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隙》拍的干净整洁,就像监狱中的简单,一目了然。
位于孤岛上的女子寄宿学校不过是监狱的隐喻。
在这个穿什么衣服,放置什么东西都有规定,甚至信件都要被审查的地方,不是监狱又是什么?
女老师是这所监狱的永久囚徒,却是不一样的囚徒,因为她漂亮、年轻,对生活有着丰富想象。
即便是这等“可造之材”,亦被这所监狱彻底驯化。
她只能靠着孩子们对她的仰慕虚荣的活着。
当西班牙贵族小姐到来,她所有的一切都灰飞烟灭,甚至她自己都迷失了自我。
她被贵族小姐这道裂缝照进的光震慑了。
这同时意味着寄宿学校亦有了裂缝,它不久就要崩溃。
为了自己,为了给自己设定生存条件的体制,女教师只有杀死贵族小姐,弥补那条裂隙。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监狱的自我执行性。
监狱不过是社会的缩影。
一个独特的体制,会将所有的美好毁灭,并且会将毁灭贯彻到底。
贵族小姐和一个社会主义者农民好上了,自然对西班牙皇室意味着灭顶之灾。
皇室的选择是把小姐从隐形的皇室监狱转移到更为具体的寄宿学校监狱。
任何体制都会通过各种管道、装置、途径贯彻自我。
社会不过是一套规训的装置。
这就是韦伯所谓的“理性的牢笼”。
这等主题的哲学社会考察,福柯在《规训与惩罚》中讲的明明白白。
影片有些哀伤,却不是悲剧。
因为跳水队长离开了这个监狱,正是通过贵族小姐撞开的裂隙,经由女教师,而通达自我。
体制会塑造灵魂,但灵魂中的某些东西是无法规训的,想想贵族小姐的优雅、对美的欣赏,对自由的渴望和良好的学习能力,我们就晓得裂隙在何处!
也许,裂缝的另一个名字是自由。
这部片子除了气氛烘托到位,其他的确实没让我印象深刻。
有一部与此类似的英国电影叫《丑闻笔记》,同样是师生不伦关系,同样涉及同性恋,但是《丑》更有张力。
而这部片子着实没什么回味。
看了不少英国片子,似乎导演都偏爱女校故事,再加点不伦之恋,结尾做个杯具。
一群在女校压抑久了导致性格扭曲的女人硬生生害死了一个善良的姑娘。
哎!
MISS.G找到了自己爱的人,想把自己多年幻想的旅程变为事实,所以她希望FIAMMA可以和她一起。
可是极度的自私,和扭曲的性格导致她最终残忍地看着自己欲望的对象在她坏里慢慢停止呼吸。
我在想,MISS.G到底有没有真的爱过FIAMMA。
如果真是爱过,那她为了保全自己的声誉害死对方,实在太残忍。
若是没有爱过,那她一定是在女校压抑太久,多年压抑的欲望找到了宣泄的对象,于是可怜的FIAMMA成了她的猎物,并最终惨死。
MISS.G推崇欲望,却因为自己的欲望抹杀了一个无辜的生命。
《裂缝》。
8分。
乔丹·斯科特编剧、导演,伊娃·格林、朱诺·坦普尔、玛利亚·瓦沃德主演作品。
故事根据女作家谢拉·科勒(Sheila Kohler)的同名小说改编,品质自然不差,但这样的片子,要有耐心安静看完。
我没看过小说原著,想来应该很不错,但三位女主赋予了这个片子不一样的精彩,都演得很好,也都很美,青春靓丽,身材火辣。
尤其是伊娃,你懂的,那即是男人的梦,也是女人的梦。
片名已基本概括了本身大纲。
伊娃·格林饰演的女校游泳队G老师,年轻漂亮,特立独行,在学生面前大受欢迎,尤其跟朱诺饰演的宿舍队长黛相交甚好。
直到有一天,玛利亚饰演的西班牙贵族小姐菲奥拉的到来,它显眼的身份、独特的气质、渊博的见识以及相对孤僻的性格,既打破了女校的宁静,也打破了G老师和游泳队之间的平衡——似乎G老师也对菲奥拉另眼相待,甚至有点意乱情迷。
伊娃拿捏这类意乱情迷的角色驾轻就熟,不仅在同性边缘游走得十分娴熟,甚至还能透漏一点女校特有的神秘气质。
裂缝终于在三人之间产生,因为黛亲眼目睹了G小姐亲吻菲奥拉。
无比想穿越到过去回到那个没有互联网没有电脑没有飞机没有照相机的时代在那个时候,人们要用自己的双脚丈量大地走遍地球上所有未知的地域见识到那些井底之蛙无从得知的奥秘学到一些稀奇的小戏法带回一些难得一见的小玩意就如同片中的Miss G一样在Fiamma到来之前Miss G在所有小姑娘心目中就是一不可逾越的丰碑她去过无数她们想都不敢想的地方她读过无数她们听都没有听过的书她迷人之处在于神秘但是当西班牙的贵族Fiamma到来之后一切都改变了Fiamma读过更多的书去过更多的地方懂的更多的小把戏于是Miss G不可救药的爱上了Fiamma这种爱,无关风月只是当一个经历了太多的人太久无法找到一个有资格倾述的对象却恰好遇到一个志同道合者理所应当产生的爱情当最后Fiamma奄奄一息的时候Miss G只是说,你不适合这个世界其实又何尝不是因为在Fiamma面前,Miss G的一切引以为傲的资本顷刻无存所以单反神马的真的不是不归路只有一个人不停的走下去,看下去才真真是不归路因为我始终相信“等到风景都看透,再陪你看细水长流”百分之一百是扯淡!!!
