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说本片拍得有多好,但是我很喜欢本片。
CCTV是在《一代宗师》之后播的本片。
当看到叶问从梁朝伟忽然变成了黄秋生,我本来打算立马换台的,但是影片一开头就让人挪不开眼了。
伴着片首音乐,风尘仆仆的叶问拎着两个大箱子,到香港落脚的地方刚刚坐下。
梁双一听是叶师傅就拉着他要过两招。
这时叶问抬起头来笑着说了第一句台词:“先吃饭,先吃饭。
”这时我就想,绝了,黄秋生真厉害,他的笑容里那种既拿小服低,又略带矜持的姿态,把一个落魄武学高手生生演活了。
接着看下去,导演讲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叶问:一位普通的孤独老人和他的平淡如水的江湖。
“腰仗三尺正义剑,胸怀柔情千万千。
英姿焕发扫狼烟,豪气冲云天。
”那是血气方刚,懵懂无知的少年郎们梦中的等待被征服的江湖。
“提剑跨骑挥鬼雨,白骨如山鸟惊飞。
尘世如潮人如水,只叹江湖几人回”,这是只拿过笔杆没提过刀的文艺青年幻想的云诡波密的江湖。
说到底,江湖其实就是一群人。
是人就要过日子,过日子就逃不开柴米油盐酱醋茶。
柴米油盐酱醋茶拼成了一块磨,让你每天像驴一样地围住它打转。
转啊转啊,你就老了。
绚烂也许一时,平淡走完一世。
碟头饭吃着,十几,二十年就过去了,当初一起吃的人再也不会来了。
是一群人就不能按自己的性子来。
哪有我意天下的淋漓畅快,更多的只是随波逐流,身不由己。
无奈远远多过于惊喜,谨小慎微远远多过于快意恩仇。
徒弟们吵嘴,不能说话,因为被子是大家一起送的。
合得来的女人,徒弟不接受,就不能在一起,因为房子是徒弟花钱租的。
过日子过出来的哲学才是真哲学,锅碗瓢盆里面愁出来的境界才是真境界。
《一代宗师》里以神棍般口吻说:“习武之人有三个阶段: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武功能强身健体,能让人不受欺凌,但不是跳大神。
要想见众生,那先到众生中去吧。
自己关起门来幻想出来的众生,不是真众生,只是情景剧。
本片才有见众生的境界,通过叶问,叶问的亲人,朋友,徒弟,我们看到的已经不仅仅是叶问,而是那个年代的一群人,那个年代的香港,甚至那个年代本身。
然后通过那个年代,通过叶问身边的人,伴随着悠扬的一首首老歌声,反过来,我们又看清了真正的叶问。
老去心事浓如酒,世事原来淡似茶。
老年的叶问的也许只是寡淡孤独的老头,但世事原本就寡淡;叶问可能是无聊的,但众生本来就无聊。
哪有那么多激情燃烧的岁月,哪有那么多璀璨无比的辉煌。
激情烧尽是黯淡,辉煌过去是沧桑,留一点温暖和从容,留一点回忆,回忆中有你,也就够了。
不负此生!
电影有的时候像大字报,你可以穿透字面的褒贬看出真身境界的高低。
有些导演喜欢大动干戈大场面大明星大故事讲大道理扮大师,但是训人的口气一出,立刻露了操控于人的马脚。
邱礼涛是个很神奇的导演,他烂片的拍得多,偶尔也想探讨一下人生,还往往词不达意。
但是看看他的题材,看看他的角度,透过那些蹩脚的表达,你却能清楚地感受到他的诚意。
就像至尊宝说葡萄:“你只是强盗啊大哥,别学人家做学问!
