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基德的悲梦现在才看,虽然那段炙热绝望的时间已经消散但是春梦觉来心自警往事般般应。
可能具体的事情到头来记住的能有几件,但是恨却可以永远记住。
我觉得这种超现实的手法不过是一种警示然而毋庸置疑一定也有一个人和我做一样的梦虽然表面上若无其事但是心里却想着拉开那扇遮羞布的门一刀把前女友和前男友给杀了。
即使杀人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然而你们在欢愉痛快的时候未曾想过另一个人在黑暗的悲切中用刻刀割开自己的头颅,鲜血淌过脸颊唇齿俱裂。
谁说成全才是爱的广义,不争才是圆满。
做人被生活具体而麻木的表面所欺骗,背叛时刻发生只是因为赢弱的呼喊没有抵达冰层的裂面。
因为觉得暂时的无力才会有宗教的抚慰,然而因果报应是最暴戾的信仰。
金基德的形式中是不带一丁点的救赎的,即便是十指合并的参拜那也是为了心中血肉模糊的了结刻下一刀伏笔。
我恨你,万绿如梦的盛夏依然恨你。
我以为你和我开了一个玩笑,想不到铺天盖地都是真的。
如果有一天我终于放下一些事情,一定会只身提刀。
一刀将你了结。
镇和兰,镇的前女友和兰的前男友,这四个角色间的关系像一个连上对角线的正方形。
镇在梦里不断扮演两个角色,期待被爱却依旧担心失去(此时他自己也同时是闯入者),和嫉妒爱人被别人占有(闯入女友和别人做爱的房间),都在以直观形式进行补偿,他无法缓解,只有寄望于时间,这是个死结。
而兰的实现虽在梦里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只是这个角色完全不被她的意识所认同,她对于前男友的厌恶被潜意识投射为一个正面的性需要来达成转化(莫非金导又男权了~),并正因为意识上的不认同而把这种压抑再次加深了,对她来说,这也是个死结。
二人各自前情人的梦中形象,就是所谓替身了。
这种关系在影片中间那段草地上四人对决的场景被说得很明晰:镇和兰从胡乱的阴影投射,到直面了各自替身所代表的自己的阴影,那个脆弱,莽直,和无助的形象。
怜惜自己,去心疼自己,老实说,这段是很打动我的部分,它似乎代表了一种自我治疗的达成。
接下来,镇和兰的关系走向愈加明确,但梦里却越来越糟糕。
片子从开头起就一直暗暗铺陈了"佛"的概念,参拜佛寺是一个集中的暗示:轮回。
自残是另一个反向的暗示:内心幽暗的力量,它不允许妥协,它必须被实现。
这是一个很诡异却很美很感人的故事,欲念须听从生死轮回,方可圆满或超脱。
而所谓“生”本身就是一个绝对的欲念,在它下面,医治(片头的心理师)也好,自律(手铐)也好,从事艺术(刻章和做衣服)也好,哪怕是苦修(自残),可能只是事与愿违。
另外提一点,佛教物件和中式的传统建筑在片中俯拾皆是,连警局都是梁栋画宇,放开点看,不失为一种文化上的自信和信心。
