俗极度厌学,后一秒全心全意投入学习,观众自然会觉得故事没讲好。
演员表现方面同样生硬。
老演员就不说了,年轻演员鲜有出色表现,基本都很作。
演员眼神动作和角色心路历程感受不到联系,演员演得尴尬,观众看得也尴尬。
每个演员都在刻意强调角色身上被贴上的标签,拼尽全力表现这些标签,却忽略了这些角色作为一个人应该有的东西。
观众最终看到的不是一个个活生生的角色,而是一群标签在来回移动。
本片评分低迷、票房遇冷,和电影表现十分匹配,正说明了观众们辨别能力有所提升,不会迷信演员也不会盲从宣传。
德艺双馨功成名就的人如果消耗自身影响力去提携新人、去挽救香港电影,而新人、影片水平不行的话,结果只能是老艺术家的自身名誉受损。
生硬鸡汤满是石子,空喊口号一言难尽。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公众号:妙看影视
这是一部泪点满天飞的影片,柔情的我多次泪流满面,钢铁直男的先生也忍不住“老泪纵横”。
影片仿照《放牛班春天》,在主题和叙事结构上缺乏一定的创意,却是华仔的唯一,从致敬经典的角度也还是会支持。
幸福美满的家庭似乎如出一辙,不幸的家庭却有千般模样,问题少年们可能贫穷也可能富有,可能父母双全也可能来自单亲家庭,可能霸道也可能沉默,可能是学霸也可能是学渣,虽然他们背景不同、性格迥异,生而为人的共性则是被看到、被认可、被尊重,音乐则是他们完成自我实现的共同纽带。
从国外回来的知名音乐教师被聘请为问题少年的导师,他从音乐启蒙开始,冲破重重阻碍,全心全意教育、关爱问题少年。
个人认为华仔所饰演的教师角色是电影人的理想主义,心中只有学生、所有时间精力都奉献给学生,这是任何教师家属都不愿意看到的。
影片高潮在最后,也是主题的升华,指挥“缺席”没有影响演出的整齐性,甚至超长发挥,只是为了证明合唱团的发起人的经典台词“”,我不知道这样的合唱团在现实生活中是否存在,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嘛。
最后,经历了音乐的治愈,所有的问题迎刃而解,问题少年们回归正轨,每一个破碎的家庭瞬间弥合,不得不惊叹这超越一切的音乐力量呢!
分割线完成上文后再次浏览了豆瓣的短评,想不到全是吐槽,我也忍不住回想当初观影的感受,不得不承认说理有些牵强、故事有些俗套,以上这些都抵不过影片结尾给我的震撼,尤其是youraisemeup的音乐让人听后心潮澎湃,完全遮蔽了前期的槽点。
作为美剧欢乐合唱团的挚爱粉,看到电影名字就猜到了故事的剧情和结局,事实上剧情的发展就是我想象的那样,但是还是热血沸腾的看完了电影。
我没有像其他观众一样特别在意细节或者衔接,也许是对这类型剧情太熟悉了,电影没有表现的地方直接脑补了。
最后的大合唱还是有被感动到,毕竟看电影就是为了听和声,仅对于我来说听和声的乐趣更大于剧情。
美剧欢乐合唱团的价值观是Don't Stop Believing,热血合唱团的价值观是Faith。
相比鸡汤文章,电影这碗满满的鸡汤我更愿意喝,明天又是打满鸡血的一天!