”而葡萄会反驳:“强盗也有学问。
”更何况,这部片子一点也不烂。
大飞哥和山鸡,小鸟和饭焦,看到陈小春站在黄秋生身边简直要喜极而泣了。
黄秋生的好我已经不能言说。
其他角色虽然不如他那样泛着柔和的神光,但也称得上恰如其分。
洪天明终于不再面目模糊,即使摇摇欲坠的假肚子抢了不少戏份。
以前的袁靓靓已是叶夫人,虽然唏嘘岁月无情,但夫妇二人枕上对视,叶问说老花看不清皱纹时二人的含情脉脉真令人暖心。
令我眼前一亮的还有蒋璐霞,火爆娘子和大卷发很有冲突。
最后与熊欣欣对决一场,黄秋生目光炯炯,举手投足的宗师风范超出伟仔几个车身啊。
熊欣欣雨中的那刀疤脸的特写正扣住我心中香港电影的影像。
本片另名《叶问终极篇之香江岁月》,露着点枭雄片的调调,比《终极一战》好太多了。
没有之前叶问电影里要和老外对打的对战,以擂台作为拔高立意终极舞台。
的确也是以叶问为主线,铺开了香港当年的社会画卷,从一代宗师到一位师傅。
有人觉得琐碎,好似拉年表,或说是二三事更准确,但是并不无趣。
我也希望其中人的因缘际会有更多折合,比如多一点廖启智和罗冠兰的戏,他们戏好,也是我喜欢的演员。
我睽违久矣,在这里找到本色。
--补,片中很多小对白小动作小表情都很到位。
四妹问李琼有没有叫邓声吃饭啦,叶问夸白鹤派师傅文采风流,抱拳的微笑啦,邓声在车里琢磨金表的那场戏啦,真不错。
這電影我是在飛機上看的,上映時有點被終極一戰這片名嚇怕, 拖拖拉拉便沒買票入場。
在沒期望下竟然有驚喜,不知看那一場甚至眼睛有點濕潤。
整個故事都在香港發生,自然多了親切感。
要刻畫五六十年代的香港很不容易,電影所呈現的畫面說不上精緻,人力車的出現似乎太濫,飛機欖和樓下閂水喉的過場太刻意,但這些小節而已。
最感動的是那年代人與人的關係怎樣建立,怎樣維繫。
電影難兄難弟講人人為我,我為人人,而這部電影就講念舊。
不是講葉問嗎?
是,只是葉問就像一顆石子,這顆石子跌入香港這桶水,故事就是這顆石子引起的漣漪。
這些漣漪充滿念舊之情, 最明顯便是師徒和同門之間的情誼。
另外和曾志偉的識英雄重英雄,和夫人的生死相隔,為歌女的臨終探望,都象徵那年代的重情重義。
除了美術設計,電影也運用其他技巧和枝節重構時代特色,例如一開始洪天明用畫外音介紹各位徒弟,便很有收音機廣播劇講古的味道。
還有中間講葉問碰到故鄉舊識,本來開開心心一起食飯,卻帶出賣子養家的慘況。
這流於煽情的段落基本和故事無關,這樣加插重點不在葉問,重點是那個年代。
當然,講葉問必定要講功夫。
黃秋生的詠春和電影風格十分統一,招式分明,乾淨利落。
大鬧九龍城寨不錯有點誇張,但動作設計有變化有層次,觀賞性是不俗的。
葉問為人低調,相信他本人萬料不到自已的故事竟在電影界翻起熱潮。
我看的三部葉問電影,所關注的東西各有不同,而水準皆不錯,可謂各自各精彩。
電影,有時真的很神奇。
还不错,很平实的刻画了一个功夫大师的生活,比较起来,更喜欢《一代宗师》里面的打斗以及其他门派人物的刻画,可更喜欢本片中关于生活细节的描述,总觉得《一代宗师》里面那种完全脱离生活,脱离真实,看上去挺玄乎,可看完之后根本没太大感觉,除了那些矫情的台词和画面,在心里还真的会留下些印记。。。
陈小春已经沦落到在要在一部低成本影片里当配角的份,这么些年来,他真的浪费了最好状态的时期。。。
5年5部“叶问系列”电影的上映,也许会成为你跳过这第5部叶问电影的理由。
何况电影竟然以“终极一战”这样廉价的字句作为标题,加上影片由拍出让叶问系列走向低谷的《叶问前传》的导演邱礼涛执导,近些年烂片又重新多起来的影帝黄秋生饰演叶问……综合来看,除了铁杆功夫片影迷,这部电影一副十足的“炮灰本色”。
不过如果你是了解叶问宗师生平的人,或者你是第一次知道“咏春叶问”,本片都会给你极大的满足。
这种满足感,让我可以很有底气地说:“下一届金像奖影帝,我挺黄秋生!