木卫二关于此片的评论,令人遗憾.我不想在他的帖子上去增加他的人气,于是单独成篇,写些个人浅见.他并没有理解影片的内涵而仅从表面逻辑就断定是烂片,不仅武断,而且无知.让我想起一句话:无知的人往往嚷的声音最大. 宗教和科学的功能不同,宗教是给人精神慰藉,科学是解释现实生活.用日常逻辑解释宗教,打个比方来说,好像解剖一个人的尸体并未发现一个叫做思想的器官,于是便断定思想不存在.如果认为宗教仅是一种倡导生死轮回的迷信,自然无法理解宗教背后所蕴含的哲学道理. 在我的理解当中,这部影片实质上的精髓是"黑白同色".黑与白并无本质区别,正如对与错,好与坏,爱与恨都并非一定,而是视角不同使然.片中男女主角其实遭遇相同的感情经历,同样难以忘记过去的感情,但态度和表现却不相同.男主角压抑了自己的恨,而女主角压抑了自己的爱,两人都未正视自己的潜意识.正如心理治疗师所说:你的快乐是她的恐惧,你们两人是一体.如果两人能够结合一体,正视自己压抑的部分,两个人都会痊愈.正如那场令我感动的戏,男女主角在寺庙失散后,通过彼此的联系而找到了对方.四个人在芦苇地的那场戏,也许寓意了一种精神层面的透彻,男女主角站和观众一起站在超然的立场看待过去的感情,于是理解了过去的感情,也理解了现在的彼此. 寺院中的部分,是整个影片中最温情的部分,两个人的和谐与平静,失散后找到彼此的温暖,让一开始就带有恐怖色彩的男女主人公之间的联系带有一丝温情的色彩.但这依然是短暂的,在男主角潜意识中的恨,终于带来了严重的后果,也注定了影片的悲剧.也许最后女主角幻化为蝴蝶,会最终化解男主角的恨,也许女主角的牺牲让两人或者说黑与白终于同一. 从影片叙事风格上来说,这部影片具有明显的散文诗的风格,并不适合用现实主义的叙事逻辑去解释,而这也正是金基德为我所欣赏的风格.金基德并不是情节取胜的导演,也不着重构筑人物关系.在我看来观赏金基德的影片,是在导演营造的美好的视觉体验中体会导演所要表达的内涵与哲学.如果从这种意图看,人物只是必要的人物,甚至在<悲梦>中,人物只是一个符号,谁是谁并无关键意义的区别,不需要邻居,也不需要朋友,因为和主题没有任何的关系.导演的这种极简主义的人物设置恰恰把观者的视点集中在了浓墨重彩的"黑白同色"上. 金基德影片的视觉体验也是一个突出的地方.<悲梦>故事发生的镇子中,狭窄的街巷,中国式古典建筑,男女主人公的家居装饰包括双方的职业设置,还有佛教寺院以及佛教意象的出现,都具有超越现实的美感,符合影片散文诗的风格,除了体现导演的哲学倾向,还是导演审美情趣的体现.审美情趣毕竟是主观的东西,美与不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观意识.从我个人来说,我是接受并且欣赏这样的风格. 以上仅为我个人对影片的理解和感受,而对于蕴含哲理意味的作品的理解,每个人因为个人经历/价值观和信仰的不同会有不同角度和不同理解.最后一点个人意见是,对于这样的影片不要用懂与不懂来界定,谁也不是导演肚子里的蛔虫,无论理解多少,只要给自己带来了审美感受,引起了自己对于生命主题的思考,那也就足够了.
满满的都是爱。
满满的,都是绝望。
一场狂热的爱本身亦是一场可怕的毁灭迷失在感情里或爱爱到疯狂或因爱生恨恨到疯狂却忘了爱本是一场两人共同完成的修炼你是黑我是白本是两个极端本是两个独立的个体却要完成“黑白同色”我们在争吵中磨合我们在磨合中学着忍让我们在忍让中又不断的冲突着黑与白水与火各有各的浓烈如何来完成这艰难的修炼佛家早有指点只是世人总难醒悟所有的奥妙尽在阴阳太极八卦图中何为一体解合二为一一点一点的放下自己一点一点的融入对方当白变得不再像白黑也不再是黑而这个过程中原本的自己还在不断的提醒和拉扯着你爱恨交织还在时刻的纠缠着你无法走向最终的融合就只能走向毁灭PS:看完金导的新作《悲梦》本已夜深,却难成眠。
随写下小感。
已经许久没有掉过的眼泪却为此片落下了。
