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吉岭

The Darjeeling Limited,大吉利是有限公司(港),大吉岭有限公司(台),大吉岭特快车,大吉利公司

主演:欧文·威尔逊,阿德里安·布罗迪,詹森·舒瓦兹曼,阿玛拉·卡兰,华莱士·沃洛达斯基,瓦里丝·阿卢瓦利亚,伊尔凡·可汗,巴贝特·施罗德,卡米拉·拉瑟福德,比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德语,印地语,法语,旁遮普语年份:2007

《穿越大吉岭》剧照

穿越大吉岭 剧照 NO.1穿越大吉岭 剧照 NO.2穿越大吉岭 剧照 NO.3穿越大吉岭 剧照 NO.4穿越大吉岭 剧照 NO.5穿越大吉岭 剧照 NO.6穿越大吉岭 剧照 NO.13穿越大吉岭 剧照 NO.14穿越大吉岭 剧照 NO.15穿越大吉岭 剧照 NO.16穿越大吉岭 剧照 NO.17穿越大吉岭 剧照 NO.18穿越大吉岭 剧照 NO.19穿越大吉岭 剧照 NO.20

《穿越大吉岭》剧情介绍

穿越大吉岭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自父亲葬礼后,三兄弟已有一年互不往来。老大弗朗西斯(欧文·威尔逊 Owen Wilson 饰)计划了一次周密的印度旅行,并告诉弟弟们这是为了找回自我和彼此间的亲情。虽然不热衷这次旅行,试图摆脱各自糟糕生活的老二彼得(艾德里安·布洛迪 Adrien Brody 饰)和老三杰克(詹森·舒瓦兹曼 Jason Schwartzman 饰)还是同意了弗朗西斯的计划。兄弟三人搭乘豪华列车展开了笑料百出的穿越印度之旅,并从沿途各地收集奇怪的纪念品。终于在勾搭完女列车员、放跑作为纪念品买回的眼镜蛇和在列车上大打出手后,他们被忍无可忍的列车长连同所有行李一起扔下了车。虽然一切脱离了弗朗西斯的控制,但这计划外的变故却令兄弟三人更为接近这次旅行的真正目的…… 本片曾入围第64届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两颗Spica女子监狱大屠杀异教徒神笔马娘新乌龙女校恩赐之地第二季虫洞少女雄关遗梦变脸英雄木乃伊之阿拉善传奇记录的地平线第二季流氓驱魔师绝命荒漠亲友皆死圣麒麟传说终极笔记十万吨情缘天下父母心他人之子我的哥哥在游泳队年轻人们2014死亡令我重生七星幻蝶墓怪奇大作战神秘档案我们有人在撒谎第一季生死旅行罪恶黑名单第二季评论家高玩救未来第二季消失的痕迹

《穿越大吉岭》长篇影评

 1 ) 一部关于“直面”的电影

  《穿越大吉岭》这部片子并没有明确告诉我们故事发生的具体背景,只是在影片伊始告诉我们,大哥安排了三兄弟的见面,原因是他们已经一年没有说过话了,而大哥骑摩托车出意外撞得几乎狗带这件事,作为一个契机,让大哥想起他的两个弟弟——“我醒过来想的第一件事,就是希望皮特和杰克在那。

”从鬼门关走过来的大哥,愈发珍惜兄弟之间的情谊,他希望他们哥几个可以冲破隔膜,回到之前的模样,所以安排了这趟大吉岭旅行。

  那至于其他呢?

为什么他们一年多都没说话了?

他们之前是怎么样的关系?

三兄弟到底是在什么样的家庭长大的?

大哥在家庭中的角色是怎么样的?

影片没有明说,但是我们可以从人物的很多言行推测出来。

下面我从影片细节出发,作出的推测。

其实,这部看似很简单的电影,有着非常丰富的细节……我认为,看这部电影,就是在看细节。

《穿越大吉岭》的主题内涵,也就埋藏在这些细节之中。

  为什么他们一年多没说话了?

这个问题很简单,就是因为爸爸去世了,在爸爸的葬礼之后,他们就再也没说过话。

葬礼是他们不愉快的回忆,也是他们的心结。

影片中三个人随身携带“印度产的肌肉迟缓药”、有镇静剂的“印度感冒药”、还有“强力印度镇痛剂”,这里就是一个暗示,在这一年中,兄弟三人过得都很不好。

杰克写小说,写的就是爸爸的死以及葬礼的情形;彼得在厕所偷偷看杰克的小说,眼里止不住泛起了泪光,这都说明爸爸的死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创伤。

(虽然杰克一直说小说是虚构的,但是在影片最后他承认了他的小说并非虚构,而且通过对比小说的片段和片中三兄弟的回忆,杰克的小说写的无疑就是爸爸的死以及爸爸的葬礼)

  三兄弟到底在怎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

大哥在影片中问了一句:“Did I ……raise us……kind of?”(在某种程度上……是不是……我把咱们带大的?