” 和之前的三任叶问饰演者相比,不管是人物性格、咏春身手还是精神气质,黄秋生是最独一无二的。
作为电影形象的叶问,前5部和本片一样都是虚构为多,不过在本片之前,叶问宗师在香港传武的这段岁月,全都给观众留下一个误会,那就是——香江岁月的叶问,正当壮年,在甄子丹版的第二部,叶问不仅又打倒了一位帝国主义拳霸,还有娇妻与一对儿子相伴,虽已不再是富家子弟,也说得上是逍遥自在。
然而事实是,1950年叶问孤身一人前往香港,已是57岁高龄。
这位不爱多说话,行事儒雅低调,为人外圆内方的武术家,在香港的生活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快乐。
据他的儿子叶准和几位还在世的徒弟回忆,叶问虽然谈吐简洁幽默,每天都有一群徒弟相伴,但他经常会一个人发呆,很少和谁吐露心事。
后半生,因为时代风云,叶问再也没见到过发妻张永成,只有一位没有名分的“上海婆”照顾过他,并和他有了第三个儿子叶少华。
而这一段不被认可的感情,也曾令叶问和一众徒弟出现过感情危机。
太多的不快、沉重,加上从云端跌落红尘的人生经历,让晚年的叶问更不爱说话。
这种沉默,对于人到中晚年的武术家,其实是深妙不下于武学真谛的气质。
一代宗师,和名人大腕一样,被人看到的永远是成就、辉煌,不过提升他们成就的,更多的是身后的牺牲与隐忍。
某种程度上,正是跌宕起伏的历练,才为宗师的武学修为和处世哲学添了臻入炉火纯青、返璞归真之境的火候。
因此,直面宗师个人史的本片,“传记片”的质感压过了“传奇片”的想象。
这些,绝对都是黄秋生的功劳。
尽管他比真实的叶问要高出两个头不止,混血儿的血统也让他的五官大异于叶问。
但当他拎着两个竹箱,身穿一袭长衫,孤身一人略显迷茫地站在香港的街头,一位落魄风尘身怀绝技的大师形象,就此将黄版叶问和前三版叶问划开一条泾渭分明的界限。
本片的黄秋生,会让人失忆,忘了他在《人肉叉烧包》、《野兽刑警》、《古惑仔》、《无间道》等等精彩的电影中存在过。
他能于瞬间制服暴徒,但不会让你觉得暴力;他和人对话,无论是情人、儿子等亲人,还是蛮横的武林同道抑或地痞流氓,总是言简意赅,一针见血,还让人有回味的余地。
他演出了武学大师的气节与气量,也捕捉到了一个老先生乐观、圆融、细腻的神韵。
你可以感觉到黄秋生和梁朝伟一样,是在叶问这个角色上下了功夫的,但和梁朝伟的个人特色相比,黄版叶问更真实,更立体,更有逝去的年代的味道。
但黄秋生的贡献,无法掩盖影片剧本孱弱的硬伤。
除了精彩的咏春动作,琐碎而没有重心的叙事,没有呈现出晚年叶问的精彩。
看完电影,更同意黄秋生对自己的评价:“我演过烂片,但从没演过烂角色。
”
自从甄子丹版的《叶问》走红之后,一大推的关于叶问的影视作品问世,但是纵使这么多的跟风者,在人们记忆的深处却只对甄子丹的版本印象深刻,不过在这之中黄秋生版的《叶问终极一战》貌似却显得另有一番风味。
