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文艺作品就是引发观众对于人性的思考。
前些年自从《闯关东》大火后,又播放了《走西口》,都是讲述在那个贫弱的年代,升斗小民如何在那个人命如草芥的年代寻找生活,兴旺家业的故事。
所以,越是生存艰难的时代,越是人性需要一次次的面对考验的时代。
在这样的故事里,往往不仅是大人物,甚至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都要经受人性的考验,让灵魂和现实一次次的发生碰撞,但很多时候,我们也不能简简单单的以是非对错来直接评判,人性,往往是复杂的。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那个裘记皮匠铺的老板,全身上下处处透露着小商人的精明,但最终聪明反被聪明误,惹得家破人亡。
从一开始,被土匪撸上山,性命攸关的时刻,还是不肯痛痛快快的交赎金,他不知道那些是杀人不眨眼的土匪吗?
爱财如命甚至胜过生命。
后来因为被田青逼交多了五十块大洋,就要报仇甚至不惜要田青的性命,却对于田青把他们从土匪山上救下来的恩情,丝毫不念。
后来知道错怪田青悔过不已的时候,更多的也是怕面对自己良心的谴责吧。
后来为了让田青心安理得的在他的皮匠铺帮忙,不得已收了梁满囤和豆花两人,表面上一副大善人嘴脸,但背地里却让师傅找茬想排挤走梁满囤。
在他的身上,时时刻刻充满着精明和算计。
为了试探田青,一次又一次的测试田青的人品,甚至不惜耍手段让其心动,即使田青为了豆花放弃他的诱惑,他还能看似明白人的夸一句“正人君子”,转眼就认可了在他的各种欺负之下还能忍辱负重的梁满囤,认为此人好拿捏,至少能保住他们裘家的姓。
他使手段让其休妻再娶,看似成功,商人本性再次一览无余,至少要保本,绝不能吃亏。
可是他能明白田青不唯利是图的高尚,怎么就不明白一个为了富贵抛弃糟糠之妻的人,真的是可以信赖的吗?
尤其是之前对梁满囤的排挤让其心中的不平衡更甚,为以后的报复心里深深的埋下了种子。
说到底,还是商人本性贪心,利益面前,看似精明的人也犯了最大的糊涂。
此人看似处处精明,为商也能明白诚信为本,实则并无真正的大智大勇,反而唯利是图,自以为是。
说到底,只可得小利,最终还是因为贪心丢了一切。
就像豆花说的:“人心哪那么容易看的明白。
”除此之外,剧中另一个大反派梁满囤,也是让人无法直接评判。
在走西口之前,穷家娇子但好歹是本分人家长大的,虽然好吃懒做,有点奸懒谗猾,好耍小聪明,但人也不坏,也能分辨是非对错。
但对田青强烈的嫉妒心蒙蔽了他的双眼,让他的心里越来越不平衡,也让他心里的恶一天天的被滋养长大,最终走上不归路。
他的变化有生活的因素,但,心智本就是通过一桩又一桩的事情来磨砺的,他,没有通过磨砺。
是的,我们得心中皆有善恶。
例如何先生,明白老板的各种小心思,也能看清是非对错,但毕竟给老板干活,很多事情也选择明哲保身。
我们并不能因此抨击此人非真正的君子,个人有个人的缘法,不能强求别人。
翠翠的丈夫邹老板,刚开始也也一定是真心想帮助翠翠的,他也并没有欺骗翠翠什么,但是婚后对翠翠的种种疑神疑鬼却又把他内心的恶大大的放大了,因为贪心,因为欲望。
不过好的作品,除了触及人的灵魂之外,同样给人以希望。
而主角往往就是承担这个任务的。
田青作为主人公,正直善良,勇敢无畏,无私真诚,面对猜忌坦然面对,面对困难首当其中,永远坦坦荡荡,光明磊落,他肩负起兴旺家族的大任后又背起民族兴亡的大义。
