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可以算作韩国近年来为数不多的一部灾难大片,攀登雪山的特效场景固然无懈可击,但是电影依然在发挥韩国电影的优势,以情动人。
对于一个攀登者来说,也许征服每一座高山就是他唯一的梦想,为此他会一直勇往直前的坚持下去。
这种执着和信念不是金钱、荣誉所能取代,哪怕是牺牲生命也在所不辞。
可是随着年岁的增长,妻子儿女无法照顾,那份愧疚之情愈加强烈,身体机能也慢慢减退,伤痛时时发作。
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剧中主人公严弘吉不得不放弃自己的理想,回归现实。
也许这就暗含着一份对家人的责任,虽然有点不舍,但是人毕竟是感情动物,不能因为追去梦想这种自私的借口而放弃所有的一切情感羁绊。
也许这样的生活继续过下去也就不会有这部电影了,听到亦徒亦友的朴武宅命丧8750米处的喜马拉雅山顶,悲痛伤心自不必说,在回顾朋友生前的录像时,一句话触动了严弘吉,不能让朋友的尸体孤孤单单的留在世界之巅成了严弘吉现在最重要的使命。
虽然舍不得家人,虽然脚伤依旧,但是这份对朋友来时同路,回去也要同伴的责任让主人公毅然决然的选择重新组队回到喜马拉雅,去把武宅的尸体运回来。
这是电影故事最主要的情感着力点,也是全篇最重要的泪点,前面漫长的情节叙事和人物关系的刻画都是为这个做铺垫的,确实在这里作为观众的我也抑制不住的想要掉眼泪。
电影还有一个细节值得关注,其实主人公弘吉是不赞成登山者冒着生命危险把同伴的尸体运回来,这在电影的开篇有交代,当武宅固执的要这样做时,弘吉是一百个不赞成,甚至不想再见到武宅。
到了后面武宅出事,弘吉才被武宅生前的录像里的一段话触动,有所感悟,终于明白了武宅这样冒生命危险也要把同伴遗体运下山的意义,同时自己的人格也得到了升华,让观众慢慢认同主人公的思想和行为,从而产生共情,带着那份坚定不移的使命一起重返喜马拉雅。
电影评价:(不错)
看了前面的短评 好多给分不高好多评价说太韩式催泪有的剧情太无脑了 但我觉得 那些问题连吃瓜的我都能解答 而且那些 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拍这部电影的目的突然想起来前些天失踪的独自划船环球的国人船长了 媒体对于要不要救他这件事报道了很多 当时吃瓜的我也觉得花那么多钱去找一个基本不可能生还的人有点不值 今天看了这部电影 从旁观者的角度感受他们的人生 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 每年在喜马拉雅遇难的人太对 就我知道的都不下十数个 但还是有人向上爬 可能经常会在路上遇到其他国家的高山爱好者的遗体 这群人 有目标 有热情 有血性 与其说救人是自私 不如说是本性使然 他们都只是普通人 登山只是一个爱好 只是发自内心的热爱而已 我不懂 因为我没有一件想要用生命热爱的事情 没有拼尽全力去做过什么 只想吃吃喝喝傻呵呵的过一生说到赚眼泪 每一滴都是真心发自肺腑的佩服 当然 也是对自己的反思 反而 没有get到太多导演制造的泪点 一直在思考他们的人生 反思自己的人生轨迹 这可能才是这部电影的真正意义吧 最后 希望世界和平 每一年的愿望 没有战乱 每个人都能好好的活 不过这电影真的有毒 找了这么多忠武路演员来演 能不入戏么!!