对于没有功夫底子的老牌演技派的黄秋生来说出演叶问这一角色,也着实令本人吃了一惊,不过当看到导演是邱礼涛的时候,这种不解便瞬间释然了原因在于俩人的私交甚好。
其实就《终极一战》本身来说并没有什么出彩夺目的剧情设计,可以说基本上就靠黄秋生那炉火纯青的演技就撑起了整部影片。
在黄秋生的演绎下,相较于甄子丹的版本,显得一代宗师的气派更加的足,而且举手投足间更能展现叶问的那种情怀和气质。
不得不说黄秋生演技一直受很多人追捧,因为在一部本很普通的影片里面,也能被他演绎的出类拔萃,这就是演技。
叶问系列第四部,邱礼涛再次出击,诚然,黄秋生在功夫上和甄子丹相去甚远,但是邱礼涛聪明得避开锋芒,主打其他方面……首先,电影香港味道浓郁,场面回复的十分逼真,骑楼老街、市民生活活灵活现,这在近几年的港片中是少有的,随着合拍片的优惠政策,以及内地投资的涌动,我们越来越难体会到港味……其次,这部电影相对是平淡的,终极一战强调的并非是和熊欣欣的较量,而是要描述叶问晚年,难得的是,电影对人物塑造的立体化,每个人都不再是完美英雄或者简单的二元对立,大家都充满了矛盾性,陈小春和周楚楚的角色设置都十分明显……事实上,邱礼涛近年转战商业后,其独立制作人的特质几乎消亡殆尽,这部电影的镜头语言几乎看不到任何合理范围内的创新,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或许,香港的味道可以再造,而香港导演的精神却难复兴……近年叶问题材大热,这部电影基本上可以徐书成叶问宣传片的完结篇,与之对应的是97前的黄飞鸿热潮,不难发现,这和香港人的心态有莫大关系,97前人心惶惶,离散情节浓郁下,民族主义盛行,因此黄飞鸿、方世玉的对手都是洋人,是一种中西的对抗,而到了97后,离散情节并未消失,转而成了他者心态,矛盾毕竟弱化,因此斗争的对象成了生活以及身边敌对的国人,而这些又是为了呼吁传统道德的重塑,是港人精神迷茫的呈现……叶问的趣处是,新的程式化的确立,那就是无论如何结尾都要有李小龙的捧场,事实上,李小龙的截拳道虽和咏春有渊源,但是其涉猎较广,未必将叶问视为唯一宗师,但是,他们的共同点都是一个,那就是竖立东方文明,与西方抗衡,或许这是一种转型后的民族主义……
大年初一,我看了一本电影《叶问:终极一战》,真的是一本非常好的片子!
故事的内容和人物的演技都非常值得赞叹,一代宗师的感觉淋漓尽致地被发挥出来,我好像不是在看电影,是真的在感受一个人的人生。
现在的电影很少有能拍得这样有头有尾好好说故事的了,并且众星云集的也绝不浮华夺色,好像每一个人物都是活的,真的一样,一个本来在人们心目中就非常有地位的一位先生,在咏春这个名字里面变得更富含深意。
看到的不仅是拳脚,更看到了为人做事的方法和道理。
大师,不是拳打得好就是大师,大师更要有的是气度,是过人的智慧和禅意。
徒弟找一个好师傅难,师傅要找一个好徒弟更难!
咏春是属于大家的!