正因为他的这些品质,能在一路的走西口中,不断成长,不断进步,获得无数青睐,化解无数恩怨。
我想,这样的角色的塑造,并不是为了展现一个完美无缺的主人公,而是为了告诉观众,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人性中的这些善的部分,都不应该被丢弃被抛下,做事先做人,这些才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正是一个家族兴旺的根基,是一个民族发扬、传承的根本。
许是我受电视连续剧的虐待太多,抵抗力强,基本上只要前三集看得进去,不管多么臭长,都能坚持看完。
听身边朋友同事谈论起《走西口》,一个个眉飞色舞,好像讲自己七姑娘八大姨的琐事儿;我作为一名病入膏肓的话痨,插不上嘴,干着急。
索性买来碟片,用一个礼拜不到的时间,52集全部看完。
从情节论,《走西口》可以指摘的地方很多:田青的形象过于完美,除了年少时驱逐徐木匠那一出,到后来,基本上没犯过错;豆花在皮匠铺里,醋劲如此旺盛,甚至不惜与巧巧动刀子。
与田青成亲后,性情、心胸都像变了一个人,尤其在对待丈夫的前任翠翠上,坦荡无私的像个圣女。
给人的感觉很假(无关演技);那个神通广大的诺颜王子,像儒勒·凡尔纳系列科幻小说里的尼摩船长,总在山穷水尽时扮救世主出现,令人惊喜交集;结尾更加荒诞,那二当家会在仇人们互相残杀、大事即告成功时,冒冒失失跳出来阻止刘一刀杀田青,并滔滔不绝不打自招;又在几个尚有抵抗力的大活人面前耍流氓,最后被死了半吊子的刘一刀从背后捅死,——怎么看都像个傻逼;而田青,会在亲生父亲为救他而丧命之后,立马给亲娘操办喜事,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我曾看过一部记述徽商遭际的电视连续剧(忘记名儿);比较之下,这部讲述晋商发迹史&革命史的故事,要逊色得多。
单从人物传奇故事的角度来分析《走西口》,很菜;若从写作的角度来看,这部电视剧在形象塑造方面,有几个边角人物刻画的很成功。
本文择要谈谈我喜欢的两个人物:田耀祖与梁满囤。
田耀祖:一面是个色厉内荏、报复心重、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反面人物,一面又有着护犊情深的人性;有时还插浑打科,令人爆笑一场。
这是个可恨可悲的小人物,又不乏小丑的可怜可爱。
他的个性多是从他的语言反映出来。
给土匪刘一刀做眼线,是他在枪指着脑袋的情况下,不得已而为之的权宜之计;也是他为早日赎回田家大院,所采取的聚财手段。
“仁义礼智信”的家训,在他,基本上都要加个“不”字。
与土匪们打交道,他恨不得摆脱他们,又自知无力抗衡,只会在背后喃喃咒骂。
他与徐木匠的对手戏,颇为搞笑。
这一正一反两个人,是情敌,又有共同关心保护的对象。
正所谓休戚相关。
与徐木匠的交锋上,每一次,他都是理屈而词不穷,最后反而把徐木匠抢白得起身开溜;他手无缚鸡之力,斗勇方面不行,对着人的背影唾弃,或跳着脚的咒骂,是他的拿手好戏;对待徐木匠方面很多细节,都能体现出他的挟私怨报复与良知未泯的矛盾:他虽然咒骂着让徐木匠死,却在徐被通缉时,叮嘱“小心别给人打死了”,甚至在最后,他想阻挡徐木匠回山西与他老婆淑贞成亲,怂恿刘一刀抢劫时,仍然不愿伤他性命,而是一再叮嘱:这次分红的钱他统统不要,只要徐木匠这个人,而且一定要活口。
中国人的护犊情深,在他身上表现得最为淋漓尽致。
对儿子田青自是百般呵护,在梁满囤休妻再娶之后,他为给女儿报仇,施行了一系列阴谋诡计,不仅令梁满囤的生意血本无归,也令他伤尽脸面。