看到一半开始安静的掉着片尾的时候,满满的绝望仿佛把心脏往外揪。
真的像梦里,哭不出声,叫不出疼。
看似比以往的片子内敛了许多没有称得上很情色的镜头连暴力和血腥都沾染上温柔的色彩看得出金导的手笔已经很成熟了这仿佛曾经血气方刚的少年已然蜕变得沉稳而又深邃了然而片子的张力却无穷的被扩大了久久的久久的涨满了我的心脏我的灵魂那倒不尽的伤感与无限扩张的绝望金导如何把爱情中的人与神表现的如此淋漓尽致感叹之余还是深深的景仰爱永远在爱之外而我永远在你之中。
男主对前女友充满了留恋而收起了恨意,女主对前男友充满了恨意而收起了留恋。
两种极端的情绪,使得男女主命运般地纠缠在彼此的梦里。
男主梦到开车追逐前女友,女主作为“肉身”在梦游中执行追逐前男友。
男主梦到与前女友继续缠绵,女主在梦游中去找了前男友。
男主梦中的情意,也是女主的情意,只是女主选择了否认和压抑,只能从梦中无意识地去表达。
而男主对于背叛的前女友,只怀念温存的从前,没有任何埋怨,他的怒气显然也被自我压制了。
他们两个一个是完全的黑,一个是彻底的白。
一开始两人选择凑在一起轮流睡觉,而一次女主的不守约,导致男主再一次梦到前女友,女主在现实中又再一次来到前男友的家再续了一夜情缘。
女主愤怒地觉得这一切都是男主在睡眠中念念不忘前女友造成的,而男主愤怒地觉得这一切是因为女主不遵守轮流睡觉的约定造成的。
很多人评论说,为什么男女主不能遵守轮流睡觉。
其实导演想讨论的不是睡眠问题,而是被一种设定框定下的不自由的问题。
男女主最终需要解决的是,如何能随心所欲地睡的问题。
寺庙那一场戏,以及芦苇的那一场戏,是男女主真正互相融合以及与自己和解的关键。
在芦苇中,两对男女互相吵架的戏份一开始把我看懵了。
后来我意识到,这种胡乱的吵,想表达的是,最后我也可能变成你,你也可能变成我。
我们都没有必要互相指责,因为虽然在此段关系中我是一个受害者,但是在未来的某段关系中,我可能会变成一个加害者。
我们都在情情爱爱中受着伤,愤怒地舔舐自己的伤口,转过头又可能以同样的方式伤害别人。
所以我们看到男女主后来看着撕心裂肺痛哭流涕的“第三者们”,选择小心翼翼地为他们穿上了掉落的鞋子。
寺庙中男女主分别倚在大钟的两侧,耳朵靠在上面安心地听着它的声音,表明两个人的潜意识在从极端的黑白向中间的方向移动。
到后来男主找不到女主,在车里睡着了,梦里梦到自己寺庙的台阶,轻轻叩着车窗,车窗上映着自己的影子,醒来后是同样的位置女主站在车外。
他们在车上亲吻了对方,我一开始觉得这吻来的唐突。
但后来我想明白,这并非单纯的男女情爱之吻,而是一种经历波折彼此心意相通的释怀之吻,我吻你,如同亲吻我自己;我此刻怜爱你,就如同我终于看清了那个值得被怜爱的自己。
但是悲剧还是在车内两人睡觉时发生了。
男主因为终于也看清了自己的恨意,在梦中他梦到自己闯进第三者和前女友的房间杀死了前女友。
而现实中,女主因为男主的梦,打开手铐,以同样的姿势冲进前男友和第三者的房间,杀死了前男友。
警察来了,女主被逮捕,男主崩溃说一切都是自己干的。
女主被抓进关精神病患者的监狱。
男主看着女主被关押离去的背影,跪着说我发誓我再也不睡觉了。
这时候弹幕说,女主被关起来,不能乱跑了,不正是男主可以安心睡觉的时候吗。
我前面说了,导演想讨论的真的不是男女主的睡眠问题,而是萦绕在二人心上的情结。
试问女主因为男主的梦而杀人坐牢,男主难道真的能在家逍遥自在地生活,每天安心地高枕无忧吗?