她们,穿着白色的衬衣,藏青色的背带连衣裙,黑色的长筒袜,黑色的皮鞋,系着蓝灰相间的条纹领带,腰间却围着一条扎眼的鲜红绸带。
她们,用动听的歌声吟诵着虔诚的唱词,眼睛却不由地四处寻觅。
她们,会说着讨人喜欢的话,却会做令人不能想象的事。
她们,其实很简单,有着小理想、小猜忌、小埋怨,却知道欲望是这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
她们,只不过是一群没有长大的姑娘。
G小姐的确是个容易让这群姑娘爱上的老师,尤其在那个年代,尤其在那个年代的英国,尤其在那个年代的英国寄宿女校。
她自由热情也奔放,敢想敢说也敢做;她游览各地,阅历无数;她明亮却有些执着的眼神里,流露出对未知世界的憧憬以及渴望亲身体验的希冀;她漂亮,迷人,她有着这些少女所没有的一切,她似乎承载着她们的梦,她就是她们在这个封闭世界里的唯一一颗闪亮的星。
直到有一天,Fiamma的到来打破了原有的美好平静。
她用她贵族的气质,感染着这里的每一个人,她有些孤傲,又有些平易近人。
她有些漂亮,但更让人心生爱怜的是她略显忧郁的美。
她可以沉默不语,她也可以用温弱的声音讲述奇幻的童话。
她时常一个人呆着,别人找不到她,因为她有着自己不想被人打扰的小世界。
于是,矛盾生了出来。
姑娘们从来不会做的那样nice。
尤其当她们发现G小姐已经将自己的心毫无遮掩地偏向了Fiamma时,那种不知从何处来的小力量促使着她们做出一件又一件看似疯狂的小事情,她们一次又一次地折磨着Fiamma,这样,她们就能够在她的痛苦中得到某种快感、寻到某种平衡,却不清楚她们已被G小姐利用。
G小姐深深地迷恋上Fiamma,因为她冷的面颜、拒人千里的淡漠,因为她的低调却又忍不住让人尖叫的出色表现,因为她博闻强识而又低头不语的沉默。
当然还有她的完美,在G小姐眼中的完美,那种G小姐一直在竭力伪装出来的完美,而她却看似轻而易举的全部拥有了。
可是,Fiamma却丝毫不领她的情谊,并不断说中足够能刺痛她私密处的话。
Fiamma蔑视了她看似正统而又没有成果的跳水训练,Fiamma发现了她偷偷收藏着自己的饼干和明信片,Fiamma其实明白,G小姐哪儿也没有去过,那些她说出来的故事,只不过是别人书里写的片段。
Fiamma不知道自己的到来会有什么的样的结果,她唯一想的是自己的故乡,自己的父亲和家,可能,还有一个她心爱的男孩儿。
她一心一意地等待离开这里的那一天,所以对这里的一切不投入丁点兴致。
她来自另一个世界,她不明白自己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她只是好好地做着她自己。
只不过,她跳不出这儿,她在用自己善良又有些冷的心,感知着周围,殊不知同时她也在一步步地走向世界的另一边。
在这个世界上,最难捉摸的就是女人的心。
就像那湖水,虽然清澈,虽然只是那么大的一个圈儿,却深不见底,而又沁凉透心。
这里,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故事,大多数是不能讲述的、阴暗的、邪恶的、却有不能释怀的秘密。
所有的表象上的强大,其实只为掩饰她们内心的恐慌、不安定与不自信。
那些蛮横、残酷,而又有些令人作呕的把戏,就像一把尖锐的小刀,一丝一丝地拨动彼此内心深处上最脆弱的那根神经。
她们看似无所畏惧地撕扯着,但若你能静下来向她们的眼睛望进去,看到的却是退缩和无所适从。
泪水其实不算什么,那种无表情的冷酷眼神才应是最能让人止步而不敢向前迈进的一面镜子。
I don't care for open water,那一浅浅港湾,泊船驶进驶出。
当面向广阔的大海以及那未知的世界时,占据上风的是勇气还是怯懦?