处世树为模本固任从枝叶动立身钱作样内方还要外边圆叶先生留下的教训,还不能完全懂,要把它当做内心的训导,多多参透,多在处世和立身中去行效其效。
这篇明星阵容强大,但是宣传很不到位还是怎么,总之无声无息上线。
因为甄子丹的叶问珠玉在前,所以对于叶问系列的电影,总如对于黄飞鸿系列一样,指望能够有精彩打斗。
但是看到演员表里的黄秋生,曾志伟,都是年过半百的演员,及时当年拳脚怎么了得,如今也受不了从头打到尾,更何况这两位从来也不是武打明星出身。
所以我初初便大约猜到了这电影恐怕不是打动作牌的。
整部电影步骤缓慢,但又不似一般传记片写实,片子里浮现出60年代香港的景象,让我忍不住一次次想到《岁月神偷》之类的电影。
那时候的香港和现在的大陆一样,经济起飞在即,人却浮于事,贫穷任然如影随形。
在叶问系列电影大热的时候,通过媒体的一些介绍,我也略微知道叶问并不是一个豪气冲天的大英雄式人物。
落魄贵族,平民英雄的色彩可能更浓厚一点。
本身不热衷于世事,独乐于自己所乐是真实的叶问给我的最大感觉。
这电影看下去,觉得黄秋生所饰演的叶问,越来越接近那个真实的叶问。
尽管这是一个生活在几十年前的人物,但他面对歌女时不卑不亢,不歧视,默默接受的样子,被徒弟误会时,不掩饰,不辩解,只是默默搬离徒弟帮他租的房子,改由自己租房的行为,可见这是一个有着独立精神,有着真正自我意志的人。
影片里叶问的儿子叶准倒也很开明,无所谓那个女人是歌女或普通女子,有个人照顾年老的父亲,终究是好的。
倒是那些徒弟总是受社会习俗制约,对歌女抱有偏见和歧视。
电影就如叶问在影片末尾对歌女所说,有些事,不说出来比较好。
影片也是如此,有些镜头,点到即止,嘎然结束。
叶问的处事哲学也在最后一幅对联当中显露无疑。
看到影片结尾真实叶问当年拍摄的一段录像,感动不已。
原来他终究还是想要发扬的,尽管低调,尽管怕麻烦,还是想承担点什么的。
看到结尾的时候,我也终于明白为什么找黄秋生来拍这部片。
这真不是甄子丹能演的。
可以一看,现在的打分太低。
偏颇得很。
豆瓣的电影打分对于我,早就失去了参考依据。
不如取消罢了。
而我这篇文笔极不通顺的影评,也早晚消失于文字堆里,不被人看见,这本来也是我的本意。
今天去看了这部片。
半价支持下秋生哥。
话说看之前吃了半年都没吃的汉堡王,那个意式什么荤劲十足牛肉堡得以保留,真是太棒了。
顺带一提我这样一天都没吃东西的吃个三层堡都够了,四层我实在想象不到要怎么才能吃下去。
有识之士都发现了该片在豆瓣遭受了极大的不公正待遇,没办法有些二百五就是觉得自己有不看片就知道片子水平的神力,并且有拯救人类观影水平的使命感。
这让我想到以前有个寓言,说某只公鸡觉得是因为自己打鸣了太阳才会升起,缺了自己地球就黑了,因此趾高气扬,后来它被宰了。
你们自己体会一下。
其实我觉得叶问拍三个版本刚刚好,正好普文二啊。
当然了二逼叶问是墨镜王拍的那个装大尾巴狼的半成品,本片才是真文艺叶问。
不过三部也就够了,真的不要再出叶问了,我知道你们香港人热爱咏春,但下次可不可以拍壮哉我大八极拳神枪李书文呢。
回到片子。
由于深爱老黄,加上邱礼涛我也比较喜欢,二人也是合作过好几次了,所以看之前我就对这次观影比较有信心。
而看完之后更是意外地合我口味,美中不足的是感觉配音很差劲,有机会想要看一下粤语版的。
跟另两部叶问比较,这部显然几乎没有受到大陆影响,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港片,在这个年头真是非常难得。