这不是男主的人设。
要知道开头一幕女主梦游造成交通事故时,男主就跑到警察局说这一切不关女主的事,都是自己睡梦中造成的。
从某种意义上,他是个善良的人。
所以他最终选择不再睡觉,便是决定了不再受到心魔的影响,他要以此来表达对女主的忏悔。
所以后来他来到监狱,拖着被折磨得不成样子的身体告诉女主,我只有死亡才能不做梦的时候,他是想要解脱的,同时成全女主的安稳。
但是,我也在想,女主最终是不怪男主做这样的梦的。
因为假如她不是梦境的执行者,而是与男主互换成为梦境的创造者,可能一开始男主就因为她的梦早就把前女友杀掉了。
他们两个人谁也不无辜,因此无论谁真的在监狱里,此时他们二人都在一个牢狱中痛不欲生。
所以女主在监狱中,选择了自杀,之后化成一只蝴蝶,来到大桥下男主一跃而下的地方,停留在男主的额头。
这时男主的眼神是迷离又解脱的,女主蝴蝶的形态也是一种自由的象征。
蝴蝶,从一开始男主车上的挂件,到女主来到男主家中看到试戴之后就一直挂在脖子上的项链,再到后来女主死后化成的样子,导演灵感或许来自于庄周梦蝶。
梦境与现实到底哪个是真实,意识与潜意识到底哪个是自我。
其实何必纠结呢,死亡或许不是终点,蝴蝶或许也能成为答案。
不囿于现实和梦境,不被禁锢在爱与憎,好与坏,黑与白,如蝶翩翩,方能真正自由自在。
感觉不如他以前的片子深刻,情节有些无聊乏味,加之痛苦的自虐,其实在说的是都市人的感情纠葛,但利用蒙太奇的叙事方式给人感觉不是十分流畅,以及怪异玄虚的结尾实在有些迷幻和幼稚。
ps:还有日语韩语的流畅对话,猜测是导演故意设计成这样的,但同时建筑、场景都十分中式,处处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子,例如刺绣、篆刻,感觉到一种非常不和谐的氛围……
看完这个电影想起一个词,是用来形容恋人之间的,叫“同床异梦”。
这部电影的灵感明显来自“庄周梦蝶”的典故,只是这样一种阐释方法,还是觉得有点让人迷惑。
梦是很奇怪的东西,代表着极其隐秘的私人区域,旁人无法擅自走进,更加无法知晓与分享。
如果说有一样东西可以是完全私人化的,那么恐怕就是你的梦。
你的所思所想,所有白日里回避与不敢表达的愿望,全部都可以在你的梦境中呈现。
你恨谁,爱谁,忘不了谁,担心什么,害怕什么,期待什么,想念什么,你的梦不会骗你。
正如男主人公一直梦到他的前女友一样,原本是一件十分私秘的事情,但是当梦变成两个人的共享文件,那么事情就开始复杂起来。
这个男人一做梦,另一个女人就会跟着受牵连,男人梦到跟前女友做什么,女人就会半夜梦游去对原来的男朋友做什么,男人做春梦,女人会跟前男友做爱。
这可太糟糕了,现实生活中你跟谁在梦里干个天翻地覆都不会伤害到任何人,可是在这个电影里,你连最后的这一点小秘密都藏不住,在另一个女人那里无所遁形。
不仅仅是把心底里的隐私暴露无余,问题是,你一做梦,就在残忍地伤害对方。
你忘不了你的前女友,于是她就一遍一遍地被迫回头去找她的前男友,这就好象连锁反映一样……控制不了自己的潜意识,你不知道到底是在别人的梦里,还是在梦见别人。
就像“黑白同色”一样,他和她好像是一体。
怎么解决呢?
不如这两个人相爱吧,也许就会破除这个魔咒。
这两个人在一起是必然的,命运已经把彼此捆绑在一起,不然怎么办,总不能真的不睡觉吧。
用手支着眼皮,互相提醒对方不能睡,轮番值班,甚至用上了手铐……可是,这都不是办法,因为潜意识里你想去做的事还是那么强烈,比如杀掉那个男人,杀掉那个现在和我前女友在一张床上睡着,并同她做爱的男人……于是女人做为凶手被当作精神病人关起来,男人则认为是自己害了她,誓死不睡。
如果用这样的比喻来阐述男女关系,那还真是痛苦又虚妄。
片子整个色调都是冷的,没有温度,连爱情都没什么温度。
但是仿佛又是那么单纯,隔绝的单纯。
男人后来折磨自己都不让自己睡觉的行为,用针扎头皮,用锤子敲烂自己的脚,用刀划自己大腿……让我突然想起那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三角恋必有一伤。
当然,精神比身体更让人无奈的一点是,精神更趋向于天然的,自由的,无拘无束的,肆无忌惮,大义凛然。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不是真的自由,因为即使你能控制自己的身体,也无法真正控制自己的思想。
那些内心深处隐秘的罪恶与渴望,如果有一天可以幻化成真正的利器,可以用来伤人的时候,恐怕真的会血流成河。
那么结尾的时候,也惟有死掉了。
男主角很帅。
我喜欢那样的男人,高高瘦瘦,有艺术家的气质和孩子般的明亮眼神。
他和女主角站在一起,就是很登对的样子,看的过程中就很希望他们都能够放下过去的一切,两个人好好在一起,那该很幸福吧。
然后就在想,是不是每个人都会在心里住着一些人呢?
