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拉梅朵。
冈,拉,梅,朵,她吐出每一个字,每一个字就在她齿间绽放成花。
冈拉梅朵,可以是一个人的名字,一间酒吧。
她是人名的时候,一定是藏地最美丽的女子,明亮清澈的眼神和皓齿辉映着晕红的腮,浅笑盈盈,流盼倩兮,如同掠过天边的云一样,温婉动人。
如果她是一间酒吧,这里应该有时光的味道,木质桌椅,泛黄的书籍和怀旧的音乐,一本旧杂志,一杯红酒,在穿窗而过的阳光里消磨一个下午,使人忘记了时光的流转。
专心地想一些心事,烟灰掉下来,忘记落在什么地方。
冈拉梅朵,也可以是一部电影,一首歌。
这样的电影,背景必然是放在西藏的雪山圣湖之下,大风起兮,经幡舞动,天高地远。
这样的歌,必然要由雪域最美丽深情的女子唱出来,她有着天籁般的嗓音,仿佛神的声音开启,就像阿扎身上有七种乐神的庇护,打击出令人眩晕的节奏。
冈拉梅朵,或者更是一则关于光阴的故事,故事结局一尾苍凉的手势。
讲故事的人舌尖轻抵齿壁,双唇开启,轻轻呼出她的名字,冈,拉,梅,朵——这是一个寻找与等待的故事,圣湖的边上呵,亲爱的人儿,你又是为谁泣涕涟涟,坐守一生,衰老了不朽的容颜?
(额,无病呻吟,似乎与影评无关……呵呵,闪)
《冈拉梅朵》:寻找雪域中那个等待已久的魂灵_高清1080P在线观看平台_腾讯视频引言是一个故事,一个未经证实却让笔者深信不疑的故事: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期,两个年轻人结伴去了西藏,感受到了来自于藏传佛教的神秘,也登上了一座不大不小的雪山,苍鹰在飞,天蓝如水晶,仿佛身处于一片纯白的世界里。
回到北京,其中一个人背起了行囊来到了山海关,他用他的血肉之躯阻挡着现代文明,而另一个人则闭门于家中,创造了一首经典的摇滚歌曲。
回归自然以鉴证自然,还是将自然收纳于磊落大气的心胸之中,这是一个选择,一个灵魂被洗涤后的选择!
但更多的却是疑问!
―――韩兮历时四年,女导演戴玮将一部关于西藏的音乐电影呈现在观众的面前,对于一个曾拍摄过大量MV作品的导演来说,这样的选择无疑是正确的,西藏广阔无边的美丽将毫无保留地被纪录下来,而那充满了神秘与异域风格的音乐更能够令观众得到一种心灵的震撼。
但非常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一名女导演的作品,这里强调性别的原因并没有任何歧视的意味,恰恰相反,在这部影片中,导演的女性身份是表露无遗的,故事是关于爱情的,风景是绝美的,音乐更如天籁一般,这几大元素表明了影片的整体基调,那就是感性。
影片是感性的,这是毫无疑问的,而这种感性是超越了许多现实问题的,这样才使得影片与“敏感”两字划清了界线,从而可以义无反顾地扑向生命中最主要的两个命题,爱情与死亡(天堂)。
一、故事“天堂般的爱情,地狱般的等待”是影片的一句台词,也恰如其分地概括了影片的故事。
影片讲述了两段爱情故事,交措在一起,一段是现在时的,安羽与阿扎之间充满了现代感的爱情,而另一段则是阿扎的爷爷与拉姆六十年前的爱情悲剧。
影片中安羽在寻找着“冈拉梅朵”这首歌的原声,而阿扎试图在完成着爷爷的遗愿,两个人在寻找的过程中完成了爱情的演绎,但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安羽与阿扎其实寻找的是同样一件事情,那就是六十年前那段爱情真相。
从这点来说,现代时的爱情其实是为古老爱情服务的,而真正能够体显影片精神实质的爱情片断其实是那六十年前的爱情,是拉姆的爱情,是爷爷的爱情,是一场悲剧的爱情。
在影片《法国中尉的女人》中也是讲述了两段爱情,用现实的爱情还演绎着作品中的爱情,导演最后将作品升华,而将现实的冷酷抛给了观众。
这是一个对比式的爱情手法,两段爱情具有同等的份量。