开年的第一部电影选了刘天王的《热血合唱团》。
优酷上看的,没精挑细选,打开电影首页看见了就是它了。
但要说这选择一点没有老刘滤镜光环的加持也不是真话,毕竟之前看过他诚意满满的手写宣传词。
比起一众靠流量圈钱的电影来,至少开头看见荧幕上打出的那些演员名单的时候,我还是有小小期待的,但花了三个中午90分钟的休息时间以后,我的评价是:这部电影真的是一份做得不那么好味的开水白菜。
众所周知,看起来平平无奇的开水白菜之所以成为国宴上的一员,原因就在于那一碗用料之好、之精的“开水”上。
老母鸡、火腿、猪蹄、排骨、干贝、去皮净瘦鸡脯肉、全瘦猪肉,丰富而考究的食材是这道菜的基础。
在食材的选择上,《热血合唱团》绝对是合格的。
《热血合唱团》看片名就知道是个以音乐为基底的鸡汤电影。
我一直认为:只要熬的好,鸡汤不怕喝,怕的是熬得不好,浪费了鸡、浪费了水、浪费了煲汤的时间。
从电影的想表达的主题上看:音乐、教育、问题青少年、自我的寻找、人与人彼此的救赎……哪一点不好?
哪一点都挺好。
演员阵容上看,除了主演“永远的华仔”以外,作为配角的卢冠廷、雷颂德、谢君豪、吴岱融、关礼杰、尹扬明、李丽珍、孙佳君,不论是演员还是音乐人,哪一个不曾在港片时代里熠熠发光?
配乐上看,《谁能明白我》《When You Believe》《You Raise Me Up》《狮子山下》,每一首的音乐流淌起来的时候,都会让人想闭起眼睛沉醉其中。
这么多好料,为什么做不出一道好菜?
开水白菜之所以好吃,除了食材的精挑细选,刀工、火候、煮食的方法,哪一样都不能差,只有所有细节都注意到了,最后才能成就一道汤味浓厚,却清香爽口、不油不腻的好菜。
而《热血合唱团》欠缺的,正是这些。
还是按上面的顺序,先从主题上看,电影想表达的东西太多,但没有一个是重点。
故事架构、人物的设定、情节的推进都太弱了,完全撑不起来宏大的目标,结果就是什么都想,什么都得不到。
哪怕到了结尾故事的高潮处,虽然催泪,让人忍不住热泪盈眶,但逻辑上还是有硬伤,没有水到渠成的畅快感,刹那感动结束后再细细品味,有为了煽情而煽情之嫌。
从演员阵容上来说,虽然大咖配角们因为戏份原因能展现演技的机会并不多,虽然吴岱融的校董演得和《反黑》里的黑社会大佬气质无二,虽然我珍姐俨然变成了活脱脱的师奶,但,还是秒杀了电影里那些个哭戏连眼泪都流不下来的年轻演员。
本来这群孩子作为故事的中心,不说大放异彩,至少也应该中规中矩,但现实却是:屏幕外的我,脚指头就快抠出了魔仙堡。
另外,鄂靖文的角色真的是不知道有何存在意义。
再说说音乐,片中一共选了五首曲子,但五首歌曲只有《箩底橙》是原创歌曲,而且毫无亮点!
我除了记住了那是一首rap之外,什么印象都没有。
其次,虽然另外四首歌曲都相当经典好听,但个人感觉歌曲与故事之间的联系性、逻辑性不够强,很多时候我以为音乐要和剧情再融合一点点,或者音乐把剧情再推动一点点的时候,总是临门差一脚戛然而止。
《热血合唱团》这道菜虽然不算好味,但毕竟落了那么多料下去,喝一喝多少还是有营养的。
·如何真正做到“有教无类”,不仅仅是对老师的考验,同时也是摆在我们所有家长面前的一道思考题。
·相比中文片名,我更喜欢英文片名,也是电影中常提到的那句话“Find your voice”。
世界太纷乱、太嘈杂,而“一个人最了不起的成就,无非是找到自己,然后勇敢去做回自己……”两点小建议:1、看粤语原音,不要看普通话配音!!!
2、类似题材的港片,《猫头鹰与小飞象》、《可爱的你》都是不错的选择。
至于《放牛班的春天》,那绝对是做的相当成功的开水白菜。
最后一句,刘天王的字是越写越好看啦!