)结合后面他们和妈妈没有联系,妈妈不来出席爸爸的葬礼,我们可以推断出三兄弟的父母是离异的,而且很有可能不是“和平分手”。

大哥从小就带着弟弟们,充当着妈妈的角色——大哥和妈妈说话的方式几乎一模一样,比如大哥总是帮弟弟们点好菜,而且还总喜欢订协定。

这种破碎的家庭关系对他们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影片中彼得不想妻子怀孕,就是因为他总觉得他们会离婚,他对婚姻充满了消极的态度。

  三兄弟很喜欢爸爸,但是得到爸爸的爱却不多。

可以说,三兄弟就是缺爱的宝宝!!

不论是爸爸的爱还是妈妈的爱,他们都很匮乏。

老二彼得随身戴着爸爸的眼镜,甚至连眼镜度数没有改变。

弗兰西斯因为彼得拿走许多爸爸的遗物而生气,甚至认为这是“不道德的”——这肯定不是因为财产的问题,弗兰西斯一条皮带都6K块一双鞋3K块,弗兰西斯肯定是不缺钱的,而他计较的却是彼得拿走了爸爸的太阳眼镜、剃须刀这些不值钱的东西,理由就是“我认为你不应该你比我俩跟他更亲之类的想法”,彼得为此作出了反击:“他(爸爸)最喜欢的是我,在他临死之前,浑身是血地,躺在街上的时候跟我说的。

”这竟然引发了兄弟俩的打架……这样看起来,这些成年人真是幼稚的可以,简直就是争宠的小孩子,甚至在父亲去世之后还在为此争论不休。

  影片中间落水的三个小孩,其实也是三兄弟的写照。

同样是三兄弟,同样处在危机之中。

但在大吉岭旅途中,三兄弟不约而同、毫不犹豫地冲了上去,营救落水的三个小孩。

这暗示了他们内心的渴望,回到最初的兄弟关系,打破这场危机。

死亡的那位小孩的葬礼,更是和爸爸的葬礼相对应起来了。

这是影片中他们三兄弟第二次共同参加的葬礼,不同的是一个死去的是父亲,一个死去的是儿子,但悲伤是共通的。

  之后他们抵达机场准备回家,可是就在登机前,他们共同改变了想法——他们要去找母亲。

事实上,营救落水小孩并参加葬礼、去喜马拉雅山区找妈妈,这两件事与三兄弟的心结是一一对应的。

爸爸去世了,妈妈不来参加葬礼,三兄弟之间的隔阂,这一切让他们不知所措。

  可是,落水的小男孩还是死了,母亲还是不告而别了,这一切的意义在哪?

  就是直面。

  他们这一路上,就是在直面自己的心结。

过去的一年里,他们都在逃避,躲在自己的世界里,伤口却无法愈合。

影片的英文名叫《The Darjeeling Limited》,穿越大吉岭这个阻碍、这个限制,其实也就穿越生活的苦难。

  三兄弟从一开始的互不信任,到最后的释怀,影片中是有诸多暗示的。

其中最明显的,就是用孔雀羽毛冥想的情节重复了三次——第一次是在火车迷路的时候,引出了妈妈的所在;第二次是在夜晚,他们用羽毛进行了冥想,但是弟弟两人都没有按照哥哥的要求去做,一个的羽毛被风吹走了,一个的羽毛被擅自留了下来,这暗示着兄弟间的隔膜和无效沟通;第三次,也就是影片的最后,他们终于用看起来有点滑稽、但是极其和谐的方式完成了羽毛冥想,而这一次,他们共用一根羽毛。

这就是三兄弟敞开心扉,重新接纳彼此的过程。

彼得给即将出生的宝宝买了新衣服,也说明他的观念在改变,他开始接纳家庭和婚姻。

以及影片的最后,他们将爸爸的行李扔掉,也意味着身上的包袱已经卸下。

这时,大吉岭的旅程不仅没有结束,而且是刚刚开始——弗兰西斯把彼得和杰克的护照还给他们,弟弟们拒绝了。

是啊,他们再也不愿意选择逃避,而是要勇敢地站在一起。

  尽管落水的小男孩还是死了,妈妈还是离开了,但这一次,他们是三个人共同去面对的。

生活已经够不幸了,但我们仍有彼此。

这时,他们才清醒地意识到,他们三个人就是彼此最好的慰藉。

  既然生活的不幸无法改变,那就去直面它。

这就是一个“直面”的故事。

这不禁让我想起契诃夫的剧本《三姊妹》,在剧作的末尾三姐妹都饱受现实的煎熬,但她们紧紧相依,发出了向生活挑战的宣言。

其实,最难能可贵的,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痛苦本质之后,直面它们,承担起自己痛苦的灵魂,并且依然心存希望地生活下去。

 2 ) 喜欢音乐多过喜欢情节!