但《冈拉梅朵》一片却不一样,虽然这种对比隐约中可以看到,但当真相被慢慢揭示出来的时候,那古老的爱情显然更具有悲情的意味,更令人感到心的动容。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难看到,导演在讲述这个故事时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即那古老的爱情几乎是完全缺失的,当美丽的化身,年轻时的拉姆仅仅在影片中出现了五次的时候,观众的心情不会受到巨大的感染的,那地狱般的等待失去了它应有的悲剧性,也失去了它应有的天堂般的纯净性。
在这种情况下,观众只好跟随着导演的镜头去捕捉安羽与阿扎之间的爱情。
这是一个极具现代感的爱情故事,里面隐藏着诸多的现代元素。
毫无疑问,安羽走上雪域高原是一种外来身份的介入,是对那古老神秘文化的崇敬,于是她对拉姆的寻找无疑是对藏文化的一种礼拜与探索,而阿扎在努力地完成着爷爷的心愿,这显得是对传统的继承与延续。
在这种情况下,两种思维碰撞到了一起产生了爱情的力量,于是,这样的结合具有相当的时尚感。
可以看出,导演的眼光是独到并且敏锐的,当拉萨市里那些古老与现代元素相结合的影像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时候,我们不但看到了与想象中截然不同的现代化的一个都市(具有纪录性本质的镜头),更为阿扎与安羽的爱情铺垫了极其合理的因素,情感之外还有一种接纳。
但当阿扎与安羽踏上寻找神湖之路的时候,现代与古老的结合点只存在于两个人身上,而爱情成为最重要的主题,随着场景的变化,所有观众开始感叹于西藏的美景,开始追寻那场古老的惊心动魄的爱恋。
从这个角度来说,拉萨城中的戏份便显得有些冗长了,这种城市的现代感展示更如一个风光片一样,与故事本身有一定的脱离感。
毫无疑问,影片的重点应该放在阿扎与安羽的旅途之中,由于本人对西藏地理知识的匮乏,所以无法述清那所谓的神湖(纳木错),还有阿里的扎达土林以及闻名的古格王朝在藏文化中所处的地位,无法找到这些具有标志性的风景对人物关系以及寻找的过程是否具有一种辅助性的作用。
但正如影片中所铺垫的,所谓的神湖更是一种意象,表明了人物内心的追求,无论它是冰封时的肃穆还是波涛翻滚时的壮阔,所以它作为影片的结点是理所当然的。
回到过程中,影片最大的问题是景色与人物的隔裂感,虽然旅程的背景令观众们目眩神迷,神秘而富有一种原始的冲动美,但这些景色与人物却是断裂的,它们只存在于画面的背后,与前景中的人物并没有产生强烈的联连感。
于是,爱情在上演着,风光在展现着,我们看到的旅程只是在路上而已,没有一种强烈的寻找感,与强烈的认同感。
但瑕不掩玉,此片的故事本身是美好的,成熟的,虽然有些淡淡的悲情意味,却与整个影片的风格是相契合的,作为一部文艺影片,这样的故事虽然有些陈旧,但配以美丽的风景却也达到了挖掘人物内心的作用,并且形象地展现出一种心灵的超越。
这无疑是值得肯定的。
但作为MV导演,在讲述故事时的编排比重上,以及细节(情节)的处理上还稍欠火候,简而言之,故事没有丝毫问题,有问题的是讲述故事的方法。
二、音乐与镜头雪顿节的展佛无疑是极具震撼力的,感谢导演将这个一个极具藏域文化的活动展现在观众们的面前。
这不但是影片的开言,而是影片文化基调的确立。
西藏,在许多人心中是美丽的,神圣的。
于是,我们可以跟随着导演的镜头以一种猎奇者的心理去了解西藏,了解那里的风土人情以及美丽风光。
许多人看过此片都会产生一种去趟西藏的冲动,毫无疑问,这是对导演最大的肯定,作为一名拍MV出身的导演来说,画面感以及冲击力是不难体现的,再加之天然的美景以及独具异域风格的细节,这所有的一切都会令人感到有某种来自于内心的吸引力在牵引着自己。
可以说,影片在镜头语言方面没有任何失误之处。
但正如前面所说的,这所有的镜头与故事本身其实是有种断裂感的,这与导演用镜头讲故事的水平有一定的关系。
当我们赞叹于影片中的画面时,那种精神上的内涵显然因此而丧失了,我们无法从画面中找寻到阿扎与安羽的追求,简而言之,我们看不到阿扎眼中的西藏,而安羽眼中的西藏也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当然,在那个梦境中,那个神秘的心灵之湖中,安羽得到了生命或者说是爱情的真谛,但这只是一个结果,缺失了过程的铺设。