抛开粉丝滤镜,我甚至都只想打1星,问题在于电影还没开始就告诉你它是来煽情的,然后1个半小时不到的电影大段大段的煽情戏,搞得每个人的眼泪都不值钱一样。
说真的,我宁可整个故事从3所高校挑出这群问题学生,把焦点聚焦在原生家庭的故事都比这种蜻蜓点水式的告诉你这帮废柴不是废柴他们只是家庭环境不好来的有意义。
然后狗血的设计刘德华是逃避车祸责任回来教音乐,非要创造一个看似不完整但是又完整的合唱情景。
这部电影唯一值得我称道的是我看到了李丽珍、关礼杰、孙佳君、郑丹瑞、吴岱融、尹扬明、谢君豪、卢冠廷,至于鄂靖文,我是真的没看出来……看着一群随着香港电影黄金时代一去不返的男男女女,只能是一声叹息。
最后一个吐槽,《狮子山下》还能唤起多少香港年轻人的奋斗精神呢?
其实有时候也不能说香港青黄不接,像这样一部电影其实都是年轻的青少年演员,可是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这里面有多少废青。
实在说,看这个大部分因为刘德华。
…那个,每次的第一感受是,刘德华演技真的好୧(๑•̀⌄•́๑)૭喜怒哀乐都很到位…(终究是背负了所有)但是刘德华老是拍烂片也是真的哈哈哈哈哈哈,剧情发展太突兀了…太尴尬了…hhh情绪没推起来…怎么说呢,想表达的太多了,塞得满满的,整个电影就很散。
好了,夸夸他好了。
比较动容的地方:给那个割腕的妹妹包手的时候(他颔首点头的模样真的很温柔)在群里,小朋友拍严老师指挥的照片(想到了自己的经历hhh很动容,再加上You Raise Me Up我们也唱过)(咳咳,然后他淋雨拦车我还是蛮心疼的(小声)严老师站在那个小板子前面,收照片的时候。
最后合唱部分还是比较漂亮的,严老师在机场指挥那种忘我和投入,还是能传达一种真挚的爱。
最后:刘德华在各个年纪都有不一样的迷人味道。
周末看了三部刘德华的电影,我还开玩笑说《拆弹专家2》可以封神了,最近港产片里唯一票房、口碑双丰收,看看豆瓣难得的高分,就知道大家对它的认可。
但是,从电影院走出来,感概的是,电影的2/3分数应该给刘德华,他的迷惘、痛苦、正义都演得入木三分,其他演员与之对比都要失色不少。
与其说《拆2》的成功,不如说是刘德华的又一次成功,不愧是我最喜欢的男演员,没有之一。
想说的不是《拆2》,是一部豆瓣评分很低,基本没多少影院上画的《热血合唱团》。
剧情很简单,一向港片讲道理式的励志,刚看了10分钟,就吐槽它在“致敬”《放牛班的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是我很喜欢的法语电影,车上还存着整张电影原声,开始学法语也与之不无关系。
一部刘德华来做慈善广告式的低成本作品,让人鄙薄之余,更想看看能烂到什么程度?