关于几乎没受大陆影响的证据——你看都没打日本人或者是通过日本人来塑造叶师傅的民族气节。
嗯,所以本片的着眼点也不是民族大义或者是虚无的武林,就是实实在在地放在塑造中老年叶问这个人的身上(同时也看得出来,有些美化)。
基本上没什么主要的剧情线,全是琐事,但就是让人看得舒服。
叶问两段感情,虽然着笔不多,但是都刻画得不错,第二段感情那种若即若离的失落感尤为出色。
另外,袁咏仪真是漂亮。
叶问的徒弟们也占了很大戏份,最出彩的是陈小春这个角色。
在那个年代的价值观矛盾的华人警察,你说他是好人,他又收受贿赂,跟黑社会打成一片;说他是坏人,他又为了救自己的师兄师姐不惜自残,对咏春也有很强的自豪感。
作为警察走狗要去镇压罢工的工人们,其中还偏偏有自己的师兄弟,事后还要帮忙收拾烂摊子,复杂得很啊。
曾志伟的白鹤派拳馆掌门稍微有些出戏。
刚出场的时候影院里稀稀拉拉的几个观众都笑喷了。
看着他跟叶问你来我往我总有下一幕叶sir就被白鹤派徒弟们带上天台再见警察的错觉。
但总的来讲,还不错。
最后是到现在也有不少人记得的九龙城寨,真棒啊。
心里小小的激动了一下。
有些奇怪的地方是旁白叙述者有两个人,一个是叶问的儿子,一个是叶问的大徒弟。
搞不懂是有什么用意,稍微有点别扭有点乱。
也许单纯是导演疏忽了吧。
反正港片常事,无伤大雅。
总的来说,三个叶问里,我觉得这个最棒也最值得一看。
然而秋生哥毕竟没有另外两位有票房号召力,叶问这个题材又早就被榨干关注度了,所以本片有点吃力不讨好,可惜。
叶问系列的基本上都看完了 感觉黄秋生版的外形是最贴切的一版 这一版更生活化更接地气 一些台词也很有意义 港式配音也不会觉得突兀了 话说这里的陈小春好年轻啊喂 整体的话这几版片子 我个人排名是甄子丹版1>黄秋生版>梁朝伟版=甄子丹版2>甄子丹版3=外传
结尾熊欣欣那几下打值回票价。阿娇竟依旧少女依旧惊艳。
黄秋生大战九龙城寨,但糊弄拍几条小巷就叫九龙城寨太对不起乡亲父老了吧?故事很奇怪,但一些老港情怀是拍出来了
其实我觉得很好看!
过度了
最不好看的叶问,却是最真实的叶问。
秋生哥你好 秋生哥再见
还不错,至少文戏部分并不比叶伟信版的差。只是终极一战这片名土鳖了,倒不如别名叶问终老篇之香江岁月来的直接。
好复古啊,不看演员我以为是20年前拍的,真像《无敌鸳鸯腿》
6.5;加一星拉拉分
这名字起的好,下一部就叫《叶问:终极二战》《叶问:终极再战》《叶问:终极循环战》最终,拍到没力气的时候,就只能来一部《叶问:终极生死战》了! 叶大师,您辛苦了!
香港国际电影节开幕电影。第一次看首映,更是第一次看电影节开幕电影,而且黄秋生也有过来,真人太有型了!赚翻!至于电影本身,并没有很起伏或特别的情节,也没有很突出的主线,较为平和地描写叶问在香港的生活,不过倒也不会觉得无聊,打斗也很足。另外曾志伟放的彩蛋好有效!阿娇太漂亮!!!
除了動作部份都相當好
哇塞,陈小春近几年最好的电影!!!
一分钱难道英雄,最终的战斗是人生,最终的对手是自己
弱,但琐碎也不会不好看。我可是黄秋生脑残粉啊,佛山腔(?)很有感觉
不一样的叶问,不是打打杀杀就是叶问。
电影只是想表达淡淡的哀愁么
烂啊,过渡消费叶问了吧,这几年出了多少部叶问的片子啊,实在没啥拍的了么
被《一代宗师》遮蔽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