几乎是同样的原因,我们听到的音乐动人,冲击着我们的心灵,让音乐电影这个词汇可以深入人心,这是不用质疑的。
但除了从头到尾的主题音乐冈拉梅朵以外,我们无法找到音乐与人物命运的辅助关系,音乐也略显得孤立,是跳跃出来的。
尤其是那场婚礼的音乐,虽然欢快美丽,震动人心,但毫无疑问,它对人物的关系起到了混淆视听的作用,它的出现过早,并且加长了拉萨城市中的戏份。
可以肯定地说,这段音乐成为影片的一个败笔,它的张扬恰恰无法与整部影片的风格相吻合。
音乐与影像是影片中最值得称道的地方,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两者的强势造成了影片内核的弱势,人对自我心灵上的追寻被这种强势所冲淡了。
三、风格不知为什么,看完《冈拉梅朵》想起了《云上的日子》,轻轻淡淡的,人物内心的追求是显而易见的。
无论《冈拉梅朵》是否被标记为音乐电影,它与影片《黑暗中的舞者》《红磨坊》却是截然不同的,它更是一部较为纯粹的文艺片。
由女性导演戴玮拍摄的这部文艺片更具有感性的思索,片中的主人公是对美好的追求,事实的真相以及细节的展现更应该如梦幻般的美丽。
无法给文艺片下更好的定义,也许是仁者见仁的问题,但有一点也许是相通的,那就是对人心的展现,心灵的流浪与心灵的归宿感。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冈拉梅朵》中的爱情是虚渺的,是具有完全的象征意义,只代表那种内心与自然与神秘与怀念等美丽事物的沟通。
所以笔者更希望将此片看作一部寻找的影片,不是藏文化的根,而是心灵的释放。
这是极具个人色彩的诠释,也符合剧中每一个人的内心动因。
在这种文艺(笔者不愿称其为艺术)气息下,故事其实并不是十分地重要,人物间的冲突也会显得不伦不类,所以,当失声的安羽以美丽的笑容展现在观众面前的时候,这个画面与影片的精神内核是完全一致的,而张扬的阿扎却显得跳出了这种文艺的气息,多少淡化或说影响了影片的整体风格。
也许导演与笔者的想法并不一致,除了内心的寻找以外,导演试图展现着现代西藏在古老与现代文明共同左右下的面貌,但这样却使得影片变得并不纯粹,而大部分在路上的情节似乎也变得有些失去了固有的魅力。
安羽无疑是导演的精神所在,她的失声的背后意味着眼睛将成为她的表达自己的最佳方式,同时,眼睛是心灵之窗,安羽的眼睛所看到的一切都将变成心灵上的寄托,映射在拉萨现代感与古老宗教的结合中,映射在藏域旅途中的美丽与纯朴,最终更要映射在心灵寄居的神湖之上。
导演在方面肯定做了相当大的努力,但在笔者看来还远远不够,我们更多是借用摄像机的镜头来观看此片,而不是安羽的眼睛。
所以,影片便显得并不纯粹,在文艺的形式下加杂了某些不应该出现的细节与场景,包括对白,包括男女主人公那些并不动人的爱情冲突。
四、结言从影片的制作角度来说,《冈拉梅朵》并不完美,也并不纯粹,但作为戴玮的第一部影片,它无疑是成功的,并且极具感染力,天籁般的音乐以及优美的画面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影片的精神内核虽然表现得还有欠缺,但并没有散落,这是影片最值得称道的地方。
寻找的过程是每一个人内心的追求,借用西藏这个令人向望的地方,借用爱情的形式来表现这种追寻之旅的创作动机同样也是成功的,没有任何滞涩与牵强的感觉。
这是一部标准的文艺电影。
中国不缺乏商业影片,也不缺乏现实主义题材的影片,但这种极具风格的文艺电影却少之又少,可以说《冈拉梅朵》的出现无疑是一个突破,虽然有些另类的感觉,虽然在制作方面没有达到尽善尽美,但这种尝试的意义远大于影片本身。
毫无疑问,笔者并不希望这种小众的心灵之旅的文艺影片来占据中国电影市场,那是对电影产业的伤害,但作为一种风格,这种影片却是不能或缺的,当我们津津乐道于《云上的日子》等影片的时候,我们当然也希望中国式的文艺(散文)片能够更好地发展起来。
也希望戴玮导演能够走得更远,更纯粹!