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我们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每个人的心里都住个几个小人,他们经常在暗室里角斗,获胜的是哪一方我们不得而知。
只是,谁都不能承认自己是完全的纯洁高尚,就像谁都不能否认自己的邪恶懦弱一样——我们生而不完美。
但这又何妨?
当Di在片尾竭尽自己的理智与情感喊出的那句“After her”时,真正追的又是谁呢?
***推荐
在夜晚湖里游水那一段,美到极致。
原著值得期待,并值得一读。
另,本人很欣赏Eva Green在里面的所有服装,很适合这个角色,大量的高腰裤装和很有下垂感的长款大衣,丝质、色调同周围的景致相协调,就是那时那景那情的最美好的诠释。
不足之处:虽然Eva演的很卖力,但还是有很重的表演痕迹,或许她还年轻,来日方长。
我所说的真实不是故事的真实性,而是电影里面对人性的一种描写,实在是太真实了。
有的时候为了掩饰自己的懦弱我们会用谎言来美化自己,然后我们会编制更多的谎言来掩盖自己的谎言,最后我们被谎言麻痹,被谎言所带来的甜美所诱惑。
一旦这个谎言被戳破我们不会认为是自己的错,会害怕谎言被完全揭穿,然后我们会怨恨那个戳破了我们谎言的人,这一切的一切都源自于我们的懦弱。
太多人将《裂缝》的剧情简单化和庸俗化了,原以为那只是电影简介的用语,意外的是,居然也有看过电影的人把它当做一个讲述变态的迷恋、情欲、嫉妒的故事,这未免有些过于商业化和噱头化了,这部电影中表现的人性的复杂,并不是一个数学公式那么简单,甚至也不是一个化学方程式。
G小姐迷恋的不仅是fiamma本身,她迷恋和崇拜的,是fiamma的经历和生活——G小姐理想中的生活,也是她一直在伪装的生活——周游世界,去完成各种冒险,做一个勇敢飞翔的人。
这实际上,也是Di迷恋G小姐的原因,她在G小姐身上看到了另一种充满魅力的生活,这成了处在封闭的寄宿学校中的女学生们的精神寄托,倔强如Di,是绝不可能让这种梦想破碎的,她必然会誓死保卫它——并不是G小姐,而是她无望生活中的唯一出口。
所以在知道G小姐要离开时,Di绝望地喊道:“我们什么也没有了!
”但G小姐对Di的“解放”事实上是对她最大的禁锢,她让Di满足于这一切她构筑出的幻象中,而放弃亲自去冒险的想法,从而将Di永远地留在身边。
所以说,Di对于G小姐是特别的,因为只有Di知道这地方是forever,她们可以相互依靠。
但这种平静,或是平衡,因为fiamma的出现而被打破了。
G小姐对fiamma的迷恋事实上是飞蛾扑火,如果说,选择Di,是她对现实的理性经营和妥协,那么对fiamma,则是她内心最炽热的理想,或者说是欲望的难以自拔的追逐。
G小姐本质是怯懦的,她的一生都在学校中度过,她只敢在梦里飞翔,她编织的谎言与其说是为那些女孩的,其实更是她在麻痹自己。
这样的G小姐,必然会被理想抛弃,正如fiamma对她的鄙夷。
fiamma在G小姐的心上撕开一个口子,G小姐又在Di的生活上裂了一条缝,其结果就是,可悲的G小姐被迫彻底暴露在现实中,一无所有、不知所措,被推向崩溃的边缘;而Di,从裂缝中看到了真实的希望,真实的未来,她注定不会成为G小姐,因为她有勇气,敢于飞翔。
而fiamma,她是一个太具象征性的存在,她的美好,也许不能改变一切,但当她破碎,美好消逝时,会有人惊醒,然后前进……
裂缝滋生细菌,水也滋生细菌,这座岛拼命做到安全保护,到底是碎成了三片女性大陆。