微信公众号:燚见(ID:xiaoyizhijian)最近小燚和朋友聊天发现一个现象,当前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总是很受欢迎。
比如之前我推荐过的美国神父亵童事件改编的《聚焦》、史上最牛营救的智利矿难事件改编的《地心营救》,以及根据美国律师真人真事改编的《间谍之桥》等等。
今天小燚推荐的正是一部根据2005年真实事件改编的韩国电影——《喜马拉雅》。
该片讲述的是登山家严弘吉为了寻回同伴遗骨使其安息,而开启的一次海拔8750M的登山挑战。
老实讲,对于登山题材的电影,之前小燚和很多朋友一样兴趣不大,因为离我们生活太远。
可是《喜马拉雅》因为有演员黄政民的出演而让小燚无法错过。
这是小燚很欣赏的一位韩国演员,之前有推荐过他的三部电影,《国际市场》与《老手》分别以1426万与1341万票房,夺得韩国电影票房史的二、三位佳绩。
《检察官外传》更是奠定韩国2016年的开年票房新高度。
可以说,被黄政民选中并作为主角出演的片子,品质是基本保证。
加上韩国导演在真实事件改编方面很少让观众失望过,小燚自然很快就跟着几位登山队员进入了他们的登山世界。
严格来说,《喜马拉雅》可以分为前后两部分来看,而且两个小时的时长正好可以作为分割。
前半部主要刻画的是亚洲首位完成14座8000米的韩国登山家严弘吉。
围绕着严队长以及他的队员们展开的登山者故事。
朴武宅是半路跟着严弘吉一起登山的插班队员,但因为个人身体素质及训练努力,最终成为队中的头号主力。
后半部严队长因为严重脚伤必须退役,而朴武宅就接了队长的班,带领着各种登山队挑战高峰。
直到后来在一次登山事故中不幸丧生。
从开篇的温馨到忽然的悲壮,剧情的急转直下,配乐的适时渲染,观众不自主就和主人公一起情绪波动。
而当严弘吉决定为了寻找队员的遗骨决定带伤登山,更显出人与人之间的交情。
这个时候,理解为队长与队员也好,哥哥对弟弟也罢,这种珍贵的感情都是让人为之动容的。
韩国导演擅长的戏剧效果和煽情能力,在这部影片后半段尤为突出。
小燚和身边看过《喜马拉雅》的朋友交流,虽然每个人的感触不同,但大家都会为这部电影的某些桥段感动、落泪。
正如《喜马拉雅》所描述,每个登山者都有自己的目标。
他们像收藏家收集限量版的公仔一般努力收集自己登上的每一座高峰,征服高山的梦想和我们每个平凡人的梦想并没有什么不同。
然而攀登珠穆朗玛峰远比想象中困难。
遇到的雪崩、高山症、雪盲等问题永远是随时发生,而人在大自然面前尤为渺小。
小燚最为欣赏的是,影片最后并不是很多人预期中的圆满结局。
能够安全下山,对于登山者来说,就是最美好的事。
更多文章、电影资源,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燚见(ID:xiaoyizhijian)燚见——一个新乡八零后的生活态度。
关于电影、书籍、美食、音乐。
《喜马拉雅》黄政民又出佳作💯。
根据真人事件改编,讲述韩国登山远征队赴喜马拉雅寻找登山遇难队员遗体的故事。
太感人了,我不会告诉你们我哭得稀里哗啦的😭我黄叔2016年必争影帝!
期待一下《检察官外传》Oh姜东元😍。
郑宇表现突出,能得我黄叔提携也必是大发的节奏。
看完这片,充满对登山队员的敬佩,同时又是对大自然的无比敬畏!!!
BTW,罗美兰这出镜率真是杠杠滴,演得了双门洞唱歌的豹子夫人😂也演得了登山队唯一的女队员😯,好吧,明天看《大虎》貌似又是你😅。
说起来很有意思,去年有三部讲述喜马拉雅的电影,一部是国产纪录片《喜马拉雅天梯》,一部是美国引进片《绝命海拔》,一部是韩国的男演员黄政民担当主演的《喜马拉雅》。
除开《喜马拉雅天梯》之外,其他两部我都看了,都是很惨烈的登山故事,电影也都是依据真实事件改编的。
其中《绝命海拔》还原的是著名的96年珠峰山难事件,而《喜马拉雅》则还原的是韩国登山第一人严弘吉的真实故事。
1996年,珠峰商业登山已经有一定程度上的规模化了,何为商业化登山?