韩兮2008-3-26于通州
找了很久才在网上找到这电影,事先已经知道不会太好,没想到是这样的迷惑。
也许因为之前看过剧本,对里面大量的情节改动觉得莫名其妙。
不知道这些改动出于什么原因?
几个演员完全没有剧本原先的气质,顿珠像是个油腔滑调的家伙,郑昊就是一个傻瓜~~韩国MM倒是挺漂亮,可一整出戏都在梦游中,瞪着大眼睛四处闲逛~~索朗措姆真漂亮,可惜没她的戏啊……喜欢婚礼那场戏最后的一小段,两票载歌载舞的人群分别在男女主角率领下会合八角街小巷……之后是集体的载歌载舞,很有印度歌舞大片的气质,可歌舞场面和服装一点也不华丽……看着不够美。
片子里大部分藏族舞蹈拍的都不好看。
锅庄之类的舞蹈要是不能发现其中的韵律,用中远景看上去就是一群人傻呵呵的在原地踏步~~还是没有找到藏族歌舞的魅力,更缺乏对镜头呈现的想象。
巨大冻湖上徘徊的姑娘让人忍不住想起来巨型民歌手的MV~~对各种诟病的地理位置问题,自己倒是觉得问题不大……虚构一个神湖嘛电影里面的音乐。
唉……怎么说呢,虽说是有点像歌舞片的电影,可里面无时不在的漂荡出的歌声还是会让人觉得唐突。
西藏是一个安静的地方,只有经历过空旷草原上安静的让人发疯的安静,才能体会到人们聚在一起时载歌载舞的兴奋与欢快。
因为太空旷了,所以会对陌生人热情……我是这么觉得。
而电影里,无时不刻不被吵闹的声音塞满……没有歇息的片刻。
大场面。
最开始的雪顿展佛是绝对的大场面,可在电影里没看到那种震撼。
感到是各种杂乱……不是大远景广角就能呈现气势恢宏的。
不过中间一个镜头,女主角站在一块岩石上举着麦克风的画面和巨大的佛像组成了采访画面……大佛端坐,前景的话筒对着他……有意为之吧。
刚看完,发一点感慨。
一部电影需要一个情感主题。
好像这是今天说的又一句废话。
但看完本片,我好像没找到它。
取景很美,镜头分得也蛮有功力,未显生硬。
故事讲的也还周正,剧本没有大的瑕疵,演员的表现没有特不靠谱的,配乐也还不错,观后心灵受到的撞击不是那么强烈。
据说是导演的处女作长片,拍到这样,已经算良好的交卷。
回头还在想,这几个都还不错的因素凑在一起为什么没有构成心灵撞击感强烈的片子呢?
难道是情感主题的原因?
这个故事主要为了告诉我们什么?
或者说是不是想要告诉观众的东西并未收到应有数量的回应呢?
散场时多数观众给了掌声,然后表情木然的离开。
这说明了什么?
作为一部电影,它具备一了切视听达标甚至优良的因素,但作为一个需要告诉人们点什么东西的故事,它好像又缺了点什么。
一个馒头加一杯果汁也会是一顿营养齐备、可以裹腹的早餐,但这种组合并不会有很多人强烈热衷。
安羽是绝对幸运的女子,亲历世上那么多的美好,用最行云流水的声音,演绎她所知道的《冈梅拉朵》。
干净的妆容,搭配恰倒好处的围巾,倔强的举着录音机。
这就是可爱的安羽,一个有着美好幻想,并且肯付出行动去揭开谜底的安羽。
冈拉梅朵。
雪莲花,纯净,无暇,纯粹,圣洁,安静,回归。
寻找,某种等待。
而等待,本就让我动容,何况是一个人不带任何功利色彩的爱?