在梦里的时候,她们会偶尔登场,以这样的方式陪伴他们。
啊,果真是好虚妄。
梦,一直是我很在意的东西 我深信梦是人心底最深处的反映 2008,韩国导演金基德,日本演员小田切让,韩国女星李娜英 ————————————————《悲梦》 爱,恨,现实,梦境 纠结在一起 惨烈,真实,悲伤,感动 “梦是过去的记忆,是对未来的恐惧” 影片我在深夜里一个人看完了。
导演和演员的优秀是毋庸置疑的 影片的场景充满了浓重的东方气息 以及和佛教有关系的元素 具体情节我不多说 影片有许多元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黑白同色”:当这几个字深深地印在纸上的时候,我想每个观众都有他们自己的体会。
二:佛手门把:每次这扇门推开,关上......门内的他,门外的她。
我似乎看到了时空的穿越,轮回的画面。
三:蝴蝶:蝴蝶的吊坠很漂亮。
当女主角将她吞入体内的时候,我在想...如果是我,我也一定会把它吞下去,这样我们化为一体,我带着它一起离开。
果然,她幻化成了蝴蝶,飞到了爱人的身边 。
四:梦境和情欲:梦里总是充满了欲望,无论它与现实是相反的还是一致的,都是你内心欲望的流露。
当他们看着彼此的恋人缠绵亲热,争吵纠缠,哭喊受伤,再看到了自己看到彼此。
一切是那么真实,那么痛心。
五:暴力美学:血,恨,自残,伤害。
男主角为了不让自己睡着,伤害自己的身体,只为了让自己痛醒。
他们面对背叛,心中充满了恨,狠狠地抽打对方,甚至杀死对方。
爱情有时候何尝不是这样,占有,欲望,自私的爱情暴力,让爱变得血淋淋,即使让自己痛彻心扉,也不知道是否能够保持清醒,不在爱恨中迷失。
六:温馨:这毕竟是一部爱情片,必定有温馨的画面。
其实非常喜欢他们去寺庙祈福的那一段,那是这部片里比较短暂的,让人放松,倍感温馨的画面。
我很喜欢那种感觉,在冬日暖暖的阳光下,空气清新,很安静,只有一些细小的杂声,不需要语言,只要两人凝望时的微笑。
很美好,真的。
只可惜,太短暂,她的消失让人感到慌张和失落。
在最后一幕,小小的蝴蝶停在他的脸上。
他侧过脸,微笑。
两个人的双手紧握,在白雪皑皑的大地上。
这一幕,也让人温暖。
最后送上预告片,给大家欣赏一下 另外有一个请求 有谁知道预告片最后的那段音乐出自哪里 ?
是否是这片的电影原声 ?