这些因爱而生的报复心机令人心惊;他自知罪孽深重,为了得到与后辈亲近的机会,不惜多年来隐瞒自己的身份。
然而骨子里,对亲情与父纲不无向往,他让女婿梁满囤认他做干爹,连声呼唤,连声答应;又借着醉酒,死乞白赖让田青认他做干爹。
——他是个无余地回头的浪荡子,又是个可悲的父亲。
梁满囤:和田青的家训类同,他的处世格言,多是“我爹说……我爹说……”。
然而他是个从小被纵容着长大的穷孩子,爹娘娇惯他,年长他九岁媳妇儿丹丹凡事依从他,惯出他的自私、“蔫儿坏”;在走西口路上的惨痛经历,以及在皮匠铺,裘老板为考验他,把他放置于一个残酷的生存环境下。
所有种种,使得他爹传授给他的那些淳朴的为人处世原则,在他心里被严重扭曲。
他成为一个见利忘义的负心郎,一朝得志语无伦次,以至于不识好歹,恩将仇报,为虎作伥。
在梁满囤身上,最能反映出一个人的阶级局限性:农民的狭隘偏执,商人的唯利是图,暴发户的轻狂乖张。
然而梁满囤也是可怜的。
身边的田青是一面镜子,处处照见他的不足、愚蠢。
田青各方面的成功得意,是压在他头顶的大山,他没有田青的文韬武略,没有田青的长相出众,也没有他的聪明才智。
要寻找翻身的机会,要出人头地,势必得寻找捷径,付出代价。
这便是背叛田青的姐姐丹丹,给裘老板做上门女婿。
梁满囤也是善良的。
迫于裘氏父女的压力,他不敢孝顺爹娘,偷偷让何先生给爹娘十块大洋;在他破产翻身后,命令巧巧给他端洗脚水,却又心疼她怀有身孕,把脚盆从她手里接过。
及至后来,他把房契还给田青,为夺取那笔可令田青起死回生的货款而丧命。
梁满囤的表现,一直令人看不入眼,可你对他却恨不起来。
他承受屈辱的耐力,他的自卑,莫不让人心生同情。
梁满囤只是个农民子弟,他接受的训诫,只能够做一个出蛮力不需动大脑的农民。
而从商之道,首先是儒学。
故成功者多为儒商,后来他在待人方面,向田青学习,只是,在从商之后才开始的启蒙,来得太晚了。
我是张家口人,再加上有些方言与其类似,所以慕名看了这部电视剧。
总得来说还是不错的,剧中人物对比鲜明,但是有些过度美化主人公田青。
最喜欢的是田耀祖这个角色,很佩服导演的选角功力,无论在造型还是台词上,都很成功。
从一个吊儿郎当的赌徒到精于算计的小商人,每一个细节都演的很到位,对妻子的思念,对儿子的愧疚,他深知当时社会的复杂,而自己又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再加上胆小怕事的性格,所以只能通过帮助别人去实现自己的愿望,而这个人就是他的儿子田青,也算是这么多年来对儿子的补偿。
浪子回头金不换,田耀祖的转变也反映了人的本质最终还是向善的,对田青的所作所为也体现了天下最无私的爱还是来自父母。
还有满囤的父亲,他经常说,老话说了怎么怎么样。
不难看出作为一个本分的庄稼汉所经历的世态沧桑,总是用一些老话来教育孩子,也是一个传统的中国家长最鲜明的特点。
他不奢望大富大贵的生活,只求吃饱穿暖,家庭和睦。
知足者常乐,在梁父身上很好的体现出来。
最近每天晚上,一直在观看电视剧《走西口》,田青和梁满囤的关系,一直是该剧的一个重要的焦点,随着剧情的发展,总觉得田青一直在以德报怨,不管满囤怎么损害他的利益,破坏他的声誉和买卖,他都不予计较,一如既往地帮助满囤;而梁满囤一直在以怨报德;真替田青打抱不平,真恨满囤,怎么那么自私,狭隘……剧情的最后几集,发展到满囤根据贪官吴玉昆的指使,买下了田青的志同公司,并答应协助贪官将抢田青的皮革到恰克图去卖,瓜分田青的货款;他洋洋得意,在大街上坐着田青的马车耀武扬威,被巧巧赶出家门,我就想,怎么满囤这么坏,一点良心都没有!