感受是:喜欢音乐多过喜欢情节!

(我不是资深电影爱好者,没有看过导演其他电影,无法对其一贯的风格啥的作为评论,只是借个地方,说说自己的一点感受)美国逗比+印度背景+法国歌!

挺喜欢这样闷骚的情节,不是第一眼就看出笑点,也没有直戳泪点的悲伤。

影片中说走就走的旅行,没有gps,没有攻略,没有导游,可能这才是很多文艺青年挂在嘴边的那种“能够遇到自己灵魂的旅行”。

中途被赶下火车,若即脱离的艳遇,惊心动魄又充满了悲伤和遗憾的见义勇,还有那个不情愿却充满惊喜和感动的目的地……哪一个不像我们的生活呢?

尤其是,影片中迷路的火车——虽然我们都在各自的人生的轨道上,但是谁也难保不会遇到那个迷失方向的岔口……路上,遇到了谁谁,然后再见了继续上路,发生了什么,然后解决了继续出发……嗯!

总之,就是这种感觉!

PS:分享影片中的法语歌Les Champs-Élysées:http://music.163.com/#/song?id=27710937(文盲只能听出香榭丽舍(*^__^*) )

 3 ) 狂想的锋芒黯淡了些。

金黄色的滤镜,长镜头内急速却规则的摇移,随着《青春年少》《天才一族》《水中生活》的成就,已成为韦斯.安德森电影中一以贯之的风格了,在《穿越大吉岭》里,他几乎是不假思索的筵席了这种属于他的独特属性。

然而可惜的是,本片并不如他前三部收入标准版的作品那么自然,他试图通过一次异域之旅展示家族兄弟之间情谊的失而复得,可旅途这样富有形式感的载体在这泛黄色的镜头里被演绎得有些做作,美式幽默的台词本是他的拿手好戏,在本片中成为了刻意为之的不好笑的冷笑话,故事相比之下稍显想象力匮乏,也许是《青春年少》中的师生情愫、《水中生活》中的家庭伦理被安德森充斥大脑的那种主宰一切的导演力量包装得过于惊心动魄了,于是被威尼斯冷落的《穿越大吉岭》,一旦收敛了那种肆无忌惮的狂想锋芒,就只能沦为一场豪门盛筵的鸡肋了。

即便如此,这部影片仍以异域风情的绝妙摄影和灵光一闪的镜头捕捉能力抓住了观者的心。

 4 ) 聊聊魏斯安德森的序幕方式

聞天祥老師去年辦過一場談魏斯安德森的講座,我有去聽。

席間,他把《大吉嶺有限公司》的序幕單獨拿出來細細地講解,說這一場跟其他作品不同,是魏斯跟影迷開的一場「很棒的惡作劇」。

當時的說法,我覺得分析得非常精闢,想在此跟大家分享一下。

聞老師說:「魏斯安德森是個很注重電影開頭的導演,他往往要求他作品的開頭不僅要好玩,更要辨識度極高。

他慣用房屋的內景開場,以旁白與對白介紹全片,鏡頭則富有導演一貫的美學特徵:中線對稱與左右滑軌。

《大吉嶺有限公司》卻是一反常態。

電影一開場,馬上出現的就是一輛計程車正在翻過山頭的的激烈飛逐,沒有旁白,沒有內景,更沒有中線與滑軌。

這輛車在亂糟糟的印度市集急馳,載的是想要趕火車的比爾墨瑞。

經過一番折騰,計程車終於趕到車站門口。

比爾墨瑞衝出車外,匆忙跑入月台,想趕上已經發車的「大吉嶺號」火車(The Darjeeling Limited);此時,另一個趕車的旅客安德烈布洛迪突然出現在鏡框內,跟著比爾墨瑞一起奔跑,布洛迪大步一跳,跳上火車的尾廂,成功達陣,比爾墨瑞卻跳不過去,停下了腳步。