指的是客户付高额费用给登山咨询公司,然后在登山咨询公司的向导或队长的训练及引领下登顶珠峰。
在当时的珠峰大本营,“探险咨询”和“疯狂山峰”就是比较知名的两个商业登山公司。
要知道,尽管商业登山公司有着极专业的登山向导和土生土长的夏尔巴人开路,但毕竟大部分付费客户没有太多相关经验,体能和内心都无法经得住登顶珠峰这样高强度消耗。
于是在5月10日的那天,由于珠峰南北侧登山队伍多达16-20支,共100来号人拥挤在同一条登山线路上,中尼边境的珠穆朗玛峰上可谓是“人潮如海”。
而“探险咨询”和“疯狂山峰”竞争关系又使得大家暗自较劲,不肯放弃。
以及天气突变等诸多缘故,登山者未能及时登顶下山,体能不支的队员们纷纷身陷囹圄,最终包括“探险咨询”和“疯狂山峰”的队长霍尔及费希尔等8人在内先后死亡。
96年珠峰山难是登山爱好者心中永远的痛,也是除2014年珠峰南坡发生的重大雪崩造成15人死亡事件之前的最大一次山难。
对于96山难事件,许多的影视作品及亲历者的出版书籍都对此有过解读或怀缅,其中当时生还的登山队随行记者乔恩·克莱克佳勒写下了一本《Into Thin Air》最为知名,这本书先后被多次改编成纪录片和电影,15年的这一部《绝命海拔》很大程度上也借鉴了《Into Thin Air》。
喜马拉雅韩国电影《喜马拉雅》讲述的则是发生在喜马拉雅山脉的另一个故事,2004年,韩国登山家朴武宅在成功登顶珠峰之后的下山途中不幸遇难,连同另两位队友命丧珠峰高达8750米处,遗体不知所踪。
为了寻回他的遗体以致安息,昔日前队长严弘吉组建好当年的队伍,开始了寻找之路的新远征。
严弘吉是亚洲第一位成功登顶14座8000+米以上高峰的亚洲人,个人身体素质对于登山而言自然不成问题,但为了赶在恶劣雪崩天气来临之前,寻回同伴的遗体仍然是一件极其艰难的事情,并且遗体因雪冻而增重,队伍成员们又纷纷身体虚脱,即使严弘吉的意愿再强烈,最终也只能在高山上为朴武宅进行按葬仪式,空手而归。
坦率的讲,我是个死宅,不常远行,更别谈登山了。
我对登山者之于高峰的热爱和追逐是无法感同身受的,如若试着揣测,我也只能借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样的诗句,去浅薄的临摹登山者的心态。
我试想在许多登山人的心中存有着这般的一口气,因为心系山上的风景,于是对大自然的冷酷置若罔闻,对自身的能力做出错误的判断,最终酿成恶果。
<图片2>在《绝命海拔》里,讲到客户们的登山理由时,大部分人说出口的都是一些形而上的东西,比方山就在那里;比方我从来没有做成功一件事;比方我儿子出世了,我想给他一个更好的父亲形象。
或许在许多人的心里,登上一座高山看到大多数人一辈子都无法亲眼得见的那番风景,是一种超脱于物理意义上的升华,是心灵的跨越和生命层次的拔高,那种征服感也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最能够想象和最渴望企及的快感。
当然我相信真正登山人的价值观或许不会如此普世,这也是我不喜欢《绝命海拔》这部电影的缘由所在,人都被模糊化了,剩下的只有山上的风景和山途中的风暴。
于是这场山难,最后看起来就像是一帮觊觎山上风景的人最终融化在山途风暴里的No Zuo No Die。
而我也不喜欢《喜马拉雅》,尽管黄政民所扮演的严弘吉总是在强调那句话:“登山的人从来不说征服二字。
”作为一个伟大的登山者,他有一些被神化。
脚上有隐疾,被医生告诫此生别再登山的他,仍然在电影的后半段开启寻人之旅,而无论山上发生如何残酷的绝境,带着主角光环的他也始终能够生还归来。
这部《喜马拉雅》是浪漫化的,并且电影在刻画“寻找之旅”时过度煽情,当人们沉浸在感性的漩涡里,太容易丢失对于死亡的基本敬畏了。
没错,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向往山上的风景,无论是《绝命海拔》,还是《喜马拉雅》,都把山顶的风光和太阳爬过山尖时的那一刻拍的美轮美奂。