是的,我就是怀着这样的心态看下去的。
的确,刘德华的电影角色从来不曾让我失望,这部亦不例外,成熟男士的优雅、理性、有责任感,以及有故事的沧桑感,符合对一个同性榜样的要求。
电影的进展不温不火,与其说是在看剧情,毋宁说是在看刘德华一个人的表演,但是,倏料不及,结尾一个反转,整个主题得以升华,刘德华隔空指挥的那一段,居然把我给看哭了。
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常常会有无数的恶意,我们开始自卑,封闭,怀疑,最后,我们忘记了怎么爱自己,本该闪闪发光的我们,陷入了黑暗的谷底,此时,多希望有一道光 带我们走出黑暗,找到自己,如果没人给你那道光,你就要努力成为自己的那道光。
这就是电影要讲的道理。
“一个人最了不起的成就,无非是找到自己,然后勇敢去做回自己……” 途人路上回望我 只因我的怪模样 途人谁能明白我 今天眼睛多雪亮 人是各自有理想 奔向目标不退让 用歌声 用欢笑 来博知音的赞赏
这是一部被低估的电影,要像片名一样,去品读这部电影的意义之声,才能被这部电影感动。
这是所有人都会问自己的人生问题《热血合唱团》这部电影是2020年11月上映的,很多看过的人都形容“刘德华也拯救不了的票房”,但其实这部电影真的被低估了。
如果是抱着看精彩剧情,绚丽画面的想法去观赏,无法真正明白这部电影说要表达的内容。
但如果换位思考,以影片中参加合唱团的学生成员的角度去看,就会明白更多。
影片的名字在片中的英译为“find your voice”,是片名也是合唱团的名字。
主要故事讲述的是刘德华扮演的音乐指挥家“严梓朗”,指挥一个由多个学校学生组成的合唱团,参加演唱比赛的故事。
这些学生形形色色,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难处,而且演唱水平参差不齐,甚至还有从零开始学习的学生。
而严老师要做的,就是把这些学生团结起来,让他们演唱歌曲,唱出真正的“声音”。
整部电影的贯穿词汇,主要有这几个:声音、热血和值得。
在最开始,严老师笑着问校长“值得吗?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自己也渐渐明白,为了这些孩子,值得。
每一个孩子也有属于自己的独特声音,“孤僻,自卑,逃避”等等,但是这些声音却是每个孩子心中最真实的声音,也是最动听的声音。
直到最后,严老师在感化这些学生的时候,才渐渐明白,自己也被这些孩子的热血所感化,也勇敢的说出了自己肇事逃逸的事情。
即使面对无法亲自指挥比赛,也终于心无遗憾离开赛场。
这部电影没有精彩的打斗场面,没有绚丽多彩的场景,更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都是一些正常人家庭故事的描写,家庭的贫困,家人的吵架,父母的理解等等,都是生活中那些最普通的故事,但是把这些普通的故事做一个完整的拼接后,却爆发出了惊人的力量:真实。
生活中很多人都像影片中的孩子一样,逃避生活,不敢面对,其实只要勇敢点,自信点,那些生活中所谓的困难真的没什么。
正如他们最后参加比赛歌曲《you rise me up》,总会有人帮助你,走出阴霾,去拥抱温暖的阳光。
导演的出发点是好的,想通过电影去向香港的年轻人传递一些想法,但现实是有点无力。
说起来的本片还不如甄子丹的《大师兄》热血,虽然类型不同,但至少甄子丹的动作戏还可以。
本片故事方面也跟《大师兄》有点类似,都是讲一个在社会有经历的学生回到母校当老师,然后遇到一班被学校放弃的学生,最后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都走向了一个积极向上的路。
可能电影想表达的太多,校园、家庭、社会,所以故事整体的节奏松散。
其实电影找的点还是挺好的,尤其是通过《狮子山下》这首歌去影响香港的年轻一代,但这首歌的作用其实可以发挥的更大一点。
也可以用更多方式,不同年龄不同社会层次的人去诠释他们理解的狮子山下精神,让他们把这种理解再去默默的影响合唱团的的学生。
这样一来,不管是学生还是观众,都能对狮子山下精神有更深的印象,也就更能对电影有代入感。
当代的香港人理解了狮子山下精神,就不会想着去逃离香港,而是想着怎么样让香港更美好——《热血合唱团》首发于“看世界电影”公众号,欢迎喜欢电影的朋友关注
整一小时五十分都迫使我处于手脚蜷缩的状态...此类能从头就猜到剧情走向、人物平面化通篇刻版印象、逻辑狗屁不通、离奇行为大量发生的电影,实属浪费时间。
做慈善竟也能这样,大开眼界。
烂片,烂透了!