有些大陆终其一生没有找到彼岸和初始的生命胚胎,在想象里劣化,像G小姐脸上的妆,开始在波光粼粼的正前方美得不像话,随后开始褪色,最后让黑眼圈占据了一张脸的领地,她很可怜不是吗。
有些大陆生来就是要击溃别人的,不懂谦让与照顾,只是竭尽所能展示着与众不同和“我终究要离开这里”的信息,公主的傲慢是要付出代价的,你知道吗。
有些大陆看上去凹凸不平不太美丽,但它痴嗔最明亮,像玻璃,从眼睛里就可以看到嫉妒、拥护、爱在里面翻腾,如久久不息的金色岩浆,有些事物原来是来给她做仙女教母的。
女性,女性,女人,女孩,像荷兰风车,一阵风吹过另一阵风,就呼吸畅通。
G小姐这个人物很复杂,她美丽,成熟,又温柔,谁也想不到她会是残忍的杀人犯。
她珍藏世界的其他面,所以渴望一个志同道合的真公主,当被公主拒绝时她就是最阴险的小人,lunatic。
不过我觉得她前期倒不是很吸引人,变成恶鬼之后才有了可看性,一个总是穿得像秀场模特的高挑女人转溜着蓝色眼睛,那么滑稽那么怯懦,好像下一秒就有大大丑闻从她身上传出恶臭。
她自己也知道的,每一个潜在的杀人犯都知道自己即将走到刀锋上,那是与生俱来的,小人的直觉。
当人有了执念,有了掌控他人的欲望,正如她说“人生最重要的就是desires”,她就一败涂地。
好美,好丑,她是好极端的颜色。
公主的话,我觉得太纯洁了,纯洁到她的存在就是对他人的一种凌辱,那么高高在上看不起所有,可分明她也是世界抛弃的高端产物。
凭什么呢?
黛想问,G小姐想问,我也想问。
你的一双眼睛像棕宝石一样,绸缎睡衣贴在你身上,任何恶意和赞美都动容不了你,你的情绪像是施舍,该怎么办啊。
当世界开始觉得绝望,不是因为你太忧伤,而是因为你太疏离,公主我们被你衬托成了城墙的湮尘。
公主生来就是为了死,死于呼吸不畅。
黛无疑是我最喜欢的角色,在什么剧情也不明晰的时候我就被她吸引,不算美丽,可是好抓人。
她的眼睛像一个镂空的竹篮,装着嫉妒、刀剑和寒冷月光。
她维护一切,她阻止齿轮的转动,她仿佛冥冥之中已经窥见了命运的结局,但女巫给的预告不全。
她摸索着去恨,直接地去爱,乌泱泱地把手伸成了围栏,这座岛是她和G小姐的信物,她不允许公主的入侵和造反,公主就是原罪。
(理解朋友喜欢黛和公主cp了哈哈哈哈)黛有一种原始的力量,谁的态度轻佻,谁就要被她击中。
黛的眼睛像飞鸟中最尖锐的鹰,把一切妄动都慢慢地拆分。
她接受公主香水的那一个特写我很喜欢,骄傲的人不会直接地抬眼,她会垂下眼皮,什么话也不说,眼珠在眼眶里低低地转动,像湖水汇入海水。
以及她看见最尊敬的G小姐杀了公主之后,她的呆滞,好像被吓傻了,好像信徒被驱逐了,站在那里全身僵硬,两只手在身体旁边被冻结了,五官变成了一只眼睛,看着G小姐,一动也不动。
太会演戏了,真的,那双眼睛简直就是上天给她用来传递情绪的礼物。
这部电影绝对是一个惊喜,完全的,属于女人的电影,裂缝可以是山谷也可以是骨头内部,可以是摧毁也可以是跨过。
女人完美,阴暗,被处决,被成长,我们都是王冠上的一颗。
《裂缝》是乔丹·斯科特执导, 伊娃·格林,朱诺·坦普尔,玛利亚·瓦沃德等主演的剧情片。
影片根据南非女作家谢拉·科勒的同名小说改编。
影片讲述青春期的女孩们:跳水队的Di、Lily、Poppy、Laurel、Rosie和Fuzzy 是学校里最风光的孩子,她们迷恋着她们优雅而个性张扬的女老师G小姐,然而,西班牙女孩Fiamma的来到打破了这种平静,G被Fiamma的美丽高贵所诱惑。
讲述青春期的孩子在封闭而缺少成人管教下,将人性中黑暗和暴力的一面激发出来
QueenB是何许人也?