火車漸行漸遠,布洛迪遠遠看著比爾墨瑞愣在月台氣喘吁吁,看了好一會兒,他才轉身走入車廂。

音樂響起,布洛迪的步伐與整節車廂的遊客呈現出中線對稱的構圖,觀眾才終於意會到這是魏斯安德森的電影,此時已過了四分鐘。

熟悉魏斯作品的觀眾都知道,比爾墨瑞是魏斯最愛用的演員之一。

觀眾看到他的領先出場,自然就會視他為本片的要角,殊不知這是一個大大的誤導,因為當火車離開月台後,比爾墨瑞這個角色在餘下的九十分鐘都不會再度出場,第二順位登場的那個布洛迪與他的兄弟們才是本片的主人翁。

換言之,這段四分鐘的開場不僅風格與全片相異,連劇情都不必要,整場全刪也不會對整則故事有任何的影響。

為什麼要這樣安排呢?

這正是魏斯玩的一個把戲。

這幕開場不為別的,就為致敬名導薩雅吉雷而來。

雷與寶來鎢是印度電影最響亮的兩個名號,魏斯想得很簡單:《大吉嶺有限公司》是發生在印度的故事,一部拍印度的電影,怎麼能不提到雷這個人?

於是他借鏡了雷的寫實主義基調,模仿了一段穿梭於印度市集的飛車戲碼,放在電影的開頭,直接用影像表示了對雷的致敬。

比爾墨瑞在這場戲裡扮演的人也不再是魏斯電影裡長不大的長輩,而是薩雅吉雷電影裡慣常的那些市井小民,為了趕輛火車而窘態百出。

然而,魏斯又不想亦步亦趨當薩雅吉雷的影子。

比爾墨瑞急著想趕上的那班車叫「大吉嶺號」(The Darjeeling Limited),同時也是本片的片名。

來自薩雅吉雷世界的旅客趕著火車,就代表了魏斯不待自己對雷的敬意跟上,自我的電影風格就已經準備啟程。

奔得越遠就越響的火車笛聲,就是魏斯的心聲:我終究要拍的是自己的東西!

最後,旅客跑不過火車,眼睜睜看著半路攔截卻更有活力的布洛迪與大吉嶺號告別月台,也就像在說:「抱歉啦,比爾莫瑞還有薩雅吉雷,接下來就沒有你們登場的份了,這是我魏斯安德森的電影。

」這時候,魏斯才玩起自己的那一套,開始了屬於魏斯安德森的《大吉嶺有限公司》。

這種致敬方式很幽默也很惡質,就像大孩子的惡作劇,而這正是魏斯的劇本向來慣使的調性,他總能對自己的偶像(電影人,小說家,冒險家)做出真心卻又帶有幾分玩笑的致意。

所以,這段四分鐘的開頭不僅不該視為冗贅,反而是再匠心獨具不過,一舉就致敬了戲內戲外的厲害序場,有著不輸任何一部魏斯作品的水平......」(憑印象記下,非逐字稿。

)在今年的金馬奇幻影展重溫本片,愈發喜歡聞老師的這個解釋,真是深得導演匠心的真義啊。

 5 ) CC标准收藏海报赏析 · 穿越大吉岭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部轻松愉快的电影。

三个人、印度,你可能第一时间会想到2009年的经典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不过今天我们要赏析的影片上映于2007年,三个美国人在印度上演了一出“人在囧途”。

韦斯·安德森 Wes Anderson(1969-)代表作:《布达佩斯大饭店》《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犬之岛》《穿越大吉岭》是美国导演韦斯·安德森的一部公路喜剧片。

标准收藏编号0540。

影片主要讲了自父亲葬礼后已有一年互不往来的三兄弟的印度奇旅。

起因是大哥弗朗西斯做主,为兄弟三人安排了一次计划周密的印度旅行,并告诉弟弟们这是为了找回自我以及彼此间的亲情。

虽然不热衷这次旅行,但试图摆脱各自糟糕生活的二弟彼得和三弟杰克还是同意了旅行计划。

旅途中大哥突然告诉弟弟们此行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去见早年离家出走,现在在喜马拉雅山麓当修女的母亲。

兄弟仨因为勾搭女乘务员,放跑当作纪念品买回来的眼镜蛇,在车厢内打架等种种不良行为被赶下列车,随后开始了完全“脱轨”的旅行……

原版海报代表了影片整体的视觉效果——广角镜头、用色大胆、色彩浓郁、构图平衡。

导演本身就以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他有着天才的色彩调度能力,可以自由挥洒明亮、艳丽的颜色,不仅不刺眼,看起来还很舒适。