没有想到,昨天晚上,这部电视剧的大结局演到,满囤在留给巧巧的信中,将房契又还给了田青;在吴玉昆官兵的包围下,满囤在抢到货款后逃跑,被官兵击落马下,幸被徐木匠和李义所救,他在徐伯伯怀里死去,临死前掏出了藏在内衣里的被鲜血染红的钱,让徐伯伯转交田青,说这样做是为了帮助田青东山再起,并且笑着说,我这条命还给丹丹(田青的姐姐,被满囤所休)了,告诉田青,钱我给他要回来了,我跟他斗了一辈子,到头来我这个姐夫还是比他强……他含笑着死去了。
这时候,我才明白,其实满囤在他人生的最后阶段,已经理解了田青及其死去的丹丹对他的情意,已经忏悔了过去的错误,并且以生命为田青挽回了损失,使贪官吴玉昆的阴谋破产。
这在一个过去胆小怕事,自私狭隘的人来说,真不容易,是一个大转变啊!
看来,善恶没有绝对的,可以互相转化,记得《悲惨世界》里的冉阿让,出狱后偷了神父的瓷器,在其他人的追问下,神父并没有责怪他,反而说“是我送给他的”,冉阿让特别感动,灵魂收到震撼,发誓不再偷,从今以后变成了一个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好人;后来,他特别关心他工厂里的贫穷女工芳汀,并收养其女儿柯赛特,把柯赛特抚养成人。
应当说,在《走西口》这部电视剧里,满囤也是受到田青及其姐姐胸怀和无私帮助的感染,才良心发现的。
这部电视剧的结尾让我长出了一口气,满囤终于恢复了他善良的本性,像个农民的儿子了。
他含笑着走了,他终于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了!
去年的《闯关东》剧情跌宕起伏耐人寻味,一干演员也演得出彩,开播伊始就将我每晚牢牢地锁在了家里。
所以,今年央视一套新年开播《走西口》,也满怀期待地一集集守候着,但看到昨晚第26集田青要救翠翠时,终于忍耐不住了。
固然,人在受到感情的巨大冲击时,理智会让位于情感,但电视剧原是要塑造一个有情有义、智勇双全的好男儿,但田青明知救翠翠脱牢狱之灾之不可为,如一意孤行也只是枉送多一条性命,却仍只会逞匹夫之勇。
更加无法容忍的是,当豆花提出要去救翠翠时,田青竟然很爽快地就答应了。
救翠翠是情义深重,那让曾准备为自己殉情而死的妻子冒着巨大风险去做一件有可能会丢掉性命的事又是什么?
我的眼里只看到四个字:薄情寡义。
如此缺乏智慧又无情的人,日后却能开拓出一番事业,也许只有在编剧的笔下才能实现!
一个好的演员,根据事物发展本身的逻辑,会有自己的见解,会去纠正不合理的表现形式,但我没有看到。
我妄自揣测,或是杜淳屈从了导演,或是杜淳本身就没有认识,又或是杜淳认为观众们好忽悠就那么着吧。
无论哪一点,都不是我们能接受的。
而纵观该剧开播以来杜淳的所有表现,除了只会拧着眉头这一单一的表现形式以外,很失望,看不到一个立体的田青!
相反,作为配角的田光宗和满囤却是相当出彩!
如果说,后面的剧集我还能继续看下去的话,我想,将是原于此二人了。
CCTV到处都是扯淡!
看完田青救翠翠一集后,心情郁闷到极点,感觉之前花费了那么多的时间在该剧上,算是被导演彻底愚弄了一把,遂有感而发,写了数百字的评论。
可能是文字戳到了该剧的痛处,今天,竟遍寻不着。
以后也不在这里扯淡了!