然而,当我们欣欣向往时,更应该认清楚,这一路上曾跌落过无数魂灵。
我记得罗胖在做“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的预告片时,他把博学多才的人比喻成登上高山眺望过大海的人。
他说这些人不会立马跑过去,而是回转身来向大家高呼自己看到的风景。
而他自己则准备做一个“说书人”,要从这些“登山人”处取经而来,再讲与人们听。
坦率的讲,我不是很认同这种价值,或者说,我觉得这种模式并没有说的那么好听。
我想说,别鼓吹那些山上的风景,他使人认识远方,也总使人飘然。
要知道,每一个曾登上过山的人,都曾历经无边的苦痛和孤独。
而比起山上的风景,那些苦痛和孤独却总是被人们所遗忘。
文章来自我的个人公众号:movie-s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NDU0NjAwNw==&mid=402020840&idx=1&sn=927e3c7058d51708baa1e0c61fd9a9d1#rd<图片3>
不想离开山
需要片源的关注我们回复“喜马拉雅”,即可获取资源文章均为原创,禁止抄袭,转载请授权迷妹之前推荐过电影《老手》。
黄政民欧巴演技太棒。
欲罢不能。
一口气把他近两年的电影看了个遍。
《喜马拉雅》深得我心。
2015年。
喜马拉雅系列电影。
中国式纪录片《喜马拉雅天梯》。
美国好莱坞片《绝命海拔》。
......年底,《喜马拉雅》赶上热潮。
豆瓣评分7.2分。
只比《绝命海拔》少0.2分。
评价人数竟差了3万多人。
这里是不允许人类去亵玩的神的领域,人们把它称为喜马拉雅。
电影围绕登山展开。
严弘吉,韩国著名登山家。
一次救援中遇到了朴武宅。
一个一定要将同伴尸体带下山的登山者。
此事一出,严弘吉让他滚回韩国。
别再想登山。
朴武宅当然不会这么做。
为了登山放弃了交往五年的女朋友。
坚持不懈的努力。
严弘吉同意让他参与“旅程”。
很快。
朴武宅登上干城章嘉峰,8586米登顶。
如愿以偿地跟女友结婚。
和严队长接连“征服”多座高峰。
对于登山爱好者来说不用征服这个词。
就是运气好点,得到山的允许,短暂停留在山顶而已。
每个登山爱好者都应感谢背后默默付出的妻子。
她们的愿望小得卑微。
就算放弃登山再不容易。
严弘吉还是选择退隐。
其实脊柱问题也不允许登山。
朴武宅承其衣钵。
带领队员挑战更高的山峰。
遭遇雪崩,身亡。
没有遵守和妻子的约定。
“很快回来”成了梦。
剧情发展到这里。
有个直戳泪点的点不得不提。
太阳已经完全下山。
空气稀薄气候严寒。
救援队不敢出动。
朴正福却独自前往营救。
那相当于自杀。
他整整攀登了一整夜。
攀越了最为艰难的珠穆朗玛峰,海拔达8750米。
守护朴武宅直到生命尽头。
同时自己也遇难。
纵使没人会记得。
那也是最伟大的一次登山。
为了把朴武宅的尸体带回来。
严弘吉和退隐的队员再次出山。
不负众望,找到遗体。
遗体带下山实在困难重重。
妻子秀英就算再想看看丈夫。
只能放弃。
“我哥哥他好像不想离开山。
”冰雪皑皑的世界屋脊之巅。
举行了隆重的按葬仪式。
影片以严弘吉登上洛子峰结束。
完成16座8000米以上记录。
兄弟情。
团队力量。
支撑着严弘吉。
影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尼泊尔等地雪山取景。
以还原真实场景。
险碰到尼泊尔地震。
相比。
《绝命海拔》的好莱坞英雄主义。
《背负春天》的日式偏执匠气。
《喜马拉雅》却是更生活化的人情世故。
登山热背后的问题也值得关注。
--- end ---更多精彩电影推荐及资源,请关注微信订阅号美否电影(ID:mayfou2015)。
微信公众号:大湿兄拉片室这部电影,在去年年末的韩国影市,成功干掉了米国人引以为傲的《星战7》。
论题材和大牌,这部电影完全不及《星战7》,但就在韩国影市,《星战7》被这部电影爆的灰头土脸。