海报描绘的是兄弟三人参观影片中千牛寺的场景,中间的是大哥,左边和右边分别是二弟和三弟,二弟手捧的是装眼镜蛇的箱子,这是一个推动情节的重要道具。

电影标题《The Darjeeling Limited》直译为“大吉岭特快专列”,指的是三人乘坐的豪华列车。

不过我觉得这个译名挺好,比大吉岭更难穿越的是彼此心中的隔阂,但是最后他们做到了。

有人可能会批评韦斯·安德森的电影有过度美化、避重就轻的嫌疑,这是因为韦斯想描绘的是给大人看的童话,拍摄手法上大量使用广角镜头、对称构图、俯拍角度以及慢动作,既能凸显影片布景以及道具的精致,又能通过这些非日常的视角暗示观众这一切的戏剧性。

大范围的暖色滤镜和浓郁的色彩,不仅让画面生动有趣,还增添了梦幻感,是安德森童话必不可少的元素。

CC重绘的海报完全使用了儿童绘本的画风,甚至连右上角的LOGO也被同化了。

海报描绘的是车厢内的场景,但比电影中明亮许多,除了几盏亮着的灯,看不出此时是晚上。

人物都被画的很可爱,二弟边刮着胡子边探出半个身子,大哥和三弟索性一个用鞋子、一个用手出镜,墙上还挂着慈祥的甘地老爷爷的画像,一切都充满了童趣。

正如我们之前所说的那样,CC特别善于用夸张的手法凸显影片的主题,这部影片的主题是大人的童话,于是CC就将它夸张为儿童绘本的样子。

仔细一看,海报中还藏了不少物件,最显眼的就是右下角那只装眼镜蛇的箱子。

左上角的置物架上、中间桌子上、墙脚露出的一部分以及镜子中,画面一共有4只行李箱,这几只箱子是LOUIS VUITTON为这部电影定制的,属于存在感极强的道具。

右下角还放着一条皮带,这条皮带在大哥和二弟的之间还颇经历了一番辗转。

总的来说,原版海报并不出彩,我认为最遗憾的地方在于它并没有以电影标题中的大吉岭列车作为题材,反而采用了一个仅短暂停留的场景,因此不能起到交代故事情节的作用。

好在CC海报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个遗憾,但也是剑走偏锋,采用了截然不同的风格。

这就导致新观众没有办法通过海报第一时间对影片整体有一个准确的预期,两版海报在优美之余却都少了些实用性。

原标题:CC标准收藏海报赏析 · 穿越大吉岭|首发于:公众号大喜骑士

 6 ) 其实我们一直在路上

这是一部探讨人类精神救赎的电影,在某种意义上算是一部公路片,因为主人公一直在路上,在追寻灵魂自救、情感归宿的路上。

在这个喧嚣的社会里,为了所谓的生存,每个人都在忙忙碌碌,披星戴月、马不停蹄地奔波着,以至于像影片《穿越大吉岭》一样,同胞的兄弟却能做到长达一年不见面不联系。

然而,沉静的水流下隐藏的一种激烈踊跃的气势,充实忙碌的生活掩盖的却是一种难以言明的寂寞和隐痛,已是暮霭沉沉的时光,附加上情感的冷漠,心灵的空虚,精神的孤独,他们终究有一天会在追逐中感受到一种叫做失重的感觉,甚至可能会逐渐地丧失自我,沦为物质的奴隶,只是幸运的话,这一天会提早到来,否则,你只有像《野草莓》中的伊萨克教授一样在悔恨忏悔中渡过晚年。

惠得曼三兄弟还是比较幸运的,由于哥哥弗尔西斯在一次车祸中侥幸逃生后意识到生命的价值所在,他们就计划了这一次心灵之旅。

可是,经过一次所谓的心灵之旅就能真的寻回失落已久的亲情吗?

这部影片的故事从某种程度上其实是很俗套的,尤其是与《野草莓》这种大家大师大作相比,就显得更加幼稚了。

三兄弟之间开始是发生了种种不愉快之举,他们习惯了自私,习惯了怀疑一切,直至旅途中经历了那场直面生死的救人事件,印度独有的仪式化宗教色彩浓厚的葬礼,印度中那浩瀚苍茫的大自然风景,他们终于被润化了,尤其是在了解了母亲的生活方式和对人生的态度之后,他们更是懂得了生命的真谛所在:人生如旅行,我们是一群在路上的旅客,每个人都在自己的车厢里,在寻找生活意义的同时,也在播种爱,播种自己心灵的种子,并且,最重要的是,我们要随性而行!