我的眼泪如期而至,纳闷骨子里怎么有那么多崇尚少数民族的因子。
在拉姆抱着唐卡,哭着跪倒在她等了一生的冰湖边时,突然,觉得那个男人在那一刻突然苍白,印象模糊,有的,仅仅是拉姆一生情感的自给自足。
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上,有比雪花还洁白的恬静。
如果,如果真的有什么值得付出一生去等待,同权利,欲望,金钱,地位相比,我真的真的希望那是爱情。
拉姆,安羽,那个为了信仰用四年时间步行去西藏朝圣的男孩,总有一天,我要追随你们的脚步,去西藏!
还是那句老话远行的时候,心底坦荡,有情有意。
回头的时候,心有留恋,可以取暖
今天是在学校放映厅看完了这部片子,回来一搜索,竟然是零八年的新片。
联系到最近的一系列事件,冈拉梅朵的上映时机是对了,美中不足男主角不是中国人(这个只是在特殊时期我个人的一些看法,看到演职人员名单的时候,放映厅里唏嘘了一小片)。
我不是特别喜欢这部片子,一句话:音乐和风景还有演员比故事好看。
并不是说我没有被感动,可能是觉得部分情节和台词有些脱离现实,阿扎和安羽的矛盾冲突来的突兀也去得突兀。
感觉片子前史不足吧。
如果说是因为今天心情不好不能把影片看懂,那就是我不对了。
不过总得来说,这部片子看得出来,导演和编剧们都很用心。
那就足够了。
影片很浓的西藏风情。
镜头还不错,但感觉离魔幻现实还有点远。
如果处理得更夸张一些,会更好。
喜欢男女主演的表演,西藏男演员有种酷酷的气质,戴牛仔帽的造型很不错。
韩国女演员气质很纯美,在国内的女演员中不多见。
演冈拉梅朵的藏族女演员,本人比片中好看。
和这个片子有缘,偶然买来看的,才发现导演是我喜欢的MV-《万物生》的女导演。
但这个片子故事讲得一般,结构有问题。
看得出导演讲故事的功力还需磨一磨。
如果把爷爷那段爱情再多讲述一些,让两个故事交叉讲述,会更丰满一些。
还有很多部分故事情景讲述得太碎。
虽是音乐电影,但音乐部分有些杂乱感觉。
片中有些部分音乐的鼓点和画面不对位。
但男主角在婚礼餐桌上用手打鼓,在转轮上打鼓,及男女主角在街头一起欢跳这几段,都处理得很精彩。
整体影片的文艺西藏气质,我还是很喜欢,也喜欢这个故事里神秘和离奇的那些元素。
希望能有表达得更好的作品出现。
拍得很辛苦,大家都很不容易,很敬业.不过片子本身让人有点失望。
故事比较苍白,很多地方不合逻辑.影片想表达一些很美的东西,但剧本写得没有说服力,缺乏感人的力量。
整个片子都在用音乐和场面支撑。
看的是首映。
编剧和导演都来了。
可笑的是,细节上的漏洞连导演和编剧也没法自圆其说。
最重要的剧本非常薄弱,影响了这部电影的文学性。
看来拍片子,还是先要有一个好故事才行。
搞笑的是,首映时,连编剧老师扎西达娃自己都没底气。
电影放完以后,他上了台,呆在一旁都不敢说话,知道自己辜负了大家的希望,眼神怯生生的,看得下面的观众都很同情他,也不好意思多说剧情上的漏洞和苍白了。
了解电影的人,都知道评论界对导演的作用过于夸大了。
一个戏好不好,最基本的是编剧,但编剧的地位一直没有提升。
陈凯歌再厉害,拍一个《无极》的烂本子也会砸招牌;冯小刚早期的作品的背后是王朔、刘震云这些真正的大师(当然这些2位大师现在都不太拿得出东西了)。
几年前美国编剧罢工也是因为影视界对他们重视不够,什么都是某导演的作品。
重导演,轻编剧,这是个全世界的问题。
凭什么说大话西游是周星驰作品。
刘震伟的编剧、创意,根周星驰有什么关系?