究极原因,主要还是黄政民。
这个演员,去年来了一次大爆发。
他主演的《国际市场》和《老手》两部电影分别列2015年韩国本土票房第一和第三。
这两部电影的总票房,总共接近1900亿韩元,折合成RMB接近10亿。
在巴掌大的韩国,这是非常不可思议的。
能做到这一点的,只有崔岷植的《鸣梁海战》,这说明,黄政民和崔叔,已在一个等级上。
想想去年,韩国本土票房第二的《暗杀》,集合了全智贤李政宰河正宇三个大腕,还是不敌黄政民一个人撑起的《老手》。
只能用三个字来形容这个演员——屌炸天。
其实早在2006年,就应该被捧上去了,那一年,他凭借与全度妍合作的《你是我的命运》拿下三个影帝,可惜那段时间韩国影坛同类型演员人才辈出,后续的发展也并没有比较突出。
之后几年,也一直只是各大奖项的陪跑,直到《新世界》这部类似于无间道的电影,又拿到了青龙奖影帝。
至今,星途坦荡。
仔细翻翻他的作品,就会发现一个道理——好演员,是磨出来的。
在《喜马拉雅》这部电影中,他饰演的是亚洲第一位登上14座海拔8000米高山的登山家严弘吉,为了寻找遇难队员朴武宅的遗体,带队再次登上喜马拉雅的故事。
讲真。
好片。
电影的主题,是兄弟情,情感表达方式类似于《太极旗飘扬》,就是那种从情感上催泪,会稍显刻意,但不讨厌。
小编每次看《太极旗飘扬》,眼眶都得湿一回。
严弘吉与朴武宅的兄弟情感,是在高山上建立起来的生死之情,在影片中,朴武宅是被严弘吉一手带出来的队员。
两人一起登上了干城章嘉峰(海拔8586米),乔戈里峰(海拔8611米),希夏邦马峰(海拔8021米)等几座高山。
一路上是良师,也是益友。
但在随后的一次朴武宅独自带队攀登喜马拉雅山的时候,不幸遇难。
这种失去挚友的痛苦对严弘吉来说,打击巨大,于是再次带队上山寻找队友遗体。
整部电影,情感把握非常精准,友情,爱情,亲情多元素都有。
黄政民的哭戏,也算是出神入化,被称为“哭出来的影帝”也没错。
《你是我的命运》——哭、《国际市场》——继续哭、《喜马拉雅》——哭成狗。
但是,他每一次的哭戏,眼中的泪从无到有,情绪的酝酿从浅到深,你会被他深深的打动。
昨天看《喜马拉雅》的时候,好几次,眼眶都湿了。
是我太敏感,还是他的好演技。
同样,这部电影也并不完美。
前半部是韩片中特有的轻松搞笑,后半部煽情稍稍有点过头,可能会稍显刻意,但并不影响整个影片的质量。
想想这部电影把《星战7》虐的不要不要的,的确值得一看。
去年,国内上映了一部纪录片,叫《喜马拉雅天梯》,全片讲述了珠峰山脚下登山者的故事。
如果看完这部《喜马拉雅》觉得不过瘾,我也推荐你去看看这部《喜马拉雅天梯》。
可能你能从这部纪录片中,了解到最真实的登山者。
他们都是无畏的勇士。
微信公众号:大湿兄拉片室
很多人不解那些登山的人,为什么冒这么大的风险,吃这么多苦去登山。
甚至会把他们脸谱化为,是为了挑战和征服大自然,为了破记录,或者是为了山顶那片全世界没几个人能看到的不一样的风景。
我并不觉得大多数冒这么大生命危险去登山的人,都是出于这样的原因,当然我想原因有很多种,每个人热爱登山的那个激发点也都不一样。
也许有的人是为了证明自己,有的人是为了名誉和记录,有的人是为了那种刺激感,当然也有人是为了那片风景。
但我仍觉得,即便需要克服人性中对死亡天然的巨大恐惧,也坚持做这件事的有些人,真的是出于对这件事本身的热爱,他们挑战和征服的也并不是山峰和大自然,而是自己,挑战自己的意志,探寻自己的界限。
毕竟每个人对自己生活、生命的看法和所赋予的意义都不同,都只是一种选择罢了,有的人选择对那个被自己放弃的选项心心念念一辈子,有的人则选择那个看起来风险极大,但不给自己留有悔恨和遗憾的选项。
我想那些抛开生死做出选择的登山者,登山对于他们来说不是可以做的事,而是必须做的事,就像梵高画画,MJ跳舞,梅西踢球,其实是一样的道理,只是登山者们的热爱,背负着更沉重的生死这个问题。
韩国人的优秀登山者较少,登山怕是对日本人的不服气吧!