如果在《绯闻女孩》里,她就是Blair小姐,如果是在《贱女孩》里,她就是瑞秋饰演的雷吉娜,在《天使之恋》里就是佐佐木希所演的凌霸校园腹黑大姐头,如果是现实生活里……有可能是林赛罗韩或者希尔顿或者管他什么的……当然也不仅限于公主,在百合片《迷恋》(又名《裂缝》)里面,她就是风情摇曳的女神伊娃格林。
要定义一个女孩子是不是QueenB,并不是看她是不是拥有多少漂亮时装,也不是看她有多少香车宝马,也不是看她的头衔究竟是不是模特圈/时尚圈/演艺圈的一姐二姐……而是看她的裙下之臣。
你知道,在人群中,她可能不是最漂亮时尚的,也不是最有气质最家世显赫的,也不是最阔绰的,但匍匐在她脚下的追随者绝对是最多的。
对,你马上就懂了——在某一个社交圈子中,最火最红最有号召力影响力的那个女生就是QueenB。
而且在一个圈子里,有且只能有一个QueenB。
这道理就像蜂群里只有一个蜂后、基督教说世界只有一个上帝一样。
所以绯闻女孩里面Blair要恶整Little J ,贱女孩里面瑞秋要和林赛罗韩掐得死去活来——这Queen的位置只有一个,众星捧月捧的也只是一个月亮,我的荣光/我的情人/我的粉丝团怎么能允许他人分享?
那个QueenB啊,不仅漂亮时尚娇艳动人,而且战斗力一流,娴静时如姣花照水,撕逼时就凶相毕露。
一旦发觉圈子里有哪个是她的潜在威胁,或者她发现了谁有想取代她的念头,她就马上不择手段地带上亲友团去迫害那个小妖精。
QueenB可恨吗?
非常可恨。
人前称她为女神,人后则为她冠名为某表。
因她嚣张跋扈,唯我独尊,因她品性奇葩,手段恶毒卑劣,为人不齿 ——“好女孩才不会做这种事!
”事后的放出马后炮如是云。
——然而好女孩又怎么会去当“QueenB”呢?
QueenB本身就是坏女孩、贱女孩。
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承认不承认,在你所不知的世界里,QueenB的圈子始终如一地都存在着,那些好女孩们所鄙夷轻蔑的玩意儿,被QueenB制定成了法律条规在她的圈子里盛行——比如“以貌取人”或者“狗仗人势”。
那么问题就来了——既然人人都知道QueenB的自私、奇葩、小气,矫揉造作——为何那么多人还是那么一往情深地迷恋她呢?
QueenB的魅力又何在呢?
为何她总能使那么多人臣服于她呢?
要知道,圈子里的每个女孩都想成为QueenB ,QueenB的穿衣打扮风格就是她们的时尚风向标、QueenB的言谈举止就是她们争相模仿的模板。
她们一刻不停地谈论她、模仿她的同时,还嫉妒她、诋毁她。
她们渴望着哪天自己也变得如QueenB一般光彩照人,万众瞩目,然而至始至终她们都发觉自己还是QueenB那含水量很大的粉丝团成员之一。
圈子里的每个女孩都渴望成为QueenB,哪怕明知她其实胸大无脑,但再怎么愚蠢的脑袋,当她戴上王冠的那一刻,总是光彩夺目的。
圈子里的每一个女孩都迷恋QueenB,哪怕在私底下骂她骂得多么恶毒难听,但是当周遭所有人都对QueenB表现出一种迷信般的顶礼膜拜的时候,她们也跟着不由自主地低下头去。
——这是她们的Queen,她们臣服,哪怕曾有腹诽;她们献上信仰,哪怕曾有怀疑厌憎。
她们至始至终都不会明白,为何QueenB能成为Queen,为何QueenB从来就地位稳固无可取代?
直到有天有个外来者闯入,她不管这可笑圈子里的所有信条,她无视QueenB身上的光彩和珠宝的诱惑,她冷眼看着一堆无知少女膜拜着那个她们心目中的神灵,她却拒绝加入。
她说:“我就是公主,真正的公主,来自西班牙。
我有珠宝,有华服,有爱人,也看过世界——但是这些东西又有什么值得你们崇拜的呢?