无所谓磨难,无所谓形式。

故事是俗套之极,影片的最大亮点当属影片的摄影格调,明朗诗意、富有异国情调的风景是信手拈来,土黄色的色彩主调,感觉到的是印度深沉醇厚的文化内涵与悠远的意境,让繁忙的都市人在喧哗的世俗社会中体会这一份冷静与浓厚;毫无张力的流水账式情节机构与收缩自如的长镜头、慢镜头组成的张力十足的细节蕴含交织成了一套貌似韵味十足的风光大餐。

 7 ) 从知乎搬来的回答

记得之前偶尔看到《中国诗词大会》,里边的选手说,自己有一次在森林里躲雨,脑子里就冒出了“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当时我还朦朦胧胧,心里想着这得是种多浪漫的体验,甚至有点点怀疑。

今下午翻到朋友圈里大四的学姐毕业清东西,下课就去了。

找了一圈看中了一条手链,带着一个小太阳。

学姐说这是她淘了好久挑了好久才买到的。

我不喜欢三毛,她太浪漫了,浪漫得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但我和她一样喜欢旧东西,一想起它们之前都得经历过多少事情,现在才安安静静地躺在我手里,就有满满的满足感。

下午阳光很足,空气都是泛着金光。

然后就突然想起来上学期,第一次去学校里的影协看的电影了,《穿越大吉岭》说实话当时里边的蕴涵啊,结构啊,映射啊,感情内核啊,我都没看懂,后来压根也就没再想起来过也没想出来过,只单纯地电影结尾曲出来,满脑子都是里边的大田野,大长路,就差闻着了。

翻出电影的背景乐听,走路的时候我觉得我都要化在阳光里;我觉得我就走在大吉岭金黄色的黄土里,走在大长道上。

一下子明白那个选手说的话了。

慢慢地觉得,看电影抱着一种挑刺找框架想内涵的心态,是能看出很多刺来,但好像就失去了看电影本来的目的。

要说看电影有什么用,其实用处不大,你花两个小时的时间坐着看一场电影学到的知识,肯定不比你埋头学俩小时习,或者到人前吃苦耐劳收获得大。

但这种不经意冒出来的感动啊,是真的超级让人感动。

(还有能连我都能挑出刺来的电影,可能本身也不太好)附一张太阳神🌞

和好听的歌。

 8 ) 色谱教科书

韦斯安德森一贯的风格。

安德森绝逼是色彩美学的大师,这部片子没有故弄玄虚的暗示,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虽然最后强行升华,但有种磕了药般的迷幻吸引力可以让人忽略故事的走向。

老大Francis英国老绅士属性,虽然一出场鼻青脸肿,脑袋裹得像个粽子,但还是拄着拐棍,穿着三千块的乐福鞋,带着助手,每天早晨制定行程表,睡觉穿bundle pajamas。

老二Peter标准老美,从头到脚一通混搭,乱服不用开处方的肌肉松弛剂,睡觉光个膀子穿着粉红底裤。

老三Jack法式文艺闷骚青年,写小说,自带音乐,喜欢《Where Do You Go To》这种闷骚爵士,蓄着小胡子,披着骑士酒店的明黄色法兰绒浴袍,随时春心荡漾随时勾搭妹子。

三兄弟睡衣look旅行一开始三兄弟各怀心事郁郁寡欢,Francis自恃大哥,口头禅是“let's make an agreement”,一心想给两个弟弟一个惊喜,带领他们重回从前的幸福时光,虽然在Peter和Jack眼里这个大哥不怎么靠谱也没什么号召力。

去程中三兄弟搭的火车以蓝色为主色调,车厢上印着大象图案。

色谱里蓝色是冷色调,Blue英文是沮丧悲伤,而大象,则代表着忧郁(雨果在1983年发表短片《忧郁的大象》意向)。

在开始旅行的火车上他们也确实有够忧郁,Peter对婚姻生活一心逃避,Jack沉浸在上一段感情中走不出来,连列车长和乘务员也各有一段伤心往事,总之整个色彩布局就是在告诉观众他们的心情就是一滩狗屎。

去程蓝色基调车厢因为买了条毒蛇被赶下火车之后Francis向两个弟弟坦白了此次旅行的目的,三兄弟坐着那几个LV定制的焦黄的行李箱上嗑完了非处方药决定各奔东西,此时色调发生了转折,意喻着三兄弟内心感情也发生着变化。

这个转折是一个色彩的过渡。

在这个过渡阶段当中,蓝色、黄色、白色交相出现,互为主次。

比如在参加印度小孩葬礼时室内墙壁背景色是蓝色,前景人物是白色和鹅黄,室外墙壁背景色是橙黄色,前景则安排了靛蓝色衣服的孩子,加上参加葬礼时的纯白库尔塔,三种颜色平分秋色最后黄色作为主色调占据上风,韦斯安德森这个对称狂魔!