本片虽然是改编自真人真事,但故事的走向太模式化、程式化,简单点儿说就是,没有新意。
太普通的一部商业电影了,没有惊喜,剧情平淡,人物的刻画也有点生硬了。
黄政民拥有着近来少见纤细感性派演技,饰演每个不同角色时都能带给观众不同新鲜感,是一个相当有张力演员。
主要作品有电视剧《两个傻瓜》,电影《曾是超人的男人》、《幸福》等,音乐剧《不鲁德威42号》、《托米》等,多次获得最佳男演员奖,获得2008年最佳票房男演员奖
#히말라야##喜马拉雅#刚刚看了#황정민##黄政民#的另外一部#检察官外传#,发现这个不帅不高不年轻的老腊肉,散发着迷人的铜臭香味,近几年他主演的影片都成为韩国的高票房掠夺者。
本影片花了大量的笔墨来刻画角色间的情感,或许会有观众认为它在刻意过度煽情。
登山本身没有什么话题,也正是因为掺加了感情因素而变得趣味与尊重。
黄政民真是什么角色都一副混混模样啊,刻在基因里了。一定要远离猪队友,登山的时候不听指挥,队长脚不行了还怂恿继续,这种人不是蠢就是坏。
看不进去
用生命挑战自然
还可以,大概之前看的推荐吹捧略过,有点小失望。
如果这是真人真事,我给打五星。但如果是如片头所写,根据口传的事,加上韩式民族煽情,就毁了。
充斥着例如山上擅自拿掉对讲机电池,不服从队长命令自行上山等危险的个人英雄主义的宣扬
煽情,死!
虽然很感人,但我不感兴趣,尸体还是不带下山好。
前半段挺可爱的,后面越来越意气用事,真的是不喜欢不理智的行为。不过有黄政民,哈哈哈,多给一星~
遵循了韩国片的普遍套路,一边催泪一边煽情
黄政民看多了也很烦
不是史诗级灾难,只是一个圈子关于信念和爱的故事。ps:黄政民一说普通话真不习惯呢……
立意主题真实感震撼感拍摄难度碾压《攀登者》。国产电影只讲了一件事,追回荣誉不惧牺牲重新证明我们来过,好像十几年来错过的只有荣耀埋葬的只有两段爱情,其中只有张译的角色能启迪人心;韩国电影主线讲了追求荣誉-遇见伙伴-伤病离队-整队追尸-实现承诺,而群像方面,面对那么多见死不救的人(没有绑架!),本是背景板的无名氏选择了独自送死陪伴队友等死、被谴责的背叛者重新整装出发赎罪、单一的情感线遗属选择劝生者放下遗体平安归队,这N多两难的境地与人性必然的选择,使得次要人物塑造过于出彩,而主角也足够突出,他每次鼓励、训练、抉择、下达诛心的指令、道歉、流泪都太生动了,虐点太多,恰巧扮演者还是黄政民这种连毛孔都能讲故事带情绪的人,当他见到继承者/弟弟/朋友/战友的尸体,他一直问,摘了手套一下一下摸着道歉,哭死。
看过“エヴェレスト 神々の山嶺-2016”&#34;Everest-2015&#34;之后,觉得个人能力最厉害的应该是废柴专业户阿部宽大叔。黄政民前半段冷面严肃很好,后来居然把对讲机关掉开始整个形象就又乱又暖。煽情得不好。
6/10 主角的坚韧,却不如片中金仁权饰演的独自一人连夜登山试图营救朴武宅的正福,以及郑有美饰演的不愿旁观仍执拗上山后忍痛割爱的朴武宅妻子所带给观者的震撼强。到现在依旧对整个剧组能在尼泊尔大地震前一个月有幸离开当地心有余悸。
喜马拉雅系列,全世界拍的都很像。
三星半,看之前没觉得会被打动,结果看的人难受。黄政民太会了,郑宇也不错。
凸显了韩国人的自大……
在雪山上要讲科学好么,大呼小叫磨叽拌嘴的韩剧套路雪崩你够死几回
不怎么喜欢韩味 哭哭啼啼 人死了 埋在在哪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