”然后可想而知的,真正的公主死了,被QueenB谋杀。
她身上的一切都是QueenB想要而得不到的东西,她的钱她的钻石,她的锦衣华服,她的美酒佳肴,她的爱情她的故事她的世界,甚至包括她这个人——然后公主却拒绝QueenB,她厌恶QueenB就像所有人厌恶QueenB一样,但是她的厌恶来得格外耿直而真诚。
QueenB受不了这种厌恶,她的世界是不允许有人抗拒她的欲望与魅力的。
所以真正的公主死了。
然后突然就梦醒了。
所有人都醒了,她们忽然意识到对QueenB盲目的崇拜与无知的轻信竟然让她们错手杀死了一个真正善良崇高的公主。
死亡在她们耳边敲响了警钟,无情打碎了她们迷蒙愚昧的少女梦,她们隐约意识到了,让QueenB成为QueenB的人,正是她们自己。
原来愚昧无知才是邪恶最大的帮凶。
因为她们无知,才会轻信QueenB那做作夸大的谎言。
因为她们愚昧懦弱,才会任由QueenB颐气指使却不发一言。
因为她们本身虚荣、因为她们向往虚荣,因为这份欲望的原罪,她们才会崇拜QueenB这样虚伪做作的女人。
或许她们原本的追求不应是这样的,她们原本想要的是真正的美丽、是真正可让人汲取营养的学识、是令人心生愉悦优雅崇高的趣味,是渊博的知识,膜拜的是真正的美神维纳斯或智慧女神雅典娜。
奈何遇到的却是海中的塞壬,海妖用充满诱惑的美貌和令人迷乱的歌声迷惑了她们,用海市蜃楼缠住了她们的双足,让她们在黑暗冰冷的海底越沉越深。
于是清醒过来的女孩子们挣脱了海妖的束缚,游向光明的水面,重获自由。
她们洗去了脸上的胭脂水粉,做回了一个普通人。
你去看看现在的那些好女孩,你去问问她们还记不记得QueenB?
她们大部分会告诉你:“QueenB?
那是什么愚蠢的东西?
我有很多个朋友、老师,但她们没有任何一个人叫做QueenB.”你再问问她们,如果QueenB来到你的身边,你是否还愿意和她做朋友?
哦,和QueenB做朋友就意味着被QueenB奴役——聪明的好女孩当然是不会的。
而她们其中——某一小部分、有过某种曾经的女孩就会看着你,脸上露出《亚当斯一家》里温斯蒂一样冷艳神秘的微笑:“不,如果我再遇到她,我会像个印第安人那样,剥了那小婊砸带着金发的头皮,把她绑了放在火上烤BBQ或者做人肉叉烧包。
”
书里这个故事不是这样的啊……Miss G才是受害者 Fiamma促成了自己的死亡 不是什么狗屁勇气的故事 是欲望的故事 完全错了 =。。=
看不懂讲什么,,进入主题极慢。。。某对艺术片实在无法入戏
做作!
无聊又漫长的一部片子,故事完全可以开始于后半部。
畸形的爱,扭曲的欲望。她杀死她的时候依旧那么温柔。
欲望
欲念
和我想象中大相径庭!
水中戏,美丽的刺目。熹微晨光,盈盈亮亮的水面,无暇白皙的少女胴体。嫉妒令人生恨,我记得我曾写过【嫉妒惹祸,玫瑰凋谢。残留的刺倒是害了一手的伤痛。不留情面。】刚巧这一刻,电影入高潮,殴打喘息,提琴声激越。
赎罪#2之麻辣女教师
优雅的
不可逃离的群体,无法释放的欲望,童年的阴影
Girls' bullying in boarding school. This film is really sick.
原来是你。。。。
漂亮的语言背后 隐藏着一颗魔鬼般的心 珍爱生命 远离魔鬼 人间有风险 降落需谨慎 还是觉得宣扬人性丑恶的片不看为好 让人反胃
eva green啊啊啊啊啊……
Fiamma是完美的吗?不见得,她也有无法面对的过去和骄傲自负的性格。Miss G是残缺的吗?不见得,她仅用言语便创造了两个完整的世界。只能这样说,Miss G是伟大的白日梦者,Fiamma却偏偏是她的食梦者。一旦前者迷恋上了后者,就构成了主谓宾健全的悲剧陈述语。
Fiamma..
EVA GREEN大妈那苍白的演技。和THE HOURS里面的KIDMAN如出一辙。
邪恶又美丽的女老师 可怜又善良的女孩 好沉重 好邪恶 好美丽。。。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