冈拉美朵拍的不好,显然主要是编剧的原因。
一个一流的好本子,遇到一个二流的导演,拍出来也不会太差;一个二流的本子,即使一个超一流的导演也无法挽救。
这个戏当然是导演和编剧共同负担责任,因为戴导和扎西达娃老师一开始就不断地聊剧情什么的,但他们俩谁都没太想清楚究竟要表现什么,只是一个很抽象的梦,但故事始终没有成形,结果没想好就拍,弄得剧情不尴不尬的,后半段本来是最打动观众的部分,结果弄得越来越搞笑。
扎西达娃老师在首映上说:写了这么多年东西,现在写的也不是太好。
扎西达瓦是个挺了不起的作家,他的代表作可以上当代文学史的。
当时观众们都以为老师在谦虚。
不料一看完电影发现,本子果然写的乱七八糟。
看完西藏往事后再来看的冈拉美朵,想把导演的西藏三部曲都给看看完,这两部看完只能说导演一直有在进步的,哈哈。
冈拉美朵是08年的片子导演的处女座,整部看下来没有觉得特别深刻的东西,原是男女主角各怀梦想和目的,一个藏族男子的理想和北京女子美好幻想的主题,结果显现出来的这部分情节比较生硬,不够深刻。
反倒是把西藏的景色还原到了它原来最为朴素的样子,让我们这些没去过西藏一直憧憬去的人不免更为向往,景色不会像网上的美景图那样修饰过太为浮夸,有种清澈的美感,这个跟电影的整体气氛倒是比较相配的。
另外导演为什么那么喜欢通过语言不通或者无法言语交流这类手法来表现西藏的爱情故事呢,虽然演员表情及内心世界足以表达情感,但是人家也想看看有言语交流的西藏嘛,希望第三部会有比较大的颠覆,拍摄藏地这种神圣神秘的故事对演员的功力还是很考究的,个人觉得韩国美女除了本人气质外,跟宋佳的演技相比,差太多啦!
影片应该拍摄于西藏的暴动之前,那时候的汉人和藏人之间还显得那么和谐自然,拉萨很空旷,没有人为的紧张气氛。
高高天空,蓝蓝的云朵,就算没有盛装的民族舞蹈,只要有那空灵浑厚的声音就一下子把你带来到了西藏。
感觉到了似乎是一种精神的力量!
习惯了走马观花似的参观、习惯了走到哪里就拍到哪里,但如果能像女主角一样,到处倾听声音,也是一件很美妙宁静的事情。
故事中再穿插着一个久远凄美的爱情故事,这不正是很多城市人向往的那个地方么。
冈拉梅朵,如果你不烦躁,或者像不烦躁,可以去看看。
看的不是电影本身,而是声音带你去的那个地方。
女主角很漂亮,冈拉梅朵很美丽。
被震撼了 很喜欢 但是 神湖都结冰了 开着敞篷车会冷的啊 呵呵
做作的女人 无聊的剧情
烂俗,故弄玄虚,浪费时间,风景mv
一部mtv
宛如智障一样的故事 风景在美 没情节没故事 片子照样很难看
什么玩意儿啊
很 这个电影的名字。
神湖边上一个孤独等待的女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等过了春夏秋冬,像是修炼成佛。爱情由于这时间与空间的间隔,而倍加动人,令人感怀。对于西藏,毫无抵抗力,大爱。
冈拉梅朵。
纯粹
受不了,各种杜撰,各种雷人细节,实在不算好片
好风光配烂俗剧情,请不要再糟蹋西藏了。
整个观影过程中笑声不断神啊,浪费我的时间!!!
曲子真好听,女主角好漂亮,景色好美~男主角好猥琐。很烂的文艺装B片
好的背景拍出部内容庸俗的作品。
有点牵强
60年的等待,当初的爱情如同唐卡画永不褪色
大抵给出低分的人是因为没到过拉萨吧
一个出色的音乐录音带,but not a film
还没看,看到那炒作手法,不看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