蓝黄中轴对称葬礼结束后画面色调一举变为黄色。

多种黄色的形成层次感,色度一下明艳了起来。

是的,三兄弟成功开始走向阳光了。

在喜马拉雅山下见到母亲时,这时画面黄色的饱和度整体还是偏低的,偏茶色和褐色,第二天一觉醒来,明亮度瞬间提升,三兄弟成功告别阴霾走向灿烂。

亮度up返程火车上,暖色占领成功,车厢颜色变成了橙红,图案由大象变成了老虎,生命力旺盛,朝气蓬勃,饱和度极高。

这时候三兄弟情绪应该达到嗨点了。

于是影片在火车沿着一路旖旎风光向前中结束了。

回程橙红色基调车厢韦斯安德森这个不用美术会死星人,用彩色讲完了一个故事!

三兄弟什么的,最有爱了。

 9 ) 更多想象空间

看了一些评论,有些部分契合心意,有些则未必如我看后所想。

这部电影是我看的韦斯安德森的第五部电影了,因为时间有先后,体会各不同。

这一部穿越大吉岭,我感觉让我联想和思考的方面比较多。

也许是我对家庭关系比较关注,因而感受多一些。

我觉得这是一部人的关系的电影。

三兄弟的关系,和父母的关系,和其他人的关系。

电影其实并不很“完整”,很多背景没交代。

比如老大有钱,老二穷,老三应该经济好一点,老大个性有点强势自负,老二有点软弱犹豫,老三有点放荡颓废,他们的父母不是离异就是分居多年,关系不好,各自寻求自我人生。

父亲开着保时捷老爷车,用LV行李箱,老派富足,可以想象一个这样的老派有钱保守的美国白人男性养大三个孩子的后果,也就是三个孩子的问题。

老大事业成功,鞋子三千刀,腰带六千刀,安排了这次印度心灵之旅,全程付费。

两兄弟其实是来蹭老大的旅行。

老大的强势自私体现在控制欲上,对自己雇佣的助理苛刻,控制弟弟的自由。

但心灵之旅只是幌子,老大耿耿于怀母亲的长期远离甚至不出现丈夫的葬礼,可见父母的隔阂之深。

这次旅行暗地里是想见母亲,并破解心中的难以解脱情结。

本就隔阂不少的三兄弟个性冲突,难以调和,火车上闹出不少事,终于被赶下火车。

这是第一段。

转折是三人救落水的孩子,也是三兄弟,其中一个死了。

这次拯救他人的行动也救了他们,他们第一次有了如此高度的默契。

在印度人的无声关爱中,他们感受到了善良和感恩的回报,内心得到了净化。

参加了死去孩子的葬礼,看到人们庄严的悲伤和哀悼,想起来他们在父亲葬礼上的表现,心灵受到触动。

在参加父亲葬礼的路上,他们的表现简直不为人子,争抢父亲的汽车和皮箱,一心关注母亲而完全忘记了父亲葬礼。

电影里有一个重要的未出现的主角,就是他们死掉的父亲。

他们三兄弟和母亲都受到父亲的影响,可能是负面影响。

三兄弟一上车各自喝药,嗑药美国人,不就是常常出现的生病的现代人典型吗?