打开电视,1,3,5,7频道在放。
2台在插广告,4台片尾曲,调到6台,发现居然可以接上8台的节奏。
有两个台很酷,放到晚上11点多,忽然开始倒着放。
先放三十几集,再播二十多集。
一年没看电视,如今却被走西口和电视购物吓到。
不知是如今的大众频道堕落了,还是原先的沙发土豆成长了,也可能是我们都被优酷和土豆宠坏了。
最近跟爸妈重温走西口下饭,都是人口迁徙为主线的剧,我的评价是这比不上闯关东男主他娘对男主他姐的所作所为今天能被微博热搜骂死,玛雅…破产没多久就把孩子送去别人家当童养媳,一起长大的女婿背信弃义在别的地方另外娶了媳妇也不想着去讨个说法,女儿就在家给弟弟带白月光的孩子最后郁郁而终,堪称招娣的悲剧一生,跳着看听到他姐死了我比他娘都难受☹️而且这个娘为孩子树立的榜样其实不够鲜明,一个家庭一味让姐姐付出,孩子去做童养媳了自己也没好好身体力行教育儿子,虽然她也是个可怜人,但是缺乏勇气的人还能在大结局说出一堆大道理就让人觉得很割裂,难怪我对这部剧的女性角色印象约等于无。
创造单一的只会为家庭和孩子奉献而无自我的女人让人除了一丝同情没有其他剩余的感情。
相比之下翠翠显得勇敢很多,但是编剧也是没给个he,算是全剧第二惨人物。
时隔多年看回老剧能感觉出以前一些电视剧短板真的很明显,但胜在演员演技好,拍摄手法尚可。
全剧演得最好的是男主姐夫,我真的很好奇这部剧的豆瓣评分上去一搜才知道原来是富大龙演的,看了这么久就是觉得很眼熟但是没认出来,窝窝囊囊的样子谁能想到他以前真是秦始皇呢?
男主杜淳当时还没变油,演得一般般,但也可以算是剧场老油条,不拖后腿可也不出挑
再看《走西口》:是开拓、和谐与繁荣之路作者/孙树恒1、《走西口》不要看每个人的结局,要看所走过的路这是自从山东人《闯关东》火爆后,又有了山西人《走西口》。
都是那个年代的人们走出家乡,外出闯荡,兴旺发达的故事。
我喜欢《闯关东》,因为我们祖辈就是闯关东,从山东到东北的。
同样我也喜欢《走西口》,因为我的一些同事和朋友,他们的祖辈就是《走西口》过来的,骨子里都透着精明,务实的心态。
52集电视剧《走西口》是2009年拍摄播出的,那时因为工作忙,就没有好好看过,时隔十五年,在这个春节期间,在内蒙古电视台播放时,连续追看了这部电视剧。
“哥哥,你走西口啊!