请告知 我非常喜欢。
很想下载 谢谢 :)地址: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By-gdUHJRis/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
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
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
此之谓物化。
”从醒到梦,再从梦到醒,从生到死,从黑到白,都是物化,从佛教来看則是無常。
生和死,就像黑和白同样真实。
只不过人受限制于自我和时间这一狭隘的视角,只看到某一特定的真实,而忽略了其他的真实。
“而愚者窃窃然自以为知生之可乐死之可苦,未闻物化之谓也。
”不懂得物化道理的人是愚蠢的,他们以为生才是快乐而死却是痛苦。
其实生死是同一的,就像黑白同色一样。
Jin和Ran一开始就是因为不懂得物化的道理,所以才执着于醒而恐惧梦,却不知道醒和梦也是同一的。
除了执着于醒,他们还执着于人的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性导致他们深陷过去的泥沼无法自拔,就像片中精神分析师说的:“梦境代表了你对未来的恐惧。
”未来的不确定性正是和过去确确实实发生一切相对立。
所以与其说是他们是深陷情网中,不如说是因为过去的一切爱恨情仇都如此真实,才塑造了一个如此真实而强烈的自我同一性,使他们自困于自我当中。
而脱离这种困境的唯一方法就是动摇自我同一性。
所以才出现了麦田中四个人精神分裂一样的争吵场景。
但他们恰恰是幸运的,因为正是这种梦就是现实的经历让他们意识到虚幻与真实不二。
不仅如此,爱与恨,痛苦与快乐等二元对立的元素都模糊了界限。
虽然这个真相是如此残酷以至于他们一开始不愿意接受。
因此自杀不应该解读为消极的逃避,而是积极的超脱。
正正是因为懂得物化的道理,自我被消解了,黑白同一了,死也就变成生了。
而讽刺的是这一切道理只有那个和Ran同窗的“不正常”的精神病人才懂得,所以才笑着看到了化蝶的Ran并和她再见。
林语堂评庄子是“中国的幽默始祖”,而这个不起眼也不正常的人物其实就是典型的道家诙谐式的真人。
就像《庄子·外篇》中:宋元公想要画画,众多画师都来了,接受命令拜谢后站在桌旁,润笔调墨准备着,门外面还有一大半。
有一位画师最后来到,自在安闲并不向前挤,接受了旨意也不恭候站立,随即回到馆舍里去。
宋元公派人去看,只见他脱掉衣服,光着身子盘腿坐着。
宋元公说:“可以啊,你才是真正的画师。
” 这位真正的画师恰恰是“不正常”的。
而我们所谓“正常人”的世界却视其为荒谬,就像警官说的:“梦境和现实是两码事!
” 我们的这种观念是如此强烈,金基德的这种“不正常”的故事可能也因此才受到了我们正常人的质疑,就像短评里面有人说“此导演越来越傻”,无奈金基德已经在这部电影中对这种所谓的“正常人”作道家式的讽刺了。
这既是梦蝶又是化蝶啊!
金大导开始吹魔幻神秘风了。
很离奇的故事,极具东方古典神韵。
正当我在想着这一对男女怎么不捆绑起来睡觉的时候,男主角幽幽地拿出了一副手铐,我对金大导的崇拜再一次如滔滔江水绵延不绝。
女主角已经入狱了,铁门铁窗,男的为什么不可以睡觉呢?
而且,他都自残自虐到那地步了,竟然还没挂掉,生命力好顽强!
最后一幕是一流导演的手笔。
容易走火入魔的类型。金基德用力过猛反而显得单薄做作了。
这部对于男女情感、阴阳相合的讨论未免太形式化以及悲观了一些,有种台湾八九十年代偶像肥皂剧的感觉了。金基德对于演员颜值的要求,总能给电影加分。充分尊重了电影作为需要被观赏的艺术的需求。
同样2星的电影,这部不算是较差,只不过我又不想评3星。
终于被金大爷忽悠了一次
神马鸡巴玩意儿啊,一个说日语其他都说韩语还能对话的那么起劲儿
金基德的片子真是越来越恐怖了...
金哥,挺住,眼看你就要泄了
黑白同色,蝴蝶和天蓝色是它们的桥...黑用刀在身体上铬上印记,白吞下项莲变成了蝴蝶...最后的手紧紧握在一起...把它看成另一个角度的对梦的探索
依旧悲怆 结局不错
木卫二:活生生的现实可以推翻“你在做梦我在演”,一切都是无稽之谈,但金基德一向不介意真实与否,所以有人会看不明白为什么小田切让一口日语,李娜英和其他人一口韩语,他们却可以无界交流。主人公依然像绝缘体一般生存,他们没有亲友老小,不用社会交际,不与周围主动发生关系。
过程很虐…后半段竟有庄生的蝴蝶
爱的执着,恨的癫狂,金基德再一次的悲怆式的极端诠释,让人欲罢不能...
我爱小田切让!!!!!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你看到了什么
除了愛 只有恨。
金老板好像不能平心静气得拍片了嘛
在我觉得一片黑暗的时候透出了一道曙光
好的概念何以蛻變成糞。The answer starts with a and ends with e.
这就是所谓的意识流,不,泥石流。金基德的电影通常的主题就是:自虐。自己的梦让他人去执行吧!该片最诡异的是出现很多汉字, 小田切让一直说着日文而李娜英一直说着韩语,但大家都没有交流障碍——欢迎大家来到周公梦蝶黑白同色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