老二恐惧于即将降生的孩子,想要离婚,摆脱父亲的责任。

老三是写小说的文艺阴郁男,一直查看前女友的留言,希望复合,但却在火车上放纵。

精神有问题的三兄弟或许可以各自代表一种现代人精神疾病。

虽然他们努力嗑药,并试图在宗教灵修之中找到解决方法,但他们前期失败了。

他们不尊重人,也缺乏爱的能力,自私冷漠、贪图享乐、追逐利益、恐惧承担责任,让他们难以真正和他人建立美好的关系,孤独冰冷侵蚀他们的生命健康,陷入病态。

也许他们的父亲就是这样一个人,母亲无法忍受这种病态生活,远走他乡,寻求心灵幸福。

他们的母亲似乎找到了。

三兄弟中一开始只有老大很固执地要见母亲,老二老三并没这想法,是被诱骗而来。

但他们都倾向于,母亲并没有想见他们。

因为多年来,他们母子不见面不联系。

虽然内心深处,他们渴望母爱,但得不到回应。

老大开车撞上墙,把自己搞得伤痕累累,可能是精神崩溃的原因。

他来寻找母亲,是寻求解救自己。

三兄弟经历了印度小孩的葬礼,建立起理解,在登机离开印度的前一刻,他们一致决定满足自己的渴望,违背母亲的意愿,去见母亲。

在修道院,他们见到了母亲,但纠结于得到答案,场面并不很开心。

母亲告诉他们不要用语言而用其他来沟通,告诉他们不要抱怨他人,抛弃过去的负担,重新开始今后的生活。

第二天,母亲离开了。

三兄弟有些失落,但得到启示,登上山顶最终虔诚地完成了那个一直未完成的仪式。

为了赶上火车,他们丢掉了父亲的箱子,抛掉过去的负累,轻松上路,回到各自的生活中。

这就是整个故事。

一次心灵之旅,也许宗教氛围浓厚的地方,确实更有精神上的神圣感之类的。

对于缺乏敬畏的现代人,宗教可以提供某些美好道德和价值的补充,是一剂药品。

但在根本上,人类的疾病需要自己去领悟去行动去解救。

这是一部给人颇多想象空间的电影。

就这样吧。

 10 ) 美国西游记

印度风光旖旎。

这竟然是一部喜剧片。

我到结束楞没有看出来。

可见观影中观者素质多吗重要。

我素质低,心绪恶劣。

由此可见一斑。

在线观看声画不同步,不理解原文的味道也是理由。

我还以为影片中三兄弟从猜疑到胸中块垒冰释。

有些什么隐喻呢。

从救溺水的孩子开始变得温情脉脉。

他们的妈妈真是个高人,可惜不是入了本地的宗教而是一个传福音的修女。

谁说印度火车老晚点?

——人家总是提前开。

——或者说西方乘客总是迟到。

三兄弟最后扔掉死去的爹的包厢,追车一段很爽……这就是所谓高潮。

音乐动听。

不是一部西部片吧?

或者是好莱坞的新类型——东部片。

充满对东方印度的的想象。

或者对中国特色来说,这是一部美国《西游记》。

《穿越大吉岭》短评

看来公路片真不是我的菜,看了好多都还是处于性冷淡的状态,即使这片是韦斯安德森的。火车让人想到《水中生活》的办切面船只~故事围绕三兄弟的释怀之旅,找回彼此的亲情,一路喜悦、窘迫、尴尬,故事还是比较感人的。

4分钟前
  • 炭烧八爪鱼
  • 还行

也不是黑,维斯安德森的形式感,电波完全对不上。

9分钟前
  • 托尔
  • 较差

烂片=浪费时间

11分钟前
  • 奇爱小姐
  • 很差

就是爱无厘头

16分钟前
  • So Magic
  • 还行

soul searching with family values

17分钟前
  • sabretooth
  • 推荐

或许是很多人一起看的缘故 没怎么去细细品味 看完后一头雾水 开始看 什么表情 结尾依然是什么表情 只是在火车迷路时莞尔一笑 仅此而已

18分钟前
  • 小陈同学
  • 较差

以为会是一个风格清新的轻松喜剧,谁知是个大闷片。搭救落水儿童简直跟Jeff Who Lives At Home一模一样,救了人主角就可以升华,影片就可以结束,真无聊

22分钟前
  • 水脉
  • 较差

什么玩意嘛,当印度风光片看算了。。追一次火车也就够了,每次都追火车,好玩吗?

23分钟前
  • 爱多一点
  • 很差

Wes Anderson你真闷骚!

24分钟前
  • Hao
  • 还行

看得我莫名其妙~

25分钟前
  • FrozaM
  • 还行

即使我说不出究竟哪里好,那种无渲染的镜头情节,就是平淡,缺乏起程转折、波澜起伏,但这才是生活。

30分钟前
  • 江河海
  • 力荐

所有的一切都欠火候

31分钟前
  • TORO VAN DARKO
  • 还行

要去印度!

33分钟前
  • BLACK
  • 还行

在旅行中寻找自己。歌曲很好听

35分钟前
  • 小葡萄
  • 还行

喜歡裏面的配樂,喜歡裏面的亮黃色調~喜歡印度風情~喜歡這樣的旅途

36分钟前
  • AshEly
  • 还行

呵呵

40分钟前
  • unundercooled
  • 推荐

印度的火车好高端的样子,欧文威尔逊也是个天然萌啊,风头盖过布洛迪了,还惊现光头娜塔莉,估计演V的时候去客串了一把

41分钟前
  • 翻滚吧!蛋堡
  • 推荐

在印度咖哩色的背景里,三个兄弟在学着沟通与理解,每个人都在拼了命的赶火车,没人看沿途的风景

43分钟前
  • 心有猛虎
  • 还行

ost不错,看着和《The Royal Tenenbaums》类似,原来同一导演;微妙的人际亲疏,美式家庭伦理

48分钟前
  • boks
  • 力荐

灰常乏味,照本宣科,背台词

50分钟前
  • 咫尺天涯
  • 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