小妹妹实难留,提起你走西口呀,小妹妹泪花流.....”每当听到这首歌,电视剧《走西口》的画面就会浮现出来。
2、《走西口》是生生不息的发展之路《走西口》讲述的是清朝末年民国初期山西祁县大户田家,因为家庭变故和生活所迫而离乡背井“走西口”的传奇故事。
该剧通过主人公田青循着祁县、杀虎口、包头、恰克图这些地方立足,整个生命的旅途是艰辛的,奋斗也充满血和泪。
田青在杀虎口遭逢黑社会,刚踏入包头就身陷囹圄,在包头生意刚刚起步,又被污为“盗墓贼”,生意做到恰克图,已经进行国际贸易了,又莫须有地被控为“勾结苏联”。
可是田青正直善良,勇敢无畏,心底无私,真诚守信,面对猜忌坦坦荡荡,面对困难首当其中,面对牢狱之灾,从不屈服,正因为他的这些品质,能在一路的走西口中,化解风险,不断成熟,这些才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又背起民族兴亡的大义,有家国情怀。
跟田青一起出来的梁满囤,在走西口之前,是本分人家长大的,虽然好吃懒做,好耍小聪明,心胸狭隘,唯利是图,对田青的嫉妒心很重,让他的心里越来越不平衡,总想压田青一头,寻找翻身的机会,这便是休了田青的姐姐丹丹,给裘老板做上门女婿。
迫于裘氏父女的压力,他不敢孝顺爹娘,偷偷让人给爹娘十块大洋;及至后来,他把房契还给田青,为夺取那笔可令田青起死回生的货款而丧命。
说到几个老掌柜的。
田耀祖是一个有仇必报的人。
他对儿子田青自是百般呵护,他为给女儿报仇,千方百计不仅令梁满囤的生意血本无归,也令他人前丢尽脸面。
他是个浪荡子,又是个可悲的父亲。
那个梁满囤的岳父裘记皮匠铺的掌柜,透露着小商人的精明,被土匪撸上山不想交赎金,爱财如命甚至胜过生命,惹得家破人亡。
这里说说几个女人,裘老板的女儿叫做巧巧 ,本来喜欢书生田青,可是却被田青已经有心上人拒绝,而这个时候勤劳肯干的满囤就入了他们的眼。
梁满囤隐瞒了自己已经娶妻的现实,成为了这家皮匠铺的上门女婿。
巧巧根本不把他当作自己的丈夫,而是当作伺候自己的仆人,在他破产翻身后,因为巧巧怀孕,反而怜香惜玉,恩爱有加。
翠翠本来是穷人家的孩子,从小就要上山喂牛,每天最大幸福就是在一棵大树下等田青从私塾回来,教自己写字。
在翠翠走出山西,去找田青的路上碰到了药材铺的掌柜邹老板,在他的精心谋划下翠翠嫁给了他。
邹老板大翠翠很多岁,而是害怕翠翠会红杏出墙。
每天像对待犯人一样不允许翠翠迈出家门一步,在一次争执中,手无缚鸡之力的翠翠失手杀了邹老板田青和豆花是唯一的幸福夫妻。
要说豆花是幸运的,那是因为她受过教育,她能嫁给一个叫田青的有情有义的男子。
因为被人陷害是绑匪,田青要被当众砍头,豆花什么也没说,只是默默地准备了送行酒,让人给自己定了两口棺材,她想要和他死在一起。
翠翠、丹丹、还有淑贞,或者还有裘巧巧。
是恨命运的不公还是所处时代的不幸。
这不是我们想要看到的。
3、《走西口》是家国天下为礼,一诺千金为信,而为之奋斗的道路。
从田家大院遗训的变革,也反映了家国情怀,一诺千金为信的商业道德,不断丰富。
田家有一块乾隆皇帝御赐金匾,上书“仁、义、礼、智、信”为田家的家训。
田老太太对它的解释是:大忠大爱是为仁;大孝大勇是为义;修齐治平是为礼;大恩大恕是为智;公平合理是为信。
后来田青《走西口》创立了“志同贸易公司”,而公司的训诫仍为“仁、义、礼、智、信”。
他接受革命党人诺颜王子、徐木匠(宝音)的影响,其意被徐木匠修正为:天下一统为仁;民族兴亡为义;自强不息为礼;福亏自营为智;以义取利为信。
后来田青从一个努力复兴家业的年轻人,逐渐接受了先进思想的熏陶,成为一个忧国忧民,为之求翻身解放的共产党人。
重新赋予了“仁、义、礼、智、信”新的内涵::世界大同为仁;祖国山河为义;家国天下为礼;刚柔并济为智;一诺千金为信。
而为之奋斗。
从《走西口》到《大盛魁.》,这些掌柜们,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高级管理层,就采取了职业经理人,是管理团队的核心。
可以说,没有大掌柜,他们就不可能进入长远,也不可能成为历史上第一商帮。
除了他们不畏艰辛,敢于冒风险方面。
他们拉着骆驼,千里走沙漠,冒风雪,犯险阻,北走蒙藏边疆;横波万里浪,东渡东瀛,南达南洋。
充分表现了他们不畏艰辛、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政治学与法学研究所研究员潘照东说,作为群体行为的走西口,形成了一种社会的意识、社会的精神,它远远超越了个体生存的要求,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繁荣的强大精神力量。