唯一值得肯定的只有那几十位合唱团团员似乎是认真排练了所有合唱曲目的。
辛苦了,分声部对口型不容易。
最想看的是雷颂德关礼杰谢君豪卢冠廷,碎片般的戏份,有一片算一片吧。拾人牙慧的创作竟也砌得七歪八倒,对不起立项时的期待。一两分血热,八九分却是脸热,有多少道义都被尴尬吞噬。哪怕是刘华最后高潮时的指挥,再自我感动都没用,机场贵宾室有人知道你在干嘛?而且真不能多等半天再飞?但当然,最好笑的地方,是香港学生嘲讽同学不认识吴亦凡……只能说,再烂的剧本,至少有三两粤语金曲救场,比起《港囧》之流,也还是强百倍。
很感动
有这份“心怀天下 有教无类”的师者心,你们怎么能打那么低,拒绝承认比主旋律还无聊
我很喜欢,合唱最后那一幕,刘德华隔空指挥把我感动到了。
三星是給劉華、一眾演員的演技以及支持這樣的題材。但是這部電影是不是刪減太多,劇情多但很跳脫。年輕演員都很自然搭配一群老戲骨不錯,只是這劇情拍的不行。
反反复复肉麻了几次,实在是无法感动得起来。人物极其脸谱,没有丝毫代入感,全部情感都流于形式。尤其华仔雨中求董事的情节简直匪夷所思,尴尬得都不如短视频拍出来的煽情故事。很想给华仔好评,但任谁也拉不起来这样的作品!妥妥4分
看到剧情简介就知道会怎么拍了
开心能在北京的影院看到粤语原版电影。不是成功的商业片,感觉更适合作为一部教育电影在学校播放吧。故事很俗套,人物很扁平,学生们的表演都浮于表面,不过刘德华的表演真的走心了,对着手机荧幕全情投入而忘我地指挥真的有点感人。想起参加合唱团以及带学生去比赛的日子,片中出现的When You Believe, 狮子山下, You Raise Me Up刚好是我中学、大学、瑞士交换时期合唱的曲目。很怀念合唱团的感觉,音乐真美好呀。
感谢低分让我期待变低,结果小孩老人都看的很开心。虽然结构相对空洞,但是还算可以给小孩看。就是Rap太出戏。宝宝强烈要求给高分,因为说了很多人生道理。
我们做事情出发点不同,结果也会不一样。上半年疫情跟家看了好多华仔电影,明显感觉他暗战后的表演稳重厚实内敛了好多,看合唱团也是,我是第一次在影院看华仔粤语版电影,我挺喜欢他演的老师的,电影里面好几位港片熟人也算是彩蛋吧。但这部电影节奏太赶了,每一步都伏笔潦草,最夸张的是结尾自杀式让华仔突然自首。香港导演干这种行活基本完成度还是有保障的不会说特拉跨,你踏实心看总能找几个怪乐趣,所以还是鼓励保护港片吧!
刘华还是很有魅力的
问题少年们的心被老师感化和影响,有点模拟《放牛班的春天》。电影里刘德华说: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成功就是找到自己,最大的勇敢是做自己。
这个配音真差劲
还是老式港片得调调,还是那个努力得刘德华。剧情很一般,一味得热血有点过。但是有教无类说的好。虽然是一般但是也可以看下去,豆瓣得评分有点过低。 里面得一些香港老戏骨已经老了,港片却有种这么多年没有进步得感觉。2分给电影,1分给一直努力,上进,正能量得华仔吧。 2021.08.06 广州回北京国航飞机上
多的一星送给刘德华 2021.1.18于家
继《墨攻》之后,刘德华再次化身说教帝!
剧本、表演、尬穿地心的台词和国配,全面崩溃,除了几次粤语原声《狮子山下》响起,再没有任何值得看的地方。剧情推着人物走,没有一个角色是有生命力的。刘德华成为编剧手中的神,任何问题他一句话就能解决,最终还化身禁止酒驾宣传大使...最尬的还是结尾礼堂合唱之后突如其来的rap...
最后好好哭,谁能明白我 太好听了!
普普通通,剧情看了开头就知道结尾。国语配音确实不咋地。
一般吧,电影院只有三个人,剧情很一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