正是这种走西口的社会追求,汇聚了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阶段、不同身份的人们,发挥了他们的勤劳、勇敢、智慧,创造了彪炳史册的繁荣与辉煌。
这些已经成为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值得我们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扬光大。
4、为什么要走西口这条路,人间古道也沧桑 “二姑舅捎来一封信,他说西口外好收成。
”这是二人台《走西口》中的一句唱词。
这只是走西口的一个方面,年复一年的走西口活动,是山西一带穷苦农民讨生活的正常活动,不管丰年与歉年,总有那么一些人走西口谋生,只不过遇到灾年,走西口的人更多些罢了。
据专家考证,走西口的第一波浪潮开始于康熙年间。
这时社会渐趋稳定,人口增加。
在康熙推行摊丁入亩、“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政策后,人口爆发式增长,越发人多地少。
此时朝廷放松蒙古封禁,开放部分蒙地,内地汉人由此开始大规模迁徙到口外。
汉、蒙交界段有不少关口,像杀胡口、古北口、喜峰口、张家口等。
边关安定时,这些关口皆为汉、蒙物资交流的“互市”之地。
至清,中国版图进一步统一而稳定后,这些关口更成为贸易重镇,朝廷既驻有重兵,又设税卡,一举多得。
我们通常讲的“走西口”的“西口”即“杀胡口”,在现山西右玉县境内,出了此口就是现内蒙和林格尔地区。
清康熙帝平蒙古噶尔丹之乱返京时曾驻跸“杀胡口”,考虑到汉蒙各民族的和睦相融,康熙将此口更名为“杀虎口”,一字之改颇显康熙帝的睿智。
走西口”的人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讨生活”的,另一类是“做买卖”的。
所谓讨生活就是在蒙地务农打工或挖甘草刨苁蓉。
蒙人善牧而不善耕,蒙地多少肥沃的可耕地被闲置,后来大多移居蒙地成为农民,当然其中也有做了买卖的。
做买卖的就成了当地人称之的“旅蒙商”,而在旅蒙商中异军突起的就数咱们的“晋商”了。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政治学与法学研究所研究员潘照东认为,西口文化的核心精神是开拓、和谐与繁荣。
踏上西口路的多为不惧风险、勇于开拓的有志之人。
走西口的过程中形成了团结互助、多元交融的和谐精神。
草原文化是开放的文化,大量的内地人口来到塞北,促进了农业、手工业、商业、城镇和文化的繁荣,通过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形成了复合型的西口文化。
伴随着走西口而产生的“西口文化”,是由汉族文化与蒙古族文化直接嫁接而成的一种综合文化,多元交融是其最显著的特点。
流行于今内蒙古中西部的二人台、爬山调、漫瀚调等艺术形式,就充分体现了蒙古族传统民歌与晋西北的山曲、秧歌,陕北的信天游结合的特点。
在这些民歌、曲艺、戏曲的表演中,有些是采用了蒙古族民歌的曲调而填了汉词的,有些是汉族民歌结合蒙语唱词的,有些是蒙汉两种语言互相穿插的“风搅雪”的艺术表现形式,广受蒙汉人民欢迎 。
(有关资料不一一注明)(作者档案:孙树恒,笔名恒心永在,内蒙古奈曼旗人,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内蒙古诗词学会会员,西部散文家学会会员,内蒙古通俗文艺研究会副秘书长,内蒙古诗书画研究会高级研究员兼副秘书长)
《走西口》田青,仁义儒雅的晋商形象,由于生活所迫,幼年读书习武的田青,秉承“仁义礼智信”的祖训,踏上走西口的征程。
在路上被土匪绑票,他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骗取寨主的信任,解救众人逃离。
在裘老板皮铺里开始经商,由于他聪明好学、诚实守信,博得很好的信誉。
一生多次受到土匪恶霸贪官污吏的迫害,事业几起几落,但他不放弃自己的追求和理想,尽全力帮助革命事业。
最后为筹集革命经费,卖掉田家大院。
洋溢在田青脸上笑容阳光温暖,让我们坦然面对深重的苦难,拿出我们的勇气和挫折做斗争,宽恕那些因自私和愚钝带来的伤害。
田青一代人的奋斗史凝结着旧社会的血泪,和着黄土高原的泥土,这样一种有内涵和兴起品位的艺术品。
田青在黄土高坡上回眸,大吼一声“娘,我会让你过好日子的。
”让人心灵震撼,学习田青的孝道,田青的感恩不应该吗?
有人批评这个形象太完美,影视是造梦的艺术,007、泰坦尼克都是最完美的梦,田青可以说是一种中国人的理想形象,今天这样的道德底下境地,难道不需要这样的楷模来效仿吗?
今天回看了走西口这部电视剧。
应该是在我初二的时候看的。
2008年。
记得那个时候正赶上我期末考试。
可是下了晚自习回来以后,我还是要坚持看这个剧。
剧的主线是男主人公走西口,侧线就是他和女主豆花的感情线。
那个时候的我很欣赏两位主人公。
但是我也非常介意,就是男主对他未婚妻翠儿的念念不忘。
可以说,如果不是翠儿嫁人了,男主是不可能娶女主的。
但我今天回看这个剧的时候,我觉得更让我欣赏的是豆花,也就是苗圃饰演的这个角色。
她独立果敢,知道自己要什么,主动争取,适当让步,脑筋很清楚。
可以说,男主的成功离不开他的辅助。
而田青其实是一个有点圣母且自私小气的人,但是当时可以说是闪闪发光的主人公了,帅气正派有能力,可惜杜淳没有火起来呀。
而现在我从回头看一些剧的时候,我发现的确是。
电视剧也会教你一些东西,比如说走西口,其实说了一个非常现实的事情就是。
很多人的确是没有办法跟自己年纪很轻的时候就认识的伴侣相伴一生的。
绝大部分情况下,这个人只是作为你初恋,作为你心中的一个遗憾存在。
而往后的伴侣都必须要接受这个人的存在,这就是现实的残酷性。
演员演技加分。剧情全是漏洞,各种坑,没法儿看。
怀念打卡以前的剧!
剧本太经典了,大龙老师也演绎得很好。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气死了气死了!就tm离谱!!!这部剧绝对和女性有仇!!!田青母亲、田青未婚妻、田青姐姐,为什么要这么惨?!!!!垃圾!垃圾!离谱!
初二时候天天看,对梁满囤印象极深,他更像生活在剧中世界,记住了富大龙。
凑着闯关东的续集去看的。失望了也正常。
口音难听,能不能不说额,后面完全凑集数
被抓了,发财了,变穷了,又被抓了,又发财了,又变穷了……
曾经一度因此喜欢上杜淳。。
追剧当时
还不错,不过对于普通话加个俺就装方言表示不满
晋商文化
天天和老爸在土豆上看
跟老妈一起看的,开始认识原来在那么多电视剧里看过的人叫杜淳啊。。。
初中吧,看了一眼,就记得苗圃了
当年觉得苗圃演出那种坚定。
闯关东 走西口 诉说着几代人的生活
有些剧情有些令人反感,或许只是我无法接受吧
7.8分完全不值,顶多6分左右,剧情真的稀烂,主角团天天坐牢,是不是没什么剧情可以拍了,真的放在一边当广播剧听都嫌无聊的程度。还有男主角,🧠好像不太好使
片子拍的还不错。讲述一个大时代的故事,不过个人着实不太喜欢片子里这个最终诉求。。。